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的素材

新闻写作的素材
新闻写作的素材

记者遭遇的“冷思考”

者:

王军

仔细分析今年屡次发生的多宗记者被打事件,有的是因为舆论监督触

及利益所引发;有的是记者采访技巧不当所致;还有的是记者行为界限不

明使然。因此,记者当务之急应明确与采访对象的关系、调整心态,尊重

采访对象、提高采访技巧,增强权利意识。

采访是一种权利而非权力

由于我国媒介体制的特殊性,使得很多记者有着先天的优越感。“无

冕之王”是对记者的赞誉,这意味着:记者既可以采访“高级官员”,又

可以采访“社会名流”,还可以采访“平民百姓”……这种状况,给很多

记者一种错误的认识,以为新闻报道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任何人都应该无

条件地接受采访。

事实上,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采访者与被采访者之间是一种平等、自愿、公平的民事关系,而不是行政隶属的上下级指令关系。新闻机构并

无法律赋予的行政权力,所以对被采访对象不存在支配关系。

采访是一种权利,而非权力。认识到这一点对于媒体从业人员改变工

作作风至关重要。只有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尊重被采访对象的正当权

利和严正声明,新闻记者才能获得更多的信任和支持。

如在一次广播热线直播节目中,主持人问一名演艺圈的明星:“你还

记得你的初恋情人是谁吗?”这位明星当时就表示拒绝回答,因为这是一

个隐私问题。尤其是对那位人们未知的曾经与这位明星初恋过的人来说,

这段经历如果无意中被披露出去,会给其现在的家庭生活和工作带来十分

不利的影响,因此,主持人本来就不应该提这样的问题。即使问了,作为嘉宾也可以拒绝回答或者迂回回答,这完全取决于被采访者当时的主观意愿,但也折射出主持人隐私意识的欠缺。

采访对象可拒绝采访

原则上说,被采访者可以拒绝采访。无论是谁,如果认为记者所提的问题触及到自己的个人隐私,都可以拒绝回答。这一点在文娱新闻对明星的报道中尤其应该引起注意。

明星包括著名的科学家、艺术家、影视明星、企业家、社会活动家等。这些人所从事的活动,一般都与社会公共生活有关,并且构成了社会公共生活的一部分。新闻媒体可以适度地报道明星的公共生活,以满足公众对于明星心理上产生的关注、了解、知情的愿望,即公众兴趣。

明星们也应该认识到,其所获得的名利与他的公共身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媒体长期以来的报道已经大大提高了其商业价值。明星的事业不仅是他们自己的,也是社会的、公众的,公众有权了解他们的事业及与他们的事业有关的个人情况。

对于明星的偷税漏税、别墅私搭乱建等行为,表面上看是涉及明星个人收入、住宅等隐私问题,实际上是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其偷税漏税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其侵占公共绿地的示范效应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等远远大于其强调保护的个人利益和住宅隐私,因此,这时的隐私应该让位于公众和媒体对其的监督。媒体披露明星与公共利益相关的隐私是正当的,是社会公众对明星个人行为的监督和鞭策。

但明星与社会不发生直接联系的个人信息、私人领域和家庭活动除非本人同意,媒体不得随意公之于众,否则就可能构成对其隐私或尊严的侵犯。如香港某报社记者,骗取了某影星家小保姆的信任,进入其家中,将其卧具、橱具、洁具的品牌和家庭的摆设布置等实景拍摄下来,在香港的

报纸上刊登,记者这样的做法是违法的,是对人的不尊重。隐私权实际上

是人权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拥有这个权利,承认、尊重、保护隐私权很必要,它实际上是承认、尊重人的价值,是社会进步的象征。

增强权利意识,明确行为界限

记者的职责是客观记录事实,不能夹带任何个人感情,更不能居高临下,颐指气使,要给双方当事人平等说话机会,这是新闻采写最基本的要求。

在媒介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记者有必要尊重采访对象“拒绝采访”

的选择。新闻记者对报道对象的充分尊重,新闻报道的客观、公正、全面、平衡,是保持新闻行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记者的提问应该是平等、善意和友好的。无论对待什么人,都应该保

持尊重。记者在采访时,除通常的礼貌礼仪外,还要根据不同采访对象的

年龄、职业特点、性格心理特征,采取与之相应的采访方式,包括措辞、

举止以及态度。

如果我们承认新闻事业在实现“喉舌”功能的同时,也要面对激烈竞

争的市场,做到可持续发展,就有必要理性地涵养我们的资源,如同人类

为了自身的发展而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从而日益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一样。

(纸媒文本见《中国记者》2010年第9期)

时评现状、存在问题及增强引导力的创新策略

者:

凌锋

从收集的媒体公开征稿函来看,目前国内开办时评版的报刊不少于300家,至于开办时评或类似于时评的评论专栏的报刊就更加广泛。

当前时评现状与问题

1.过度商业化影响良性发展

公民权利张扬是时评发展的内在动力,时评的市场价值也是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不少“时评作者之意不在‘评’而在乎‘酬’”的现象非常严重。高稿费的时评栏目并不十分多见,高者无非千字三四百元,低者千字50元,但是就是这么低的稿费依然吸引了很多时评作者。其中重要因素是几乎成明规则的“一稿多投”,以中等写作水平的作者写作的1500

字评论为例,且稿费按照千字一百元计算,在群发几十甚至上百家时评栏目后,即使刊用率10%,也能收入近千元,何况经验丰富且知识储备充足的作者一天不止一篇评论产出,即使新闻热点不是每天都有、创作质量不是每天都有保障,但是一年平均下来,收入相当可观。

商业化产生的另一个不良现象是:不但有作者流水线式地一日“制造”两三篇时评,还有人组织了一套写作时评的“班子”“工作室”,他们每天分工合作,用不同的名字向编辑的邮箱“轮番轰炸”。无怪乎有文章忧虑:“把一项争取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的崇高事业当成谋生的手段时,自己能够坚守的时评伦理底线还能够有多深呢?”。

2.质量参差不齐,八股化现象严重

不同媒体、不同时评作者间存在比较激烈的竞争。由于评论题材立足点是“论理说法”,而抽象性的理论、原则、概念相对于丰富的社会现实总是处于少数,具体到媒体上就是,反映具体个案的新闻可以很多,然而由于不少社会问题解决非一日一时之功,这就极容易造成评论观点乏新;同时,由于“标准化作业”有利于提高产出。所以,出现了一种看似矛盾

的现象:形式上僵化不变的八股化,以及标题、概念上不断变幻的生扯硬造般的“创新”。

就形式上来看,常见的模式有“质疑式、说不式、自我假设(假想敌)式、商榷式、警惕式等等,这种模式化的、形式单调的写作风格已经引起了读者反感;“结论一律”的现象非常常见,大体是“一要靠加强监督,二要靠健全制度,三要靠完善法治。还有就是要人性化,多些人文关怀等”;甚至有的时评作者针对当前时评“八股化”和模式化现象,讽刺地提出了“关于开发‘时评软件’的构想”。

上述现象除了由于时评产量的因素外,相对于整体而言,专业作者缺乏是重要原因。这里的“专业”指的不是专业写作的作者,而是指对与新闻相关的某个领域有深入研究和深刻认识的人士。也就是说,当前时评写作的大众化倾向,虽然有利于言论的百家争鸣,但也带来了作者素质不高的问题,数量上的繁荣难掩盖质量上的虚高。

3.专业判断与大众观点时常冲突

这种现象引发的另一个弊端就是在部分舆论热点中,专业判断与大众观点不一致,在包括“深圳环卫工拾巨款”“杭州飙车案替身传言”以及“幼女卖淫”等诸多新闻事件中,非专业作者通常凭借朴素的道德情感将立场倾向于“弱势群体”,而不顾更为细节化的事实与相关法律规定。当然,社会公众之所以容易有这样的心理预设,是与当前司法、行政领域存在问题有关,但是作为评判是非的时评不是宣泄情绪的出气筒,失去了必要的客观,反而会适得其反。

当然,也不可否认,在评论作者队伍中也不乏文笔生花、观点深刻、态度客观中立的专业人士,但是,一方面这种作者较少,另一方面此类作者也不宜连续使用,以免形成观点单一的局面。

4.主流媒体引导相对乏力

由于宣传要求的差别,加之互联网快速广域的传播特性。在众多热点新闻事件中,重要门户网站评论频道聚合的文章主要是各地都市类媒体,反而传统主流媒体往往在新闻发酵成为全社会热点时,才跟进介入,从某种角度来说失去了部分主动权,甚至在某种情况下,针对不同新闻有可能

产生两个舆论场;加之商业化等因素影响,很容易造成消极的舆论漩涡。当然,近几年来,这种局面有很大改观,但是仍然有很多努力的空间。

提高时评引导力的思路

1.思想观念创新

对于媒体或是评论工作者而言,既要坚持解放思想、又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必须认识到中国处于转型期的特殊国情,必须对于中外不同历史文化孕育出的不同理念有充分把握,必须坚持历史辨证的认识论,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动摇,必须有利于更好地实现社会效益。

这些并不是应景的说教,而是让评论编辑和写作工作更具有现实主义深度的必然之举。“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不仅需要“胸怀祖国,心系苍生”的豪情,更需要理智、建设性的冷静与客观。同时,对于“引导”要有准确认识,“引导”不是灌输、不是强迫接纳、不是消极回避,而是依靠立足于情理法与事实基础之上的逻辑分析的力量,来达到说服受众、辨明是非、分清对错的目的。

2.消除时评局限

依法治国是基本治国方略,而法律法规逐渐渗透到社会各个方面,加之社会情势的不断发展,具体新闻引发的单篇浅层论述未必能满足时代要求。时评也要改变紧跟时事的单一模式,改变具体新闻由头引导下的评论产生过程,在保证对热点事件关注度的同时,挖掘对于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且长期存在的现象和问题,进行更为宏观的集中论述,这样主动出击,能够更有的放矢,在很大程度上克服时评的弱点。同时,评论素材要更为广泛,不能仅仅围绕立法、司法、执法的纯粹硬性法律评论,这样才能丰富时评题材,扩大时评辐射领域,提高评论的受关注度,有利于引导性的发挥。

3.丰富时评产品,使其种类更层次化,最大化畅通受众与媒体之间的信息互动渠道

评论产品一方面可以从形式上创新,比如利用信息化技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媒体可以将时评与相关新闻制作成视频与音频文件,上传到所属网站,最大化地利用采访得到的报道素材,这种做法不仅丰富了评论产品、增强了传播的力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所属网站的竞争力,事实上已有媒体在尝试。

评论创新还可以在评论产出流程上做文章。从媒体竞争态势来看,先有新闻竞争,后有评论竞争,由于不少媒体认识到时评的诸多弊端,已开始尝试着将可信度较高的调查与评论结合起来。就笔者关注来看,《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一直在做这方面努力,前者利用其下属的政论期刊《人民论坛》杂志经常进行有关依法行政、官员各方面问题的调查,进而通过比较确切的数字来引导时评的热点风向;而《中国青年报》运用其下属的调查中心以及有关网站,进行不定期的调查,调查领域主要也是公众所关注的法治话题,就笔者时评工作经验来看,每次调查一出,就成为一天或若干天的评论热点,而其自身相关评论在时效性和深度方面所具有的先天优势也明显显示出来,这种情况下的引导效果更毋庸置疑。

丰富时评产品还要最大化畅通受众与媒体之间的信息互动渠道。“畅通渠道”在一般情况下是针对公权机关与公众关系而言的,但是,在目前的社会情势下,不可否认的是公众对媒体抱有很高希望,在评论产品的设计上,无论是版面还是网站,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设置读者来信之类的短小的评论,虽然从形式上看字数不多、观点未必新颖,但是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舒缓公众对相关新闻事件的消极情绪。

丰富时评产品还应实行差异化稿酬,确保以质取胜。在保证有质量时事评论的基础上,针对长期存在的问题可以发表系列重要时评,同时,吸收传统评论以及杂文的优点,力戒八股文风。

4.客观看待网络媒体影响,积极应对媒体发展新趋势

互联网对待传统媒体评论的冲击也是巨大的。在对待互联网的态度上,既不能掉以轻心、麻痹大意,也不能妄自菲薄、畏首畏尾。理应看到传统

媒体与网络媒体相比,仍然具有很大优势,时评创新应着眼于发掘传统媒

体权威优势,在时评产品的富媒体化上做文章,丰富时评的表现形式,增

加时评的可接受性,增强引导能力。(作者单位:法制日报

“山楂树”能拯救中国电影吗

2010年09月28日 15:48:11 来源:光明网【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爱情的《山楂树之恋》终于如期在全国上映,没有星光熠熠的璀璨,也没有前期高调的宣传,特有的“张氏”风格加上如“山楂花”一样洁白、纯净的平民叙事,让很多人在“沉思”与“眼泪”中重填了自己的青春记忆。

但是,“电影”毕竟只是“电影”,走出影院,置身于“工具主义”泛滥的社会剧场,我们又不得不忙着加快脚步,吃力地伪装着另一个“自我”,“躁动”地等待着下一场“感动”将我们重新打回“原形”。

在“星、性、腥”长期占据着各大媒体头条,“二奶”、“一夜情”和“自曝性经历”日渐成为“高频”公共词汇的今天,“柏拉图”式的纯洁爱情早已变成了令人倍感“陌生”的陈年往事,在此背景下上映的《山楂树之恋》自然也就成了公众寄托“纯净”与“美好”的“许愿树”。

其实,严重贫血的“公共娱乐”市场缺失的岂止是纯洁的“爱情”元素,机械的“刺激”、画面的“狂欢”已经让原本“神圣”的文艺作品丧失了应有的“风骨”与“灵性”,渐渐变成了“懒婆娘的裹脚布”,既“长”又“臭”。

被奉为“亚洲顶级导演”的赖声川曾坦露,内地拍不出真正能称得上经典的“世界级”影片,主要是因为我们文艺界的人心灵太“脏”。反观胆汁躁动的中国影视界,“票房”和“名

利”的喧嚣已经让现在的“电影人”无法听到来自“本真”与“人性”的天籁呼唤,更忽略了艺术“大观园”里最美却最容易被遗忘的“风景”:纯洁与自然。

当公众唏嘘于《山楂树》和《白鹿原》剧组均为找不到“清纯”女演员而发愁时,当人们疯狂地到处搜索“色戒”未删节版的电影资源时,整个社会上层建筑的躯体就会因缺乏“清新”的气息而昏厥,经济发展的“磨盘”也会因此背负“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最终失去高速运转的“源动力”。

情节并不“曲折”的《山楂树》之所以让我们的心灵产生悸动,让很多人品尝到了久违的“眼泪”滋味,恐怕正缘于孙红雷所说的那样:这部电影很安静。

而一位哲人曾说过:安静是最好的精神体操。早已发育畸形的“公众娱乐”和“中国电影”也许只有学会安静、懂得聆听,苦练内功,才能恢复往日的“健硕”与“风采”。(王悦生)《烈火雄心》《阿凡达》就没“主旋律”?

2010年09月28日 08:45:04 来源:人民日报【字号大小】【留言】【打印】【关闭】

今天的中国,每年创作的歌曲、小说、电影、电视剧等,堪称海量,规模空前。然而正如文化部官员前不久针对“低俗化”问题所发问的,其中能传唱传世、能与先辈留下的八万种历史典籍比肩的有多少?只怕答案不容乐观。

在一些创作者、出版商那里,不求“化人”、但求娱人,不求启迪心灵、但求吸引眼球,不求担当传扬文化的使命、但求趁早成名赚足利润,已成为一种创作生产的价值导向。然而,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闹之中,一代受众已然产生视觉与审美疲劳,延续这种创作生产方式又如何能让其文化产品留住受众?

更令人深思的是,不但庸俗、低俗、媚俗的文化产品已难留住受众,就是某些以弘扬主旋

律、倡导主流价值为己任的所谓“高雅”文化产品也难留住受众,屡屡出现“政府是投资主体、领导是基本观众、评奖是主要目的、仓库是最终归宿”的尴尬现象。有人说,正是主旋律的使命限制了思维的空间。但事实表明,这只是一种不得门径的无能借口。给人以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的美国大片《烈火雄心》、《阿凡达》就没有“主旋律”?让观众眼噙热泪、赚得票房和口碑的国产大片《唐山大地震》就只有“商业化”?

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任何一种文化载体,无论色彩上怎么美轮美奂,造型上怎么新颖奇特,音效上怎么震撼全场,如果缺乏那一种风骨神韵、价值理念,顶多是一场“视觉盛宴”,只会带来感官的刺激与享受。流芳百世、享誉中外之作,莫不形神兼备。尽管《唐山大地震》在如何凝“神”聚“气”上还只是牛刀小试,但它真正打动人心的,正是气贯全篇的那种精神与价值内核。有形无神的文化产品,是不可能“化人”的,也注定是短命的。

有神无形,同样行之不远。可以说,“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从来未在中国的社会生活中缺位过,自始至终都在烛照着中国人前行,并得到丰富和发展。遗憾的是,我们的许多文化产品还不善于表达它。撇开主流,执著于极端个性化的精神叙事,固然难以赢得大众的共鸣;但用大而无当的方式、居高临下的气势、顶礼膜拜的讴歌去表达,受众更会在不能承受之重中自觉远离。惟有选择那些能够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群体人格的精神价值,从人性的角度去解析,用平等的视角去阐述,以艺术的手段去展现,才能真正走进大众的内心,让人们在欣赏与享受中自我升华,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化大众”。

今天,在世界文化交流交融频繁的大势下,我们该如何从中华优秀文化中提取当代的精神元素,从当代中国人的奋斗实践中提炼时代的共同价值?进而艺术地贯穿于我们的多样文化载体中,在普及中让公众更好地享受文化的熏陶,在“走出去”中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这是值得每一个文化工作者深思的课题。(陈家兴)原题:形神兼备方能“以文化人

网络新闻写作素材

新华网柏林3月28日电正在德国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主席习近平28日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发表演讲。演讲全文如下: 在德国科尔伯基金会的演讲 (2014年3月28日,柏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 尊敬的魏茨泽克前总统, 尊敬的施密特前总理, 尊敬的魏迈尔副主席,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古腾塔克!大家好!我很高兴应魏茨泽克前总统和科尔伯基金会的邀请,与大家见面。首先,我谨对科尔伯基金会在促进中欧相互了解和理解方面作出的努力和贡献,表示诚挚的谢意! 5年前,我曾访问过贵国。当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还在发酵,欧债问题初露端倪,全球经济笼罩在一片不安之中,颇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感。那次访问期间,中德决定推动各领域合作向更高层次迈进,以实际行动共克时艰。 5年后,我高兴地看到,欧洲在应对主权债务问题上取得了积极进展,经济复苏迹象明显。德国作为欧洲经济“稳定锚”和欧洲一体化的推动者,发挥了关键作用,赢得了国际社会赞誉。我们为中国同德国和欧洲合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取得的成果感到高兴。 当前,中德关系正处在历史最好时期,双方交流合作的广度、深度、热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事实证明,中德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不仅可以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而且可以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重要促进作用。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为什么中德两国交流合作能出现这样的好局面?我认为,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经过双方长期努力,懂得了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国情、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要相互理解、真诚相待,善于倾听对方意见,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相互了解、相互理解是促进国家关系发展的基础性工程。了解越多,理解越深,交流合作的基础就越牢固、越广泛。 众所周知,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二。面对中国的块头不断长大,有些人开始担心,也有一些人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认为中国发展起来了必然是一种“威胁”,甚至把中国描绘成一个可怕的“墨菲斯托”,似乎哪一天中国就要摄取世界的灵魂。尽管这种论调像天方夜谭一样,但遗憾的是,一些人对此却乐此不疲。这只能再次证明了一条真理:偏见往往最难消除。 纵观人类历史,把人们隔离开来的往往不是千山万水,不是大海深壑,而是人们相互认知上的隔膜。莱布尼茨说,唯有相互交流我们各自的才能,才能共同点燃我们的智慧之灯。 借此机会,我想以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题,就中国改革发展谈点体会,希望有助于增进大家对中国的了解和理解。 中国早就向世界郑重宣示: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对国际社会关注中国发展走向的回应,更是中国人民对实现自身发展目标的自信和自觉。这种自信和自觉,来源于中华文明的深厚渊源,来源于对实现中国发展目标条件的认知,来源于对世界发展大势的把握。 中华民族是爱好和平的民族。一个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一定要在其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中来进行基因测序。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华文明,始终崇尚和平,和平、和睦、和谐的追求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之中,深深溶化在中国人民的血脉之中。中国自古就提出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箴言。“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化干戈为玉帛”、“国泰民安”、“睦邻友邦”、“天下太平”、“天下大同”等理念世代相传。中国历史上曾经长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之一,但没有留下殖民和侵略他国的记录。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对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新闻消息写作的视角选择

新闻消息写作的视角选择 消息是一种常见的新闻体裁,在新闻宣传中具有短、平、快的特点。在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消息发挥着快速传播新闻事实、塑造单位形象、增强内部凝聚力和认同感的重要作用。因此,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都高度重视消息的写作,纷纷借助消息宣传工作亮点,报道特色工作,展示发展成绩。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阅读习惯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仍按照常规的思维和视角来构思消息,以传统的技法来写作消息,有时就很难发挥其应有的效力,甚至会被淹没在数不胜数的消息洪流中。本文试以一篇消息为例,来说明选准视角在当今多样化的媒体环境中对消息写作的重要性。 原稿: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洛

阳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签署校企合作框架协议 4月26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苏XX、副校长XXX带领该校校企合作办公室和招生就业处负责人,赴洛阳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洽谈校企合作事宜。洛阳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马XX、副总经理XX及人力资源部负责人XXX亲切接见了访问团成员。 马XX董事长介绍了洛阳地铁的近期建设情况和远景规划,苏XX校长介绍了学校办学历史、专业特色和毕业生在轨道行业的优秀业绩。双方在友好、和谐的氛围中围饶校企合作相关事宜进行磋商,签署了校企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洛阳市轨道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在该校2017级新生中订单培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与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驾驶方向)、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检修方向)、城市轨道交通供配电技术、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城市轨道交通机电技术七个

专业共800名学生。 这是一则从学校角度撰写的新闻稿。以传统的消息写作评价标准来看,该稿写得中规中矩,符合常规的消息写作方法,不失为一则质量较高的消息。标题点明了校企双方的合作事宜,明确了新闻事件的主体,写出了主要新闻事实。导语部分新闻的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等要素齐全,对新闻事实也做了介绍。正文第二段按照时间顺序,一一写明了签约的具体情况。双方首先分别介绍了各自单位的基本情况,让对方了解和熟悉自己,彼此加深印象,增进友谊:其后,双方在平等、友好的氛围中达成协议,签署合作框架协议。第二段对消息标题作了全面补充和回应,起到了点题的作用,是消息的主体部分。第三段摘要写出了双方协议的主要内容,是对第二段主体部分的进一步充实,属于消息的背景材料。 这种常规化的消息写作方式无可厚非,起到了传递新闻事实的作用。但是,

新闻写作练习题有答案

新闻写作习题练习库(夏玲) 新闻知识写作练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 1、新闻真实性 真实性,最简单的定义是:新闻必须反映客观事物的原貌。真实性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也是新闻传媒必须遵守的原则。 2、故意失实 指媒体或者新闻报道者事先明知报道内容不符合客观事实,具有虚假成分,但却出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和影响,而有意为之所导致的新闻报道失实。 3、非故意失实 指新闻报道者并无故意造成失实报道的动机,而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或影响,未能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如实做出报道所导致的新闻失实。 4、用事实说话 指通过客观地叙述新闻事实及其背景来体现观点、发表意见;或者说是把思想观点藏在精心选择的某些事实里,让受众通过事实自己领悟其中的道理。总之,是“事实”和“观点”的结合。 5、新闻的时效性、可读性、针对性 时效性——指新闻事件的发生与报道之间的时间差,时间差越短,则时效性越强。 可读性——指新闻便于阅读、吸引读者的特性,把新闻报道写得让读者愿意读、喜欢读、读的下去。 针对性——两层意思:一是指在写新闻时,你的心中要有对象感,二是要明确你为什么而写,你的报道针对的是什么问题而发。 6、新闻角度 指记者发现事实、挖掘事实、表现事实的着眼点或入手处。 7、“倒金字塔”结构 消息的倒叙结构,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来组织材料,把先发生的放在前面叙述,后发生的放在后面叙述。倒金字塔式的结构,其特点是头重脚轻地组织、安排材料,把新闻的高潮或结论放在最前面,然后按事实重要性递减的顺序来安排,借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的事实。 8、“蒙太奇”结构 把新闻事件的情节、场面、细节写成镜头感很强的段落,利用跳笔省略过程的叙述,突出事物的主要特征,再组合和连接而成写作表现方式。 9、新闻语言 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用的文字语言叫做新闻语言。 10、新闻白描 新闻白描,是指文字描写的具体方法,即不尚修饰,不用或少用形容渲染,以质朴的文笔,力避浮华、做作,简练而直接地勾勒出事物的特征 11、新闻背景 宏观意义上的新闻背景,是指对人物和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狭义的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的材

新闻报道写作的几点体会

新闻报道写作的几点体会 (郭新稳在通讯员培训班写作经验介绍材料)通讯员朋友们: 我从73年以来,利用业余时间,陆续为党报刊物写新闻报道稿件,先后被人民铁道报、中原铁道报、铁道工务杂志等采用较多篇。通过这20多年的报道稿件写作,使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新闻报道稿件写作要短、新、快 短:即从短小新闻写起。要尽量用最精练的语句写清楚报道事件的五大要素:即时间、地点、谁、做什么、结果怎么样。我们业余通讯员一般都从一事一报写起。这样的稿件中心突出,采访和写稿时间短,且易被报社采用。我写的第一篇稿件不足300个字,被中原铁道报采用。回想这些年来,我被采用的稿件中,除了和段长合写的《老工长的抉择---记西工务段村工区工长任登瑞》及《封闭螺母好处多》这两篇被分局职工通讯和铁道工务杂志刊登的稿件超过2000字以外,在报刊上刊登的稿件多数在500字以。最短的一篇,发表在人民铁道报93年12月2日第一版上,50多个字,标题是《整治钢轨接头低凹病害有新法》,容是:“铁路分局西工务段于11月15日首次采用拆开接头加热轨底法,整治钢轨接头严重低凹病害获得成功。目前,该方在大力推广。”另

外,我段24岁的青年助理工程师高福全刻苦钻研计算机知识,他的一篇论文在中美合资的专业报刊《计算机世界》报上发表后,我立即采访,写出了不足百字的报道,被中原铁道报采用。 新:“新”是新闻写作的核心。就是要报道新课题、新典型、新角度、新技术。 新课题---每一个阶段都有一定的新课题。业余通讯员要善于抓住这些新课题做文章。81年,我们铁路系统有一部分老职工退休,新职工接班上岗。新职工如何继承老职工的优良传统,加强两纪,学好业务技术,迅速适应铁路要求,成为当时的一个新课题。那时我们机场工区退休老班长程秀安的儿子新接班工人程旭周做得较好。我立即采写了一篇报道,以《老班长的儿子》为题,报道了他的先进事迹,,很快被中原铁道报刊用,对新工人起到了一定的教育引导作用。 新典型---每一个时期都要有新典型引路。写好新典型是我们业余通讯员的重点。94年建线时,上级很需要以文化线保安全线的典型。我段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较大成绩。为了写好这个典型,我先后多次到工会、安全室等采访。以大量翔实的数字和实例,写出了《西工务段建设文化线确保安全线》的稿件,很快被中原铁道报94年3月22日第3版刊用。还被中原铁道报社作为业余通讯员优秀稿件,供全

时事新闻作文素材

时事新闻作文素材 1 周洋感谢门事件 在刚刚结束的冬奥运动会上,孙琳琳被淘汰、王濛被判罚犯规出局,女子短道速滑1500米决赛中国队只剩下周洋一人。绝对的孤军奋战,周洋身旁站着的是三位韩国名将,还有四名强劲对手的夹击,但笑傲群雄的是周洋,她勇夺冠军。当记者让发表获奖感言时,她表示应该“感谢父母”。然而,2010年3月15日,体育总局的于副局长对周洋的获奖感言提出批评,强调“必须先感谢国家,然后才能感谢父母,顺序不能变”。此言一出,舆论哗然,并迅速形成“挺周派”“挺于派”…… 2 温家宝总理:让人民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2010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式,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在报告结尾部分,温家宝总理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赢得了长时间的掌声。 其实,尊严,可以说是一个同人类文明一样古老的话题;在当今世界,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尊严有关。 3 低碳生活生活时尚 话题一:2010年3月28日,《楚天都市报》携手武汉植物园“走进社区,寻找低碳达人”,一走进夏汉华阿姨的家,马上被沙发、桌椅上精巧床垫、毛毯吸引住了,这些质感柔软舒适,式样新潮的物件都是废旧毛线织成的。夏汉华还有一绝话:将废旧布头做成马甲、牛仔裤。“这些都是花一二元钱买的布头,如今我的女儿、女婿都穿我用布头做的衣服。你们看,这是我用老公穿不了的毛呢裤子改的马甲。”夏汉华开心地说,她正在学习怎么做男装,要给老伴亲手做一件“温暖牌”衣服。 话题二:2010年3月27日,随州市广电公司的胡定峰和王云云举行了一场别致的减碳婚礼。胡定峰带领100余名车友骑着自行车迎娶新娘。 话题三:浙江省永康县一个开照相馆的人叫卢广,他用自己的照相机记录了我们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令人痛心的“不和谐”画面,引起了全中国人们的关注。从2005年开始,这个“不务正业”的照相馆的“老板”用了5年时间在全国各地拍摄《中国污染》的专题片。五年时间,他的足迹遍布中国的污染地区。长江、珠江、淮河、松花江以及海河,触目惊心的污染刺痛了读者的心灵。内蒙古乌海地区北山村的污染,引起了国家环境保护局的注意。政府为村民安装了清洁的自来水。河南爱滋病村的生存状况,引起了所有人的关注,从而使得人们第一次认真地开展爱滋病的防治与政府救治工作。中国黄海沿岸有许多防毒面具的出现,引起了当地政府的重视,政府痛下决心,关闭众多化工企业,努力恢复原来的生态面貌。卢广在拍摄《中国污染》专题片时,遭到各个利益集团的阻扰和责骂,甚至是责罚。但是他以一个中国公民的责任从来没有放弃过。2009年10月,卢广的系列作

新闻写作角度与选择

新闻写作角度与选择 写作角度或称新闻角度,是指记者写作时选取和表现新闻事实的出发点和切人点。 同是一条新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报道它。角度不同,挖掘的深浅就不同,表达的思想意义也不同,新闻价值也就不同。一个优秀的记者,总是力求选择最佳的角度来表现新闻主题。 新闻的写作角度,又可以粗分为两类。 一是观察新闻材料、掂量新闻材料的角度,或者叫思辨角度。这种思辨角度,有时在写作之前的采访过程便已经完成。高明的记者,往往在采访的同时,便酝酿写作角度,做到边采访边思索”心中有数。甚至一俟采访结束,文章结构已酝酿成熟,各段之间的起承转合已经想好,下笔立就。也有的在采访之后,面对一本子材料,反复琢磨、分析,梳理、判断、选择。 二是表现的角度,多指技巧而言,也即如何选准切入点而言,往往比较具体。但两者又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本章将两者结合起来谈。 一、全局高度找角度 常常有这种情况,当我们通过采访,记了满满的一本子材料,脑袋里却乱成一团浆糊,不懂得从何下笔,苦思冥想,总理不出一个头绪来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主题。换句话来说,就是不懂得通过哪个侧面去表达。 好些材料,孤立地看,静止地看,在一个部门、一个局部,可能是新鲜的,先进的,有意义的。换句话说,可能是新闻。但是,用发展的观点去看,拿到全局的这个天平上称一称,又可能不是新闻。 对发生在某个地区的一件事,你可能是“司空见惯未足奇”,认为不算新闻,该写的没有写,换一个有经验的记者,可能是“想断刺

史肠”,会上头版头条。同样,你是“想断刺史肠”,别人则可能是“司空见惯未足奇”,你把别人的旧闻当作新闻来写,自然没有命中率。这里头的学问,除了新闻敏感外,与记者站得高不高,看得远不远,心中是否有全局、有大局有关。因此,在选择新闻角度时,一定要站在全局的高度,以俯视的角度,来衡量所采写的文章是否有新闻价值,是否有更大的新闻价值。 所谓全局的高度,也就是宏观高度,包括国外形势,党和国家的总方针、政策,包括政治形势、经济形势、思想动态,较大围的客观性情况,发展趋势、趋向等。这些构成了新闻的社会背景,没有这些大背景,便无法判断其新闻价值的大小。全局在胸,才会统筹帷幄,才能“游刃有余”,对所要报道的事实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观察和分析,从中选准最佳角度,写出最有价值、最能体现主题思想的新闻来。 1987年,建省的信息传出,引起全国各地极大的兴趣,形成了轰动一时的“热”。作为隔海相望的,如何利用这个机遇,顺应“”这个大潮做足文章,这是人最为关注的。 当时,开放势头正猛,提出“借粤兴桂”。为此,广 西日报社领导要我和承工同志到及两广边境跑一趟。于是,我们跑了半个,走机关,看市场,采访了因“汽车事件”正赋闲的特别行政区原秘书长玉益(后来成为省委副书记兼市委书记),更多的则是向沿途碰上的各级考察团请教对策。采访很认真,记了满满的两个笔记本,到动笔时却犯了难:不知从哪里人手! 可写的题材和角度很多:可以写的开放政策,经济形势;可以写人和商品在;可以写的物产资源、旅游名胜;甚至可以发怀古之幽思,写那位刚直不阿、千古敬仰的人海瑞。作为省报记者,虽然从这些角度写,都有可能见报,但总觉得未把文章做足,未免可惜。

写好新闻稿不可不知的几点内容

写好新闻稿不可不知的几点内容 新闻稿撰写手册1.新闻稿的概念新闻稿是区别于消息与通讯和一种体裁。它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 2.新闻稿的特点 (1)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 (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 (3)透视全局。 3.新闻稿的种类 (1)事件稿: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2)场面稿: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3)人物稿: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4)景物稿: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5)工作稿: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6)杂记性稿:各种具有稿价值的新闻现场之生动再现。

4.新闻稿的写作 第一,选准一个“镜头”(包括选准一个片断、一个情节),加以“放大”。 第二,要抓住人物和事物的特点。 第三,要抓生动的形象,捕捉人物、事物的动态、动势。 第四,要抓有感情色彩的东西。情能感人,要善于把人的喜怒惊思忧悲恐的感情恰到好处地表达出来,让情融于事中,使情满而不溢。 第五,要抓取新闻事件的高潮部分。 第六,要运用较多的描绘手法,把已逝的情景写得栩栩如生,但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不能夸张、虚构,更不能合理想象。注意事项:1.一则新闻一定要包括新闻六要素时间、地点、何人、何事、如何与为何。如果是消息稿,可以在第一段把除如何外要素全部包括进去,字数控制在100左右。第2段第一段的文字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阐述,如果要些全面一点,还可以加第3段,提一提新闻发生的背景、产生的后果或其他相关资料。2.新闻不像一般的文章体裁,不用起承转合,用的是「倒金字塔式」写作手法。先将概要与重点写于前面,而后再详尽地陈述事件。3.写新闻稿最重要的是突出事件,作者的文笔是次要的。用尽可能平实简单的文字来叙述。4.新闻稿应客观,避免主观情绪语

时事作文素材

作文时事类素材 一、布什遭“鞋弹”袭击 美国上任总统布什在2008年12月14日,离自己还有37天即将卸任之际突访了伊拉克,他此次秘密的告别之旅虽然没有遇到恐怖袭击,却意外地遭到“鞋弹”袭击。巴格达当地时间14日下午,在布什与伊拉克总理马利基一同出席的新闻发布会上,两位领导人刚握完手,台下一名记者突然跳起,将自己脚上的两只鞋子脱下,连续向布什砸去。布什迅速低下头躲闪。第一只鞋从他的头上飞过,第二只鞋也没能命中,重重地砸在了他身后的美国国旗上,台下顿时一阵混乱。后来虽然没有伤及本身,但是开创了美国总统历史以来的一个最大笑话。向他连扔两只鞋的当地记者蒙塔兹?扎伊迪也成了伊拉克人民的民族英雄,成了受美国欺压的世界上所有难兄难弟国家人民的心灵上的 楷模。这名“袭击”布什的记者名叫穆塔达尔.宰迪,是伊拉克当地一家电视台的摄像记者。受袭布什开玩笑:“闪躲是我的强项,”布什说:“这件事没有让我感到不安,如果你们希望知道,他扔的是一双10

号鞋。”他说不清楚此人为何攻击他,但他并不感到受到威胁。 点评:“鞋弹”效应反映出的是全世界人民对布什总统主导制定的伊拉克政策的不满,这是真实的民意,为政者顺应民心,才能留下良好口碑。当然,布什总统的幽默也给了全世界的人民一个全新的形象,一个国家在如此情景只之下,尚能幽默调侃并强调“不介怀”,也展现了一个国家领导人的宽广胸怀和平民作风。 适用话题(命题):民意、为政者的形象等 二、张海超“开胸验肺” 新密市一企业工人张海超工作3年多后,被多家医院诊断为尘肺,但企业却拒绝为其提供相关资料,在向上级主管部门多次投诉后,他取得了去做正式鉴定的机会,但郑州职防所为其做出了“肺结核”的诊断。为寻求真相,28岁的他跑到郑大一附院,不顾医生劝阻,坚持“开胸验肺”,用一个人的无奈之举,揭穿了谎言。 点评:张海超“开胸验肺”之举像一把利刃,戳进了我们安全监查机制的软肋,它说明,与强劲的经济增长相比,保障劳动者生命安全的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的软弱无力。虽然多家权威医疗机构已经证明,对

新闻写作规范及要求

教案首页

信息员新闻写作培训 提纲: 一、信息员怎么样写新闻 二、信息员写什么样的新闻 三、信息员怎么样获取新闻 四、信息员写作要注意的问题 五、提高写作能力的几点建议 什么是新闻 西方:新闻是一个故事。可以引起一批人感兴趣,成为他们热门话题,所以“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中国: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范长江:“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 新闻是公众关注的最新事实信息的报道。 新闻报道目的: 让公众接受所传播的信息,引导社会舆论。 企业新闻宣传工作的作用: 一是企业新闻宣传工作是塑造企业外部形象的主要渠道。 二是企业新闻宣传工作是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主要手段。 三是企业新闻宣传工作是培育企业文化的主要方式。

一、信息员怎么样写新闻? 首先学会写消息。 消息是新闻的主角,熟练地写好消息,就掌握了打开新闻写作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消息定义:以简明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的最基本体裁,其它新闻体裁都是作为消息的补充、延伸而发展起来的。 消息格式:标题+消息头(“本报讯”或“电头”)+导语+主体+结尾。 标题: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 导语:导语是开头的一段话,要求用极简明的话概括消息的最基本内容。 主体: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要求具体清楚,内容翔实,层次分明。 结尾:是对消息内容的小结。有些消息可无结尾。 (例:) 陕煤化集团携手招商银行 本报讯(消息头)近日,招商银行总行行长助理王庆彬、西安分行行长王冰剑带领总行、分行有关人员来到陕西煤业化工集团公司,与陕煤化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华炜,总经理高仰才,副总经理尚建选,董事吴继亮和集团有关部门人员进行了座谈,并举行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导语) 在座谈中,招商银行总行行长助理王庆彬介绍了招商银行发展

2019年新闻稿的写作范文

2019年新闻稿的写作范文 新闻稿的写作1 1.新闻特写的概念 新闻特写是区别于消息与通讯和一种体裁。 它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通过多种表现手法做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着力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 2.新闻 特写的特点 (1)生动而集中地再现场景与人物。 (2)渲染与烘托气氛,形成视觉——神经——情感——思维的感应过程。 (3)透视全局。 3.新闻特写的种类 新闻特写共分以下几种: (1)事件特写:摄取与再现重大事件的关键性场面。 (2)场面特写:新闻事件中精彩场面的再现。 (3)人物特写:再现人物的某种行为,绘声、绘色,有强烈动感。 (4)景物特写:对于有特殊意义或有价值的罕见景物的描写。 (5)工作特写:对于某一工作场面的生动再现。 (6)杂记性特写:各种具有特写价值的新闻现场之生动再现。 4.新闻特写的写作

第一,选准一个“镜头”(包括选准一个片断、一个情节),加 以“放大”。 第二,要抓住人物和事物的特点。 第三,要抓生动的形象,捕捉人物、事物的动态、动势。 第四,要抓有感情色彩的东西。 情能感人,要善于把人的喜怒惊思忧悲恐的感情恰到好处地表 达出来,让情融于事中,使情满而不溢。 第五,要抓取新闻事件的高潮部分。 第六,要运用较多的描绘手法,把已逝的情景写得栩栩如生, 但必须严格遵守新闻真实性的原则,不能夸张、虚构,更不能合理想象。 新闻稿写作技巧2 一:广播新闻稿的写作意义 对学校的意义: (1)以稿件方式对外大力宣传我校同学的精神风貌,学习生活,好人好事及党政、团所开展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包括校、院党政方针、学术交流、科研立项、报告讲座、文化活动、体育竞赛、学风、室风、考风建设等),致力于我校精神文明建设,从而向社会展示我校的良 好形象; (2)协助各院系团总支学生会搞好团员思想作风建设、弘扬先进、鞭策落后,为我校的党团建设起积极推动作用;

新闻写作注意事项

新闻写作的注意事项 会议报道过多过滥是新闻界的“老大难”问题,但是却无法规避。唯有正面会议,设法写好会议报道。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写好会议报道?有三个写好会议报道的方法。 1.跳出会议写会议 这是写好会议报道的最基本方法。尽可能不用“某某会议提出某某”等题目,可以把会议上最主要的新闻事实上题。比如“全市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进畜牧产业化会议”共21个字,如果按常规,把会议名称上题,引题和主题不可避免地要重复。可用《我市加快畜牧产业化升级》为主题,副题用“市委、市政府提出到2005年畜牧业增加值达到50亿元农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1500元。”这样就把会议最想表达的主题呈现给读者。 2.从问题切入写会议 从会议目的解决的问题入手,扩到会议外进行报道。也就是说,从会议找问题,然后跳出会议报道问题及问题的解决。今年上半年,绥化市土地部门开会,会议内容中有土地部门内部职能分工问题(矿产局与土地局合并),有形象教育内容。而土地使用权市场化配置内容,在会议中占的篇幅最少。记者感到,绥化市正在加快城市建设,土地占用和土地使用将成为主要矛盾,而土地使用权进行市场化配置将是方向。据此,记者向土地部门的同志进行深入采访,掌握了土地使用权市场化配置的进展情况,写成《我市土地使用权市场化配置步伐加快》一稿,刊发在一版。绥化市市长看到这篇文章后说,记者能抓住问题写新闻,值得表扬。 3.从会外切入写会议 有的会议报道与“会议”全然无关。如某地科协举行全委会期间,有些代表看到报上刊登的全省百个贫困村名单,心潮难平,研究如何以实际行动参与扶贫帮困,边吃饭边商议,深更半夜还不休息。记者捕捉这一动人场面,写成现场新闻《时刻想着农民》。这种会议报道,会议被推到背景的位置,实际上报道的是会议主题之外的新闻。

新闻写作素材(一)。

09级高三语文新闻素材积累(一) 编制人:刘伟审核人:刘凤使用日期: 当地时间10月5日,美国苹果公司宣布,该公司前首席执行官史蒂夫·乔布斯已去世,终年56岁。苹果公司官方网站发布消息说:“苹果失去了一位富有远见和创造力的天才,世界失去了一个不可思议之人。”苹果董事会发表声明,沉痛宣布并悼念乔布斯。图为乔布斯2008年发布新产品时的资料图片。 中新网10月8日电据台湾媒体报道,乔布斯在患病后出席公开场合几乎都穿黑色高领衫、牛仔裤和运动鞋。一家公司表示,乔布斯去世后,该公司生产的高领衫销量如火箭般上升。 据NewsFeed网站报导,St. Croix公司表示,乔布斯穿的那种高领羊毛衫在他死后立刻成了抢手货,6日“销售量几乎增加100%”。“如果你像乔布斯那么有钱,很容易模仿乔布斯的打扮”。在St. Croix的网站,这种黑色高领羊毛衫的零售价为175美元。但并非乔布斯穿过的所有衣服都这么贵。一条Levi"s 的501型直腿靛蓝牛仔裤,现在网站标价为44美元。一双灰色的New Balance 991型运动鞋在亚马逊网站的标价为89美元。而乔布斯戴的眼镜就更值钱了,Lunor公司的Classic Round眼镜, 受乔布斯去世消息影响苹果周五开盘跌0.42% 腾讯科技讯(罗松)北京时间10月7日消息,受乔布斯去世消息影响,苹果股价连续两日开盘下跌,周五开盘再跌0.42%,报于375.77美元。 昨日,苹果公司在官方网站首页贴出乔布斯遗照,同时宣告这位传奇人物于当天早些时候去世。照片配以乔布斯的英文姓名以及“1955-2011”字样,表明他才56岁、本应仍大有可为的年纪。乔布斯的家人发表一份声明说,乔布斯当天在家人陪伴下“平静辞世”。声明还说,乔布斯在公共场合以富有远见而闻名,他在私人生活中“珍爱家庭”。 乔布斯去世“影响世界的工程英雄”还剩多少 给我今年五月一份“影响世界的工程英雄”排名表现身于英特网,在该名单中的前十名几乎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风云人物,其中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在该排名中位列第三。乔布斯去世后,“影响世界的工程英雄”还剩多少? 据悉,该名单是GE(General Electric 通用电汽)通过对900名在英国攻读于工程专业的在校大学生的调查而得出的结果。 排在第一的是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工程师Isambard Kingdom Brunel。由于他在历史上对英国桥梁,造船,以及铁路上的卓越贡献使其成为工程系学生心中的“带头大哥”。 排在第二的是英国的James Dyson(詹姆斯·戴森,工业设计师, 发明家,真空吸尘器的发明者,戴森工业的创始人)。 乔布斯则是因为苹果推出iPod,iPhone以及iPad等风靡全世界的科技产品坐到了第三的位子。 排在第四的是奥地利人Nikola Tesla(尼古拉?特斯拉,对第二次工业革命做出杰出贡献的发明家,物理学家)。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排在第五。 接着是发明喷汽式发动机的Frank Whittle,然后到艾萨克·牛顿,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劳斯莱斯创始人Charles Rolls和Henry Royce排名第9,托马斯·爱迪生排名第10。 乔布斯去世传奇CEO谢幕 业界悼念 微软董事长比尔·盖茨:他的影响持续数代人 据新华社电5日晚间,业界知名的企业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都表达了对这位硅谷传奇人物的哀

新闻写作格式

一条完整的新闻消息,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线五部分。 (一)标题标题是新闻的眉目,是新闻内容的精粹所在。标题是新闻给读者的第一印象。标题别致,IR闻也会增色;反之,新闻也无光彩。 新闻的标题有正题、引题和副题等形式。正题是标题的主体部分之一,一般概括标题的主旨,点明立意之所在。引题和副标题则是介绍背景、烘托气氛、或对正题予以补充。 写好新闻标题,需做到: 1、准确符合新闻内容。 2、鲜明有鲜明的政策倾向和新闻价值。 3、生动新鲜活泼,具体形象,最好带点文采。 4、简炼用较少的文字概括和包含较多的新闻内容。 (二)导语导语就是消息的开头,它要求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最精彩的事实,揭示全文的主题思想,以便使读者了解主要内容,并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导语是从事实中提炼出来的精华部分,具有统一全文的作用,因此,有人称之为"消息中的消息"。 导语的写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直叙式就是用最简练的语言,扼要叙写新闻中最主要的事实,给读者以开门见山、直接了当、一目了然的印象。直叙式导语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写法。如《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除》(美联社1945年8月1电)中的导语,只用"日本投降了"一句话,把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告诉了读者。

2、设问式以设问开始,把新闻消息里所要解决的问题或所要介绍的经验更尖锐、更突出地提到读者面前,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深思。设问之后立即用事实作出回答。 3、描写式文章一开始就针对消息内容中富有特色的事实或有意义的某一侧面,用简洁的笔调勾出它的形象,从而给读者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4、评论式新闻的开头就对所报道的事实进行精辟的、画龙点睛式的评论,以揭示事物的性质、特征或作用。 5、结论式它把新闻事实的结论或结果,一开始就写出来。 6、对比式运用对比或衬托手法,把作者要说的事实和观点鲜明地突出出来。 7、引用式引用新闻中主要人物的精辟的语言,点明消息的中心或意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然,导语的写法还有其他一些,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但导语必须以事件为中心,兼顾其他因素。要分清主次,千万不能把许多事实都挤写在导语里。总之,导语要写得具体、肯定、准确、生动活泼。 引有新闻中主要人物的精辟语言,点明消息的中心或意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主体新闻的主体接导语,围绕着立意展开全部内容,圆满地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主体运用的材料要充实、具体,具有典型意义。新闻中的五要素一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和原因,都要有所交待。消息的立意要集中,一则新闻只有一个中心,说明一个问题,叙述一件事情。一篇消息的质量如何,关键在于主体部分写得如何。因此,写一篇消息时,主体部分必须着力写好。

新闻写作培训讲义

新闻写作培训 一、什么是新闻(新闻的定义) 1. 新闻的定义。 a. 新闻必须是新近发生的; b. 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是真实的,且有价值的; c. 新闻必实)须是对事件(事的“报道”。 2. 新闻六要素=5W 1H。 既然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即对“5W”事件What、时间When、人物Who、地点Where、原因Why和“1H”How怎么样,如何/结果)的报道。5W 1H也称新闻六要素。新闻六要素近年来在国内一些教材中得到认可,原来我们上学时的教科书里只有新闻五要素,即5W。 a(新闻报道不是重复历史(旧闻) 过去的已知已发生的事实不是新闻,新闻是新近(近期)发生的未知事实,昨天的新闻就是今天的历史。如:比如3月份发生在车间的新闻,你4月份才去写,或者别人都知道了,你再写,就没有新闻报道的价值了。所以说,新闻必须要及时。 b(新闻稿件不是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都是大家常见的,比如散文、诗歌、小说、剧本。文学作品讲究修饰、形容,甚至虚构、夸大;但新闻重真实、明晰(尽量少用形容词、心理描写、合理想像,多用动词)。新闻通讯是饭、文学作品是酒。

C(新闻不是公文 公文引经典,重重复,有倾向;新闻引“今典”,重差异,求平衡。新闻有新闻的结构、公文有公文的格式。 3. 新闻语言的应用和表述。 新闻语言的特色可以概括为:客观、确切、简练、朴实和通俗。 a.客观。 比如说,我们讲某某员工工作认真,某某领导身先士卒,则不如用一些事情把它反映出来,让读者去品味,而不一味去下结论。 b.确切。 比如,“近300人”比“几百人”,“300多米”比“几百厘米”要精确。 c.简练。 比如,“在……的大好形势下,在……鼓舞下,在……的基础上”等等繁冗的句子都应尽量避免。本来就是一个简讯不要写成消息,本来是一个消息不要写成通讯。 d.朴实通俗。 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稿件中有设备、工艺的特殊专用词,即使你写错了,我们编辑也看不出来,所以要求通讯员要进行必要的解释和注释。 另外,在新闻语言表述中,还应该把握“两多两少”,即:“多用中性词,少用修饰语;多用陈述词,少用褒贬词”。 同时,新闻写作必须用第三者身份进行客观描述,而不是以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去下结论或发表感叹。我们经常看到许多通讯员经常用“我院、我校、我专业”等进行表述,这说明我们没有把自己当成通讯员,应该改为“福建中医药大学药学

新闻素材的搜集及新闻稿件的写作

新闻稿件的写作 新闻宣传的主要任务,就是宣传好本地本部门工作的各项成果,以此在更加广泛的领域树立起一个地方、单位、部门的外在形象。也以此来促进工作的开展。对于我们全县而言,通过新闻宣传,可以让大家了解前郭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了解我们蓬勃的发展态势,明确我们的发展战略、思路以及政策措施,这样,会有更多的人知道前郭方方面面的实际情况,愿意到前郭投资兴业。(谈一下自己在新闻科工作对新闻宣传工作的感受) 我们第一次写新闻稿都感觉无从下手,不知从何写起,抓不到新闻线索,没有多少东西可写。这就需要占有和掌握一定的新闻素材,那么新闻素材在哪里呢?其实报道点子就在上级部门、本单位的简报、文件、工作安排、阶段性成果、工作总结中。(举例)即使你生活在不太大的天地里,也可以抓到不少好点子,收集到好线索,写出好新闻。(引出主题) 新闻稿件写作 1、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一篇新闻稿的前提。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第一、思想角度,有启发性的思想常常能够吸引不少人

的注意力,加强思想上的力度是最重要的新角度。(如一个党委开展的某项学习活动,单从范围来说,算不上大的新闻,但如果从加强思想政治学习的角度来看,却又有报道的价值。)(再举一例,树新风正气,促和谐发展主题教育活动)第二、特色角度,有些节日的庆祝活动每年都大同小异,但我们如果找准了该年活动的特色内容进行报道,就能写出有价值的新闻。(举例:梨花节、贡果节、西瓜节、查干花)第三、读者角度,要注意研究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竟紧密相连、普遍关心的问题,选择生活中的“小事”,以小见大,增强新闻的吸引力。(举例:部门在新农村建设中针对农民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单位指定的相应政策)第四、时间和空间角度。有些新闻事实,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空间其重要的程度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有的事实发生在去年算不了新闻,但发生在今年却要算新闻了;有的事件和话题,在一定时期内迫切需要解决,对实际工作能起推动作用;有的问题在一定时期内成为关注的焦点。(举例:三到户助推新农村建设) 2、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一篇新闻稿的关键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

新闻写作试题库(超全)

新闻写作试题库(共287题) 一、填空题:(56题) 1、狭义的新闻指(消息)。 2、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述评及其所属品种)。 3、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4、(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5、(言之无物)是写新闻的大忌。 6、新闻写作的原则是(用事实说话)。 7、新闻写作的要求是(真、短、快、活、强)。 8、新闻的快应以(新闻的新鲜和真实的事实)为前提。 9、新闻报道要快的表现是一(及时)、二(适时); 10、新闻的思想性是指(一条新闻在思想上给读者教育、影响和启迪)。 12、新闻写作要求强的(思想性强、政策性强、针对性强)。 13、“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实义的作者是(陆定一)。 14、新闻六要素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 15、新闻的要素说的是(构成新闻不可缺少的事实材料)。 16、新闻背景从内容分为(人物、历史、地理、事件背景)。 17、新闻背景从作用分为(对比性、说明性、注释性); 18、背景材料可用于(新闻的导语、正文、结尾)三个不同部分。 19 、新闻的主题应从(新闻事实挖掘)中来。 20、提炼新闻主题应注意两点:一是(一条新闻一个主题);二是(新闻主题一定要从新闻事实中挖掘、提炼出来)。 21、选择最佳角度是表现(新闻主题)的好办法。 22、几家新闻单位同时报道同一新闻应注意(错开角度)。 23、新闻语言的特点是(具体形象、准确鲜明、简练生动、通俗易懂)。 24、动态新闻(叙述)为主. 二、名词解释:(19题) 1、简明新闻——简讯与快讯,统称为简明新闻。它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炼最短小的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它题材范围广泛,但都以报道新近发生事实的动态为主,是报道事实动态的一种简洁明快的形式。其报道的内容单一而概括,即它只报道一个事实,不用交代背景,对事实不作具体的叙述和说明,只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动态作简要的报道。 2、新闻背景(或背景材料)——是指新闻中与主体新闻密切相关的历史情况、环境条件以及新闻产生原因和注释性方面的材料。一条新闻,可以只用现实发生的新闻材料来写成。若只有背景材料是无法写成一条新闻的。但是否使用和如何使用背景材料,要视实际情况和表现新闻主题的需要而定。比较复杂的新闻,或知识性较深的新闻,一般都不可避免地使用相关的背景材料。 3、金字塔式结构——这种结构,从头到尾完全按事实发生的时间顺序或情节发展来安排材料的。消息的开头就是事件的开头,结尾就是事件的结束。这种结构,是按人们正常思路渐进过程安排材料,因而易为读者所接受和理解,具有较强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它最宜用来客观地叙述一些故事性强、人情味较浓的事实,写成人们惯称的新闻故事或新闻小品。 4、概貌通讯——是以报道某个地区、部门、单位或市镇、村庄、街道、家庭今昔变化为主

新闻写作试题

新闻写作试题 1、狭义的新闻指消息,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述评及其所属品种。 2、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3、言之无物是写新闻的大忌。 4、新闻写作的原则是用事实说话,新闻写作的要求是真、短、快、活、强。 5、新闻的快应以新闻的新鲜和真实的事实为前提。 6、新闻报道要快的表现是一及时、二适时。 7、新闻的思想性是指一条新闻在思想上给读者教育、影响和启迪。 8、新闻写作要求强的意思是思想性强、政策性强、针对性强。 9、“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实义的作者是陆定一。 10、新闻六要素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 11、新闻的要素说的是构成新闻不可缺少的事实材料。 12、新闻背景从内容分为人物、历史、地理、事件背景等四种,从作用分为对比性、说明性、注 释性等三种。 13、背景材料可用于新闻的导语、正文、结尾等三个不同部分。 14 、新闻的主题应从新闻事实挖掘中来。 15、提炼新闻主题应注意两点:一是一条新闻一个主题,二是新闻主题一定要从新闻事实中挖掘、 提炼出来。 16、选择最佳角度是表现新闻主题的好办法。 17、几家新闻单位同时报道同一新闻应注意错开角度。 18、新闻语言的特点是具体形象、准确鲜明、简练生动、通俗易懂。 19、动态新闻及其它新闻以叙述为主,通讯重于叙述、描写,述评新闻兼有新闻和评论两种 作用。 20、新闻和消息的结构一般由导语、正文、结尾和标题组成。 ·21、新闻通常有金字塔、倒金字塔、倒正混合结构等三种结构形式。 22、倒金字塔结构的特点是把高潮或结局排在开头,把最不重要的材料排在后面。 23、金字塔结构的特点是将事实的结果、最重要的材料安排到最后一段。 24、倒金字塔结构的开头部分称导语。 25、倒、正混合结构的特点是有一个好的新闻导语和有一个重要的新闻结尾。

2020新闻时事热点作文素材word版

2020新闻时事热点作文素材 高考作文的写作离不开素材的积累,尤其是对一些近期发生的时事新闻热点应用在高考作文的写作中,一定能加分不少!下文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新闻时事作文素材,供参考! 新闻热点大事件作文素材 改革开放40周年 2020年,我国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得以实现。 新一届中非合作论坛 2020年中国外交的一件大事,就是主办好新一届中非合作论坛,把“一带一路”倡议与非洲2063年议程更紧密相互对接。 北斗全球组网服务“一带一路” 11月5日19时45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视觉中国图11月5日19时45分,我

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视觉中国图 我国将于2020年底前建成18颗卫星的基本系统,优先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 国内首台“民营火箭”2020年首飞 由北京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X系列火箭发动机已于2020年12月完成整机试车,计划于2020年上半年首飞。 嫦娥四号执行两次发射 中国探月工程嫦娥四号任务计划于2020年执行两次发射上半年发射嫦娥四号中继星,下半年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 广深港高铁香港段建成,14分钟从深圳到香港 广深港高铁线路香港段预计将于2020年第三季度开通。以后,只要14分钟就能从深圳福田坐高铁直达香港西九龙! 港珠澳大桥通车在望

港珠澳大桥全长55公里,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目标今年年底完工,具体通车时间要经三地政府商讨后才会公布。 中共十九届二中全会1月召开讨论研究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主要议程是,讨论研究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会议听取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汇报,研究部署2020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博鳌亚洲论坛2020年年会 博鳌亚洲论坛2020年年会将于2020年4月8日至4月11日举行。中国国家领导人和来自亚洲与世界50多个国家、2000多位政商学界领袖将出席此次年会,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和探索引向深入。 上合组织青岛峰会 2020年6月上合组织峰会将在青岛举行。上合组织峰会是一大面向周边的主场外交,将凝聚守望相助的地区共识,增添区域合作的发展动力。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