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英文化差异与翻译
英汉文化差异外文翻译.pdf

谈中西文化差异与翻译

语言习惯的差异
表达方式:中文表 达委婉含蓄,英文 表达直接明了
句子结构:中文句 子结构灵活多变, 英文句子结构相对 固定
词汇含义:某些词 汇在中文和英文中 具有不同的文化含 义和情感色彩
效果。
注意事项:在运 用增词和减词技 巧时,需要注意 保持原文的语义 和风格,避免过 度改写或扭曲原
文的含义。
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案例分析:红 楼梦的英译本 中,对贾宝玉、 林黛玉等人物 名称的翻译处
理
案例分析:唐 诗《静夜思》 中“床前明月 光”的英译版
本对比分析
案例分析:西 方文学作品中 对于中国文化 的引用与翻译
直译与意译
直译:保留原 文形式和语言
的翻译方式
意译:注重原 文意义的传达, 不拘泥于原文 形式的翻译方
式
优缺点:直译 能保留原作风 格,但有时可 能造成理解困 难;意译更易 于理解,但可 能失去原作特
色
适用范围:直 译适用于形式 和语言比较简 单的翻译,而 意译则更适用 于文学和具有 文化特色的文
适用场景:归化适用于翻译中需要强调原文意义和风格的场合,而异化适 用于需要保留原文文化和语言特色的场合。
优缺点:归化可以降低读者的理解难度,但可能会失去原文的文化特色; 异化可以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但可能会增加读者的理解难度。
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
语义翻译:强 调忠实于原文 的词汇和句法 结构,力求将 原文的语义内 容和风格准确 地传达给读者
单击添加标题
翻译中的文化差 异处理
中西文化差异下 的翻译策略与技 巧
中外的文化差异与翻译

中外文化差异与翻译〖摘要〗由于世界是一个整体,这决定了人类众多的语言之间具有某些相似性,因而不同语言之间就存在着相互沟通交流的基础,存在着可供参考的意义.正是由于该意义的存在,不同语言之间的所指意义形象上.思维方式,思维形象的异同会造成语言文化差异,翻译时可采取思维方式的转换,思维形象的转换与移植来处理.又因为文化差异的因素对翻译的影响不可低估. 不同民族的语言交流实质上是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 只有重视文化内涵, 才能克服翻译过程中语言的障碍. 真正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本文着重从词义联想和意象, 理解和思维, 比喻和习惯表达, 宗教信仰和历史典故等四个方面论文化差异对翻译有影响.〖关键词〗文化差异, 翻译, 影响所谓翻译, 简单地说, 就是把原文的意思在译文中表达出来. 但是这简单的一句话, 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因为" 语言基本上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的产品, 因此它必须从文化和社会的角度去理解" . 在英汉翻译的实践中, 通过对两种文化差异的对比, 从而掌握它们的特点, 并运用这些特点解决翻译中遇到的困难, 是十分重要的. 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认为, 翻译中出现的最严重的错误往往不是因为词语表达不当所造成的, 而是因为错误的文化假背景所导致的. " 归根到底, 翻译中的大部分问题都是因为两种语言差异而造成的障碍. " 可见, 在翻译这个千里之行的旅程中, 始于足下的应当是对两种语言文化差异的对比. 这是翻译的一个主要任务, 也是一个难题.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 不同民族的人能否互相沟通, 不仅取决于他们对语言本身的理解, 而且取决于他们对语言所负载的文化意蕴的理解. 唯有深刻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 才能跨越语言鸿沟, 从而使翻译中的问题迎刃而解. 在此, 本文着重从四个方面谈谈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1 词义联想与意象对翻译的影响词在特定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联想记忆, 不同民族的人们对事物属性认识不同, 他的心理反映也不同, 在词义联想与意象上必然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 在东方文化中, " 红娘" 一词是指促成美好姻缘的人, 常会使人想起中国古典名著《西厢记》中的丫环; 而在西方文化中, go- between和match- maker除了表示" 媒人" 的意思外, 还有" 中间人" , " 掮客" 的含义. 人们也就不可能产生类似的文化意象. 可见, 产生词义联想失误或缺乏适宜的文化意象, 就会造成翻译过程中错译或误译的现象. 请看例句:例1: One eye- witness is better than ten hear- says.这是一句谚语. 如果词义联想不当, 直译为" 一次目睹胜过十次耳闻. " 则译文没有完全体现原文的含义. 在英语中, ten一词除了表示具体数学" 十" 之外, 还用以泛指" 多" 的含义, 所以, 译为" 百闻不如一见" 更为妥当, 贴切.例2: She is the boss s girl Friday.这句话的关键是girl Friday一记号, 如果望文生义, 想当然地译为" 情妇" , 就会错译. 在英语中, girl Friday是个成语, 意为" 得力助手" (尤指秘书), 因此, 正确译文是: 她是老板的私人秘书.2 理解与思维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世界上几乎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理解和思维方式, 英汉两个民族也不例外, 在观察, 理解与思维方式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对同一事物, 往往因理解不同, 而产生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 对颜色词的理解和使用, 便是一个突出的例子.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 颜色的所指是完全一样的, 但由于理解的差异, 使其文化含意完全不同. 请看下列一组单词的英汉对比(参照英语奥林匹克小学四年级分册主编包天仁吉林教育出版社) .英语汉语black tea 红茶black coffee 浓咖啡(不加糖或牛奶)black eyes 挨打后的黑眼圈dark eyes 黑眼睛brown sugar 红糖blue film 黄色影片in the black 赢利in the red 亏损, 赤字white sale 大减价white lie 善意的谎言White elephant 贵而无用的东西此外, 英汉两个民族在逻辑思维上也存在着差异, 请看例句:例3. Nobody could be too foolish this day.这句话若直译为: " 今天谁也不会太愚蠢" , 那就大错特错了. 因为英语中的双重否定结构, 体现为一种逆向思维的方式. 其正确译文应该是: 今天, 无论你怎样出洋相, 都不算过分.例4.It is impossible to overestimate the value of the invention.这也是一个体现为逆向思维的双重否定结构. 如果直译为: " 过高估计这项发明的价值是不可能的" , 则与原文的意思大相径庭. 正确的译文应为: 这项发明的价值无论怎样估计也不会太高.由此可见, 在翻译实践过程中, 只有对不同民族在理解与思维上的差异作深入细致的了解, 才能避免错译, 误译,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比喻和习惯表达对翻译的影响比喻及习惯表达都是具有浓郁民族文化色彩的语言成份, 也是翻译过程中导致理解障碍的原因之一. 只有深入研究, 对比, 理解两种语言在比喻和习惯表达上差异, 才能摆脱理解障碍造成的困境, 真正达到译文" 入木三分" . 由于文化差异, 不同的民族对同一世界的认识, 可以有不同的透视角度, 因而就会产生喻体不同, 比喻相似的现象, 即比喻的差异. 请看下列一组词的英汉对比(参照英语奥林匹克小学四年级分册主编包天仁吉林教育出版社) .:英语汉语as strong as horse 气壮如牛as blind as a bat 鼠目寸光for the birds 对牛弹琴goose flesh 鸡皮疙瘩something fishy 蛛丝马迹as wise as an owl 像猴子一样聪明a lion in the way 拦路虎lick one s boots 拍马屁Diamond cuts diamond 棋逢对手A flash in a pan 昙花一现Have one foot in the grave 风烛残年To grow like mushrooms 雨后春笋此外, 两种语言在习惯表达上也有差异, 请看例句:例5.If you ever think he is lazy, think again.这如果直译为: " 如果你认为他懒的话, 再想一想吧" . 从表面上看十分忠实原文, 但由于忽略了在特定环境下英语习惯表达的特点, 实际上完全没有将原文的真正意思译出来. 其正确译法是: 如果你认为他懒的话, 那你就错了.例6.When I say Chinese food, I mean Chinese food.这句话照字面直译为: " 当我说中国菜时, 我是指中国菜" . 这不仅破坏了原句的意思, 也没有将句中特定的表达法体现出来. 如果译为" 我说的是正宗的中国菜" 那就好多了.4 宗教信仰与典故对翻译的影响东西方文化在宗教信仰与历史典故中, 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西方人多信奉基督教, 认为上帝创造一切, 宗教多有" 圣经" , " 洗礼" , " 修女" , " 教堂" , " 上帝" 等词汇. 而中国人信奉佛教, 道教, 多有" 玉帝" , " 观音" , " 菩萨" , " 佛主" , " 慈悲为怀" 等宗教词汇. 在中国文化中, 历史典故丰富多彩, 如" 盘古开天" , " 牛郎织女" , " 项庄舞剑" , " 卧薪尝胆" 等等. 在西方文化中, 许多历史典故来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神话及圣经故事. 请看例句:例7.You are just a doubting Thomas. You won t believe what I tell you.这句话中的doubting Thomas源于圣经故事, Thomas是耶稣的12门徒之一, 此人生性多疑. 后来, 英语中使用doubting Thomsa表示多疑之人. 理解了其中的文化内涵, 我们便可以将其译为: 你这个人真多疑, 我说什么你都不信.例8.Being a teacher is being present at the creation, when the clay beings begin to breathe.基督教认为, 上帝创造了人, 而人来自尘土. 因此, 英语中creation指" 上帝" . 而clay指" 上帝创造的人" . 理解了creation和clay这两个词的宗教涵义后, 就可将原文译为: 老师是创造的见证人, 目睹生命呼吸成长.东西方文化中不同的宗教信仰和历史典故浸透在各自的语言表达之中, 只有深刻了解东西方文化个性的差异, 理解语言中的文化内涵, 才能避免错译, 误译, 使翻译真正起到文化交流的作用.5 结语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工具, 加快了国际间的交流,使很多的科学技术与科研成果能得到大家的认同,并得到发展.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尤金·奈达说过: " 就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 译者的双文化功底甚至比双语言功底更重要, 因为词语只有在其起作用的文化语境中才富有意义. " 可见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不可低估, 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发展, 加强对语言文化差异的敏感度, 是做好翻译工作必须认真研究和探讨的课题.(1) Eugene A. Nida. 1993, 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M).(2)刘润清等.Sapir. E. 1988,The status of Linguistics as a Science.《现代文学名著选读》(C).测绘出版社.(3)杨自检主编, 英汉比较与翻译[M]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4)叶子南, 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M],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5)王佐良, 翻译: 思考与试笔[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6)柯平.英汉与汉英翻译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中西文化差异英文版

Cooking skills
Differences in wedding
Differences in painting
Differences in education
Chinese education
Western education
Teaching style
The standard of evaluating
But in most west countries; people live in a easy and happy
lives They get up late and go to work late too; they go to pubs; bars to have a rest after they finish their work; they enjoy their holidays; they seldom go to work during the weekend if you go to west countries; you can take part in their joyful night life
Cultur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As we all know that
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ulture
China and
includes many
Western;and I think the things;such as
Differences in thinking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HANKS
Differences in living style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当我们在翻译英汉习语时,往往会遇到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
文化差异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价值观、习俗、传统和社会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这些差异在习语中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使得我们在翻译时必须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
从词汇角度来看,英汉习语中的文化差异尤为明显。
例如,英语中的“in the same boat”和汉语中的“同舟共济”都表达了共同的意境,但在文化背景上却大相径庭。
英语中的“in the same boat”源自欧洲的航海文化,而汉语中的“同舟共济”则源自中国的传统水文化。
同样,英语中的“black sheep”和汉语中的“害群之马”虽然都表示“不合群的人”,但在文化意象上却存在差异。
因此,在翻译时需要深入理解习语的文化内涵,以确保译文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从语法和表达方式方面来看,英汉习语之间也存在显著的文化差异。
英语常常采用比喻、拟人、反语等修辞手法,而汉语则更注重对仗、平衡和和谐。
例如,英语中的“talking through one's hat”和汉语中的“纸上谈兵”都表示“空谈”,但英语中的比喻让人产生更加直观的感受。
英语中的习语往往言简意赅,而汉语中的习语则更为凝练、含蓄。
例如,“a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和“家丑不可外扬”都表达了相似的意境,但英语中的习语更显得简洁有力。
针对这些文化差异,我们在翻译英汉习语时需要采取适当的翻译方法。
对于一些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习语,我们可以采用直接音译的方法。
这种方法能够保留原文的文化意象,同时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例如,英语中的“情人节”(Valentine’s Day)就直接音译为“瓦伦丁节”,既保留了其文化源头,又让中国读者更容易接受。
对于一些在意象和语法表达上存在明显差异的习语,我们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
这种方法更注重译文的生动性和准确性,能够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涵。
例如,“to break the ice”可意译为“打破僵局”,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原意。
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第一篇: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英汉谚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谚语在字典中的定义是短小精练的民间智慧警句,一般形式严谨,经常包括鲜明的形象和使人难忘的韵律。
谚语多风趣幽默,饱含哲理,因而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广为流传。
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着大量的谚语,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谚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
1.与基督教有关的谚语宗教是谚语的重要来源之一。
汉语的谚语“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明显与曾在中国广泛流传的佛教有关。
包括英语在内的西方国家的主要宗教是基督教。
许多英语谚语和基督教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是十分自然的。
例: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之。
God sends meat and the devil sends cooks.上帝赐给食物,魔鬼派来厨师。
Each cross hath its own inscription.每个十字架都有自己的铭文。
以上谚语明显与基督教有关,因为谚语里出现的“上帝”或“十字架”都是基督教的象征。
非常有意思的一点是英语中的God经常与汉语中的“天”相对应。
基督教徒崇拜上帝,英语中God save the Queen是家喻户晓的句子。
当一个说英语的人突然从紧张、焦急、或压力下解脱出来的时候,会脱口而出:Thank God!中国人崇拜“天”。
中国古代的皇帝是“天子”,运气好的人是“天之骄子”。
只要好心人得到报答而恶人受到惩罚,我们就会说“苍天有眼”英国人和中国人都要有寻求帮助的对象。
只是说英语的人找的是上帝,而中国人找的是“天”而已。
2.出自《圣经》和英语文学巨著里的谚语《圣经》是最广为阅读的书之一,也是包括英语国家在内的西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宗教作品。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接下来,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与借鉴。
英汉的文化差异及翻译一、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朱光潜先生在《谈翻译》一文中说:"外国文学最难了解和翻译的第一是联想的意义……","它带有特殊的情感氛围,甚深广而微妙,在字典中无从找出,对文学却极要紧。
如果我们不熟悉一国的人情风俗和文化历史背景,对于文字的这种意义就茫然,尤其是在翻译时这种字义最不易应付。
"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首次把文化作为一个概念提了出来,并表述为:"文化是一种复杂,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其作社会上习得的能力与习惯。
"可见文化的覆盖面很广,它是一个复要的系统。
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方化现象。
1、生存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产生与人们的劳动和生活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
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
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如to rest on one's oars(暂时歇一歇),to keep one's head above water(奋力图存),all at sea(不知所措)等等。
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夏天常与酷署炎热联系在一起,"赤日炎炎似火烧"、"骄阳似火"是常被用来描述夏天的词语。
而英国地处西半球,北温带,海洋性气候,报告春天消息的却是西风,英国著名诗人雪莱的《西风颂》正是对春的讴歌。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

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中英两国习语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达方式,反映了当地人的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
由于各自的文化差异和历史背景,中英两国的习语在表达方式和内涵上存在着许多差异。
翻译中英习语时,需要充分考虑文化差异,恰当地传达原文的意思,使译文能够被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本文将从文化差异和翻译方法两方面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翻译中英习语。
一、文化差异1. 礼貌与表达方式中英两国的文化差异在于对待礼貌的态度和表达方式,这也体现在他们的习语中。
在英国,人们对于礼貌和面子很重视,因此在表达上往往会更加委婉和间接。
而中国人在习语表达上则更愿意使用直接而直白的方式。
举个例子,英国人可能会用“Could you please pass me the salt?”来委婉地请求盐,而中国人则可能会直接说“给我盐”。
2. 自然环境与历史文化中英两国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差异也会在习语中得到体现。
在英国,由于其多雨的气候和充沛的水资源,习语中常常以水相关的比喻来表达丰富和多样性。
而在中国,由于其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习语中则更常以土地和土壤为比喻,表达稳健和厚重。
3. 宗教与哲学思想中英两国的宗教信仰和哲学思想也造就了他们不同的文化差异。
在英国,基督教传统影响深远,因此习语中常常会涉及到圣经故事和宗教寓言。
而在中国,儒家思想和佛教文化对习语的影响更为显著,因此习语中常常会体现出崇尚和谦逊的价值观。
二、翻译方法1. 直译与意译在翻译中英习语时,我们需要根据文化差异进行适当的处理,一方面要尽量保持原文的意思和表达方式,另一方面也要让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有时候,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尽量保持原文的形式和结构不变;而有时候,也需要进行意译,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和表达习惯来进行调整。
2. 补充说明和解释由于中英习语在文化背景和表达方式上存在差异,因此在翻译时可能需要对习语进行一定的补充说明和解释,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涵和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While in the Western countries, especially in England and America, the majority of people are Christians, believing that God is the creator of everything and the master of the world. Jesus, the only son of God, befalls the world to save the sinful men, who, can only go to Heaven by following the teachings of Jesus, sincerely praying and repenting their sins. Otherwise, they will go to Hell. Idioms concerned with God are countles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 (4) 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五.Differences in historical events
• There is no lack of idioms alluding to historical events. Such idioms are simply-structured but highly significant. And they cannot be just tood and translated from the literal meaning.
methods with flexibility.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13
• e.g (1) 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灾难和祸害的根源 • (2) the lost sheep——迷路的羔羊,比喻失足少年 • (3) Judas' kiss——犹大的吻,比喻叛徒口蜜腹剑的可耻伎俩
IV. Conclusions
To sum up, every people possesses her own unique culture, which makes their way of expression unique. So idioms of one
中英文化差异与翻译
•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in geography, history, religion and beliefs, customs etc, English and Chinese translation ar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cultures and traditions, and they reflect different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are loaded with rich cultural information.
• e.g.(1)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s themselves.——自助者天助也。
• (2) God sends fortune to fools. ——傻人有傻福。
• (3) God is on the side of the big battalions. ——天助强者。
• e.g.东施效颦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亡羊补牢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 班门弄斧 龟兔赛跑 名落孙山 叶公好龙 解铃还须系铃人
• Most of English idioms of historical allusions come from the Bible and Greek and Roman mytholog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