海洋生物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

合集下载

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利用

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利用

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海洋资源是地球上最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之一。

海洋的开发与利用,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可持续利用,海洋生态环境已经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衰退。

因此,海洋资源的开发需要与可持续利用相结合,以实现资源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利用。

海洋资源的开发不仅涉及到渔业、能源开发、旅游等领域,还包括海洋矿产、海洋生物资源等多个方面。

其中,渔业是最为重要和广泛的海洋资源开发领域之一。

海洋渔业为全球亿万人提供了主要的蛋白质来源,并为众多的渔民创造了就业机会。

然而,过度捕捞与非法捕捞、生态破坏等问题使得渔业资源面临着严重的枯竭和破坏。

为了实现可持续利用,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渔业管理制度,加强渔业资源监测与评估,限制捕捞规模,减少捕捞强度,并采取创新的养殖方式和渔业生态恢复技术。

能源开发也是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之一。

海洋能源包括海洋风能、海洋潮汐能、海洋温差能等。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的凸显,对海洋能源的开发与利用也越来越重要。

然而,能源开发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如设备的建设与维护成本高昂、生态环境破坏等。

为了实现可持续利用,需要加强对环境影响的评估与监管,合理选择开发地点,采取环保措施,推动技术创新,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海洋资源的开发还包括海洋矿产的开发。

海洋矿产包括油气资源、金银等稀有金属、磷酸盐等。

随着陆地矿产资源的逐渐枯竭和海洋资源的发现,海洋矿产的开发也逐渐成为热门话题。

然而,海洋矿产开发的技术难度和环境风险较大。

为了可持续利用海洋矿产资源,需要加强科学研究,完善开发技术,保护生态环境,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性。

另外,海洋生物资源也是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洋生物多样性丰富,其中包括各类鱼类、贝类、海藻等。

海洋生物资源不仅为人类提供食物和药物来源,还有着重要的生态功能。

然而,非法捕捞、过度开发和海洋污染等问题导致海洋生物资源面临严重的衰退和破坏。

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方法

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方法

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方法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不仅提供着丰富的生物资源,还包含美丽的海洋景观和独特的海洋环境。

然而,随着全球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可持续性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方法。

一、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是海洋资源的基础。

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如过度开采、污染、气候变化等。

因此,保护海洋生态系统是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必要条件。

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方法包括:(一)设立海洋生态保护区设立海洋生态保护区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

海洋生态保护区是指为保护和维护海洋生态系统而设立的特定区域。

在保护区内,可以限制捕捞、禁止污染、限制游客活动等,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二)制定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制定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可以规范和监管各种活动对海洋环境的影响。

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环境问题,为生态保护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三)大力开展海洋环保宣传教育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推广可持续的海洋产业发展方式,让公众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脆弱性,倡导绿色消费和节能减排等环保行为。

二、促进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海洋产业包括渔业、海洋旅游、海洋工程等,是海洋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

为了保障海洋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下是几个重要的方法:(一)加强海洋渔业资源管理海洋渔业资源是海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

加强海洋渔业资源的管理可以有效地保护渔业资源,保证海洋渔业产业的持续发展。

例如,限制捕捞季节、捕捞数量、捕鱼工具种类等。

(二)积极推动海洋旅游业发展海洋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模式,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积极推动海洋旅游业的发展可以促进海洋经济的持续增长。

鼓励发展低碳环保型旅游,加强海洋旅游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三)开发利用海洋能源海洋能源是一种新兴的清洁能源,包括潮汐能、海流能、波浪能等。

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及可持续利用

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及可持续利用

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及可持续利用随着现代科技和工业的不断发展,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海洋生物资源包括海鱼、海虾、海藻等多种生物,是人类重要的食品和药品来源。

然而,过度开发和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可能会导致环境破坏和生物多样性丧失。

因此,可持续的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非常重要。

一、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海洋生物资源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气象、水文、地质等多种自然因素的影响。

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需要精确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策略,以确保可持续的利用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1.渔业资源开发渔业资源是海洋生物资源中最重要的一种,包括各种鱼类、甲壳类等。

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各国都积极进行渔业资源的开发。

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渔业技术的进步,许多区域的渔业资源面临枯竭的威胁。

为了促进可持续渔业发展,政府和渔业部门应采取措施,如禁渔、捕捞限额、捕捞季节限制等。

同时,利用先进的渔业技术,如渔业区域管理系统、追溯系统等,可以有效保护和管理渔业资源。

2.海洋物种开发海洋中有许多未被开发和利用的生物种类,这些物种可能包含着重要的营养成分、药理活性成分等。

例如,海藻中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益处。

此外,海洋中还存在着多种潜在的药物来源,如海洋微生物等。

因此,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可以加速海洋物种开发的步伐。

但是,开发这些物种需要进行科学评估,明确其效益和安全性,以防止环境污染和人类健康风险。

二、可持续的海洋生物资源利用保护海洋生物资源意味着保护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确保资源的可持续使用和开发。

以下是一些可持续的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方法:1.增长发展岛屿性渔村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也需要增长发展岛屿性渔村。

这种开发确保了当地海洋的持续发展,并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

在可持续的开发和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条件下,当地就业机会将不断扩大,从而提高岛屿经济的发展水平。

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研究

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研究

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研究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约70%的面积,是一个神秘而又富饶的领域。

其中,丰富多样的海洋生物资源不仅为人类提供了重要的食物来源,还在医药、化工、能源等多个领域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海洋生态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成为了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课题。

海洋生物资源包括鱼类、贝类、虾类、藻类等各种海洋生物。

这些资源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优质蛋白质,是保障全球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鱼类为例,全球每年的捕捞量高达数千万吨,为数十亿人口提供了重要的营养支持。

此外,海洋生物资源还在医药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许多海洋生物体内含有独特的生物活性物质,如海绵中的抗癌物质、海洋微生物产生的抗生素等,这些物质为新药研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然而,当前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面临着诸多问题。

过度捕捞是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由于渔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许多海洋鱼类资源被过度捕捞,导致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

例如,某些传统的经济鱼类如鳕鱼、金枪鱼等,其资源量已经大幅下降,甚至面临灭绝的危险。

此外,海洋环境污染也对海洋生物资源造成了严重威胁。

工业废水、农业化肥、石油泄漏等污染物进入海洋,破坏了海洋生态平衡,影响了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为了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渔业管理是关键。

政府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捕捞配额和休渔制度,限制捕捞工具和捕捞方式,确保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加大对非法捕捞的打击力度,维护渔业秩序。

其次,建立海洋保护区也是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划定特定的海域作为保护区,禁止捕捞和其他破坏性活动,可以为海洋生物提供安全的栖息和繁殖场所,促进资源的恢复和增长。

此外,加强海洋环境污染治理也是当务之急。

减少陆源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对海洋石油开采等活动的监管,提高海洋环境的质量。

在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的过程中,科技创新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原则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原则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原则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海洋生物资源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海洋生物资源是指生活在海洋水域中的各种生物,包括海洋生物的组织、器官、细胞及其衍生物等。

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是一个重要的议题,在进行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以及保护海洋环境。

本文将介绍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原则,并探讨如何在开发利用中保护海洋生物资源。

首先,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代需求的同时,不破坏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对于海洋生物资源来说,开发利用应当在合理的范围内进行,以保证其能够持续供应给人类。

开发利用应基于充分的科学研究和评估,确保不会对生物物种和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例如,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应建立科学的捕捞配额制度,限制捕捞量,防止过度捕捞导致资源枯竭。

其次,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应注重保护生物多样性。

海洋中存在着丰富多样的生物物种,其中包括许多珍稀濒危物种。

在进行开发利用时,我们要特别关注这些濒危物种的保护。

可以采取划定保护区、设立禁止捕捞区等方式,保护这些物种的栖息地,并减少它们受到的捕捞压力。

此外,开展科学研究,强化物种保护,推动物种复育与放流等措施也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

另外,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应注重生态系统的维护。

海洋生物之间存在复杂而微妙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因此,在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时,需要避免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该原则要求我们充分了解特定生态系统的特点,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例如,对于珊瑚礁,需要禁止破坏性的捕捞方式,以保护珊瑚礁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

此外,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应注重环境保护。

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可能伴随着环境污染、废弃物排放等问题。

我们应当采取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开发利用对海洋环境的不良影响。

例如,在海洋工程建设中,应使用环保材料,减少废水和废气排放。

海洋生物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海洋生物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海洋生物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们对于海洋生物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海洋生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和多样化的生物群落之一,它们不仅是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石,还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实现其可持续利用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保护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是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基础,也是维护人类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

为了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长期利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1. 设立保护区:通过设立海洋保护区,实现对某些特定生态系统或物种的保护,限制捕捞和开发活动,保持生物群落的稳定和多样性。

2. 加强监测和管理:加强对海洋生物资源的监测和管理,包括对捕捞量、物种数量和生物群落结构的研究和评估,以及对非法捕捞和破坏性捕捞行为的打击。

3. 促进科学研究:加大对海洋生物科学研究的投入,了解海洋生物的分布、迁徙和繁殖规律,为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可持续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海洋生物资源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基础上,确保海洋生物资源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利用方式。

为了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需要:1. 合理规划渔业活动: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捕捞政策和渔业管理制度,控制捕捞强度,保护重要的渔业资源,避免资源过度利用和损害生物多样性。

2. 发展生态旅游业:通过开展生态旅游,让更多人了解海洋生物,提高公众对于海洋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同时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

3. 推广环保渔业技术:推广环保渔业技术,如远洋渔业的遥感监测、渔网选择装置、减少底拖捕捞等,减少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国际合作与法律法规海洋生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合作。

各国应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制定和落实海洋生物保护的法律法规。

同时,国际间还需要加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提高海洋生物资源的研究和管理水平。

总结: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实现其可持续利用是当今社会不可回避的问题。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问题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问题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性问题关键信息项:1、开发利用的目标与原则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遵循的生态保护原则经济与社会效益平衡原则2、开发利用的范围与限制可开发的海洋生物种类开发的区域划定开发规模的限制3、监管与监测机制监管机构与职责监测的频率与指标违规处理措施4、保护措施与投入生态修复计划保护技术研发投入公众教育与宣传预算5、责任与义务分配开发者的责任政府的责任社会公众的义务11 开发利用的目标与原则111 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本次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的核心目标是在满足当前社会经济需求的同时,确保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和生物多样性,为子孙后代保留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在开发过程中遵循科学规律,采用合理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

112 遵循的生态保护原则在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生态保护原则。

这包括但不限于:尊重海洋生物的繁殖周期,避免在繁殖旺季进行大规模捕捞或开采;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减少开发活动对海洋水质、底质和生态系统结构的破坏;建立海洋生态保护区,为珍稀、濒危物种提供安全的栖息地。

113 经济与社会效益平衡原则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当实现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平衡。

一方面,要通过合理的开发获取经济效益,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另一方面,要考虑到社会公共利益,如保障食品安全、提供生态服务、丰富文化生活等。

确保开发活动不仅为少数人带来利益,而且能够惠及广大社会公众。

12 开发利用的范围与限制121 可开发的海洋生物种类明确可开发的海洋生物种类是实现可持续利用的基础。

根据海洋生物的资源状况、生态特征和经济价值,制定详细的可开发物种清单。

优先选择资源丰富、繁殖能力强、生态影响较小的物种进行适度开发,对于珍稀、濒危物种以及处于生态关键地位的物种严格禁止开发。

122 开发的区域划定为了减少开发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整体影响,需要对开发区域进行合理划定。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平衡策略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平衡策略

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平衡策略海洋生物资源是指存在于海洋中的各种生物,包括鱼类、甲壳类、贝类、海藻等。

这些海洋生物不仅是人类的食物来源,也是药物、化学品、能源等领域的重要资源。

然而,随着生产技术的不断发展,海洋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了环境的损坏和生态失衡。

因此,如何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实现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平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和改进。

首先,加强立法和监管。

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明确保护海洋生物资源和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责任和义务,并建立有效的监管机构和保护措施,实施监测和执法。

同时,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生态调查,及时掌握和评估海洋生物资源的状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其次,推进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

加大对海洋生物资源的研究力度,包括生态系统调查、物种多样性和种群保护、生物资源评估等。

通过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提高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加强国际合作与知识共享。

海洋生物资源是跨国界的共同财富,需要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共同面临的问题。

各国应加强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推动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和保护。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还可以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非法捕捞的问题,共同维护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性。

第四,推动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

加强对公众的环境教育,增强公众对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认识,引导公众关注海洋环境问题,形成广泛的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的共识。

此外,鼓励公众参与环保组织和志愿者活动,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最后,加强经济机制和市场引导。

建立健全的经济机制和市场引导,使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符合市场规律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通过合理的定价机制和税收政策,调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行为,引导企业和个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生物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1、 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在自然界中一切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要素就是自然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属于自然资源中的生物圈资源,其重要特征是具有可更新性,反映出这种资源有生命,有自然更新能力。

在适宜的自然环境中,如果合理利用,便可以保持生物资源的生态平衡,不断更新繁衍,被人类持续利用。

否则,则日趋衰退,崩溃灭绝。

所谓合理利用,就是根据海洋生物资源分布的区域性特点,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按照海洋生物资源的特点和规律进行开发和利用。

滥捕和捕捞过度,是引起许多重要海洋生物资源下降的原因。

世界上许多传统性经济鱼类,都因过度捕捞而日趋衰竭。

20多年来,中国近海渔业资源也遭受到严重的破坏,特别是近海渔业资源从60年代后期起就开始衰退。

带鱼从年产量一百多万吨降到50万吨左右,小黄鱼几乎不见,大黄鱼产量不足 3×104t。

由于大规模搞底拖网,且网孔越来越小,把大量幼鱼都捕捞上来了。

后果是渔获物中成鱼减少,幼鱼增多;优质鱼比例下降,劣质鱼比例大幅度上升。

现在,黄海的带鱼和小黄鱼,已形不成渔汛。

东海的大黄鱼和带鱼,产量大幅度下降。

保护海洋生物资源,使人类可持续利用。

一方面,必须加强海洋渔业环境保护,尽量预防和消除海洋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就是做到合理捕捞,既要使人类捕捞的产量达到最大,又要使海洋生物资源有所增长。

每一种海洋生物资源,每年都要因疾病死亡、被捕食或被捕捞而损失一部分,同时每年又因个体生长和幼体补充而增加一部分。

补充量与损失量之差,就是每年适宜捕捞的数量。

若捕捞量大于这个差,则超过该种海洋生物的补充能力,资源就要减少。

当每年的最高捕捞数量可使该种海洋生物的资源量仍得以保持稳定时,这个量就叫最大持续产量,也就是合理的捕捞数量。

要达到最大持续产量,最好的办法就是多捕较大的鱼,不捕小鱼。

为了保护渔业资源,许多国家都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包括禁渔区,禁渔期,最小捕捞长度,禁止捕捞亲鱼和幼鱼,还规定最小网目、规格、捕捞工具,最适捕捞量等,并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机构和管理队伍。

2、 实现海洋农牧化所谓海洋农牧化就是像陆地农业种植庄稼、放牧牲畜那样在海洋中开展海洋生物的养殖和增殖。

这是开发海洋生物资源的一种新途径。

目前,全世界已养的贝类约有近100种,主要有牡蛎、贻贝、扇贝、蛤、鲍等。

这也是中国当前的主要养殖品种,且中国可养殖的贝类资源更为丰富。

在鱼类养殖方面,目前世界已养殖的鱼类约100种,但能形成规模化的仅20种左右。

中国已具有多种经济鱼类人工繁育苗种和网箱养殖、人工增殖的经验和技术。

虾类和藻类的养殖在世界上占较大的比重,也是中国的主要养殖品种。

全世界目前有50个国家和地区在养殖虾类近30种,但形成商品仅10余种,世界虾类养殖产量80%集中在中国和东南亚一带。

世界藻类养殖产量1991年为359.3×104t,主要品种有海带、紫菜、裙带菜、江篱、石花菜、麒麟菜等。

藻类养殖单位面积产量高于天然海域采捕。

中国的养殖业已有海藻类与贝类(鲍鱼)、海参等混养、套养的经验,前景良好。

从总体上看,海水养殖的优越性较高。

首先是可养的品种多,其次是有广阔的水域可供养殖和增殖,有充分的天然饵料可以充分利用,不存在水源和饲料不足之忧。

国外不少专家预测,本世纪末至下世纪初世界海水养殖产量可比目前增加10倍左右。

目前,世界上主要海水增养殖类型有:把人工繁育的苗种,放流到天然水域中增殖;采取天然苗种养成商品规格上市;全人工养殖、利用人工育种和杂交品种高密度养殖等。

在浅海开展海洋生物的增殖放流是利用海洋中天然的生物生产力,选择一些海洋生物种类,把人工培育的种苗,放养到天然海域中,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发育后,再加以捕捞。

这种做法,不但可以补充自然种群,而且可以提高产量,是实现海洋水产农牧化的重要途径,有着广阔的前景。

3、 开发海洋生物新资源世界海洋渔获量分布是不均匀的,目前,92%的渔获量来自大陆架海区,大洋和深海鱼类捕捞甚少。

据估算,海洋鱼类年可捕量为(0.9~l)×108t。

其中深海区约占2500×104t。

深海鱼类主要有蓝牙鳕、长尾鳕、黑鲽、金眼鲷、灯笼鱼、水珍鱼等,大洋上层鱼类主要有金枪鱼等。

另外,深海中大型无脊椎动物资源也很丰富,估计大洋性头足类资源有(2.5~7.8)×108t,可捕量为(l~3)×108t。

因此,大洋性和深海生物资源的开发是今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的主要方向,它依赖于捕捞技术的提高。

另外,在南大洋海域内磷虾有7~8种,数量最多,并作为最大潜在渔业资源引起世界各国关注的是大磷虾。

南极磷虾是目前人类所发现的生物中含蛋白质最高的一种。

根据澳大利亚和阿根廷专家估计,一年捕捞7×106t磷虾就可以为全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每天提供20g高质量蛋白质的食物。

据估计,南极磷虾的现有资源是在几亿吨到几十亿吨之间,年可捕量在几千万吨到2亿吨之间。

摘自高等教育出版社《海洋科学导论》海洋生物分布有规可循来源:海洋世界 更新时间:2007-11-16海洋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海洋自然环境的制约,人类对海洋生物资源分布规律的了解很不充分。

因此,探索海洋生物资源的分布规律是十分必要的。

整个海洋水体环境比陆地环境更具有立体性,因而海洋生物的分布亦比陆生生物更具垂直分布的洋带性特点。

海洋水体在200米深以下,海水温度、盐度等比较稳定,太阳光透射不到这个深度,也几乎不受气候环境的影响。

从洋面到洋底,海平面以下200米这个区域是海洋生物最丰富的洋带,从200~1000米为海洋中层,主要有深海浮游动物,如章鱼、鲨鱼等,1000~5000米为半深海层,这里有一些形体扁平的海洋鱼类,如琵琶鱼、宽咽鱼、鳐鱼、叉齿鱼等,5000米以下为深海层,半深海层和深海层的鱼类大部分都有发光器官,以帮助它们在黑暗无光的环境中觅食和行动。

由于海水压力随深度而增加,因此,深海鱼类都对高水压具有适应性,一定的鱼类在一定深度范围内生活,不能在整个海洋深度范围内随意游动。

深海的一些鱼类无法适应浅海区的低压力。

反之,浅海区的一些鱼类亦不能适应深海区的高压力。

某种鱼类只能通过调节体内的压力适应一定深度范围内的海水压力,即适应体内外压力的平衡。

深海鱼类都属于冷水性鱼类。

在海平面以下200米这一范围内,由于水、陆、气三界直接接触,受大陆和大气的影响十分明显,这一范围内的水体变化、流动是最活跃的,也是海洋生物种类最繁杂,数量最丰富的区域。

在气候、洋流等因素的影响下,生物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纬度洋带性和环状洋带性特点。

纬度洋带性:由于太阳光因素的影响,海洋表面的海水温度和盐度是随纬度变化而变化的,从低纬度到高纬度,依次可大致分为暖水性海洋生物带,温水性海洋生物带和冷水性海洋生物带。

在两个洋带之间的分界线不十分明显,有一个过渡带。

这些洋带之间,往往一些种属生物逐渐减少,另一些则逐渐增加。

一般来说,暖水性海洋生物种类繁多,但优势种不明显,温水性海洋生物种类较少,但由于中纬度沿岸海区海水营养较丰富,因而产量高;冷水性海洋生物种类和数量也很可观。

值得注意的是,海洋哺乳动物分布很广,但以南、北两极尤多,这可能是由于南、北两极恶劣的大陆自然环境迫使哺乳动物重返海洋,以获取食物和御寒。

大型哺乳动物多分布在两极边缘地区,一方面由于海洋丰富的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食源,另一方面因为体型大而更有利于抵御寒冷。

在中高纬度的一些海洋鱼类,也有类似陆生动物迁徙那样的随季节洄游现象,冬季游向低纬度,夏季游向高纬度,这与觅食和适应水温有关。

一些海鸟在追随鱼群洄游的过程中,也形成了迁徙现象。

沿海岸环状洋带性:海岸线是水、陆、气三界的接触线。

大陆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大气运动推动海浪搅动海水,阳光可直接照射到海底,因此沿海岸的海洋生物特别丰富。

据80年代的有关统计,世界沿海大陆架水域面积仅占海洋面积的7.6%,但那里的捕鱼量却占世界海洋渔业总产量的80%。

开发海洋生物资源首先应考虑沿海岸的海面开发。

沿海岸生态系统类型多样,有珊瑚礁生态系统、红树林生态系统、藻场生态系统、草场生态系统、河口生态系统以及沿岸、内,湾生态系统等。

沿洋流环状洋带性:世界海洋的洋流在低纬度和高纬度分别形成了低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在南大洋则形成了绕极环流。

在洋流经过的海区和两侧,往往有较丰富的海洋生物分布,这样就形成了沿洋流的环状洋带性。

通常,生活在暖流区的海洋生物属于暖水性海洋生物,或温水性海洋生物;生活于寒流区的海洋生物则属于冷水性或温水性海洋生物。

生活于寒暖流交汇处的海洋生物最为丰富,既有冷水性海洋生物,又有暖水性海洋生物和温水性海洋生物。

因此,寒暖流交汇处一般都成为较大的渔场。

另外,上升流区亦是海洋生物丰富的洋区,形成独特的上升流生态系统。

真光层垂直洋带性:阳光可直接照射到的浅层海水体,具有一定的垂直洋带性特点:海水表层是海洋浮游生物,中层是各种游泳生物,底层是底栖生物。

在这一水层热带浮游生物种类多,每个种类的数量少,寒带浮游生物的种类少,每个种类的数量多,温带浮游生物介于两者之间,各类浮游生物一般还有昼夜垂直移动的习性,依据“最适宜光度法则”昼沉夜浮,生活在光度对其生命活动最为适宜的水层里,而底栖生物一般较喜欢在黑暗环境下栖息、生活。

海洋生物除了上述具有洋带性分布的特征外,还有非洋带性的分布。

如在岛屿周围,暗礁浅海区,深海平顶山顶部,火山岛附近,海底热泉、温泉附近等,由于有较丰富的养分和栖息地,往往形成海洋生物资源富集区。

由此可见,影响海洋生物分布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气候、环境、阳光、海水温度、盐度、养分、压力、洋流、栖息地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