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学内容概述

合集下载

美国文学现实主义时期

美国文学现实主义时期

经过内战后的美国社会为现实主义的兴起和发展 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自内战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 50年, 美国历史上经历了巨大变化,无论是政治、经济、文 化、还是宗教。这一巨变彻底改造了美国社会的性质 和观念。新一代作家不满意于老一代的浪漫主义思想, 生发了新的创作灵感。他们对现实生活产生了浓厚的 兴趣,企图对生活的各个方面作出他们的解释,主张 客观现实,摒弃主观偏颇、唯心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色 彩。人们的兴趣现在已转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注意到现实的野蛮、肮脏,直接公开描写阶级斗争, 这时的作家已能描写人物在各种条件或环境下的反映, 描述远西(FarWest)、新移民和劳动阶级的斗争,这 些作家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这一注意现实生活的创 作倾向形成了美国现实主义时期的文学。
representative novels
1. A Modern Instance, 1882 • 《一个现代得例证》 2. The Rise of Silas Lapham, 1885 • 《塞拉斯拉帕姆的发迹》
80年代后期,资本主义社会动荡不安, 豪威尔斯认为“竞争的资本主义”已不 能令人满意,“应代之以社会主义”。 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写了长篇小说 《新财富的危害》(1890),描写一家杂 志的“社会主义者”与华尔街老板在对 待工运问题上的“观点上的分歧”。 《来自奥尔特鲁里亚的旅客》(1894)倡 导空想的社会主义,《穿过针眼》(1907) 则鼓吹通过“公民投票”而产生的基督 教社会主义。
思想文化背景

欧洲哲学和科学的迅速发
美国 (1865-1914)
• A bewildering America emerged as a result of the Civil War战后 迷茫期 • Further expansion westward进一 步的西部迁移 • The Gilded Age 财富奇迹般增长 的镀金年代

中美比较文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美比较文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中美比较文学-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中美比较文学是一门研究中美两国文学的学科,旨在比较两种文学传统和作品之间的异同之处。

作为一门跨文化的研究领域,中美比较文学通过对中美两国文学作品的对比分析,旨在拓宽我们对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创作的理解和认识。

中美两国文学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学传统,反映了不同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特点。

中文文学源远流长,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而闻名于世。

美国文学则以其年轻而充满活力的特点吸引了全球的关注。

两国文学在不同的发展历程中,呈现出了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径和创作风格,这为中美比较文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研究对象。

中美比较文学不仅关注两国文学作品之间的异同点,更注重分析这些差异背后的文化因素和思维方式。

通过对中美文学作品的对比研究,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文化下的作者所面临的不同人生境遇、价值观念和价值追求。

这种比较不仅扩展了我们对中美两国文学的认识,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世界各地的文学作品。

中美比较文学的研究可以提供一种跨文化的视角,有助于搭建中美两国之间的文化桥梁。

通过研究比较文学,我们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和交流,增进彼此的理解与友谊。

此外,中美比较文学的研究也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的认识,推动文学研究的发展。

总之,中美比较文学作为一门跨文化的研究领域,对于我们深入理解中美两国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文学传统和作品主题的比较,我们可以拓展文学的边界,促进文学交流与对话,丰富人们的文化体验和审美享受。

同时,中美比较文学的研究也为我们提供了思考和探索其他文学比较的可能性和价值。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描述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分段结构,以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框架。

下面是一个示例: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首先对中美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进行了概述,指出了该领域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

the sound and the fury赏析

the sound and the fury赏析

the sound and the fury赏析【原创版】目录1.《the sound and the fury》概述2.作品主题与意义3.创作背景与作者简介4.艺术特色与技巧5.结论正文【《the sound and the fury》概述】《the sound and the fury》是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一部小说,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通过讲述康普生家族的故事,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矛盾,以及家庭、社会和历史的种种纠葛。

【作品主题与意义】《the sound and the fury》的主题是时间、悲剧、失落和寻找自我。

小说通过多个人物的角度,展现了康普生家族的悲剧。

每个角色都在寻找自我,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经历了痛苦、失落和绝望。

作品不仅揭示了人性的弱点,也展示了人类在面对悲剧时的坚韧和勇气。

【创作背景与作者简介】威廉·福克纳是美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以复杂的叙事结构和深入的人性描绘著称。

福克纳在创作《the sound and the fury》时,正值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对小说的主题和氛围产生了深远影响。

【艺术特色与技巧】《the sound and the fury》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独特的叙事结构和深入的人性描绘。

福克纳采用了多个人物的角度来叙述故事,这种多角度的叙事手法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

同时,福克纳对人物的描绘深入细腻,使得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结论】《the sound and the fury》是一部深入揭示人性的小说,它通过讲述康普生家族的故事,展现了人类在面对悲剧时的坚韧和勇气。

美国文学简史学习指南(第4版)

美国文学简史学习指南(第4版)

美国文学简史学习指南(第4版)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第一章:殖民地时期文学。

1.1 殖民地时期文学概述。

纽约三章需要三份文件

纽约三章需要三份文件

纽约三章需要三份文件
(原创版)
目录
一、纽约三章的概述
二、需要三份文件的具体内容
三、文件的作用和重要性
四、结论
正文
纽约三章是一部著名的美国文学作品,它由三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需要三份文件的支持。

这三份文件对于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纽约三章的概述。

它是由美国作家约瑟夫·海勒于 1961 年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是“黑色幽默”派的代表作之一。

小说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背景,描绘了一个名叫约瑟夫·H·库珀的轰炸机飞行员的生活。

整个作品通过一种幽默而又荒诞的笔调,揭示出战争的残酷和荒谬。

然后,我们需要了解需要三份文件的具体内容。

这三份文件是小说中的重要元素,每一份文件都对约瑟夫·库珀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一份文件是他的飞行计划,这份文件规定了他的任务和行动路线。

第二份文件是他的遗书,这份文件是他在执行任务前写给自己的家人的,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家人的思念。

第三份文件是他的飞行记录,这份文件记录了他在战争中的经历和感受。

接下来,我们需要明白这三份文件的作用和重要性。

这三份文件不仅是小说中的重要元素,也是理解作品主题和情节的关键。

它们揭示了战争对人的摧残,对人性的扭曲,以及人对战争的恐惧和厌恶。

通过这三份文件,约瑟夫·海勒成功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荒谬,使读者对战争有了更
深刻的理解。

总的来说,纽约三章通过三份文件的运用,成功地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荒谬,使读者对战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19世纪美国文学

19世纪美国文学

烘托渲染与对比衬托:用略带神秘色彩的自然景象 烘托环境,渲染气氛,如密林见面,夜晚刑台。对 比是成组的,如贝灵汉总督、威尔逊牧师、西宾斯 老夫人等和珠儿、牧师、罗杰· 齐灵握斯和海丝特四 个主要人物形成对比反衬。
三、惠特曼(1819-1892) 生于美国东部长岛亨廷顿区西山村一木匠家庭。 读过小学,后自谋生活,当过帮工、印刷厂学徒 和排字工、报纸编辑。
1、《红字》(1850)背景 1650年前后的波士顿,居民是1620-30年间来此定居 的第一代移民,即清教徒(加尔文教)。他们在英格 兰受詹姆斯一世迫害,抱着创建人间乐土的理想来 新大陆,史称“朝圣的教父”。英国清教徒最初反 抗罗马教皇专制、反对社会腐败风气,注重理智, 排斥感情,推崇理想,禁绝欲望,后来发展到极端: 迫害异端,不准妇女在街上微笑,不准儿童嬉戏。
诗歌《乌鸦》是成名作,写失去亲人的男子深夜与 一只乌鸦邂逅,调子阴郁而忧伤。 恐怖小说有《厄舍古屋的倒塌》、《黑猫》 、《红 死魔的面具》,情节诡异,色彩浓丽,情绪压抑。 侦探小说有《毛格街的谋杀案》《失窃的信》、 《金甲虫》,表现出非理性幻想与推理能力的矛盾。
二、霍桑(1804一1864)
生于马萨诸塞州萨勒姆镇,家庭是新英格兰一名门 望族,世代加尔文教信徒。先祖曾是马萨诸塞殖民 地政教合一机构要人。他自幼为人阴郁,耽于思考, 自比窥探的保罗;而祖先对异端的迫害又使他
3、R· 爱默生(1803-82) W· 散文作家、思想家、诗人,近代“美国文艺复兴” 的旗手。出身牧师家庭,入哈佛神学院任牧师并布 道。1832年游欧结识华滋华斯和柯勒律治,接受超 验论。回波士顿后在康考德布道、演说,演讲汇编 成著名的《论文集》,其演讲辞《美国学者》 (1837)宣告美国文学脱离英国文学而独立。

《白鲸记》:复仇与人性的黑暗心理

《白鲸记》:复仇与人性的黑暗心理

《白鲸记》:复仇与人性的黑暗心理1. 引言1.1 概述《白鲸记》是一部由美国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于1851年出版的小说,以它独特的叙事方式和丰富的象征主义而闻名于世。

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关于复仇和人性黑暗面的故事,通过揭示主人公对于遭受不公和个人悲剧的复仇心理以及各个角色的黑暗心理特征,深刻地反思了人类内心深处那不可控制的欲望与复杂情感。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探讨。

首先,在第二部分中我们会对《白鲸记》的背景和情节进行简要介绍,并对主要角色进行详细介绍。

然后,在第三部分中,我们会就复仇在小说中的心理动机与具体表现进行分析,并聚焦于主人公航海员艾哈布逐渐走向复仇所经历的心理过程。

接着,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解析和探讨小说中存在的黑暗心理,并探索这些黑暗心理如何影响故事发展和主题。

最后,在第五部分中,我们将对全文进行总结回顾,并对该文学作品对人性黑暗面的启示进行思考,同时也会提出作者透过复仇主题所传达的深刻思考。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白鲸记》这一文学作品的分析研究,探讨复仇与人性黑暗心理之间的联系。

我希望能够揭示出复仇心理动机及其表现背后更深层次的内心冲突和矛盾,以及黑暗心理如何渗透于小说中各个角色之中并影响着故事发展。

通过深入挖掘和思考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人性中那隐藏在光明外表之下、却又不可忽视的阴暗面,在立足此基础上反思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为复仇主题文学创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启示。

2. 白鲸记的背景与概述:2.1 作者简介:《白鲸记》是由美国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于1851年创作的长篇小说。

赫尔曼·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 1819-1891)是19世纪美国文学的杰出代表之一,他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哲学思考而闻名。

尽管在当时并未取得太大成功,但《白鲸记》如今被公认为美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

2.2 小说背景与情节介绍:《白鲸记》讲述了船长艾哈布对巨型白色抹香鲸莫比·迪克的复仇故事。

大地中心的人_札记

大地中心的人_札记

《大地中心的人》阅读随笔目录一、内容概览 (2)二、作品背景及作者简介 (3)1. 时代背景 (4)2. 作者简介 (4)三、《大地中心的人》内容概述 (6)1. 故事主线 (7)2. 主要角色 (8)3. 情节发展 (9)四、主题思想探讨 (10)1. 人与自然的关系 (11)2. 人类的探索精神 (12)3. 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13)五、艺术手法分析 (14)1. 叙事手法 (15)2. 描写手法 (16)3. 象征与隐喻 (17)六、个人阅读感悟 (18)1. 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启示 (19)2. 对自然环境的思考 (20)3. 对人生目标的追求与探索 (21)七、比较与借鉴 (22)1. 与其他作品的比较 (23)2. 现实生活中的借鉴与应用 (23)八、结论 (25)1. 总结《大地中心的人》的主要思想及启示 (26)2. 对个人生活的影响与展望 (26)一、内容概览《大地中心的人》是一部深刻探讨人类存在意义与价值的小说。

故事发生在一个被浩瀚海洋环绕的孤岛上,主人公艾米丽亚在探索内心世界的过程中,逐渐揭开了自己生命中的谜团。

艾米丽亚自幼生活在这个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她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地理学家,致力于研究地球的构造和人类的起源。

在父亲的熏陶下,艾米丽亚对大地充满了好奇和敬畏之情。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开始意识到这个看似完美的世界背后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艾米丽亚发现了一个神秘的地下实验室,里面收藏着大量关于人类历史的珍贵资料。

通过阅读这些资料,她逐渐了解到,在很久以前,地球曾经历过一场空前的灾难,导致大部分人类灭绝。

幸存的人类为了寻找新的家园,踏上了漫长的征程。

而艾米丽亚的祖先,正是这支探险队的成员之一。

在探索地下实验室的过程中,艾米丽亚不仅发现了自己的家族历史,还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他们一起踏上了寻找新家园的旅程,途中遭遇了重重困难和挑战。

正是这段经历让他们更加珍惜彼此之间的友谊,也坚定了他们寻找新家园的信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乔纳森·爱德华兹(1703-1758)自由生活在浓郁的虔诚气氛中,内心深深感受到宗教信仰所带来的欢欣。

经常独自到林中祷告,从上帝的造物中认识到上帝的万能和荣光,在精神上同上帝融为一体,并向他献出自己的一切。

上帝是万物的主宰,万事万物都是上帝自身的体现,人作为上帝的一部分,具有神性。

世间的一切都是高尚的精神体现。

《personal narrative 自述》是他关于自己对世界的新认识的一篇记述,被人尊崇为美国文学中记述神秘主义的经历最出色、最透彻的著作之一。

记录了宗教上思想转变的几个必经步骤:承认犯有罪孽、承认上帝的公正和绝对主宰地位,顺从上帝,以及由此而来的内心极度喜悦。

是他的精神支柱。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是美国战争时期的杰出政治家、科学家和文学家。

通过风筝实验证明雷鸣闪电是一种放电现象,发明避雷针。

他恪守清教所提倡的勤劳、简朴和节约等信条,坚信在美国这块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只要吃苦耐劳、善于经营,就能摆脱贫困,建立丰功伟绩。

《the autobiography 。

自传》纪录其致富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北美人民觉醒、最求自由繁荣和憧憬未来时代的风貌。

克托·圣约翰·戴·克里夫古尔(1735-1813)是游记作家和社会历史学家。

为加强美法关系、改进美国农业耕作技术作了又一贡献。

《letters from an American farmer来自一个美国农夫的信》描写的是到18世纪末的美国生活。

探索和介绍美国这个新国家的性质和意义,以帮助旧大陆了解他。

第3封信提出“美国人这个新人,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并对年轻美国的阴暗面进行了详尽的披露。

前8封作了回答:美国人是抛弃了旧世界及其压迫与奴役建立起目前世界上最完美的社会、恢复人的真正尊严与自信、按照新原则办事的人,透露出对新大陆新生活的希望与信心,描绘了一副美妙的新伊甸园。

第9封信开始低沉,意识到新大陆也存在着旧世界“文明社会”的最优痛患;喟叹美国并不是世界的希望。

菲利普·弗瑞罗(1752-1832),美国诗人。

摆脱了传统的限制,以新的目光直接看待周围的生活,以丰富的想象去理解他,以诗人的敏感去表现他。

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尽情歌颂了大自然和印第安人的原始生活。

《the wild honey suckle野金银花》欣赏和描述美国自然景物,又把美丽富饶的美洲暗喻为天上宫的意味,表现出诗人敢于独辟蹊径、摆脱古典传统的约束的勇气。

《the Indian burying ground 印第安人的目的》把印第安人理想化的最早作品。

华盛顿·欧文(1783-1859)美国文学的奠基人之一,对旧世界(西班牙)的历史感兴趣,是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发掘和表现美国历史和风土人情的作家。

其作品反映了美国文学从18 世纪的理性主义到19世纪浪漫主义的转变,对北美早期殖民者的残酷剥削和屠杀印第安人的罪行进行讽刺和揭露。

《the author’s account of himself作者自述》阐述了创作《见闻札记》的原委,并认为美国自然风景得天独厚,无需到国外去游目骋怀。

他凭吊历史古迹,还渴望了解美国人民由之演变而来的伟大英国民族,还说其喜欢猎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其思想保守的一面。

《the legend of sleepy hollow水谷的传说》在一个被称为睡谷的地方流传着无头骑兵的故事,成功的塑造了卡伊包德等喜剧式人物,细腻的描写了当地的自然景色和风土人情。

詹姆斯·费尼莫·库伯(1789-1851)由于生活铺张,家境破落,负债累累《皮袜子五部曲》把边界西移过程中英法殖民主义者的争夺斗争、百人殖民主义者对印第安人的暴行以及“欧洲文明”的丑恶面目,描绘和暴露的淋漓尽致。

《the pioneer开拓者》讲他作为大自然的和自由的化身同“法律和秩序”的代表坦普尔法官同班波的冲突。

他描述了美洲大陆开发的早期边界地区生活全貌。

班波是道德更高尚一些的新世界文明的象征,代表是非曲直的标准。

旨在披露原始荒野上出现的现代文明,自已开始就被资本主义毒液所浸透,法官代表“文明”,体现“法制”把印第安人从他们的土地上赶走。

班波所珍惜的自然和自由固然重要,而法官也是移民生活的必然趋势的反应:理想主义成分和务实主义主张的结合,是开拓事业成功的保证。

拉尔夫·瓦尔多·艾默生(1803-1882)强调精神第一,直觉第一,主张发挥认得超验作用。

认为精神浸透人的心灵和自然界,物质为精神之象征;自然界为圣灵之象征;一种自然现象是某种精神现象的象征。

重视文艺的社会责任,指出要陶冶人的情操。

《nature 论自然》前言提出抛开古人故堆,停止蹈袭他人,以独立全新的目光看待自然界。

实用、美感、语言、素养四章论述自然界对人的用途;为人提供生存的物质基础,悦其耳目和精神,揭示灵魂的真诠,提高智力和直觉官能。

唯心主义一章阐述唯心主义哲学的自然观,精神一章提出“在自然界的后面,浸透着自然界的是精神“以及”世界与人体发端于同种精神等唯心主义和浪漫主义命题;展望一章提出人应正视自然,返朴还真,修身养性,以臻于完善的浪漫主义有机整体的世界观。

《the American scholar论美国学者》反对怀古咏史,要求学者正视和讴歌现实,旁搜博采他人之长,创造新的大陆文化,成为美国独立文化炼奏成形时期的“思想独立宣言”。

埃德加·爱伦·坡(1809-1849)引起世人激烈争论的美国作家。

着意描写人的内心世界,探讨迄今依然为世人所忽略的人的精神状态,对表现人的思想病态尤感兴趣。

在诗歌创作方面注重描绘灵魂深处的状态,直接而形象地表达人的忧郁心情。

《the raven乌鸦》代表一种死亡,描写一只会讲”永不再会的“一语的乌鸦,在暴风雪的冬夜,落在一个微弱灯光闪烁的窗户处,扑动双翅,要求入内。

屋内一个青年正为死去的情人而哀伤,它的话引起青年对故人的怀念,其心情愈益郁悒,尽情的领略悲伤的意趣,全诗缠绵在悲思中结束。

《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厄舍古屋的倒塌》描写一个古老家族一对孪生兄妹住在一座令人窒息的幽暗古屋里,妹妹病笃,哥哥精神失常。

哥哥把妹妹活埋,妹妹破棺而出,死在晕死的哥哥怀里,朋友仓皇逃出,小屋倒塌。

开售很长的掉尾句,成功的制造出令人悬虑不安的紧张气氛,随着故事的步步深入,气氛愈益紧张,孪生兄妹,一个肉体在腐烂,一个精神在解体,两者又同古屋的崩塌相互衬托。

亨利·华兹沃斯·朗费罗(1807-1882)美国著名诗人。

写作技巧精湛,善善于遣词造句,音韵优美,节奏性强,为人喜闻乐道,但美国泥土气息不浓,表现美国生活不足。

《a psalm of life 人生赞礼》在第一个妻子去世后忧伤不已,对第二个妻子的求爱又充满坎坷,诗人在风雨凄凄,百感交集只是,悟出人生的道理。

全面读者要坚忍不拔,知难勇进,不因暂时的挫折而气馁。

《the tide rises,the tide falls潮水涨,潮水落》描述潮水为海冰画面整体的一部分的同时,也表明海潮同行人的关系:永恒的潮水也是永恒的时间的象征,时间将泯灭人的一切成就。

1写黄昏、2写夜晚、3写早晨,象征人生朝露,大自然永恒的真谛。

《the slave’s dream 奴隶之歌》描述一个沦为奴隶的非洲部落大国王倒在田间,回忆昔日自由生活的梦,抨击蓄奴制的罪恶,表达黑人对自由的向往。

对反蓄奴制运动起到推动作用。

亨利·大卫·梭罗(1817-1862)是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散文家和诗人。

他生活在一牺牲人性、自然美、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代价的资本主义蓬勃发展时期。

回归自然、建立人与自认直接联系的超验主义思想和乌托邦理想,是对产哭得拜金主义四届的批判和挑战,是维护人的尊严的一股清新、健康的力量。

《walden,or life in the woods华尔腾,或林中生活》表达一个浪漫主义者对现代文明的鄙弃,反对人们急功近利、善于专营的恶习,反对奢侈和虚荣,认为只有返璞归真回到大自然怀抱中才能发现生命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

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美国小说家。

深受清教主义思想的影响及超验主义思想的启发,一方面抨击清教徒宗教狂热和不容异端的行为,另一方面又以他们的基本信条作为认识人和世界的准则。

以表面温和而实质犀利的笔锋暴露黑暗、讽刺邪恶、揭示真理,描写社会和人性的阴暗面,着重探讨道德和罪恶的问题,主张通过善行和自忏来洗刷罪恶、净化心灵,从而得到拯救,同时对善良的主人公给予极大的同情。

《the scarlet letter红字》描绘了17世纪新英格兰的社会风貌,暴露了在清教主义统治下的社会黑暗。

不在于写通奸,在于探讨他对人们的心理影响以及道德观问题。

普林美丽善良、勇于追求爱情和幸福,在逆境中勇于正视现实,忍辱坚持善行,终于受到人们尊重,获得道德上的自新。

结构紧凑,通过主要人物在邢台前的三次会面将故事逐步推向高潮,运用象征手法,以渲染气氛,点名意义。

赫尔曼·梅尔维尔(1819-1891)小说家、诗人。

家道中落,饱受生艰辛和风险,感受社会的冷酷与不仁。

青年时代大部分在海上度过。

《moby-dick白鲸-莫比·迪克》叙述船长率领全体船员追捕白鲸,最后两败俱伤的故事。

向人们指出,人必须承认自己灵魂中的“恶”。

是作者对社会和人生的认识的全面总结,描写了捕鲸工人的辛勤劳动和智慧,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残酷剥削。

沃尔特·惠特曼(1819-1892)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杰出诗人和美国资本主义上升阶段民主、自有崇高理想主义的伟大歌手。

家境贫寒,11岁被迫辍学。

《草叶集》“草叶”是包括作者在内的千千万万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美国“新人”形象。

象征独特的美国精神和性格。

(《自由之歌》)《草叶集》赞美大自然,讴歌劳动和劳动人民的伟大业绩,同时,也辛辣的揭示美国社会的痼疾和弊端。

《song of myself自我之歌》是其代表作,是其最长的诗。

背景是整个美国,全篇歌颂的“自我”既是诗人又大于诗人,是具有美国民族特征和民主理想的巨人形象,也是新大陆的开拓者——铁匠、木匠等土生土长的美国“新人”的群像。

通过歌颂“自我”,歌颂人的灵魂美、肉体美、普通人的伟大和博爱自主品质、人与自然和神的和谐、人的巨大生命力和无限创造力以及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精神。

《I hear American singing我听见美国在唱歌》刻画出一个迄今仍受美国人热爱的美国形象。

自豪、健壮、欢快的富有个性的美国人,在新世界用自己的双手开创生活。

从城市到乡村,从海上到陆地,到处回荡着对创造性劳动—美国梦想核心—的讴歌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