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娱时代的另类突围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f16016266.html,

限娱时代的另类突围

作者:李冰洁

来源:《新闻世界》2014年第03期

【摘要】《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作为以汉字听写为主题的节目,播出后在众多电视娱乐

节目中突出重围,引发热议。本文从民族文化的节目理念和节目本身的特色入手,分析节目的成功之处。

【关键词】文化汉字听写节目成功

2013年8月2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登陆荧屏,首期节目播出后就登顶微博话题“热门榜”,话题点击率高达18万次,在当天所有和电视节目有关的话题中排名第一,超越“好声音”和《快乐男声》等节目。①根据索福瑞公布的9月6日全国电视平均收视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2.13%,只比《中国好声音》低0.03个百分点。这场以汉字听写为主题的节目,在众多电视娱乐节目中突出重围,引发全民热议。本文拟从民族文化的节目理念和节目本身的特色入手,分析节目的成功之处。

一、民族文化的节目理念

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汉字既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同时还是中华文明的标志和中国文化的一面旗帜。②我国的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记载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它的存在,传承了中华文化,成为民族身份的象征。《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秉承民族文化的节目理念,通过书写文化的重温、汉字魅力的重拾、汉语自信的重建,让观众重新感受到了汉字的美。总导演关正文也直言,节目追求的并不是收视率,“我的终极目标在于高收视背后的文化影响力。中国是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多方言国家,汉字是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的重要工具,一年一度的汉字狂欢,它的意义甚至超过汉字本身。”③

1、书写文化的重温

汉字是表意的文字,以象形为基础,以表意为主体,一方面,汉字字形与声音没有直接的联系,它不像拼音文字那样,拼写和读音是统一的,这就给汉字的书写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使汉字容易被人们遗忘;另一方面,随着传播方式从口语传播走向文字传播、印刷传播再到电子传播的转变,记录文字的方式也在发生变革,从最早的隽刻龟甲兽骨上的“卜辞”,到纸张时代的手写文字,再到电脑键盘时代的无纸化办公,技术的进步解放了人们的双手,却降低了人们手写汉字的能力,给汉字的书写带来了冲击。据了解,在《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现场的成人体验团中,有70%的人写不出“癞蛤蟆”,“熨帖”一词的正确率也只有10%。《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作为一档大型汉字听写教育类电视节目,采用听写的形式,把人们熟悉而又陌生的汉字搬到荧屏上,节目还开通了官方微博和大家一起互动,号召大家积极参与听写。节目播出时,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