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与犯罪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格障碍与犯罪研究

犯罪心理,是指影响和支配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各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因素的总称,具体来说是导致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的一切人格个性因素,诸如情绪、情感、意志、动机、性格、气质、能力、成瘾性等与行为密切相关的要素以及个体心理过程的特点。由此可以看出,犯罪心理与犯罪行为的密切联系,研究犯罪必不可少的要研究犯罪心理,了解一个或一类案件中罪犯的犯罪心理对于侦查人员的破案与侦查意义重大。而相当大一部分案件的罪犯之所以实施犯罪是因为其本身人格存在障碍所导致的,因而研究因人格障碍导致的犯罪的研究具有非凡的意义。

一、人格障碍犯罪的概念与特征

人格障碍是最常见的一种变态心理,与犯罪有着很大的关系。它是指个体的人格在发展和结构上明显偏离正常方向,以至于他不能具有适合一般社会生活的心理和人格特征。人格障碍者通常都能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出现异常,并为此苦恼,但却控制不住自己;也有少数人格障碍者并不把自己的行为视为紊乱和异常。特定的情境下,他们就会产生强烈的冲动去实施某种怪异的行为,这实际上并不是一种病理性的行为反应。早年开始,人格障碍一般在个体幼年时期便已经初现端倪,但是特征并不明显。待到青春期暴露于外时,人格障碍往往稳定且顽固,很难改变;个性具有严重缺陷,某些个性结构畸形发展或者发展严重不足,使得整体个性不稳定、不协调;情感严重变异,缺乏自制力;缺乏自知之明,个体虽然能理解自己的行为后果及社会评价,但不能适应周围的环境;人格偏离后有相对的稳定性。

人格障碍犯罪的特征主要是(1)犯罪形式:个体在作案前较少预谋或没有预谋,没有明确的目标,随即冲动性较强。作案手法一般不太隐蔽,作案情节离奇怪诞,有的胆大妄为,手段残忍。自我保护性较差,既害人又害己,甚至对自身的损害更大。抓获后不逃避罪责,对罪行供认不讳。犯罪活动一般是单独进行。

(2)犯罪性质:多为攻击型、爆发型犯罪。由于变态心理和病理性激情的支配,人格障碍者多发生伤害、凶杀、毁物、强奸、轮奸等恶性犯罪。由于多疑、记仇,他们极易进行报复性的毁物、凶杀等恶性犯罪。由于性格顽固且异常,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极难改正,常进行持续性的恶性犯罪。

二、人格障碍犯罪的形成与各类人格障碍犯罪的特征

人格障碍犯罪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其形成具有复杂性。具体说看其形成机制如下:

(1)犯罪人的人格倾向,是犯罪心理结构赖以形成的心理基础和出发点。

(2)犯罪主体人格倾向只有被主体内外刺激的双重激活,方能获得自身发展的内外动力。

首先,犯罪心理结构的演化,离不开犯罪人所处具体环境的刺激和影响,外部环境构成了心理演变的外部动力。其次,犯罪心理结构的演变,并不是被外部环境机械地、消极地推动就能完成的,还须有一来自其内部的内在动力,即主体原有的心理活动水平和欲求状态。

(3)犯罪主体的人格倾向,以其自身的倾向性对主体内外因素起双向选择作用。

人格倾向对内外环境有依赖性,同时对内外因素有能动调节作用。人格倾向对主体的外部环境具有一定的评价和选择作用。也能对主体内在环境和刺激做出一定的选择。

(4)犯罪心理结构形成后,要力图使之对象化(即外化),即将犯罪心理结构外化为具体犯罪行为,以实现犯罪人特殊的要求和目的。

(5)犯罪行为结果作为刺激信息又反馈到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结构通过分析评价这些行为信息的正负反馈效应,使犯罪心理结构不断得到强化、弱化或者消退,这就是犯罪心理结构的形成与发展变化过程。

以2009年初发生的“随州特大杀人案”的凶犯熊振林为例,他属于不健全人格。在意识层面,人生观、法制观都会出现偏差,这就具备了犯罪结构形成的基础——人格倾向;在生理因素方面,他身强力壮,有进行犯罪的可能;在社会环境方面,他的感情事业遇到挫折,对社会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产生了报复社会的犯罪动机——即外部的刺激,同时,他所处的环境能偶为他提供斧头,鱼叉等作案工具。这些条件都满足,犯罪心理结构也就形成和强化和外化了。

不同的人格障碍犯罪有不同的特征,针对各种具体的人格犯罪做出具体准确的分析研究,才能为犯罪研究做出贡献。几种主要的人格障碍犯罪具体如下:

(1)偏执型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敏感多疑,报复心强,总以为别人要对他进行迫害和攻击,容易把别人的友好看做敌视或蔑视的行为,往往寻机泄愤f主观固执,听不进别人的意见和劝解;无自知之明,对自己评价过高而又狂妄自大·爱空想和幻想,认为自己怀才不遇,常无理取闹;易产生嫉妒的妄想,可能产生报复型或攻击行为,多见于男性。

(2)情绪不稳定型人格障碍:多表现出情绪极不稳定,可持续地情绪低落、抑郁或情绪高涨、兴奋或两者交替出现;情绪表现极端,或狂喜或狂怒。容易失去控制,具有较强的攻击性;有时则对人对事关怀备至或者胆小怕事;喜好猜忌,有自卑方向易被激怒,微不足道的琐事就可能引起强烈的感情冲动,在暴怒之下表现出极强的破坏性,毁物伤人。

(3)意志薄弱性人格障碍:主要特点是缺乏信心和主动精神,对任何事都缺乏主见,对己对人都持怀疑态度,自卑同时又敏感多疑,总怕别人加害于己,有自伤和自杀的倾向;受暗示性较强,易于接收外界的各种影响。本症病人虽不信别人,但周围人对他的暗示或教唆可能会引起狂热行为,在冲动的支配下违法犯罪,而且一旦犯罪极易反复再犯,教育和改造的作用较小。

(4)轻佻型人格障碍:多表现为举止轻浮,缺乏羞耻感、名誉感、同情感等情感爱编造谎言,在骗人上当的过程中求得乐趣,虚荣心极强,为了引人注意和异性喜欢。常不顾廉耻作出夸大的行为动作。本症患者多实施性犯罪和财产犯罪,且难以矫治。

(5)反社会型人格障碍:该类型人格障碍者缺乏道德标准作为行动的准绳,也不能遵守社会道德的约束;缺乏责任感。不能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情感不成熟,自我控制机制有缺陷,较自我中心主义,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意志力薄弱,放纵自己任意施为,欲望迫切且永不满足;情感冷漠,不能与正常人和平相处,感觉迟钝,缺乏同情心,对人冷酷无情·刻薄残忍;生活无目的,缺乏社会责任感,行为动机只是为了寻求快乐和刺激。

(6)爆发型人格障碍:该类型人格障碍者个性极强,过分主观,易被激惹,听不得别人的劝告,常因为细微的精神刺激而引起过强的情绪反应,行为无度,不顾后果;在发病期间可能因为某些原因而犯罪,但在间歇期间内可以恢复正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