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聚丁苯橡胶功能化改性与应用进展

乳聚丁苯橡胶功能化改性与应用进展
乳聚丁苯橡胶功能化改性与应用进展

文章编号:1001-9731(2014)14-14008-05

乳聚丁苯橡胶功能化改性与应用进展?

魏绪玲1,2,杨丽芳3,4,王荣民1,龚光碧2,梁一滔2

(1.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生态环境相关高分子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70;

2.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兰州730060;

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02249;

4.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3600)

摘一要:一乳聚丁苯橡胶(ESBR)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合成橡胶之一三对其功能化改性方法(如主要有接枝二共聚和环氧化等)与应用进行了综述,其中,接枝不同的单体赋予其不同的性能,接枝法具有操作简便二成本低二产品多样化等优点;共聚改性既能显著改善橡胶的生胶强度二耐磨性及加工性能等,也可赋予其抗氧化性二耐低温等性能;环氧化改性可提高橡胶耐非极性溶剂和抗湿滑性能,降低生热等三总之,乳聚丁苯橡胶的功能化改性是拓展其应用领域和扩大市场的主要发展方向,是研发与生产者值得关注的领域三

关键词:一乳聚丁苯橡胶;功能化改性;共聚反应;接枝改性;环氧化

中图分类号:一O63;TQ333.1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1-9731.2014.14.002

1一引一言

以丁二烯与苯乙烯为单体,经共聚反应制备的丁苯橡胶(SBR)高分子链中既有刚性的苯环结构,也有柔性的分子链段,具有优异的耐磨性二耐热性和耐老化性能,是用途最为广泛的共聚物橡胶三SBR广泛应用于轮胎二胶管二胶带二胶鞋二减震制品等领域(图1)三按照聚合方式,SBR分为乳聚丁苯橡胶(ESBR)和溶聚丁苯橡胶(SSBR)两大类[1]三SSBR则是由2种单体以烷基锂为引发剂,在溶剂中通过阴离子聚合而制得的共聚物[2]三其具有好的弹性二耐磨耐寒性和低生热性能,以及强度高二抗湿滑性能等优点[3-5]三但其产品价格较高,质量不稳定,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三相反,ESBR 工艺稳定成熟二生产成本低二加工性能优异,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聚合物之一三2010年以来,我国成为世界上ESBR产能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三ESBR属于不结晶的非极性橡胶,其分子间的内聚力小,生胶强度低三可用补强剂改善ESBR性能[6],如炭黑或非炭黑(如二氧化硅二淀粉)等三还可进行功能化改性三随着欧盟Reach法规二标签法案的相继出台[7],以及其它弹性体材料竞争的加剧,ESBR功能化改性得到较快发展三常用的功能化改性方法有接枝法二共聚法和环氧化法[8]三

图1一丁苯橡胶及其主要产品

Fi g1St y rene-butadiene rubber and its p roducts 2一乳聚丁苯橡胶的功能化接枝改性ESBR聚合物主链有C C键,也有乙烯基( CH CH2)侧链三接枝改性是以其中的主链与侧链C C键为接枝点,通过引发剂提供活性种,产生接枝点,聚合后形成接枝产物,将极性二非极性的基团或链段和高弹性的链段键接在一起,不同接枝单体赋予ESBR不同的性能三

2.1一功能性接枝单元的主要类型

典型的接枝单体有苯乙烯(St)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二羧基聚合物二硅烷基聚合物等三以ESBR胶浆为原料,利用其主链上含有的双键和烯丙基,用引发剂或辐射进行引发,形成以SBR为核相二壳相为接枝单体聚合物的接枝产物[9](图2),壳层的厚度随着苯乙烯接枝到ESBR胶乳上的接枝率的提高而增大,赋予其良好的机械性能,制得动态机械性能良好的热塑性弹性体三ESBR接枝

8004

12014年第14期(45)卷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263024,21244003);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资助项目(IRT1177)收到初稿日期:2013-11-13收到修改稿日期:2014-01-16通讯作者:王荣民,E-mail:wan g rm@https://www.360docs.net/doc/d015530610.html, 作者简介:魏绪玲一(1981-),女,山东莒南人,工程师,在读博士,师承王荣民教授,从事功能高分子材料研究三

丙烯酸酯(图3)聚合物,既增加了ESBR 的极性,又增加了分子的支化度,从而赋予ESBR 高抗冲性质三

GMA (

图4)分子中有活泼的乙烯基和离子性反应的环氧基2种官能团,可以自由基聚合,也可以离子反应聚合

图2一SBR 接枝聚苯乙烯的制备

Fi g 2Pre p aration of SBR g rafted p ol y st y rene

图3一丁苯橡胶接枝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制备

Fi g 3Pre p aration of SBR g rafted acr y lic p ol y mer

图4一SBR -g

-GMA 的制备Fi g 4Pre p aration of SBR -g

-GMA 一般来说,对于ESBR 的接枝,是以乙烯基接枝到

丁二烯-苯乙烯主链上形成 O

型聚合物三GMA 可采用光接枝反应接枝聚合到SBR 表面,得到SBR -g

-GMA [10]

三光引发接枝反应能增加橡胶的分子链,

增加橡胶分子的柔韧性,提高ESBR 的拉伸强度三ESBR

也可与St 和MMA 共聚接枝(图5)

三以过氧化羟基二异丙苯(CHPO )/四乙烯五胺(TEPA )氧化-

还原体系为引发剂,ST -MMA 共聚物将ESBR 胶乳核进行了包

覆,得到核壳结构的接枝聚合物[

11]

三图5一SBR 接枝聚丙烯酸的制备

Fi g 5Pre p aration of SBR g rafted p ol y acr y lic acid

为了改善高分子的亲水性,可在分子链中引入羧

基三日本普利司通轮胎公司[12]

在橡胶中接枝α,β

-不饱和羧酸共轭二烯烃,通过交联稳定的碳-碳键或碳氮键,使得聚合物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从而提高了高温下对路面的抓着性三马来酸酐(MAH )

可作为羧基源,MAH 通过乙烯基在ESBR 线性和支链分子链上发生

接枝[13]三Jazani 等[14]

在双辊混炼机上热引发MAH

接枝ESBR ,提高了橡胶与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PET )

的相容性三采用伽玛辐射,也可将马来酸(MA )

和MAH 接枝到ESBR 上[15]三硅烷类化合物也可接枝到ESBR 表面三通过在分

子链中引入Si O 键,可赋予橡胶较好的粘合性和高

生胶强度[16]三尹常杰等[17]

采用原位乳液接枝法,每个

ESBR 的分子链中的丁二烯链段有一个双键,

其接枝反应可以在橡胶主链的α碳原子上,也可以在双键碳原子上,同时由于VTES 自身水解缩聚,形成预交联

橡胶,因此,VTES 接枝的橡胶耐热性和拉伸强度都有

明显的提高(图6)

三图6一ESBR 接枝VTES 制备SBR -g

-VTES 的机理Fi g 6Mechanism of SBR -g

-VTES g raftin g co p ol y merization 一一聚氯乙烯(PVC )改性ESBR 后可提高其耐热性三潘明旺等[18]

制备了丁苯胶乳粒子接枝PVC 复合树脂,该复合树脂具有很高的缺口冲击强度,是纯PVC

冲击强度的8倍以上三聚丙烯(PP )可通过混炼二UV

光引发接枝ESBR 三Wan g 等[19]

用双辊混炼机得到了

PP 和ESBR 的共混物,

通过UV 光引发,增加了与PP 基体的相容性三

可再生天然高分子(纤维素二半纤维素二木质素二淀

粉二蛋白质二脂肪等)接枝到ESBR ,不仅可以改善其力

学性能和加工性能,而且可改善材料的可降解性能三Khalf 等[20]

以过氧化氢为引发剂,在γ射线辐照条件下,将纤维素醋酸酯接枝到ESBR 和NBR 共混物上,

显著地提高了共混物力学性能三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的突出,我们认为,可再生的天然高分子原料资

源化利用将受到关注三

2.2一ESBR 功能化接枝聚合技术

接枝单体二场所直接影响接枝效果,ESBR 的接枝

改性在乳液或胶块中进行[

21]

三乳液中接枝改性是最简单经济的方法,是将接枝单体二引发剂等直接加入到

橡胶乳液中进行接枝聚合[

22]

三接枝对象一般是SBR 胶乳,可以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丁苯橡胶胶乳,一般包

括2种核-壳结构,软核-硬壳和硬核-软壳结构(图7)三丁苯橡胶被作为软的部分,而MMA 二St 二

丙烯腈(AN )二氯乙烯(VC )二醋酸乙烯酯(VAc )

等作为硬的部9

0041魏绪玲等:乳聚丁苯橡胶功能化改性与应用进展

分三

图7一表面控制过程模型

Fi g7Ph y sical model of the surface-controlled p rocess 在胶块中进行接枝聚合是将引发剂二接枝单体二橡胶胶块等直接加入到混炼机中,通过混炼后引发接枝聚合三常见的引发体系有化学引发二光引发和辐射引发三对ESBR的辐射改性的机理是通过离子束在聚合物上生成自由基[23],大分子在发生自由基反应时,分子间产生新的链接三辐照能提高聚合物弹性二使用温度范围等,但也会导致聚合物分子链断裂三

2.3一ESBR功能化接枝聚合物的应用

功能化接枝改性ESBR聚合物,用途较为广泛三在塑料工程领域,接枝ESBR主要被用作塑料增韧剂,提高塑料的加工性能三MAH接枝的ESBR与PET 共混后可大幅度提高其增韧性能,当MAH质量分数为2%时,接枝共混前后的冲击强度从57J/m增加到153J/m[24]三ESBR接枝产物还可作为极性和非极性材料之间的增容剂三Ramesan等[25]利用二氯卡宾接枝的ESBR作为ESBR和氯丁橡胶(CR)的相容剂,发现当接枝ESBR中二氯卡宾的质量分数为25%时, ESBR和CR之间具有良好的分子相容性三具有软核-硬壳结构的接枝ESBR被用来作为调节器二钢化塑料二碰撞材料等,具有硬核-软壳结构的聚合物用于涂料和胶黏剂领域[26]三接枝法制备的粉末ESBR可以作为沥青二水泥及高聚物的改性剂[27],改善水泥的抗压强度和抗弯曲强度等力学性能三

3一ESBR功能化共聚改性

与ESBR接枝聚合改性不同,共聚改性指在制备ESBR时加入第三种功能性单体,使一种或多种功能性单体参与聚合(图8),这种方法制得的橡胶又称集成橡胶[28],集多种通用橡胶的优点于一身三

图8一ESBR的功能化共聚反应

Fi g8S y nthesis of ESBR acr y lic co p ol y mer 3.1一功能性共聚单元的主要类型与功能

典型的共聚单体有异戊二烯二丙烯酸及其酯二杂环类单体二胺基化合物等三汽车工业的发展对轮胎性能与功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牵引性二低滚动阻力和高耐磨性三传统的ESBR很难同时满足这些要求三在制备丁苯橡胶时引入异戊二烯共聚,使橡胶在降低滚动阻力的同时,可增加其湿抓着力,改善抗湿滑性能三李杨等[29]通过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苯乙烯二异戊二烯二丁二烯三元共聚物(ESIBR)三

由丁二烯二苯乙烯和少量不饱和羧酸(如丙烯酸二甲基丙烯酸等)通过乳液共聚可得到羧基丁苯胶乳(图9)[30]三引入羧基提高胶乳的极性,从而能提高胶乳的粘合性能三由该胶乳所得的橡胶,即为羧基丁苯胶,其物理机械性能和耐老化性能优于丁苯胶三胺基化合物的加入可以提高分子的稳定性,提高生胶强度三在丁二烯与苯乙烯乳液共聚时,可引入少量N-(4-苯胺基苯基)甲基丙烯酸酰胺[31],使其直接结合到橡胶分子链上,避免了防老剂的挥发和迁移带来的损失和污染,提高其在橡胶中的稳定性三在丁苯橡胶分子链间引入离子键,可提高内聚力和生胶强度[32],即将丁二烯二苯乙烯二少量含叔胺基的第三单体进行三元共聚,所得聚合物再与α,ω二卤代烷反应形成季铵盐离子键,这种离子键具有热(或冷)剪切可逆特性三

图9一ESBR共聚丙烯酸的合成

Fi g9S y nthesis of ESBR acr y lic co p ol y mer

丁二烯-苯乙烯-叔胺三元共聚物中的叔胺基在常温下与交联剂反应,在橡胶大分子链间形成少量交联结构,从而提高生胶强度三日本瑞翁公司[33]在ESBR 的制备过程中同时加入含叔胺基的烯烃类化合物作为第三单体(如N,N-二甲氨基甲基丙烯酸酯二N-甲基-N-乙氨基甲基丙烯酸酯等),大幅度提高橡胶与白炭黑的亲和性三在高分子链中引入吡啶基团,可提高极性,能增进橡胶与聚酰胺二聚酯等纤维材料的粘合性能三在丁二烯与苯乙烯乳液共聚合时,加入少量异丙烯基-2-噁唑啉[34]二吡咯啉衍生物[35]等含杂环单体参与共聚,且易形成络合物,赋予聚合物强耐磨性三由高分子量胶乳和低分子量胶乳掺混可制得复合型ESBR,二者或其中之一在共聚时要加入少量羟基烷基丙烯酸酯(如羟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作为第三单体,这种复合型丁苯橡胶轮胎拥有节能和安全性能[36]三

3.2一ESBR功能化共聚物的应用

丁苯橡胶制备时引入功能性单体,主要用于高性能轮胎的制备三用少量羟基烷基丙烯酸酯共聚SBR 生产轮胎胎面料时,其引力和滚动阻力与SSBR配料生产的轮胎相近,同时不降低胎面的磨耗性能三功能化的共聚丁苯橡胶可以用于聚合物改性三吴向东等[37]在合成丁苯胶乳时,加入苯乙烯二顺丁二烯酸酐进行共聚反应,制得增韧聚氯乙烯用改性丁苯橡胶粉三Zhan g等[38]用共聚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聚合物改性沥青,改性后的沥青抗温度敏感性,抗开裂和变形,弹性恢复和储存稳定性得到改善三共聚丁苯橡胶乳液还

0104

12014年第14期(45)卷

用于制备高性能涂料二防腐涂料三我们认为,丁苯橡胶中引入刺激响应性结构单元将赋予其一定智能性[39-40]三

4一ESBR的环氧化改性

4.1一环氧化改性ESBR

利用丁苯橡胶分子链中的C C键进行环氧化是一种有效的化学改性方法三其最常用的环氧化剂是过氧甲酸,该类环氧化方法主要有2种,即一步法和两步法三一步法即原位生成过酸法,即在有机酸(甲酸二乙酸二苯甲酸等)的存在下,加入过氧化氢,生成过氧酸,不需将过酸分离,直接对聚丁二烯橡胶的双键进行环氧化(图10)三两步法也称预制过酸法,即预先制备好过酸(如过氧甲酸二过乙酸等),将过酸分离出来,再对聚丁二烯橡胶进行环氧化,其优点是经济二工艺简单,缺点是生产不安全三

图10一聚二烯烃橡胶的原位氧化反应

Fi g10In situ oxidation of p ol y diene rubber

聚丁二烯橡胶的微观结构及相对分子质量不同三其环氧化反应的转化率二环氧化程度及环氧化选择性不同三Kurusu等[41]用甲酸/过氧化氢体系环氧化高分子量聚丁二烯橡胶,聚丁二烯橡胶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体系粘度增大,不利于环氧化反应的进行三陈勇等[42]研究了以聚乙二醇(PEG)作为相转移催化剂,用原位生成过甲酸的方法在环己烷中使SBR进行环氧化改性,PEG可将水中的过氧化氢及生成的过甲酸转移到有机相中,从而提高SBR的环氧化程度三4.2一丁苯橡胶环氧化产物的应用

丁苯橡胶经环氧化后,在聚合物主链中引入极性基团,从而赋予其新的功能三如环氧化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可提高其耐油性,降低透气性,提高与金属二陶瓷及织物的黏合性,改善抗湿滑性三环氧化改性后的橡胶耐非极性溶剂能力增大,加工性能得到改善三但是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三嵌段共聚物(SBS)经环氧化后,其内聚强度增加,在甲苯中溶解的速度更快,透明性有所提高,适合做胶粘剂原料三

5一展一望

乳聚丁苯橡胶因其制备工艺成熟二加工性能优异二成本低等优势,成为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聚合物之一三为了改善其基本性能或赋予其新功能,乳聚丁苯橡胶的改性已经从传统的添加补强剂,转向功能化改性三在多种化学改性方法中,接枝法操作简便经济,接枝产品灵活多变,是改善其使用性能二扩大应用范围的主要方法之一三功能性单体在乳液聚合中的使用是赋予乳聚丁苯橡胶特殊功能的重要手段三另一方面,天然高分子在丁苯橡胶的改性二刺激响应性单体的共聚是值得关注的领域三总之,乳聚丁苯橡胶的功能化改性是拓展其应用领域和扩大市场的主要发展方向,是相关研发与生产者值得关注的领域三

参考文献:

[1]一Wan g L,Zhao S H,Li A,et al.Stud y on the structure

and p ro p erties of SSBR with lar g e-volume functional

g rou p s at the end of chains[J].Pol y mer,2010,51(9):

2084-2090.

[2]一Li H,Sun J,Son g Y H,et al.The mechanical and visco-

elastic p ro p erties of SSBR vulcanizates filled with or g ani-call y modified montmorillonite and silica[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2009,44(7):1881-1888. [3]一Sun X H,Zhao F,Zhao S G.Stud y on d y namic fati g ue

p ro p erties of solution-p ol y merized st y rene butadiene rub-ber T2000R[J].Journal of Elastomers and Plastics, 2011,43(5):469-480.

[4]一Ren H,Qu Y X,Zhao S H.Reinforcement of st y rene-

butadiene rubber with silica modified b y silane cou p lin g

a g ents:ex p 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chemistr y stud y[J].

Chinese Chemical En g ineerin g Journal,2006,14(1):93-

98.

[5]一Lawson D F,Brumbau g h D R,Sta y er M L.Anionic p ol-

y merization of dienes usin g lithumamide initiator p re p ared

b y in-situ p re p aration[J].ACS Meetin g,Pol y mer Divi-

sion,1996,37(2):728-729.

[6]一Ro y N,Sen g u p ta R,Bhowmick A K.Modifications of

carbon for p ol y mer com p osites and nanocom p osites[J].

Pro g ress in Pol y mer Science,2012,37(6):781-819.

[7]一Kemmlein S,Herzke D,Law R J.Brominated flame re-

tardants in the Euro p ean chemicals p olic y of REACH-Re g ulation and determination in materials[J].Journal of

Chromato g ra p h y A,2009,1216(3):320-333. [8]一Xie B H,Yan g M B,Li S D,et al.Studies on p ol y amide-

6/p ol y olefin blend s y stem con p atibilized with e p oxidized

natural rubber[J].Journal of A pp lied Pol y mer Science, 2003,88(2):398-403.

[9]一Li D H,Pen g J,Zhan g X H,et al.The p re p ar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SBR/PS core-shell p articles b y g amma

irradiation[J].Chinese Journal of Pol y mer Science, 2005,23(3):261-264.

[10]一Yu J J,R y u S H.Ultraviolet-initiated p hoto g raftin g of

g l y cid y lm eth-acr y late onto st y rene-butadiene rubber

[J].Journal of A pp lied Pol y mer Science,1999,73(9):

1733-1739.

[11]一Ara y a p ranee W,Prasassarakich P,Rem p el G L.Facto-

rial ex p eriment talde si g n for g raft co p ol y m erization of

st y rene and meth y lmethacr y late onto st y rene-butadiene

rubber[J].Journal of A pp lied Pol y mer Science,2006,

100(4):2867-2874.

[12]一Nobumitsu O,Takashi K,R y ota F,et al.Pneumatic

tire[P].US:US5250630A,1993.

[13]一Sánchez-Solís A,Estrada M R.On the p roduction of

11041

魏绪玲等:乳聚丁苯橡胶功能化改性与应用进展

com p atibilized p ol y eth y lene tere p hthalate-st y rene butadi-

ene rubber blends[J].Pol y mer,2001,42(17):7335-

7342.

[14]一Jazani O M,Azar A A.Blends of p ol y(eth y lene tere p h-

thalate)bottle waste with modified st y rene butadiene

rubber throu g h reactive mixin g[J].Journal of A pp lied

Pol y mer Science,2006,102(2):1615-1623.

[15]一Pen g J,Xia H B,Zhai M L,et al.Radiation-induced

g raft p ol y merization of maleic acid and maleic anh y dride

onto ultra-fine p owdered st y rene-butadiene rubber(UFS-

BR)[J].Radiation Ph y sics and Chemistr y,2007,76

(11-12):1741-1745.

[16]一Zen g Zon gq ian g,Yu He p in g,Liu Hon g chao,et al.

Structure and p ro p erties of RHA/NR com p osite[J].

Journal of Functional Materials,2011,42:832-834.

[17]一Yin Chan gj ie,Zhan g Qiu y u,Yin Dezhon g,et al.Pre p a-

ration of vin y ltriethox y silane g rafted st y rene-butadiene

rubber b y in-situ emulsion g raftin g p rocess[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 g ineerin g,2010,28(5):680-

683.

[18]一Pan Min g wan g,Wu Jiawei,Yuan Jinfen g,et al.A

p re p aration method of st y rene butadiene latex p article

g rafted PVC com p osite resin[P].China:CN2008

10153151.5.2009.

[19]一Wan g W Z,Fu M Z,Qu B J.Mechanical p ro p erties and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PP/PP-g-SBR nano-com p os-

ites p re p ared b y d y namical p hoto g raftin g[J].Pol y mers

for Advanced Technolo g ies,2004,15(8):467-471.

[20]一Khalf A I,Nashar D E El,Maziad N A.Effect of g raft-

in g cellulose acetate and meth y lmethacr y late as com p ati-

bilizer onto NBR/SBR blends[J].Materials and Desi g n,

2010,31(5):2592-2598.

[21]一Lee W F,Lee H H.Surface g raft modification of st y-

rene-butadiene-st y rene triblock co p ol y mer membrane b y

ultraviolet irradiation[J].Journal of Elastomers and

Plastics,2010,42(1):49-64.

[22]一Derouet D,Inthara p at P,Tran Q N,et al.Graft co p ol-

y mers of natural rubber and p ol y(dimeth y l(acr y lo y lox y-

meth y l)p hos p honate)(NR-g-PDMAMP)or p ol y(dime-

th y l(methacr y lo y l ox y eth y l)p hos p honate)(NR-g-

PDMMEP)from p hoto p ol y merization in latex medium

[J].Euro p ean Pol y mer Journal,2009,45(3):820-836.

[23]一Romero-Sánchez M D,Martín-Martínez J M.Surface

modifications of vulcanized SBR rubber b y treatment

with atmos p heric p ressure p lsma torc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hesion and Adhesives,2006,26(5):345-

354.

[24]一Jazani O M,Azar A A.Tou g henin g of p ol y(eth y lene

tere p htalate)(PET)bottle wastes b y modified st y rene-

butadiene rubber(SBR)elastomer[J].Macromolecular

S y m p osium,2008,263(1):67-69.

[25]一Ramesan M T,Mathew G,Kuriakose B,et al.Role of

dich lorocarbene modified st y rene butadiene rubber in

com p atibilisation of st y rene butadiene rubber and chloro-

p rene rubber blends[J].Euro p ean Pol y mer Journal,

2001,37(4):719-728.

[26]一Khalf A I,Nashar D E El,Maziad N A.Effect of g raft-

in g cellulose acetate and meth y lmethacr y late as com p ati-

bilizer onto NBR/SBR blends[J].Materials and Desi g n,

2010,31(5):2592-2598.

[27]一Lian g Tao,Wei Xulin g,Con g Rixin,et al.Develo p ment

and research p ro g ress in p owdered rubberⅠ.Develo p-

ment overview and p roduction technolo gy[J].China

S y nthetic Rubber Industr y,2009,32(5):423-428.

[28]一Kohnle M V,Ziener U,Landfester K.S y nthesis of st y-

rene-butadiene rubber latex via miniemulsion co p ol y mer-

ization[J].Colloid and Pol y mer Science,2009,287(3):

259-268.

[29]一Zhan g Yu,Zhan g Chun q in g,Li Yan g,et al.Stud y on

emulsion ter p ol y merization of st y rene-butadiene-iso p rene

[J].China Elastomerics,2010,20(5):15-19. [30]一Cao X D,Xu C H,Liu Y H,et al.Pre p aration and

p ro p erties of carbox y lated st y rene-butadiene rubber/cel-

lulose nanocr y stals com p osites[J].Carboh y dr Pol y mer,

2013,92(1):69-76.

[31]一Owen S G,Anne H V.Chewin g g um SBR[P].US:

US2001008643.2001.

[32]一Buckler E J,Geor g e F.Halobut y l of im p roved g reen

stren g th[P].US:US4256857,1981.

[33]一Masao N,Yukio T.Diene rubber[P].US:US6211321,

2001.

[34]一Masao N,Yukio T,Manabu T.Diene rubber,p rocess

for p roducin g the rubber and rubber com p osition contai-

nin g the same[P].JP:US6147178,2000. [35]一Masao N,Yukio T.Diene rubber com p osition[P].JP:

US6114432,2000.

[36]一Allen C H,Leslie S J M.Emulsion st y rene-butadiene

rubber[P].US:US6512053B1.2003.

[37]一Wu Xian g don g,Wan g Lianshi,Jia demin,et al.A p re p a-

ration method on modified p owder st y rene butadiene

rubber of the tou g henin g PVC[P].China:CN97111343.

2.1998.

[38]一Zhan g Q Q,Fan W Y,Wan g T Z,et al.Influence of

emulsification on the p ro p erties of st y rene-butadiene-

st y rene chemicall y modified bitumens[J].Construction

and Buildin g Materials,2012,29:97-101. [39]一Li Bin,Wan g Yu,Son g Naishuo.Research on p ressure/

tem p erature characteristic of the conductive rubber filled

b y carbon black[J].Journal of Functional Materials,

2013,44(13):1521-1525.

[40]一Zhou Jianfen g,Son g Yihu,Shen Lie,et al.Resistance-

mechanical effect of p ol y mer-matrix conductin g com p os-

ites[J].Journal of Functional Materials,2004,35(3):

271-274.

[41]一Kurusu Y,Masu y ama Y,Mi y amoto M.Hi g her func-

tionalization F p ol y olefin b y chemical modification3Re-

activit y and microstructure in the e p oxidation of p ol y-

butadiene[J].Pol y mer Journal,1994,26(10):1163-

1169.

[42]一Chen Yon g,Xie Hon gq uan.Pre p aration of e p oxidized

st y rene butadiene rubber b y formic acid-h y dro g en p erox-

ide[J].China S y nthetic Rubber Industr y,2006,29(1):

48-50.

(下转第14020页)

2104

12014年第14期(45)卷

[52]一Zhan g F,Pan J,Claesson P M,et al.Electrochemical

and AFM studies of mussel adhesive p rotein(Mef p-1)as

corrosion inhibitor for carbon steel[J].Electrochimica

Acta,2011,56:1636-1645.

[53]一Hansen D,Dexter S,Waite J.The inhibition of corro-

sion of S30403stainless steel b y a naturall y occurrin g

catecholic p ol y mer[J].Corrosion Science,1995,37(9)

1423-1441.

[54]一Doraiswam y A,Dinu C,Cristescu R,et al.Matrix-as-

sisted p ulsed-laser eva p oration of DOPA-modified p ol y

(eth y lene g l y col)thin films[J].Journal of Adhesion

Science and Technolo gy,2007,21(3):287-299. [55]一Hwan g D S,Gim Y,Cha H J.Ex p ression of functional

recombinant mussel adhesive p rotein t yp e3A in Esche-

richia coli[J].Biotechnol Pro g,2005,21(3):965-970.

[56]一Wu Jun-j ie.Pro g ress on mussel-ins p ired mio-mimic p ol-

y mers[J].Pol y mer Bulletin,2011,10:86-93.

The mechanism of adhesion and film formin g and their a pp lied

research p ro g ress of mussel adhesion p roteins

WANG Gui-xue1,LAN Hua-lin1,2,WANG Yi1,YIN Tie-y in g1,WANG Ya-zhou1,

LIU Qian2,3,WANG Zhao-xu2

(1.Ke y Laborator y of Biorheolo g 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 gy,Ministr y of Education,

Colle g e of Bioen g ineerin g of Chon gq in g Universit y,Chon gq in g400044,China;

https://www.360docs.net/doc/d015530610.html,borator y of Biomaterials and Tissue En g ineerin g,National Institutes for Food and Dru g Control,

Bei j in g100050,China;

3.Center of Biolo g ical safet y evaluation,Jian g su Province medical instrument testin g institute,

Nan j in g210022,China)

Abstract:Mussel adhesion p roteins can adhere on virtuall y all t yp es of solid substrate surfaces due to their hi g h-bindin g stren g th which was related to their molecular structure,com p osition and function and make them have wide a pp lied values in the fields of surface chemistr y,biomedical science and ocean en g ineerin g etc.This review main mechanism of adhesive and film formin g,adhesion stren g th as well as a pp lied status of the mussel adhe-sive p rotein.

Ke y words:mussel adhesive p roteins;adhesion mechanism;bio-adhesion;coatin g;biomaterial

????????????????????????????????????????????????????(上接第14012页)

Advanced in functional modification and a pp lications of

emulsion st y rene-butadiene rubber

WEI Xu-lin g1,2,YANG Li-fan g3,4,WANG Ron g-min1,GONG Guan g-bi2,LIANG Tao2

(1.Ke y Laborator y of Eco-Environment-Related Pol y mer Materials of Ministr y of Education, Colle g e of Chemistr y and Chemical En g ineerin g,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 y,Lanzhou730070,China;

https://www.360docs.net/doc/d015530610.html,nzhou Petrochemical Research Center,Petrochina,Lanzhou730060,China;

3.China Universit y Petroleum,Bei j in g102249,China;

4.Research Institute of Dushanzi Petrochemical Com p an y,Petro China,Kelama y i833600,China) Abstract:In p resent,emulsion st y rene-butadiene rubber(ESBR)was one of the most widel y used s y nthetic rubbers.In this p a p er,the main functional modification methods of ESBR,such as g raftin g,co p ol y merization and e p oxidation,and their a pp lication have been reviewed.In g raftin g p ol y merization,their p ro p erties and function are decided b y its g raftin g monomers.Advanta g es of g raftin g modification are sim p le o p eration,low cost and p roduct diversification.Co p ol y merization modification can not onl y im p rove raw rubber stren g th,wear resistance and p rocessin g p erformance of ESBR,but also g ive new p erformances of ESBR.E p oxidation modifi-cation can g reatl y im p rove ESBR s resistance to a p olar solvent and wet skiddin g,and also reduce heat g enera-tion.In summar y,with the im p rovements of ESBR technolo gy,the functional modification should be p aid more attention in future.

Ke y words:emulsion st y rene butadiene rubber;functional modification;co p ol y merization;g raftin g modification;

e p oxidation

020412014年第14期(45)卷

聚乙烯共混改性

聚乙烯共混改性 一摘要:聚乙烯是最重要的通用塑料之一,产量居各种塑料首位。聚乙烯(PE) 是由乙烯聚合而得的高分子化合物。聚乙烯分子仅含有C、H两种元素,所以是非极性聚合物,具有优良的耐酸、碱以及耐极性化学物质腐蚀的性质。聚乙烯(PE)树脂是以乙烯单体聚合而成的聚合物。聚乙烯的分子是长链线形结构或支链结构,为典型的结晶聚合物。在固体状态下,结晶部分与无定形部分共存。结晶度视加工条件和原处理条件而异,一般情况下,密度越高结晶度就越大。LDPE 结晶度通常为 55%~65%,HDPE 结晶度为 80%~90%。PE 具有优良的机械加工性能,但其表面呈惰性和非极性,造成印刷性、染色性、亲水性、粘合性、抗静电性能及与其他极性聚合物和无机填料的相容性较差,而且其耐磨性、耐化学药品性、耐环境应力开裂性及耐热等性能不佳,限制了其应用范围。通过改性来提高其性能,扩大其应用领域。其来源丰富,价格便宜,电气性质和加工性质优良,广泛应用于日用品、包装、汽车、建筑以及家用电器等方面。也作为泡沫塑料广泛用于绝热保温、包装和民用等各领域。但是,这些材料都是一次性使用,且质轻、体积大、难降解,用后即弃于环境中,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有效合理地回收利用废旧泡沫塑料就显得日益重要。 聚乙烯的改性目标聚乙烯的下述缺点影响它的使用,是改性的主要目标。 (1)软化点低。低压聚乙烯熔点约为Ig0'C。高压聚乙烯熔点仅高于 0℃,因此聚乙烯的使用温度常低于10 0℃。 (2)J强度不高。聚乙烯抗张强度一般小于30M Pa.大太低于尼龙6、尼龙66、聚甲醛等工程塑料。 (3)易发生应力开裂。 (4)耐大气老化性能差。 (5)非极性,不易染色、印刷等 (6)不阻燃、极易燃烧。 ⊙根据密度的不同 低密度聚乙烯(LDPE)-其密度范围是0.91∽0.94g∕cm^3高密度聚乙烯(HDPE)-其密度范围是0.94∽0.99g∕cm^3中密度聚乙烯(MDPE)其密度范围是0.92∽0.95g∕cm^3 ⊙根据乙烯单体聚合时的压力 低压聚乙烯—压力0.1∽1.5MPa 中压聚乙烯—1.5∽8 MPa 高压聚乙烯压力为150∽250MPa 二、PE共混改性的机理 (1)有机增韧理论: 在塑料技术发展过程中,使用橡胶粒子与塑料进行共混改性即使有机粒子一弹性体作为增韧性,可以达到增韧的目的.产生出SBS等一人批新材料,已经在工业上获得广泛的应用如弹性鞋底材料、虽然获得理想的韧性却损害了复合材料宝贵的刚性和强度,劣化了加T流动性和耐热变形性,提高了成本,因而有一定的局限性。 (2)无机刚性粒子增韧理论

聚乙烯的改性分析

聚乙烯的改性分析

聚乙烯的改性 聚乙烯虽然具有优良的电性能、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但是它也有一些缺点,如软化点低,强度不高,耐大气老化性差,易应力开裂,不易染色及印刷等。为了进一步拓宽聚乙烯的应用领域,克腿这些缺点,可以采用聚乙烯改性来达到。 聚乙烯的改牲主要分为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又分为接枝共聚改性、嵌段共聚改性、化学及辐射交联改性等;物理改性分为共混改性、填充改性(包括增强改性等)。 聚乙烯的化学交联主要是在聚乙烯树脂中加人有机化合物(常用过氧化二异丙苯)作为交联剂,然后在压力和175~200℃的温度下交联。 接枝聚合是最常用的改性聚合方法。所谓接校共聚反应是在聚乙烯的主链上将作为支链的不同种高分子结合上去的一种反应。当然也有采用过氧化物、放射辐照或其他有关方法进行反应。接枝方式的共聚合反应可以获得良好的混合状态,其分散界面是以化学方式结合在一起,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同时又因为聚乙烯本身是无极性材料,和其他材料亲和性不好,如将具有极性的单体以接枝共聚合反应结合至聚乙烯分子

1.交联聚乙烯 交联聚乙烯分为有机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有机硅交联和辐照交联聚乙烯。 (1)有机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 结构式: 制法有机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是聚乙烯以有机过氧化物作为交联剂,在热的作用下分解而生成高度活泼的游离基。这些游离基使聚合物碳链上生成活性点,并产生碳-碳交联,形成交联聚乙烯。所用的有机过氧化物有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二叔丁基和2,5-二叔丁基-2,5-二甲基过氧化己烷等。根据被交联的聚乙烯品种和交联工艺设备的不同而选用不同的过氧化物。通常交联低密度聚乙烯时,采用在132℃时能起反应的过氧化二异丙苯;在交联高度填充的低密度聚乙烯和高密度聚乙烯时,可采用能在144℃下加工的2,5-二叔丁基-2,5-二甲基过氧化己烷作交联剂。将聚乙烯与合适的有机过氧化物、炭黑及其他无机填料等添加剂混合在一起,经混炼造粒后,用适宜的成型工艺将它加工成制品。然后再将制品经过一段时间的加热处

聚乙烯的改性

专业综合实践(综述) 系别:轻工工程系 专业: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 班级: 12工艺331 学生姓名:刘彭城 学生学号: 1213323113 指导教师:徐应林

聚乙烯改性研究进展 [摘要] 聚乙烯以优良的力学性能、加工性能、耐化学性等成为最主要的聚烯烃塑料品种,大量用于生产薄膜、包装和管材等.但聚乙烯的非极性和低刚性限制了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综述了聚乙烯的化学改性的新进展.化学改性包括接枝改性、共聚改性、交联改性、氯化及氯磺化改性和等离子体改性. [关键词] 聚乙烯;化学改性;进展 前言 化学改性的方法主要有接枝改性、共聚改性、交联改性、氯化及氯磺化改性和等离子体改性处理等方法.其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在PE分子链上引入其它链节和功能基团,由此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耐侯性能、抗老化性能和粘结性能等。 1.接枝改性 接枝改性是指将具有各种功能的极性单体接枝到PE主链上的一种改性方法.接枝改性后的PE不但保持了其原有特性,同时又增加了其新的功能.常用的接枝单体有丙烯酸(AA)、马来酸酐(MA)、马来酸盐、烯基双酚A醚和活性硅油等. 接枝改性的方法主要有溶液法、固相法、熔融法、辐射接枝法、光接枝法等. 程为庄等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二甲苯为溶剂,进行了丙烯酸与低密度聚乙烯(LDPE)的溶液接枝聚合.聚乙烯接枝了丙烯酸后与铝的粘结强度显著增大,当接枝率为7.2%时,剥离强度由未接枝时的193N/m提高到984N/m.唐进伟等[1]利用固相法在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上接枝MA,得到了接枝率为1%~214%,凝胶含量小于4%的LLDPE2g2MA. 于逢源等[2]采用多组分单体熔融接枝法,以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苯乙烯作为接枝单体,对LDPE进行熔融接枝改性,获得了接枝率为3%的改性低密度聚乙烯. 鲁建民等研究了粉末态高密度聚乙烯的辐射效应、与多种单体的固态辐射接枝行为及其表征,并将其应用于聚乙烯粉末涂料,其附着力和柔韧性得到显著改善.

丁苯橡胶接枝改性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丁苯橡胶接枝改性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丁苯橡胶接枝改性的研究进展及应用 摘要:介绍了丁苯橡胶接枝改性的机理, 综述了近几年来丁苯橡胶接枝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同时,对丁苯橡胶接枝产物的应用及其前景作简要展望。 关键词:丁苯橡胶;接枝;改性;应用 丁苯橡胶(SBR)是苯乙烯和丁二烯2种单体共聚生成的弹性体共聚物, 是耗量最大的通用橡胶之一,应用广泛。与一般通用橡胶相比,SBR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耐热性和耐老化性能,易与其他非极性橡胶并用,但其生胶强度低,黏合性差,不易增韧极性塑料。因此为了拓宽SBR 的应用范围,需要对其进行改性。常用的改性方法有共混法、接枝法、环氧化法。其中,接枝法操作简便经济,接枝产品灵活多变,是改善SBR 的使用性能、扩大SBR 应用范围的主要方法之一。SBR 的接枝改性是一种二烯烃聚合物的接枝,以双键和烯丙基氢为接枝点。通过接枝聚合反应,可以将极性、非极性的基团或链段和高弹性的两链段键接在一起,从而赋予SBR许多特殊的性能。笔者介绍了丁苯橡胶接枝改性的机理,对SBR接枝改性方法及应用进行概述。 1. SBR接枝机理 以SBR /苯乙烯体系进行溶液接枝改性为例。引发剂受热分解成初级自由基, 一部分引发苯乙烯聚合成均聚物,另一部分与SBR 大分子加成或转移,进行下列3种反应而产生接枝点。 第1种: 初级自由基与乙烯基侧基双键加成 第2 种: 初级自由基与SBR主链中的双键加成 第3 种: 初级自由基夺取丙烯基氢而链转移 其中R代表初级自由基,上述3种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依次为K 1> K 2 > K 3 。可知,第1 种和第2种更加有利于接枝反应。 2. 接枝改性方法 接枝改性是通过引发剂提供活性种,产生接枝点,聚合后形成接枝产物。接枝产物的性能及应用决定于主、支链的组成结构和长度以及支链数。接枝改性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接枝单体灵活多变的优点,是非常有潜力的方法之一。接枝改性可以在乳液、溶液和胶块中进行,接枝场所的不同可以产生不同的接枝效果。2.1 在乳液中进行接枝改性 在乳液中进行接枝改性是将接枝单体、引发剂等直接加入到橡胶乳液中,然后引发接枝聚合,是SBR接枝改性中最简单经济的方法。通常情况下,接枝对象是SBR胶乳,最后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丁苯橡胶胶乳。 Arayapranee等研究了以苯乙烯(ST)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接枝单体、SBR 胶乳(SBRL)为接枝对象、过氧化羟基二异丙苯(CHPO)/四乙烯五胺(TEPA)氧

丁苯橡胶共混改性(DOC)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成型加工工艺课程设计题目:丁苯橡胶的增强改性 姓名:季赛 学号: 150412108 班级: 2012级材料(1)班 指导老师:张建耀职称:高级工程师\教授 起止日期: 2015.11.23——2015.12.6

目录 1.设计背景 (4) 1.1改性加工目的 (4) 1.2乳聚丁苯橡胶 (6) 1.3溶聚丁苯橡胶 (6) 1.4粉末丁苯橡胶 (8) 2.丁苯橡胶增强改性加工工艺原理 (8) 2.1炭黑增强丁苯橡胶应用 (8) 2.2炭黑的补强机理 (8) 3.丁苯橡胶改性原料、助剂及设备介绍 (9) 3.1原料及助剂 (9) 1)原料 (9) 2)炭黑 (10) 3)硬脂酸 (10) 4)氧化锌 (11) 6)防老剂 (11) 7)石蜡油 (11) 8)防焦剂 (12) 9)促进剂 (12) 10)硫化剂 (13) 3.2主要设备与仪器 (13) 3.2.1混炼机 (13) 3.2.2拉伸试验机 (14) 4.加工工艺及加工流程图 (14) 4.1 配方设计 (14) 4.2加工方法 (15) 1)炼前处理 (15) 2)炭黑-橡胶混炼 (15) 3)后加工工艺 (16)

4)强度测量 (16) 4.2产品性能测试项目、性能及测试标准 (16) 1)性能指标 (16) 2)性能参数标准 (18) 4.3加工流程图 (18) 5. 设计总结 (18)

1.设计背景 丁苯橡胶(SBR) ,又称聚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其物理机构性能,加工性能及制品的使用性能接近于天然橡胶,有些性能如耐磨、耐热、耐老化及硫化速度较天然橡胶更为优良,可与天然橡胶及多种合成橡胶并用,广泛用于轮胎、胶带、胶管、电线电缆、医疗器具及各种橡胶制品的生产等领域,是最大的通用合成橡胶品种,也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橡胶品种之一。 中文名: 丁苯橡胶外文名: Polymerized Styrene Butadiene Rubber 密度: 1.04 g/mL 性状: 白色疏松柱状固体 1.1改性加工目的 炭黑增强丁苯橡胶是以橡胶为基体,以炭黑颗粒为增强相的复合材料。炭黑在橡胶体系中起补强和填充作用,以改善橡胶制品性能。纯丁苯橡胶拉伸强度只有3.5MPa,没有应用价值,加入炭黑补强后,其拉伸强度提高到25MPa左右。 按聚合工艺,丁苯橡胶分为乳聚丁苯橡胶(ESBR)和溶聚丁苯橡胶(SSBR)。与溶聚丁苯橡胶工艺相比,乳聚丁苯橡胶工艺在节约成本方面更占优势,全球丁苯橡胶装置约有75%的产能是以乳聚丁苯橡胶工艺为基础的。乳聚丁苯橡胶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工艺成熟,应用广泛,产能、产量和消费量在丁苯橡胶中均占首位。充油丁苯橡胶具有加工性能好、生热低、低温屈挠性好等优点,用于胎面橡胶时具有优异的牵引性能和耐磨性,充油后橡胶可塑性增强,易于混炼,同时可降低成本,提高产量。目前,世界上充油丁苯橡胶约占丁苯橡胶总产量的 50-60%。 乳聚丁苯橡胶,由丁二烯、苯乙烯为主要单体,配以其他辅助化工原料,在一定工艺条件下,经乳液法聚合首先生成丁苯胶浆,脱除胶浆中未转化的单体后,再经凝聚、干燥等工序而生产出产品胶。 溶聚丁苯橡胶,由丁二烯、苯乙烯为主要单体,在烃类溶剂中,采用有机锂化合物作为引发剂,引发阴离子聚合制得的聚合物胶液,加入抗氧剂等助剂后,经凝聚、干燥等工序而生产出产品胶。

聚乙烯的改性

聚乙烯的改性 聚乙烯虽然具有优良的电性能、机械性能和加工性能,但是它也有一些缺点,如软化点低,强度不高,耐大气老化性差,易应力开裂,不易染色及印刷等。为了进一步拓宽聚乙烯的应用领域,克腿这些缺点,可以采用聚乙烯改性来达到。 聚乙烯的改牲主要分为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化学改性又分为接枝共聚改性、嵌段共聚改性、化学及辐射交联改性等;物理改性分为共混改性、填充改性(包括增强改性等)。 聚乙烯的化学交联主要是在聚乙烯树脂中加人有机化合物(常用过氧化二异丙苯)作为交联剂,然后在压力和175~200℃的温度下交联。 接枝聚合是最常用的改性聚合方法。所谓接校共聚反应是在聚乙烯的主链上将作为支链的不同种高分子结合上去的一种反应。当然也有采用过氧化物、放射辐照或其他有关方法进行反应。接枝方式的共聚合反应可以获得良好的混合状态,其分散界面是以化学方式结合在一起,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同时又因为聚乙烯本身是无极性材料,和其他材料亲和性不好,如将具有极性的单体以接枝共聚合反应结合至聚乙烯分子主链上时则会增大这种亲和性,由此使可以改善其粘接性、印刷性、染色性等性能。例如,聚乙烯接枝丙烯酸单体所得产品则会改善其在铝箔上的粘合性;加入丁二烯单体接枝共聚合反应的制品,可以提高耐热性、耐应

力开裂性。 聚乙烯的共混改性是聚乙烯与其他高聚物等物质进行共混,用挤出机、辊炼机等设备而制成新材料。共混过程中往往包含化学接枝或交联反应,以提高共混的改性效果。 聚乙烯的填充改性是在聚乙烯的成型加工过程中加入无机或有机填料,不仅能使制品价格大大降低,而且能显着改善材料的机械强度、耐摩擦性能、热性能及耐老化性能等,并改善聚乙烯的易膨胀性及易蠕变性等,所以填料既有增量作用,又有改性效果。常用的无机填料有碳酸钙(包括轻质碳酸钙和重质碳酸钙)、滑石粉、云母、高岭土、二氧化硅、硅藻土、硅灰石、炭黑等。 此外,聚乙烯可加人脂肪酸酰胺作表面润滑剂,以减少薄膜的粘附性;加入0.5%~2%的聚丙烯可提高其透明性;表面用电子冲击(使其表面氧化)处理,可改善其印刷性能。 1.交联聚乙烯 交联聚乙烯分为有机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有机硅交联和辐照交联聚乙烯。 (1)有机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 结构式: 制法有机过氧化物交联聚乙烯是聚乙烯以有机过氧化物作为交联剂,在热的作用下分解而生成高度活泼的游离基。这些游离基使聚合物碳链上生成活性点,并产生碳-碳交联,形成交联聚乙烯。所用的有机过氧化物有过氧化二异丙苯、过氧化二叔丁

聚乙烯醇缩甲醛(胶水)的制备

聚乙烯醇缩甲醛(胶水)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了解聚乙烯醇缩甲醛化学反应的原理,并制备红旗牌胶水。 以聚乙烯醇和甲醛为原料制备聚乙烯醇缩甲醛胶水,了解聚合物的化学反应特点 二、实验原理 聚乙烯醇缩甲醛胶(商品名107胶)是一种目前广泛使用的合成胶水, 无色透明溶液,易溶于水。与传统的浆糊相比具有许多优点[1]:①、初粘性好,特别适合于牛皮纸和其它纸张的粘合;②、粘合力强;③、贮存稳定,长久放置不变质;④、生产成本低廉。国内有许多厂家生产此胶水。因此广泛应用于多种壁纸、纤维墙布、瓷砖粘贴、内墙涂料及多种腻子胶的粘合剂等。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需求人们对聚乙烯醇缩甲醛胶粘剂进行了大量的改性研究,无论在合成工艺上还是在胶液的性能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本实验以聚乙烯醇缩甲醛为例,我们对其合成过程所用的催化剂、缩合温度等对胶水质量有影响的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探讨,摸索出更佳更合理的工艺条件。 聚乙烯醇缩甲醛是利用聚乙烯醇与甲醛在盐酸催化作用下而制得的,其反应如下 : 聚乙烯醇缩醛化机理: 聚乙烯醇是水溶性的高聚物,如果用甲醛将它进行部分缩醛化,随着缩醛度的增加,水溶液愈差,作为维尼纶纤维用的聚乙烯醇缩甲醛其缩醛度控制在35%左右,它不溶于水,是性能优良的合成纤维。

本实验是合成水溶性的聚乙烯醇缩甲醛,即胶水。反应过程中需要控制较低的缩醛度以保持产物的水溶性,若反应过于猛烈,则会造成局部缩醛度过高,导致不溶于水的物质存在,影响胶水质量。因此在反应过程中,特别注意要严格控制崐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反应物比例等因素。 聚乙烯醇缩甲醛随缩醛化程度的不同,性质和用途各有所不同,它能溶于甲酸、乙酸、二氧六环、氯化烃(二氯乙烷、氯仿、二氯甲烷)、乙醇甲苯混合物(30∶70)、乙醇甲苯混合物(40∶60)以及60%的含水乙醇中。缩醛度为75%~85%的聚乙烯醇缩甲醛重要的用途是制造绝缘漆和粘合剂。 三、实验药品及仪器 药品:聚乙烯醇、甲醛(40%)、氢氧化钠,浓盐酸,硫酸 仪器:搅拌器、恒温水浴,球形冷凝管,温度计,滴液漏斗, 三口烧瓶实验装置如下图: 四、实验步骤及现象 步骤现象分析 在250mL三颈瓶中,加入90mL去离子水(或蒸馏水)、7g聚乙烯醇,在搅拌下升温至85-90℃溶解。 搅拌加热升温至 90℃左右时,聚乙烯醇 全部溶解,溶液无色透 明,瓶内无白色固体。 聚乙烯醇熔点>85℃,所以需升温至 85-90℃。 等聚乙烯醇完全溶解后,降温至35-40℃加入4.6mL甲醛(40%工业纯),搅拌15min,再加入1∶4盐酸,使溶液pH 值为1-3。保持反应温度85-90℃,继续搅拌20min,反应体系逐渐变稠,当体系中出现气泡或有絮状物产生时,立即迅速加入1.5 mL8%的NaOH溶液,同时加入34mL去离子水(或蒸馏水)。调节体系的pH 值为8-9。然后冷却降温出料,获得无色透明粘稠的液体,即市场出售的红旗牌胶水。 加入盐酸,溶液 无明显变化,PH降低至 2左右。 加入甲醛后加热升 温,溶液变稠。 升温至85-90℃一 段时间后,出现气泡, 加入NaOH和蒸馏水, PH值为9左右。冷却, 得无色透明粘稠的液 体。 必须控制PH为1-3,所以加入盐 酸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当pH过低 时,催化剂过量,反应过于猛烈,造成 局部缩醛度过高,导致不溶于水的产物 产生。当pH过高时,反应过于迟缓, 甚至停止,结果往往会使聚乙烯醇缩醛 化成都过低,产物粘性过低。 加入甲醛后加热升温,聚乙烯醇与 甲醛反应,缩醛化,体系粘度变大,溶 液变粘稠。 产生气泡,说明分子间已经开始交 联,故此时要停止加热。 调节PH为8-9是因为,在酸性条 件下,聚合物与空气接触不稳定会继续 缩醛化,所以要调PH>7

聚乙烯改性的研究进展

化工设计通讯Chemical Engineering Design Communications 新材料与新技术 New Material and New Technology 第45卷第3期 2019年3月聚乙烯改性的研究进展 (陕西延长石油延安能源化工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延安727500) 摘要:聚乙烯是一种综合性能较高的工程塑料,自身具备着较强的性能,可以广泛地应用在各行业的产話制造中。主要对聚乙烯的物理改性和化学改性展开研究。 关键词:聚乙烯;物理改性;化学改性 中图分类号:TQ051.8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6490(2019)03-0061-01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Modification of Polyethylene Wang De-yu Abstract:Polyethylene is a kind of engineering plastic with high comprehensive perfbrmance.lt has strong performance and can be widely used in the manufacture of products in various industries.The article mainly studies the physical modification and chemical improvement of polyethylene. Key words:polyethylene;physical modification;chemical modification 超高分子质量聚乙烯(UHMWPE)是一种热塑性的工程塑料,耐磨损性较高,具有耐低温性以及各种比较优质的性能,正是这些性能使得聚乙烯被广泛地应用在医疗,化工,防止,采矿以及建筑和机械等各个行业中。由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有着非常高的分子量,在对其进行加工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必须要对聚乙烯的改性展开研究探讨。 1聚乙烯的物理改性 由于聚乙烯自身的性质,使其具备着特殊的物理性能。所谓物理改性,主要就是将其与其他物质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混合,例如,降低聚乙烯的黏度,缩短聚乙烯的加工周期等。 1.1填充改性 在聚乙烯的物理改性中,填充改性的使用范围较为广泛,主要是从微观粒子和宏观粒子填充聚乙烯的相关复合材料。相关专家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使用偶联剂以及无机填料等对聚乙烯进行改性,可以有效地加强聚乙烯的熔体流动性,尽管如此,这种方式的使用却使聚乙烯的耐磨性所有降低。将使用偶联剂处理的一些铝粉等金属粉添加在聚乙烯当中,可以使物质具备一定的抗静电性能。使用偶联剂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处理,再将处理过的少量纳米二氧化硅添加在聚乙烯当中,能够提升聚乙烯的结晶度 1.2流动改性剂改性 流动改性可以有效地改变一些大分子链之间所传递的能量,使聚合物的流动性有所改变。在聚乙烯当中,主要是将脂肪族的碳氢化合物和这些物质的衍生物对聚乙烯进行流动改性。一些专家经过一定的实验研究,对润滑剂FM4在聚乙烯流动性能中的影响进行了探索。主要发现,当润滑剂FM4质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聚合物的熔体流动速率就会越来越大,但是,FM4的质量分数达到20%的时候,熔体流动速率就会出现迅速上升的现象。 2聚乙烯的化学交联改性 化学交联改性主要是改善物质形态的稳定性,将一些交联剂加入聚乙烯当中,使其与之发生交联。或者对其进行辐射,在辐射的影响下这些分子发生交联的现象。 2.1偶联剂交联的改性 偶联剂是一种特殊的物质,该种物质可以经过一定的物理或者化学反应,将两种性质差异悬殊较大的物质进行联合。偶联剂主要用在一些非极性的聚合物和无机增强材料之间,将其表面进行处理,使其进行联合,从而具备着较好的强度。经过相关的研究发现,使用偶联剂对一些物质进行处理之后,可以发现这些物质的颗粒直径较小,使填料在聚合物当中有着较高的分散性,从而改善物质的流动性。 对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来说,这种物质主要使用的偶联剂有两种,一种是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以及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虽然有着较强的作用,但是必须要在恰当的过氧化物的引发下才能发生作用。偶联剂常用的过氧化物主要是DCP,还必须要借助有机锡的衍生物作为催化剂,才能够发挥较好的作用。使用硅烷来对聚乙烯进行处理的时候,在一定的热力下,过氧化物被分裂形成一些游离基,这些游离基自身有着较高的化学性能,可以将聚合物当中的氢原子进行脱去,使聚合物大分子也变为不同的活性游离基,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硅烷和聚乙烯交联,从而实现对聚乙烯的交联改性。 2.2辐射交联改性 辐射交联改性,主要便是在一定的辐射下,来改善聚乙烯内部的分子结构,使其性能发生改变。在特定辐射量的影响下,聚乙烯自身的各种特殊性能受到一定的改变。同时,这种辐射交联聚乙烯改性还可以应用在人造关节当中,可以使人造关节的强度增加,延长使用年限。经过相关专业人员的研究发现,对于聚乙烯的辐射交联改性,将PTFE与辐射进行联合,可以改善聚乙烯的耐磨性,使其成为一种新型的材料,可以使其被应用在体内移植的辅助器官当中,从而为人们做出巨大的贡献。 2.3过氧化物交联 对聚乙烯进行过氧化物交联,有着严格的步骤要求。在最开始,使过氧化物与聚乙烯进行熔融,聚乙烯随之产生自由基,自由基在偶合下从而产生交联。使用过氧化物对聚乙烯进行交联,必须要合理地控制温度,才能够使交联后的聚乙烯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另外,聚乙烯在过氧化物交联之后的物质,自身的结构有着较好的性能,能够应用在更加广泛的范围。 3结束语 伴随着各种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聚乙烯改性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从而来探索聚乙烯的应用潜力,使其能够满足人们在更多行业领域当中的需求。在对聚乙烯进行改性研究的过程中,这些方式多种多样,并非单一使用,人们在使用多种方式的基础上,令聚乙烯有着更加多样化的功能,为人们在各个行业当中生产各种不同功能的物质提供可靠的需求。但是,聚乙烯的改性必须要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才能够使其有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汪晓鹏.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乙烯的改性研究进展[J]-上海塑料, 2015,10(4):121-127. 收稿日期:2019-01-10 作者简介:王德玉(1991-).男,甘肃武威人,助理工程师,主要 研究方向为聚乙烯的改性。 ?61?

2020年(塑料橡胶材料)丁苯橡胶

(塑料橡胶材料)丁苯橡胶

丁苯橡胶行业的生产设备 腐蚀和防护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和工艺 姓名: 学号: 丁苯橡胶—简介 丁苯橡胶(SBR)是最大的通用合成橡胶品种,也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橡胶之壹。它是丁二烯和苯乙烯的无规共聚物。其物理机构性能,加工性能及制品的使用性能接近于天然橡胶,有些性能如耐磨、耐热、耐老化及硫化速度较天然橡胶更为优良,可和天然橡胶及多种合成橡胶且用,广泛用于轮胎、胶带、胶管、电线电缆、医疗器具及各种橡胶制品的生产等领域。丁苯橡胶按其合成方法通常分为乳液聚合丁苯橡胶(简称乳聚丁苯橡胶,ESBR)和溶液聚合丁苯橡胶(简称溶聚丁苯橡胶,SSBR),乳聚丁苯橡胶是自由基聚合,自工业化生产以来,己过其鼎盛时期,生产技术成熟,产品质量稳定,品种牌号齐全。溶聚丁苯橡胶采用阴离子活性聚合,具有分子量分布窄、顺式含量高、耐磨性能优异、滚动阻力小,解决了顺丁橡胶存在的抗湿滑性不好的问题,是轮胎面胶理想的材料。其发展正处于稳步上升阶段。 产品描述

中文名:丁苯橡胶 英文名Emulsion-polymerizedstyrenebutadienerubber(E-SBR) 分子结构: 生产方法由丁二烯和苯乙烯在低温下进行自由基乳液聚合而制得。 产品性能常温下为白色固体或透明无悬浮物液体,有微芳香味,是壹种性能上更优于工业直链烷基苯的洗涤剂产品原料。以其为原料衍生的表面活性剂产品,性能优良,生物降解性能好,耐硬水,皮肤感觉柔和,脱脂力小,更适合低温洗涤,在低温仍有卓越的去污能力。SBR-1500是通用污染型软丁苯橡胶的最典型品种,生胶的粘着性和加工性能均优,硫化胶的耐磨性能、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耐老化性能较好。SBR-1502是通用非污染型软丁苯橡胶的最典型品种,其性能和SBR-1500相当,有良好的拉伸强度、耐磨耗和屈挠性能。SBR-1712是壹种填充高芳香烃油的软丁苯橡胶的污染性品种,它具有优良的粘着性、耐磨性和可加工性以及价格便宜等优点。 用途SBR-1500广泛用于以炭黑为补强剂和对颜色要求不高的产品,如轮胎胎面、翻胎胎面、输送带、胶管、模制品和压出制品等。SBR-1502广泛用于颜色鲜艳和浅色的橡胶制品,如轮胎胎侧、透明胶鞋、胶布、医疗制品和其他壹般彩色制品等。SBR-1712广泛用于乘用车轮胎胎面胶,轮胎胎面胶、输送带、胶管和壹般黑色橡胶制品等。 包装和储运SBR-1500和SBR-1502,内包装为壹层聚乙烯薄膜,外包装为聚丙烯涂膜编织袋。每袋净重35kg±0.5kg。应存放在干燥、通风、清洁和温度不高于室温的仓库中。贮存时应避免污染、雨淋、水浸和太阳光直射。在运输过

聚乙烯醇改性及其对农药缓释作用的研究

聚乙烯醇改性及其对农药缓释作用的研究1 台立民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辽宁阜新(123000) E-mail:tailimin@https://www.360docs.net/doc/d015530610.html, 摘要:采用螺杆挤出机,聚乙烯醇与EV A共混改性,制得一种可生物降解的聚乙烯醇/EV A 复合基材,用作除草剂二氯喹啉酸的控制释放。通过SEM、DSC和UV分析测试,研究了聚乙烯醇/EV A共混物的相容性、结晶度及其对二氯喹啉酸的释放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25℃,pH=4、7、9的缓冲溶液中,聚乙烯醇/EV A载体对二氯喹啉酸均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关键词:聚乙烯醇;EV A;共混物;二氯喹啉酸;控制释放 中图分类号: TQ450.6 聚乙烯醇(以下简称PV A)是由聚醋酸乙烯酯醇解而得。其分子链上含有大量侧基——羟基,故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同时PV A具有良好的粘附性、浆膜强韧性和耐磨性,所以被广泛地应用于纺织、印染和化纤等行业[1]。通常根据对PV A不同的需求从两个方面对其进行改性,即增大其水溶性或减小其亲水性。本文采用螺杆挤出机熔融态反应挤出工艺,以低熔点EV A 对水溶性PV A进行共混改性,制备一种PV A/EV A复合基材,用作除草剂二氯喹啉酸缓释的载体,通过其水解和微生物降解来达到控制二氯喹啉酸原药释放之目的。重点分析了(SEM、DSC)不同组分配比对复合基材的结构形态的影响,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试了其对活性组分的释放性能。有关研究迄今未见报道。这种应用控制释放技术的高分子农药,改变了单纯农药的作用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农药的利用率,降低农药的毒性,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扩展了农药制剂开发研究的领域,对于降低农业成本和保护环境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5]。 1. 试验部分 1.1 仪器和试剂 XJ-20螺杆挤出机,SSX-550扫描电镜,NETZSCH DSC-204,UV-245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二氯喹啉酸原药(Quinclorac)为市售工业品,纯度为99%,熔点为274 ℃;PV A为市售工业品PV A-1788,醇解度88%,平均聚合度为1700±100;EV A为市售工业品EV A-420,相对密度0.92~0.95 g/cm3,热分解温度为230 ℃~250 ℃,脆性温度小于-71℃。其余未加注明均为市售化学试剂,不加纯化直接使用。 1.2 操作步骤 1.2.1 PV A/EV A复合基材的制备 分别按照PV A/( PV A+EV A) = 50%、60%、70%和80%的比例,称取总量为100 g的聚合物原料和少量硼酸加入到200 mL烧杯中,然后放入80 ℃恒温水浴锅中搅拌均匀,再放入烘干箱中(100 ℃)干燥20 min后取出,在温度为145~150 ℃左右使用螺杆挤出机挤出,造粒。具体设定为:挤出机压缩段温度145℃、均化段温度150 ℃、口模温度145 ℃,螺杆转速为20 r/min。 1.2.2 10%的二氯喹啉酸高分子缓释剂的制备 1本课题得到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2005200)和辽宁省企业博士后研究项目(BSH2005921077)的资助。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改性研究_黄安平

2007年第2期甘肃石油和化工2007年6月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改性研究 黄安平,朱博超,贾军纪,朱雅杰 (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甘肃兰州730060) 摘要:综述了提高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 MWPE)加工性能和物理性能的物理改性和化学 改性方法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其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改性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 MWPE)是一种线性结构的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其它工程塑料所无法比拟的耐冲击性、耐磨损性、耐化学药品性、耐低温性、耐应力开裂性、抗黏附能力,优良的电绝缘性、安全卫生及自润滑性等性能,可以代替碳钢、不锈钢、青铜等材料广泛地应用于纺织、采矿、化工、包装、机械、建筑、电气、医疗、体育等领域。虽然UHM WPE具有许多优异的特性,但也有许多不足,如熔体流动速度(MFR)极低(接近于0),熔点高(190~120e)、黏度高,极难加工成型等。另外与其它工程塑料相比,具有表面硬度低、热变形温度低、弯曲强度和耐蠕变性较差,抗磨粒磨损能力差、强度低等缺点,影响了其使用效果和范围。为了克服UHMWPE的这些缺点、弥补其不足,使UHMWPE在条件要求较高的某些场所得到应用,需要对其进行改性。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通过改性,可以提高其加工流动性,达到增韧、增强、提高耐热以及抗磨损的目的,目前主要的改性都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物理改性 所谓的物理改性是指把树脂与其他一种或多种物料通过机械方式进行共混,以达到某种特殊的要求,它不改变分子构型,但可以赋予材料新的性能。目前主要的物理改性方法有填料改性、低熔点、低黏度树脂改性、流动剂改性等。 1.1填料改性 虽然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但在表面硬度、耐高温性以及抗磨损性能等方面仍有缺陷,为了使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能在要求更高的场合得到应用,就有必要对它进行改性。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中添加填料进行共混可以提高其耐热性能和力学性能,从而制备出结构性能优良的耐磨材料。 张道权等[1]选用了粉煤灰、硅藻土和石墨三种无机材料填充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基体,重点考察了填料对其物理机械性能的影响,发现不论任何填料,刚性土无机填料在UHMWPE基体中形成了应力集中点,导致材料中缺陷增加,引起缺口冲击强度下降,这是使用无机填料的一大缺陷。填料结构应尽量避免应力集中,为此填料结构应尽量规则。 胡平等[2]用三氧化二铝、二氧化硅、碳黑、玻璃微珠作为填料,改善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表面 收稿日期:2006-12-05。 作者简介:黄安平(1979-),男,甘肃甘谷人,理学硕士,助理工程师,从事聚烯烃方面的研究工作。

丁苯橡胶

丁苯橡胶 摘要:丁苯橡胶(SBR) ,又称聚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其物理机构性能,加工性能及制品的使用性能接近于天然橡胶,有些性能如耐磨、耐热、耐老化及硫化速度较天然橡胶更为优良,可与天然橡胶及多种合成橡胶并用,广泛用于轮胎、胶带、胶管、电线电缆、医疗器具及各种橡胶制品的生产等领域,是最大的通用合成橡胶品种,也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橡胶品种之一。 关键词:丁苯橡胶自由基聚合聚合方法丁苯橡胶的改性丁苯橡胶的应用 丁苯橡胶(SBR)是应用于轮胎胎面胶的重要胶种之一,在较大幅度的提高胎面抗湿滑性的同时能够明显改善其耐磨耗性能。由于轮胎胎面胶中常并用天然橡胶(NR),为了使胎面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所以需要使丁苯橡胶与天然橡胶有良好的混容性[1,2]。虽然乳聚丁苯橡胶(ESBR)能够达到提高胎面胶抗湿滑性和耐磨性的要求,但是乳聚丁苯橡胶与天然橡胶的混容性较差,从而影响到其它重要的性能,尤其会使生热量大增[3,4],而对于轮胎而言则将会增大其滚动阻力,增加油耗。基于此,人们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制得了在分子链结构上与乳聚丁苯橡胶有着明显区别的溶聚丁苯橡胶(SSBR)[5]。近来的研究成果表明,SSBR 与天然橡胶的并用体系,能够较好地解决轮胎的抓着力、滚动阻力、耐磨性之间实现最佳平衡的问题,因此,溶聚丁苯橡胶成为开发“绿色轮胎”最主要的研究对象之一[6]。 丁苯橡胶是苯乙烯与丁二烯单体通过无规共聚得到的,丁苯橡胶

链节中包含苯乙烯、1-2-聚丁二烯、顺 1-4-聚丁二烯、反 1-4-聚丁二烯四种结构单元。其中,苯乙烯赋予了胶料一定的强度和耐磨性,但会显著提高胶料的刚性和生热量;1-4聚丁二烯赋予胶料较好的柔顺性和抗湿滑性并能够降低生热量,但强度性能较低,且耐磨性较差;而 1-2-聚丁二烯则兼具苯乙烯和 1-4-聚丁二烯两种结构的优点。按照不同的聚合方法可以将丁苯橡胶(SBR)分成乳液聚合丁苯橡胶(即乳聚丁苯橡胶/ESBR)和溶液聚合丁苯橡胶(即溶聚丁苯橡胶/SSBR)。ESBR 拥有十分成熟的生产技术、较为稳定的产品质量、非常齐全的品种牌号,而且 ESBR是通过自由基聚合而成,合成方法简便,生产效率较高,应用较为广泛。而 SSBR 是活性阴离子聚合的产物,同乳聚丁苯橡胶相比,其生产工艺对产物分子的结构有一定的定向性,顺式 1,4 结构含量高、分子量分布窄、滚动阻力小,特别适合与天然橡胶和顺丁橡胶一起作为理想的轮胎胎面胶材料使用。丁苯橡胶的加工性能,物理机械性能(填充以后)及其制品的使用性能等均接近于天然橡胶,耐热性、耐老化性和耐磨性等性能会赶上甚至超过天然橡胶。丁苯橡胶还可以同 NR 及多种合成橡胶共混使用,广泛地应用于胶管、胶带、胶鞋、电线电缆以及其它橡胶制品等领域,特别是在轮胎工业中的应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烷基锂引发丁二烯和苯乙烯阴离子共聚合反应机理 阴离子聚合属连锁反应,分为链引发,链增长和链终止。阴离子聚合在不同的溶剂体系以及不同极性调节剂作用卜,其反应机理不同,聚合物的微观结构和宏观物性也不同。

聚乙烯本体接枝改性研究进展-天然气与石油

聚乙烯本体接枝改性工艺研究进展 王鉴,冯忠伟,马淑清,齐保坤,苗文青,解明,谢海群 (东北石油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石油与天然气化工省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庆 163318)摘要:聚乙烯由于缺乏极性导致其亲水性、印染性以及与无机填料和极性聚合物的相容性差。接枝极性 的单体是提高聚乙烯极性的有效方法。文中综述了聚乙烯本体接枝改性的接枝机理,讨论了聚合物主链 结构、单体和引发剂对PE接枝反应的影响及其副反应的抑制方法。 关键词:聚乙烯;本体接枝;引发剂;单体 中图分类号:TQ325.12 文献标识符:B 文章编号: 聚乙烯(PE)由于成本低、易加工,耐化学腐蚀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包装、电缆等民用领域。但PE易蠕变,力学性能差不能直接作为绝大多数结构材料使用,缺乏极性使它与无机填料和极性聚合物的相容性弱,因此不能通过与极性材料简单混合来增加强度和刚性。接枝极性单体是改变其极性和相容性最为直接而有效的方法。通过对PE进行接枝改性,在其非极性主链上引入极性或反应性基团,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其亲水性、印染性以及与无机填料之间的界面粘结性,而且有利于同其它极性聚合物共混制备高分子合金,提高材料的附加值。 PE接枝改性一般可分为表面接枝改性和本体接枝改性。表面接枝改性仅对材料表面进行改性,使其表面呈现出特殊的性能,而材料本体内部基本上不发生变化;本体接枝改性是将单体引入到高分子链主链上的接枝反应,在材料的表面及内部均匀的形成接枝链,能够使材料的性能得到整体的改善。本体接枝改性一般可采用熔融、溶液、固相和悬浮等接枝方法。 1 接枝机理 PE本体接枝改性是按照自由基共聚合机理进行的,普遍认为其历程首先是引发剂热分解产生初级自由基,初级自由基进一步夺取PE链上的氢原子(次甲基氢较亚甲基氢和甲基氢易脱除),形成PE大分子自由基,PE大分子自由基再与加入的单体发生接枝共聚反应,由于立构位阻效应,次甲基自由基与单体的接枝反应活性低于亚甲基自由基。与此同时PE大分子自由基之间的耦合反应会导致PE分子链的支化与交联,所以接枝过程往往伴随支化和交联等竞争副反应。 关于接枝机理的研究大部分建立在接枝MAH的基础上并且对体系内所发生的接枝反应和副反应缺乏统一的看法。Russell[1]认为在PE熔融接枝MAH(MAH)中不可能存在MAH的均聚物P(MAH),原因是反应挤出的温度一般均超过了形成P(MAH)的顶温160 ℃,MAH以单环形式接枝于PE主链上,不会出现MAH的短支链,并且发现在160 ℃时叔碳原子的反应活性是仲碳原子的3~4倍,这可以很好的解释在平行的实验条件下,采用乙丙共聚物(EPM)作为接枝基体相比于LLDPE或LDPE可以获得更高的接枝率。Gaylord等人[2]则发现MAH在自由基引发剂的作用下将转化成一种激发态的二聚体,这种二聚体参加了接枝反应,并认为MAH以单体和低聚物的形式接枝在PE上。 2 接枝反应的控制因素 PE的功能化产物与副产物的平衡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接枝过程中的一些控制参数。如聚合物的主链结构、单体和引发剂的类型、加工工艺、温度和时间等。 2.1 聚合物主链结构的影响 由于接枝反应需要将单体通过共价键连接到预先形成的聚合物主链上,所以聚合物主链的性质对接枝过程的影响至关重要。 Clark等[3]研究了PE主链上端基不饱和度和支化度的差别对接枝和交联反应的影响,发现在过氧化物或过氧化物/MAH存在的情况下,含有高链端不饱和度的PE接枝和交联反应同时增加,即使加入苯乙烯(St)作为共单体,交联现象仍然明显。这一结果归因于St与PE主链上产生的烯丙基自由基反应活性低,其为交联反应增加的主要原因。然而,对于支化度较高的PE,高St用量可以抑制其交联。 Machado等[4]分别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和动态流变测定法研究一系列乙烯/丙烯含量不同的聚烯烃上

丁苯橡胶.doc

丁苯橡胶行业的生产设备 腐蚀与防护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 姓名: 学号:

丁苯橡胶—简介 丁苯橡胶(SBR) 是最大的通用合成橡胶品种,也是最早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橡胶之一。它是丁二烯与苯乙烯的无规共聚物。其物理机构性能,加工性能及制品的使用性能接近于天然橡胶,有些性能如耐磨、耐热、耐老化及硫化速度较天然橡胶更为优良,可与天然橡胶及多种合成橡胶并用,广泛用于轮胎、胶带、胶管、电线电缆、医疗器具及各种橡胶制品的生产等领域。丁苯橡胶按其合成方法通常分为乳液聚合丁苯橡胶(简称乳聚丁苯橡胶,ESBR)和溶液聚合丁苯橡胶(简称溶聚丁苯橡胶,SSBR),乳聚丁苯橡胶是自由基聚合,自工业化生产以来,己过其鼎盛时期,生产技术成熟,产品质量稳定,品种牌号齐全。溶聚丁苯橡胶采用阴离子活性聚合,具有分子量分布窄、顺式含量高、耐磨性能优异、滚动阻力小,解决了顺丁橡胶存在的抗湿滑性不好的问题,是轮胎面胶理想的材料。其发展正处于稳步上升阶段。 产品描述 中文名:丁苯橡胶 英文名 Emulsion-polymerized styrene butadiene rubber (E-SBR) 分子结构: 生产方法由丁二烯和苯乙烯在低温下进行自由基乳液聚合而制得。

产品性能常温下为白色固体或透明无悬浮物液体,有微芳香味,是一种性能上更优于工业直链烷基苯的洗涤剂产品原料。以其为原料衍生的表面活性剂产品,性能优良,生物降解性能好,耐硬水,皮肤感觉柔和,脱脂力小,更适合低温洗涤,在低温仍有卓越的去污能力。SBR-1500是通用污染型软丁苯橡胶的最典型品种,生胶的粘着性和加工性能均优,硫化胶的耐磨性能、拉伸强度、撕裂强度和耐老化性能较好。SBR-1502是通用非污染型软丁苯橡胶的最典型品种,其性能与SBR-1500相当,有良好的拉伸强度、耐磨耗和屈挠性能。SBR -1712是一种填充高芳香烃油的软丁苯橡胶的污染性品种,它具有优良的粘着性、耐磨性和可加工性以及价格便宜等优点。 用途SBR-1500广泛用于以炭黑为补强剂和对颜色要求不高的产品,如轮胎胎面、翻胎胎面、输送带、胶管、模制品和压出制品等。SBR-1502广泛用于颜色鲜艳和浅色的橡胶制品,如轮胎胎侧、透明胶鞋、胶布、医疗制品和其他一般彩色制品等。SBR-1712广泛用于乘用车轮胎胎面胶,轮胎胎面胶、输送带、胶管和一般黑色橡胶制品等。 包装与储运SBR-1500和SBR-1502,内包装为一层聚乙烯薄膜,外包装为聚丙烯涂膜编织袋。每袋净重35kg±0.5kg。应存放在干燥、通风、清洁和温度不高于室温的仓库中。贮存时应避免污染、雨淋、水浸和太阳光直射。在运输过程中,不得曝晒在阳光下,不能混入杂物;不得与易燃品、油污品等堆放在一起。运输车厢应保持清洁,避免包装破损和杂物混入,敞车运输要盖防雨布。本产品保质期为两年。 丁苯橡胶—物理性质 1、相对密度为0.9~0.95,玻璃化温度为-60~-75℃。 2、有苯乙烯气味,不完全溶于汽油、苯和氯仿。 3、75/25胶乳的pH值为9.5~11.0,固形物含量26%~42%。 4、有液体状胶乳和固定状橡胶两种形态。 5、50/50胶乳的pH值为10.0~11.5,固形物含量41%~63%。 丁苯橡胶—制备方法 由丁二烯和苯乙烯进行乳化共聚而得。用松香酸皂或脂肪酸皂为乳化剂,用过硫酸盐为催化剂,必要时,另加适宜的分子量调节剂和适宜的反应速度调节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