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三十年期末论文

现代文学三十年期末论文
现代文学三十年期末论文

华南大学

文学院现代文学史本科期末论文

(2016级)

题目:老舍《断魂枪》里的抗战呼唤

学院:文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生名字:朗若寒沙学号:2016******

指导老师:

完成时间:2016年12月20日

老舍《断魂枪》里的抗战呼唤

【内容摘要】众所周知,老舍的短篇小说《断魂枪》的故事发生于晚清时期,且最可能发生于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然另一方面,这篇作品写于1935年,恰好是日本侵华时期。近代中国,外来入侵不断,对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造成强烈的冲击,民族危机也一步步加深。笔者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老舍先生写《断魂枪》,不仅在于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批判与反思,更在于在这种批判反思中唤醒国民,呼唤中华民族自信自强,全力抗日。

【关键词】《断魂枪》、抗日

20世纪30年代可谓是老舍先生的“齐鲁岁月”,他的许多名作皆在这个时候诞生。对老舍来说,这是一段较平稳的创作生活,而对于中国来说,这又是一个“乌云密布”的年代──日本侵华的战争阴影萦绕。这么两种情况交织在一起,老舍的笔下,多了几分不一样的文墨。《断魂枪》正是其中的一部作品。接下来,笔者将从小说的背景、三个主要人物──沙子龙、王三胜和孙老者以及主人公沙子龙的言语去分析其包含的抗日呼唤。

背景──大梦醒来

《断魂枪》的故事发生于清末时期。1840年以来,中国社会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自鸦片战争起,西方用洋枪大炮,一点一点地打破中国的“天朝上国”美梦,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更是沦为“洋人的朝廷”。

如小说里提到,“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龙旗的中国也不再神秘”。小说里的几位主要人物正是生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沙子龙,身怀“五虎断魂枪”这般绝技,无奈在枪支火炮的年代,无用武之地,只能收起那条枪,关了镖局,改做客栈;他的徒弟王三胜,习得武艺,却也只是在土地庙打把势卖艺;孙老者慕名上门会武学艺,最终只得“不传”的婉拒。在当时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中国本土文化呈现出日渐式微的景象,国人对自己的

文化失去了信心。西方的东西在中国大放异彩时,也映射出国人的失落无措,让人心酸不已。

再看《断魂枪》的写作背景。这部小说写于1935年。1931年“九一八”事件发生后,东三省全面沦陷,中国面临着国破家亡的严重危机。而国民党政府当局仍倒行逆施,推行着“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不仅放弃东三省,还想尽办法剿杀共产党。国内沉郁在这么一种氛围下──人民陷入内忧外患的绝望。老舍敏锐地抓住这一点,希望通过“生命是闹着玩”,这句沙子龙在感悟到自己的枪法没落之时发出的感慨,来警醒国人:中国文化日渐没落,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踏上了中国的领土,再不奋起,未免不会走上灭亡之路!

人物──抉择两难

上文提到,《断魂枪》中有三个主要人物:沙子龙、王三胜以及孙老者。虽然三人性格迥异,但若说他们有什么相似之处,那就是他们都是处于时代变迁的旧封建时代武者。具体论之,他们在这样的形势下又各有不同的心态。

沙子龙,小说的主人公,作为作者着墨最多的人物,老舍先生却并没有过多地去描写他的武艺如何高强,而更多的是去写他在风云变幻的近代社会变化中的态度。在三人中,他是唯一一个清楚地认识到社会时代变化的。他从“东方的大梦”中醒过来,看到的是“不同面色的人”拿着长枪短炮侵略中国,用他们的商品技术打开中国的市场。连“他的武艺、事业,都梦似的成昨夜的”了。社会的急剧变化,国家的外忧内患,他的武艺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他选择的是一种消极妥协的态度:他承认这一切的变化,他收起了他的那条枪和那套枪,把镖局改成了客栈,不再谈武,也不再授徒于武。他“适应”了这个变化的社会,也抛弃了他曾经最引以为傲的东西,唯有在深夜“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才还回味自己往昔“神枪沙子龙”的荣耀吧。

与沙子龙不同,孙老者则十分痴迷于武艺,“爱练”二字的回答,言简意赅,表达了他对传统武术的热爱。他见到王三胜卖艺舞枪,忍不住上去与之比划;得知其师从沙子龙,又跟随王拜访沙子龙,欲与他一争高下,领教“五虎断魂枪”。可以说,他千里迢迢,从西北一路而来,所求之物不过一个“武”字。世事变迁与他无关,国家危亡与他不去管。

而王三胜,沙子龙的徒弟,又像是沙子龙与孙老者之间的“中间人”:他练武,却练得不精;他学武又不是为了发扬光大,而是为了谋生,会一点皮毛功夫,就跑到土地庙打把势卖艺;比武输了,抬出师傅,师傅不愿出手,他心里不满,态度立刻转变,把原来的推崇化为谩骂与污蔑,卖艺时再也不打着沙子龙徒弟的名义了。武艺对于他来说,不过是一种工具,可利用时奉之若珍宝,不可用时弃之如敝履。

这三人在变的社会大潮中各有不同心态:或清楚时局,却消极对待;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麻木不仁,醉生梦死。作者借他们三人的表现,揭露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现状:民族危机深重,无数国人奋起救国救民,反抗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然仍有不少人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他们之中有的冷眼旁观,罔顾不闻,只知道守好自家的一亩三分地;有的深知危难,却自思无能为力,在茫然中选择被动适应,随波逐流;更有甚者,没有自己的道德标准,逐利而行,见风使舵,当了汉奸走狗。这种情形一定让作者十分痛心吧。[1]

在老舍心中,他痛斥王三胜的行为,也不赞同孙老者的做法,但写沙子龙时,他的感情却是十分复杂的,他的众多作品,如《二马》、《四世同堂》等等,作品中都含有他对转型时期中国文化的批判与审视,《断魂枪》也是如此。这样的双重态度,同样也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双重矛盾。他懂得,国难当头有志之士当奋起,然老舍内心并非那般的坚定,如果可以,他更想对一切不管不顾,就如他曾在《我的母亲》中写道:“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这种两难抉择体现在小说中正是沙子龙的处境。可以说,老舍先生透

过沙子龙这一角色,表露出他迷茫的心境及他对抗日的呼声。

言语──言为心声

除了小说的叙述背景、写作背景以及作者对人物的描写外,沙子龙说的一些话语同样蕴含着作者的一些情感在内。

“生命是闹着玩,事事显出如此”

沙子龙说出这一句话,其实内心无比痛苦,练了二十年的枪,到如今愈渐失去它的作用,枪术在西方的枪炮下不值一提,自己的镖局也似乎没有存在的意义。雪藏自己的枪术,成了他艰难而又不得不为的选择。他在痛苦中清楚地看到中国的现状──“东方的大梦没法子不醒了”、“龙旗的中国也不再神秘”,唯有变才有可能扭转状况。于是他就这样“闹着玩”,改开客栈,不再练枪:带着对武艺的不舍及对现实的清醒认识去适应社会的变化。

而处于文外的作者老舍先生,他给自己的定位并不高大,仅仅是一个作家,他没有深刻的抗争领悟,也没有崇高的革命思想,他想做的,就是写作。他不想卷入任何组织,他只想在济南拥有片刻的宁静。如上文提到,“文章合为时而著”,他深刻体会到国家的沉重灾难,深刻感受到人民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深切痛恨日本侵略者,于是便把这些体会和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去。

“我没收过徒弟”

这句话是孙老者与沙子龙交谈时沙子龙说出来的。王三胜以及一帮师弟都是沙子龙的徒弟,沙子龙这句话显然说不通。笔者认为,沙子龙的这句话,表面上包含了对王三胜用未烧开的水招呼客人的谴责,实际上,还包括了他竭力想撇清与他的徒弟,与枪术,甚至是与传统武术的关系。这是他对孙老者的暗示,也是对古老中国的暗示:传统武术式微,再固执于此,前途渺茫。

“不传!不传!”

“五虎断魂枪”再也没有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下,只有夜深人静之时,沙子龙才会拿出他的那杆大枪,“一气把六十四枪刺下来”,然后回味自己当年的威风。他宁愿让这条枪和这套枪消失于世间,也不愿意找一个真正的传人传承下去。是因为王三胜的一系列表现让沙子龙彻底对其失望了?不然,在笔者看来,在沙子龙的眼里,“不传”不是因为宁缺勿滥,而是真的已经不需要了。[2]“走镳已没有饭吃,而国术还没被革命党与教育家提倡起来”,几个徒弟只能在土地庙卖艺谋生。既不能解决国家大计,又不能解决温饱问题,那不如让这断魂枪彻底地“断魂”,与自己的昔日荣光共同埋葬。

“不传”是放下过去的羁绊,也是顺应现实的标志。国难当头,多事之秋,老舍也不再坚持着过去旁观“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做法,置身于事外。他更多地融入到时势中去,拿起手中的笔,去书写侵略者的残暴无情,记下无辜百姓的血泪心酸。

总而言之,老舍先生的《断魂枪》,在其写作背景、人物描写以及言语等方面,都包含着他对国家命运前途的关心。在国家危难之时,老舍更是通过这篇小说发出了自己抗日呼唤,企盼以沙子龙的故事来唤醒那些已经麻木的国人,不要再沉浸在腐朽的“大梦”之

中。

参考文献:

[1]廖健春,《断魂枪》人物形象的心理症候透析[J],载《时代文学月刊》,2011(14):202-203。

[2]刘俐俐,"不传!不传!"的魅力与"最后一个"的阐释空间——老舍《断魂枪》的文本分析[J],载《民族文学研究》,2006(4):54-58。

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卷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1、下列均属于文学研究会的作家是( A )。 2、1932年9月,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的诗歌团体中国诗歌会成立,其会刊是( C )。 3、徐志摩最早出版的诗集是( B )。 4、边城的女主人公是( C )。

5、鲁迅揭露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循环的作品是( A )。 6、《寒夜》体现了巴金的美学理想,即( D )。 7、沈从文讽刺知识分子的代表作是( D )。 8、《财主底儿女们》的出版当时被胡风称作是( D )。 9、下列均属于郭沫若创作的诗集是( B )。

10、张天翼《速写三篇》包括的三篇作品是( B )。 11、提出“伟大的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文学是没有阶级性的”这一文学观点的是( D )。 12、下列均属于老舍的作品是( B )。 13、下列均属于巴金的作品是( C )。

14、自称为“乡下人”的沈从文,其小说主题的最准确的概括是 ( D )。 15、《北京人》剧本的作者是( B )。 二、【填空题】 16、沈从文以湘西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长河》)。 17、曹禺唯一一部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是(《桥》)。 18、虎妞、刘四、小福子都出自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 19、夏衍创作的第一个剧本是(《都会的一角》)。 20、20世纪40年代追求“散文化语言和自由体形式”,积极提倡自由诗体的诗人是(艾青)。 21、创造社在文艺思想上倾向于(浪漫主义)主义。 22、“五四”以来最早的小说流派是(问题消失)。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论文

中国现代文学经典论文 指导老师:xxxx 姓名:xxxxx 专业:xxxxxx 学号:xxxxx

论贾平凹小说的写作特色 摘要:借用中国禅宗思想的三种境界来概括贾平凹小说创作的三个代表性阶段,即: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一方面,纵观贾平凹的小说创作轨迹,他对社会、人生的认识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技巧逐渐从稚嫩走向圆熟,基本呈螺旋上升的态势。虽然在这个上升趋势中,不免有起起落落的回复现象,但大体上和禅宗思想的这三种境界是吻合的。另一方面,具体到贾平凹的每一部重要作品之中,都可能或多或少地同时体现了这三种境界。 关键词:贾平凹小说境界 纵观贾平凹三十多年的小说创作,基本上都围绕一个总的思想原则:那就是融传统于现代,这其实正是文化寻根的基本精神。有人总结,从贾平凹小说创作的文化追寻上看,大体经历了文化和谐——文化错位——文化崩溃——文化建构几个大的段落,并且其间相互交叉、渗透。按照这样一个思路,贾平凹早期的创作,比如《商州初录》、《天狗》等表现了美好人情的文化和谐,而《古堡》、《浮躁》等则表现了文化错位的危机,到《废都》、《白夜》则达到了文化崩溃的边沿,到《高老庄》则逐渐出现文化建构的希望,而《秦腔》则应该是文化追寻的集大成之作,既表现了文化错位、文化崩溃的危机,又给人以必须文化重建的警示。 这里,不再对贾平凹的创作作全面的论述,而是借用中国禅宗思想的三种境界来概括贾平凹小说创作的三个代表性阶段,即: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禅宗的这三种境界一般是形容人认识大千世界的过程。“见山是山,见水是水”一般看做求实阶段,即对眼前的所见,基本凭着经验直觉去判断。“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可看作求智阶段,是用空灵智慧的心态去观察事物,也可谓透过现象看本质。“见山还是山,见水还是水”,可以说是求自由阶段,类似于哲学上的“否定之否定”,看似回到了起点,但又不只是起点的重复。是对大千世界的大彻大悟,是达到一种高度或深度的“自由”状态。现把这三种境界用在概括贾平凹小说创作上,是出于两

《中国现代文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练习测试题库 一、填空题 1、“五四”文学革命时最早发表理论文章提倡文学改良的是。 2、1928年初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的两个社团是和。 3、《潘先生在难中》的作者是;《月芽儿》的作者是;《在其香居茶馆里》的作者是;《倾城之恋》的作者是。 4、在左联成立大会上,发表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为题的重要演说的是。 5、被称为“文体作家”的是。 6、《获虎之夜》的作者是;《一只马蜂》的作者是;《上海屋檐下》的作者是;《岁寒图》的作者是。 7、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团体是。 8、鲁迅的狂人日记受俄国作家的影响。 9、后期新月派以季刊作为阵地。 10、《死水》的作者是;《再别康桥》的作者是;《别了、哥哥》的作者是;《老马》的作者是。 11、的问题小说更突出“爱”和“美”的观点。 12、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作家的。 13、《雪花的快乐》的作者是;《蕙的风》的作者是;《雨巷》的作者是;《王贵与香香》的作者是。 14、文学革命时最先发表理论文章倡导文学改良的是。 15、《示众》的作者是;《春桃》的作者是;《华威先生》的作者是;《暴风骤雨》的作者是。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女神》的思想容和艺术特征有()。 a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b强烈的反抗和叛逆精神c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思d青春、爱情的热烈歌唱e表现了五四的时代精神 2、文学的民族形式的论争发生于()。 a抗战未开始时b抗战前期c抗战中期 d抗战后期e抗战结束 3、《蚀》是由三个中篇小说组成的,这三个中篇是()。 a泥泞b幻灭c自杀 d动摇e追求 4、下列作家属于社会剖析派的是()。 a从文b吴组缃c沙汀 d呐鸥e艾芜 5、下列小说不是老舍20年代在英国完成的是()。 a《离婚》b《子曰》c《小坡的生日》 d《二马》e《老的哲学》 6、七月刊物的主编是()。 a艾青b风c田间

现代文学习题(试题+答案)

现代文学习题(试题+答案)

练习一 填空: 1、 1842年,魏源编写的中国近代史地科学的开山之作《_海国图志_》刊刻行世,书中提出了“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师夷长技以制夷。” 2、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文化人对_中体西用__的效用发生了怀疑。 3、____严复______于1896年翻译了出版了赫胥黎的《天演论》。 4、____严复______用“进化”的思想,在政治时事的纵横捭阖中为国人敲响了警钟;而__谭嗣同__ 则在《仁学》等著作中对中国道德文化的批判实行了“诛心之术”。 5、黄遵宪提出了“我手写我口”的诗歌创作主张。 6、__梁启超___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里提出,“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 7、《_新小说_》和《月月小说》、《绣像小说》、《小说林》一起被时人称为“晚清四大小说杂志”。 简答: 1、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办报过程中提出了哪些对中国现代文学转型有重要意义的主张?

有限度地承认白话文的传播优势;在文学体裁上,极力推崇小说戏曲所特有的社会教育功能。 2、简要叙述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的主要观点。“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起。” 思考: 1、洋务运动发生的基本原因有哪些? 2、戊戌变法运动发生与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中国近代小说戏曲革命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 练习二填空: 1、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发表的倡导变法维新的文章肇端于《时务报》,时人称其为“时务文章”;由于此类文体与报纸密切相关,这类文章也被人称作“__报章文体________”。 2、__梁启超________在《变法通议》中说:“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 3、___梁启超_______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概括自己的散文“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偶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颇有一种魔

中国现代文学的论文 冰心 丁玲

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坛巾帼 ——冰心、丁玲 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一个具有丰富的价值内涵和文学意义的阶段文学,虽然只有仅仅三十二年(1917-1949),在几千年的文学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它的意义且不是能用时间来衡量的,它是一座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无可比拟的里程碑。中国现代文学的这一阶段,连接着中国文学发展历史进程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的两个巨大转折点。这就赋予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独特价值和意义,显示出新文化与传统旧文化的深深“裂痕”,体现出中外文化的猛烈“碰撞”。现代文学所具有的这种纵横交叉、承前启后的历史特质,是中国任何一段文学史难以比及的。 继1918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白话诗四首,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后,短短几年就涌现出了一大批以白话文为主导,以现代人本观念为价值坐标,以启蒙为精神核心的新文学作家。他们的新文学作品反对封建文化和儒教纲常,批判专治制度,维护和张扬人的个性以及世俗生活的快乐,呼唤人的解放,构成了是中国现代文学主导性启蒙潮流。并在此后的近一个世纪中居于文坛正宗的文学形态。 就是在“人的发现”这一指导思想下,有了对封建制度、思想、礼教的否定与批判,才有了对束缚妇女思想的封建纲常礼教的批判和非常重要的“妇女解放”的提出。让在封建社会压迫下无奈沉睡太久的女性觉醒,让五四的女作家有了崭露头角的机会,同时给文坛注入了一股女性文学的新鲜血液。在五四这个年轻的时代产生了一批年轻的新女性作家,她们通过文字来反抗封建传统、追求男女平等和婚姻自由,用笔来表现新女性的冲决和痛苦。她们用不同于男性的细腻温婉的文字,抒发内心对封建社会强烈的反抗的声音,对男女平等的迫切渴求,以及对打破男权压迫实现婚姻自由的向往。 五四女作家往往被人们归为两类,一类是闺秀派作家,另一类是新女性派作家。这一提法最早出现在毅真的长篇论文《几位当代女小说作家》中,“毅真讲五四至30年代的女作家分成‘在礼教的范围来写爱’的闺秀派作家(冰心、绿漪)、徘徊于‘新’与‘旧’之间的‘新闺秀派作家’(凌淑华),以及追求‘自由恋爱’的新女性派作家(冯沅君、丁玲)三类来评述”。她们都是在五四自由之风下成长的女性,都接受了良好的新式教育,她们有着和其他女性不一样的思维和想法,她们的创作主旨都是争取女性权利、自由,打破封建礼加在妇女身上的城中枷锁,同时唤醒女性意识。不过相比闺秀派作家,新女性派作家更加激进和反叛,她们是追求妇女解放也更加彻底。冰心和丁玲,是其中较为优秀,也较为突出的女作家,是当时文坛不让须眉的巾帼之星。 一、冰心——爱如繁星情似春水 在新文学史上,冰心可以说是第一位著名的女作家,她以一颗仁爱的心关怀着人类的痛苦,探求着困扰生命的根本问题,她用女性的似水柔情浸润着读者的心灵,涤荡着尘世的污垢。冰心崇尚“爱的哲学”。“母爱、童真、自然”是其作品的主旋律。她非常爱孩子,把孩子看做“最神圣的人”,认为他们是祖国的花朵,应该好好呵护。同时也成为了小读者的知心朋友,深受人民的敬仰。她的作品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母爱与童真的歌颂与赞美。尽管从创作来看,冰心为中国现代文学贡献最有价值的部分在散文而不在小说,但是冰心的名字在中国现代文坛的出现却是和问题小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创作之初,她就表现出对女性问题的关注。在她1919年至1925年发表的三十来篇问题小说中,妇女家庭小说共8篇,约占三分之一。在抗战期间,冰心的小说散文集《关于女人》写了14个女人的故事,探索“五四”到抗战期间妇女地位和命运,表现出中国女性为抗战服务的热忱,在这些作品中均表现出鲜明的女性意识。她尤其看重和钟爱女性的性别特征。认为妇女应该将“为人”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全国)及答案打印3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全国) 作者:佚名试题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68 更新时间:2006-8-1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新青年》、《新潮》上发表小说的除鲁迅外,还有( ) A.沈尹默 B.刘半农 C.杨振声 D.冰心 2.提出“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说的是( ) 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李大钊 3.凌叔华的小说集《花之寺》着力刻划的女性形象主要属于( ) A.知识女性 B.高门巨族的少妇 C.时代女性 D.叛逆女性 4.茅盾描写从“五四”到“五卅”一代知识分子心灵历程的长篇小说是( ) A.《蚀》 B.《虹》 C.《路》 D.《霜叶红似二月花》 5.冯至所属的新文学社团是( ) 记:蜂子刺成肿的 A.弥洒社 B.莽原社 C.未名社 D.沉钟社 6.鸳鸯蝴蝶派的主流从题材、内容上来说是( ) A.言情小说 B.黑幕小说 C.武侠小说 D.侦探小说 7.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戏剧团体是( ) A.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B.南国社 C.民众戏剧社 D.上海戏剧协社 8.丁玲对知识女性性爱的矛盾心理进行大胆、细腻描写的作品是( ) A.《在医院中》 B.《水》 C.《莎菲女士的日记》 D.《夜》 9.《蚀》三部曲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 ) A.五卅运动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大革命前后 D.大革命失败后 10.叶圣陶五四时期的小说主要风格是:( ) A.冷隽平实 B.明丽典雅 C.感伤悲哀 D.古朴晦涩 11.中篇小说《二月》的作者是( ) 记;二月月光如水(柔石) A.蒋光慈 B.殷夫 C.胡也频 D.柔石 12.王统照的小说《沉思》属于( )记;沉思问题:女模特“爱”与“美”化身,不为人理解,到城外去沉思 A.乡土小说 B.问题小说 C.抒情小说 D.心理分析小说 13.《骆驼祥子》的主要情节线索是( ) A.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 B.虎妞与祥子的感情纠葛 C.虎妞、祥子与刘四的矛盾冲突 D.祥子与刘四、虎妞的矛盾冲突 14.老舍的长篇小说《猫城记》属于( ) A.寓言体小说 B.写实小说 C.社会剖析小说 D.心理分析小说 15.巴金的《雪》描写的题材是( ) A.工人生活 B.家庭生活 C.社会革命 D.女性生活

中国现代文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在新文学的重要刊物中,以胡适、陈西滢为代表的刊物是()。 A.《诗》B.《语丝》 C.《新青年》D.《现代评论》 2.1923年8月,鲁迅出版的第一部小说集是()。 A.《狂人日记》B.《呐喊》 C.《故事新编》D.《彷徨》 3.徐志摩在剑桥的优美风光中,与16岁的女孩双双坠入爱河,不惜与有孕在身的妻子提出离婚。几经周折离婚后,却只好独自品尝失恋的苦痛和来自父母的责难,并开始了诗歌创作。这位引发诗人诗情的女孩是()。 A.张幼仪B.林徽因C.陆小曼D.王映霞 4.茅盾的小说处女作和成名作是中篇小说()。 A.《幻灭》B.《灭亡》C.《动摇》D.《追求》 5.最能体现曹禺创作成就的是他在后期创作中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和()。 A.《雷雨》B.《日出》C.《原野》D.《北京人》 6.1924年,沈从文开始发表作品,1927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A.《蜜柑》B.《柏子》C.《萧萧》D.《丈夫》 7.李劼人的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描写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近代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被文学史誉为“大河小说”,其中,写得最好的一部是()。 A.《天魔舞》B.《死水微澜》 C.《暴风雨前》D.《大波》 8.1943年,在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两位风格迥然不同,但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家,一位是上海沦陷区的张爱玲,一位就是延安解放区的()。 A.何其芳B.艾青C.赵树理D.孙犁 9.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有一篇最为人所称道,有人甚至认为“这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这一评价固为过誉,然而,它在中国现代小说中确也卓尔不凡。这篇小说是()。 A.《第一炉香》B.《金锁记》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习题集(精)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习题集1 第一章:文学思潮与运动(1917——1927 一、填空题 1,文学革命兴起之前的文学改良运动包括: _________ . 2,文学革命兴起的直接动因是: _________ . 3,新文化运动的本质是:_________ . 4,从文学进化论的角度论述文学革命的理论文章是: _________ . 5,《文学改良刍议》的作者是:_________ . 6,提出“三大主义”为文学革命的目标的理论文章是: _________ . 7,文学革命发生、发展的外因是 _________ . 8,《人的文学》的作者是_________ . 9,对现代散文的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文学社团是 _________ . 10,特别重视对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介绍的社团是 _________ . 11,以爱情诗创作闻名的社团 是_________ . 12,湖畔诗社的代表诗人有_________ .

二,名词解释: 1,文研会 2,创造社 3,新月社 4,语丝社 三,简答题: 1,简答文学革命发生的大致过程 2,概述“五四”前后外国文学思潮的进入情况 3,简答《文学改良刍议》的思想内容 4,简答《文学革命论》的思想内容 5,简答文学革命时期的创作特色 四、论述题 1、为什么说文学革命是我国前所未有的文学革新运动?文学革命的的意义是什么? 2、如何评价文学革命时期周作人的文学观念与理论? 第二章鲁迅(一 一、填空题: 1,鲁迅发表的第一篇论文是 __________. 2,鲁迅的小说集有__________.

3,鲁迅的散文诗集是__________. 4,鲁迅的散文集是__________. 5,鲁迅的杂文集有(举三个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6,鲁迅提出“首在立人”观点的文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鲁迅的学术著作 有__________. __________. 8,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是__________. 9,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发表白话小说的刊物 是__________. 10,鲁迅小说的主要题材 有__________.__________. 11,鲁迅唯一的一篇中篇小说是__________. 12,鲁迅唯一以青年的婚恋为题材的小说是 __________. 13,《药》《孔乙己》《故乡》出自__________(小说集 14,《祥林嫂》《伤逝》出自__________. (小说集 15,阿Q精神的核心是__________.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试题练习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D) A.《语丝》 B.《小说月报》 C.《创造》季刊 D.《新青年》 2.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C) A.南国社 B.春阳社 C.春柳社 D.民众戏剧社 3.左联成立后,文坛上出现的“民族主义文学”是一个(A) A.国民党的文学派别 B.民族主义者的文学派别 C.抗日救亡的文学派别 D.民族统一战线的文学组织 4.郭沫若的诗集《恢复》写于(D) A.“五四”时期 B.“五卅”时期 C.北伐大革命高潮时期 D.大革命失败后 5.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特色是(D) A.忠于历史事实的客观描绘 B.戏说历史的主观编造 C.赋予历史以象征色彩 D. 浪漫主义和诗情 6.“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C ) A.美国文学 B.中国古代文学 C.俄国文学 D.日本文学 7.郁达夫30年代的小说《迟桂花》主要表现了(C) A.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B.性苦闷的情绪 C.隐逸的思想 D.追求革命的思想 8.朱自清发表于“五四”之后的抒情长诗是(A ) A.《踪迹》 B.《毁灭》 C.《火把》 D.《北游》 9.许地山的《空山灵雨》是(B) A.小说集 B.散文集 C.童话集 D.诗集 10.老舍所属的民族是( D.满族 11.《爱情三部曲》指的是(C) A.《新生》、《萌芽》、《灭亡》 B.《雾》、《雷》、《电》 C.《雾》、《雨》、《电》 D.《雨》、《电》、《雷》 12.巴金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作品是(C) A.《灭亡》、《新生》 B.《激流三部曲》 C.《火》三部曲 D.《爱情三部曲》 15.下面属于沈从文小说《边城》的一组人物是(A ) A.翠翠船总傩送老船夫 B.夭夭傩送老船夫天保 C.翠翠王团总老船夫滕长顺 D.萧萧傩送船总老船夫 16.沈从文小说《丈夫》表现的思想内涵是(B) A.对封建男权主义的批判 B.对穷苦人不幸命运的同情与追问 C.对都市文明的批判 D.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17.曹禺描写复仇的一部话剧是(C)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18.下面属于《雷雨》的一组人物是(B) A.周朴园侍萍愫方 B.周朴园鲁大海四风 C.陈白露蘩漪周朴园 D.周萍蘩漪方达生 19.曹禺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社会的剧作是(B) A.《雷雨》 B.《日出》 C.《北京人》 D.《原野》 20.长篇小说《光明在我们的前面》的作者是(A) A.胡也频 B.柔石 C.洪灵菲 D.茅盾 21.散文集《画廊集》的作者是(A) A.李广田 B.何其芳 C.陆蠡 D.丽尼

汉语言当现代文学论文选题

汉语言当代现代文学 第一部分(1~~44) 1.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论《故事新编》 2.论鲁迅创作于西方现代文学 3.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 4.茅盾笔下的上海都市图景——读《子夜》 5.《无常》、《女吊》(鲁迅),《水里的东西》(周作人),《放猖》(废名)比较论 6.《日出》中的次要人物(黄升东、福生)在戏剧结构中的作用。或《茶馆》人物论 7.《我与地坛》文本细读 8.论艾青笔下的土地与太阳 9.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10.戴望舒诗歌研究11.卞之琳诗歌研究12.何其芳诗歌研究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13.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14.张爱玲小说研究15.孙犁小说研究16.汪曾祺小说研究17.论穆旦的诗18.论钱钟书《围城》19.论贾平凹的散文20.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21.论余秋雨的散文22.论余华的小说23.论20世纪80-90年代对赵树理的再评价24.评“样板戏”对李玉和、杨子荣、阿庆嫂三个人物的塑造25.舒婷诗作简析26.王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作的意义27.评王安忆的《长恨歌》28.评铁凝《玫瑰门》29.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30.论王朔的《动物凶猛》31.论韩东的诗歌写作32.分析王安忆(或莫言、余华、铁凝的一篇新创作的小说)33.我读海子的诗33.昌耀诗歌研究34.重读寻根小说35.老舍与北京城(或张爱玲与上海、王安忆

2.与上海、王曾祺笔下的昆明、36.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散文、赵树理与山西等)37.阿来小树的叙事艺术38.毕飞宇小说中的女性想象39.90后小说研究40.网络文学之我见41.生态文学研究42.新市民小说研究4 3.官场小说研究4 4.新世纪文学审美形态研 第二部分(1~~83) 1.论文学研究会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2.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研究 3.论阿Q性格 4.论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形象 5.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 6.论左拉对矛盾小说创作的影响 7.论里尔克对冯至诗歌的影响 8.论冰心体 9.论曹禺的《雷雨》10.论闻一多诗中的想象11.论丰子恺的散文创作12.论中国现代学者散文13.论戴望舒的诗14.论徐志摩的诗15.论绘画对艾青诗歌创作的影响16.论感觉派17.论钱钟书的《围城》18.论上海文化对张爱玲小说的影响19.论满族文化对老舍小说创作的影响20.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世界21.论海派22.论京派22.论九叶诗人24论孤岛文学25.论解放区的文学创作26.论“赵树理方向”27.论老舍的《茶馆》28.论《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29.论寻根文学思潮30.论新写实小说31.论新历史文学32.论朦胧诗33.论北岛的诗歌创作34.论舒婷的诗歌创作35.论任洪渊的诗歌创作36.论晚生代小说创作37.论杨朔散文的意境38.论

中国现代文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 2010年7月 一、填空题(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每空2分,共3 0分) 1.文学革命的开始,是以1 9 1 7年1月和2月《》杂志分别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为标志的。 2. 1924 年,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和在杭州成立了湖畔诗社。 3. 戴望舒的《雨巷》在《》上发表,一举成名,并得到“雨巷诗人”的美誉。 4. "孤岛文学"指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到1942年1 2月" 事件"期间如同"孤岛"般的英法等国租界里从事的文学活动。 5. 徐志摩与上海巨富之女张幼仪成婚后,1918 年经妻兄介绍,正式拜 为师。 6. "《蚀》三部曲"包括三个中篇《》、《动摇》和《追求》。 7. 老舍称《》是自己“求救于北平"和"返归幽默"的突破性作品。 8. 在鲁迅身边,发生了很大变化,陆续发表了记叙自己在哈尔滨生活的散文,后结集为《商市街》。 9.《倾城之恋》中的是一个穷遗老的女儿,离婚回到家里,大家庭的尔虞我诈,使她在元奈之下,只能设法做一个女结婚员,找一份安稳的婚姻以获得经济上的安全。 10. "九叶诗派"得名于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推出的诗歌合集《九叶集》。 11. 钱锺书被大学破格录取后,博览群书,手不释卷,立下了" 横扫清华图书馆"的志向,又有"人中之龙"之誉。 12. 梁实秋在抗战初期则因" 与无关论" 而招致左翼文学阵营的抨击。 13. 《芦花荡》是《》的姐妹篇,写的是白洋淀里的一位老船工护送两个女孩子投奔革命队伍的故事。 14. 李金发的第一部诗集《》(1925) 经周作人推荐编入" 新潮社丛书" 后,扩大了象征主义的影响。 15. 新感觉派的形成,酝酿于1928 年9 月出版的《无轨列车》,发展于1932 年5 月创刊的《》。 二、单项选择题{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题1分,共5分) 1.在新文学的重要刊物中,以胡适、陈西洼为代表的刊物是( )。 A.《诗》 B.《语丝》 C.《新青年》 D.《现代评论》 2. 鲁迅在日本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期间,接触到一些国外的文学作品,以翻译的形式创作了他的第一部小说( )。 A.《呐喊》 B.《斯巴达之魂》 C.《怀旧》 D.《狂人日记》 3. 丁玲后来获得1951 年度斯大林文艺奖二等奖的小说是( )。 A.《莎菲女士的日记》 B.《在医院中时》 C.《我在霞村的时候》 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中国近现代文学名著阅读论文

- 1 - 读沈从文《边城》有感 从小我就很迷恋沈从文,更迷恋他的《边城》。读书时,就知道《边城》是蜚声中外,饮誉文坛的名著,被誉为?小说中飘逸不群的仙女?,是梦幻中的湘西绝唱。以致很多人,甚至怀疑《边城》里的人物是虚幻的,是沈从文梦幻中的故乡童话。其实不然,沈从文笔下的湘西是最为真实,最为本色的湘西。只是现在已经物是人非,甚至也人物两亡了。 与其说《边城》在写景,不如说是在写人性。柔美朴素的文笔,一点点勾勒出了一个乡村,一片理想的净土,没有战争,没有勾心斗角,没有铜臭,人们都以最本质的状态生活着。端午节前,翠翠的爷爷在市集中受到许多人的关照,在彼此洋溢着的笑靥中,没有欺骗,没有讨价还价的争执,人与人之间更像是互帮互助的一家人。在这片桃花源,生存不需靠金钱来维持,彼此信赖,关心使每个人都能舒适地生活。这里没有凭金钱建立的等级制,即便是比较富裕的顺顺,待人接物也毫不傲慢,还主动送给翠翠祖孙许多粽子。淡泊的金钱观,平等互助的人际关系,自然的人性,使我们找不到丝毫?文明?社会的礼法与习俗,这看似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然而在作者的白描中,一切又是如此的真切,或者说,是人类内心中对真善美本质的渴望使这一切显得真实。而一百年前的湘西,甚至现在湘西的偏僻处,,就是这么一个远离王化的自在自得之地。翠翠是这片水土养育的精灵。沈从文是这样描述翠翠的。?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且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的在水边玩耍了。?翠翠是沈从文所有作品中,描写的最美丽最纯粹的少女形象。美得不可方物,美得叫人心痛。 风和晴朗的天气无人过渡,镇日长闲。祖父同翠翠便坐在门前大岩石上晒太阳;或把一段木头从高处往水中抛去,镞的使身边的黄狗自岩石高处跃下把木头衔回来;或翠翠与黄狗张着耳朵听祖父讲城里很多年前的战争故事;或祖父同翠翠两人各把小竹做成的竖笛含嘴里吹迎亲送女的曲子……遇到过渡的是新娘。翠翠必争着做渡船夫。站在船头,懒懒的攀缘缆索让船缓缓过去。花轿到岸拉,翠翠必战在小山头,目送这些远去,方回转船上,把船靠近近家的岸边。独自哼唱或采一把野花束在头上装扮新娘子…… 平静,古老而祥和,自然朴实。 然而翠翠却是敏感脆弱,孤独忧伤的。 倘使爷爷死了……吊脚楼上的曲声与这幽怨的心思相对应。倘使爷爷死了,会有户人家等着她?这是她唯一透破这图画的路?引出了翠翠心中隐秘幽暗的一段爱情故事。笔触冷静平淡,语句没有任何宣染艳丽。白描淡淡的不能再淡。然而白描中仍看到结果的厚重。隐秘忧伤的是他们的爱情没有开始就消失。翠翠不做声,心中只想哭,可是没理由可哭。祖父再问下去,便引到了翠翠死去的母亲……老人说了一阵,沉默了…… 原来来做媒的是为老大。而站在对溪高岸竹林里为她唱歌的却是老二。老二想做云雀,老二有诗人性格。翠翠喜欢老二不喜欢老大。文字总在二老是为要一座碾水房还是一只渡船着游动,在渡船上爷爷反复询问中延续。老二爱翠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人的文学》的作者是五四时期因倡导“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而名声大振的(B)。 A.鲁迅 B.周作人 C.胡适D.沈雁冰2.以一人之力,持续40载,完成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晚年又用7年时间完成了百万言学术著作《英国文学史》的著名作家是(D)。 A.穆旦 B.林语堂 C.冯至 D.梁实秋 3.小说《湖畔儿语》以儿童的视线和体验,讲述一个苦难家庭的故事。其作者是(D)。 A.冰心 B.冯文炳 C.鲁迅 D.王统照4.发表于1917年1月《新青年》的《文学改良刍议》,其作者是(C)。A.鲁迅 B.陈独秀 C.胡适 D.李大钊 5.曹禺在大学期间创作的《雷雨》1934年7月在《文学季刊》一卷三期发表,是由一位著名作家和编辑推荐的。这位作家和编辑是(D)。 A.鲁迅 B.茅盾 C.老舍 D.巴金 6.1921年诗集《女神》出版,宣告了新诗的最终形成。《女神》的作者是(A)。A.郭沫若 B.胡适 C.刘半农 D.鲁迅7.七月诗派重要的诗论家是著有《诗与现实》、《人与诗》、《诗是什么》的(D)。 A.田间 B.胡风 C.艾青 D.阿垅 8.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集,并开“独语体”散文之先河的是(C)。A.《呐喊》 B.《朝花夕拾》 C.《野草》 D.《坟》9.在众多小诗的作者中,最重要的诗人是深受泰戈尔《飞鸟集》影响的(D)。A.汪静之 B.胡适 C.朱自清 D.冰心10.《教我如何不想她》流传甚广,并首次使用“她”字,经赵元任谱曲后,成为传唱至今的流行歌曲,这首诗的作者是(C)。 A.郭沫若 B.胡适 C.刘半农 D.鲁迅

中国现代文学试题B及参考答案

平顶山学院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试卷 B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20世纪20年代,全国出现了许多文学流派,其中,周作人等人发起组织了___________,郭沫若等人发 起组织了____________。 2.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____________,散文诗集是_________。 3. 《铸剑》中塑造的复仇主人者形象是___________。 4. 1920年,胡适出版了诗集__________,这是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新诗别集,体现了他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是_________,这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杰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 5. 闻一多诗论的核心“三美”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中国现代话剧发端于留日学生组织的__________,他们演出的内容与形式都有别于旧戏的新的戏剧样式,被称为__________。 7. 周作人的散文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风格,体现了他“叛徒”和“隐士”的双重人格。 8. 茅盾的长篇处女作是____________。 9. 老舍的带有科幻色彩的寓言体小说是_____________。 10. 巴金的小说____________标志着他文学生涯的正式开始,但是还没有跳出“革命+恋爱”的模式。 11. 戴望舒由于成名作的巨大影响,所以被称为____________。 12. 报告文学《包身工》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 13.将“幽默”一词引进中国,并在自己的创作中加以实践的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 在“小说界革命”中,有人提出了“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的观念,这个人是: A. 康有为B 梁启超C 陈独秀D 李大钊 2 文学革命初期在《新青年》杂志上演出“双簧戏“的是: A.胡适和陈独秀 B.鲁迅和周作人 C.钱玄同和刘半农 D.沈尹默和叶绍钧 │ │││││││││ ( 第 一 页 ) │││││││ 共 五 页 ││││││││ 专业 姓名 学号 班级 密 封 线

现当代文学的论文

现当代文学的论文 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以不同形式表现内心情感和再现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下文是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现当代文学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婚姻观 中国传统社会婚姻制度是由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根源决定的。包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夫一妻多妾和男尊女卑等具体表现。传统社会,女性处于劣势地位。在恋爱之前,被男性观赏,供男性取悦的角色;在涉及谈婚论嫁时,没有自主选择的权利,甚至也没有离婚的自由,只有男性才能“出妻”;在家庭关系中,处于最低端的地位,要遵从三从四德的礼序。 五四新文化运动作为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将妇女解放和婚姻变革提到了新的高度,妇女解放、恋爱自由、婚姻自由思想得以席卷全国。在新时期的婚姻观里,家庭和个体是两个部分,家庭包括实体的财富、资产,个体包括个人的精神性,即无形的个人情感和现代人格。三部小说都涉及家庭和个体的关系,二者之间的矛盾构成小说的主要矛盾,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找一种平衡,维持良好的家庭关系,就成为需要思考的问题。 1夫妻双方良好的交流是维持婚姻的重要条件 《伤逝》中夫妻双方都是具有现代独立人格的,子君说“我是我

自己的,你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置办家具时,她坚持要卖首饰出一份力。她和涓生恋爱的时候,两个人谈家庭专制,谈打破旧习惯,谈男女平身世、缺点,无所不聊,是完全纯真热烈地相爱。但结婚后,两个人温习的时间越来越少,生活被琐事占据,从两人连谈天的功夫都没有,子君将自己的全部精力用于家庭琐事,越来越颓唐,以至于不大开口。子君和涓生都意识到了双方的变化,然而当二人想鼓起勇气改变时,对方都退缩了。子君从爱情当中平等的关系中回归家庭,两个人的交流减少,无法抵御社会经济的压力,最后婚姻和爱情都走向悲剧。小油鸡就像是两人爱情的写照,可爱诗意而养的油鸡,难逃经济压力,被吃掉。阿随就像是一个预示,狗被抛弃了,兜兜转转又回来了,自由恋爱到婚姻的摸索道路还有很长很长。 2没有一种相对完美的婚姻模式 男性占主导地位的婚姻模式不一定成功,女性有经济地位的婚姻也不一定幸福。 《离婚》中的老李在接妻子和孩子来到北平之前,老李在衙门里当闲差,一个人住在公寓,吃了外卖之后闲得看报或者剔牙,他说“我并不想尝尝恋爱的滋味,我要追求的是点;;诗意。家庭,社会,国家,世界,都是脚踏实地的,都没有诗意。大多数的妇女;;已婚的未婚的都算在内;;是平凡的,或者比男人们更平凡一些;我要;;哪怕是看看呢,一个还未被实际给教坏了的女子,情热象一首诗,愉快象一些乐音,贞纯象个天使。”,要接乡下的妻子进城时,他觉得那不是自己的妻子,只会赶小鸡、叫猪、撒村骂街,甚至只是父母的儿媳妇、孩子的妈。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名词解释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模拟试卷四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9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目录 1.创造社 2.语丝/语丝社 3.文学革命论 4.左联 5.文学研究会 6.七月诗派 7.九叶诗人 8.新月社 9.第一次文代会 10.延安文艺整风运动 11.《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12.文协 13.《文学改良刍议》 14.人的文学 15.新青年 1,创造社 创造社:成立于1921年7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文学社团之一, 主要成员郭沫若、郁达夫等,主要出版物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创造社的文学主 张有明显的为艺术而艺术的色彩,非常强调文学是作家的自我表现,极力反对文艺的社会功 用,认为于是应除祛一切功利,力求本身之完美,同时,他们又极力反对社会黑暗,创造社 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的,重在抒发个人感情,表现自己个性。如郭沫若的诗集《前茅》、 郁达夫的《茑萝行》、《春风沉醉的晚上》等都以浓重的主观抒情色彩、鲜明的浪漫主义倾向 而成为创作社的代表作品。 2,《语丝》 因语丝社成员创作的共有共同特征的散文而得名。语丝社得名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的 《语丝》周刊,由《语丝》主要馔稿人组成,主要代表人物有梁遇春、周作人、鲁迅、林语 堂、钱玄同、孙伏园、俞平伯、刘半农等。《语丝》发表的主要是散文,在创作上,尽管语 丝社同仁的思想和艺术主张不尽一致,但在针砭时弊方面形成了共同的风格:排旧促新,放 纵而谈,古今并论,庄谐杂出,简洁明快,不拘一格-这就是“语丝文体”的鲜明特色。最具 代表性的散文创作有两大方面: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杂文,一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小品散文。 "语丝社" 是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因编辑出版《语丝》周刊得名,没有明确的组织机构,一般指刊物的 编辑者及主要撰稿人。该刊于1924年11月17日在北京创刊。由孙伏园、周作人先后主编。

中国现代文学练习题库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本科 一、填空题 1、“五四”文学革命时最早发表理论文章提倡文学改良的是胡适。 2、1928年初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的两个社团是创造社和太阳社。 3、《潘先生在难中》的作者是叶圣陶;《月芽儿》的作者是老舍;《在其香居茶馆里》的作者是沙汀;《倾城之恋》的作者是张爱玲。 4、在左联成立大会上,发表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为题的重要演说的是鲁迅。 5、被称为“文体作家”的是沈从文。 6、《获虎之夜》的作者是田汉;《一只马蜂》的作者是丁西林;《上海屋檐下》的作者是夏衍;《岁寒图》的作者是陈白尘。 7、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团体是创造社。 8、鲁迅的狂人日记受俄国作家果戈里的影响。 9、后期新月派以季刊《诗刊》作为阵地。 10、《死水》的作者是闻一多;《再别康桥》的作者是徐志摩;《别了、哥哥》的作者是殷夫;《老马》的作者是臧克家。 11、王统照的问题小说更突出“爱”和“美”的观点。 12、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作家鲁迅的《狂人日记》。 13、《雪花的快乐》的作者是徐志摩;《蕙的风》的作者是汪静之;《雨巷》的作者是戴望舒;《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李季。 14、文学革命时最先发表理论文章倡导文学改良的是胡适。 15、《示众》的作者是鲁迅;《春桃》的作者是许地山;《华威先生》的作者是张天翼;《暴风骤雨》的作者是周立波。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女神》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有( ABCD )。 a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 b强烈的反抗和叛逆精神 c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思 d青春、爱情的热烈歌唱 e表现了五四的时代精神 2、文学的民族形式的论争发生于( C )。 a抗战未开始时 b抗战前期 c抗战中期 d抗战后期 e抗战结束 3、《蚀》是由三个中篇小说组成的,这三个中篇是( BDE )。 a泥泞 b幻灭 c自杀 d动摇 e追求 4、下列作家属于社会剖析派的是( BCE )。 a沈从文 b吴组缃 c沙汀 d刘呐鸥 e艾芜 5、下列小说不是老舍20年代在英国完成的是( AC )。 a《离婚》 b《赵子曰》 c《小坡的生日》 d《二马》 e《老张的哲学》 6、七月刊物的主编是( C )。 a艾青 b胡风 c田间 d阿垅 e聂绀弩 7、大规模反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都市的现代都市生活的小说是( C )。 a《日出》 b《家》 c《子夜》 d《骆驼祥子》 e《上海屋檐下》 8、中华全国抗敌协会成立于( B )。 a 1937年 b 1938年 c 1939年 d 1940年 e 1941年 9、沈从文的短篇小说的基本文体形式有( ABC )。

中国现代文学论文范文2篇

中国现代文学论文范文2篇 中国现代文学论文范文一:现代文学蛮性书写分析 摘要:中国现代文学的“蛮性”书写备受人们关注,主要是发现理解人和人性,不仅具有反封建革命的意义,还具有不同的风格,为读者提供丰富阅读体验。但中国现代文学的蛮性书写处于内忧外患的特殊时期,因此同其他国家和时代关于蛮性书写书籍之间具有显著差异性。笔者通过梳理分析中国现代文学的“蛮性”书写,来寻找蛮性同启蒙、文明以及人性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中国现代文学蛮性题材美学价值发展。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蛮性 前言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蛮性”书写备受人们关注,基于作家的经历、创作思想和思想资源各不相同,同时,加上环境和文学语境的不断变化,创作出来的作品也各具特色,内涵复杂多样,不仅是对启蒙和救亡的诉求及焦虑,还承载着作家对人和社会的乌托邦理想,为作家们提供特殊的现代性审美价值及体验,并且能进一步探索人性和人的深层次心理状况。 1、中国现代文学“蛮性”书写的类型及特点 1.1植根乡土—书写“蛮性”之美 在中国新文学开始时,乡土农村就出现蛮性这一特征,作家对故乡和农村的风俗习惯用批判的眼光进行审视,并揭示和批判

农村的蛮荒愚昧及落后。早在乡土文学第一个十年时期就出现了“蛮性”书写作品,但数量不多,且立意和宗旨同乡土小说较为相似。研究显示,值得人们关注的是“蛮性”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其中,东北和西南为两个浓墨重彩的版块。不管作家是东北的还是西南的,其笔下的地域不仅为故事的发生地,同时,还为作品提供复杂的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作品的感染性及可读性。且作家能通过特定地域,让人们认识蛮性和人性理论,合理的批判道德等,最后将“蛮性”的生存及生命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 1.2触碰心灵—对个体解放的意义 研究显示,中国现代文学的“蛮性”书写,不仅是表现中国农村边远地区的野蛮生存状况及原始旺盛的生命力,还希望通过书写中国现代文学的“蛮性”来窥探人性及心灵深处的隐私,便于很好地理解人性内涵,观照人生存困境的诗性和质询人为解放自身的途径方法。说到蛮性的这个特点,很多作家便会提高曹禺先生的《雷雨》,该作品为中国现代文学“蛮性”书写的最高成就。事实上,曹禺先生的创作也很好地将关于现代文学“蛮性”书写的事实折射出来,该事实为“蛮性”书写的大量出现同当时政治文化之间具有直接关系,在发展中受到政治、传统和地域文化的影响,其中影响较为严重的为政治、地域文化,其对大多数作品艺术风貌和思想水准起到决定作用。在中国现代文学的“蛮性”书写潮流前一些成就比较高的作品,试图超于潮流,他们不仅辨析整合伦理,不依赖于抒写特定地域风情,同时,还用一定方法碰触人性深处,寻找“蛮性”的无限可能,最终摆脱概念束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