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本质在( )

合集下载

04-05年上学期高三第一轮复习政治: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我国的民族和宗教(附答案)

04-05年上学期高三第一轮复习政治: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我国的民族和宗教(附答案)

政治学科第十单元我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我国的民族和宗教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

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

我们党之所以重视就业工作,是因为()①对人民负责是国家机关的活动原则②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者④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经济建设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③2.全国政协十届一次会议以来共收到提案3819件,经提案委员会审查立案3576件,至今已基本由各办理单位办复。

这表明人民政协()A.是我国的立法机关B.具有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C.具有最高的决定权D.是同我国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2004年2月17日,新华社全文播发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

《条例》指出: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班子的主要负责人。

并为此制定了一系列切中要害的制度。

回答3—5题3.上述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党的()A.思想建设B.理论建设C.组织建设D.制度建设4.我们党之所以重视党内监督,是因为( )A.严格的党内监督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重要保证B.严格的党内监督比党外监督重要C.严格的党内监督可以杜绝腐败D.加强党内监督为的是把问题解决在党内5.该条例颁布的意义在于()A.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B.明确界定党政关系C.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D.健全国家权力的监督体系6.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贯彻好“三个代表”要求,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这是因为()①中国共产党是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②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③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④发展是硬道理,搞好经济就解决了一切问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④7.经党中央同意,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作出决定,从2003年开始,将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9月20日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含答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含答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中国共产党人对待马克思主义唯一正确和科学的态度是()A、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B、坚持维护马克思主义的原创性C、靠引证马克思关于某一问题的某一论证来解决问题D、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2、毛泽东提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科学命题的会议是()A、瓦窖堡会议B、遵义会议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3、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于()A、党的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前中期C、土地革命战争后期D、抗日战争时期4、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重要标志是()A、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提出C、哲学体系的构建完成D、领导权问题的确定5、毛泽东对“实事求是”这句话作了科学解释的著作是()A、《改造我们的学习》B、《论联合政府》C、《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D、《论人民民主专政》6、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A、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实事求是C、批评与自我批评D、理论联系实际7、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A、艰苦奋斗B、实事求是C、独立自主D、争取外援8、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瓦窑堡会议B、六届七中全会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9、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是(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二大C、党的十三大D、党的十四大10、邓小平理论形成轮廓是在()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11、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理论基础是()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B、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D、社会主义本质论12、全面阐述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内容的会议是()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13、第一次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的会议是()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14、首次使用“邓小平理论”概念是党的( )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1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次提出是在( )A、1997年10月B、2000年2月C、2001年7月D、2002年11月16、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本质在( )A、保持党的先进性B、坚持执政为民C、站在时代潮流的前面D、坚持与时俱进17、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核心在( )A、保持党的先进性B、坚持执政为民C、站在时代潮流的前面D、坚持与时俱进18、贯彻“三个代表”要求,关键在( )A、保持党的先进性B、坚持与时俱进C、坚持执政为民D、站在时代潮流的前面19、“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B、解放思想、事实求是、与时俱进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D、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20、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与马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A、党的十四大B、建党80周年C、党的十五大D、党的十六大21、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在党的()A、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C、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D、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2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A、实事求是B、解放思想C、与时俱进D、求真务实23、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源泉是()A、实事求是B、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C、反对教条主义D、与时俱进24、中国共产党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总结和思想结晶是()A、五个“统筹”B、西部大开放战略C、“三步走”战略D、科学发展观25、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A、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B、以人为本C、可持续发展D、全面协调发展26、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三个有利于”标准27、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及其它各方面的创新,处于领先地位的是()A、科技创新B、制度创新D、文化创新D、理论创新2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是()A、党成立以来经验的总结B、改革开放以来党和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C、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D、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2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A、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30、“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A、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党如何巩固执政地位的问题D、党如何保持先进性的问题31、党和国家工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B、增强社会国家的综合国C、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D、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2、中国共产党全部奋斗目标的最高目标是()A、不断促进生产力B、不断推进生文化的发展C、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发展D、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33、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C、始终做到“三个代表”D、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34、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贡献是他强调()A、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就必须解放思想B、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C、只有实事求是,才能解放思想D、与时俱进,开拓进取35、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重要品质是()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D、开拓进取36、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是()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D、求真务实37、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内在要求是()A、尊重事实B、与时俱进C、尊重实践D、解放思想38、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B、与时俱进C、创新D、实事求是39、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内在要求,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两者统一于()A、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B、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C、“三个有利于”的标准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40、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A、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推动生产力的发展C、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D、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41、新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是( )A、资本主义B、社会主义C、民主主义D、民族主义42、成为区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分水岭的事件是()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中共“一大”43、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大力发展生产力C、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4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 )A、生产资料为社会占有B、实行按劳分配原则C、有计划地组织生产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5、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 )A、精髓B、核心内容C、思想基础D、根本点46、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经是( )A、革命B、改革C、阶级斗争D、政治运动47、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 )A、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B、实行按劳分配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D、生产力高度发达48、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消灭剥削B、发展生产力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实现共同富裕49、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条件是( )A、调动人民的积极性B、提高劳动者素质C、大力发展生产力D、坚持改革开放50、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左”和右的矛盾51、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是( )A、发展生产力B、消灭剥削C、消除两极分化D、达到共同富裕52、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是党的( )A、十一大B、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C、十一届三中全会D、十一届六中全会53、认清中国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中国的()A、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B、人口数量和人口素质C、资源和生态环境状况D、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国际环境5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A、以阶段斗争为纲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C、优先发展重工业D、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55、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A、人口多,耕地少B、自然资源贫乏C、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D、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56、我国将长期处于()A、人民生活的小康阶段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社会主义高级阶段D、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渡时期57、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大约需要()A、五十年B、一百年C、二百年D、三百年5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A、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B、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C、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D、从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5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A、社会主义的起始阶段B、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C、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D、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发达阶段6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A、从新中国建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B、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完全实现C、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D、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人民温饱生活的实现61、从社会性质上看,我国社会是()A、前资本主义社会B、资本主义社会C、新民主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62、从社会发展程度上看,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处于()A、准备阶段B、建成阶段C、初级阶段D、高级阶段63、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作出了明确概括的是在()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6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6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核心是()A、四项基本原则B、改革开放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实现现代化66、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是()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B、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67、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国家B、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C、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D、中等发达的现代化国家68、邓小平指出,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D、“三个有利于”69、四项基本原则是()A、强国之路B、立国之本C、组织保证D、政治需要70、改革开放是()A、强国之路B、立国之本C、组织保证D、权宜之计71、四项基本原则为经济建设提供()A、政治保证B、组织保证C、思想保证D、发展动力知识点:第3专题7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7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统一的,统一于()A、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践B、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C、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实践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74、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C、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D、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动摇75、改革是发展的()A、动力B、目的C、前提D、方向76、发展是改革的()A、动力B、目的C、前提D、方向77、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A、动力B、目的C、前提D、方向78、当前我国改革的性质是()A、经济体制的自我完善B、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完善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经济模式的自我完善79、党的十五大,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A、基本矛盾B、基本方针C、基本路线D、基本纲领8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D、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8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目标是()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C、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D、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82、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是()A、党的基本路线的展开B、党的基本路线的组成部分C、党的基本路线的中心内容D、党的基本路线的概括83、邓小平第一次比较明确地使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概念的时间是在()A、1986年B、1987年C、1992年D、1995年84、党的基本纲领的提出是()党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贡献。

三个代表试题集

三个代表试题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试题集l.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 ),核心在坚持( ),本质在坚持( )。

A.继往开来党的根本宗旨执政兴国B. 与时俱进党的思想建设执政治国c.继往开来党的政治领导执政富民D.与时俱进党的先进性执政为民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与时俱进的哲学理论依据是( )。

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 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c.人具有主观能动性D.规律的存在是有条件的3·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这表明:( )。

①中国共产党是与时俱进的先进政党②中国共产党不仅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而且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③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体现④中国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治国方略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相互促进,是统一的整体,因为( )。

A.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都是相互联系的B. 任何事物都必须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相互联系c.一切事物都是由部分组成的,没有部分也就没有整体D.整体的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的5·党要坚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为此,必须( )。

①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②坚持发扬和光大民族精神③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④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A.②B.①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6.十六大提出的一个战略举措是( )。

A.兴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高潮B.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C.兴起学习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新高潮D.兴起全面推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高潮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 )。

A.共同精神食粮B.共同文化基础c.共同思想基础D.共同奋斗目标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 )。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B.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C.邓小平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D.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 )。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综合试题及答案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综合试题及答案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综合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Ⅰ: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每小题1分,共15分)1.哲学与具体学科之间表现为A.一般和特殊的关系B.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关系C.无限和有限的关系D.本质和现象的关系2.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A.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B.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C.需要与满足需要的关系D.评价与被评价的关系3.“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所包含的哲理是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认识本质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4.信用货币的主要形式是A.支票B.期票C.汇票D.银行券5.产生相对过剩人口的直接原因是A.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B.劳动力供给的增加C.资本集中D.资本积累6.马克思所提出的关于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的一系列基本条件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A.社会总产品的实现是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的核心问题B.社会总产品必须在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同时得到实现C.社会资本再生产运动保持着比例关系的平衡D.社会资本再生产要求比例关系的协调平衡7.“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主要依据是A.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B.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生产资料的矛盾不可调和C.个别企业生产的有组织和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8.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是A.坚持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B.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C.坚持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D.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9.在1957年1月,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提出建设规模大小必须和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的是A.毛泽东B.周恩来C.邓小平D.陈云10.区别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的根本标志是A.革命指导思想不同B.革命前途不同C.革命领导权不同D.革命对象不同11.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是A.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C.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D.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友好交往,平等相待12.实施依法治国的核心是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13.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A.平等B.团结C.共同繁荣D.融合14.贯彻“三个代表”要求,本质在于A.坚持与时俱进B.坚持执政为民C.保持党的先进性D.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5.第5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接纳的联合国第190个正式会员国是A.瑞士B.奥地利C.马耳他D.黑山共和国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三个代表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思想的主要内容阅读精选(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由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构成的一个完备的科学理论。

2、“三个代表”:(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3、“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凝聚力,是人类社会不断进化发展和实现自身本质力量的重要手段。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

先进生产力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选)5.与时俱进,就是党的一切理论和工作都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具有创造性。

(可选)6.人民的支持是决定一个政党和政权兴衰的根本因素。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4点)(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是因为:(3点)(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党的立党之本,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怎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全面贯彻_三个代表_重要思想

全面贯彻_三个代表_重要思想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重要时刻,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上发表了十分重要的讲话。

这篇重要讲话,高屋建瓴,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论述精辟,对于更好地团结和动员全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努力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实现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党的庄严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要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

江泽民同志在这篇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要求。

联系党成立以来的全部历史经验,总结我们党带领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经验,归结起来就是,始终坚持“三个代表”。

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三个代表”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全党同志一定要把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于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统一于党领导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各项事业兴旺发达,人民生活显著提高,最根本的就是打破阻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各种束缚,坚持理论创新,同时加快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和其它各方面的创新。

实践证明,面对国际国内的重大变化和崭新课题,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

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阅读精选(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由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构成的一个完备的科学理论。

2、“三个代表”:(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3、“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灵魂,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凝聚力,是人类社会不断进化发展和实现自身本质力量的重要手段。

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

先进生产力和文化的不断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选)5.与时俱进,就是党的一切理论和工作都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具有创造性。

(可选)6.人民的支持是决定一个政党和政权兴衰的根本因素。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4点)(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是因为:(3点)(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揭示了党的立党之本,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怎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学案:第5课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含答案

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4教学案:第5课立党为公 执政为民 含答案

◆5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天下为公,得民心者得天下。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

但有一些干部还仅仅将其作为政治口号,或只说不做,或言行不一,这影响了民众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胡锦涛主席向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明确提出要求并作出具体论述,意在强调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性。

信念无敌一个探险队正在沙漠上艰难前行着,这时大家发现了一个大问题——所有人的水壶都没水了。

在沙漠中,没水意味着什么,大家心里都很清楚。

所有队员都感到死神正在向他们招手,他们都觉得四肢乏力,几乎走不动了。

这时,队长把所有队员召集在一起,只见他拿起一个水壶,缓缓地说:我这里还有一壶水,我们还有希望在喝完这壶水之前走出沙漠,找到水源。

他接着说,但我们就这一壶水了,没有走出这沙漠,谁也不能喝这壶水。

这壶水从队员手中传开,大家拿着水壶都感到沉甸甸的,一股希望重新在身上流淌着,浑身充满了力量。

终于,探险队走出了沙漠,就在大家喜极而泣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地想到了那壶水,那壶水再次从所有队员的手中传开,最后回到了队长的手里,队长缓缓地打开壶盖——倒下了满满一壶的沙子。

微感言: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3.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

国者,必以奉法为重。

——《列子·说符》4.君,舟也;民,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5.公则生明,廉则生威。

——[清]朱舜水6.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清]林则徐一、作者视窗胡锦涛,1942年12月生,安徽绩溪人,1964年4月入党,1965年7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河川枢纽电站专业毕业,工程师。

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中国共产党第四代领导核心。

二、写作背景本文选自《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求是》2003年第13期),题目是编者加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