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数学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数学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数学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

关于教学目标的设计,本博前面收录一文,今读到孙宏安老师的《数学教学目标设计例

析》,感触颇深,对教学目标的设计有了一定的感悟与见解。现就教学目标设计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摘录如下,以提醒自己:

一、数学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

1。主体错位

关于教学目标的表述,一直有非常清晰、明确的要求,一般常用的四因素法及所谓行为目标的ABCD模式,这种教学目标的表述要求包括明确的四个部分:行为的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行为程度。比如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常常见到诸如使学生”、让学生”培

养学生”这样以教师为主体的目标。我们称之为主体错位”。

教学目标中出现主体错位,说明了设计者对教学目标的意义并不清楚甚至是理解有误。实

际上,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陈述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在行为上的变化,而不是陈述教师应该怎么做,做什么。评价教学是否成功,其直接的依据应该是学生收获了什么,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了什么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即使教师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学生是否切实实现了能力的变化也是不能确定的。评定教学结果依据只能是学生的变化而不是教师的活动,如果设计者认为教学只是教师做的工作,那么这不仅仅是不成功的设计,甚至是不顾学生的不负责任的设计。(只考虑自己做了,而不想给学生带去了什么,学生收获了什么)。

2。行为抽象

行为指的是教学目标要用可测可观察的外显行为来确定,因此表述目标的行为动词一定

是可以测量、可以观察、可以评价,从而是具体而明确的,这样做,一方面便于教学,另方面便于评价。教师可以随时观测学生有没有达成教学目标,从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

策略。在日常教学设计中,经常见到诸如掌握” 了解” 学会” 体会” 理解” 获得”等这些动词,他们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太抽象,不具备可观察,可测量的性质。

3。要求模糊

教学目标是教师设计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因此凸现着教师教学对学生的要求,作为学生学习的结果,这种要求必须非常明确,便于学生达成。在一些教学设计中经常看到诸如下面的提法:

1)优化思维品质,提高代数的推理能力;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推理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面这些目标究竟要求学生做什么?一方面,要求太模糊,过于宽泛。实际上整个数学教学甚至整个教学都是以此为主要要求的,能在一节课的教学中达到吗?

在课时目标中写上不能在本节课中达到的,但从总体上看又是本质上十分正确的要求,似乎有”呼喊口号”之嫌疑。

4。思维割裂

在日常教学设计中,长长明确地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来表述,这是新课程要求的三维目标的一个错读。新课程所提到的三维目标是从学科理论高度来提出教师在授课过程必须考虑的几个方面的目标。但做为一节课,这几个方面目标的实现是在知识学习的过程同步实现的。在教学的实施中,三个维度的目标是不可分割

的,在进行知识与技能教学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和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不可能离开知识技能教学另外加一点另两方面的教学。

、改进了教学目标设计范例

古典概型”教学目标设计范例

教学目标:

(1)通过投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和投掷一颗质地均匀的骰子”两个试验,用自己的语言说出基本事件的概念和特点,能列举出给顶简单试验中的基本事件;

2)通过计算概率的例子,得出古典概型的概念和相应的计算公式,通过互相交流,总结出古典概型的特点,并举出生活古典概型的实例。

(3)通过对问题进行观察、对比和交流讨论,会画出相关问题的树状图、进行分类讨论来

解决概率的计算问题,能求出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古典概型问题的解。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