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心理与性畸变

合集下载

性心理健康的标准

性心理健康的标准

性心理健康的标准性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性方面的心理状态良好,对性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都处于正常和健康的状态。

性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多方面的,包括个体对性的认知和态度、性行为的健康与安全、性关系的平等和尊重等方面。

在当今社会,性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因此有必要对性心理健康的标准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个体对性的认知和态度是性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健康的性心理状态应该包括对性的积极认知和健康态度。

个体应该能够正确理解性知识,对性有积极的认知,而不是将性视为一种禁忌或负面的事物。

同时,个体对性应该持有尊重、平等、负责任的态度,不应该有歧视、压迫或侵犯他人的行为和思想。

其次,性行为的健康与安全也是性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

健康的性行为应该是自愿、平等、负责任的,不应该包括强迫、侵犯或不安全的性行为。

个体应该有权利和能力进行自主选择,保护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同时,性行为也应该包括正确使用避孕措施,预防性传播疾病的发生,确保性行为的健康和安全。

此外,性关系的平等和尊重也是性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健康的性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础上,不应该包括压迫、侵犯或不公平的行为。

个体在性关系中应该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不应该受到歧视或暴力的对待。

性关系中的双方应该平等地参与决策和行为,相互尊重和支持,共同维护性关系的健康和和谐。

总的来说,性心理健康的标准是多方面的,包括个体对性的认知和态度、性行为的健康与安全、性关系的平等和尊重等方面。

只有当个体在这些方面都处于健康和积极的状态时,才能够达到性心理健康的标准。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性心理健康问题,加强性教育和性心理健康的宣传,帮助个体建立正确的性观念和态度,促进性心理健康的提升,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犯罪心理学知识整理

犯罪心理学知识整理

一、绪论1.犯罪: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2.犯罪心理学概念:【狭义】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的一门学科【广义】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以及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的一门学科【定义】是应用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一门学科。

3.研究对象:【狭义】犯罪心理或犯罪行为【广义】与犯罪有关的心理现象,包含被害人心理、证人心理、侦查心理、审判心理、矫治心理以及犯罪的心理预测和预防作为研究对象。

4.对犯罪和犯罪人概念的不同解读:【共通说】坚持任何相关学科中的犯罪概念必须与刑法中的犯罪概念一致。

【差异说】犯罪学中的犯罪人,是指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应被采取矫治措施的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解释上应该更灵活,范围更广。

5.作为研究对象的人包括:犯罪人(犯罪人是指实施了具有违法性、危害性,依照刑法应受出发行为被法院判定为有罪的人)、一般违法人(实施违反刑法,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行为和违反治安法规的行为而又为治安部门所管理)、虞犯(有可能犯罪的人。

如经常与有犯罪习性的人交往、经常出入不良场所、经常逃学或离家出走、参加不良组织、无正当理由经常携带凶器、人格有严重缺陷)、刑满释放人员和解除劳动教养人员、揭露与惩治犯罪的有关人员(公安、司法部门人员)、监管矫治罪犯的人员和监狱的工作人员。

6.犯罪动机:犯罪心理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是驱使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直接的心理动力。

【分类】①动机内容:物欲型犯罪、性欲型犯罪、情感型犯罪、信仰型犯罪等②复杂程度:单一型和集合型③意识性:无意识和有意识④过程特征:渐变型和突发型⑤道德性:道德型和非道德性7.研究课题:犯罪心理结构what、犯罪心理结构成因why、犯罪心理形成和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how、犯罪心理的发展变化、不同类型犯罪人的心理特点和行为特征、犯罪对策的心理学问题(应用)8.注意问题: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犯罪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问题,以心理学为基本依据,并借鉴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的犯罪人是以犯罪为中轴点前后延伸;研究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的关系,要为预防,矫正犯罪心理提供科学的方法。

罪犯心理评估施测方法

罪犯心理评估施测方法

中国罪犯心理评估系统各分测验的适用范围1、"罪犯个性分测验(COPA-PI,简称测验Ⅰ):既可用作入监诊断量表,以了罪犯的个性特点及其社会心理缺陷;也可在矫治过程中和释放前用来验证改造效果,了解罪犯的个性变化。

还可用来与其它分量表进行对比,验证其真伪,并对罪犯予以综合评价。

2、罪犯心理结构状况分测验(COPA-SCMI,简称测验Ⅱ):是罪犯入监诊断量表,以摸清罪犯实施犯罪行为的内部动力,准确诊断其犯罪心理的特殊性和个别差异,以便采取有针对性的矫治措施,为制定矫治、处遇方案打下基础。

3、罪犯刑罚心理状况分测验(COPA-MPI,简称测验Ⅲ):4、罪犯犯罪心理结构变化状况分测验(COPA-TCMI,简称测验Ⅳ):是矫治效果和行为预测量表,既可用于矫治过程中阶段性的效果检验,也可用于罪犯释放前矫治质量的总体评估和行为预测,主要是了解罪犯原有犯罪心理结构的变化状况,判断其犯罪心理良性转化或恶性发展的趋势,预测其重新犯罪可能性。

5、罪犯社会适应状况分测验(COPA-SAI,简称测验Ⅴ):是矫治效果检验和行为预测量表,用于罪犯即将刑满或假释出狱前,主要是检测罪犯再社会化的程度和水平,了解其对社会的态度和对现实社会的适应状况,以确定其回归社会后能否与社会、他人和谐相处,从而预测其重新犯罪几率的大小。

6、三个附加测验(简称测验Ⅵ):既可在入监时用来辅助诊断,也可在罪犯临近出监时用来辅助评估其改造质量。

(1)物欲型罪犯测验(COPA-PCI,简称测验Ⅵ—1):是针对财产型罪犯心理的辅助性测量工具,主要是了解该类罪犯强烈的物质欲望消长情况,以及用非法手段攫取财物的犯罪动机是否减退等情况。

(2)性欲型罪犯测验(COPA-SCI,简称测验Ⅵ—2):是针对性犯罪型罪犯心理的辅助性测量工具,主要是对该类罪犯强烈的、畸变的性欲和变态的性满足方式的变化状况作出判断。

(3)情绪型罪犯测验(COPA-EOI,简称测验Ⅵ—3):是针对由于消极情绪和情感的驱使,或情绪、情感障碍而导致犯罪的在押罪犯心理的辅助性测量工具,主要是监测该类罪犯冲动性的情绪是否有所改变,自控能力是否得到加强。

性心理障碍PPT课件

性心理障碍PPT课件
(1)一种性活动偏爱,可为接受者(受虐狂),或提供者(施 虐狂),或两者都有,并至少有下列1项:①疼痛;②污辱;③捆 绑;
(2)施虐受虐行为是极为重要的刺激来源或为满足性欲所必需 (3)至少已持续6个月。
13
性指向障碍
指起源于各种性发育和性定向的障碍,从性爱本身来说 不一定异常。但某些人的性发育和性定向可伴发心理障碍, 如个人不希望如此或犹豫不决,为此感到焦虑、抑郁,及内 心痛苦,有的试图寻求治疗加以改变。这是CCMD-3纳入同 性恋和双性恋的主要原因。
性心理障碍(性变态)
1
性心理障碍(性变态)
有异常性行为的性心理障碍,特征是有变 换自身性别的强烈欲望(性身份障碍);采用 与常人不同的异常性行为满足性欲(性偏好障 碍);不引起常人性兴奋的人物,对这些人有 强烈的性兴奋作用(性指向障碍)。除此之外, 与之无关的精神活动均无明显障碍。不包括单 纯性欲减退、性欲亢进,及性生理功能障碍。
性和异性两种成员均持续表现性爱的迷恋倾向,包括 思想、感情,及性爱行为;
(3)难以建立和维持与异性成员的家庭关系。
16
②固执地否定男性解剖结构,至少可由下列1项证实: 断言将长成女人(不仅是角色方面);明确表示阴茎或睾 丸令人厌恶;认为阴茎或睾丸即将消失,或最好没有;
5
性身份障碍>>易性症
对自身性别的认定与解剖生理上的性别特征呈逆反心 理,持续存在厌恶和改变本身性别的解剖生理特征以达到 转换性别的强烈愿望,并要求变换为异性的解剖生理特征 (如使用手术或异性激素),其性爱倾向为纯粹同性恋。 已排除其他精神疾病所致的类似表现,无生殖器解剖生理 畸变与内分泌异常。 【诊断标准】
2
性心理障碍(性变态)
•性身份障碍 •性偏好障碍 •性指向障碍

论性道德的发生机制

论性道德的发生机制

论性道德的发生机制性本质是指作为男人和女人存在的根本意义。

性本质的确认通俗地讲就是爱与被爱的心理要求。

作为有性的人,任何单个的男人和女人都是不完善的,他们需要在异性身上确认自己独特的性本质,实现自己作为有性人存在的价值。

而这种确认只有在爱与被爱中才能实现,也就是说,得到异性的真爱,同时付出自己的真爱,人们才能获得作为有性人的心理满足。

黑格尔用哲学的语言阐明了男女性本质的确认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对方就只在我身上活着,我也就只在对方身上活着,双方在这种充实的统一体里,才实现各自的自为存在。

双方都把自各的整个灵魂和世界纳入到这种同一里。

第四,互相愉悦获得长久幸福的心理。

人们在选择配偶时,总是要求外貌体态上互相欣赏;社会地位上互相接纳;感情心理上互相愉悦;思想精神上互相合拍;最终希望两人白头偕老获得长久幸福。

这些性心理要求也是一种具有积极意义的要求。

它对性道德的激发作用表现在:促使人们对异性的追求,从外在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追求,转化为内在的审美价值和精神价值的追求;促使人们对异性的追求,从外在的欣赏和愉悦,转化为内在的吸引和难以割舍。

两性间互相愉悦希望获得长久幸福的心理,可以淡化金钱、物质等物化因素在性选择中的权重,促使人们追求两性在人生态度上的一致,生活理想上的合拍,道德观念上的契合,思想感情上的互融。

这些都有助于两性关系中道德精神素养的生成,有可能产生出两心相愿、两情相依、忠贞不渝、白头偕老的道德情感来。

第五,两性关系中维护尊严和名誉的心理。

两性关系中的尊严,是指人们对自己性存在的价值、意义和独立性的自我意识以及要求他人和社会对自己性存在的价值、意义、社会地位的尊重和肯定。

两性关系中的名誉感是基于一定的荣辱、善恶观而产生的对自己名声节操的珍视以及要求社会和他人对自己名声节操的珍重和保护。

维护自己尊严和名誉的心理,是性心理中具有积极能动性的激励机制,它以强烈的情感和情绪激励人们树立正确的善恶观和荣辱观,促使人们形成自尊、自爱、自珍的道德心理,激励人们无论在任何环境和条件下都能抵御诱惑坚守节操。

畸变:另类的女性存在

畸变:另类的女性存在

畸变 : 另类 的女性存在
伍 友云
( 门职业技术学 院 文学 院 , 荆 湖北 荆 门 4 80 ) 4 0 0 [ 摘 要 ] 在现代文 学中, 无论 是 男性作 家还是女性作 家, 用丑 化的叙述模 式, 都 书写 了一群心理 危机 、
人格缺失 、 行为变异 的畸 变女性形 象 , 他们把这类女性 置于社会 、 历史 、 文化 等诸 多矛盾和复杂关 系之 中, 以性 的压抑作 为焦点, 究她们畸 变的生成过程。情 的“ 时” 致 了心理 的畸 变 , 伴随 着怨恨 的产生 , 们既 探 失 导 也 她 因袭着传 统的怨妇心理 , 又有 着暴 戾、 乖张的行 为方 式 , 们既是父权社会 的受害者 , 她 又是 父权社会的反抗者 ,
与小青年打情骂俏而阻止女儿婚事的 三仙 姑 ( 赵树理《 小
种常态 , 往往 陷入 心理畸变 的状 态 , 同时她们 又往往 采
用极 端的方式 对抗着压抑 , 现 自我欲 望 , 为畸变和 异 实 成
化 的 一群 。
我们 看到 , 这类 女性常常因为“ ” 失时” 心理 上 情 的“ , 失去常态 , 导致 了心理 、 行为上 的某种变异 。蘩漪 1 8年来 生活在枯 燥平庸之 中 , 充其量 只是周朴 园 门面 的点缀 , 没 有丝毫的 自由, 更谈 不 上充 满激 情 的爱情 和和谐 的家 庭 生活 , 我没有孩子 , “ 我没 有丈 夫 , 我没有 家 , 我什 么都 没 有” 是蘩漪生存状态 的真实写照。长期 的压 抑状态使 她 , 的心 灵扭 曲 , 于是 , 在周 朴 园去矿 上的两年 多时 间里 , 她 才会不顾一切 的去爱周 萍 , 上一条 看似违 背常理 , 走 然而 又是必然 的畸 形生 活道 路。虎妞 因 “ 帮父 亲办事 是 把好 手 ” 三十七八岁仍 闺中待嫁 , , 失去 了谈 婚论 嫁的好 时机 , 青春 的被耽 误 导致 了她 的心理 变 异。于 是 , 她才 会引诱 祥子 , 假装怀 孕迫 使 祥子 与她 结婚 。她 出租房 间给 小 并

浅谈张爱玲笔下女性的心理畸变

浅谈张爱玲笔下女性的心理畸变

浅谈张爱玲笔下女性的心理畸变张爱玲于40年代开始小说创作,在当时的沦陷区上海,愁云惨淡的市民生活中,她的名字却风靡大街小巷。

张爱玲是带有浓厚传奇色彩的女作家,在我国现代女性文学中,她占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张爱玲系出封建贵族世家,祖父张佩伦乃晚清军政重臣李鸿章之女婿,由于父母早期离异,张爱玲在家里并没有得到多少的亲情。

在这种家庭背景下,不幸的早年生活,使她过早成熟,使她对男权统治下的大家庭女性的不幸命运有着透彻的了解,使她能够用一种超然、冷漠的态度展示着封建大家庭内部摆不脱男性的奴役支配女性的血泪史。

她以犀利的笔锋毫不留情地捅开沪港两地半新半旧的家庭的天窗,让人们看清生活在这里的男女组成的两性世界的虚伪真相。

张爱玲在作品中突出描写了一批民国时期残存着的女奴形象,她笔下的女性骨子里都惊人一致地拥有一具扭曲的灵魂。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浅析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心理畸变的原因和过程。

一、时代更迭、观念混杂,造成女性畸变心理张爱玲创作的小说时代背景大多是二十世纪初的上海,正是社会大动荡、大分化、大变革和新旧交替的时代。

当时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末期,新的社会制度还没有正式形成,封建专制制度、封建家长制度、封建婚姻制度等在人们生活的环境里还占有重要地位,而这些制度所附丽的封建思想早在人们的头脑里根深柢固,所以,它深入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乃至各个角落,封建性的因素对人的价值观念产生巨大的影响和制约。

同时,上海又是一个开放型的大都市,外来文化首先从这里侵入,资产主义金钱至上的观念也是从这里涌入,直接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

这两种意识形态相互排斥又相互渗透,产生的内在矛盾力就推动着人们滑入更深的生活漩涡,走向腐化和堕落。

这样的时代,女性深陷在封建礼教和人性压迫的窘境中,女人的爱是浅面的,谋生才是“爱”的本质,正是由于封建意识的侵蚀、性的压迫和金钱的异化作用,使得女性远离“人道”而趋近“兽道”。

小说《金锁记》中的曹七巧是最具代表性的,刻画一个戴着金钱枷锁舞蹈的女人,一个戴着封建镣铐挣扎的女人;像一个充满病态的灵魂、一株渗透毒汁的罂粟花,她以其凄艳和狰狞风姿给人一个措手不及,是让人怜悯还是让人憎恶?曹七巧是麻油店人家出身的下级阶层的女子,可是她的大哥为了攀附权贵,把她嫁入了没落大族姜家,她丈夫是个自小就卧床不起的骨痨病患者。

两性畸形 病情说明指导书

两性畸形 病情说明指导书

两性畸形病情说明指导书一、两性畸形概述两性畸形(hermaphroditism)是指一个个体的性器官有着男女两性的表现。

其发生原因在于性染色体畸变,雄激素分泌异常导致胚胎期性器官发育异常。

若同一个体内既有睾丸又有卵巢,其外生殖器与第二性征介于两性之间,称为真两性畸形。

若性腺与外生殖器不相一致称假两性畸形。

如外生殖器类似女性而内生殖器为睾丸者称男性假两性畸形。

相反外生殖器类似男性,内生殖器为卵巢者,称为女性假两性畸形。

英文名称:hermaphroditism。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无遗传性。

发病部位:生殖部位。

常见症状:一个个体的性器官有着男女两性的表现。

主要病因:性染色体畸变、雄激素分泌异常导致胚胎期性器官发育异常。

检查项目:外生殖器检查、性染色质检查和染色体组型分析、测定血浆睾酮,5α-二氢睾酮、血清雌二醇、孕酮和黄体生成素、24h尿17-酮类固醇及孕三醇、H-Y抗原血清学检查、X线检查。

重要提醒:患者应尽早就医治疗,避免出现心理及性别认知方面的影响。

临床分类:暂无资料。

二、两性畸形的发病特点三、两性畸形的病因病因总述:性染色体畸变,雄激素分泌异常导致胚胎期性器官发育异常是两性畸形的常见病因。

临床可见男性假两性畸形、女性假两性畸形和真两性畸形等。

基本病因:1、性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畸变可导致患者具有两性表现。

2、激素异常雄激素分泌异常导致胚胎期性器官发育异常。

危险因素:暂无资料。

诱发因素:暂无资料。

四、两性畸形的症状症状总述:性染色体畸变,雄激素分泌异常导致胚胎期性器官发育异常是两性畸形的常见病因。

临床可见男性假两性畸形、女性假两性畸形和真两性畸形等。

典型症状:患者出生时外阴部男女难分但比较倾向于女性,约3/4的患儿被当作女孩抚育,阴囊发育不良似大阴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课:性心理与性畸变
1.什么是性健康?
性健康是指具有性欲的人在躯体上、感情上、知识上、信念上、行为上和社会交往上健康的总和,它表达为积极健全的人格,丰富和成熟的人际交往,坦诚与坚贞的爱情和夫妻关系。

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1)根据社会道德和个人道德观念享受性行为和控制生殖行为的能力。

(2)消除抑制性反应和损害性关系的诸如恐惧、羞耻、罪恶感以及虚伪的信仰等不良心理因素。

(3)没有器质性障碍、各种生殖系统疾病及妨碍性行为与生殖功能的躯体缺陷。

实际上性健康包括这样三个内容,即生殖健康,性心理健康,性生理健康。

2.什么是性欲?
性欲是指个体渴望与另一个体发生性关系或肉体接触的愿望。

性欲在人类是指异性之间相互接触的欲望,或在体内外各种刺激下引起的性兴奋及性交的欲望。

人自出生后,性欲的发生、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

一般认为从10岁到12岁时性器官开始发育,由原来无性欲向有性欲阶段过渡;从13岁到16岁出现异性之间的爱昧欲望阶段;17岁到25岁是性欲表现期,此时就开始进入了异性之间相互求爱的阶段,有恋爱意识、性冲动,具有满足欲望,充实人生的性心理。

性表现期一直持续到终身。

3.性心理障碍及其分类
性心理障碍,又称性变态、性欲倒错,性歪曲。

是以异常行为作为满足个人性冲动的主要方式的一种心理障碍,其共同特征是对常人不引起性兴奋的某些物体或情境,对患者都有强烈的性兴奋作用,而在不同程度上干扰了正常的性行为方式。

当已歪曲的性冲动付诸行动时多导致违纪,一般是有完全责任能力或限定责任能力。

类型:性身份障碍、性偏好障碍、性指向障碍
4.你如何看待手淫?
手淫射精和性交射精的过程完全一样,既然适度的性生活不会有任何问题,那适度手淫一样是安全的。

首先不要对手淫有偏见,更不要有罪恶感和自卑感,因为手淫是性成熟的重要标志,如果一个成年人,无论性别,如果没有手淫,那很可能有生理或者心理问题,这是千真万确的。

坚持适度手淫,百利无一害,甚至在婚后,手淫都是常规性生活的有益补充。

坚决反对笼统的手淫有害论,这是无知的表现,尤其中国人大多有“一滴精十滴血”的这种错误思想。

当然,过度手淫不可取,是否过度,最简单的判断标准就是手淫以后,你是否有充沛的精力用于工作和学习,是否有其他不适,如果手淫后,有任何不适,比如昏昏沉沉,疲乏等,提示手淫过度,需要控制频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