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

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
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

如何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

————————————————————————————————作者:————————————————————————————————日期:

2

如何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

交通安全宣传,这是近几年来各级政府以及各交警部门所致力于的重点项目,为了达到防事故于未然,完成年事故起数、死亡人数、万车死亡率三下降以及特大交通事故起数同比减少的工作目标。而群众们却不能很好的理解什么是交通安全,交通安全是指人们在道路上进行活动、玩耍中,按照交通法规的规定,安全的行车、走路、避免发生人身伤亡或财物损失。

现如今,百姓出行,无视交通法规的现象层出不穷,闯红灯,爬护栏的现象都不在少数。也正因为出行者没有较好的交通安全意识,在出行时任意妄行,使得交通事故数居高不下,使得道路交通成为人意外死亡的一大“金牌杀手”,而造成这种种事故发生的“幕后黑手”往往就是出行者自身对于交通安全认识的不清晰,或者说是一丝懈怠或是一丝侥幸。

就我国而言,由于起初对这一方面,政府与交警部门没有足够的重视,导致国内的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力度不够,且不能起到有效的作用,如今较之前重视程度虽有改善,但民众的交通安全意识依旧没有得到显著地提高,交通安全问题依旧令人堪忧。并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主流交通工具,但是人们不够高的交通安全意识会使得汽车成为“马路杀手”!或许在这些交通事故之中有些是意外导致的,但是在公交车进站,人们蜂拥而上,机动车司机视红绿灯不见,行人视斑马线为装饰线条,机动车司机逆行、超速行搜索驶、行人马路中间翻越护栏等现象屡见不鲜,他们将生命置之度外,法律置之度外,完全背离文明。这些行为还能够算是意外吗?这些完全是因为人们没有足够的交通安全意识,只是贪图一时的便利,殊不知这样的行为会使得他们的家庭与他人的家庭变得支离破碎。

在国外,或许有许多从发达国家回来的侨胞或者旅行归来的国人会发出如此的感慨:无论是在深夜,还是在远郊,即使在空旷的道路,但只要有红绿灯,也不需要警察,人们都会十分自觉地按“灯”行事。

为什么在中国与在其他发达国家,人民的行为会有如此巨大的不同?这只是因为在国外,那里的人们都具有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识!

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交通安全教育,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交通知识的教育,这也使得那里的民众自小起就有很好的交通安全意识,并且通过他们父母的言传身教,使得他们明白交通安全意识的重要性,并且自觉的遵守各项交通规定。例如,在德国,交通管理部门经常组织学龄前儿童举行交通知识大奖赛。德国的街道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大街小巷的红绿灯,大的十字路口的红绿灯都是自动装置,中小路口有指示先行或后行的交通牌。在学校、幼儿园或孩子集中的地区,路牌上会印有小孩的图案,提醒司机注意。

想要真正的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我们不能够仅仅关注一个单独的个体,我们针对各个不同年龄段不同工作的人群展开不同的交通安全教育宣传,提高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

追根溯源,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分析哪些因素会影响交通安全。

驾驶员,是道路交通中的“主角”,他们的行为的变化会导致整个“剧情”的变化,虽然也有意外,但不可否认,驾驶员的行为一般“主宰”着道路交通的安全与否。通过交通安全宣传,要让驾驶员提高交通安全意识,必须先让他们明白什么时候驾车是危险的,据研究表明,驾驶员在一天中要经过几个“危险时段”,

应引起驾驶员的高度重视:

1、大约在11时—13时

此时由于人的大脑神经已趋疲劳,导致反应灵敏度减弱,加之有的司机急于赶路,把本该吃饭的时间一拖再拖,饥肠辘辘,手脚发软,极易发生意外。同时,午餐后人体内大量血液集中作用于胃肠等消化器官,脑部供血相对减少,会出现短暂的困倦感。

2、大约在18时—22时

该时段通常为夜间交通事故的高发期。因为现在人们的夜生活丰富多彩,此时,不论是行人还是驾车人都十分疲倦,安全意识薄弱,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3、大约23时—3时

此时万籁俱寂,万物处于“休眠状态”,驾驶员也不可避免的会有疲惫感,且加之路上行人车辆稀少,驾驶员易产生麻痹心理,此外,这段时间为全天温度最低时刻,易导致大脑反应迟钝,血压降低,手足血管神经僵硬、麻痹。

通过这方面的宣传教育,使得驾驶员能够在这些时段打起精神,专注驾驶,或者避开这些时段,然后安全的驾驶。

再者,对于驾驶员,我们应当在最初时就应当加强交通安全教育---在考驾照之初。现在,想要考取机动车驾驶证,不仅要求在上车进行科目二与科目三之前要进行驾驶理论考试,并且在科目三之后还要进行一次驾驶理论考试,这样的措施,使得人们在考取驾照时更加注重理论的学习,而不是专注于驾驶。而驾驶理论考试中,包含了不少交通安全的介绍,这样的措施使得人们在成为驾驶员之前能够更好的拥有一个较为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识。但是这仅是机动车驾驶员的,由于现在法律法规的缺乏,非机动驾驶员的学习并不是硬性的要求,这就使得大量的非机动车驾驶员未能很好的掌握驾驶的技能,并且由于交通安全宣传工作在非机动车驾驶这一方面的滞后,使得更多的非机动车驾驶者不具备交通安全常识,缺乏交通安全意识。并且这一类人群为了一时的方便,任意穿行交叉口,逆行等等,这些都会造成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因此,针对这一方面,政府与交警部门应当两头抓起,不仅要关注机动车驾驶员的交通安全宣传,还要关注非机动车驾驶员的交通安全宣传,这有这样两头使劲,才能够设两大道路交通“主体”能够文明驾驶,安全出行。

(相关新闻:

1至10月全国近3万人死于交通信号违法

晨报11月30日讯(记者许江)今年1至10月全国近3万人死于交通信号违法。其中,因闯红灯肇事导致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4227起,造成798人死亡(其中:驾驶机动车肇事造成739人死亡,驾驶非机动车肇事造成55人死亡);因违反道路标志标线肇事导致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87852起,造成26154人死亡(其中:驾驶机动车肇事造成25182人死亡,驾驶非机动车肇事造成694人死亡);步行肇事造成262人死亡;因机动车未礼让行人肇事造成429人死亡;因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肇事造成161人死亡。

从今年1至10月份全国查处道路交通违法行为统计情况看,驾驶机动车违反交通信号的行为主要有违反禁令标志和禁止标线指示、闯红灯、不按车道通行等,分别占全国查处总量的10.33%、8.16%、4.4%;驾驶非机动车违反交通信号的行为主要有不走非机动车道、逆向行驶、闯红灯等;行人违反交通信号的行为主要有闯红灯、不在人行道内行走、不服从交警指挥等。)

行人,“步行肇事造成262人死亡;行人违反交通信号的行为主要有闯红灯、不在人行道内行走、不服从交警指挥等。”在新闻中,我们不难看出,行人也是道路交通安全中的一大“顽固分子”。想要提高行人的交通安全意识,我们必须

要让行人明白交通安全意识的重要性。但是单纯的交通安全宣传的效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有效,因此我们要另辟蹊径。对于绝大部分的行人来说,他们都以自己的家庭或者是爱的人,因此,我们要从这一方面入手,在交通安全宣传时要加入人性化的一面,而不是一昧的以血腥的图片来告诫他们违反交通规则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反而,我们可以定期的为他们开展讲座,比如,进入社区,让他们一家人在同一时间接受学习,让他们明白遵守交通规则对于彼此的重要性。我认为,交通安全宣传更应当注重人性化,过于单调的宣传容易使人产生疲劳感,并且不利于交通安全意识的树立。

儿童,俗话说的好“要从娃娃抓起”,这句话用到交通安全意识的树立与提高中也不为过。儿童作为将来社会的主角,我们应当在他们小时候就为他们树立起良好的交通安全意识,并且通过他们“反哺”他们的长辈,从而达到一个持续而又协调的机制,真正达到从根本上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的这一目的。也可以说,“如何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儿童是一个关键点,是重中之重。儿童如同一张纯洁的白纸,我们应当在这张白纸上刻画上交通安全意识这一个名词,使他们能够自然的接受,自觉的遵守交通规则,而要做到这一切,就要依靠交警部门与学校之间的相互合作,形成一个长期的合作机制,定期的来学校,为孩子们开展一切有关于交通安全的讲座,也可以在假期为孩子们制定一些有关于交通安全的实训,让他们从实践中真正认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性,而不是一昧的灌输,灌输只是一时有效,过了一定的期限或者一定限度,再怎么灌输也起不到任何作用,只有让孩子们从心底里真心的接受交通安全意识这一词,他们才能够真正的拥有交通安全意识!

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这项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必须耐着性子,秉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态度,从人民的角度去思考,我们才能更好的宣传交通安全,才能更好地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