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爆发生机理探讨与分析

合集下载

隧道施工中的岩爆与地震灾害防控技术

隧道施工中的岩爆与地震灾害防控技术

隧道施工中的岩爆与地震灾害防控技术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隧道工程在城市交通建设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隧道施工中常常会遭遇到岩爆与地震这两类灾害,给工程施工和施工人员的安全带来严峻的挑战。

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这些灾害,成为了隧道工程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就隧道施工中的岩爆与地震灾害防控技术进行探讨。

一、岩爆灾害的发生机理岩爆是指在岩石开挖或加载受力过程中,岩体内部的压力超过了其极限承载力,导致岩石突然破裂并释放能量的现象。

岩爆灾害常常发生在岩石质量较差、构造活跃的地区,特别是在高压水源附近。

岩体的应力集中、物理力学性质差异等因素都会成为岩爆发生的催化剂。

此外,隧道工程施工中的震动和冲击也可能导致岩爆的发生。

二、岩爆灾害的预防与控制技术为了预防和控制岩爆灾害的发生,隧道工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技术手段。

首先是合理的隧道设计。

隧道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岩体力学性质等因素,对高风险区域进行合理的定位和设计,减少岩爆的潜在风险。

其次是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

通过在施工现场进行岩体光弹性监测、应力监测等手段,及时了解岩体的力学状态,可以提前预警和控制岩爆的发生。

此外,在施工中采取安全措施也是关键。

例如,使用喷射混凝土和锚杆支护等的加固方式,增强隧道的稳定性和抵抗岩爆的能力。

三、地震灾害的发生机理地震是地球地壳发生快速释放能量的自然现象,其能够引起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在隧道施工中,地震灾害也是一个必须要面临的挑战。

地震灾害的发生机理与岩爆类似,均与地质构造和应力状态有关。

当地质构造发生变动时,形成断裂带,地震会在断裂带上由一个地点传播到另一个地点,并以波动的形式向外传播。

四、地震灾害的预防与控制技术为了预防和控制地震灾害对隧道施工的影响,科学的设计和施工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是选址与设计。

在选址过程中,应避免选择地震活跃区域或构造复杂的地质条件。

在设计过程中,要考虑地震荷载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抗震设计措施,如增加隧道的抗震能力和合理布置支护结构。

岩爆特征及机理

岩爆特征及机理

岩爆特征及机理
岩爆是指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内部因爆炸性破裂产生的碎片、块
状物等各种规模的岩体碎片通过空气、水等介质向外喷发的一种自然灾害。

岩爆具有以下几种特征:
1.爆炸性现象:岩爆是一种爆炸性的破裂现象,在爆炸瞬间会产生巨
大能量,使岩石瞬间破裂碎裂,产生大量岩屑冲击向周围空间。

2.孤立性:岩爆通常是局部爆炸所致,爆炸的范围是局限的,在其周
围的岩石很少受到影响。

3.不规则性:岩爆形成的岩屑形态不规则,多呈块状或片状,大小不一。

4.高速性:岩爆中的岩屑具有向外高速飞出的特征,具有很高的起始
速度及动能。

5.频繁性:岩爆往往发生在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频繁的地带,多次
和连续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

岩爆产生的机理有多种可能,主要有以下几种:
1.热爆炸:由于地壳内部的高温高压,加上受到地震等外力作用,岩
石内部压力剧增,引起内部热量的迅速释放,导致热爆炸的发生。

2.气爆:地层内的气体受到热度、压力的影响,突然释放出来,形成
巨大的爆炸,造成岩石的冲击破裂。

3.活性地震:在地震发生的瞬间,岩石内部的应力瞬间释放,岩体产
生剧烈破裂和变形,产生岩爆现象。

4.冰爆:在山地或极地高海拔区域,冷却作用使水分形成冰,岩石因温差等原因受到冲击后,发生变形破裂,使冰体碎片飞溅而成岩屑。

总之,岩爆现象是一种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内部发生爆炸性破裂的自然现象。

产生机理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各种环境条件因素的影响。

《2024年基于岩爆碎屑研究的高楼山隧道岩爆机理分析与类型判定》范文

《2024年基于岩爆碎屑研究的高楼山隧道岩爆机理分析与类型判定》范文

《基于岩爆碎屑研究的高楼山隧道岩爆机理分析与类型判定》篇一一、引言随着交通建设的快速发展,隧道工程在山区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隧道施工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岩爆等地质灾害问题。

高楼山隧道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其施工过程中遭遇的岩爆问题亟需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判定。

本文将基于岩爆碎屑研究,对高楼山隧道岩爆的机理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岩爆类型进行准确判定。

二、高楼山隧道工程概况高楼山隧道位于山区,地质条件复杂,岩性多变。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构造、应力状态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岩爆现象。

岩爆不仅会对施工安全造成威胁,还会对工程进度和成本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高楼山隧道岩爆机理的研究和类型判定显得尤为重要。

三、岩爆碎屑研究方法为了深入研究高楼山隧道岩爆机理和类型,本文采用岩爆碎屑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现场调查和取样,收集岩爆碎屑样本;其次,运用岩石力学、地质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碎屑样本进行室内外试验和分析;最后,结合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质条件和应力状态,综合分析岩爆机理和类型。

四、高楼山隧道岩爆机理分析1. 岩爆的成因机制高楼山隧道岩爆的成因机制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应力状态、岩石性质等因素。

在地质构造方面,由于地壳运动和地质构造作用,岩石内部产生了复杂的应力场;在应力状态方面,地下工程开挖后,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可能导致局部应力集中;在岩石性质方面,不同岩石的力学性质差异较大,对岩爆的敏感性也不同。

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岩爆的发生。

2. 岩爆的能量来源岩爆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岩石内部的弹性应变能和地应力。

在地下工程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岩石内部产生弹性应变能。

当弹性应变能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岩石发生破坏,释放出能量,导致岩爆的发生。

地应力也是岩爆的重要能量来源之一,特别是高地应力的地区更容易发生岩爆。

五、高楼山隧道岩爆类型判定根据岩爆碎屑研究结果和隧道施工过程中的地质条件、应力状态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可以将高楼山隧道岩爆类型划分为以下两种:1. 脆性岩爆脆性岩爆是指岩石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由于岩石内部应力超过其承载能力而发生的突然破坏。

岩爆特征及机理范文

岩爆特征及机理范文

岩爆特征及机理范文
岩爆是指在地下岩石层中由于压力释放引起的剧烈爆破现象。

它是一种破裂和碎裂过程,常常发生在含有高压岩石和私顶负荷的地下地层。

岩爆常常伴随着地震、岩溶和岩层变形等地质现象,对矿井和隧道等地下工程产生严重的威胁。

岩爆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破裂面数量增加、破碎度增大、岩石力学性质变化。

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1.破裂面数量增加:岩爆发生后,破裂面的数量会显著增加。

岩层中原本稳定的破裂面会进一步扩展,新的破裂面也会形成。

这些破裂面对岩石的稳定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破碎度增大:岩爆发生后,岩石的破碎度会显著增加。

岩石的块度会变小,并且产生崩落现象。

这些崩落的岩石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和破坏,对地下工程安全构成威胁。

3.岩石力学性质变化:岩石的力学性质会因为岩爆而发生变化。

岩石的强度会减小,岩石脆性增加。

这意味着岩石在承受压力时更容易破裂和断裂,使得岩爆发生的风险增加。

最新岩爆发生的机理分析及防治措施综述

最新岩爆发生的机理分析及防治措施综述

岩爆发生的机理分析及防治措施综述岩爆发生的机理分析及防治措施综述摘要:深部洞室的岩爆已成为水利、隧道、深部采矿工程建设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深部采矿,隧道开挖等工程领域快速发展,由于工程经验相对较少,且多数理论研究成果很难解释岩爆的发生机理,因此对岩爆的发生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通过介绍已有的岩爆发生机理,比较现有的岩爆发生机理,指出各岩爆机理的优缺点,并提出需要改进的部分,并对相关的隧洞工程总结有效的防治措施。

最后结合当前的研究现状提出几点见解,以期为岩爆区的工程设计、施工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岩爆;地应力;应变能;隧洞;断裂力学E-mail:ambitiousxjfeng@引言自1738年在英国锡矿坑道中首次发现岩爆现象以来,各国在深部地下工程中的岩爆现象越来越多,这与人类不断向深部开采资源,发展地下空间的活动密切相关。

岩爆作为一种人类地下深部工程活动的产物,其定义众多,目前尚未有统一的认识。

广泛被接受的定义:在高地应力深部地下洞室中,脆性岩石卸荷造成存储的应变能突然释放,使洞室围岩出现崩落,甚至弹射并伴随爆裂声的一种动力失稳现象[1]。

岩爆的发生会给工程造成巨大的损失,严重的情况会造成大型机械设备的损坏以及人员的伤亡,因此对深部岩石的岩爆现象研究显得特别重要。

随着矿山、水利水电、铁路公路交通隧道等工程向深部发展,岩爆作为一种地质灾害现象,其发生越来越频繁。

[2]岩爆作为一种复杂的深部地下工程活动现象,其发生原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岩爆形成的机理研究以及准确预测显得特别困难。

为解决当前我国深部地下工程活动中的地质灾害问题,需要对岩爆发生的力学机理,物理现象做深入的研究,结合室内试验,现场试验以及现场检测对其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强度、烈度做进一步精确的预测。

我国自1933年在抚顺胜利煤矿报道岩爆事故以来,已记载了大量的工程岩爆事故,特别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不断向深部地下空间发展,岩爆现象发生频繁。

岩爆的原理

岩爆的原理

岩爆的原理岩爆是指岩石在高温和高压环境下发生剧烈爆破的现象。

岩爆的原理主要涉及岩石受到应力的作用,导致弹性能量积累并达到临界点时,岩石发生应力释放和有序破裂。

下面将详细解释岩爆的原理。

在地壳深处存在着许多岩石,受到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力的作用。

这些力有地球内部热液的高温高压、地壳运动的挤压和拉伸力等,使得岩石遭受了极高的应力。

当岩石的应力达到其抗压强度极限时,岩石会突然破裂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形成岩爆。

岩爆的发生主要取决于岩石的物理和力学性质,以及周围环境的条件。

岩爆的原理可以解释为以下几个方面:1. 弹性能量积累:当岩石受到外部应力时,其会发生弹性变形,形成应变能。

岩石的弹性模量和体积决定了其储存弹性能量的能力。

长期以来,岩石受到复合应力的作用,使得其内部产生了巨大的弹性能量。

2. 应力释放和有序破裂:当岩石内部积累的应力超过其抗压强度时,岩石会发生应力释放和有序破裂。

岩石断裂面的扩展和错动会导致岩石内部应力的剧烈释放,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3. 管道效应和波动扩散:当岩石发生破裂时,由于断裂面的错动,会形成管道效应。

这种效应使得能量沿着断裂面向外传播,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和爆炸波。

同时,在岩石内部和周围会产生巨大的应力波、压力波和剪切波,使得岩石周围的岩层也受到了破坏和变形。

4. 能量释放和喷发:岩爆的释放能量通常以爆炸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爆炸会产生大量的高温和高压热气体。

这些高温高压气体会迅速膨胀并向周围环境释放,形成岩层喷发和崩塌的现象。

岩爆的原理是复杂的,涉及岩石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等多个方面。

岩石的类型、温度、压力和湿度等条件都会影响岩爆的发生和规模。

同时,随着岩石内部应力的增加和释放,岩爆也会引发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

为了避免岩爆的发生和减小其危害,对于有潜在岩爆危险的地质环境,应采取措施进行预警和监测,同时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来增加岩石的稳定性和抗压能力。

这样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岩爆带来的灾害。

劈裂岩爆机理

劈裂岩爆机理

劈裂岩爆机理哎呀,劈裂岩爆这事儿,说起来可真是让人头疼。

你想想,那岩石,硬邦邦的,突然间“嘭”的一声,裂开了,这得多吓人啊。

不过呢,这事儿虽然听起来挺吓人,但咱们得好好聊聊,毕竟这可是地质学里的一个有趣现象。

首先,咱们得明白,这岩石啊,它不是铁板一块,它有自己的结构和纹理。

就像你切西瓜,顺着纹路切,那叫一个轻松;要是逆着纹路来,那可就费劲了。

岩石也是这样,它有自己的“纹路”,也就是我们说的裂隙和节理。

那么,劈裂岩爆是怎么发生的呢?这得从岩石内部的压力说起。

想象一下,你手里拿着一个气球,你越吹它,它里面的压力就越大,对吧?岩石也是这样,它内部的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就会找个出口释放出来。

这个出口,往往就是那些裂隙和节理。

咱们再来说说这个过程。

首先,岩石内部的压力慢慢积累,就像气球里的气一样。

然后,当这个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岩石就会开始变形,就像气球被吹得越来越大。

这时候,如果岩石的裂隙和节理足够大,压力就会沿着这些裂隙释放,岩石就会沿着这些裂隙裂开,这就是劈裂岩爆。

这个过程,其实挺像咱们平时看到的那些魔术表演,比如把一个鸡蛋放在桌子上,然后一拍,鸡蛋就裂开了。

只不过,岩石的这个过程,可比鸡蛋裂开要复杂得多,也危险得多。

你可能会问,这劈裂岩爆有啥用呢?其实,这事儿在地质学里还是挺重要的。

比如,咱们在开矿的时候,就得注意这个现象,防止岩石突然裂开,造成安全事故。

再比如,咱们在研究地震的时候,也得考虑这个因素,因为地震有时候就是岩石内部压力释放的结果。

总之,劈裂岩爆这事儿,虽然听起来挺吓人,但其实它背后有很多科学道理。

咱们了解了这些道理,就能更好地利用这些知识,保护咱们的安全,也能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

所以,虽然这事儿听起来挺复杂,但还是挺有意思的,对吧?。

岩爆_精品文档

岩爆_精品文档

岩爆引言:岩爆是一种地质现象,指的是岩石在地下岩层中受到强大的压力作用,导致岩石破裂和破碎,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岩爆通常发生在地质活跃的地区,如火山地区和地震带,对周围环境和人类活动都有着重大影响。

本文将介绍岩爆的形成机制、危害和防治措施。

一、岩爆的形成机制1. 岩层压力:岩爆的形成首先是由于地下岩石层受到强大的压力作用。

岩层压力可以来自于地壳运动、地下水位的降低、地震等因素。

当岩石受到压力时,原本稳定的岩石结构会发生破裂。

2. 岩层脆化:岩石在受到压力作用后,会发生脆化现象,即由韧性变为脆性。

这是因为岩石内部存在微小裂隙或断层,在外力作用下,这些裂隙会扩展并连通,使岩石变得脆弱而易于破裂。

3. 岩层释放:当岩石脆性破裂后,岩层中储存的能量会得到释放。

这种能量释放通常以剧烈的爆炸形式表现出来,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和喷射物。

这些冲击波和喷射物能够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二、岩爆的危害1. 破坏性巨大:岩爆释放的能量巨大,能够造成巨大的物理破坏。

它通常会导致附近建筑物的倒塌、道路的崩塌和地表的起伏不平。

对于火山地区而言,岩爆还可能引发火山喷发,进一步加剧破坏程度。

2. 人员伤亡:岩爆发生时,会产生大量的碎片和颗粒物,并产生强烈的冲击波。

这些碎片和冲击波对人体构成严重威胁,可能造成伤亡和重伤。

在活跃地质区域居住或开展作业的人员需要特别注意岩爆的风险。

3. 失去资源:岩爆破坏了地下岩石层,导致资源的损失。

例如,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岩爆可能导致矿石的丧失,造成经济损失。

对于火山地区而言,岩爆还会摧毁周围的农田和森林,使人们失去生计和收入来源。

三、岩爆的防治措施1. 地质勘探:在规划和建设前,对地质条件进行充分的勘探是关键。

通过对地下岩层的详细调查和分析,可以评估岩爆的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岩爆的发生。

2. 工程设计:在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设计中,应考虑到岩爆的风险因素。

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和结构设计,提高抗岩爆能力,减少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37 卷 第 10 期
·64· 2 0 1 1 年 4 月
山西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ol. 37 No. 10 Apr. 2011
文章编号: 1009-6825( 2011) 10-0064-02
CFG 桩复合地基在潞安树脂公司项目中的应用
李瑞斯
摘 要: 对 CFG 桩复合地基处理技术在潞安树脂公司项目中的应用进行了介绍,分别阐述了施工方案,相关参数设计及
正如文献[1]所指出近几十年来,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在岩 爆形成机理、预测预报等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有的学者认为岩爆 是剪破裂; 也有的学者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试验结果得出张破裂的 结论; 还有一种观点把产生岩爆的岩体破坏过程分为劈裂成板 条→ 剪( 切) 断成块 → 块片弹射三个阶段式破坏[2,3]。E · Hoek ( 霍克) 认为岩爆是高地应力区洞室围岩剪切破坏作用的产物。 Mastin 和 Haimson 通过有圆孔的砂岩岩板进行单向压缩模拟试 验,砂岩板发生孔 壁 崩 落 现 象,他 们 得 出 这 一 现 象 是 由 于 孔 壁 应 力集中破坏所引起,系张性破坏。我国专家杨淑清教授通过对天 生桥引水隧洞岩爆机制物理模拟试验[4],总结出岩爆造成围岩劈 裂破坏和剪切破坏的两种机制。劈裂破坏属脆性断裂,而剪破坏 是岩石应力达到峰值强度状态的破坏; 前者形成的破裂面与洞壁 平行,后 者 则 相 交。谭 以 安 博 士 认 为 岩 爆 为 一 个 渐 进 破 坏 过 程[3]。王兰生教授在二郎山隧道岩爆研究基础上,认为岩爆机理 的基本表现形式是压致拉裂、压致剪切拉裂和弯曲鼓折[5]。王青 海教授等按岩爆 形 成 的 力 学 表 现 形 式,将 岩 爆 分 为 劈 裂 破 坏 型、 剪切破坏型和弯折内鼓型三种形式[6,7]。
由于地下开挖,使 洞 室 周 围 的 岩 体 失 去 了 原 有 的 支 撑,破 坏 了原来的受力平 衡 状 态,从 而 引 起 一 定 区 域 内 围 岩 应 力、应 变 和 能量的调整,即应 力 重 分 布 阶 段,因 此 在 这 个 过 程 中 围 岩 区 域 的 环境刚度发生了 变 化,造 成 局 部 应 力 发 生 集 中,在 这 个 集 中 的 区 域,围岩所承受的差应力迅速增大,见图 1。当这个变化造成的差 应力超过岩体的 承 载 能 力 时,围 压 将 发 生 变 形 失 稳,如 果 这 个 变 形失稳发生在短 暂 的 时 间 内,应 变 速 率 很 大 时,就 容 易 发 生 围 岩 系统能量的急剧 释 放,即 发 生 岩 爆 现 象。与 试 验 过 程 不 同 的 是, 对每次试验中岩石是在始终存在围压情况下,即环境刚度不发生 变化,而在实际的 开 挖 中,应 力 的 重 分 布 和 环 境 刚 度 的 变 化 几 乎 是同步进行的,因此试验中逐次释放的能量很可能在实际开挖中 是一次比较彻底释放的。
[1] 关成立,侯克鹏. 岩爆研究现状[J]. 云南冶金,2006,35( 1) :
[J]. 中南大学学报,2005,36( 2) : 311-316.
12-15.
[8] 程海旭,吴开统,张 流. 固体围压下完整花岗岩的粘滑现
[2] 郭 志. 实用岩体力学[M]. 北京: 地质出版社,1996: 190-
3 结语
由于人类开挖地下洞室的活动改变了地下岩体的赋存空间, 也改变了围岩的“环境刚度”,本文根据不同围压下和不同应变速 率下的岩石破坏试验分析了岩爆发生的内在机制。应变率是影响
收稿日期: 2010-12-01 作者简介: 张东奎( 1968- ) ,男,工程师,国家级注册岩土工程师,河北省衡水市水利科学研究院,河北 衡水 053000
目前有关岩爆的研究,主要通过室内单轴压缩试验或者三轴 试验,如郭志等获得了大量的试验数据并进了数据分析。另一种 研究岩爆的方式 就 是 数 值 模 拟,建 立 适 当 模 型,通 过 数 值 分 析 软 件进行预测分析。需要着重指出的是,诱发岩爆的因素主要是人 类活动开挖洞室改变了地下岩体的赋存空间,而这个改变了的赋 存空间又与周围围岩相互作用。单轴压缩和液体传压介质的压 机模拟岩爆过程都不十分理想。因为地下岩石受周围可变形岩 体的围限,处于强约束状态之中,沿最大主应力方向( 轴压方向) 并非理想的刚性加载系统,沿最小主应力方向( 围压方向) 亦并非 流动性极强、刚度 极 低 的 液 体 或 气 体。固 体 围 压 介 质 的 应 用,进 一步揭示了围压系统刚度对岩石失稳形式和应力降的影响,从而 反映轴压系统和围压系统的刚度效应,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地球内 部的强约束环境。在岩石压缩试验中岩样的失稳形式一般有三 种: 突发失稳、准突发失稳、渐进失稳。突发失稳对应岩爆试件; 准突发失稳对应岩石的加速蠕滑; 渐进失稳对应岩石破坏中的蠕 变。一般说来岩石 的 破 裂 面 的 不 均 匀 性、围 压、应 变 速 率 等 影 响 是岩石破坏的主要因素。
除整个粉质粘土层的欠固结性和非自重湿陷性。2) 地基承载力 不小于 150 kPa。3) 土体压缩模量不小于 6 MPa。4) 有效加固深 度不小于 5 m。
4 CFG 复合地基的设计
世近期的耕土和早期冲洪积成的粉土、粉质粘土及晚更新世冲洪
考虑现场构 筑 物 多 为 混 凝 土 框 架 结 构,基 础 类 型 为 条 形 基
有关。真正诱发岩爆的直接因素就是由于地下洞室开挖引起的
力大学学报,1993,26( 2) : 160-166.
应力重分布造成局部应力集中。这个集中区域就是发生岩爆的 [5] 王兰生,徐 进,李天斌,等. 二郎山公路隧道岩爆及烈度分
薄弱区域,当局部 区 域 的 岩 石 的 承 受 能 力 超 过 其 承 载 能 力,就 会
级[J]. 西南公路,1998( 4) : 22-26.
发生突发的应力降,即发生了岩爆。本文试图用应力摩尔圆给出 [6] 王青海,李晓红. 地下工程中岩爆灾害的成因及防治措施
了关于岩爆发生机制的解释。
பைடு நூலகம்
[J]. 重庆大学,2003,26( 7) : 116-119.
参考文献:
[7] 左字军,李夕兵,赵国彦. 洞室层裂屈曲 岩 爆 的 突 变 模 型
制,并分析了岩爆的成因机制和诱发条件,以期促进该领域内相关研究。
关键词: 岩爆,诱导因素,压缩试验,应变率
中图分类号: TU452
文献标识码: A
1 概述
岩爆是在高地应力条件下,地下工程开挖工程中硬脆性围岩 因开挖卸载导致应力分异,从而使储存于岩体中的弹性应变能突 然释放,产生爆裂、松 脱、剥 落、弹 射 甚 至 抛 掷 现 象 的 一 种 动 力 失 稳地质灾害。它直接威胁施工人员、设备的安全,影响工程进度。 岩爆成为世界性的地下工程难题之一。
CFG 复合地基的设计参数: 桩径: 取一般经验值 D = 400 mm。 桩距: 考虑到现场土质为填矸、粉质粘土,基础桩按矩形布置 s1 = 1. 2 m; s2 = 1. 6 m。 桩长: 根据场地地层结构特点,以桩长适中、桩端取较好土层
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櫅
质量控制要点,并分析了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的原因,为今后同类工程项目提供了一定指导。
关键词: CFG 桩,复合地基,施工工艺,质量问题
中图分类号: TU472. 32
文献标识码: B
0 引言
随着建筑工程的飞速发展,长螺旋钻孔灌注 CFG 桩复合地基 由于充分利用桩间土和桩的特有优势和相对低廉的工程造价得 到了越来越广泛 的 应 用。特 别 是 在 粉 土、粘 土、粉 质 粘 土 等 软 地
第 37 卷 第 10 期 2011 年4 月
山西建筑
SHANXI ARCHITECTURE
Vol. 37 No. 10
Apr. 2011
·63·
文章编号: 1009-6825( 2011) 10-0063-02
岩爆发生机理探讨与分析
张东奎
摘 要: 对目前国内外关于岩爆形成机理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从岩石摩尔圆的破坏机理上揭示了岩爆发生的内在机
载的特性,大大提高了软地基基础的承载能力。
地下水位较高,故场地范围内采用强夯处理,处理目的: 1) 彻底消
1 工程概况
山西潞安 20 万 t / 年聚氯乙烯 20 万 t / 年离子膜烧碱项目,位 于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工业园区,占地面积 360 000 m2 。该项目 所处地貌单元属长治盆地西部平原区,地基土主要由第四纪全新
象的试验研究[J]. 中国地震,1993,9( 3) : 211-222.
Inquiry and analysis on the rock burst occurring mechanism
ZHANG Dong-kui Abstract: With an description on the research status of current domestic rock burst mechanism,it demonstrates the internal rock burst mechanism from the damage mechanism of rock Mohr’s circle,and analyzes the rock burst mechanism and initiation conditions,with a view to promote the relevant study in this field. Key words: rock burst,initiation condition,compaction test,strain rate
岩石能否产生岩爆的关键因素。应变率越大发生岩爆的几率越
200.
大,岩爆发生时释放的能量越大,每种岩石都有一个发生突发失 [3] 谭以安. 岩爆形成机理研究[J].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19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