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

合集下载

精神病学(医学高级):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考试资料三

精神病学(医学高级):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考试资料三

精神病学(医学高级):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考试资料三1、单选人格障碍的共同特征中,关于治疗的描述,正确的是()A.药物治疗有明显疗效,心理治疗效果不明显B.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心理治疗有明显疗效C.各(江南博哥)种治疗手段效果欠佳,药物治疗难以奏效,心理治疗效果亦有限D.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均有明显疗效E.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C2、单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特点是()A.情感爆发,易激惹,伴明显行为冲动B.观念、行为怪异、情感冷漠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C.行为不符合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经常违法乱纪、屡教不改D.多疑、敏感、固执、偏执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3、判断题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和行为的异常,但其意识状态、智力均无明显缺陷。

一般没有幻觉和妄想,可与精神病性障碍相鉴别。

()正确答案:对4、判断题人格障碍通常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并一直持续到成年乃至终生。

()正确答案:对5、问答题简述CCMD-3关于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正确答案:(1)症状标准: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特征(不限于精神障碍发作期)在整体上与其文化所期望的和所接受的范围明显偏离,这种偏离是广泛、稳定和长期的,起始于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并至少有下列1项:①认知(感知及解释人和事物,由此形成对他人的态度和形象的方式)的异常偏离。

②情感(范围、强度及适切的情感唤起和反应)的异常偏离。

③控制冲动及满足个人需要的异常偏离。

④人际关系的异常偏离。

(2)严重程度标准:特殊行为模式的异常偏离,使病人感到病重或社会适应不良。

(3)病程标准: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期,现年18岁以上,已持续2年。

(4)排除标准:人格特征的异常偏离并非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表现及后果。

躯体疾病及精神障碍所致人格特征偏离正常称为人格改变。

6、判断题人格障碍治疗的目的之一就是帮助病人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矫正不良习惯。

()正确答案:对7、单选有关冲动型人格障碍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情绪不稳,易与他人发生争执和冲突,冲动后对自己的行为毫无悔意B.做事往往事先没有计划或不能预见可能发生什么事情C.情感暴发时,对他人可有暴力攻击,对自己可有自杀、自伤行为D.间歇期正常E.男性明显多于女性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冲动型人格障碍以情感暴发,伴明显行为冲动为特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PPT课件

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PPT课件

二、性心理障碍
指性行为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性兴奋、性满 足方式偏离正常。
❖ 性身份障碍(易性症) ❖ 性偏好障碍 (恋物症、异装症、露阴症、窥阴症、
摩擦症、性施虐与性受虐症) ❖ 性指向障碍 (同性恋)
祝您学习进步、生活愉快!
谢谢观赏!
一、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项为之强 2、 素帐 3、徐喷以烟 4、鹤唳云端 二、翻译下列句子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我回想起自己在年幼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直视太阳视力好极了
❖ (七)焦虑性人格障碍(anxious personality disorder)
一贯性紧张不安,需要别人的关心和接纳,敏感于别人的批评, 夸大生活潜在的危险,回避意向明显。
❖ (八)依赖性人格障碍(dependent personality disorder)
依赖、不能独立解决问题,怕被人遗弃,常感到无助。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倾斜的词语:
明察秋毫 物外之趣 果然鹤也 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 徐喷以烟 盖 一癞蛤蟆
1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 之冲烟而飞鸣,
2 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 别院。
定心细看,把草丛看作树林,把虫子、 蚂蚁看作野兽,
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 把土块凸出部分当做丘陵,低陷部分当
做山沟, 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便凭着假想,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 又满足。
神游大自然 把草丛(想树像林成 ) 把虫蚊(想像野成兽 )
把土砾(想像丘成陵 ) 把低凹处想(像山成沟)
1、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慢慢的用烟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边飞边叫构成一幅青云白鹤图
2、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把土块凸出部分当做丘陵低陷部分当做山沟。

精神病学 第十八章 性心理障碍和性功能障碍

精神病学 第十八章  性心理障碍和性功能障碍
知识的不当教育。
三、常见类型
(一)性身份障碍
1. 定义 指患者对自身性别的认定与解剖生理上的性别特征呈持续厌恶的态度,并有改变本身 性别的解剖生理特征以达到转换性别的强烈愿望(如使用手术或异性激素)。 2. 发病率 估计为1/10万,男女之比约为3∶1。 3. 临床表现 往往为自己的性别而深感痛苦,为自己不是异性感到遗憾,甚至渴望自己是异性 或坚持自己是异性。
一贯倾向
三、常见类型
(二)性偏好障碍
3. 露阴症(exhibitionism) 该症特点是反复多次在陌生异性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暴露自己的生 殖器以达到性兴奋的目的,有的继以手淫,但无进一步性侵犯行为施加于对方。
几乎只见于男性,个性多内倾 时间多在傍晚,并与对方保持安全距离,以便逃脱 露阴之前有逐渐增强的焦虑紧张体验,当对方感到震惊、恐惧或耻笑辱骂时而感到性的
(一)治疗
三、治疗和预后
1. 正面教育 教育患者通过意志克服其性偏离倾向。 2. 心理治疗 使患者回顾自身的心理发展过程,理解在何时、何阶段、由哪些因素导致 走向歧途,使患者正确理解和领悟并进行自我心理纠正(效果有限)。 3. 行为矫正 厌恶治疗。 4. 其他治疗 降低雄激素。
第十八章
性心理障碍和性功能障碍
目录
第一节 性心理障碍 第二节 性功能障碍
重点难点
掌握
性心理障碍的概念和共同特征;性功能障碍的概念和 诊断要点。
熟悉
性心理障碍的类型和临床表现;性功能障碍的类型、 临床表现、鉴别诊断。
了解
性心理障碍和性功能障碍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治疗。
第一节
性心理障碍
一、概述
(一)概念
窥阴症以男性多见 窥视者通过厕所、浴室、卧室的窗户孔隙进行这些活动 除了窥视行为本身之外,并不企图与被窥视者性交,且一般不会攻击和伤害他人 5. 摩擦症(frotteurism) 指男性在拥挤的场合或乘对方不备,伺机以身体的某一部分(常为 阴茎)摩擦和触摸女性身体的某一部分以达到性兴奋之目的。

心理问题的类型

心理问题的类型

心理问题的类型
世界各国都有自己对精神疾病的分类标准。

在我国,初步把心理问题分为心理不适和心理失调、心理障碍、精神病、心身疾病、大脑疾患与躯体缺陷的心理问题等。

一、一般性心理问题
心理不适和心理失调是较为普遍的,我们成年人都会时有体验。

例如,一段时间脾气暴躁、一段时间心情闷闷不乐、一段时间心理不安、一段时间控制不住自己情绪等等。

二、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可以包括5个方面:神经症、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与性心理变态、行为障碍、酒精和药物依赖。

1、神经症包括神经衰弱、疑病症、强迫性神经症、抑郁性神经症、焦虑性神经症、瘴病性神经症等。

2、人格障碍包括偏执性人格障碍、依赖性人格障碍、分裂性人格障碍、攻击性人格障碍、双重人格障碍、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和表演型人格障碍等。

3、性心理障碍与性心理变态
性心理障碍包括阳萎、早泄、性厌恶、性高潮缺乏等心理问题。

性心理变态包括同性恋、露阴癖、窥阴癖、施虐癖、受虐癖、摩擦癖、恋物癖、异装癖、恋尸癖等等。

4、行为障碍
它包括自杀行为、攻击行为等。

5、药物与酒精依赖等。

三、精神病
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与情感性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包括单纯性精神分裂症、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紧张性精神分裂症、残留性精神分裂症等。

四、心身疾病
常见心身疾病包括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消化性溃疡、支气管哮喘、糖尿病、偏头疼、荨麻疹、神经性皮炎、月经失调等等。

五、大脑疾患及躯体缺陷的心理障碍
它包括颅内感染所致的心理障碍,躯体感染所致的心理障碍,脑血管硬化所致的心理障碍,颅脑外伤所致的心理障碍,颅内肿瘤所致的心理障碍,发音不全所致的心理障碍等。

人格障碍、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人格障碍、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况和社交情况的各方面
• C、这种持久的模式引起具有临床意义的苦恼
或社交、职业等重要功能的损害
一、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DSM—IV)
• D、这种模式是稳定的和由来已久,其开 始可追溯到少年或成年早期
• E、这种持久的模式不能用其他精神障碍 的表现或后果来解释
• F、这种持久模式不是由于物质或身体情 况(如头外伤)的直接生理效应
CCMD-3的分裂样人格障碍
• 以观念、行为和外貌的奇特、情感冷淡 及人际关系明显缺陷为特点;
• 男性略多于女性。
• 在此基础上,发生精神分裂症的可能性 较大。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 以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纪, 对人冷酷无情为特征;
• 往往在童年或少年期(18岁以前)就出 现品行障碍;
• 男性多于女性
• 男性多于女性2倍;
• 70%的强迫症有强迫性人格;但强迫性 人格障碍虽然常常被讨厌的思想或冲动 所困扰,但并不出现明显的强迫症状; 因此两者是有区别的。
• 焦虑性人格障碍以一贯感到紧张、提心吊胆、 不安全及自卑为特征,总是需要被人喜欢和接 纳,对拒绝和批评特别敏感,因为习惯于夸大 日常处境中的潜在危险,而有回避某些活动的 倾向(但无恐惧性回避)
• (1)发狂似的努力避免真正的或想象的被抛 弃,不包括自杀或自残行为。
• (2)人际关系不稳定和紧张,交替变动于极 端理想化和极端贬低之间。
• (3)身份障碍:自我意象和自我感觉持久地 和显著地不稳定。
四、DSM-IV关于边缘性人格的诊断标 准
• (4)冲动性表现在至少二个方面,可能造成自我损 害(例如消费、性欲、物质滥用、鲁莽开车、暴食), 不包括自杀或自残行为。
• B、发作时表现的攻击程度与任何诱发的 心理社会应激显然不成比例。

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

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

不成熟型人格障碍: 缺乏稳定成熟的人格,是人格发育不良,幼稚,心智不成熟。
二、性心理障碍
性变态 指以性行为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 这种性偏离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或唯一方式。 性身份障碍 如易性症
性偏好障碍 如恋物症、异装症、露阴症、窥阴症、摩擦症、性施虐与性受虐症 性指向障碍 如同性恋
谢 谢!
汇报时间
汇报人姓名
偏执型人格障碍 男性多见,多疑敏感、对人不信任,很难有长久的朋友,好嫉妒、固执、好胜好强、自我评价过高,拒绝接受他人批评、高度警惕别人是否会对自己有攻击,因小事很容易与人发生敌意与仇恨,不宽容、心理活动经常处于紧张状态。
自恋人格障碍: 我最好,我对你们最好,没有人有我善良,你们都不好,你们都不如我。其实自我评价过高,自以为是,与现实状况有差距。
例,男,23岁,大学生,自幼当女孩抚养,穿女孩衣饰,和女孩一起玩耍。稍大得悉自己为男孩时,很不自在。深信自己应当为女性。长大以后改变自己性别的欲望更为强烈。进入大学后喜欢和女同学一起活动,因受到某些限制而心神不宁,以致学习不能继续。要求医生设法改变性别,声称“我觉得自己适合做女性,如果医生不能帮我改变为女性,我宁可死掉”。除了情绪抑郁以外,并无其他精神病症状。与女同学交往亦无任何困难。
依赖型人格障碍 女性多见,缺乏独立与自信,常常出现无助感与被遗弃感 ,多依附别人与顺从别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焦虑型人格障碍: 懦弱胆小,承受能力差,过于担心不良事件与不量后果发生在自己与家人身上。不能接受,不知道如何应对
强迫型人格障碍 男性多见,过于追求完美,过于讲究秩序、思维行为刻板,拘谨不灵活,过分自我克制、责任感过强。
第五单元 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
人格障碍

第七章--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第七章--人格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在校学习期间,有位同学在政治运动中受到 审查,组织上向B了解情况,B对此心情紧张, 认为自己会被牵连进去,终日惶惶,对同学更 加疏远。别人三两交谈或多看他一眼,便起 疑心,认为别人在议论自已;假日亦不外出, 怕别人怀疑或跟踪;听到同学谈某人交代问 题时则认为是暗示自己也应该主动交代,因
而常表白自己没有问题。大学毕业分到一
【严重标准】特殊行为模式的异常偏离, 使病人或其他人(如家属)感到痛苦或社 会适应不良。
【病程标准】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期,现 年18岁以上,至少已持续2年。
【排除标准】人格特征的异常偏离并非躯 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表现或后果。
三 、 人格障碍的成因
人格障碍的成因包括:
生物、心理、社会三类
因素。
1.生物学因素

①富于自我表演性、戏剧性、夸张性地 表达情感; ②肤浅和易变的情感; ③自我中心,自我放纵和不为他人着想; ④追求刺激和以自己为注意中心的活动; ⑤不断渴望受到赞赏,情感易受伤害; ⑥过分关心躯体的性感,以满足自己的 需要; ⑦暗示性高,易受他人影响。
6、强迫型人格障碍
男性多于女性2倍,约70%强迫症病人 有强迫性人格障碍。 【诊断标准】 (1)符合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2)以过分的井然有序、完美和控制,及 内心的不安全感为特征,并至少有下列 3项/7:
第七章 人格障碍、习惯和 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
定义 成因 分类 诊断标准或临床表现
人格障碍
(personality disorder)
一、人格与人格障碍的定义
(一)人格(personality) 指个体总的精神面貌,是人体心理特征的总和。
决定一个人特有的思维、情感和行为模式。 不同的人格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患病倾向。 例如: 冠心病与A型性格; 强迫症与强迫型人格; 癔症与表演型性格。

第十三章 心理障碍

第十三章  心理障碍
第十三章
心理障碍

妈妈讲鬼故事降伏儿子 8岁男童被迫看心理医生 8岁男孩强强(化名),每天睡觉前,要仔细检查所有门窗 是否关好,窗帘是否拉好,还经常半夜惊醒,全身发抖, 大汗淋漓,尖叫有鬼要吃他。昨天,妈妈带他到儿童医 院心理科就诊,医生检查后发现,竟是妈妈长期给他讲 鬼故事惹的祸。 家住南岸区福利社的王女士介绍,儿子3岁时很调皮, 经常摔碎东西。有天晚上,强强又调皮,她讲了个鬼故 事:“有个伸着舌头、长着獠牙、张着血盆大嘴的恶鬼, 会偷偷跑到家里吃不听话的孩子。如果你不听话,恶鬼 也会把你吃了。”强强一听,立马规矩。从此,这个鬼 故事成了降伏儿子的法宝。儿子一调皮,家人就喊“鬼 来了哟”。
4、恐怖症
恐怖症亦称恐惧症,以对特殊物体、活动或情境 产生强烈的惧怕为特征的神经症性障碍。 常见的恐怖症的临床类型有三种: 广场恐怖症、社交恐怖症和单纯恐怖症。
什么是广场恐怖症?
广场恐怖症原意是特别害怕到人多拥挤 的公共场所去,后来延伸到不敢使用公 共交通工具,不敢单独离家外出,甚至 害怕单独留在家里。
(二)强迫行为
强迫行为是指反复出现的、刻板的仪式动作; 病人明知不合理,但又不得不做。往往是作为 减轻强迫观念引起的焦虑不安而采取的顺应行 为,以强迫检查和强迫清洗最常见,常继发于 强迫怀疑。
1、强迫检查 强迫检查是指病人为减轻强迫性怀疑引起的焦虑 而采取的措施。如出门时反复检查门窗是否关好, 寄信时反复检查信中的内容,看是否写错了字等。
11%
2、抑郁症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抑郁症的发病率约为11%。抑 郁症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可能将成 为仅次于心脏病的人类第二大疾患。随着社会竞争的不断升 级,患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 20% 据有关调查显示,在我国抑郁症发病率约为3%~5%。在 这些抑郁症患者中,有10%~15%的人最终有可能死于自杀。 与高发病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全国地市级以上医院对 抑郁症的识别率不到20%。而在现有的抑郁症患者中,只有 不到10%的人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 622亿 据最新研究统计,抑郁症在中国造成的直接经济负担为 141亿元人民币,间接经济负担481亿元人民币,总经济负担 达到622亿元人民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人格障碍:是指明显偏离正常且根深 蒂固的行为模式,具有适应不良的性 质,其人格在内容上、质上或整个人 格方面异常。
人的智力发育和人格成熟一般在18 岁以后定型,因此人格障碍应指18岁 以后人格明显偏离,18岁以前诊断为 品行障碍。
3. 人格障碍并非精神病,但为精神疾病的一 种。可以是精神疾病发生的素质因素之一。
4. 人格障碍应注意与人格改变区别: 后者是继发的,获得性的,前者则没有
明确的起病日期,始于童年、青少年而且 持续终生。人格改变以病前为参照,人格 障碍则以社会的一般准则为标准。
二 .病 因 及发病机制
1. 生物学因素 2. 心理发育影响 3.环境因素
病因及发病机制
1.生物学因素: ➢ 人格障碍患者亲属患病率较高,脑电图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成年后(指18岁后)习性不改,主要 表现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甚至违法乱 纪,如经常旷课、旷工;对家庭亲属缺 乏爱和责任心,待人冷酷无情 。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反社会性人格和违法犯罪具 有较密切的关系。罪行特别严重、 作案手段残酷、犯罪情节恶劣的 犯人中有相当比例属于反社会性 人格障碍。30岁以后常有所缓和, 但难以和家庭成员建立持久、尽 责、热情的关系。
病因及发病机制
3.环境因素 ➢ 不良生活环境、结交具有品行障碍的朋
友及具有恶习的社交圈; ➢ 小说及影视凶杀作品等的盲目模仿; ➢ 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拜金主义等,扭曲
的价值观念对人格障碍形成的作用
三 .常 见 类3标准中主要类型: ➢ 偏执型人格障碍; ➢ 分裂样人格障碍; ➢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 冲动性人格障碍; ➢ 表演性(癔症性)人格障碍; ➢ 强迫型人格障碍
(1)认知(感知及解释人和事物,由此形成对自 我及他人的态度和行为的方式)的异常偏离。
(2)情感(范围、强度及适切的情感唤起和反应) 的异常偏离。
(3)控制冲动及满足个人需要的异常偏离
诊断标准
2.严重标准 特殊行为模式的异常偏离, 使病人感到痛苦或社会适应不良。
3.病程标准 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期,现 年18岁以上已持续2年。
4.排除标准 人格特征的异常偏离并非躯 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的表现及后果。躯体 疾病及精神障碍所致人格特征偏离正常 乃原发疾病的症状称为人格改变。
五、治疗和预后
人格障碍的治疗较为困难。但有关的治 疗手段对行为的矫正仍可发挥一定的作用。
1.药物治疗 2.心理治疗 3.教育和训练
总体而言,人格障碍治疗效果有限,预 后欠佳,因此在幼年时期培养健全的人格 尤为重要。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antisocial personality disorder)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又称社交紊乱型, 悖德型人格障碍。 特点:行为不符合社会规范、经常违法乱 纪、对人冷酷无情,男性多于女性。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
这种人无论是在需要、动机、兴趣、 理想等个性倾向性以及自我价值观念等方 面均与正常人不同,他们往往缺乏正常的 人间友爱、骨肉亲情,缺乏焦虑和罪恶感, 常有冲动性行为,且不吸取教训,行为放 荡,无法无天。本组病人往往在童年或少 年期(18岁前)就出现品行问题。
四. 诊 断
(一)共同特征:
1.人格障碍开始于童年、青少年或成年早期, 并一直持续到成年乃至终生。没有明确的起 病时间,不具备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过程。
2.可能存在脑功能损害,但一般没有明显的 神经系统形态学病理变化。
共同特征
3.人格显著的、持久的偏离了所在社会文化 环境应有的范围,从而形成与众不同的行为 模式。个性上有情绪不稳、自制力差、与人 合作能力和自我超越能力差等特征。
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
第一节 第二节
人格障碍 性心理障碍
人格障碍
一. 概 述 1.人格:一个人固有的行为模式及在日常生活中
待人处世的习惯方式,是全部心理特征的综 合。精神病学中和个性同义。 人格包括: ➢ 个人的需要,兴趣和爱好; ➢ 理想和信念等心理活动的倾向性; ➢ 情感反应和心境的倾向性; ➢ 意志特征和行为方式的选择性; ➢ 认知能力特征。
4.人格障碍主要表现为情感和行为的异常, 但其意识状态、智力均无明显缺陷。一般没 有幻觉和妄想,可与精神病性障碍相鉴别。
共同特征
5.人格障碍者对自身人格缺陷常无自知之明, 难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屡犯同样的错误, 因而在人际交往、职业和感情生活中常常受 挫,以致害人害己。
6.人格障碍者一般能应付日常工作和生活,能 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理 解社会对其行为的评价,主观上往往感到痛 苦。
1. 18岁以前有过品行障碍。 2. 不能维持持久的工作和学习,多次变换
工作。
3. 有不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 4. 易激惹,并有攻击行为,如反复斗殴,
殴打妻子儿女。
5. 经常不承担经济义务,如拖欠债务,不 抚养小孩,不赡养父母。
6.行动无计划性或冲动性,如进行事先无 安排的,无计划的旅游。
7 .不尊重事实,经常撒谎,使用化名。 8. 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感漠不关心,缺乏
异常率较高; ➢ 反社会性人格障碍染色体异常程度高
(XYY),攻击行为相关; ➢ 脑电图多有慢波出现,与儿童脑电图近
似,可能是大脑发育成熟延迟的表现;
病因及发病机制
2.心理发育影响: ➢ 童年生活经历对人格的形
成有重要作用; ➢ 幼儿心理发育过程中重大
精神刺激或生活挫折对人 格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 父母教养方式不当也是人 格发育障碍的重要因素。
7.各种治疗手段效果欠佳,医疗措施难以奏效, 再教育效果亦有限。
(二)诊断标准
CCMD-3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 个人的内心体验与行为特征(不限于 精神障碍发作期)在整体上与其文化所期望的和 所接受的范围明显偏离,这种偏离是广泛、稳定 和长期的,起始于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并至少有 下列1项:
同情心。
9 .不能维持持久的夫妻关系。 10 .容易责怪他人。 11. 无内疚感,不能吸取教训。
偏执型人格障碍 ( 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
以猜疑和偏执为主要特点,是偏执性精神病的人 格基础。 1.常将他人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轻蔑,没有足够 证据怀疑被人利用或伤害,对周围过分警惕。 2.具有先占观念,将周围发生的事解释为阴谋。 3.容易产生病理性嫉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