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爆特征及机理范文

合集下载

岩爆特征及机理

岩爆特征及机理

岩爆特征及机理
岩爆是指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内部因爆炸性破裂产生的碎片、块
状物等各种规模的岩体碎片通过空气、水等介质向外喷发的一种自然灾害。

岩爆具有以下几种特征:
1.爆炸性现象:岩爆是一种爆炸性的破裂现象,在爆炸瞬间会产生巨
大能量,使岩石瞬间破裂碎裂,产生大量岩屑冲击向周围空间。

2.孤立性:岩爆通常是局部爆炸所致,爆炸的范围是局限的,在其周
围的岩石很少受到影响。

3.不规则性:岩爆形成的岩屑形态不规则,多呈块状或片状,大小不一。

4.高速性:岩爆中的岩屑具有向外高速飞出的特征,具有很高的起始
速度及动能。

5.频繁性:岩爆往往发生在火山、地震等地质灾害频繁的地带,多次
和连续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威胁。

岩爆产生的机理有多种可能,主要有以下几种:
1.热爆炸:由于地壳内部的高温高压,加上受到地震等外力作用,岩
石内部压力剧增,引起内部热量的迅速释放,导致热爆炸的发生。

2.气爆:地层内的气体受到热度、压力的影响,突然释放出来,形成
巨大的爆炸,造成岩石的冲击破裂。

3.活性地震:在地震发生的瞬间,岩石内部的应力瞬间释放,岩体产
生剧烈破裂和变形,产生岩爆现象。

4.冰爆:在山地或极地高海拔区域,冷却作用使水分形成冰,岩石因温差等原因受到冲击后,发生变形破裂,使冰体碎片飞溅而成岩屑。

总之,岩爆现象是一种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岩石内部发生爆炸性破裂的自然现象。

产生机理复杂,需要综合考虑各种环境条件因素的影响。

岩爆机理的试验研究

岩爆机理的试验研究

岩爆机理的试验研究
岩爆机理是地质勘探和岩土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开采方法,是指采用爆破来开拓岩石的一种方法。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岩爆机理的试验研究。

岩爆机理的试验研究,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研究,取决于很多因素,如设计爆破剂量、爆破孔距以及岩石物理性质,当然也得考虑爆破效果的参数,包括爆破破碎程度、岩石粉碎精度等。

为了更好地掌握岩爆机理,并取得理想的效果,我们必须进行大量的试验研究,来检测岩爆机理的参数,得出合理的设计方案。

首先,我们要做的就是测量爆破剂量。

这是研究岩爆机理的核心内容,也是最重要的环节。

为了获得理想的爆破效果,必须根据岩石的性质来定制和确定爆破剂量,保证获得理想的爆破效果。

其次,我们要确定爆破孔距,这也是岩爆机理研究的重要环节。

根据不同的岩石性质来确定孔距,使爆破更加有效,也就是要求孔距不同,以达到最佳的爆破效果。

第三,我们要研究岩石物理性质,因为爆破剂量、孔距和爆破效果都受岩石性质的影响。

爆破剂量和孔距的最佳配置需要根据岩石的物理特性来确定,才能取得理想的爆破效果。

最后,我们要测试爆破效果,以评估岩爆机理的效果。

我们需要测试爆破破碎程度、岩石粉碎精度等参数,以衡量出爆破效果的好坏,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后续调整。

综上所述,岩爆机理试验研究引出了多项任务,包括测量爆破剂
量、确定爆破孔距、研究岩石物理特性以及测试爆破效果等。

这些任务必须经过大量试验研究,通过综合分析,才能得出合理的设计方案,从而取得最佳的爆破效果。

岩爆

岩爆

经验公式:σ1/σc>0.165~0.35(或σc/σ1>6.06~2.86)的脆性岩体最易发生岩爆。
采取积极主动的预防措施和强有力的施工支护,确保岩爆地段的施工安全,将岩爆发生的可能性及岩爆的危 害降到最低。在高应力地段施工中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
1.在施工前,针对已有勘测资料,首先进行概念模型建模及数学模型建模工作,通过三维有限元数值运算、 反演分析以及对隧道不同开挖工序的模拟,初步确定施工区域地应力的数量级以及施工过程中哪些部位及里程容 易出现岩爆现象,优化施工开挖和支护顺序,为施工中岩爆的防治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
2011年8月7日凌晨3点17分,正在掘进的泥巴山隧道出口(中铁十二局C7合同段)右线距离掌子面约20米处, 在已经完成的初期支护yk59+379-yk59+339纵向长度40米范围内发生大型重度岩爆。强烈的岩爆活动发生时发出 的巨大响声,将进洞右侧拱腰至拱顶位置的岩石劈裂成板状、块状、片状,在纵向40米范围连续出现,最大深度 达3.6米,剥落的大量岩石四处散落堆积,将喷浆机、电焊机等设备掩埋。该段围岩初期支护时间为2011年7月22 日至28日,采取了挂喷锚以及分段立拱架的方式施工,8月7日晚岩爆发生时将拱架、锚杆支护系统破坏,呈现出 爆发时间集中、纵向连续、潜伏时间长的特点,按照岩爆划分标准属于强烈重度岩爆,在泥巴山施工以来尚属首 次出现。
感谢观看
深井丌采过程中,应采取积极主动的预防措施和强有力的支护措施,确保岩爆地段的作业安全,将岩爆发生 的可能性及岩爆的危害降到最低:
(1)研究确定开采区域地应力的数量级以及容易出现岩爆现象的部位,优化施工开挖和支护顺序,为岩爆防 治提供初步的理论依据。
(2)加强超前地质探测,预报岩爆发生的可能性及地应力的大小。

最新岩爆发生的机理分析及防治措施综述

最新岩爆发生的机理分析及防治措施综述

岩爆发生的机理分析及防治措施综述岩爆发生的机理分析及防治措施综述摘要:深部洞室的岩爆已成为水利、隧道、深部采矿工程建设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国在深部采矿,隧道开挖等工程领域快速发展,由于工程经验相对较少,且多数理论研究成果很难解释岩爆的发生机理,因此对岩爆的发生机理及防治措施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通过介绍已有的岩爆发生机理,比较现有的岩爆发生机理,指出各岩爆机理的优缺点,并提出需要改进的部分,并对相关的隧洞工程总结有效的防治措施。

最后结合当前的研究现状提出几点见解,以期为岩爆区的工程设计、施工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岩爆;地应力;应变能;隧洞;断裂力学E-mail:ambitiousxjfeng@引言自1738年在英国锡矿坑道中首次发现岩爆现象以来,各国在深部地下工程中的岩爆现象越来越多,这与人类不断向深部开采资源,发展地下空间的活动密切相关。

岩爆作为一种人类地下深部工程活动的产物,其定义众多,目前尚未有统一的认识。

广泛被接受的定义:在高地应力深部地下洞室中,脆性岩石卸荷造成存储的应变能突然释放,使洞室围岩出现崩落,甚至弹射并伴随爆裂声的一种动力失稳现象[1]。

岩爆的发生会给工程造成巨大的损失,严重的情况会造成大型机械设备的损坏以及人员的伤亡,因此对深部岩石的岩爆现象研究显得特别重要。

随着矿山、水利水电、铁路公路交通隧道等工程向深部发展,岩爆作为一种地质灾害现象,其发生越来越频繁。

[2]岩爆作为一种复杂的深部地下工程活动现象,其发生原因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对岩爆形成的机理研究以及准确预测显得特别困难。

为解决当前我国深部地下工程活动中的地质灾害问题,需要对岩爆发生的力学机理,物理现象做深入的研究,结合室内试验,现场试验以及现场检测对其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强度、烈度做进一步精确的预测。

我国自1933年在抚顺胜利煤矿报道岩爆事故以来,已记载了大量的工程岩爆事故,特别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不断向深部地下空间发展,岩爆现象发生频繁。

岩爆的原理

岩爆的原理

岩爆的原理岩爆是指岩石在高温和高压环境下发生剧烈爆破的现象。

岩爆的原理主要涉及岩石受到应力的作用,导致弹性能量积累并达到临界点时,岩石发生应力释放和有序破裂。

下面将详细解释岩爆的原理。

在地壳深处存在着许多岩石,受到地球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力的作用。

这些力有地球内部热液的高温高压、地壳运动的挤压和拉伸力等,使得岩石遭受了极高的应力。

当岩石的应力达到其抗压强度极限时,岩石会突然破裂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形成岩爆。

岩爆的发生主要取决于岩石的物理和力学性质,以及周围环境的条件。

岩爆的原理可以解释为以下几个方面:1. 弹性能量积累:当岩石受到外部应力时,其会发生弹性变形,形成应变能。

岩石的弹性模量和体积决定了其储存弹性能量的能力。

长期以来,岩石受到复合应力的作用,使得其内部产生了巨大的弹性能量。

2. 应力释放和有序破裂:当岩石内部积累的应力超过其抗压强度时,岩石会发生应力释放和有序破裂。

岩石断裂面的扩展和错动会导致岩石内部应力的剧烈释放,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3. 管道效应和波动扩散:当岩石发生破裂时,由于断裂面的错动,会形成管道效应。

这种效应使得能量沿着断裂面向外传播,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和爆炸波。

同时,在岩石内部和周围会产生巨大的应力波、压力波和剪切波,使得岩石周围的岩层也受到了破坏和变形。

4. 能量释放和喷发:岩爆的释放能量通常以爆炸的形式表现出来,这种爆炸会产生大量的高温和高压热气体。

这些高温高压气体会迅速膨胀并向周围环境释放,形成岩层喷发和崩塌的现象。

岩爆的原理是复杂的,涉及岩石的物理、化学和力学特性等多个方面。

岩石的类型、温度、压力和湿度等条件都会影响岩爆的发生和规模。

同时,随着岩石内部应力的增加和释放,岩爆也会引发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

为了避免岩爆的发生和减小其危害,对于有潜在岩爆危险的地质环境,应采取措施进行预警和监测,同时采取适当的工程措施来增加岩石的稳定性和抗压能力。

这样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岩爆带来的灾害。

岩爆_精品文档

岩爆_精品文档

岩爆引言:岩爆是一种地质现象,指的是岩石在地下岩层中受到强大的压力作用,导致岩石破裂和破碎,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岩爆通常发生在地质活跃的地区,如火山地区和地震带,对周围环境和人类活动都有着重大影响。

本文将介绍岩爆的形成机制、危害和防治措施。

一、岩爆的形成机制1. 岩层压力:岩爆的形成首先是由于地下岩石层受到强大的压力作用。

岩层压力可以来自于地壳运动、地下水位的降低、地震等因素。

当岩石受到压力时,原本稳定的岩石结构会发生破裂。

2. 岩层脆化:岩石在受到压力作用后,会发生脆化现象,即由韧性变为脆性。

这是因为岩石内部存在微小裂隙或断层,在外力作用下,这些裂隙会扩展并连通,使岩石变得脆弱而易于破裂。

3. 岩层释放:当岩石脆性破裂后,岩层中储存的能量会得到释放。

这种能量释放通常以剧烈的爆炸形式表现出来,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和喷射物。

这些冲击波和喷射物能够对周围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二、岩爆的危害1. 破坏性巨大:岩爆释放的能量巨大,能够造成巨大的物理破坏。

它通常会导致附近建筑物的倒塌、道路的崩塌和地表的起伏不平。

对于火山地区而言,岩爆还可能引发火山喷发,进一步加剧破坏程度。

2. 人员伤亡:岩爆发生时,会产生大量的碎片和颗粒物,并产生强烈的冲击波。

这些碎片和冲击波对人体构成严重威胁,可能造成伤亡和重伤。

在活跃地质区域居住或开展作业的人员需要特别注意岩爆的风险。

3. 失去资源:岩爆破坏了地下岩石层,导致资源的损失。

例如,在矿山开采过程中,岩爆可能导致矿石的丧失,造成经济损失。

对于火山地区而言,岩爆还会摧毁周围的农田和森林,使人们失去生计和收入来源。

三、岩爆的防治措施1. 地质勘探:在规划和建设前,对地质条件进行充分的勘探是关键。

通过对地下岩层的详细调查和分析,可以评估岩爆的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避免岩爆的发生。

2. 工程设计:在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设计中,应考虑到岩爆的风险因素。

合理选择建筑材料和结构设计,提高抗岩爆能力,减少损失。

岩爆的破坏机理与防治措施_李丹锋

岩爆的破坏机理与防治措施_李丹锋

一、岩爆的特征岩爆,又称矿山冲击,是具有大量弹性应变能储备的硬质脆性岩体,由于洞室开挖,使地应力重新分布,导致围岩应力跃升及能量进一步集中,而产生张-剪脆性破坏,在消耗部分弹性应变能的同时,剩余能量转化为动能,造成岩片(块)脱离母体,向临空方向猛烈抛(弹、散)射的动力破坏现象。

该现象经历“劈裂成板-剪断成块-块片弹射”渐进过程,并伴随声响和震动,是深埋洞室特有的一种不良地质现象。

从岩性来看,岩爆多发生在坚硬性脆的岩层中,如花岗岩、石英岩、片麻岩、斑岩、闪长岩、辉绿岩、砂岩、灰岩、硬煤等。

这些岩层或为非层状的致密脆硬性岩层,或为产状近似于水平的脆硬性岩层,它们开挖前整体完好,不见张开节理,仅见少量的密闭构造节理。

从地质构造上来看,在地应力集中地区(如地质构造线转折与相交部位)以及洞室轴线与压性构造线相平行时(即洞室轴线与地区最大主应力方向垂直或近于垂直时),往往可能使岩爆加剧。

就洞室与导坑断面形式而言,方形、梯形的较拱形、圆形的洞室或导坑岩爆更为严重。

二、岩爆的分类(1)按岩爆活动性分类法,如表1所示;(2)按岩爆特征分类法,如表2所示。

三、岩爆的断裂破坏机理岩爆的破坏机理与防治措施李丹锋 张 清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四川成都 610051岩爆发生的原因是具高蓄能特性的硬脆性岩体中,积蓄的应变能突然释放,导致的结果是岩体的断裂破坏。

岩爆是高应力硬脆岩体中常见的一种岩石破坏现象。

地下洞室岩爆常以片状剥落的形式出现,形成葱皮状结构。

产生岩爆需要一定的应力条件及岩体结构和性质条件。

通常多为完整的整体块状结构及厚层状结构,岩石硬脆,单轴抗压强度在1500kg/cm 2以上,声波速度大于6000m/s ,且只有当岩体初始应力场的最大主应力与岩块的单轴抗压强度之比值大于0.15~0.2的高应力条件下才可能发生。

洞室的轴向布置即与初始应力场的最大主应力的关系及洞室的断面形状亦是显著地影响着岩爆,洞轴与最大主应力垂直且洞室具非平滑轮廓时容易产生岩爆,因为这时洞壁围岩的应力集中最严重,洞壁的超欠挖亦恶化了围岩的应力集中程度,使岩爆更容易发生。

煤矿开采的岩爆灾害控制与防治

煤矿开采的岩爆灾害控制与防治
美国矿山防治岩爆灾害的实践经验
美国在矿山岩爆灾害防治方面也有很多成功的实践经验,例如采用先进的监测预警系统、加强矿山地 质勘查、提高采场设计等。
成功防治岩爆灾害的案例介绍
山西焦质勘查、优化采场设 计、采用先进的监测预警系统等措施,成功 地预防和控制了岩爆灾害的发生,保障了矿 工的生命安全和企业的正常生产。
04
推广岩爆灾害防治知识 和技术,提高整体防治 水平。
制定应急预案和救援措施
01
02
03
04
根据矿区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 的应急预案。
建立快速反应的救援队伍,配 备先进救援设备。
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协调, 确保救援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矿工 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推进科技创新和研发
加强岩爆灾害防治科研工作,提高防治技术水平。 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推进科技创新和研发。
引进国内外先进的岩爆灾害防治技术和设备。
加大对岩爆灾害防治科研项目的投入,提高科研成果的 转化率。
05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
国内典型煤矿岩爆灾害案例分析
山西焦煤集团某煤矿
该煤矿在开采过程中遭遇了严重的岩爆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设备损失。通过分析灾害发生的原因,总结了岩爆 灾害的特点和预防措施。
煤矿开采的岩爆灾害控制与防治
汇报人:可编辑 2023-12-31
目录
• 岩爆灾害概述 • 岩爆灾害的监测与预警 • 岩爆灾害的控制措施 • 岩爆灾害的防治策略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
01
岩爆灾害概述
岩爆灾害的定义与特征
定义
岩爆灾害是指煤矿开采过程中, 由于岩体应力集中而引发的岩石 破裂、崩塌等破坏现象。
实时监测和反馈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爆特征及机理范文
岩爆是指在地下岩石层中由于压力释放引起的剧烈爆破现象。

它是一种破裂和碎裂过程,常常发生在含有高压岩石和私顶负荷的地下地层。

岩爆常常伴随着地震、岩溶和岩层变形等地质现象,对矿井和隧道等地下工程产生严重的威胁。

岩爆的特征主要表现为破裂面数量增加、破碎度增大、岩石力学性质变化。

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1.破裂面数量增加:岩爆发生后,破裂面的数量会显著增加。

岩层中原本稳定的破裂面会进一步扩展,新的破裂面也会形成。

这些破裂面对岩石的稳定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破碎度增大:岩爆发生后,岩石的破碎度会显著增加。

岩石的块度会变小,并且产生崩落现象。

这些崩落的岩石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和破坏,对地下工程安全构成威胁。

3.岩石力学性质变化:岩石的力学性质会因为岩爆而发生变化。

岩石的强度会减小,岩石脆性增加。

这意味着岩石在承受压力时更容易破裂和断裂,使得岩爆发生的风险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