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智慧园区云服务平台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云服务平台

目录

第1章背景分析 (1)

1.1 智慧城市背景分析 (1)

1.1.1 总体背景概述 (1)

1.1.2 1.1.3 云计算与物联网背景分析 (1)

智慧城市背景分析 (3)

1.2 产业化园区背景分析 (5)

第2章

2.1

总体设计 (9)

总体建设思路 (9)

2.1.1 指导思想 (9)

2.1.2

2.1.3

设计原则 (9)

建设目标 (11)

2.2 总体应用架构设计 (13)

2.3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16)

2.3.1 感知园区 (17)

2.3.2 2.3.3 2.3.4 2.3.5 2.3.6 园区外部服务 (20)

园区对内服务 (22)

园区日常管理 (23)

园区应急管理 (23)

园区运营管理 (24)

第3章总体建设技术方案 (25)

3.1 3.2

总体建设内容 (25)

感知园区层 (25)

3.2.1 “3G/4G”无线覆盖 (25)

3.2.2

3.2.3

3.2.4

3.2.5

数字多媒体监控 (27)

综合设备远程控制 (27)

定位与导航服务 (28)

环境与设备感知 (29)

3.2.6 园区部件感知 (30)

3.2.7 物流出入与堆放感知 (31)

3.2.8 车载与车辆信息感知 (31)

3.2.9 感知园区监控中心 (33)

3.3 园区对外服务平台 (34)

3.3.1 外网门户 (34)

3.3.2 社交平台 (36)

3.3.3 B2C 电子商城 (38)

3.3.4 B2B 电子交易系统 (40)

3.3.5 招商推进系统 (41)

3.3.6 活动宣传管理系统 (42)

3.3.7 移动端应用 (43)

3.4 园区对内服务平台 (43)

3.4.1 无线接入及管理系统 (43)

3.4.2 3.4.3 3.4.4 3.4.5 云桌面系统 (44)

.云平台及服务 (45)

微服务门户系统 (46)

移动O A系统 (47)

3.4.6 CRM 客户管理系统 (53)

3.4.7 一卡通系统 (56)

3.4.8 商务服务系统 (59)

3.4.9 金融服务系统 (60)

3.4.10 物流与追溯服务系统 (61)

3.5 园区日常管理平台 (67)

3.5.1 协同办公管理系统 (67)

3.5.2 3.5.3 3.5.4 3.5.5 园区资源管理系统 (68)

园区设备管理系统 (69)

人力资源与培训管理系统 (70)

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70)

3.5.6 园区物业管理系统 (71)

3.5.7 绩效管理系统 (72)

3.5.8 地产与业务管理系统 (73)

3.5.9 智能停车管理系统 (73)

3.6 3.7

园区应急管理平台 (76)

3.6.1 应急预案管理系统 (76)

园区运营管理平台 (77)

3.7.1 付费用户管理系统 (77)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服务管理系统 (77)

商户管理系统 (79)

广告管理系统 (81)

计费管理系统 (81)

支付管理系统 (81)

运营分析系统 (81)

3.8 总控管理系统 (82)

3.8.1 安全管理平台 (82)

3.8.2 基础信息管理系统 (83)

3.8.3 GIS 地图管理系统 (84)

3.8.4 数据交换管理系统 (84)

3.8.5 外部接入管理系统 (85)

第4章关键技术与产品 (86)

4.1 云计算中心 (86)

4.1.1 需求分析 (86)

4.1.2 4.1.3 设计目标 (86)

逻辑架构 (87)

4.2 公共支撑平台 (88)

第5章

5.1

5.2 经济和社会效益 (89)

项目经济效益 (89)

项目社会效益 (90)

第1章背景分析

1.1 智慧城市背景分析

在党的xxx届五中全会通过的“ xxxx”规划建议中,云计算被认定为新一

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要领域之一,将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

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加速培育。同时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迅速推进,首次进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被列为国家“十二五” 信息化规划的重大专项,各省市也积极推出了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

1.1.1 总体背景概述

从近几十年来信息化的发展和对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影响来看,人类社会的

生产体系的组织结构和经济结构正在经历一次工业革命之后的巨大变革,正在产

生一次新的飞跃。这个变革和飞跃正是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所引

起的。

信息化是指在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检索、传播、利用等各个方面的一系列的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过去60年,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有几个比较重要的里程碑,即1946年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ENIAC)的诞生,1971年第一个微处理芯片的发明,以及上世纪90年代初互联网在全球的普及应用和发展到近期

的云计算发展。当代的信息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工作和学习的方式产生了极

为深刻的、革命性的影响。

信息化在本质上是一场信息智能化、数字化的革命。因为,只有智能化、数

字化了的信息才能利用计算机进行处理。信息化就是将我们生活的物理世界通过

同态映射变换为数字世界。

1.1.2 云计算与物联网背景分析

云计算(CloudyComputing) 作为新的计算机计算方式,在各国方兴未艾。其

1

概念的提出者与最初的实施者是在互联网搜索领域占据权威地位的谷歌

(Google) 。Google之所以采用云计算的方式,其初衷是为了应付互联网快速增长

的访问需求而对高端服务器的采购需求,以低端P C的集群配置,实现了对成

本的节省。最原始的云计算理念,即是节约成本。

其后在Google科学家不断地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完整的云计算理念,并在

此理念上实现了Google搜索的云计算化,同时引入了GoogleDocs,GoogleMap 等云计算应用。这种应用,打破了操作系统与桌面应用软件一统天下的IT 格局,不仅引起了IBM、微软这样的IT 巨头的注意,同时也使得美、日等国的政府意

识到这是种新的技术能够带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在国外,相关的基于云计算与物联网的政务系统也早有发展,例如,在法国

和瑞士之间,阿尔卑斯山高拔险峻,伫立在欧洲的北部。高海拔地带累积的永久

冻土与岩层历经四季气候变化与强风的侵蚀,积年累世所发生的变化常会对登山

者与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影响,要获得对这些自然环境变化的数据,

就需要长期对该地区实行监测,但该区的环境与位置,决定了根本无法以人工方

式实现监控。在以前,这一直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一个名为Perma Sense Project 的项目使这一情况得以改变。Perma Sense Project 计划希望通过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 ,IoT) 中无线感应技术的应用,实现对瑞士阿尔卑斯山地质和环境状况的长期监控。监控现场不再需要人为的参与,而是通过无线传感器对

整个阿尔卑斯山脉实现大范围深层次监控,包括:温度的变化对山坡结构的影响

以及气候对土质渗水的变化。参与该计划的瑞士巴塞尔大学、苏黎世大学与苏黎

世联邦理工学院,派出了包括计算机、网络工程、地理与信息科学等领域专家在

内的研究团队。据他们介绍,该计划将物联网中的无线感应网络技术应用于长期

监测瑞士阿尔卑斯山的岩床地质情况,所搜集到的数据除可作为自然环境研究的

参考外,经过分析后的信息也可以作为提前掌握山崩、落石等自然灾害的事前警示。熟悉该计划的人透露,这项计划的制定有两个主要目的:一是设置无线感应

网络来测量偏远与恶劣地区的环境情况; 二是收集环境数据,了解变化过程,将

气候变化数据用于自然灾害监测。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人们正在尝试“智慧桥”的试验。通过在一座大桥上安装各种各样的传感器,不仅可以告诉城市管理者桥

上有多少车、车的重量是多少、车的污染是多少、车是新车还是旧车,也可

2

以告诉人们这辆车对这座桥整个混凝土的结构带来多大的压力。由此,交通管理

部门可以进行实时评估,获得这座桥结构强度的数据,一旦压力超出了所设定的

极限值,交通管理部门就可以获得警报,及时发现。在新加坡,人们能像获得天

气预报一样,获得交通堵塞预报。通过埋在路上的传感器和红绿灯上的探头,司

机不仅可以看到什么地方在堵车,还能够提前预测,什么地方过10~20分钟会堵车,从而选择更为通畅的道路行驶。类似的成功案例还有很多。

中国关于云计算的研究目前落后于美、日等国,但是中国移动、华为等电信行业的公司开始了就软、硬件系统的研究。而百度、阿里巴巴等IT 、电子商务公司均对此技术抱有浓厚的兴趣。北京、上海等地政府受云计算技术所带来的的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吸引,也作为地方扶持政策,投入资金与人力进行发展。

总所周知,城市信息化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根据“2010全球城市信息化论坛”上发布的信息,十二五期间,国家将深入实施信息化领先发展战略,把握宽带、泛在、智能、融合发展趋势,加大城市光纤宽带网、无线城市建设力度,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提升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能级,推进物联网、云计算等产业加快发展。

围绕市民的需求,推动数字健康、数字教育、数字社区、信息无障碍等惠民工程。建设完善全面覆盖应用便捷的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同时,继续深化城市建设管理信息化、交通智能化等建设,加快构建安全可信的网络应用环境。

1.1.3 智慧城市背景分析

目前全球有200多个国家智慧城市项目正在实施中,2030年累计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4000兆日元,智慧城市将覆盖所有资源领域。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

发达国家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城市信息化进程中的前沿理念和探索实践,是我

国新一轮城市发展与转型的客观要求,也是提升城市品质和竞争力的必然途

径。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城市,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每个人的生活和工作,现在与未来,梦想与下一代;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城市化运动成为全球最为重要的

一道奇观,有成绩、经验、问题、困惑与挑战;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好坏直接关

3

乎中国未来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现在就要我们高度关注和战略研究;目前,上海、宁波、无锡、深圳、武汉、佛山等国内城市已纷纷启动“智慧城市”战略,

相关规划、项目和活动渐次推出,进入了我国智慧城市的第一梯队。2011年,智慧城市将持续成为全球城市发展的新热点,建设和发展智慧城市已蔚然成风,

大势所趋。

进入2010年以来,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与概念正以与时俱进的速度落地

并得到实施,各地政府对云计算的大力支持与推广以及国际国内各大IT和高科

技公司在云计算、物联网、无线宽带等各方面的积极研发与投入,使得无线城市、智慧城市有了真正实现的可能。

信息技术变革的大趋势必然地深刻地影响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行业的信

息技术应用领域。传统的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必须顺应世界信息化的历史潮流,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智慧城市的技术革命。

2013年8月初,住建部确定第二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103个。我国智慧

城市发展即将进入规模推广阶段,目前已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总投资规模,预计

达到1.1 万亿元,撬动的投资更以万亿元计,新一轮产业发展呼之欲出。从产业

链的角度来看,上游的设备生产和安装,到中游的应用开发、信息集成,再到下

游各个领域的运营,智慧城市建设对每个领域的投资都将产生大量的订单需求。

“智慧的城市”实现的关键是以全新的角度看待城市,把以往那些只是被

分别考虑、分别建设的领域,如人、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等,综合起来

考虑,并发现这些领域之间的关系。借助新一代的云计算、物联网、决策分析优

化等信息技术,通过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方式,可以将城市中的物理基础

设施、信息基础设施、社会基础设施和商业基础设施连接起来,成为新一代的智

慧化基础设施,使城市中各领域、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显化,就好像给城市装上

网络神经系统,使之成为可以指挥决策、实时反应、协调运作的“系统之系统”

智慧本身应该是对客观事物的预见力和实现力。智慧城市就是为了让城市更

加快捷、更加聪明,远高于数字化、智能化,必须“以人为本”。“就像信号灯,现在是有人来设置自动跳转的时间。但更佳的方案就是如果道路拥堵时间一长,

信号灯就可以自动感知并灵活转换。”

智慧城市首要问题是城市的“可见化”,即随时、随地掌握城市经济、社会

4

系统运行的情况,知道城市发生过什么、正在发生什么、将要发生什么。只有城

市是“可见的”,城市才是“可管理的”。其次智慧城市要在“可感知”的基

础上,逐步提高“大脑”- 智慧城市信息中心的智慧水平,通过当前IT 资源虚拟化、万兆网络、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对感知的信息进行智能分析运算,使智慧城

市通过学习、成长、创新、决策、调控各阶段,推动整个城市各行各业的良性运转。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智慧城市”应该具有如下的特征:

智慧城市建设将从两个方面带动经济增长,一方面,信息产业将成为一个更

重要的增长点。今后一段时期,在网络基础设施领域,将加快物联网试点推广,

推进光纤到户、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广播网和第三代移动通信网建设。在数据

产业领域,将进一步提升政府数据中心、互联网交换中心和数据容灾中心的建设

水平,加快培育和建设物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引进移动通信数据中心、国际物流

数据处理中心、市民健康数据中心等一批面向重点行业应用的数据中心项目;在

软件研发领域,将大力发展智慧城市十大应用系统软件、行业应用软件、集成电路、嵌入式软件以及动漫新媒体等。另一方面,在产业融合基础上,将产生更多

新的经济增长点。智慧技术的应用,既促进传统产业增长,又促进战略性新兴产

业发展。智慧技术能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产生强大的关联和带动效应,使传统工业、农业和服务业的生产方式与组织形态发生变革,不断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衍生新的产业形态。

1.2 产业化园区背景分析

园区指一般由政府(民营企业与政府合作)规划建设的,供水、供电、供气、

5

通讯、道路、仓储及其它配套设施齐全、布局合理且能够满足从事某种特定行业生产和科学实验需要的标准性建筑物或建筑物群体,“包括工业园区、产业园区、物流园区、都市工业园区、科技园区、创意园区等。”

园区的管理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一般而言园区规模都比较大,领导者管理半径与管理纵深相应变大,做出准确决策的难度大大增加。从项目、公司、到各行业、各部门的逐级监控管理问题,不同市场环境的兼顾适应与风险控制问题,专业分工细化带来的资源整合及协调问题等等,都是园区在管理中所面临的挑战。事实上,园区管理单位所承担的责任,与基层地方政府所承担的责任非常近似,不仅要负责整个园区的管理,同时还要负责园区的产业推进,招商引资、应急处置、内部服务等等各种服务与管理工作,因此必须建设一个强大的园区服务平台来进行支持,同时依托平台,促进园区的管理部门、企业、合作单位良性互动,

面临上述挑战,园区需要在战略、流程、资源三个层面进行很好的配合。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建立合理高效的组织架构,完善企业整体各项管理流程,创建并固化一套标准、科学的管理体系;充分利用人才、资金等内外部资源。

近年来,信息化事业发展突飞猛进,云计算、高宽带、智能终端、大数据分析等正在掀起全社会信息化的新一轮革命,为各行业带来新的机遇。而对于正在成长中的智慧园区企业来说,智慧园区信息化建设成为助推企业高速发展的有力引擎。

在国家层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中国信息化城市发展指南》,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思路提供了指导。在地方层面,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以及本地政府对智慧园区建设的重视程度,是影响智慧园区建设的决定力量,经济实力越好,机制体制越灵活的城市,对于智慧园区的建设推进力度越大。

为解决我国城市化进程中资源消耗、环境生态破坏、人口剧增等问题,各城市纷纷开展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以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来优化和提升城市发展环境。

智慧园区的建设一般是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智慧园区管理体系的建设通常也会涵盖城市管理的部分职能,因此在智慧园区的建设本身就是智慧城市的建设内容之一。

6

近年来,产业园区信息化建设得到了较快发展,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同时

也存在诸如工作基础比较薄弱、信息化发展水平参次不齐、信息服务能力不到位

等问题。因此在园区建设理念上夜在发生着变化,从土地自然地貌平整,通市政

道路、雨水、污水、自来水、天然气、电力、电信、热力及有线电视管线为代表

的传统“九通一平”概念,向新“九通一平”概念转变。新“九通一平”概念主

要是:

得有关开发区的自然情况、经济发展、社会人文、政策法规、办事程序

以及企业信用等方面的情况,为投资者的前期调研和正常经营提供方便。

开拓新兴市场。

度来保证开发区的大发展。

系统和跨区域、跨行业的物流网络,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杆作用,引导社会资金来支持企业发展。

为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努力促进它的发展,才能带动整个经济的大发展。

职能,充分发挥中介、行业协会和社团的作用,做到“小政府、大社会”,

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大力发展和规范中介服务组织,为企业生

产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21世纪的新经济平台:新经济平台主要是指通过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社区等系统的建设,为开发区内企业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先进

的信息技术手段,用一流的信息环境来支撑开发区各项事业的发展。

7

为了规范产业园区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过程,提升产业园区信息化建设和服务

水平,09年上海市经信委大力支持上海临港经济发展( 集团) 有限公司启动临港产业区《数字园区信息化建设与管理标准》( 以下简称《标准》) 的编制工作,建立一套科学先进的产业园区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标准。今年,为贯彻上海市推进“两

化融合”示范园区引导工程实施意见,上海市经信委积极推动《标准》的推广,

提出根据《标准》的评价成果,落实“园区标准推广示范项目”的要求。上海国

际医学园作为张江高新技术示范区核心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家级高新区的

一部分,依据《标准》对园区信息化规划、建设、运维和服务等方面进行了初步

评价分析,园区信息化需要推进集约化建设、加强弱电系统和建设一整套现代化

的管理服务平台,尤其是在园区一卡通建设方面园区以及驻园企业都提出了迫切

的需求。

随着园区的建设规模扩到入驻国际医学园的单位很多是大型集团公司,在产

业区内有分离的多个办公场地,一位工作人员可能需要在多个场所出入和消费,

需要能一卡通行;产业区内的许多项目是由集团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入驻企

业只是租用办公和生产场地,集团要求加强管理,而入驻企业要求可以快速入驻、使用方便,客观上也要求由统一的门禁、考勤和消费管理标准。产业区地域广阔、商业和娱乐活动相对没有市区方便,在各厂房和办公区内可能有大量小而零散的

商业点或娱乐点,通过一卡通可以加强管理、方便使用,增加客户消费来源。

可见,建立这样一个智慧园区平台,可使客户在园区内能够更加高效、便利

地享受服务,为提升园区品质做出更大的贡献。

8

第2章总体设计

2.1 总体建设思路

“智慧园区”是以物联网为基础,基于光纤网、无线网之上,利用和融合更为先进的技术,通过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方式,使物与物、物与人、人与人互联互通,形成技术集成、综合应用、高端发展的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园区。

2.1.1 指导思想

智慧园区的建设,应以科学发展观为基本指导思想,以促进产业升级转型、提高执政效率、完善服务体系、扩大地区GDP规模为主线,以全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为依托,以全面提高地区产业化水平和GDP水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带动产业发展,有效实现园区内企业的产业水平,有效提升地区产业的质量,为建设现代化、智慧化的城市产业奠定基础。

融合、转型、创新、优化是企云信息经过多年的智慧城市规划、建设、运

营总结出的方法理论,以这四个方法作为核心指导思想,对智慧园区建设进行

全面系统的规划,帮助园区向智慧化完美转型!

善各个终端到云的信息流通。

把产业结构日益推向更高层次。

方面不断优化升级。

2.1.2 设计原则

智慧城市的建设是一项涉及多领域、多学科、跨行业、跨部门的项目,系统

9

必须具备开放性、可扩展性,在硬件资源上支持无限的扩展能力,灵活的集成扩展各类先进主机、存储网络设备;体现应用软件上,系统采用当前先进的技术框架、中间件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建设成对外具备各类标准接口规范,对内独立、模块化、分层设计,实现应用功能平台无关性、厂商无关性、编程语言无关性,可动态无限扩展的智慧城市应用系统。

落实到具体,我们认为平台的建设应始终遵循下列原则:

●先进性

首先,集成入本平台的各类软硬件产品应具有先进性。应选用技术先进、成熟的产品,同时又有完善的售后服务,系统平台一致,以减少系统开发和维护的成本;其次,系统规划、设计以及管理具有先进性。采用先进的系统规划和设计理念、技术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和网络技术进行设计开发。

●完整性

在设计中,应始终从整个智慧城市的完整性的角度出发,从功能、管理、安全等多方面对系统进行设计,使整体技术性能完全能够达到先进水平。

●开放性

从系统平台、网络协议到开发工具、开发方法、项目管理、软件开发规范的制订等各方面全部遵循通用的国际或行业标准。因此,系统能够支持各种异构平台和不同网络协议的互联。

●扩展性

智慧城市的业务需求与范畴会不断地发展,现有的平台不能满足需求时将面临更新换代。因此,现有平台的设计必须具有一定的扩充能力,留有升级的余地,以满足今后业务发展的需要。应采用结构化、开放的、易于扩展的体系结构,在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保护现有投资的前提下,保证网络系统的可扩展性,适应业务的持续发展需要。

●可靠性

应在网络结构、设计方案、设备选择、技术服务等各方面将综合考虑集成整个智慧城市信息云平台运行的可靠性,保证系统能够持续正常运行。

设计方案应具备出错处理、容错能力、冗余备份能力,不会因为局部故障而引起整个平台瘫痪。所有的核心交换机均采用了冗余设计的方案。

10

平台设计将完全遵可靠性设计标准,包括:

7×24小时的运营要求。

即接管工作而不丢失数据,发生故障的设备在被隔离和修理时不会影响

系统的运作。

●实用性

在进行平台的设计和建设时,将对业务需求做详尽的调研准备,并充分考虑未来几年内用户业务扩展要求。建设一个可靠实用的公共支撑平台,保证业务应用系统信息处理和传递是安全、可靠、及时、准确、完备的。

●可维护性

可维护性体现在能够提供有效的网络管理的系统监控、调试、诊断工具上,保证平台维护管理简明、方便、有效,可集中管理和远程维护。

●安全性

应建立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既能防止外部的非法破坏,也能阻止来自内部

的蓄意攻击。

●标准化

网络、安全等产品都支持流行的国际或国家标准,支持多方式、跨系统平台、支持远程维护管理。

2.1.3 建设目标

●总体建设目标

加强园区服务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依托云计算、物联网等全新的技术支撑手段,逐步实现园区对内对外两大服务体系与日常和应急两大管理体系的智慧化,提高管理与服务效率,以此推动园区内企业的产业升级,提升地区产业质量,拉动整个地区的经济水平,同时也为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

智慧园区建设以“发展更科学,管理更高效,社会更和谐,生活更美好”

为最终目标。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