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_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_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收稿日期:2015-12-15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DJ048);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课题(15ZZD005);江西党校系统招标课题

(15DXZ001)

作者简介:冯志峰(1976—),男,江西东乡人,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比较政治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

长,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比较政治经济学。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

冯志峰

(1.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江西

南昌330003;2.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

要:为解决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实现经济发展由注重强调市场需求的“有没有”向注重供给的

“好不好”方面的转变,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引领经济“新常态”的必然选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和理论内涵,是解决经济发展“滞胀”的有效对策,与需求侧管理共同构成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分析,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做好“转型、创新和改革”方面的工作,才能真正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逻辑;实践路径中图分类号:F01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72X (2016)02-0012-06

进入“新常态”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依然保持着

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但由于面临一系列结构性矛盾,

特别是体制机制问题,导致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较大,各种潜在风险的危害性不容低估。无论从改革本身的逻辑关系还是从我国发展的实际出

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头戏”、“主战场”,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深水区”、“攻坚区”,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度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为破解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深层次难题,实现经济发展由注重市场需求的“有没有”向注重供给的“好不好”方面转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定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新思路,是实现发展方式从粗放到集约、从数量到质量深刻转变的新要求,更是增强综合国力的新举措。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时代背景总体上来看,世界经济环境自2008年国际金融

危机以来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

全球经济结束了大稳定的

“旧常态”而进入了“新常态”。我国经济在“三期叠加”阶段,面临着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产

品供需错配、资本边际效率下降、市场机制运行不畅等结构性问题,要求我国必须推进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生产成本不断上升

企业生产成本上升是一个综合性结果,主要包

括劳动力成本、

自然资源成本、环境成本和技术进步成本等。在劳动力成本方面,

2012年以来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连续下降,

劳动力成本逐年上升,导致人口红利逐步消减。随着老龄化步伐加快,

2014年末我国老龄化率已达到15%左右,高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约5个百分点,“未富先老”成为越来越突出的问题。我国老龄化率的上升,必然会抬高劳动力成本,

使得劳动力成本增长快于劳动生产率增长,导致企业用工成本大大增加。在自然环境成本方面,随着国家日益加大对自然环境的整治力度,

企业治污成本、

安全成本大幅增加,特别是高污染、高能耗制造业资金压力骤增。在技术进步成本方面

,“企业为应对成本上涨,往往会加大设备和技术投资”[1]

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来实现产品更新换代。但这种

DOI:10.16011/https://www.360docs.net/doc/cf9380534.html,ki.jjwt.2016.02.003

生产方式的成败与否,取决于企业技术进步的有效性。在现实生产过程中,企业在技术进步方面的投资往往会变为“沉没成本”,导致企业负担更为沉

重,甚至可能成为压垮企业的“致命打击”。因此,企业生产成本上涨,就必须提高商品价格以保证企

业再生产;产品价格过高,

产品就会因为缺乏竞争力而形成“滞销”的不良局面,进而导致

“经济停滞”。(二)产品供需错配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

2014年我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已达到0.469,超过国际公认0.4的贫富差距警戒线,表明我国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过大的贫富差距,导致我国居民消费结构越来越不合理。因为消费支出占富人支出的比重会越来越低,

形成有钱“花不出”的局面;消费支出占穷人各项开支的比重增大,但穷人为保证生活的刚性支出及免

除生活的“后顾之忧”,一般是将钱存储而“不敢花”,这就导致市场需求日益低迷。“十三五”期间,

我国将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升级。未来5年内,“随着人口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居民发展型消

费需求将以年均两位数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

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有望下降到30%左右”[2]

。更为严重的是,我国产品与国外产品在质量上还有一

定的差距,

导致供给不仅跟不上需求升级趋势,而且满足创造新消费、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的能力也不足。我国目前呈现出一种“富人有钱不用消费、穷人无钱不敢消费”的现象。这就迫切需要通过供给侧改革来提高供给结构的适应性、灵活性。由此可知,

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增速放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产品的“供需错配”,一方面是需求刺激效果不佳,另一方面是中国居民在海外购买力日益旺盛,导致国内产品

“滞销”。(三)资本边际效率下降

按照凯恩斯的定义,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使用期内各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随着政策刺激下国内投资的大幅增长,资本边际产出效率呈现出明显降低的趋势。从2008年到现在,每新增1元GDP 需要增加的投资已经显著上升。这主要是因为,投资的不断增加必然会引起资本品供给价格的上升,增加生产成本也就相应地降低了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报率降低就会直接影响企业投资意愿。需要指出的是,由于第一产业投资比重下降过快,设备投资占比不断下降,第二产业中基础部门和加工部门

的投资结构也相应失衡,导致投资结构也不够合理,突出地表现为加工工业投资增长较快而基础部门投

资增长相对落后

。“从2008年的23.5%降至2014年的19.4%,土木建筑类投资上升,

2014年占比已达2/3,增加投资更多依赖政府和房地产投资。”[3]同时,我国工业产业链基本上以土木建筑类投资为

核心来布局,造成钢铁、水泥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

(四)杠杆率较高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大量资本从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农业等一次产业,向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制造

业等二次产业转移,带来了整体劳动生产率的提

高”[4],经济增速加快催生了结构性加速现象,也导

致了发展中的不平衡、

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日益突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

我国杠杆率迅速上升。尽管我国总体债务规模仍处于可控状态,但国家整体债务占GDP 的比重与2008年相比仍有较大幅度提高,这种状况十分不利于企业稳定发展、推进技术创新、迈向全球产业链的中高端。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总体上政府债务占GDP 比重还不到40%,但部分地区政府偿债压力较大,有的甚至资不抵债,

这就存在着债务的局部风险。因此,“去杠杆”就必须下决心约束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扭转以间接融

资为主的融资结构,

控制其软预算约束下的高负债倾向。

(五)市场机制运行不畅“新常态”意味着生产供应链的重组、经济结构的调整,进入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在“旧常态”下的经济高速增长相当程度上依靠的是在招商引资中拼土地、拼资源、拼劳动力成本,经济发展方式主要表现为“经济规模以快速增长为核心、经济结构以

简单复制为重点、经济效果以GDP 增长为目标”。正是由于经济发展的速度与经济发展的质量处于一

种扭曲关系,没有处理好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形成了经济增长不可持续的“问题”累积,主要表现为“投资产能过剩、要素供给约束、环境污染加剧、社会矛盾增加”,这既是经济发展不充分的表现,更是发展质量给发展速度带来严峻挑战的表现。我们要把握现代经济产业发展方向,靠产业化的创新机制

来培育和形成新的增长点。“制度变革”和“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发动机,而“制度变革”是最为重

要的经济发展“发动机”,因为良好的制度环境不但能提高经营的效率,而且会提供技术进步的强大诱

因。现代市场经济体制是创新活动的制度基础,制度变迁是生产力发展的原因,生产力发展是制度变

迁的结果。以市场化为方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化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制度变迁过程。这就必须全面深化改革,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的内在逻辑

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以供给侧为改革突破口,在制度、机制和技术三个层面推进结构性改革:在制度层面,构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的现代金融、产业、财税等制度体系,放松各种管制,打破行业垄断,释放民间资本的活力;在机制层面,通过教育制度改革,实现人力资本的跨越,提升社保水平和改革收入分配,实现共享发展;在技术层面,通过营造激励创新的生态,实现创新驱动。就理论的发展逻辑来看,“供给侧改革”理论的背后是供给学派。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有其自身的理论内涵,与需求侧管理有着很大的不同,需要对之进行认真分析。

(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的发展逻辑

供给学派是适应经济发展的实践而逐渐形成的。纵观世界经济历史,美国曾在20世纪70年代陷入“滞胀”,英国也在20世纪70-80年代面临“滞胀叠加”结构性问题的“困境”。作为供给学派的典型实践,“里根经济学”通过减税等方式有助于经济走出衰退的“泥淖”。

1.萨伊定理。供给学派的“鼻祖”萨伊提出了“供给创造需求”,“产品是以产品购买”的著名论断。萨伊认为,一项商品生产出来并与他人交换,这使生产者具有购买其他商品的需求。人们总是拥有无穷的欲望,但欲望却不都是需求。只有提高生产水平,创造和他人交换的价值,才具有消费能力。因此,萨伊主张打破垄断、减少管制、减少税收,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供求均衡。但是,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经济大危机使“萨伊定理”失效,导致“凯恩斯主义”得以流行,被称为“凯恩斯革命”。凯恩斯批评“萨伊定理”忽视了货币参加流通使得产品在买和卖的时空上发生分立,明确提出“消费不足是造成经济危机的根源”。凯恩斯主张,由国家实施调控,刺激消费,通过国家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但西方在经历短暂的繁荣后,到20世纪70年代,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滞胀”的局面,即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为解决“滞胀”这个发展难题,美国学者阿瑟·拉弗提出了“拉弗曲线”理论。

2.拉弗曲线。为纠正“凯恩斯主义”过分注重刺激需求的错误做法,新供给学派认为人们欲望无穷,消费只是生产的自然结果,根本不需要考虑刺激政策的问题。因此,当消费产生不足的时候,那就是因为生产环节即生产侧出现了问题。这就必须通过减免税收来促进企业生产,以达到增加税收的实际效果,此即为“减税的目的是为了加税”。“1974年,拉弗为了说服当时福特总统的白宫助理切尼,使其明白只有通过减税才能让美国摆脱‘滞胀’的困境,即兴在华盛顿一家餐馆的餐巾纸上画的一条抛物线,这就是著名的‘拉弗曲线’,也被戏称为‘餐桌曲线’。此理论得到同来赴宴的《华尔街日报》副主编贾德·万尼斯基赞扬和宣传而闻名。”[5]“拉弗曲线”提出的命题是:“总是存在产生同样收益的两种税率”,并主张政府必须保持适当的税率,才能保证较好的财政收入。“拉弗曲线”意为,政府的税收与税率的关系存在着一个关键转折点,政府税率高并不等于政府的实际税收就高。因为税率太高的话,企业就有可能撤资,导致经济活动萧条,政府反而收不到税。只有在税率达到一个最优值时,实际税收才是最高的。万尼斯基将这种新办法命名为供给侧管理或改革,跟凯恩斯主义的需求侧管理针锋相对,这套新理论也叫做供给经济学。但是,“拉弗曲线”仅是为解决“滞胀”问题而描述的长期经济条件下税率对税收和经济的影响,缺乏对短期效果的评估,具有一定的“时滞性”。

3.“供给革命”。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现象,不仅对凯恩斯经济学构成根本性挑战,也掀起了社会各界对自由派政策的不满。里根担任美国总统后,明确提出“政府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政府恰恰就是问题的所在。”里根的施政纲领主张,通过大幅度的减税计划来支持企业发展、解除对部分行业的竞争管制来激活市场机制、削减社会福利来缩减政府规模、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来实现自由贸易,被社会各界认为反映了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通过这些有效举措,美国“滞胀”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是,里根的“供给革命”并未取得真正的成功。因为,里根任内联邦政府财政赤字大幅膨胀,占GDP比重提高了一倍以上,导致美国沦为全球最大债务国。实际上,减税也没有出现“预料效果”,因为里根任内的经济增长是复苏性质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是其催化剂。里根后来推出1986年税改法案时,就将政策重点转向减少市场机制扭曲,放弃“减税”主张,表明“供给革命”基本失败。

里根的“供给革命”,本意是希望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度干预以激活微观机制,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进而解决供需失衡的短期宏观经济问题。但是,从微观效率改进到宏观产出增长两者之间存在着漫长的传导过程,难以产生里根期待的“立竿见影”的效果。特别是在政府引导企业发展过程中,往往会更为深入地干预企业生产,致使行政权力扩张,进而产生权力

“寻租”或权力腐败行为,导致“萨伊定理”逻辑链条的“中断”。里根供给革命的失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其采取的政策仅仅局限于局部调整,改革

举措也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这对于我们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警示意义。

(二)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差异比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旨在调整经济结构,使资源

要素实现最优配置,

使经济增长提质增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必须落到结构改革上,

与需求侧管理具有较大的不同。需求侧管理有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供给侧管理主要有劳动力、土地、资

本、创新“四大要素”;实际上,供给侧与需求侧是经济发展的

“一体两面”。这就要求我们,既要有眼前经济的稳定增长,又要考虑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在兼顾需求侧的同时以供给侧为主导推进结构性改革。

就改革指向来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向主要是指向生产者,着重从供给角度进行结构性改革,主

要着重于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通过减免税收,鼓励生产者推动技术创新,来提高供给方资源的配置

效率,以达到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需求侧改革指向是消费者,主要将出口、投资、消费“三驾马车”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反复在增加出口和扩大内需上做文章,以此来拉动消费。

就改革效果来看,供给侧改革由于政策传递到企业,再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生产过程需要长期才能见效,这是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要求改革者具有远大的抱负、足够的定力和相当的智慧才能够取得成功。供给侧改革注重以中长期的高质量制度供给统领生产的创新模式,取代短期需求调控为主的凯恩斯主义模式,在优化供给侧环境机制中,强调以高效的制度供给和开放的市场空间,激发微观主体创新创业、创造产能。需求侧改革注重有效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并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鼓励居民消费,具有见效时间短、效果更显著的特点。

就改革政策来看,需求侧改革主要是通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来刺激消费,增加产品增量,无需承担消化“存量”的任务。凯恩斯理论的核心就是短期内刺激需求,来防止经济衰退。当经济衰退的时

候,减少税收,增加政府投资;当经济过于高涨的时

候,增加税收,减少政府投资,保持经济的相对平衡。供给侧改革主张通过减税释放企业活力,刺激经济基本面增长,主要是通过管制、监管和结构性政策调整等政府干预措施,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技术更新

换代、

区域空间协作、行业政策协同。其任务不仅是增加“增量”,还要消化既有的“存量”,根据

“不破不立”的原则清理“僵尸企业”。供给侧改革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创造有效需求,还可以在不增加通货

膨胀的情况下促进经济增长,在市场需求疲软的情况下解决“滞胀”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侧重在供给而非生产端,核心思想是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因为高成本是供给侧最致命的硬伤。这就需要从消费者角度来考虑问题,一定不能只从生产者的角度来考虑,其实质在于把握消费端的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有一定的破坏性意义,而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需要“创

造性破坏”

才能达到“破旧立新”的效果。其实这种创造性破坏在经济领域常常发生。每次发生的时

候,

总会有人从旧的产业转向新的产业。实际上,创新的同时就是淘汰。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供给侧在淘汰落后产业的过程中,可能会导致一定的社会矛盾,

这就需要政府进行适当的干预。但是,如果政府干预过多、过深、过激,就有可能产生权力腐败,导致市场失灵、制度创新不能到位、破坏社会公正、透支人民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激化社会动荡,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为此,要紧紧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正确解决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通过规范公权力,

保护私权利,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才能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理论的实践路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是放松管制、释放活力、让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从而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提高投资有效性。我国推行的供给侧改革,并非是对美国供给学派“供给管理”的简单复制,而是着眼于中国发展实际,更侧重提升经济增长的效率和企业长期发展的活力,来实现经济长期发展的持续平衡。实际上,“供给侧”可分为产业层面、要素层面和制度层面三个层面的供给,蕴含对应着“转型、创新、改革”。在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

,“供给侧”是改革切入点,“结构性”是改革方式,“改革”才是核心命题,内在地体现出“转型是目标、创新是手

段、改革是保障”的逻辑关系。

这就必须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优化资源配置,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促进经济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从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变

要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就必须改造传统产业,以产品创新为主导,以工艺创新为手段,以农业生产为基础,以公共产品为保障,提高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首先,要着力推进产品创新。推进产品创新,必须把创新摆在经济发展的核心位置,大力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要着力降低企业债务负担,创新金融支持方式,提高企业技术改造投资能力,增强企业创新能力。要培育新动力,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还要积极运用新工艺,培育发展新产业,加快技术、产品、业态等领域的创新步伐,创造出质量好、品牌佳、受消费者欢迎的具有竞争力新产品,才能提供有效供给,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其次,构建农业生产经营体系。作为人口大国,我国的粮食供给问题、食品供给问题始终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为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就必须促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整合农业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提升国内粮食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和话语权。就技术而言,实现农业现代化意味着实现农业的机械化、科技化、产业化、信息化生产,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要将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与移动互联网、高新农业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把资金重点用在保护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及农产品质量、效益上,创新农业经营模式,不断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供给。

再次,要加强公共产品的供给。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政府应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拓展资金来源渠道,增加公共产品的总供给。要通过创新社会管理体制,通过社会自筹自支的形式,把社会资金引入到公共服务品的供给上来,进而加大对公共汽车、地铁、学校、公园、医院的修建力度等。这就必须通过定价机制改革,给社会资本以合理投资回报,来引导资金的流向。公共产品价格调整还要兼顾民生,根据社会政策要托底的原则,多向西部和革命老区倾斜,加强对偏远地区医疗场所的建设,提高乡村医生临床医疗能力,让人民共享公共产品的供给。

(二)矫正要素配置扭曲,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引领经济“新常态”,归根到底要求激活国民经济增长新动力,加快发展方式的转变。这就必须把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作为主线,推动国民经济实现从要素投入型增长向创新驱动型增长的转变。

第一,要着力化解产能过剩。要按照“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原则,研究制定系统的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分类有序地通过市场化自主化解过剩产能,淘汰落后产能。过剩产能的化解需要一个较长时期的消化过程,需要企业来调整资源配置,压低过剩产能,调整产品结构,调整发展方向,寻找新的市场需求,改变经营模式。这就要求推动“双创”和“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促进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发展,扶持小微企业成长,发挥制度创新和技术进步对供给升级的倍增效应等。为有效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必须继续推进资源品价格改革,实施减税降费和加速折旧,降低企业财税成本,让企业“轻装上阵”,提高产品价格竞争力,与国外产品形成良性竞争发展格局。

第二,建立“统一开放、服务完善、城乡一体”的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以“就业准入、登记管理、就业服务、技能培训、社会保险和政策扶持”为主要内容的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和专业化队伍建设,形成省有数(人力资源总体数据)、市有库(人力资源和就业、创业、培训实名制信息库)、县有档(人力资源、技能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新增就业档案)、乡镇(社区)有台账(就业创业人员信息资料台账)的高效快捷人力资源信息网络体系。建立健全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农民工的工伤、医疗、失业金、养老保险制度,妥善解决农村劳动者的社会保障问题,从而解决“转得出”和“留得住”的问题。

第三,加强产品市场治理。现在我国市场上仍然有大量的假冒伪劣产品,使得消费者无法辨别国内市场上产品的真假、优劣,也就催生了形形色色的各种商业欺诈,导致各种假冒品牌、劣质商品大量充斥市场,恶化了国内产品“声誉”。如果不运用法律手段实施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有效治理,就难以解决困扰消费者心中缠绕的“症结”,也就不能够提振消费者对市场的信心。这就必须对那些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商业欺诈者予以重处和严惩,才能够有效净

化市场,改变市场供给结构,促进供需平衡。

(三)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实现从政府管制向市场机制的转变

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就是要通过行政体制改革简政放权,尽可能减少对微观经济的干预,让市场真正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由市场机制来自发有效地配置资源。

一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持续推进简政放权,优化政府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工作流程,提高政府效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构建发展新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市场环境、产权制度、投融资体制,形成企业自主经

营、

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二是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鼓励非公有资本参与国企改革、积极探索经营者员工持股,充分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带动力、影响力和抵抗风险能力。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进产权保护法治化,以规范经营决策、公平参与竞争、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为重点,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优化经济结构布

局,

做大、做强、做优国有企业,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积极鼓励民营企业进入更多领域,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激发非公有制经济的创造力。

三是积极防范金融风险。要有效化解地方政府

债务风险,必须加快财税体制和分配机制改革,建设公平竞争的市场体系和环境,做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工作,改进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办法;还要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加

大财政对成立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引导,

吸引更多的民营资本进入;大力支持民营资本发起设立的融资

性担保机构,创建“金融超市”;针对性地开发符合中小微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特别是要加强对科技

型、创新型、创业型民营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最终激发企业发展活力,在有效防范风险的过程中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延平,周开让.加快技术进步是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

的根本出路[

J ].经济纵横,2013(9):8-11.[2]迟福林.走向服务业大国—

——2020: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大趋势[

J ].中国井冈山学院学报,2014(6):9-16.[3]楼继伟.中国经济最大潜力在于改革[J ]

.求是,2016(1):21-23.

[4]田俊荣.新常态新飞跃[N ]

.人民日报,2014-12-01(5).

[5]李珍,刘志英.拉弗曲线的深度分析—

——兼析中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政策涵义[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4(1):11-16.

On the theory logic and practice path to structural reform of the supply front

FENG Zhi -feng 1,

2

(1.Party School of Jiangxi Provincial Committee of C.P.C.,Nanchang 330002,China ;

2.Party School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C.P.C.,Beijing 100091,China )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structural problems which exist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to realize market demand change of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have or not ”to “good or not ”,it is the necessary choice to push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the supply front.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the supply front has its intrinsic logic and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is th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to solve “stagfl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constitut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the supply front demand.Based on analysis of the status quo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we should try our best push “transforma-tion ,innovation and reform ”in the process of the structural reform of the supply front ,it will form a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correct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market ,really realiz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Key words :the supply front ;structural ;reform ;the logic of theory ;practical path

(责任编辑:戎爱萍)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点看法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点看法 按照区委的安排,有幸参加这次由区委组织部举办的培训班,听了区委卢忠于书记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专题讲座,进一步加深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解和认识,根据培训要求,现结合个人工作实际谈一点心得体会。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认识。2015年11月3日,党在《十三五规划的建议》提出:“……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11月10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式提出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所谓供给侧,是相对需求侧而言。两者历来是平衡社会经济的“两翼”,两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需求决定供给、引导供给,而供给既满足需求、又创造新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社会产业、产品、生产要素等结构性问题而进行的改革,就是要聚焦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供给侧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产要素的投入,由劳动、资本、土地、人才、管理等方面投入;另一方面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由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等决定。中央提出的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几乎包括所有重要的改革,如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有企业

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价格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生态制度改革等。也可以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供给侧、生产端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进行的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这将是中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时间里进行的最深刻的一次政府功能转变。 为什么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消费、投资、出口的“三驾马车”为代表的需求侧因素分析法一直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要理论工具。受2008年以来的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党中央以国内巨大的市场需求为基础,实施了一系列重要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沉着应对危机,经济继续保持高速稳定增长,这一系列的刺激措施都是在需求侧发力。但是,从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趋势看,虽然增速仍然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但是同比仍然逐年下滑,出口十年增速后见顶回落,资源成本特别是人力资源、土地资源持续走高,低成本优势不再,低端制造产业向非发达地区转移不可回避,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然而,从需求来看,在经济下行和消费增速降缓的情况下,国内消费者在海外疯狂扫货,跃境游高速增长,全球奢侈品消费领域中,中国人占据了将近半壁江山,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在日本,国人边马桶盖、大米都往家里带,在新西兰、巴塞罗那,国人几乎将超市的奶粉买光。这一切都意味着,我国经济不仅只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其中存在着产品供给与国人需求严重错配的问题。从供给来看,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中,中国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不仅现在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做什么、为什么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什么、做什么、为什么 一、是什么 供给侧包含了劳动力、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等生产要素。供给侧改革是指从要素市场发力,让资源从产能过剩的地方流向产能不足的地方;让要素从效率较低的部门流向效率较高的部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十三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增长乏力。主要经济体走势和宏观政策取向分化,金融市场剧烈动荡,大宗商品价格大幅波动,全球贸易持续低迷,新兴经济体困难和风险明显加大。 在全球经济剧烈变动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正经历深刻调整。发展方式粗放,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经济增速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动能转换困难相互交织,面临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等多重挑战。有效需求乏力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结构性矛盾更加凸显,传统比较优势减弱,创新能力不强,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

政收支矛盾突出,金融风险隐患增大。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企业效益下滑,债务水平上升。 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近期主要表现为“四降一升”,即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更深层的矛盾和问题则是供给体系的创新能力无法适应消费需求变化,生产能力闲置和过剩并存。这些问题不是周期性的、不是总量性的,而是结构性的、体制性的。用扩张总需求的办法不可能真正解决问题,必须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做什么 如何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是要有明确的理念;二是要有具体的任务。明确理念主要是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具体任务主要是指“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 一般来说,短期产出主要由需求总量决定,中长期产出主要由供给能力决定,因此,需求管理着眼于熨平短期波动;供给管理主要关注中长期的结构性问题。从理论上分析,较为完善的市场机制能够自动引导供求关系的变动,使供给适应需求并且创造需求。如果供给不能满足需求,可能是存在某种供给约束和供给抑制。 因此,供给侧改革的基本取向是放松供给约束、解除供给抑制。具体包括: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完善产权保护制度。

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的若干意见 发布日期:2016-08-19 浏览次数:33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的决策部署,切实发挥交通运输在物流业发展中的基础和主体作用,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现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一)重大意义。交通运输是物流业的基础环节和重要载体,是提升物流供需匹配效率的关键,在实现物流业“降本增效”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交通运输行业积极拓展服务领域、延伸服务链条,有力推进了物流业发展,但仍存在运输结构不合理、运输组织方式落后、装备技术和信息共享水平较低、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难以适应日益增长的高品质、多元化、个性化物流需求,影响了物流综合效率效益的提升。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优化运输服务供给,对于提高实体经济企业竞争优势、提升经济整体运行效率、培育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二)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为导向,以提升运输链综合效率为着力点,以结构性调整、制度性改革、技术性创新为路径,切实推进物流业集约化、智能化、标准化发展,实现交通运输与物流深度融合,为经济转型升级和高效运行注入新活力。(三)基本原则。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进一步健全政策法规与标准规范,营造物流业发展良好环境。问题导向、重点突破。以增效促降本,围绕影响物流效率提升的交通运输相关问题,补齐短板,精准施策,通过提升运输链综合效率提高物流业发展质量效益。锐意创新、技术支撑。推广先进技术应用,大力推动“互联网+”高效物流、“互联网+”便捷交通发展,鼓励基于互联网的物流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创新以及新兴业态发展。多业融合、协同联动。推动交通运输与物流业、制造业等联动发展,加强部门间、产业间、区域间协同联动,推进运输链、物流链、产业链“三链”深度融合。(四)工作目标。经过持续努力,到2020年,基本建成经济便捷、高效优质的交通运输物流服务体系,物流运行效率明显提升,降低实体经济企业物流成本取得积极成效。切实增强交通运输在物流业“增效”中的引领作用。运输结构明显优化,铁路、水运在大宗物资远距离运输中的分担比例稳步提升。培育出一批示范带动性强的平台型物流企业,道路货运“散、小、弱”局面明显改善。多式联运进一步推广,铁路货运集装箱运输比例达15%左右,重点港口集装箱铁水联运比例年均增长10%左右。进一步发挥交通运输在物流业“降本”中的先行作用。货运领域不合理涉企收费基本消除。公路收费政策体系更加完善。跨运输方式信息互联应用水平显著提高,无效运输明显减少,运输时间成本有效降低。全面提升交通运输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的水平。道路货运无车承运人、多式联运经营人、平台型物流企业等“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兴业态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展50个左右道路货运无车承运人试点,交通运输在物流链中的纽带作用充分发挥。有效改善交通运输物流发展环境。物流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车辆运输车等重型载货汽车标准化率达到80%。交通运输物流诚信体系初步建立。冷链运输、城市配送、危险品运输、农村物流、快递等专项领域和重点区域物流发展环境显著改善并达到新的水平。二、完善衔接顺畅的基础网络(一)进一步完善物流大通道。聚焦物流大通道短板,提升大通道设施网络通行能力。大力拓展干线铁路网覆盖面,加快复线建设和电气化改造,基本贯通国家高速公路主线,推进繁忙路段扩能改造,加快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进一步改善物流大通道跨境设施条件。努力形成货畅其流、经济便捷的跨区域物流大通道。(二)提升交通物流枢纽服务水平。引导全国交通物流枢纽合理布局,推动上海、广州、武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 1.下面哪位不是西方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 A.蒙代尔 B.拉弗 C.罗伯茨 D.凯恩斯 用户答案:[D] 得分:10.00 2.下面哪一项不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 A.去产能 B.去库存 C.去赤字 D.去杠杆 用户答案:[C] 得分:10.00 3.目前,我国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最高的产业是()。 A.农业 B.工业 C.服务业 D.战略性新兴产业 用户答案:[B] 得分:0.00 4.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的时间是()。 A.2014年 B.2015年 C.2016年 D.2017年 用户答案:[B] 得分:10.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2道题】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包括()。 A.三去一降一补 B.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C.扩大出口规模 D.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用户答案:[AB] 得分:0.00

2.未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的主要方针是()。 A.巩固 B.增强 C.提升 D.畅通 用户答案:[ABCD] 得分:10.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4道题】 1.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途径是降低实体经济成本。()。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10.00 2.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进一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形成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工业生产与农业生产、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良性循环。()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0.00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Y.对 N.错 用户答案:[Y] 得分:10.00 4.2018年,投资仍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动力,但消费的促进作用在增强。()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10.00

调研报告:全面深化道路客运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调研报告:全面深化道路客运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是新时期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作为以道路客运业为主体,多业并举,拥有职工1.56万人,提供就业岗位4.5万个;8个二级以上客运站(一级特等3个);客运车辆3500余台;中国道路运输一级企业、交通运输部重点联系企业、中国道路运输百强诚信企业、中国服务业500强企业,省百强企业荣誉、省道路运输龙头企业的骧龙交通发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骧龙集团”)理应主动履行职责、担当责任,积极践行交通发展先行者使命,以结构性改革要求为方向,全面深化集团改革,有效推进集团业务转型升级,切实推进交通运输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是集团关键性战略选择 1.供给侧改革要求为集团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供给侧改革的五大重点任务: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就需求而言,到2020年以前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经济必须保持年均8%以上的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的增长;“十三五”加快建设“一核三极四带多点”,形成核心引领、板块联动、极带互动、多点支撑的竞相发展新格局的区域发展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十三五”扶贫攻坚战,解决大湘西地区整体贫困任务重;全国交通运输服务年总营业收入相当于全国GDP的10%。凡此种种发展都要求骧龙集团坚定持续发展的理念信心,在交通运输继续发挥有效投资对冲经济下行压力,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改善贫困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稳增长、扩内需、保障改善民生、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先行引领作用中赢得新的机遇和新的生机。

就供给而言,交通运输服务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集团应努力加快业务转型升级,实现由客运低水平服务供需平衡向高水平客运服务供需水平的转变;还要辩证地处理好结构性问题,减少无效和低端客运服务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客运服务供给,增强客运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集团应明确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提质增效的任务。一是主动作为,发挥集团道路客运资源优势,补齐综合客运短板;二是积极行动,增加道路客运的有效供给,集团客运适应客运快速化特点,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模式,提供快速化、高品质服务和个性化、定制化客运服务产品;三是采取措施,降低客运成本,通过综合客运和信息互联网技术,加强与其他客运方式的深度融合与有效衔接,提升综合客运的整体效益;四是努力创新,激发集团竞争力、市场活力和消费潜力,增添集团发展动力。 2.全面深化改革是集团发展的紧迫性外在需求也是现实性内在需求。全国道路客运企业面临严峻的生存与发展挑战,主要有:一是受高铁等其他交通方式的冲击,客运进入综合客运竞争时代,传统公路客运业地位下降明显,“十二五”期间高铁、民航客运量年均增速达10%和9%;2014年、2015年、2016年春运一大批公路客运主站客流比前一年下降20%以上,被称为“断崖式”下降。二是企业运力过剩,由于同质化,同业竞争加剧,公路客运业进入转型升级、深度开发与规模竞争时期,企业收入呈下降趋势,2012年是公路客运的转折点,班线旅客上座率普遍下降。三是市场规模吸引,加之互联网商业平台打破行业壁垒,跨国跨界跨省产业投资巨头大举进入道路客运市场。同时2006年4月整体改制成为股份制企业的骧龙集团,经过十年的发展,内部存在各管理层级尤其总部管理机构设置过多、职能交叉重叠、职责不清、管理幅度过大、决策效率不高、非生产人员过多等问题、人员成本过高;作为核心业务的道路客运专业水平较低、经营较散、内部同业竞争较多、市场统一性较差、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核心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 刘世锦 摘要:本文首先论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具体内容,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全面提升中国各方面生产要素的生产率;其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重点解决产能、行政性垄断行业、城乡发展、创新环境以及产业升级等五个问题;最后在文末分析了供给侧改革与“三驾马车”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驾马车;生产率 1.供给侧改革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相对需求侧改革的措施,供给侧改革更侧重于提升经济增长效率,更侧重于增强企业长期发展活力,更注重经济长期持续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重点不是扩张经济总量,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全面提升中国各方面的要素生产率。这作为一条主线,是中国经济下一步长期稳定发展的核心问题。现阶段,政策着力点应放在加大供给侧调整力度上,引导过剩产能供给侧减量和结构调整,达到与需求侧相适应的新水平,价格企稳,企业盈利能力恢复,进而实现转型再平衡。 目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企业盈利水平是需要特别关注的核心指标。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高一点、低一点不是最大问题,关键是使企业盈利保持增长的状态。现在企业盈利是负增长,将来企

业盈利以后,就业就会增加,财政收入也会增加,企业风险就得到了控制。我曾说过,企业可盈利、财政可增收、就业可充分、风险可控制、民生可改善、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六可目标”,核心就是企业可盈利。这应该是经济转型的一个核心指标,也是衡量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指标。 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十八届五中全会都已经讲了很多,宏观的部署也都有了,关键是要把文件变成实践、要落到实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上下联动”,既要有顶层设计,也要有基层视野。首先,顶层设计主要是管宏观方向,划出底线。此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到底哪些措施比较有效,还是要让地方和基层企业有更大的空间来试验,通过试验才能找出切实管用的措施。这也是我国过去30多年改革最重要的一条经验。这条经验现在依然适用。 2.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从何处入手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重点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在减产能方面切实加大力度,取得实质性进展。目前,对整个中国经济,大家普遍关注GDP增速放缓,其实最具挑战性的是工业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工业企业盈利负增长已经持续一年多时间,其主要原因就是产能过剩,特别是钢铁、铁矿石、煤炭、石油、石化等重化工业部门,产能过剩严重。PPI已连续40多个月负增长,这些行业对整个工业PPI下降的贡献占70%到80%。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李佐军 近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成为热词,这是好事。 供给、需求、价格乃经济学最重要的概念,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大厦就建立在这些概念的基础上。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总需求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驾马车”组成。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时期某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劳务,总供给可近似用总量生产函数来表示,由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共同决定。 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 供给侧包含两个基本方面:一方面,生产要素投入,如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土地等资源投入、企业家才能投入、政府管理投入,分别对应着收入法计算的GDP中的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税收;另一方面,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由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如工业化、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等)、要素升级(即生产要素质的提升,与生产要素量的投入增加不同,包括技术进步、知识增长、人力资本提升等,创新驱动即是解决这些问题)“三大发动机”(其中制度变革又是根源性发动机)决定。 隐含在其中还有三个重要的供给侧因素:一是主体发展,包含劳动力或创业者、企业和企业家、投资者、政府管理者等主体素质的提

高,及其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二是产业发展,含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新兴产业成长等);三是区域发展,包含区域创新、区域结构优化、区域新增长点的形成等。 结构性问题主要包括产业结构问题、消费结构问题、区域结构问题、要素投入结构问题、排放结构问题、增长动力结构问题、收入分配结构问题等。 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几乎包括所有重要的改革,如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有企业改革、财税制度改革、金融制度改革、价格制度改革、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生态制度改革等。可以说,从“需求侧”转向“供给侧”相当于从“政府调控侧”转向“全面改革侧”。 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避免几个误区和偏颇: 一是简单用西方供给学派的观点来理解中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西方供给学派主要强调减税、放松管制、反过度福利等,这确也是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但中国体制特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绝不限于此,内容要丰富得多。 二是将供给侧与需求侧对立起来。以为转向供给侧就不要需求侧了,其实供给侧与需求侧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或一只手的手心和手背,缺一不可,而且二者要尽可能对称和平衡,经济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过去多年来我们过于强调从需求侧进行政府调控以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现在强调供给侧是对其进行修正,但过于偏向供给侧而忽视了需求侧,同样是一种偏颇。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点思考 所得谓“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的改革。所谓“结构性改革”是指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所谓“供给管理”是指针对供给侧问题而开展的管理。 广义供给是指所有能对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提高起作用的“供给侧”(supply-side)因素或供给侧力量,包括经济活动主体(如企业和个人等)、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等资源、企业家管理、政府管理等)、要素升级(如技术进步、人力资本提升、知识增长、信息化等)、结构变动(如工业化、城市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化等)、制度变革(减管制、减垄断、减税收等)等。 供给侧改革(或供给管理政策)具有如下三个特点:一是供给侧改革强调发挥企业和创业者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而需求管理政策主要强调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二是供给侧改革强调解决中长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问题,而需求管理政策更多强调解决短期经济波动问题;三是供给侧改革强调制度的变革与完善,而需求管理政策主要强调短期的政策调整。 供给侧改革的实质就是要:一则形成新主体,即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要正确

发挥政府的作用;二则培育新动力,即通过全面改革培育新的增长动力,通过全面创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三则发展新产业,即一方面要尊重和顺应经济规律、市场规律,让市场及时出清,避免资源浪费,及时化解经济泡沫,避免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等。 编者:2015年11月23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构性改革”、“供给侧改革”等词很快就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如何理解供给侧改革?为何要推进供给侧改革?有何理论依据?如何避免推进中的误区?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解析。 如何理解供给侧改革 所谓“供给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的改革。所谓“结构性改革”是指针对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指从供给侧入手,针对经济结构性问题而推进的改革。所谓“供给管理”是指针对供给侧问题而开展的管理。本文并不严格区分以上四者,下面主要使用供给侧改革这个词。 供给、需求乃经济学最重要的概念,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大厦就建立在这些概念基础之上。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总需求由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

xx年上半年县交通局供给侧结构改革工作进展落实情况汇报

xx 年上半年县交通局供给侧结构改革工作进展落实情况汇报今年以来,XX 县交通运输局坚持将推进供给侧 结构性改革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首要任务,结合落实省市会议及文件精神,进一步了改革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及组织保障,推动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截至x 月,已完成了新改建农村公路建设xx.x 公里,占今年补齐发展短板方面任务中新改建农村公路xx 公里的xx.x%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程建设有序推进,交通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一)省道XX线XX乡至泸定界公路工程,目前已经取得省 公路局初步设计批复,批复金额X.X亿元,其中XX至三合段已 经建设完成,三合至红石沟段正在施工,红石沟至大桥头段预计XX 月动工,大桥头至泸定界段施工图初稿设计已经完成; (二)省道XX 线瓦屋山至马草岩段公路工程,目前已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编制工作,待审核后进行修改校正。 (三)雅西高速公路XX收费站连接线改造项目,目前已完成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施工图设计。但因涉及土地政策原因,由雅西实施的收费站房选址方案暂未确定,待收费站房方案确定后开始启动连接接线施工图调整和招标前期工作。 (四)“ X.XX ”芦山地震大相岭大熊猫放归基地道路建设项

目。全长xx.xx 公里,已完成xx 公里,项目总投资xx.xx 万元,目前正在进行沥青路面铺筑。 (五)花烈路,全长x.xx 公里,项目总投资xx.xx 万元,目前施工单位已进场。 (六)农村公路建设,民建乡至荥河乡公路,全长x 公里,目前已完成施工图设计;产业环线道路建设项目已完成x 公里,完成投资XX万元;XX县荥泸路(三合小学?三汇电站)段旧路改造工程已完成x公里,完成投资xx万元;XX县红余路烟竹乡出口至龙苍沟镇公路改善提升工程已完成X 公里,完成投资XX 万元;XX县龙安路(应急抢险道路)已完成xx.x公里,完成投资xx 万元。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工作开展情况及资料档案不够完善,导致做了工作 却无迹可查。 (二)工程建设补助资金标准低及有些项目无专项建设导致工程无法有序开展。 (三)项目前期工作时间长,启动困难。 (四)今年雨水偏多,影响了工程进度。 三、下一步主要工作措施 (一)全力以赴,加大力度,确保年底完成xx 年度所有通

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课后测试

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课后测试 测试成绩:66.67分。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去一补一降”是指( )。(6.67 分)A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短板降需求 B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短板降成本 C 去产能去库存去需求补短板降成本 D 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补需求降成本 正确答案:B ?2、下列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素的是()。(6.67 分)A 创新 B 投资 C 出口 D 消费 正确答案:A ?3、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依据是()。(6.67 分)A 生产能为消费创造动力 B 消费对生产起导向作用 C 生产与消费互为动力源

D 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水平 正确答案:A ?4、()规划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替代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6.67 分) A 十四五 B 十三五 C 十二五 D 十一五 正确答案:B ?5、()能力不足是制约我们发展的最大短板。(6.67 分) 自主创新 B 金融调节 C 落实政策 D 法治建设 正确答案:A 多选题 ?1、改革的逻辑包括的方面有()。(6.67 分) A 从局部重点到全面的改革 B 从易到难的改革 C 供给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改革的深化和攻坚 D 从国家到党的改革 正确答案:A B C

?2、我们现在的改革是包含()等方面的全面改革。(6.67 分)

A 政治 B 经济 C 文化 D 生态 正确答案:A B C D ?3、我们要继续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上下工夫,增强微观主体活力,提升产业链水平,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6.67 分) A 巩固 B 增强 C 提升 D 畅通 正确答案:A B C D ?4、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要确保(),共同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落实。(6.67 分) A 宏观政策要稳 B 宏观政策要活 C 微观政策要活 D 微观政策要稳 正确答案:A C ?5、加快国资国企改革工作的重点有()。(6.67 分)A 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 B

矿区铁路运输管理现状及措施研究铁路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大措施

矿区铁路运输管理现状及措施研究铁路运输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三大措施 :F530.7 :A 摘要:铁路是一个设备联网、生产联动的大系统,各生产环节间、各工种间高关联度的特点,使之对管理、装备和作业有很高的要求,铁路运输安全管理的任务也极为艰巨。矿区铁路专用线相对于国铁来说,由于设备落后,职工业务素质偏低,安全管理体系还不健全,造成事故多发。文章介绍了矿区铁路运输管理的现状以及解决运输过程存在问题的方法,以期对我国矿区铁路运输管理工作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矿区铁路运输安全运输铁路运输预警机制 矿区铁路是矿产的生产与销售之间的桥梁,为了保障矿产能够快速安全的运输,于是便建造了铁路运输线路。完好的矿产铁路工务设备能够保障矿区铁路运输的正常进行。目前我国开发了很多设备管理软件,但大多数是通用型的设备管理系统,不能够满足个别矿区的特殊需求。矿区对铁路运输方面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导致矿区铁路运输管理过程存在很多安全隐患。为了帮助矿区铁路运输能够安全有序进行,笔者进行了调查研究,找到了铁路运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一、矿区铁路运输管理现状

1.矿区员工素质不高,对安全知识不了解。矿区铁路运输安全是铁路运输的关键,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安全生产的关键是矿区员工素质高低。目前,有不少企业根据形势的需要,成立了铁路运输部门以加强对矿区铁路的管理,并招收年轻的员工,虽然做了这些改善,但是由于我国的矿区铁路运输人员一般是在闭塞的环境中工作,学习进修机会非常少,这样长此以往,相关人员的专业知识匮乏、陈旧、结构不合理,不能再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而且矿区大部分人员是矿山企业,文化水平低,技术不熟练,不熟悉铁路运输业务,不能保障企业的高效率运作,运输质量和服务质量低下,不利于新管理、新设备以及新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这严重阻碍了矿区铁路运输的发展。 2.安全运输管理的难度很大。由于上级主管部门主要考虑企业整体利益,而矿区铁路安全运输管理和设备更新及优化等问题不能及时提到议事日程。 3.矿区工作人员的传统观念严重影响了生产的安全。因为长时间受到计划经济影响,大多数矿区铁路单位设备常年失修,而且还超期服役,再加上工作人员的素质低,对设备的管理方法落后,不熟悉业务流程,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了矿区铁路安全运输及生产。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5.1-1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问题提出的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加快建设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着力推进要素市场、国有企业、民营经济等领域的制度改革,有效促进了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但是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环境充满挑战,经济发展进入了特殊时期,经济增速逐步放缓,经济增长动力不足,“三期叠加”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突出挑战,也预示着中国经济发展内生动力机制、结构特征的变化。在此背景下,中国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该命题的提出与经济发展背景环境具有较强的逻辑关联性。 1.经济增长接挡期标志着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减弱 在持续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增速呈现明显回落,2003-2007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1.6%,2008-2011年年均增长9.6%,2012年以后增速回落到7%左右。经济增速换挡有两方面原因:其一,由于国民经济总量规模持续增加所导致,即随着经济规模的增加,经济增长的基数不断变大,在传统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投入方式及产出水平下,即便是经济规模继续扩张,经济增长速度也会出现下降。其二,由于中国基于低端要素投入的供给方式逐渐接近“顶峰”,经济持续増长动力减弱。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也不断加深,尤其是加入WTO之后,中国与世界经济运行中供需联系更加紧密,中国企业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底部环节的分工,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场”。国际市场的开拓使得中国经济依托劳动密集型、微利化、低技术含量的生产加工制造或组装等经济活动,实现了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和高速成长。经过近数十年的持续制造业梯度供给,中国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的地位以及经济发展方式逐渐被“固化”。但近年来,随着人民币汇率升值、要素成本大幅度上涨、环境承载能力下降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再加上印度、非洲和其他人口密度较大的国家逐步承接低端的全球分工,以及全球消费结构升级,均使得中国低端产品产能继续增长的空间越来越小,在此背景下,中国传统基于低端要素投入的供给方式接近了“顶峰”,进入“瓶颈”状态,经济持续增长动力减弱。 可见,中国经济增长换挡的根本原因是在传统供给方式、供给水平和供给效率下,经济增长难以维系,其内生动力减弱所致。尽管中国在参与全球竞争过程中,劳动力素质有所提升,技术进步也较明显,但这些变化还只是数量级的,而非真正的质变,供给质量和水平并未实质改善,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也相对有限。 2.结构调整阵痛期标志着经济发展结构性矛盾突出

2018年上半年县交通局供给侧结构改革工作进展落实情况汇报

2018年上半年县交通局供给侧结构改革工作 进展落实情况汇报 今年以来,XX县交通运输局坚持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首要任务,结合落实省市会议及文件精神,进一步了改革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及组织保障,推动实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截至#月,已完成了新改建农村公路建设2016.#公里,占今年补齐发展短板方面任务中新改建农村公路2016公里的2016.#%。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程建设有序推进,交通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一)省道2016#线XX乡至泸定界公路工程,目前已经取得省公路局初步设计批复,批复金额#.#亿元,其中XX至三合段已经建设完成,三合至红石沟段正在施工,红石沟至大桥头段预计2016月动工,大桥头至泸定界段施工图初稿设计已经完成; (二)省道2016#线瓦屋山至马草岩段公路工程,目前已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稿编制工作,待审核后进行修改校正。 (三)雅西高速公路XX收费站连接线改造项目,目前已完成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施工图设计。但因涉及土地政策原因,由雅西实施的收费站房选址方案暂未确定,待收费站房方案确定后开始启动连接接线施工图调整和招标前期工作。

(四)“#.2016”芦山地震大相岭大熊猫放归基地道路建设项目。全长2016.2016#公里,已完成2016公里,项目总投资20162016.20162016万元,目前正在进行沥青路面铺筑。 (五)花烈路,全长#.2016#公里,项目总投资20162016.20162016万元,目前施工单位已进场。 (六)农村公路建设,民建乡至荥河乡公路,全长#公里,目前已完成施工图设计;产业环线道路建设项目已完成#公里,完成投资20162016万元;XX县荥泸路(三合小学~三汇电站)段旧路改造工程已完成#公里,完成投资20162016万元;XX县红余路烟竹乡出口至龙苍沟镇公路改善提升工程已完成#公里,完成投资2016#万元;XX县龙安路(应急抢险道路)已完成2016.#公里,完成投资20162016万元。 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工作开展情况及资料档案不够完善,导致做了工作却无迹可查。 (二)工程建设补助资金标准低及有些项目无专项建设导致工程无法有序开展。 (三)项目前期工作时间长,启动困难。 (四)今年雨水偏多,影响了工程进度。 三、下一步主要工作措施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文献综述视角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f9380534.html, 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研究:文献综述视角 作者:闫妍 来源:《中国市场》2017年第16期 [摘要]“十三五”时期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提出,各界人士、学者都对其进行了解读。文章从供给学派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我国现阶段出现的经济问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路径等几个方面对现阶段各学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分析进行了梳理,厘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从科学的角度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科学内涵和政策外延做出清楚阐释,不仅具有学术价值,同时更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发展;产业结构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6016 2015年11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上第一次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立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的政策导向。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应该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部分进行分析。“供给侧”是改革切入点,指针对需求而言管理的侧重点在供给 上;“结构性”是改革方式,说明供给要素管理有结构性的特点;“改革”才是核心命题,内在地体现出“转型是目标、创新是手段、改革是保障”的逻辑关系。 1国内外供给学派的发展 贾康、苏京春(2016)系统地阐述了自19世纪初开创的供给学派经历的两轮“否定之否定”。从第一轮否定之否定的“萨伊定律—凯恩斯主义—供给学派”到第二轮否定之否定的“供给学派—凯恩斯主义复辟—供给管理”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历程,指出我国现阶段“供给侧”改革绝不是萨伊定律或里根经济学的复辟或套用,次贷危机之后提出的“供给管理”及在我国刚刚起步的“新供给经济学”,绝不是不切实际的偶然,而是遵循历史的长周期和发展逻辑,实质地构成了“供给侧”学派的理性回归。 车海刚(2016)认为我国的改革开放,通过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改革,大大解放了生产力,缓解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改变了计划经济时代供给匮乏、物质短缺的状况,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从激活和释放供给侧的潜能开始的。贾康(2015)也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主要是依靠供给端改革,在正确基本路线的指导下,从关于制度供给和结构调整的总“供给管理”角度,开创性地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极大地释放了供给潜力。

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物流业降

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的若干意见》三年行动方案 (2016—2018年) 为落实《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的若干意见》,按照有目标、有抓手、有成效的原则,特制定2016—2018年行动方案。 一、完善衔接顺畅的基础网络 (一)进一步完善物流大通道。 1. 聚焦物流大通道短板,重点提升大通道设施网络通行能力。 牵头部门:综合规划司 参与部门:公路局、水运局、运输服务司 目标及完成时间:2016年底,正式印发“推进物流大通道建设行动计划”,并组织实施。 (二)提升交通物流枢纽服务水平。 2.引导全国交通物流枢纽合理布局,推动上海、广州、武汉等一批骨干交通物流枢纽建设。 牵头部门:综合规划司

参与部门:水运局、运输服务司 目标及完成时间:到2018年,推动形成一批示范性强的交通物流枢纽(城市)。 3. 优化中心城市及周边物流基础设施布局,重点支持具备多式联运、干支衔接、口岸服务等功能的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 牵头部门:综合规划司 参与部门:水运局、运输服务司 目标及完成时间:组织实施《“十三五”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方案》,到2018年,支持80个左右货运枢纽(物流园区)建设。 (三)畅通枢纽节点“微循环”。 4. 重点围绕港口、大型综合性物流园区等枢纽节点,强化集疏运铁路和公路的建设。 牵头部门:综合规划司 参与部门:公路局、水运局、运输服务司 目标及完成时间:2016年底,印发《“十三五”重点港口疏港铁路和公路建设方案》。2018年底,支持约70个疏港铁路和100个疏港公路项目建设。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七问七答” 1月4日,人民日报独家访谈权威人士——七问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 一问:如何正确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含义? 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妨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公式来理解,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臵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有明确的理念,也有清晰的思路,各地区各部门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要求,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行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总体思路,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坚定地干、大胆地干、扎实地干、精准地干、决不回头地干。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是实行需求紧缩,而是供给和需求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当前要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不是搞新的“计划经济”,而是为了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决定性作用,明确政府的权力边界。 下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盘大棋,也要更好发挥政府这只手的作用。在行政干预上多做“减法”,把“放手”当作最大的“抓手”。同时,“放手”不是“甩手”,政府也要切实履行好

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等基本职责。 二问:当前为什么要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从“三期叠加”到“新常态”,再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深化认识的过程。2013年,中央认为我国经济进入“三期叠加”阶段,明确了我们对经济形势应该“怎么看”。2014年,中央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对此作了系统性理论论述,既进一步深化了“怎么看”,又为“怎么干”指明了方向。2015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提出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深化了“怎么看”和“怎么干”的认识,又进一步明确了主攻方向、总体思路和工作重点。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理论思考到具体实践,都做了全面阐述,从顶层设计、政策措施直至重点任务,都做出了全链条部署。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正确认识经济形势后选择的经济治理药方。不论主观上怎么想,都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不抓紧转变,总有一天会走进死胡同。 当前,经济增速下降、工业品价格下降、实体企业盈利下降、财政收入增幅下降、经济风险发生概率上升的“四降一升”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结构性的。比如,如果产能过剩这个结构性矛盾得不到解决,工业品价格就会持续下降,企业效益就不可能提升,经济增长也就难以持续。目前,我国相当多的产能是在世界经济增长黄金期面向外需以及国内

2018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要点

2018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要点 Len 2018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工作要点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调整经济结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创新驱动;全面开放。 一、调整经济结构 调整经济结构,核心是调整支柱性产业。产业政策调整的方向是“退二进三”:两个传统支柱产业要转为一般性产业,即传统制造业与房地产业,现在传统制造业存在的问题是产能严重过剩,对策是去产能,房地产业过去一直保持20%的增长速度,而且引发的产业链条很长,存在主要问题是资产泡沫;三个产业将上升为未来的支柱产业,即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现代制造业。 1、战略性新兴产业 这个概念有两个关键词:战略、新兴。有两个特点明显:市场巨大;短期内技术能够突破。未来将成为趋势,具体包括:新能源、新材料、生命生物工程、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 2018年工作和改革要点是:做大做强新兴产业集群;实施大数据发展行动;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等多领域推进“互联网+”;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强新兴产业统计;加大网络提速降费力度,实现高速宽带城乡全覆盖,扩大公共场所免费上网范围,降低家庭宽带、企业宽带和专线使用费,取消流量“漫游”费,移动网络流量资费2018年至少降低30%。 大数据、人工智能、新材料和“互联网+”将是2018年改革的重点方向。 2、服务业 我国已经进入以服务业主导产业的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满足美好生活需要,服务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1)消费服务业。包括餐饮与商贸、医疗与健康、养老消费服务、儿童消费服务、家政消费服务、信息消费服务等。中国目前特别缺乏养老消费服务。

网络大学 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课后测试02

我的课程
深化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课后测试
如果您对课程内容还没有完全掌握,可以点击这里再次观看。 观看课程 测试成绩:93.33 分。 恭喜您顺利通过考试! 单选题
1. 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三去一补一降”是指( )。 √
A
去产能 去库存 去杠杆 补短板 降需求
B
去产能 去库存 去杠杆 补短板 降成本
C
去产能 去库存 去需求 补短板 降成本
D
去产能 去库存 去杠杆 补需求 降成本
正确答案: B 2. 下列属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素的是( )。 √
A
创新
B
投资
C
出口
D
消费
正确答案: A
3.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需要做到( )。 √
A
推行积极稳定的财政政策
B
实现农业现代化
C
“三去一补一降”
D
推进城乡间经济协调发展
正确答案: C 4. 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济依据是( )。 √

A
生产能为消费创造动力
B
消费对生产起导向作用
C
生产与消费互为动力源
D
消费拉动经济发展水平
正确答案: A 5. ( )规划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替代以结构调整为主线。 √
A
十四五
B
十三五
C
十二五
D
十一五
正确答案: B
6. 结构调整长期以来效果不张的原因是我们没有把( )放在第一位。 √
A
政治
B
改革
C
人民
D
干部
正确答案: B 7. ( )能力不足是制约我们发展的最大短板。 √
A
自主创新
B
金融调节
C
落实政策
D
法治建设
正确答案: A 8. 我国优化服务改革的力度在不断加大,使得我国营商环境国际排名大幅上升了( )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