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

关于学习杨延东校长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教育讲座的思考为贯彻落实中国科协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的通知》精神,进一步加强辽宁省研究生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弘扬科学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渤海大学校长,中共党员,教授,高等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杨延东校长,百忙之中于十一月二十四日下午十四时在渤海大学音乐厅为全体研究生及教职工,做了关于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教育的讲座,杨延东校长风趣而又深刻的演讲,给全体研究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杨延东校长讲座的主要内容。

首先杨延东校长介绍了渤海大学的基本情况。

我们美丽的渤海大学于2003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锦州师范学院和辽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锦州师范学院始建于1950年,辽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始建于1951年。学校占地1500亩,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设有13个二级学院,66个本科专业及方向和33个高职专业及方向,拥有16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近百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3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涵盖哲、法、教、文、史、理、工、管等学科门类,现有硕士研究生、本专科全日制在校生24000余人。学校有应用化学、课程与教学6个省重点学科和基础数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2个省重点培育学科。9个学科入选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

学科建设工程”计划一流学科和特色突出学科。有应用数学入选辽宁省“提升高等学校核心竞争力特色学科建设工程”计划一流学科,理论物理、中国古代史等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级研究中心。有国家级、省级特色(示范)专业11个,建设国家级、省级精品课程29门、国家级、省级精品教材8部,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52项,居省内高校前列。有7个省级教学团队,有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渤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被评为全国高校优秀学报。“十一五”以来,全校教师主持完成及在研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科技部、教育部和辽宁省重大科研攻关项目等科研项目1287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各类科研成果奖励697项;发表论文7700余篇,被SCI、EI、ISTP等三大检索收录论文490篇;出版专著209部;获得专利29项。近一年来,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科技部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及重点科技项目8项。现有辽宁省高校创新团队2个,建设了国家火炬计划锦州硅材料及太阳能电池产业基地公共检测中心。学校与美国、德国、英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俄国斯等国家的32所高等院校、教育机构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接收7个国家的留学生来校学习,互派学者讲学,同时选派中青年教师和优秀学生到国外进修或攻读学位。

学校基础设施完善,图书馆藏书183万册,仪器设备充分满足

教学科研需要。校园环境优美,林木葱茏,2010年在搜狐网第二届全国高校最美丽校园评比中位列前八,是全国绿化模范单位和辽宁省安全文明校园。

渤海大学始终不渝地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始终不渝地坚持以质量求发展的办学思想,按照坚持“一个中心”,打赢“两大攻坚”,实施“三项战略”的工作思路,努力建设拥有国家一流学科、多学科协调发展、特色突出、国内知名的高水平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内涵建设明显加强,综合实力明显提升,2011年网大网高校综合实力排名,学校排在全国741所公办高校中的第243位,省内高校第14位。

我身为渤海大学的学生而分外的感觉自豪,特别是我听完校长关于渤海大学的介绍,我因为能在渤海大学进行研究生的学习而感觉特别特别骄傲。

二,杨延东校长给予研究生新生的几点建议

杨延东校长还为全体研究生讲了怎样能生活的更幸福,他说,我们考研就是为了幸福,什么是幸福啊?幸福是一种满足感,是自我价值的体会。那怎么样能让我们更加的具有幸福感呢?第一就是要有自己的目标,第二,我们要有一个平常的心态。当我们在有了明确的目标后,需要一个好的心态,成功源于理想和梦想。作为研究生,我们在学习上已经有了一个好的台阶,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朝着我们的理想不断的努力和奋斗。只有努力,才能有所得,但是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取得一定的成绩后,还要知足常乐。这样才能

有强烈的幸福感。第三,有了目标就要坚持,我们不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目标的指引下我们要坚持自己现在的所做,我们要知道的就是只要是我们坚持了的没实现也是一种成功。第四,作为研究生,面临的不单单是学习,还有很多现实性的东西需要我们去做,在实现自己理想的路上会有很多的挫折,在面临挫折的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妥协与适应,要勇敢的接受现实,面对事情我们还需要一种宽容的心态。

杨延东校长的讲话不但给我们许多的启示还给予我们许多的鼓励。现在正是我们放飞理想的时候,杨延东校长的讲话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财富。

三,总结

在听完杨延东校长的演讲,深刻的学习《关于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的通知》后,我们认识到研究生阶段是做学术科研工作的开始,学校和社会非常关心我们的成长,在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教育方面更是格外重视。加强这一方面的教育和训练,将使我们明确了什么是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充分认识到恪守学术道德、遵守学术规范的重要性。通过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案例,我们也深刻体会到学术不端和学术失范行为造成的严重后果。刚刚接触学术和科研工作的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开始研究前,我们要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做好充分的文献调研。我们可以借鉴前人的经验,但绝不能生搬硬套,要有独到的见解。在选题时,我们要结合研究背景和实际需求,找到

创新点和突破口,避免重复前人的工作。研究中,我们要始终坚持独立自主和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剽窃他人的想法、思路和方法,不伪造篡改实验、调研、统计数据。有时,套用他人的东西就抹杀了新的问题和更好的解决方案。有时,实验结果跟预想的存在差异,有些人为了发文章就篡改或者掩藏部分实验结果,然而这些结果有可能蕴含着科学上重要的新发现。在撰写论文、发布研究成果时,我们也要遵守学术规范,从标点符号、引用标注、图表格式、参考文献等细节做起,严肃认真、严谨细致,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清晰、准确地呈现给他人。作为学术科研工作刚刚起步的研究生新生,我们肩负着国家的期望、前辈的嘱托,实现“高、精、尖”的学术科研任务,需要牢牢把握科学道德和科学规范的准绳。我们一定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做好学术科研工作,为国家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