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公开课教案

一年级公开课教案
一年级公开课教案

一年级公开课教案

一年级公开课教案

1.一去二三里一、教学要求1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认识1种笔画“”。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二、教材说明课文是一首古代童谣,说的是郊外幽美的景象:在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小山村,住着几户人家。山里有几座亭台,树上、路边盛开着各色的花。本课有两幅图,图一是诗中的画面,图二帮助学生认识和运用十个数字。三、教学重点难点认字写字,辨认“八、入“”九、几”。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12个字,会写“一、二、三”3个字。2 认识1种笔画““。一、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生字卡片。2要求学生观察住所周围有些什么景物。(二)谈话引入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两个孩子看到了什么,他们在说什么呢?(三)板书课题1、一去二三里(四)自读课文对照插图一,说说两个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在图上找出“烟村、亭台、花”。(五)自学生字画出课文中的数字,读给同座听。(六)认字、写字1认字12个生字重点在读准字音,区分平翘舌音“四、十、三”。教学中可让学生先尝试认读图二下面的生字,再借助文中的.注音纠正读不准的音。如同座的两个学生,一个认我会读的字,另一个对照拼音听读准否,听完后帮一帮,然后交换角色。学生自练后,教师用卡片检查,比比哪组读得既准又快。认记生字为教学难点。调动学生的认字积累,采用形象、有趣的方法帮助学生认清记牢。如“八”与“入”、“九”与“几”字形相近,可让学生想想“八、九”各像哪个字,不同在哪里。学生答后教师归纳:“几”字出头“九”,“入”字分开“八”。巩固识字的形式要多样。如用简笔画让学生选生字卡片填空:( )块田、( )片瓜、( )条鱼、( )朵花、( )个球。2写字学生首次在田字格里学写汉字,写字前要让学生知道田字格的作用是帮助把字写端正,写匀称。教他们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和小格的说法,配上拍手儿歌记一记:“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要会写的三个字只含基本笔画“一”,要认识并指导写法。一只有一笔“一”。横的写法从左到右,起笔时稍重,收笔时向右稍按一下。写在横中线上,左右各半,长度相等。二两横上短下长,先上横后下横。上横写在上半格,下横写在下

半格。也是竖中线两边左右各半,长度一样。三有三横,第三横长。从上到下,不仅左右各半,而且横与横之间距离相当。指导写字可教一个写一个,也可让学生先描一描,看看三个字都有怎样的笔画,长短一样吗?为什么范字写得好?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再示范并点拨要领。写字要注意写字习惯的培养。本课是第一次指导写字,重点要求学生在动笔前先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描、临之后比一比,每笔要一笔写成。二、作业(练习笔画)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背诵课文。一、复习上节课内容:抽学生读生字二、指导朗读课文三、词句解释1、去:从这里走出去的意思。2、里:我国原用的长度单位,一里等于500米。3、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4、亭台:供游人观赏、眺望和休息的亭子。“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都是虚数,意思是说距离不远,人家不多,有几座亭台,有许多花儿。本课只要求学生知道“里”在诗中的意思。教学时让学生在插图中指指、找找即可。解释“里”要结合实例,让学生大概知道一里有多远。如果教室到桥的距离有200多米,就告诉学生一里相当于桥到教室一个来回。四、朗读、背诵课文儿童情趣浓,语句琅琅上口,边读边想,诗中的画面即可在脑中形成,在熟读之后可让学生背出来。指导朗读时可启发学生设想自己就是画中的孩子,正在告诉别人自己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什么,让别人也感到那地方真美。朗读时“一”要变调,在第四声前念第二声。句中要注意适当停顿,数词可稍重些,突出山村之小,景色之美。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五、实践活动1、课后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这课的生字。如教室内的课程表、座次表,教室门上的班级标牌,家里的日历、报纸……比比谁找得多。六、布置作业课后找一找,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下节课交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