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贵高原的石漠化问题
【(湘教版中考地理)考点专项突破题集】15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原卷版)

专题15 认识区域:环境与发展一、选择题(2020·广东中考真题)北京市是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
为落实城市战略定位,疏解非首都功能,新的城市规划将全市划分为核心区、中心城区、生态涵养区等区域。
读图(a、b、c),完成下面小题。
1.北京市建设生态涵养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A.兴建文化中心B.山区整体生态保育C.兴建服务中心D.综合开发矿产资源2.海淀区规划建设成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其优势包括()①土壤肥沃②水源充足③政策支持④环境优美⑤交通便利⑥高校及科研机构众多A.①②③⑥B.①②⑤⑥C.②③④⑤D.③④⑤⑥3.为落实首都的战略定位,北京市需要疏解的是()A.国际机场B.科研机构C.公共文化设施D.大型批发市场4.(2021·湖南湘潭市·湘潭电机子弟中学七年级期中)读“北京市地形剖面图(喇叭沟门-永定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横坐标表示海拔B.沿西北方向绘制C.北部地形为平原D.地势北高南低(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第24届冬奥会将于2022年2月4日至2月20日在北京、张家口举行。
读图1和图2,完成下面小题。
5.以上两图,能反映北京降水年际变化的是()A.图1北京年降水量极值图B.图2北京年气温降水示意图C.两图都需要才可反映D.两图均无法反映6.冬奥会给当地带来的影响主要有()①促进当地资源开发,大规模发展工业②带动体育产业、旅游业的发展③推动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④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020·江苏盐城市·中考真题)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读台湾岛地图,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①所在的海域是()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8.台湾经济的特点是()A.以农业为主B.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C.以重工业为主D.“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2020·江苏苏州市·中考真题)兰屿岛位于我国台湾省东南海域。
喀斯特地貌及石漠化

地下水的溶蚀与塌陷作用 长期相结地作用,形成坡立 谷和天生桥
地面上升,原溶洞和地下河等被抬出地表成干谷和石林
环教小游戏
接下来我们要讲的是石漠化,在这之前我们先做一个石漠化 的小游戏。 规则:三到四个小朋友扮演树木,六到八个小朋友扮演小草,一 规则 个扮演伐木工,一个扮演风,一个扮演水,剩下了都扮演土壤。 首先,由一个组织者即兴旁白,描绘森林的美好和祥和,其余组 织者带领土壤靠在一起,然后让树木围在他们周围,双手举起握 在一起表示交叉的树干,小草两个一组蹲在树干下。第二步,由 旁白再介绍森林的情况,再后引入伐木工,先砍去一颗树,同时 引入风和水,试图把被树和草包围的土壤拉出来,树木和草极力 阻止,结果风和水的计谋没有得逞。第三步,伐木工继续砍伐, 风水卷土重来。就这样,由组织者讲解山林是如何一步一步石漠 化的。
发展阶段
地表水沿灰岩内的节理 面或裂隙面等发生溶蚀,形 成溶沟(或溶槽),原先成 层分布的石灰岩被溶沟分开 成石柱或石笋。
地表水沿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超过 地表水沿灰岩裂缝向下渗流和溶蚀,超过100米深后形成落水洞 米深后形成落水洞
从落水洞下落的地下水到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形成溶洞
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 塌陷,塌陷的深度大面积小,称 坍陷漏斗,深度小面积大则称陷 塘。
• 岩石透水性
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 岩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 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 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强烈, 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 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完整,并 且形成一个不断扩大的循环 网。
• 流水作用
1.流水的溶蚀作用 流水的溶蚀作用
水的溶蚀能力来源于二氧化碳与水结合形成的碳酸,二氧化碳是喀斯特地貌 形成的功臣,水中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大气流动、有机物在水中的腐蚀和矿物 风化。岩溶作用的进行经过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形成碳酸 第二步:碳酸离解生成氢离子 第三步:氢离子与碳酸钙反应使碳酸钙溶解 这几步反应在大自然间受到温度,气压,生物,土壤等许多自然条件的限 制,而且这些反应都是可逆的,当水中的二氧化碳增多,反应就有利于碳酸钙 的分解;岩溶作用进行比较容易,反之则不利于岩溶作用。
高考地理概念辨析:荒漠化、沙漠化、石漠化、红漠化、盐渍化、寒漠化

高考地理概念辨析:荒漠化、沙漠化、石漠化、红漠化、盐渍化、寒漠化荒漠化荒漠化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类,广义的荒漠化是指由于干旱少雨、植被破坏、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因素造成的大片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的现象。
而狭义的荒漠化就是指沙漠化,由此可见,广义的荒漠化包括了沙漠化、石漠化、红漠化、盐渍化等土壤丧失生产力的情况。
沙漠化沙漠化:指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在干旱多风和具有疏松沙质地表的前提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原非沙质荒漠的地区,出现了以风沙活动、沙丘起伏为主要标志的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退化过程。
从概念中可以看出,沙漠化强调的并非是沙漠本身,而是突出说明了人类不合理活动在沙漠形成中的作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等生态脆弱区属于沙漠化严重的地区。
石漠化石漠化: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和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环境退化的现象。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分布区,由于石漠化的出现,这一地区也出现了大量的集中连片贫困区。
石漠化多发生在石灰岩地区,由于人类活动使得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大面积的陡坡开荒造成地表裸露,加之喀斯特石质山区土层薄、基岩出露,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从而呈现出石漠化现象。
红漠化红漠化:发生在江南丘陵基岩以红色砂岩为主的地区,地表红壤(在高温多雨条件下发育而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少、酸性强、土质黏重,属低产土壤)因水土流失,露出红色基岩,造成土地贫瘠,逐渐形成荒漠。
可见,红漠化跟石漠化有相似之处,主要成因都是水土流失,都属于水蚀荒漠化。
盐碱(渍)化盐渍化:指易溶性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也称盐碱化,干旱缺水和蒸发强烈是盐渍化的主要推动力,由于人类不合理灌溉造成的盐渍化叫做次生盐渍化。
在干旱少雨,缺乏灌溉时,由于地表蒸发强烈,会导致土壤深层的水分随毛管向上运动,溶解于水中的盐类聚集于土壤表层,形成旱季土壤盐分向上运动,雨季又随重力水向下运动的现象。
永善县岩溶山地石漠化现状及防治对策

2014年第12期现代园艺度。
标识设施泛指游憩空间内的景区平面图、路标、文化展示栏、安全警示牌等。
影响标识设施的因素有标识设施的数量、布局的合理性、可读性及维护程度。
5游憩形象分析游憩形象包括物质景观形象与非物质景观形象。
图3城市天际线图4武汉江滩历史文化雕塑图5狮头鱼尾像图6巴黎旅游商业logo永善县岩溶山地石漠化现状及防治对策胡朝会(云南省永善县林业局657300)通过分析永善县石漠化分布现状、成因,提出永善县石漠化治理的措施。
岩溶山地;石漠化;防治59093.8hm 2,疏林地43.9hm 2,灌木林地57911.1hm 2,未成林造林地2934.9hm 2,苗圃地3.1hm 2,无立木林地12440.1hm 2,宜林地19716.7hm 2。
2石漠化成因通过第二次石漠化监测数据表明:导致永善县石漠化土地形成的直接原因是人为活动。
因人口过快增长,以土地为主的自然资源承载能力超负荷。
人们为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大量毁林毁草开荒,甚至陡坡开垦,顺坡开墒种植;高寒山区的乡、村搞轮耕撂荒,过度放牧,使本身植被就差的地区雪上加霜,造成植被严重破坏和土壤严重流失,基岩大面积裸露形成石漠化。
其次,永善县是个贫煤县,燃料十分紧缺,当地居民以农作物秸秆和柴禾作燃料,林草植被严重过伐,植被破坏严重。
再次,对水保设施的建设性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脆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地质灾害)频急;一些矿山、采砂场、砖厂、道路等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对周围植被造成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的程度。
3石漠化治理的对策、建议紧紧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溪洛渡电站建设的有永善县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贫困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全沙江下游,属云贵高原北缘向四川盆地倾斜的过渡地带,介于东经103°15′~104°01′,北纬27°31′~28°31′之间。
境内有大面积的岩溶山地,碳酸盐岩出露广泛,类型多样,是永善县最具代表性的地貌类型,广泛分布于全县15个乡镇。
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以贵州省黔西南州为例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C0502106);生态环境部财政预算项目“主体功能区空间优化管治技术与生态环境管理研究”石漠化是喀斯特山区生态系统脆弱性与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相互作用下的过程及结果[1],也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主要生态问题[2-3]。
石漠化通常与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生态环境问题并存,并伴随着人口贫困、经济与科技文化落后等一系列社会经济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脱贫攻坚的关键因素[4-5]。
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区域面积约占西南5省(区、市)总面积的38%,人口密度相当于全国的153.3%[6]。
该区域人口密度大、经济落后,加上长期不合理的土地开垦活动,导致大面积水土流失和植被退化,是多年来石漠化问题加剧的主要原因[6-7]。
贵州省黔西南州位于《全国主体功能区划》中的桂滇黔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和《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中的西南喀斯特土壤保持重要区的交叉重叠区域,同时也是全国扶贫攻坚11个重点区中唯一以“石漠化”名称命名的扶贫攻坚区,全州8个县(市)全部被纳入石漠化治理工程县或扶贫攻坚石漠化治理重点区域,生态区位重要[8]。
黔西南州经济社会处于持续快速发展阶段,同时蕴藏着丰富的生物、矿产、水能和旅游资源,近年来,虽然在石漠化生态修复治理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压缩型、复合型、结构型”生态环境问题仍长期存在,突出的人地矛盾及相对落后的生产和生活习惯制约着区域可持续发展[9]。
本文以黔西南州石漠化典型区域为例,通过开展野外实地调研,结合与各相关管理部门咨询研讨、农户问卷调查等方式,对石漠化地区生态保护和修复进行系统性研究,梳理黔西南州在石漠化治理方面的主要措施及成效,剖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喀斯特石漠化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长效管理与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为保障区域生态安全、实现区域高质量绿色发展提供支撑。
【doc】广西石漠化治理现状及其分区施策

广西石漠化治理现状及其分区施策2011年9月第28卷第3期广西师范学院:自然科学版JournalofGuangxiTeache~EducationUnive~ity:NaturalScienceEditionSep.2011V o1.28N0.3文章编号:1002—8743(2011)03—0057—06广西石漠化治理现状及其分区施策蔡会德,胡宝清,农胜奇,莫奇京(广西林业勘测设计院,广西南宁530011;广西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广西南宁530001)摘要:在分析广西石漠化治理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空间分异规律为理论基础,应用系统工程的方法,将广西岩溶石漠化治理范围分为4个治理区,提出各分区治理的建设重点,以及石漠化综合治理的保障措施.关键词:石漠化;综合治理;分区;施策;广西中图分类号:P962文献标识码:A石漠化是岩溶地区土地退化的极端形式.广西岩溶土地分布范围广,发育典型,其面积约占我国西南岩溶土地面积的17%,占广西土地总面积的37.8%.由于对土地不合理利用,岩溶地区石漠化现象十分普遍.石漠化土地面积237.9万hm,占岩溶土地面积的28.6%;潜在石漠化土地186.7万hm,占岩溶土地面积的22.4%.石漠化问题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障碍.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对改善岩溶地区生态状况和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维护国土生态安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根据国家对石漠化治理工作的总体部署,2006--2010年为试点阶段,2011--2015年为综合治理全面铺开阶段.为了提高石漠化治理的效率,在掌握空间分异规律的基础上,需要根据区域岩溶生态环境特征,自然气候条件,石漠化成因,社会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差异性和生态功能定位对治理范围进行分区,为合理确定工程布局,因地制宜安排工程技术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1广西石漠化治理现状与存在问题1.1石漠化治理现状中央和地方政府对石漠化诱发的一系列生态灾害和社会问题高度重视,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石漠化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实施珠防林,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累计完成人工造林面积50多万hm,封山育林130多万hm,建设沼气池181万座,小流域综合治理9.6万hm,坡改梯l6.1万hm,整理农田3.8万hm,改造中低产田13万hm,修建小水塘,水柜等小水利工程40多万处,解决600多万人的饮水困难,改善大批农田的灌溉条件,建立25个圈养山羊项目示范点,示范农户有510户,实施易地搬迁安置贫困群众4.8万户22.1万人.重点治理区森林覆盖率稳步提高,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扩张趋势初步得到遏制,生态状况有所改善.一些地方通过综合治理,缓解了人口快速增长对生存环境带来的压力,解决了温饱问题,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2008—2010年,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由国家安排专项资金,在全国选择100个县先行综合治理试点,其中广西田阳,田东,平果,都安,大化,环江,凤山,柳江,忻城,天等,马山,平乐等12个县被列为试点县.要求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合理确定农,林,水,牧等各项建设项目,规划封山育林育草面积94010hm,人工造林4062hm,草地建设801hm;改良畜种37793头,建设棚圈142654m,青贮池收稿日期:2011—08—15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871250)和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832021Z)作者简介:蔡会德(1971一),男,广西象州人,高级工程师(教授级),主要从事森林资源与环境监测工作-58?广西师范学院:自然科学版第28卷350571TI.,配备饲草机械2425台;坡改梯面积486hm,泉点引水133km,建设沼气池660座.旨在通过试点,进一步探索和完善石漠化综合治理模式,总结成功经验,为全面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提供典型示范与经验借鉴.1.2存在的主要问题1.2.1资金短缺.投资严重不足目前广西亟待治理的石漠化土地达237.9万hm2,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0.1%.分布范围广,程度深,治理难度大,任务艰巨,仍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长期以来,石漠化治理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主要靠财政投入,没有形成全方位,多渠道投入机制."十一五"期间,广西规划石漠化治理投资额为175亿元,但实际投入不足其三分之一.资金短缺,投资严重不足成了制约石漠化综合治理的瓶颈.1.2.2缺乏统筹规划,分区施策石漠化土地分布范围广,成因复杂,程度各异,这就决定了治理措施的差异性和复杂性.在以往治理过程中,"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相当普遍,多数缺乏统筹规划和辨症施治的科学方法,没有考虑不同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石漠化成因,程度等方面差异性来实行分区施策,合理选择适宜的治理模式和技术措施,从而影响治理效果.1.2.3工程规模小.实施范围分散,整体效果不明显过去实施的石漠化治理工程,包括林草植被保护和建设,基本口粮田建设,水土保持,农村能源,种草养畜工程等,普遍存在规模小,实施范围分散,工程之间,部门之间不能密切结合等问题.同一区域治理措施单一,生态治理与产业开发相脱节,整体效果不明显.1.2.4人地矛盾突出.毁林开垦严重石漠化地区属于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多子多福"传统的生育观念严重,人口增长过快,超出了耕地的承载量.当地群众只能靠不断地毁林造地,樵采,过牧等维持生计,造成旧的石漠化尚未治理,新的石漠化又产生,难以确保治理成果.2广西石漠化治理分区2.1分区的总体思路由于区域石漠化过程,驱动机制以及时空演变存在着明显差异阳],从而决定了石漠化特征的区域性,因此必须以空间分异规律为理论基础,坚持实事求是,遵循发生统一性,相对一致性,空间连续性,综合性,主导因素等原则进行分区_4].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从宏观尺度将广西石漠化地区分为峰丛洼地石漠化综合治理区,峰林平原石漠化综合治理区口.广西岩溶土地分布范围广,地跨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三个气候带.因不同气候带,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石漠化面积和程度等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更好地实现分类指导,分类确定治理模式,技术和管理措施,提高综合治理成效,在国家分区的基础上,以县级行政区域为单位,进行石漠化综合治理二级分区.2.2石漠化分区原则及分区体系根据上述原则,以自然条件,社会状况,石漠化现状等作为分类依据,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形成初步分区方案,为了更加客观反映分区的实际,应用GIS技术叠加反映水文地质,土壤分布,植被分布,气象资料,石漠化现状等专题图,结合定性分析,综合考虑,将岩溶地区划分为4个治理区.见图1.第3期蔡会德,等:广西石漠化治理现状及其分区施策?59?图1广西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分区图表1广西喀斯特石漠化综合治理分区范围明细表分区名称单位面积区域范围一级二级个数(hm2)分区分区桂西北峰丛百色市(5):西林县,田林县,隆林县,乐业县,凌云县;河池市(11):大化洼地治理区266590200县,巴马县,都安县,金城江区,宜州市,环江县,罗城县,东兰县,凤山(IA)县,南丹县,天峨县;柳州市(8):融安县,融水县,柳城县,柳江县,城中区,鱼峰区,柳南区,柳北区;来宾市(2):忻城县,合山市.蝰桂西南峰丛百色市(7):右江区,田阳县,田东县,平果县,德保县,靖西县,那坡县;洼地治理区184670500崇左市(7):江州区,扶绥县,龙州县,天等县,大新县,凭祥市,宁明县;(IB)南宁市(4):隆安县,武鸣县,上林县,马山县.桂中峰林平原治理区112715500柳州市(1):鹿寨县;来宾市(4):兴宾区,象州县,武宣县,金秀县;南宁市(4):江南区,西乡塘区,宾阳县,横县;贵港市(2):覃塘区,桂平市(ⅡA)桂东北峰林桂林市(16):雁山区,叠彩区,秀峰区,象山区,七星区,灵川县,永福县,平原治理区203768160临桂县,阳朔县,灌阳县,平乐县,全州县,荔浦县,兴安县,龙胜县,恭城(II)县;贺州市(4):八步区,钟山县,富川县,昭平县.2.1桂西北峰丛洼地治理区(工)(1)生态特征:本区涉及百色,河池,柳州,来宾4市26个县,行政区域总面积6590200hm2,其中岩溶土地面积3558800hm,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54.0%,石漠化土地面积1252247.3hm,占全区石漠化土地面积的52.6%.该区域地处中亚热带气候区,是云贵高原的南缘部分,还保存着高原的外貌,以中山地貌为主.主要有金钟山,青龙山,都阳山,凤凰山,九万山等山脉.岩溶地貌以峰丛洼地为主,海拔高,坡度大,地形复杂,地下水埋藏较深,同时也是珠江流域中上游,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区位60?广西师范学院:自然科学版第28卷极为重要.(2)主要生态问题:山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毁林开垦,坡地耕作,过度放牧,樵采,乱挖石矿等行为较严重,天然阔叶林明显减少,森林质量降低,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水库泥沙淤积逐年增加,洪涝灾害逐年加重,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和珠江流域生态安全均构成重大的不良影响;野生生物栖息地破碎,外来物种入侵危害日趋严重,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生态问题十分突出.(3)主要治理措施:结合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切实保护好现有的森林植被,以科技为先导,以工程造林,封山育林为主要手段.在高海拔,坡面陡峭,基岩裸露率高,植被稀少的岩溶石漠化土地实行封山育林;在岩溶石山下部基岩裸露率低的宜林荒山荒地,选择耐干旱瘠薄,根系发达,穿透力强,生长迅速的树种进行人工造林;加快江河沿岸,源头区石山坡耕地退耕还林步伐.加强基本口粮田建设和水资源开发利用,采取建设引水渠,排涝渠,拦山沟,谷坊,拦沙坝,小水池,水窖等工程措施,解决基本口粮田排涝灌溉和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充分利用牧草地和实行林草结合,采用舍饲圈养方式,大力发展以肉牛,奶水牛,山羊为主的养殖业.实行生态移民和扶贫开发相结合,加大对贫困人口的扶持力度,着力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2.2.2桂西南峰丛洼地治理区(I)(1)生态特征:本区涉及百色,崇左,南宁3市18个县,行政区域总面积4670500hm,其中岩溶土地面积2762784.7hm,占土地总面积的59.2%.本区石漠化土地面积770773.4hm,占全区石漠化土地面积的32.4%.该区多属北热带气候区,西南面部与越南北部高原山地相连,以低山居多,西部以中山为主.主要山脉有西大明山,大青山,十万大山.岩溶地貌以峰林谷地,峰从洼地为主.有属珠江流域的右江,左江支流,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特有物种有黑冠长臂猿,白头叶猴,德保苏铁等,是国际关注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2)主要生态问题:该区气候干热,土壤侵蚀敏感性和石漠化敏感性较高,天然林原生植被破坏严重,野生生物栖息地较为破碎,生物多样性面I临极大威胁;陡坡开垦,局部矿产资源无序开发,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水库泥沙淤积逐年加重,旱灾,涝灾等自然灾害频繁,严重制约了本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山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障碍.(3)主要治理措施:实施严格的封山管护和封山育林;人工造林以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为主,适当发展以珍贵用材树种为主的用材林;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尽快恢复林草植被;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构建生态廊道,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与重要物种栖息地,控制外来物种入侵;开展矿区生态恢复与重建.采取建设引水渠,排涝渠,拦山沟,小水池,以及坡改梯等工程措施,提高基本口粮田灌溉保肥能力.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种植牧草,发展以山羊,奶水牛为主的养殖业.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对人均耕地不足0.02hm(0.3亩),人类生存条件恶劣的地区实施生态移民.2.2.3桂中峰林平原治理区(Ⅱ)(1)生态特征:本区涉及南宁,柳州,来宾,贵港4市20个县,行政区域土地总面积2715500hm.其中岩溶土地面积765616.2hm,占土地总面积的28.2%.石漠化土地面积99945.9hm,占全区石漠化土地面积的4.2%.该区属南亚热带气候区,位于柳州盆地和南宁盆地,地貌类型以岩溶丘陵为主,平原,丘陵,洼地,谷地,孤峰,残丘交错分布,岩溶漏斗及落水洞极其发育.山脉较少,主要有大瑶山和大明山.珠江流域主干流有黔江,重要支流有邕江,郁江,柳江等.(2)主要生态问题:自然生态系统受人类活动的长期干扰和破坏,森林覆盖率低,生态功能退化,生态状况脆弱,水土流失较严重;平原区干旱缺水,土地较贫瘠,干旱,洪灾是该区的主要自然灾害.本区域人口众多,人畜活动频繁,森林植被少,农村能源短缺,樵采较严重.(3)主要治理措施:生物措施以封山管护,封山育林为主,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大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和退耕还林力度,人工造林实行生态林和经济林相结合,林草结合.加强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减少薪材消耗对保护森林资源的压力.基本口粮田建设,以排灌设施,河堤整治,节水灌溉等工程措施为主,努力解决干旱农田的灌溉问题.合理利用和种植牧草资源,大力发展以肉牛,奶水牛,肉兔为主的养殖业.第3期蔡会德,等:广西石漠化治理现状及其分区施策?61?2.2.4桂东北峰林平原治理区(Ⅱ)(1)生态特征:本区涉及桂林,贺州2市20个县,行政区域土地总面积3768160hm,其中岩溶土地面积1240457.1hm,占土地总面积的32.90%,石漠化土地面积256113.7hm/,占全区石漠化土地面积的10.77%.该区属中亚热带气候区,地貌类型以中,低山为主,岩溶峰林谷地发育典型,重要水系有长江流域的资水和湘江,珠江流域的漓江和贺江,是广西依托自然资源和森林景观开发旅游产业的重点地区,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状况脆弱.(2)主要生态问题:石漠化土地面积广,程度深,水土流失严重,秋冬季节漓江等江河水量减少,影响了旅游产业的发展.雨季局部区域山洪,崩塌,滑石等自然灾害频发,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失,危害十分严重.(3)主要治理措施:以提高岩溶地区森林资源总量,质量为目标,切实抓好现有林管护;对海拔高,坡面陡,基岩裸露率高的岩溶石漠化土地实行封山育林;对基岩裸露率低的宜林地进行人工造林;加快陡坡耕地退耕还林,特别是江河沿岸,源头区陡坡耕地的退耕还林步伐;实施漓江沿岸绿化美化工程.采取建设排灌渠,河堤整治,坡改梯等工程措施,对易旱易涝,水土流失严重的耕地进行治理,增强防旱涝灾害能力.合理利用牧草资源,发展以肉牛,奶水牛,肉兔,肉鹅为主的养殖业.3综合治理保障措施3.1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治理投资力度石漠化的治理投资大,周期长,经济效益显现慢,但其生态效益全民共享.因此,要将石漠化综合治理纳入国家基本建设计划,建立以中央投资为主,地方配套的投入保障机制,积极推行群众投工投劳承诺制,实行宜林地造林"谁种谁有,合造共有,减免税费"等优惠政策和措施,鼓励社会各界以承包,租赁,合作,合股等方式参与造林,种草和现有林管护;积极引进外资和国外低息贷款,赠款,调动一切有用力量,形成多元投资主体参与石漠化治理的新局面.3.2加强统一领导和协调,建立部门紧密协作机制石漠化综合治理涉及国土,林业,农业,畜牧,水利,环保等多个部门和行业.为了加强部门之间,工程之间的配合和协作,形成综合治理合力,就必须加强领导,建立由政府牵头,多部门联动的协作机制和工作责任制,建立石漠化治理的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制订综合治理规划,各部门严格按照规划的目标,建设内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完成好各项建设任务,才能保障石漠化综合治理成效,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3.3扩大试点范围,分区建立试验示范基地根据石漠化综合治理分区以及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主攻方向,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按照试验,示范,推广的路子,分区做好各项示范工程规划与设计,建立一批试验示范区,重点加强岩溶地区林草植被恢复技术,基本口粮田改良技术,种草和牲畜圈养技术,农村能源建设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筛选,组装一批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显着的治理技术新模式.为全面铺开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成熟的技术和示范样板,保障综合治理效益.3.4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建立技术服务和科技保障体系加强技术推广服务和科技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各级技术推广服务机构,充实科技推广队伍,特别乡级科技推广队伍,改善技术推广机构的设备与设施,为全面展开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另外,要根据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的特点,有针对地举办各类工程建设技术培训班,培养一批农民技术骨干,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全面提高造林,种草及其它各项工程建设的科技含量和效益.3.5加强工程建设管理,完善监督机制,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工程建设管理要实行工程项目法人责任制,公开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资金运行监察制和项目竣工验收制.各项工程措施的建设,要结合区域特征,因地制宜,做好实施方案和初步设计.年度投资计62?广西师范学院:自然科学版第28卷划一经下达,不得擅自变更.要按计划组织施工,按工程进程,工程质量安排建设资金,同时建立信息报送制度,检查监督制度,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建立完善质量管理,监控和技术监督体系,确保石漠化治理各项工程的建设质量.3.6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巩固石漠化治理成果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广大群众对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重要意义的认识.宣传通过封山育林,植树造林,农村能源建设,舍饲圈养等改变传统经营方式而脱贫致富的典型案例,激发群众参与石漠化治理各项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普及工作,让广大群众学法,懂法,依法约束自己的行为,使来之不易的石漠化治理成果得到保护和巩固.3.7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扩大岩溶地区劳务输出石漠化地区的人口快速增长超出了土地资源的承载力,要减轻群众因生存需要而对林草植被带来的破坏,就必须根据土地资源的承载力,想方设法控制人口数量.一是要加强农村计划生育工作,转变群众的生育观念,切实控制人口的过度增长;二是要加强农村富余劳力的职业技术培训,扩大劳务输出.通过控制出生率,扩大输出率,缓解岩溶地区尖锐的人地矛盾,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4结语(1)在系统调查石漠化状况和深入分析其驱动机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自然,社会,技术措施等因素后进行治理分区.分区从宏观上明确了各治理区的主攻方向,为区域基质管理,恢复物种的选择,治理模式的优化集成等提供依据,提高石漠化治理的效率.(2)石漠化综合治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本质是把生态观,绎济观与技术观有机结合的一种指导思想,而不是多种治理技术简单的汇集.分区后的综合治理,要应用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来指导,既要重视各项硬技术的协调组装,也要重视系统管理的软技术,包括系统监测预警,决策支持以及综合评估等,两者不可偏废.参考文献:[1]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报告[Z].2005.[2]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2006—2015)[Z].2007.[3]胡宝清,王世杰.基于3S技术的区域喀斯特石漠化过程,机制及风险评估[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4]郭永盛,王庆.自然地理学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5]刘南威.自然地理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6]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生态广西建设规划纲要(2006—2025)[Z].2007. GuangxiRockyDesertificationaarllesSStatusandDistrictFacilitiesPolicy CAIHui—de,HUBao—qing,NONGSheng—qi,MOQi—jing(1.GuangxiForestrySurveyandDesignInstitute,Nanning530011;2.CollegeofResources andEnvironmentalScience,GuangxiTeachersEducationUniversity,Nanning530001,Chi na)Abstract:BasedontheanalysisofGuangxirockydesertificationstatusandexistingproblems ,andonthespatialdistributionasthetheoreticalbasis,theapplicationofsystematicalengineeringapp roach,the Guangxikarstrockydesertificationcontrolrangeisdividedintofourmanagementareas,cons tructionpriori—tiesofthedistrictmanagementandcomprehensivesafeguardsagainsttherockydesertificati onareproposed.Keywords:rockydesertificationharness,districtfacilitiespolicy,Guangxi[责任编辑:黄天放]。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第八章第4节《 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课件

为了减轻水土流失和石漠化造成的危害,贵 州实施了一系列生态环境恢复措施。
3
环
境
的保
有护
效
措
自学归纳
施 说一说贵州的生态恢复措施及效果。
措施: 封山育林、人工种草、草地改良、坡耕地改梯田等。
效果: 植被覆盖率增加,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
说一说目前贵州实施了哪些生态工程。
1
自 地然
理
概 况
读图探究
读图,图中找出乌江、北 盘江、赤水河、清水江等, 说一说它们的大致流向。
贵州河流大多水能资源丰 富,请你解释其主要原因。 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 地势落差大,流速快。
1
自 地然
理
概 况
读图探究
贵州河流常常出现“无头 河”“无尾河”,这是什 么原因造成的?
喀斯特地貌广布,地下多 溶洞,暗河众多。
高桥中,贵州省占了近一半。除了人造桥梁
外,贵州还有很多由大自然鬼斧神工塑造
6
的“天生桥”。读“贵州省地形图及景观
照片”,完成1~3题。
课
1.贵州省多高桥的主要自然原因是这里( B )
堂
A.河湖密布 C.人口众多
B.地表崎岖 D.经济发达
检
2.科学家研究发现,有些“天生桥”的“桥孔”曾经在地下,它们当时可
植被根系浅,容易遭到水流的冲刷侵蚀,土层之下是坚硬的石灰岩,成 土过程异常缓慢,在滥垦乱伐之后就会出现大范围的石漠化。当地山高 坡陡,气候暖湿,加之降水集中,更加剧了石漠化过程。
有些地方甚至形成了“人口增长 → 耕地不足 → 毁林开荒 → 土壤侵蚀 石漠化 → 耕地不足 → … … ”的恶性循环。 (1)就石漠化发生的过程来看,主要问题出在哪一个环节?
2022至2023年年初二下期期末考试地理题免费试卷(江西省全南县第二中学)

选择题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主旨的中国诗词大会,点燃国人对传统文化的热情。
请阅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理教师设计了以“春”为关键词的“飞花令”,在下面学生列出的诗句中,所描述的景观不符合区域④的是()A.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B.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D.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2】下列与①④区域界线大体一致的是()A. 种植业与畜牧业的界线B. 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C. 热带与亚热带的界限D. 1月份10℃等温线【3】下列关于四大地理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 ①地区耕地以水田为主B. ②地区普遍种植油菜和玉米C. ③地区是我国许多大河的发源地D. ④地区沙尘暴气象灾害频繁发生【4】2016年11月,二十四节气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以来,我国各地劳动人民按节气安排生产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玉米、高粱等)”,是地区民间谚语()A. ①B. ②C. ③D. ④【答案】【1】B【2】B【3】C【4】A【解析】【1】由图可知,区域④是我国纬度最低的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和热带气候为主,气候温暖湿润,有“草长莺飞二月天,拂提杨柳醉春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和“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景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西北地区的景观,故选B。
【2】图中①区域是北方地区,④区域是南方地区,两区域的之间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该分界线同时也是我国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是1月份0℃等温线分界线,是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是800㎜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故选B。
【3】关于我国四大区域的说法,①地区耕地以旱地为主;②地区气候干旱,以畜牧业为主,不种油菜和玉米;③地区是青藏地区,是我国许多大河的发源地;④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旱涝灾害频繁发生,故选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中学生地理第二届小论文评比
论文题目:云贵高原地区石漠化的原因分析
地区:铜仁地区
县、乡镇:思南县
学校:思南县塘头中学
组别:高中
姓名:卢维武
指导教师:赵金才
二○一○年五月一日
【论文摘要】云贵高原地区石漠化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云贵高原地区石漠化会呈现出加速
的态势?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云贵高原地区石漠化过程中起了怎样的作用?这些问题都很
重要,值得我们反复思考。
【论文关键词】云贵高原石漠化
石漠化即喀斯特荒漠化或石化,云贵高原地区原本就有大面积的碳酸岩分布,又由于不断地
开荒种地,破坏了原有植被,需千万年才能形成的瘠薄土层经风吹雨打迅速流失,最后地表
只剩下不能种任何植物的石块。石漠化以每年3%—6%的速度递增。石山地区不但形成“山
光人穷,穷山恶水”的恶性循环,且由于土壤稀薄、缺水易旱,也是造林绿化中最难啃的“硬
骨头”。
石漠化既是自然现象,又是社会现象,可以说是人类活动作用于自然环境的结果。因
此,我们在论述云贵高原地区石漠化的时候,必须从自然和社会两方面入手。
从自然方面来看,中国云贵高原地区存在着容易导致石漠化的条件。中国云贵高原地区
是我国喀斯特地貌的集中分布地,许多石灰岩地形发育得非常典型。这里又是亚热带季风气
候,年降水量大,雨量充足,因此有“天无三日晴”的说法。从化学知识中我们知道,石灰
岩很容易受流水的冲刷和侵蚀,经过多年不断的流水冲击,低的、有水流的地方就逐渐地被
冲成峡谷。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在冬季是低温少雨,缺水易旱也是云贵高原的一在特征,
由于冬季缺水土层变干,土壤中的水份减少,而土壤水、地下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十分紧密的
关系。干旱缺水的后果是造成土壤水和地下水大量蒸发。而土壤水、地下水与植物生长有着
十分紧密的关系。在降水量时间分布不均的云贵高原地区,土壤的含水量主要靠地下水毛管
供给。当地下水位下降,毛管上升水不能达到地表或植物根系层时,植被开始衰退,覆盖度
降低,受到石化的潜在威胁。如果地下水位进一步下降,土壤发育成干旱土时,植物便会干
枯死亡。地下水位越深,石漠化的可能性越大,植被越少,石漠化等级越高。由于云贵高原
地区土壤稀薄,而且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的直接后果是造成水土流失,而水土
流失使稀薄的土壤被流失掉了,剩下的就只中光秃秃的石头山,这样意味着地力下降,开始
向石漠化的方向发展。
云贵高原的地貌可以大致分为三级地形面:山原、盆地和峡谷。山原地区崇山峻岭,峰峦起
伏,盆地分布在山间,被当地人称我坝子,是当地的主要农耕区,也是云贵高原地区自然条
件相对较好的区域。峡谷地区山高谷深,石质地貌广布,总之在高原内部地表崎岖,地形地
貌十分复杂,生态环境非常脆弱。
从社会方面来看,人类活动对石漠化的影响过程是人类活动→林退、草毁→陡坡开荒→土壤
冲刷→耕地减少→石山、半石山裸露,最后形成完全石漠化的发展模式。除了人口膨胀造成
对陡坡、原始林地和草地的开垦,极易造成水土流失之外,人口素质低形成的长期的粗放经
营使地力消耗过大,从而降低土壤肥力;矿石资源的露天开采严重破坏了地表植被和地貌,
形成土地荒芜、水土流失、基岩裸露的矿业荒漠化景观;农村基建工程和旅游行业也对石漠
化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如雍正四年十二月,户部“遵旨议覆大学士朱轼条奏营田事例四款,一自营已田者,照田亩
多寡,给与九品以上,五品以下顶带,以示优旌;一效力营田者,应酌量工程难易,顷亩多
寡,分别录用;一误降调革职之员,效力营田者,准开复;一流徒以上人犯,效力营田者,
准减等,俱应如所请,从之。”直接将营田数量与卖官、开罪及减刑等挂钩,使得营田对象
不仅限于农民,而扩大到社会各种角色。此外,再次倡议,种植经济作物以尽地利,“至于
各省地土,其不可以种植五谷之处,则不妨种他物以取利,其可以种植五谷之处,则当视之
如宝,勤加垦治,树艺菽粟„„”
如雍正五年,川陕总督岳钟琪疏奏,“湖广、江西、广东、广西等省之民,逃荒入川,不下
数万户,请开招事例,给穷民牛具籽种,令其开垦荒地,方为有益。得旨。”雍正七年再次
颁布优惠条件鼓励开垦,“(四月)戊子,谕户部,国家承平日久,户口日繁,凡属闲旷未耕
之地,皆宜及时开垦,以裕养育万民之计。是以屡颁谕旨,劝民垦种„„今思各省皆有未垦
之地,即各省皆有愿垦之人,或以日用无资,力量不及,遂不能趋事赴功,徘徊中止,亦事
势之所有者。著各督抚,各就本地情形,转饬有司,细加筹划,其情愿开垦而贫寒无力者,
酌动存公银谷,确查借给,以为牛种口粮,俾得努力于南亩。俟成熟之后,分限三年,照数
还项,五六年后,按则起科。”
如在贵州省乌江流域地区,1959年至1996年,耕地面积从22870.6公顷发展到37691.7公
顷,增加14821.1公顷。滥伐主要发生于山坡,其结果也与水土流失联系在一起。如云贵高
原的各大山区由于不合理的砍伐使其变成了的石头山,流域内的河流含沙量大增,每逢雨季
就变成了“黄河”。这样的事例在史籍中俯拾即是,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