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必修一期末测试题

高中生物 必修一期末测试题
高中生物 必修一期末测试题

必修一期末测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在海带细胞内的碘离子远高于海水中碘离子浓度,但海带细胞仍可以从海水中吸收碘离子,其吸收方式是()

A.自由扩散B.被动扩散C.主动运输D.渗透作用

2.实验证明,饭后小肠中葡萄糖浓度高于血糖浓度时,葡萄糖可以顺浓度梯度被吸收;当小肠中葡萄糖浓度下降至显著低于血糖浓度时,葡萄糖仍能被迅速吸收。此时,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主要是()

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

3.人体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相当。而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浸在Z浓度的食盐水中的红细胞收缩。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为() A.X>Y>Z B.Z>Y>XC.Y>X>ZD.Z>X>Y

4.下表所列为不同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h)。据表分析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分裂期和细胞周期均最短的是肿瘤细胞

B.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时间比例最小的是十二指肠细胞

C.不同种类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不同

D.不同种类细胞的分裂都是同步进行的

5.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总条数和被32P 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A.中期20和20、后期40和20B.中期20和10、后期40和20

C.中期20和20、后期40和10D.中期20和10、后期40和10

6.从某腺体的细胞中提取一些细胞器,放入含有14C氨基酸的培养液中,培养液中有这些细胞器完成其功能所需的物质和条件,连续取样测定标记的氨基酸在这些细胞器中的数量,下图中能正确描述实验结果的曲线是()

7.下图为某学生所绘制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简图,其中正确的是()

8.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在生物体所有的细胞中,受精卵的全能性是最高的

B .处于离体状态的植物细胞,在一定的营养物质、激素和其他外界条件下作用,可表现出全能性

C .生物体的细胞,没有表现出全能性的原因,是因为基因在特定时空下的选择性表达

D .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其细胞的全能性并不受到限制,能够进行传代培养 9.将淀粉和琼脂做成培养基,在上面选取5个圆点位置,分别用不同方法处理,并将此实验装置放在37℃恒温箱中,保温处理24h 后,将碘液滴在培养基的5个圆点上,其实验结果记录于下表:

淀粉圆点 实验处理方法 碘液处理后的颜色反应

① 新鲜唾液与盐酸混合 蓝黑色 ② 经过煮沸的新鲜唾液

蓝黑色 ③ 接种面包霉 棕黄色 ④ 只有新鲜的唾液 ? ⑤

只有一定浓度的蔗糖酶溶液

请指出④和⑤所发生的颜色反应,以及③接种的面包霉的分泌物分别是() A .棕黄色、棕黄色、淀粉酶B .蓝黑色、棕黄色、麦芽糖酶 C .棕黄色、蓝黑色、淀粉酶D .棕黄色、蓝黑色、麦芽糖酶

10.如下图,在下列试管中均加入3mL 面糊,A 、C 中注入2mL 清水,B 、D 中注入2mL

时间

14C

氨基酸数量

O 时间 14C

氨基酸数量

O 时间

14C

氨基酸数量

O 时间

14C

氨基酸数量

O

A

B A

C D

A

内质网 高尔基体内质网 核糖体

核糖体

中心体

线粒体

中心体

新鲜的小麦淀粉酶,保温5min后分别滴入碘液,不.变蓝色的是()

11.下图表示3株脱淀粉(经充分“饥饿”处理)的同种相似植株放在不同的钟罩内。以下关于本实验的目的叙述中最准确的是()

A.证明光合作用的速率随CO2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B.证明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是CO2

C.证明过多的CO2阻碍光合作用

D.证明NaOH能促进光合作用

12.下图表示德国科学家萨克斯的实验。把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后,再把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其他部分见光。一段时间后,经脱色、漂洗再用碘液处理,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本实验说明()

①光合作用需要CO2②光合作用制造淀粉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⑤光合作用需要光

A.④⑤B.①③C.②③D.②⑤

13.下图为测定植物蒸腾作用的简易装置,整个装置是密封且充满水的,仅细管中留有一个气泡。根据标尺可计算出气泡移动的距离,进而计算出水分变化的数量。这一数量代表()

A.蒸腾失水的数量B.光合作用消耗的水量

C.植株吸收的水量D.呼吸作用消耗的水量

14.培养单细胞绿藻的培养液和培养单细胞酵母菌的培养液,在所含成分上最大的区别是()

A.前者必须含有机成分B.后者必须含有机成分

C.前者可以不含无机盐D.后者可以不含无机盐

二、非选择题

1.右图是唾液淀粉酶合成和分泌过程示意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唾液淀粉酶是唾液腺细胞分泌的具有催化能力的

,其基本组成单位是。

(2)(本小题用图中序号填写)此细胞中控制唾液淀粉酶合成

的遗传物质存在于中。合成、运输、分泌该酶的主要细胞器依次

是核糖体、、,在此过程中能量是由通过有氧呼吸产生的。

2.科学家在研究钠通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时做了如下实验:

向枪乌贼的神经细胞内注入微量的放射性同位素24Na+,分别检测神经细胞周围溶液中的24Na+。实验方法和现象如下表:

实验方法观察到的现象

1 向枪乌贼的神经细

胞注入微量的放射

性同位素24Na+

——神经细胞周围溶液中出现24Na+

2 同上加入某种药物—神经细胞周围溶液中没出现24Na+

3 同上加入同种药物加入ATP 神经细胞周围溶液中出现24Na+

根据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由实验1及其现象可知,神经细胞周围溶液中24Na+来源于。

(2)由实验2和3可知,24Na+穿过神经细胞膜需要。加入的药物抑制了神经细胞的作用,细胞不能产生。

(3)综合以上实验,可判断24Na+通过神经细胞膜的方式是。

3.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它以瓶状带盖的叶捕捉昆虫,并以其分泌物消化虫体。为检测此分泌物的性质,做了如下实验:取6支大小一样的洁净试管,加入经过不同温度处理的检测液后,再分别加入瘦肉块和马铃薯块,两小时后观察现象,记录如下表。请据表回答问题:

编号加入物条件现象

1 2mL水+1cm3瘦肉块室温无明显变化

2 2mL新鲜分泌物+1cm3瘦肉块室温瘦肉块明显变化

3 2mL新鲜分泌物+1cm3瘦肉块煮沸后冷却到室温无明显变化

4 2mL水+1cm3马铃薯块室温无明显变化

5 2mL新鲜分泌物+1cm3马铃薯块室温无明显变化

6 2mL新鲜分泌物+1cm3马铃薯块煮沸后冷却到室温无明显变化

(1)此分泌物中有___________,没有___________。

(2)试管1和试管4在此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试管3与试管2的现象不同,说明分泌物的活性受_____的影响。

(4)猪笼草捕食昆虫是对土壤溶液中缺少___________元素的一种适应。

4.右图表示苹果的果实在不同外界氧浓度下CO2

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下列

问题:

(1)当外界氧浓度为5%时,苹果果实进行的呼吸类

型是,此时呼吸作用的终产物除了CO2外,还有。

(2)苹果果实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两条曲线

在P点相交后重合,表明从P点开始,苹果果实进行的

呼吸类型是,判断的依据是。

(3)当外界氧浓度为6%时,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之比是4∶3,此时苹果果实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为0.2摩尔,至少需要吸收摩尔的O2。

5.图1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图2表示一株小麦叶片细胞内C3化合物相对含量在一天24小时内的变化过程,请据图分析:

图1图2

(1)图1中所示意的叶绿体结构应为在____________下观察到的结构。在a中发生的反应称为________,参与此反应的特有物质有____________。

(2)从________点开始合成有机物,至________点有机物合成终止。

(3)AB段C3化合物含量较高,其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G点C3化合物含量极少,其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G点与F点相比,叶绿体中NADPH含量较________(填“高”或“低”)。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在海带细胞内的碘离子远高于海水中碘离子浓度,但海带细胞仍可以从海水中吸收碘离子,其吸收方式是主动运输。离子的运输方式一般是主动运输。

2.C

解析: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主要是主动运输。

3.D

解析:人体红细胞的渗透压与X浓度的食盐水(等渗溶液)相当。而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低渗溶液);浸在Z浓度的食盐水中的红细胞收缩(高渗溶液)。则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为Z>X>Y。

4.C

解析:细胞周期最短的应该是十二指肠细胞,所以A错误;分裂期占细胞周期时间比例最小的是肿瘤细胞,所以B错误;不同种类细胞的分裂不一定是同步进行的,所以D错误。

5.A

解析:本题对有丝分裂中期、后期细胞分裂相,及半保留复制进行了综合考查。以一个细胞中有两条染色体进行分析,如图所示:

如果一个细胞中有两条染色体,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为2,如果一个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在第二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后期,一个细胞中被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为20,20;而中期细胞中染色体总数为20,后期由于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总数则为40。

6.B

解析:连续取样测定标记的氨基酸在这些细胞器中的数量,可测到标记的氨基酸出现的顺序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能正确描述的曲线是B选项。

7.A

解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正确的是(中期)A;B、C项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的着丝点,方向错了;D项应是末期染色体解开螺旋,形成丝状的染色质。

8.D

解析: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其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细胞核有全能性。

9.C

解析:第④组圆点上滴唾液,其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水解成麦芽糖,所以碘液处理不变蓝,仍然是碘液的颜色,棕黄色;第⑤组蔗糖酶不会催化淀粉水解,淀粉没有被分解,所以加碘液后变蓝;第③组中颜色为棕黄色,说明淀粉已经被分解,证明面包霉能分泌淀粉酶。

10.B

解析:35℃,面糊中的淀粉被淀粉酶分解,遇碘液不变蓝色的是B。

11.A

解析:证明光合作用的速率随CO2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12.D

解析:萨克斯的实验说明:②光合作用制造淀粉,⑤光合作用需要光。

13.C

解析:测定植物蒸腾作用的简易装置,整个装置是密封且充满水的,仅细管中留有一个气泡。根据标尺可计算出气泡移动的距离,进而计算出水分变化的数量。这一数量代表植株吸收的水量。

14.B

解析:单细胞绿藻属于自养型生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培养液中不需含有机物。而单细胞酵母菌则属于异养型生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必须吸收现成的有机物,因此,其培养液中必须含有机成分。而两者的培养液中都需要含无机盐。

二、非选择题

1.(1)蛋白质氨基酸(2)①③④②

2.(1)向枪乌贼细胞内注入的(2)能量呼吸ATP(3)主动运输

3.(1)蛋白酶淀粉酶(2)对照(3)温度(4)氮

4.(1)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水和酒精

(2)有氧呼吸CO2释放量与O2吸收量相等

(3)0.6

5.(1)电子显微镜光反应色素、酶等

(2)BI

(3)无光照,不能进行光反应,不能产生[H](或NADPH)和ATP,C3化合物不能还原成糖或有机物

(4)气孔关闭,缺少CO2,C5化合物不能转化为C3化合物

(5)高

解析: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单位,而光反应在叶绿体基粒上进行,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这两个阶段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光反应产生的[H](或NADPH)、ATP

是暗反应中必需的,会制约暗反应的速度。而光反应的快速进行最重要的外界条件是光照强度。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