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类电视节目的剪辑风格

合集下载

电视名人访谈节目的主持风格比较研究——杨澜、许戈辉、陈鲁豫案例分析

电视名人访谈节目的主持风格比较研究——杨澜、许戈辉、陈鲁豫案例分析

电视名人访谈节目的主持风格比较研究——杨澜、许戈辉、陈鲁豫案例分析摘要:本文旨在通过新闻传播学文本内容量化分析方法,并结合电视谈访节目的理论知识,对杨澜《杨澜工作室》、许戈辉《名人面对面》、陈鲁豫《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三档电视名人访谈节进行比较研究,从而得出三位女主播的风格差异的规律与特征:杨澜为聚光灯式采访,访谈以辨论式为主,节目编辑风格表现为快速专业,跳跃动感;陈鲁豫为挖掘式采访,访谈方式如讲故事,节目编排风格为点到为止,沉静恬淡;许戈辉为导游式采访,采取一种感知式的访谈风格。

关键词:电视谈话;名人访谈;主持风格;文本量化;比较研究作为直接以主持人品牌冠名包装的名人访谈类节目,杨澜的《杨澜工作室》、许戈辉的《名人面对面》、陈鲁豫的《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一直倍受关注,受到不同阶层观众的喜爱。

从“三足鼎立”的同质性竞争的现象中,本文假定三位女主持人的风格个性差异是栏目成功的关键,运用新闻传播学中的文本内容定量分析方法,对三位主持人的节目案例加以实证解剖,研究得出变量主持风格的具体论点。

一、电视名人访谈的理论来源电视名人访谈属于谈话节目的形式之一,具有谈话节目的一般特性,即节目主持人邀请嘉宾或现场观众就各种话题展开轻松平等的交谈。

电视谈话这种形式的出现和盛行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体现大众传媒对个体话语权利的尊重。

[1] 谈话节目的目标是提供“谈话场”,给任何参与者说话——发表观点和意见的机会,体现一种平等民主交流的精神与新型的传受关系。

因此,电视理论学者黄匡宇认为电视进入全方位的“谈话阶段”。

相比之下,名人访谈是将采访对象锁定为具有一定知名度与特殊经历的个人,运用电视语言手段“为名人卸妆”,还原背后的真实,获得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与情感。

电视作为大众媒体,通过名人访谈节目,实现互勉、共鸣、励志、沟通、启迪、娱乐等社会功能。

二、电视名人访谈的节目定位《杨澜工作室》1998年1月在凤凰卫视正式开播。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剪辑风格与技巧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剪辑风格与技巧

传媒实务144一、前言在电视节目制作过程中,主要分为前期制作与后期制作,特别是针对后期制作而言,这是很多电视节目的关键,能够间接影响整个电视节目的质量与效果。

基于此,围绕后期制作中的剪辑风格与技巧进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确认节目的剪辑风格一般来说,电视节目侧重点不同的话,其相应的剪辑风格通常也不同。

所以,节目制作人员要对电视节目进行整体的把握。

此外,后期制作人员对于节目的理解也会对剪辑的风格产生一定的影响,不管是何种剪辑风格,都需要将编导在节目创作中的目标反映出来,以便使编导的需求得到满足。

从电视节目的类型来看,节目种类有许多,如体育、选秀、电视剧等,这些节目需要节目制作人员通过不同的剪辑风格来表示。

在节目剪辑过程中,剪辑人员要对编导的创作需求进行了解,然后再结合节目确定剪辑风格。

在确定剪辑风格后,节目制作人员需要保证整个节目的内容都保持同一种剪辑风格,进而将节目的主题与形式融合到一起。

[1]三、选择合适的画面剪辑点在实际的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及时选择好适合整个画面的剪辑点。

剪辑点简而言之即画面中人物的某个动作或是表情,也就是要求制作人员尽可能抓住人物的表现点来进行剪辑。

例如,在对节目进行剪辑时,制作人员需要站在观众的角度去思考,思考这种表现方式是否为他们所接受。

我们以剪辑人物专访为例,在这种节目的制作过程中,剪辑人员要对镜头长度进行选取,而在镜头中有可能受到复杂景色的干扰,进一步影响到整个全景镜头的效果。

与此同时,针对中近景镜头的画面而言,所需的时间有限。

特别是某些特殊镜头,如特写,画面所要求的时间点更是少之又少。

另外,在节目的制作中,剪辑风格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的类型,另一种是现代风格。

这两种剪辑风格截然不同,需要剪辑人员选择不同的剪辑点。

例如,如果是要制作电视剧,那么剪辑人员就需要通过人物的对白来表现人物的情绪、展现人物的性格,然后再推动剧情的发展,使观众能够受到演员精湛的演技的影响,从而激发观众对剧情的共鸣。

试论电视节目制作中剪辑风格的运用

试论电视节目制作中剪辑风格的运用
结 构达 到 有机 的统 一 ,为更 高 质量 电视
节 目的诞生 奠定更 为坚实 的基础 。 2 在 电视节 目制作中充分运用 剪辑风格 意 图为 根基 ,之后 ,在 实际剪 辑 的过 程 控制 、整体 结构 的把 握等 内容 才是 检 验
中需要 根据 事件 发展 的轻 重缓 急形成 有 剪 辑师 功底 、判断 剪辑 风格 的关键 。所 由上述 对 电视 节 目剪 辑风 格 的概述 起 有落 、张 弛有度 的剪辑 节奏 ,而在 这 以说 ,作 电视剪 辑师 ,一定 要 明确 自 可 知 ,剪辑 风格 的确定 决 定 了整个 节 目 个过 程 中不 同的剪辑师就会 有一些差异 , 身 的责任 和 重任 ,在剪 辑 中不 断实 践 、
的基 调 ,一 旦 确定 就不 能 随意改 变 ,剪 优 秀 的剪辑 师就 能够 形成 自己的剪 辑风 反 复体会 ,以确保 自己能够 更快 更好 地 辑 风格 需要 贯 穿到 整个 电视节 目的后期 格 。但是 在这 个过 程 中需要 注 意 的是 段 制作 出具有 自己剪辑风格 的电视节 目。 剪 辑 中。可 以说 ,电视 节 目剪 辑风 格 的 落 的剪 辑节 奏要 与节 目的 总体 节奏 相吻 参 考 文 献 : 确 定 是 十分重 要 和关键 的 ,而如何 确定 合 ,同时 ,不 同段 落之 间剪 辑节 奏 的变 [ 1 】 杨帆 . 论 电视 节 目后 期 制作 中的
运 用剪辑风格 ,剪辑 出更好 的电视 作品是广 大剪 辑师一直追求的 方向和努 力的 目标 ,基 于此 ,笔者主要采 用理论分析和 文献资料
等方法对电视节 目制作 中剪辑 风格的运 用这 一话题进 行 了较为 系统的分析和研 究,以期起 到抛砖 引玉的作 用,引起 更 多专 家和 学

论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

论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

以在做节目的时候,我努力想找到一种更 贴近生活的百姓状态,我想人是有性情 的,我们要说些真心话。”《新徽商》节目 是由合肥广播电视台和中国科大管理学 院联合举办的一档大型访谈节目。其目的 是弘扬老徽商精神,推动新徽商健康、持 续和快速发展。作为一档商业谈话类节 目,如果节目中不说真话,光说空话、套 话,不仅节目不生动没有可看性,甚至会 让观众产生错误的财经观念,所以该节目 主持人总是用真实、具体的数据带动话 题,并探究事实真相。
持人。 《实话实说》节目收视率的波动与更
【关键词】谈话类节目 主持人 语言风格
电视谈话节目起源于西方的 talk show,
. 音A译ll为“R脱i口g秀ht”s,意R思e是s以e说rv话e为d演.示、
展览之意,在西方已有 30 多年的历史。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电视谈话节目成为了 中国各级电视台着力打造的品牌节目。就 中国第一档电视谈话类节目中央电视台 由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为例,以嘉 宾及现场观众参与的形式,就某一新兴社 会话题展开讨论,并总结出具有一定社会 正能量的观点,一经推出就赢得了很好的 收视率。而此节目更换主持人之后,收视 率就一落千丈,看来除了外部原因节目竞 争激烈之外,内因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是否 适合节目,也必然是节目成功与否的核心 问题。
. 如A果ll她没R有i朴gh实t的s语R言e,s真e诚rv的e眼d神.,或
许我们看到的就不是“谈话”,而是“答 记 者 问 ”。同 样 是 问 问 题 ,杨 澜 和 柴 静 告 诉我们“问”也要“聊”着问,首先要有和 嘉宾平等的心态,再次寻找嘉宾感兴趣的 话题入手,再高端的访问也可以用口语化 的语言去拉近它与观众的距离。
二、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应
具有口语化的特点

浅析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风格

浅析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风格

浅析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风格现代社会是一个崇尚个性的社会,任何类型的节目都应发挥自己的个性,走个性化发展道路。

这一点对于形式单一的谈话类节目尤为重要,而主持人恰恰是谈话节目的主线,其个性也决定了节目的个性。

因此,只有个性鲜明、独具特色的主持人才能牵动观众的目光,才能增强节目的感召力,才能提升节目的品味。

如今,各式各样的谈话类节目如潮水般涌现,但个性却难于凸现,主持人个性的缺失是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

寻求挖掘适合的个性风格谈话类节目属于大众传播活动的一种,它是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体再现或还原日常谈话状态的一种节目形态。

通常由主持人、嘉宾,还有现场观众在演播现场围绕话题或个案进行交流,最终达到释疑解惑和沟通不同观点的目的,它的出现打破了电视节目的僵硬模式,为人们所接受和喜爱。

主持人是节目的核心和灵魂,是幕后制片人、策划人、编导等所有节目创意者的实践者。

它作为谈话现场唯一的组织者,既是话语的引导者、控制者,又是参与谈话观众的倾诉对象。

可以说,谈话类节目是真正意义上的主持人节目,因此,主持人的个性化风格相当程度上影响着谈话类节目的风格定位与运行成败。

如崔永元时期的《实话实说》,他过人的机智与幽默,为节目打上了鲜明的烙印,成就了《实话实说》简单、诙谐的平民化风格,为广大观众所喜爱。

同样,一提到凤凰卫视的《锵锵三人行》,人们就会想起窦文涛数年如一日“衬衫加马甲”的经典形象,以及他滔滔不绝、轻松逗笑的个性风格,窦文涛的个性化主持风格同《锵锵三人行》轻松、随意的节目风格相得益彰。

再综观《鲁豫有约》、《艺术人生》、《可凡倾听》等成功的谈话类节目,无一不拥有个性鲜明的主持人,他们为节目锦上添花,并使之充满活力。

因此,谈话类节目主持人必须不断地挖掘个性,突出个性,寻找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发展道路。

多方面锻造高品位个性风格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形象是他们政治素质、文化修养、生活阅历、审美情趣、语言表现力、风度气质和服饰仪表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

浅谈广播情感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特点

浅谈广播情感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特点

浅谈广播情感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特点广播情感谈话类节目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主持人的语言风格往往是该类节目的核心魅力所在。

主持人的语言风格特点直接影响着节目的质量和听众的接受程度。

这些主持人的语言风格特点包括但不限于用词、语速、语调、表情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广播情感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特点。

广播情感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特点之一是用词精准。

主持人在节目中要用词准确、简洁明了,让听众能够容易理解和接受。

用词的精准度和准确性是评判主持人素质和专业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

主持人在掌握了用词的规范和规范后,还需要对用词进行灵活运用,能够根据不同的情景、话题和听众的需求进行巧妙地选择和搭配,使其表达意思更加生动、形象化和富有吸引力。

广播情感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特点之二是语速适中。

语速是主持人交流的速度,过快或过慢都会影响听众的接受程度。

语速适中是指主持人的语速要与话题内容和情感表达相匹配,既要能够让听众理解,又要能够引起听众的共鸣。

在情感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的语速还需要根据节目的紧张程度、气氛的渲染和情感的表达来灵活调节,在节目高潮部分可以加快语速,以增强紧张感和刺激性,而在表达深情的部分则可以适当放慢语速,使情感更加立体和真挚。

广播情感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特点之三是语调变化丰富。

语调是主持人表达情感和表达意思的一种方式,丰富的语调可以增强情感表达的力度和真实感。

在情感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的语调需要根据不同的情绪和情感表达需求进行灵活变化。

在表达轻松幽默的部分可以使用欢快、明快的语调,增加愉悦感和幽默感,而在表达严肃深情的部分则需要使用稳重、沉稳的语调,使情感更加深刻和真挚。

广播情感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特点之四是表情丰富。

虽然广播是以声音为主要表达方式,但主持人的表情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着节目的效果和吸引力。

主持人的表情包括面部表情、眼神交流、肢体动作等,这些都是主持人情感表达的重要方式。

电视谈话节目策划方案

电视谈话节目策划方案
现场观众致谢。 ❖ 访谈的结束是在主持人引导下的逐步推进的过程:首先预示
访谈即将结束,然后是互动过程的结束;第二种结束形式再 加上主持人的结束语和致谢程序。
❖ 1.通过访谈的主题推进以及对未来的展望结 束访谈
❖ 2.通过对整个访谈的回顾结束访谈 ❖ 3.通过嘉宾的才艺表演和赠送礼物结束访谈 ❖ 4.以互动+主持人独白的形式结束访谈
进行。 ❖ (一)话题的引入形式 ❖ 几乎所有话题都由主持人引入 ❖ 话题的引入形式尽量与具体的访谈融为一体。
❖ 主持人与嘉宾不对等的话语权,及其所承担的不同话语角色 的具体体现:主持人引入话题,引导访谈进程,嘉宾在主持 人的引导下展开话题,推动访谈进程
❖ (二)并列展开的话题结构 ❖ (三)逐级推进的话题结构 ❖ 访谈话题围绕反弹的主题展开,整个访谈围绕总主题展开,
推进访谈进程 ,行使其对访谈的话轮转换机制的控制权。 ❖ 1.主持人的提问与嘉宾的回答 ❖ 主持人通过提问引入话题,嘉宾通过回答确认并展开话题,已经确认的
话题在主持人的提问和嘉宾的回答过程中不断推进,直至访谈结束。 ❖ 主持人在提问的同时也在为观众提供信息。
❖ 2.主持人与嘉宾合作—日常谈话的话轮结构特征 ❖ (1)较多地运用日常谈话中接受新信息时的反馈词语 ❖ 主持人运用这些词语作为话语手段表示接受对方话语信息,
事件为主题,而是从娱乐、游戏等形式入手。谈话现场形式 自由,轻松,经常穿插演艺节目形式。节目中“秀”的因素 更加突出。 ❖ 台湾《非常男女》 ❖ 湖南卫视《玫瑰之约》 ❖ 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
❖ 4.专业类谈话节目 ❖ 这类节目脱胎于一对一的人物专访,但是又加入了谈话现场
的综合元素。这类节目的题材大多就某一专题或以精英人物 的个案和相关事件为线索,人物背景和发展经历以及其与时 代社会的碰撞常常是节目谈论的焦点。 ❖ 中央电视台《对话》

【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风格】谈话类节目主持人

【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风格】谈话类节目主持人

【电视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的风格】谈话类节目主持人电视谈话类节目作为一种特殊的节目形式,最早出现在美国,英文名为“TalkShow”,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脱口秀。

相比较于传统的其他节目,此类节目尊重观众的参与意识,实现双向的心灵共振,因此拥有更多的参与者,也和观众贴得更近,电视的“贴近”属性更加凸显。

1996年央视的《实话实说》开播,是我国在此类型节目上一次大胆而成功的尝试。

此后的一段时间,我国电视媒体上刮起强劲的谈话节目风暴。

据统计,从1996年到2000年短短的几年间,国内谈话类节目从《实话实说》只此一家猛增到170个,而且大有方兴未艾之势。

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内容侧重于主持人的临场发挥,往往通过主持人与嘉宾间的沟通来展示节目所要探究的话题本质。

主持人是节目的主心骨和灵魂,不仅担负着引导话题、调度情绪、协调气氛、拉近嘉宾和场内观众距离并提起他们谈话欲望的重任,而且控制着全程节奏,决定着节目的走势和趋向。

可以说,主持人的风格直接影响到电视谈话节目的风格。

以最早的电视谈话节目《实话实说》为例,崔永元作为第一代实话实说的主持人,成功地给节目的风格定了调。

从此幽默诙谐、与观众互动便成为该节目的一大亮点。

观众在厌倦了长期单调的节目形式后,一个新型节目的诞生,给市场带来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短时间内《实话实说》模式迅速蹿红大江南北,各地方电视台争相效仿,但真正获得成功的却寥寥无几。

同样的定位,为什么会有如此落差呢?在这里就不能不考虑到主持人在节目中所产生的影响。

正是崔永元本身的特质成就了《实话实说》,从某种意义上讲,观众爱看的是小崔在台上的妙语连珠,恰到好处的调侃。

是他机智幽默的风格感染了观众,也就有了《实话实说》在当时的成功。

但同样的节目到了今天,虽然形式没有变、内容没有变,但节目的收视率却大不如前,这其中的缘由也就不言而喻了。

可以看出,在电视谈话类节目中,一个成功的栏目和一位富有个性特色的主持人往往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应该把握住主持人的风格特点,打造成功的电视谈话类节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话类电视节目的剪辑风格
《8090》为湖南卫视推出的中国第一档聚焦青少年成长情感故事的节目,从2010年开始,每周一晚20:30在湖南卫视上档,它以80后为主人公,以80后的视角讲述情感故事、直面情感困惑、分析情感走向、解决情感矛盾。

现代社会,80、90后已经是社会的主体人群,他们几乎可以代表社会的各个层面,80后的他们正处于事业上升阶段,其中也有一部分人已经为人父母,家庭、教育等话题不可缺少;90后的他们正在高校求学阶段,也有一部分正要踏入社会面临生存问题。

他们的情感故事包含了家庭、教育、两性情
感等等话题。

《8090》是一档典型的演播室谈话节目。

参与人员有两位主持人,曹颖、陈正飞;委托人,一位或者两位(80后或者90后);来自影视界、心理界等等各方面的专家、嘉宾若干名。

节目是由演播室室内部分以及外采小片构成,这样的节目构成方式是时下大多谈话类节目所采用的方式。

探究《8090》的剪辑风格具有普遍性意义。

节目内容由演播室内部录制以及演播室外部采访拍摄构成,因此在剪辑风格上也有着两种鲜明的风格。

在演播室内部,剪辑风格以稳定为主,取景规范,节奏稳定;外采小片的剪辑风格则偏向纪实,有人的走动而造成的晃动镜头,景别以及稳定性的要求降低,这样不稳定的剪辑风格虽然使观众在观看时略感不适(相较于演播室中恒定的机位、稳定的运动),但是增强了节目的真实感以及观众的参与感,缩短了与电视机前观众的距离。

谈话节目中,剪辑点的选择,往往由访谈者的谈话内容及现场气氛来切换镜头。

镜头长度的选择一般来说镜头景别画面信息量的多少及画面构成复杂程度都会影响镜头长度的选择。

就景别而言,全景镜头画面停留时间要长一些,中近景镜头要短一些G特写镜头还要短一些就画面信息量而言,信息量大时,画面停留时间要稍长一些;信息量少的则要短一些;就画面构成复杂程度而言,画面构成复杂的,停留时间要稍长一些;反之则稍短一些。

镜头的长短不仅关系到镜头情感内容的表达,也关系到整部片子的节奏。

访谈类节目的节奏,则是由多种因素控制的。

作为谈话类节目的主要构成部分——演播室内的谈话,控制着整个节目的情节以及节奏。

谈话的节奏,大概由以下两个因素决定。

第一,是主持人对现场谈话节奏的控制。

耐心的引导,适时的插话或者转移话题,每一个话题所占的时间以及对话题讨论的深入程度,这些都由主持人来把握。

第二,是后期编导对于谈话内容的取舍。

主持人现场有一个节奏,后期编导心中也有一个节奏,当两个节奏不能重合(大部分都无法重合)时,需要编导对谈话内容进行取舍。

而电视片的节奏是由画面主体或摄像机镜头的运动、镜头的长短、景别的变换、组接时的切换速度等多种因素构成的。

它是片子中事件、情节或人物情绪变化的速度和强度,是影响片子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

剪辑师总的说来要遵循节目整体的节奏基调,再结合节目的内容及结构安排,根据事件及情节发展的轻重缓急,形成有起有落、张弛有度的剪辑节奏。

在剪辑时,尤其要注意的:一是段落的剪辑节奏要与片子的总体节奏相吻合和匹配。

二是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节奏变化要适当变化,过快或过慢都会给观众心理上产生不适应的感觉。

另外,后期剪辑时,在一个段落中采用一成不变的剪辑节奏,会使观众产生疲乏厌倦的感觉,如果适当变化剪辑节奏,采用剪辑加速度的方法,使组接的镜头越来越短。

利用镜头的积累效果,可使段落形成一个高潮。

但在做这种节奏处理时,一定要注意张弛结合。

每一个高潮点后都要留出一个缓冲释放的空间给观众以回味和联想的余地。

例如在看过一个小片过后,主持人总会说一些话来总结小片的内容,此时剪辑师如果能很好利用这个现场人物整理情绪的时间(例如截取一些观众看小片时候的表情和反应),让电视机前的观众也参与到情绪整理中来,就真正做到了引人入胜。

谈话类节目很注重观众的参与感——无论是现场观众或者嘉宾还是场外电视机前的观众,参与感、互动感较强的谈话节目总是能够获得好评。

因此在剪辑过程中,如何增强观众以及嘉宾的参与感是非常重要的。

并且演播室录制涉及到多机位拍摄,所以在后期编辑的时候有了新的要求。

在主持人说话的时候需要给反映镜头。

一些精彩的反应镜头往往能够更好地诠释谈话的内容,并且拉近与电视观众之间的距离。

电视剪辑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剪辑基本原则及技巧,主要是为了保证画面组接的连贯流畅,但剪辑并非机械的。

除了保持视觉流畅外,更应注重情绪发展的连贯及观众心理感受的连续。

如果说掌握熟悉镜头组接技巧是每个从事剪辑的工作人员所必备的基本功的话,那么对剪辑节奏的控制,整体结构的把握则更显剪辑师的功底。

只有用心体会,反复实践,才能制作出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电视节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