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作用及特点(精校版本)

艾灸作用及特点(精校版本)
艾灸作用及特点(精校版本)

作用概述

艾灸

灸法又名灸疗。它使用艾绒或其他药物放置体表的腧穴或疼痛处烧灼、温熨。借灸火的温和热力及药物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温通经脉、调和气血、协调阴阳、扶正祛邪,达到治疗疾病、防病保健、养生美容之功效,《黄帝内经》的《灵枢·官能》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医学入门》亦说:“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灸法很早就被人们所重视,由于其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养生保健,因此流传很广。主要作用归结为一下:

温经散寒

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有赖于气血的作用,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血气在经脉中流行,完全是由于“气”的推送。各种原因,如“寒则气收,热则气疾”等,都可影响血气的流行,变生百病。而气温则血滑,气寒则血涩,也就是说,气血的运行有遇温则散,遇寒则凝的特点。所以朱丹溪说:“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因此,凡是一切气血凝涩,没有热象的疾病,都可用温气的方法来进行治疗。《灵枢·刺节真邪》篇中说:“脉中之血,凝而留止,弗之火调,弗能取之”。《灵枢·禁服》亦云:“陷下者,脉血结于中,血寒,故宜灸之”。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通过热灸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可以温经散寒,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行气通络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此时,灸治一定的穴位,可以起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平衡机能的作用,临床上可用于疮疡疖肿、冻伤、癃闭、不孕症、扭挫伤等,尤以外科、伤科应用较多。

扶阳固脱

人生赖阳气为根本,得其所则人寿,失其所则人夭,故阳病则阴盛,阴盛则为寒、为厥,或元气虚陷,脉微欲脱,当此之时,正如《素问·厥论》所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阳气衰微则阴气独盛,阳气不通于手足,则手足逆冷。凡大病危疾,阳气衰微,阴阳离决等症,用大炷重灸,能祛除阴寒,回阳救脱。此为其他穴位刺激疗法所不及。宋代《针灸资生经》也提到:“凡溺死,一宿尚可救,解死人衣,灸脐中即活”。《伤寒论》指出:“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脉不至者,灸少阴七壮”。“下利,手足厥冷,烦躁,灸厥阴,无脉者,灸之”。说明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如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由于艾叶有纯阳的性质,再加上火本属阳,两阳相得,往往可以起到扶阳固脱,回阳救逆,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的急救。

升阳举陷

由于阳气虚弱不固等原因可致上虚下实,气虚下陷,出现脱肛、阴挺、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灵枢·经脉》篇云:“陷下则灸之”,故气虚下陷,脏器下垂之症多用灸疗。关于陷下一症,脾胃学说创始者李东垣还认为“陷下者,皮毛不任风寒”,“天地间无他,唯阴阳二者而已,阳在外在上,阴在内在下,今言下陷者,阳气陷入阴气之中,是阴反居其上而复其阳,脉证俱见在外者,则灸之”。因此,灸疗不仅可以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对卫阳不固、腠理疏松者,亦有效果。使机体功能恢复正常。如脱肛、阴挺、久泄等病,可用灸百会穴来提升阳气,以“推而上之”,又如《类经图翼》云:“洞泄寒中脱肛者,灸水分百壮”。总之,这也是灸法的独特作用之一。

拔毒泄热

历代有不少医家提出热证禁灸的问题,如《圣济总录》指出:“若夫阳病灸之,则为大逆”;近代不少针灸教材亦把热证定为禁灸之列。但古今医家对此有不同见解。在古代文献中亦有“热可用灸”的记载,灸法治疗痈疽,就首见于《黄帝内经》,历代医籍均将灸法作为本病证的一个重要治法。唐代《备急千金要方》进一步指出灸法对脏腑实热有宣泄的作用,该书很多处还对热毒蕴结所致的痈疽及阴虚内热证的灸治作了论述,如载:“小肠热满,灸阴都,随年壮”,又如“肠痈屈两肘,正灸肘尖锐骨各百壮,则下脓血,即差”。“消渴,口干不可忍者,灸小肠俞百壮,横三间寸灸之”。金元医家朱丹溪认为热证用灸乃“从治”之意;《医学入门》则阐明热症用灸的机理:“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火就燥之义也”。《医宗金鉴·痈疽灸法篇》指出:“痈疽初起七日内,开结拔毒灸最宜,不痛灸至痛方止,疮痛灸至不痛时”。总之,灸法能以热引热,使热外出。灸能散寒,又能清热,表明对机体原来的功能状态起双向调节作用。特别是随着灸增多和临床范围的扩大,这一作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

防病保健

我国古代医家中早就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并提出了“防病于未然”、“治未病”的学术思想,而艾灸除了有治疗作用外,还有预防疾病和保健的作用,是防病保健的方法之一,

这在古代文献中有很多记载。早在《黄帝内经》就提到;在“犬所啮之处灸三壮,即以犬伤法灸之”,以预防狂犬病。《备急千金要方》有“凡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疟毒气不能着人”。说明艾灸能预防传染病。《针灸大成》提到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民间俗话亦说“若要身体安,三里常不干”、“三里灸不绝,一切灾病息”。因为灸疗可温阳补虚,所以灸足三里、中脘,可使胃气常盛,而胃为水谷之海,荣卫之所出,五脏六腑,皆受其气,胃气常盛,则气血充盈;命门为人体真火之所在,为人之根本;关元、气海为藏精蓄血之所,艾灸上穴可使人胃气盛,阳气足,精血充,从而加强了身体抵抗力,病邪难犯,达到防病保健之功。现代,灸疗的防病保健作用已成为重要保健方法之一。

禁忌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编辑本段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艾灸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项

艾灸的功效、作用及注意事项 一、艾灸的功效与作用 艾灸最适合女性养生,是因为在中医文化里,男性属阳,女性属阴,女性多有寒证,以及气血不足、经络不畅等症状,如手脚冰凉、痛经、月经不调、胃痛,这些都是由于寒凉引起的亚健康问题。而艾草是纯阳植物,点燃艾草在人体特定的部位上施以灸治,是补充人体阳气最好的方法。 1、温经通络,行气活血 传统中医认为,气血通畅,才能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气血有“遇温则行,遇寒则凝”的特点,艾灸疗法可以使高温透彻身体肌骨经脉,使寒冷的气血温暖起来,流动更加畅快。 2、驱寒逐湿,消淤散结 艾火的纯阳热力和药力,能够迅速打开气结,消散淤血。正阳气进入体内,能够清除湿浊之气,散寒回阳。推荐阅读:中医艾灸的作用艾灸注意事项有哪些 3、温中补气,保健强身 艾灸疗法历来就被医家公认为能激发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更多的人体正气,能提高体内各组织器官的抗病能力,具有良好的补益强身的养生功效。 4、艾灸的好处还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

有特效。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 5、艾灸为身体补充阳气,尤其适用于阳虚体质。艾灸有补泻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热症体质的人,要先从泻法开始,滋阴的同时再调理阴阳的平衡。 6、艾叶能宣理气血,温中逐冷,除湿开郁,生肌安胎,利阴气,暖子宫,杀蛔虫,灸百病,能通十二经气血,能回垂绝之元阳。用于内服治宫寒不孕,行经腹痛,崩漏带下。外用能灸治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舒筋活络,回阳救逆。 二、艾灸的注意事项 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

罗诗荣老中医灸疗经验介绍

罗诗荣老中医灸疗经验介绍 作者庆泩堂 罗诗荣, 男, 生于1923 年, 人氏, 主任医师, 现为市、省、国家级名老中医,市针灸学会会长。1938 年矢志岐黄, 师从伯父罗茂洲。1943 年悬壶开业针灸从医。1958年参加联合诊所(针灸专科医院) 至今, 从事针灸临床50 余年。罗老重视督肾证治, 善用“铺灸”疗法,享誉海外。曾发表“铺灸治疗寒湿痹”、“铺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65 例临床观察”等论文10 余篇,其“铺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研究”的课题研究, 获省医药优秀科技成果进步三等奖。其多次荣获市、省劳动模称号, 1989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生产工作者”称号。1992 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罗老临证50 余年, 运用各种艾灸疗法治疗疑难杂症而取得较好疗效, 享誉海外。现将其临证点滴介绍如下。 重视督肾证治, 擅用“铺灸”疗法“铺灸”又称长蛇灸, 是罗老在国独一继承和发扬创导的独特灸法,临床多作强壮补 虚以治疗虚劳顽痹之证。铺灸疗法时间选暑夏三伏天, 以白天为宜。取督脉, 从大椎穴至腰俞穴。灸料以斑麝粉、大 蒜泥、艾绒组成。操作时令患者俯卧, 裸露背部。督脉穴(脊柱) 上常规消毒后, 涂以蒜汁, 在大椎至腰俞穴处敷上斑麝粉, 斑麝粉上铺5cm 宽, 2. 5 cm 高蒜泥一条, 蒜泥条上再铺

以3 cm 宽, 2. 5 cm 高锥形艾炷, 点燃艾炷头、身、尾3 点,让其自然烧灼施灸, 燃尽后, 再铺上艾炷灸治。灸2~3 壮, 灸毕移去蒜泥, 用湿热纱布轻轻揩干。灸后皮肤潮红, 让其自然出水泡,在此期间严防感染。至第3 天用消毒针引流水泡液, 揩干后搽以龙胆紫药水, 覆盖一层消毒纱布,隔日1 次, 直至灸疤结痂脱落皮肤愈合。灸后1 个月饮食忌生冷辛辣、肥甘厚味及鱼腥发物等。慎洗冷水, 可用温水,避风寒, 忌房事,全休1 个月。 本法适用于虚寒性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肝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腹 泻、慢性腰肌劳伤、增生性脊柱炎、神经衰弱等。孕妇及年幼老弱者或阴虚火旺之体, 不适宜用本法治疗。 1. 支气管哮喘案患者, 男, 16 岁, 农民, 1980年7 月16 日初诊。咳喘气急反复发作10余年。形 体消瘦, 面色苍白, 自汗畏风, 易外感, 呼吸短促, 舌淡苔薄白, 脉象细弱。法当温肾壮阳助运, 补肺益气固表。铺灸2壮。经铺灸治疗后哮喘3 年未发, 参加 劳动至今。未服其他药物。 按哮喘一证, 病由痰浊伏, 感新邪触发, 肺失宣降所致。本例证系幼年外感伤肺气, 后天失于调养, 哮喘又反复

艾灸升级版香灸作用机理研究

艾灸升级版香灸作用机理研究 Aijiushengjibanxiangjiuzuoyjiliyanjiou 作者:华和节灸法是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对人体可起到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作用,治疗过程中病人有舒适感,因此很受患者欢迎。传统灸疗以艾灸为代表,在新中国成立后,艾灸升级版香灸出现,本文针对香灸疗法治病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根据中医理论和实践,作者认为是一种人体经络和香灸配方药物的“综合效应”。现代研究虽然不多,但本文也为这种“综合效应”论点提供了实验依据。 1 香灸法的药性作用(化学作用) 香灸成分为:1.基本配方:艾灸占全灸药材比例10%,苍术、桂枝、荆芥、防风、灵仙、麝香、白芷、白术、木香、藿香;2.根据香灸药材用途与君臣佐使及药物相生相克为宗旨(因涉及个人秘方权限、具体配方略)。 1.1 分析香灸中常用艾粉与诸药材

艾是最常用的灸用燃料。它除了具有易得、易燃的特点外,还具有显著的药物效应。中医学认为艾属温性,其味芳香,善通十二经脉,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的作用。 《本草纲目》:“藿香,芳香化浊,和中止呕,发表解暑。用于湿浊中阻,脘痞呕吐,暑湿表证,湿温初起,发热倦怠,胸闷不舒,寒湿闭暑,腹痛吐泻,鼻渊头痛”。在《中医大辞典》中说:“用芳香化湿健脾药物,祛除湿邪,健运脾气,以治疗脾为湿困,运化无力的病证。”香灸配方中有艾粉以及诸药粉,具有芳香化湿、建脾养胃、醒神安脑、扶阳祛邪、固本培元之功效。 说明香灸具有广泛的治疗和保健作用,虽然在灸治过程中香灸进行了燃烧,但药性尤存,其药性可通过体表穴位进入身体经络穴位,渗透诸经,起到治疗作用;又可通过呼吸进入机体,起到扶正驱邪、通经活络、醒脑安神的作用;对位于体表的外邪还可直接杀灭,从而起到治疗皮部病变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1.2 现代研究结果证实,燃香灸时可产生具有治疗作用的化学物质。

艾灸知识大全

艾灸知识大全 超强的艾灸知识大全(华盖供图) 1、病从何来? 古人云,“宁事温补、勿事寒凉”.现代人往往反其道而行之。从小生活在空调、冰箱、冷饮无处不在的里,女性们更是为了美丽穿露脐装,露背装。大量使用寒凉药物,激素。贪食生冷食物,甚至常年穿裙子骑电动车,损耗了身体的阳气,造成免疫力低下,身体各系统功能失调,被寒凉所伤,而引发了各种疼痛,亚健康,终身病,慢性病。 2、病从何去? 最好的办法是灸关元穴,和足三里,中脘穴。补充身体的元阳。这是治本。同时配合灸局部疼痛点。这是治标。 3、足三里有什么作用? 经过大量的案例表明常灸三里穴,能够防治二十多种疾病,又无一丝的毒副作用,确实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里强壮身体、提高人体免疫、增强抗病能力、有益寿延年的功效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足三里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古今大量的实践都,足三里是一个能防治多种疾病、强身健体的重要。足三里是抗衰老的有效,对于延年益寿大有裨益。灸足三里穴,可使胃肠蠕动有力而规律,并能提高多种消化酶的活力,增欲,帮助消化;在神经系统方面,可促进脑细胞机能的恢复,提高大脑皮层细胞的工作能力;在循环系统、血液系统方面,可以改功能,调节心律,增加红细胞、白细胞、血色素和血糖量;在内分泌系统方面,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性良性调节作用,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能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胃炎、胃下垂等,解除急性胃痛的效果尤其明显,对于、呃逆、嗳气、肠炎、痢疾、便秘、肝炎、胆囊炎、胆结石、肾结石绞痛以及糖尿病、高血压等,也有辅助治疗作用。 4、灸能美容吗?

艾灸之精髓

30一艾灸的历史 用艾做灸,起源于何时,虽无从考究,但《孟子.离娄》早就说过:“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可以看出,在当时不仅用艾做灸已经成为常规,而且艾是越陈越好的这一性能也被众人所知。 最早的灸法专著出自汉代的曹翕,著《曹氏灸方》七卷。唐代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提倡针和灸并用,在唐代灸学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有专业的灸师。宋代的西方子对灸学研究更是炉火纯青,著有《明堂灸经》和《备急灸法》。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多次提到艾和艾灸的用途及灸法,“艾灸用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大矣”。清代的艾灸专著《神灸经论》与《灸法秘传》,对灸法的认识和应用又上一层楼。18世纪日本的艾灸专著《仲介》中有“旅行灸三里,健步行如飞”,对灸法倍加推崇。至今,日本人视灸足三里为养生长寿之道。日本的针灸家泽田健也为灸法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上世纪,我国一代灸疗实践大师周楣声更是继承和发扬了我们祖先留下的这一智慧疗法。 “但见针刺病,不闻艾绒香”,这一历史情况是由于多种原因才导致的。原始的灸法,痛苦较大,加上艾灸时多要宽衣解带等因素,艾灸的地位逐步江河日下。近年来,由于药物的毒副作用,价格日益升高,针药等医疗事故的频繁发生。又随着灸法和灸具的改良发展,有识之士和专业学者不断地呼吁提倡艾灸这一自然疗法,加上艾灸的卓著疗效,对不少病症超出针药之上。这一调动人体自身潜能防治疾病的方法又渐渐恢复了本具的生命活力。当然,实际地说,灸针药的作用各有所长,是互补的。 二灸疗的古今观点 “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离娄》 “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内经》 “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灸之所宜”《医学入门》 “所谓无病而自灸也”《庄子》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内经》 “凡灸诸病,必火足气到,始能求愈”《医宗金鉴》 “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扁鹊心书》 “灸火,大有奇功,凡病皆因气血壅滞,不得宣通”唐。孙思邈 “气流通即是补,非必以参芪为补也,气流通即是泻,非必以硝黄为泻也”明。龚居中 “灸法去病之功,难以枚举,凡虚实寒热,轻重远近,无所不宜。热病得火而解者,犹暑极反凉,犹火郁发之之义也。虚病得火而壮者,犹火迫而气升,有温补热益之义也。实病得火而解者,犹火能消物,有实则泻之之义也。痰病得火而解者,以热则气行津液流通故也。若年深痼疾,非药力所能除,必借火力以攻拔之。”明。龚居中 “人于无病时,常灸神阙、关元、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扁鹊心书》“腰足不仁,行步力少,乃房室伤肾,以致骨萎,急灸关元五百壮”。“关元主诸虚百损”《扁鹊心书》“若要安,三里不能干”《医说》 “虚者灸之使火气助元气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复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医学入门》 “妇人产后,热不退,恐渐成劳瘵,急灸脐下三百壮。”《扁鹊心书》 “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入脏腑,通十二经。医之治病用灸,如做饭需薪,今人不能治大病,良不知艾故也。”宋。窦材 “形与神俱,心平寿自长”无名氏 三艾叶 艾叶,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也。宣理气血,温中逐冷,除湿开郁,生肌安胎,暖子宫,通十二经,回垂绝之元阳。内服:治宫寒不孕,行经腹痛,崩漏带下。外用:能灸百病,强壮元阳,温通经脉,驱风散寒。以湖北蕲州产者为道地药材。艾叶是越陈越好,不会失效或过期。随身携带一套用具,则百病的治疗均在其中,何乐而不为呢? 艾叶用手揉之不碎,而成绒,就如人身上密密麻麻纵横交通的经络。其余叶子揉之皆碎,选择艾叶作为灸材是我们祖先的智慧。 古人用艾绒作为灸材,自最初试用筛选以至成为常规常法而载典籍,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而沿用至

艾灸的作用

艾灸的作用 艾灸的作用主要有六种: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调节 阴阳、回阳救逆、防病保健。 艾灸的作用主要有六种: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调节阴阳、回阳救逆、防病保健。艾灸的好处也越来越多的体现在现代应用上。 艾灸的作用一、通经活络 经络是气血运行之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营养物质之输布。寒湿等病邪,侵犯人体后,往往会闭阻经络,导致疾病的发生。 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 艾灸的作用二、行气活血 气是人的生命之源,血为人的基本物资,气血充足,气机条达,人的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艾灸可以补气、养血,还可以疏理气机,并且能升提中气,使得气血调和以达到艾灸保健的目的。 艾灸的作用三、祛湿散寒 气血的运行,遇寒则凝,得温则散。中医认为,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故一切气血凝涩的疾病,均可用温灸来治疗。艾灸疗法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散寒除痹的作用,以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艾是纯阳植物加上火的热力渗入阳气驱出阴邪,艾灸疗法对湿寒之证特别有效。 艾灸的作用四、调节阴阳 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人就会发生各种疾病。艾灸可以调节阴阳补益的作用,从而使失衡之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艾灸的作用五、回阳救逆

正所谓“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艾灸有回阳救逆的作用在古书上就有记载。气阴两脱急取神阏、关元艾灸以回阳救逆。阳气虚弱不固,轻者下陷,重者虚脱。艾叶性属纯阳,火本属阳,两阳相合,可益气温阳,升阳举陷,扶阳固脱。 艾灸的作用六、防病保健 现代科学证实:灸法能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加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提高其免疫效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同时灸法还能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有利于多种疾病的康复。对现代的亚健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现代多用于温灸,温灸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养生和保健,很多美容院养生馆也都增加了温灸项目。

艾灸的原理

艾灸的原理 灸法的药性作用机理和科学实验根据(化学作用) 1.1艾是最常用的灸用燃料。它除了具有易得、易燃的特点外,还具有显著的 药物效应。 中医学认为艾届温性,其味芳香,善通十二经脉,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的作用。《本草纲目》:“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白种病邪,起沉苛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本草正》也认为“艾叶,能通十 二经脉,而尤为肝脾肾之药,善丁温中、逐冷、除湿,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 或生用捣汁,或熟用煎汤,或用灸白病,或炒热熨敷可通经络,或袋盛包裹可温脐膝,表里生熟,俱有所宜”。说明艾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虽然在灸治过程中艾叶 进行了燃烧,但药性尤存,其药性可通过体表穴位进入体内,渗透诸经,起到治疗 作用;乂可通过呼吸进入机体,起到扶正驱邪、通经活络、醒脑安神的作用;对位 丁体表的外邪还可直接杀灭,从而起到治疗皮部病变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1.2 现代研究结果证实,燃艾时可产生具有治疗作用的化学物质。 艾灸燃烧时是否产生了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呢?日本大西[1]和西谷[2]通过研究认为,艾燃烧后生成一种物质,有抗氧化并活除自由基的作用。艾燃烧生成物的甲醇提取物,有自由基活除作用,并且比未燃烧的艾的甲醇提取物作用更强。施灸局部皮肤中过氧化脂质显著减少,此作用是艾的燃烧生成物所致。艾的燃烧不仅没有破坏其有效药物成分,反而使之有所增强。艾燃烧生成物中的抗氧化物质,附着在穴位处皮肤上,通过灸热渗透进入体内而起作用的。 2灸法的热作用(物理作用) 2.1灸法是以燃烧艾绒而治病,燃烧时的热效应也是产生治疗效果的重要因 素。 《素问.异法方宜论》:“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炳,故灸炳者也从北方来”。说明灸法燃烧艾绒产生的温热作用可治疗因为寒冷引起的疾病。随着历史的发展,艾灸治疗疾病的范围早已超出了寒证的范围,它具有温经散寒、通络止痈、驱风解表、消瘀散结、拔蠹泄热、温中散寒、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回阳固脱、预防保健等作用,可广泛用丁临床各科多种种疾病,涉及寒、热、虚、实诸证。产生这些治疗效果,均与燃艾时产生的热作用是分不开的。艾灸时产生的热恰到好处,除了使人感到特别舒适外,更是一种良性治疗因子,这种因子作用丁脸穴,具有特别的亲和力,艾火的热力不仅影响穴位表层,还特别能通过脸穴深入体内,影响经气,深透筋骨、脏腑以至全身,发挥整体调节作用,而用丁治疗多种疾病。

艾灸的五大功效

艾灸的五大功效 步入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愈发重视,古法艾灸也随之进入城市家庭与个人生活。艾灸的功效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以下介绍艾灸最主要的五个功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行气通络。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联脏腑、外布体表肌肉、骨骼等组织。正常的机体,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循序运行。如果由于风、寒、暑、湿、燥、火等外因的侵袭,人体或局部气血凝滞,经络受阻,即可出现肿胀疼痛等症状和一系列功能障碍。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症。同时,艾灸可以补气养血、疏理气机,并且能升提中气,使得气血调和以达到艾灸保健的目的。 二、温经散寒。气血的运行,遇寒则凝,得温则散。中医认为,血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故一切气血凝涩的疾病,均可用温灸来治疗。艾灸疗法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络、散寒除痹的作用,以加强机体气血运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艾是纯阳植物加上火的热力渗入阳气驱出阴邪,艾灸疗法对湿寒之证特别有效。所以灸法可用于血寒运行不畅,留滞凝涩引起的痹证、腹泻等疾病,效果甚为显著。 三、调节阴阳。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可以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古人对人体的阴阳调和异常重视,人体阴阳若平衡,则身体健康;阴阳失衡人就会发生各种疾病。艾灸可以调节阴阳补益的作用,从而使失衡之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四、回阳救逆。我们都知道“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气阴两脱急取神阏,关元艾灸以回阳救逆。凡出现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阳气虚脱的重危患者,可用大艾炷重灸关元、神阙等穴。艾叶性属纯阳,火本属阳,两阳相合,可益气温阳,升阳举陷,扶阳固脱。 五、防病保健。现代科学证实:灸法能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加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提高其免疫效应,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同时灸法还能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

艾灸的基本知识

艾灸 艾灸的介绍: 通常认为针和灸是同一种疗法,其实并不是这样。虽然它们都是建立在人体经络穴位的认识之上,但针疗产生的只是物理作用,而艾灸是药物和物理的复合作用。而且两者治疗的范围也不一样,所谓“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指的就是其中的区别。说艾灸是一种神奇的疗法,因为它的确有很多不同凡响之处。首先,艾灸的疗效就十分神奇。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在中国古代是主要治疗疾病的手段。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祛寒止痛、补虚固脱、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可以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 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用灸法预防疾病,延年益寿,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黄帝内经》“大风汗出,灸意喜穴”,说的就是一种保健灸法。日本人须藤作等做过的灸法抗癌研究,还表明艾灸可以使皮肤组织中潜在的抗癌作用得到活化,起到治癌抗癌的作用。 灸法在我国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其治疗效果已为无数临床实践所证实。而对其机制的认识,仍是一个未解的迷。目前认为灸疗作用机制与以下5个方面有关。 (一)局部刺激作用 灸疗是一种在人体基本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治疗方法,其机制首先与局部火的温热刺激有关。正是这种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的皮肤组织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等病理产物消散吸收;还可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发挥镇静、镇痛作用;同时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 (二)经络调节作用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重要内容,也是灸疗的理论基础。人是一个整体,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是互相协调的,这种相互协调关系,主要是靠经络的调节作用实现的。现代研究表明经络腧穴具有三大特点: 1.经络腧穴对药物具有外敏性,即用同样艾灸方法选择一定的腧穴与一般的体表点,其作用是明显不同的。 2经络腧穴对药物作用的放大性,经络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体表循行路线,而是多层次、多功能、多形态的调控系统。在穴位上施灸时,影响其多层次的生理功能,在这种循环感应过程中,它们之间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协同、作用叠加的结果,导致了生理上的放大效应。3.经络腧穴对药物的储存性,腧穴具有储存药物的作用,药物的理化作用较长时间停留在腧穴或释放到全身,产生整体调节作用,使疾病得以治愈。 (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许多实验都证实灸疗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灸疗的许多治疗作用也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实现的,这种作用具有双向调节的特性,即低者可以使之升高,高者可以使之降低,并且在病理状态下,这种调节作用更明显。 (四)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 灸疗的用药情况,虽比不得内治法丰富,但从各种隔物灸及太乙、雷火针灸在临床应用的情况看也可窥灸疗辨证论治之一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灸疗主要原料艾的功能。清代吴仪洛

艾灸的好处与功效

艾灸的好处与功效 我国中医文化源远流长,一直有着其独特的优势。而中医中的艾灸,更是属于我国最为古老的一种医术,属中医外治法。它起源于我国的商周时期,流传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艾灸在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养生以及治疗疾病的功效。 艾灸的好处: 艾灸的作用广泛,现代研究认为,艾燃烧生成物的甲醇提取物,有清除自由基作用,并且比未燃烧的艾的甲醇提取物作用更强。施灸局部皮肤中过氧化脂质显著减少,此作用是艾的燃烧生成物所致。艾的燃烧不仅没有破坏其有效药物成分,反而使之有所增强。艾燃烧生成物中的抗氧化物质,附着在穴位处皮肤上,通过灸热渗透进入体内而起作用的。 研究证实,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外线。根据物理学的原理,任何物体都可以发射红外线和吸收红外线,人体也不例外。近红外线对人体的穿透深度较远红外线深,最多可达10mm,并被机体吸收。研究认为,艾灸在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谱是红外线,且近红外线占主要成分。近红外线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艾灸时的红外辐射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而艾灸施于穴位,其近红外辐射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可通过经络系统,更好地将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 艾灸的好处还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针疗不断得到发展,而艾灸却受到了人们的冷落。艾灸在施治过程中,烧灼患者经穴,会在身体上留下施灸的疤痕。灸学大师周楣声先生指出,正是病痛与灸疮带给患者的双重痛苦,使得艾灸一蹶不振,并呼吁对艾灸深入研究,推进艾灸的现代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艾灸疗效独特性的认识,艾灸疗法重新得到了医学界重视,现代化研究的步伐也在加快。现代的温灸疗法,并不直接接触皮肤,采用艾条悬灸和艾灸器温灸的方式作用治疗疾病保健养生只用,效果也很好。并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不会烧灼皮肤产生疤痕的特点。 艾灸为身体补充阳气,尤其适用于阳虚体质。艾灸有补泻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热症体质的人,要先从泻法开始,滋阴的同时再调理阴阳的平衡。

艾灸基础知识

灸法(Moxibustion)是指以艾绒为主要燃烧材料,烧灼、薰熨体表的一定部位或腧穴,通过经络腧穴的作用,以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灸,灼、烧的意思。《说文解字》:“灸,灼也,从火音‘久’,灸乃治病之法,以艾燃火,按而灼也”。灸法古称“灸焫”(ruò)。广义的灸法还包括用刺激性药物敷贴穴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又称天灸、药物灸。《医学入门·针灸》说:“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说明灸法与针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一、灸法的材料 (一)艾(Moxa)及艾制品(Moxa production) 施灸的材料很多,但以艾叶(Moxa leaf)制成的艾绒(Moxa Down)为主,因其气味芳香,辛温味苦,容易燃烧,火力温和。《本草纲目》载“艾叶能灸百病。”新制的艾绒含挥发油较多,灸时火力过强,故以陈久的艾绒为佳。 1.艾炷(Moxa Cone)将纯净的艾绒放在平板之上,用拇、食、中三指 边捏边旋转,把艾绒捏紧成规格大小不同的圆锥状物称为艾炷。(见图6-24)有 大、中、小之分,小者如麦粒大,中等如半截枣核大,图6-24艾炷 大者如半截橄榄大。用于艾炷灸。每燃尽1个艾炷,称为1壮。 2.艾条(Moxa Stick)又名艾卷,是用艾绒卷成的圆柱形长条。根据内含药物之有无,又分为纯艾条(Pure Moxa Stick)和药艾条(Medicinal Moxa Stick)两种。一般长20cm,直径1.5cm。具有使用简便,不起泡,不发疮,无痛苦,患者可以自灸等特点,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二)其他灸材 1.火热类灸材 (1)灯心草别名灯心、灯草,为灯心草科植物灯心草的茎髓,我国各地均有分布。性味甘、淡,微寒,如心、小肠经。清心,利尿。因其可用以点油灯而得名,为灯火灸之材料。 (2)黄蜡又名黄占。为蜜蜂科昆虫中华蜜蜂等分泌的蜡质,经精制而成。性味甘、淡,平。收涩,生肌,止痛,解毒。为黄蜡灸之材料。 (3)桑枝别名桑条,方桑科植物的嫩枝。性味苦,平,入肝经。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降血压。为桑枝灸之材料。 (4)硫磺天然硫磺矿或含硫矿物的提炼品。性味温、酸。将本品放于疮面上点燃以灸疥癣、顽癣及阴疽肿毒等,即称硫磺灸。 (5)桃枝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嫩枝,味苦。用燃着的桃枝施灸,可治心腹冷痛、风寒湿痹、附骨阴疽等,即称桃枝灸。 (6)药锭以多种药物研末和硫磺熔化在一起,制成药锭(药片),作为施灸材料。 (7)药捻以多种药物粉末制成药捻,作为施灸材料。 2.非火热类(药物贴敷法) (1)毛茛别名野芹菜、起泡草、老虎脚爪草,为毛茛科植物毛茛的全草,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性味辛,温,有毒。能推黄、截疟,平喘。鲜品捣烂后,可敷于穴位,做毛

艾灸的好处

艾灸的好处 艾灸好处一【减肥】 虚胖的女性,并不是营养过剩,但营养过剩不过是西医上的一个概念,中医里面没有这样的说法,如果哪个中医也这样瞎嚷嚷,那肯定个半吊子。即使是肥胖的小孩子,也往往并不是营养过剩,而是阳能不足,孩子先天不足,肝肾机能失衡,脾脏运化无力。虚胖女性则往往有崩漏暗疾,失血过多。太过肥胖往往是因为脾肾阳虚,太过瘦弱,则往往是肝肾不足。 艾灸好处二【保健】 温经通络,益气驱风,活血止痛,改善局部循环,增加免疫力。肩周炎,腰肌劳损,腰腿疼痛,骨质增生,胃脘寒痛,椎间盘膨出,咳喘,面瘫,痛经,等症。 艾灸好处三【养生】 艾灸养生保健疗法能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和抗衰老的能力,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此法简便有效,尤其有温阳散寒,扶正培元,祛邪防病之功效。 艾灸好处四【美容】 现代人生活压力过大,体内淤积各种毒素排泄缓慢,肌肤对化妆品、营养品的吸收减慢,引发一系列面部问题。面部温灸通过热原理与中草药艾草的作用,美容师在面部进行排毒滚动,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打开毛孔,温补气血,增强肌肤的免疫力及对产品的吸收。 优点:温灸温热再配合中草药艾草条,在面部轻轻滚动,配合美容师按摩,让面部血液循环加速,促进产品的吸收,在温肌散寒、活络经气的享受中完成有效的美容护理。 艾灸好处五【祛斑】 一般情况下,脸上有黄褐斑的女性,都是肝肾亏虚,体质也偏向于酸性,而五种问题都是直接反应在我们的脸上,通过艾灸治疗,能够提升五脏之气,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艾灸好处六【祛痘】 脸上痘痘长得成片的女性,往往有严重的带下病,不懂的人都会认为是上火导致的,吃了很多清热排毒的药物,往往没有任何效果,因为她们的这种热往往是虚热,而不是实热,补充阳能尚且不逮,何况雪上加霜。所以艾灸是最佳的选择。 艾灸好处七【祛病】 1、感冒:灸法对风寒感冒,有疏风散寒,调和营卫,解表宣肺之功效。取督脉、足太阳、如风池、风门、大椎、肺俞等,用艾条温和灸,每穴再次灸10~15分钟,每日l~2次;或艾炷隔姜灸,每次2~4穴,每日1次。在本病流行季节,每日灸风门,有预防作用。 2、咳嗽:艾灸法可健脾燥湿,理气化痰。取背俞穴及任脉、督脉、太阳经腧穴,如肺俞、天突、云门、膻中、丰隆等。用温和灸、艾炷灸或隔姜灸均可,每日1次,5~7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间隔7日。

几种常见的艾灸方法

1 肠胃不太好,用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 2 扁桃体炎用艾条灸下颌下的扁桃体点和大椎穴。 3 大便不爽:艾灸(悬空灸)近10天肚脐和脐周足三里,按摩百会穴,感觉大肠蠕动增强,每天都有排气,也没有胃肠胀气现象了,便后清爽了再巩固治疗,每周2-3次。 4 反流性胃炎可以用化脓灸的方式在中脘穴、足三里还有丰隆处艾灸。 5 胆囊长了息肉:可以艾灸关元、期门、日月、阳陵泉. 6 艾灸可以治疗咽炎,方法是在大椎穴点刺放血后,拔罐,然后在艾灸。大椎和天突.(有慢性咽炎的,会导致晚上睡觉打呼。用艾灸盒绑在大椎穴或颈夹脊穴,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7 胃与十二指肠溃疡可以艾灸治疗,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灸. 8 糜烂性胃炎可以艾灸治疗,用四眼艾灸盒在腹部的胃经大面积艾灸,还有用单眼灸盒在足三里和梁丘艾灸可以艾灸治疗. 9 高血压可以艾灸大椎和百会. 10 艾灸可以治疗便秘。灸神阙、关元、足三里. 11 早泄可以艾灸关元、中级、八髎穴。 12 霉菌性阴道炎艾灸关元,中极,子宫归来,还有三阴交.如果有了很好的效果,就可以隔天一次了. 13 宫颈糜烂艾灸治疗此病有很好的疗效,取穴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 14 子宫肌瘤可以艾灸治疗,是个需要长期坚持治疗的疾病。可以艾灸关元、子宫、归来、八髎穴、三阴交. 15 肾虚应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八髎穴. 16 十二指肠溃疡,艾灸的话以中脘。关元、天枢、足三里和胃俞、脾俞、肝俞这些辅助穴位为主。 17 肩周炎,可以艾灸或直接灸更好,还可以灸后按摩。可以在天柱、肩井、肩髎、中府、曲池、外关和局部压痛点。 18 腰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艾灸和通窜部位艾灸。 19 功能性子宫出血,可以艾灸关元、子宫、三阴交和隐白. 20 宫颈炎可以用艾灸关元、带脉,加上五味消毒饮“蒲公英15g,金银花10g,野菊花10g,紫花地丁10g,天奎子10g”,不久即可全愈。 21 肝郁的厉害,口苦、还有焦虑症,先从百会、大椎和中脘足三里开始,逐步体会效果。 22 预防经常感冒,艾灸最有效果。可以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即可,用温和灸的方式或隔姜灸的方法。 23 提高免疫力的穴位是中脘、关元、足三里。 24 肝气不足,脾胃虚,肾阳虚。艾炙中脘、脾俞、肝俞、足三里。 25 过敏性鼻炎可以灸:迎香、印堂、肺俞、合谷、大椎。

艾灸疗法作用机理国内外研究进展

艾灸疗法作用机理国内外研究进展 摘要目前,国内外在艾灸的药性作用、物理作用、局部(包括穴位)作用,艾 灸对免疫系统、神经 内分泌 免疫网络系统、血液循环系统以及艾灸对机体代 谢的调节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虽然对艾灸疗法的作用机理尚未明了,但研究工作在不断深入。本文对近10年来艾灸疗法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作了详细介绍。 [主题词] 针灸原理;艾条灸 灸法是我国传统医学的外治法之一,具有温散寒邪、温通经络、活血逐痹、回阳固脱、消瘀散结以及防病保健的功效。宋·窦材在《扁鹊心书·住世之法》中就有”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之说,《医学入门》也说:”凡一年四季各要熏一次,之气坚固,百病不生”;”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可见,灸法在古代的医疗保健中曾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实验研究也表明:灸法可调整脏腑功能,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防病治病。随着艾灸疗法临床范围的不断扩大,对其治病机理的探究也在进一步深入,本文将对近10年来国内外艾灸疗法作用机理的研究作一综述。 1 艾灸的药性作用机理 施灸材料主要是艾叶制成的艾绒。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记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这说明艾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艾的药性可通过体表穴位渗透到体内起治疗作用;又可通过呼吸进入机体,醒脑安神,通经活络[1]。日本在施灸材料方面的研究较为深入[2],有研究认为艾的主要成分是精油,并对不同品质艾的精油成分进行了比较分析[3]。小林和子[4]从艾中提取出有机成分并加以鉴定,认为艾的有机成分是庚三十烷(C37H36)和儿茶酚胺系缩合型鞣酸,鞣酸在优质艾中含量甚少,在劣质艾中含量多,比较经过提取处理和未经处理的两种艾 的燃烧温度 时间曲线的形成时,发现如没有C37H36,艾的燃烧将发生困难。除 对艾的成分方面的研究外,近年来,一些学者开始聚焦艾的燃烧生成物的化学作用的研究。钟氏[1]认为,在灸疗过程中,艾叶虽然进行了燃烧,但其药性尤存。日本学者大西[5]等将艾和艾的燃烧生成物分别用甲醇提取,发现提取物有清除自由基和过氧化脂质的作用,而且艾的燃烧生成物作用较强。西谷[6]通过研究认为灸疗能引起施灸局部的皮肤中过氧化脂质显著减少,这并非由灸热引起,而是艾的燃烧生成物所致。艾的燃烧生成物可附着在皮肤上,通过灸热由损伤的皮肤处渗透进去,起到某种治疗作用。

艾灸坐熏

坐熏疗法的八大作用 绝大多数妇科疾病都是由小腹部寒气滋生引起的,艾灸熏蒸可以有效的甚至是根本性的解决疾患。 1、杀菌作用 5、营养作用 2、镇痛作用 6、减肥作用 3、消炎作用 7、美颜作用 4、复活作用 8、女性生殖器收缩作用。 有以下症状的人必须坐熏 1、月经不调、痛经、性冷淡。 2、小腹胀满、脸上有黑斑、疮瘩、脸部皮肤易过敏的人。 3、更年期综合症、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妇科寒炎症。 4、男性前列腺炎、肛门疾病、便秘、阳气不足、阳痿早泄。 坐熏效果 坐熏疗法是一种用熬制艾草或益母草等中药的雾气或燃烧干艾产生的药烟熏蒸生殖器及肛门部位的养生疗法,坐熏具有促进血液循环,治疗女性疾患排出腹部毒素去除脂肪之功效。 杀菌作用 坐熏时所熏蒸的药性烟雾有杀菌作用,因此可以治疗阴道炎,阴道瘙痒,排出小腹部中的毒素之功效。 镇痛作用

坐熏可以促进下腹部血液与淋巴液的循环,从而起到治疗下腹痛、经痛,腰痛,神经痛功效。 消炎作用 坐熏具有缓解痔疮肿大,使痔疮干化脱落,从而消除前列腺炎的功效。 增强免疫作用 用于坐熏的艾块具有增加人体白细胞的作用,从而加快患部细胞再生,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营养作用 用于坐熏的艾块含有桉树脑,淀粉酶,电解钙,维他命等成分,可以起到美容营养作用。 去脂排毒作用 坐熏可以促进下腹部的血液循环使内毒素残渣排出,从而起到去脂的作用。 强化伸缩作用 女性进行坐熏可以强化阴道和子宫伸缩,但产后女性须在污血排净后在开始治疗,否则会影响疗效。女性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非经期阴道排血或下腹部变软等现象属于正常的排毒反映。 头寒足不冷气血通久恒 腹热无病痛还阳血脉通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及简介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及简介 艾灸的功效和作用 艾灸的作用广泛,现代研究认为,艾燃烧生成物的甲醇提取物,有清除自由基作用,并且比未燃烧的艾的甲醇提取物作用更强。施灸局部皮肤中过氧化脂质显著减少,此作用是艾的燃烧生成物所致。艾的燃烧不仅没有破坏其有效药物成分,反而使之有所增强。艾燃烧生成物中的抗氧化物质,附着在穴位处皮肤上,通过灸热渗透进入体内而起作用的。 研究证实,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外线。根据物理学的原理,任何物体都可以发射红外线和吸收红外线,人体也不例外。近红外线对人体的穿透深度较远红外线深,最多可达Iomm并被机体吸收。研究认为,艾灸在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谱是红外线,且近红外线占主要成分。近红外线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艾灸时的红外辐射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而艾灸施于穴位,其近红外辐射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可通过经络系统,更好地将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 艾灸的好处还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其次,艾灸具有奇特养生保健的作用。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针疗不断得到发展,而艾灸却受到了人们的冷落。艾灸在施治过程中,烧灼患者经穴,会在身

体上留下施灸的疤痕。灸学大师周楣声先生指出,正是病痛与灸疮带给患者的双重痛苦,使得艾灸一蹶不振,并呼吁对艾灸深入研究,推进艾灸的现代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艾灸疗效独特性的认识,艾灸疗法重新 得到了医学界重视,现代化研究的步伐也在加快。现代的温灸疗法,并不直接接触皮肤,采用艾条悬灸和艾灸器温灸的方式作用治疗疾病保健养生只用,效果也很好。并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不会烧灼皮肤产生疤痕的特点。 艾灸为身体补充阳气,尤其适用于阳虚体质。艾灸有补泻的作用,对于阴虚火旺热症体质的人,要先从泻法开始,滋阴的同时再调理阴阳的平衡. 艾灸的简介 一、“灸”字,在现存文献中,以《庄子》最早提及。如《庄子? 盗跖篇》载孔子劝说柳下跖,碰了个大钉子,事后对柳下季说,“丘所谓无病而自灸也”。但“灸”的本字是“久”字。如1975 年于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奉墓竹简(法律文书)《封诊式?贼死》中载,“男子丁壮,析(皙)色,长七尺一寸,发长二尺,其腹有久故瘢二所”,此“久”即“灸”之本义,训为灸灼。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阴阳^一脉灸经》(以下简称《阴阳》),《足臂^一脉灸经》(以下简称《足臂》)、《脉法》、《武威汉摹医简》中均作 “久”字。“久”以后演变为“灸”字。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曰:“灸,灼也,从火”。从甲骨文字形的研究考证,现代胡厚宣认 为,“我释床,亦即庥字……字当象一人卧病床上,从木象以火艾灸病之形”。灸法已在殷代出现。康殷认为在商周初期灸法、熨法已普遍流行。

详解中医艾灸养生法

详解中医艾灸养生法 中医“艾灸”较之于“针灸”不为人所熟知,其实,中医“艾灸”同样是我国传统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艾灸,就是透过灼或烟熏,利用热力刺激穴位,其用途和功效非常广泛,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艾灸这种疗法,在我国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据《黄帝内经》所载:“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意思就是艾灸能弥补针刺之不足。艾,是一种菊科草本植物,以湖北蕲州所产品质最佳。一般而言,艾叶需晒干,再存放三至五年,待油分挥发至一定程度,才适合用于艾灸。 “直接灸”起水现代少用 跟针刺原理相近,不过艾灸主要透过燃烧艾绒,利用热力刺激经络穴位,以达养生或治病之效。中医认为,“艾叶药性辛、苦、温,有温经止血,散寒调经之效。而艾灸主要有三种功用,分别是畅通经络,补阳气不足,以及驱散寒湿。” 现时使用艾灸的种类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艾粒、艾条和艾绒。“艾粒”通常会连同针刺一同使用,将艾粒放在针头,再刺入穴位;“艾条”则会用“悬起灸”,不会直接接触皮肤;至于“艾绒”就是状似绒毛的艾叶碎,通常会聚成一个小粒使用。 艾灸的方法有很多种,较古老传统的便有“直接灸”,意思是直接将艾绒置于穴位燃点,刺激度最强,通常用来治疗疮毒。不过由于会令皮肤红肿并形成小水?,不易令人接受,所以现时已很少使用。取而代之则为“间接灸”,即是将艾绒放在姜片、附子或蒜泥上,再置于

穴位燃点。姜片主要用来驱散寒气,常用于治理作呕作闷和风湿病上;附子则有补阳气之用,主要针对不孕不育、肾功能差、头晕,以及脱肛的病人身上;而蒜泥则有消肿拔毒之效。 缓解关节痛五十肩 如果使用艾粒,则为“温针灸”,利用艾叶的热力沿针直达患处,加速温经通络,通常针对关节痛、腰痛、骨伤病上。至于艾条,则会用“悬起灸”,当中手法又分为“温和灸”、“回旋灸”和“雀啄灸”三种。“温和灸”以燃烧的灸条,跟皮肤保持一定高度的距离,患者通常只觉温热而无灼痛的感觉,例如用来治疗扳机指(Trigger Finger)。“回旋灸”则于皮肤上反覆回旋熏灸,一般针对范围较大的病症,如五十肩。“雀啄灸”则对准某一穴位,一上一下摆动,状如麻雀啄食,刺激度较前两者强,通常用于治理头痛、驱寒湿等。 使用艾条治理,一般需时15至30分钟;如果使用艾粒、艾绒,通常为五至十壮,每壮的意思即是将其燃尽为一壮。 发烧喉痛急性扭伤忌用 虽然艾灸用途广泛,但不等于人人适用,首先要注意的,便是个人体质。“阴虚火旺的人士,如有暗疮、口气重、喉咙痛等征状,一般不宜使用艾灸。另外患有热性病,如发烧、急性扭伤等,同样不宜,否则有可能造成反效果。”除了上述人士外,小孩子的肌肤比较幼嫩,亦未必适合使用艾灸。孕妇同样要小心?,虽然艾灸可用于胎位不正,但在其他情 下,恐影响胎儿,亦不宜使用这种疗法。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原理(整合)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原理(整合) 艾灸的作用: 通经活络、行气活血、去湿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 根据医学者检验结果,以白金所做之寒暖计实验560度或620度及到650度,加之风送火力强时达670度,又在石棉上燃烧出540度,由此艾绒燃烧的温度可以达到500度以上。 沁艾堂联合实验机构,又在动物温肉片上艾灸,测得温度为290度,剃去兔毛在腹部进行艾灸,测得温度达到220度(生物艾灸温度比较低,因血液循环夺其热的原因)。 “艾灸最适宜的温度是多少”,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朱兵等专家特别做过研究,在研究论文《不同热灸温度和面积刺激对神经元的激活作用》中,专家们得出结论:艾灸面积与温度一定时,可以产生治疗效果,但并非面积越大、灸温越高越好。比如,当灸温为40℃、42℃时,不管灸多大面积也不产生效应,而当温度在44℃-52℃之间,SRD神经元总能被激活。而人类对于热刺激诱发的痛阈(指引起疼痛的最低刺激量)在45℃左右,考虑到散热及个体等因素,可以比这个温度稍高一些。 研究证实,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外线。根据物理学的原理,任何物体都可以发射红外线和吸收红外线,人体也不例外。近红外线对人体的穿透深度较远红外线深,最多可达10mm,并被机体吸收。 研究认为,艾灸在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谱是红外线,且近红外线占主要成分。近红外线可激励人体穴位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 艾灸时的红外辐射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而艾灸施于穴位,其近红外辐射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可通过经络系统,更好地将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 现代研究认为,艾燃烧生成物的甲醇提取物,有清除自由基作用,并且比未燃烧的艾的甲醇提取物作用更强。施灸局部皮肤中过氧化脂质显著减少,此作用是艾的燃烧生成物所致。艾的燃烧不仅没有破坏其有效药物成分,反而使之有所增强。艾燃烧生成物中的抗氧化物质,附着在穴位处皮肤上,通过灸热渗透进入体内而起作用的。 现代医学实验研究证明,灸法可以调整脏腑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改变血液成分,增加白细胞、血色素、红细胞数量和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加强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抵抗力,从而起到预防保健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