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营养与膳食心得体会
当归的心得体会

当归的心得体会篇一:药膳心得体会浅谈中医药膳学学习体会姓名:许明贺学号:20110132030 班级:11中西医结合b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健康理念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病后求治转向未病先防,这种理念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相关行为,尤其反应在饮食文化上。
这所谓“药补不如食补”,虽颇有偏激但亦说明一定的问题。
王永炎教授曾经说过,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是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的研究领域,应当以人类和人群的健康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
“治未病”、“民以食为天”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积淀有着深厚的饮食文化底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膳学。
所谓中医药膳,即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人体健康状况和药食同源的原理,将适当的有药用功效的食品和适当的中药相配伍,运用各种烹调技术制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和特定功效的食品。
既有食品作用又有药品作用的美味佳肴,它比普通食品更有营养、保健、治疗作用。
据文献记载, 我国药膳食疗保健起源可以追溯到夏禹时代。
相传仪狄曾作酒献给夏禹品尝以健体。
《诗经·风·七月》所谓“为此春酒, 以介寿眉” , 是说酒有延缓衰老、益寿强身的作用。
至商代, 伊尹制汤液, 著《汤液经》, 以烹调之法疗疾。
《吕氏春秋·本味篇》载有: “阳朴之姜, 招摇.之桂” , 姜和桂都是辛温之品, 有抵御风寒的作用, 又是烹调中常用的调味品。
以此烹调成汤液, 既是食品, 又可是汤药, 说明商代已有朴素的饮食疗法, 这已经具有食疗药膳的雏型。
周朝时, 《周礼·天官》所载的四种医中, 食医居于疾医、疮医、兽医之首。
1973 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古医学帛书, 相传是战国前的医学著作, 书中谈到了饮料保健的方法, 特别强调了酒和韭的延年益寿和滋补强身的作用, 其中云: “酒者, 五谷之精气也, 其人中散流, 其人理也, 彻而周” , 韭“春三月食之, 病疾不昌” ( 《十问》)。
中医与养生心得(精选5篇)

中医与养生心得(精选5篇)中医与养生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中医与养生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中医与养生心得(精选5篇)】相关方法经验,供你参考借鉴。
中医与养生心得篇1中医与养生心得:平衡、和谐与生命的奥秘引言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与养生。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养生理念。
本文将探讨中医与养生之间的关系,以期为现代人提供一些有益的健康建议。
一、中医学基础中医学认为,人体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相互关联,形成了一个整体。
人体的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等要素共同构成了这个整体。
中医学强调“天人合一”,认为人体与自然界相互关联,人体的健康与疾病也与季节、气候等自然因素息息相关。
因此,养生应当注重平衡人体的内部环境,使其与外部环境相适应。
二、养生方法1.饮食调养:中医学主张“合理膳食,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饮食应均衡,避免过度偏食。
此外,饮食应根据个人体质、季节、气候等因素进行调理,以达到“和于阴阳,调于寒热,适于口味”的境界。
2.运动保健:中医学主张“动则生,静则养”。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体质。
传统运动方式如太极拳、五禽戏、气功等,既可强身健体,又可调节心理状态。
3.精神调养:中医学认为,“百病始于气”。
情绪波动易导致气机不畅,引发疾病。
保持心情愉悦、平和,减少情绪波动,有助于养生和身心健康。
三、养生原则1.平衡阴阳:人体内部各要素之间应保持平衡,遵循“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原则。
饮食、运动、心理等多方面应综合调理,以达到阴阳平衡。
2.和合交融:中医学强调“和合”思想,养生应注重与自然、社会的和谐交融。
工作与生活应张弛有度,融入自然,关注社会,有助于身心平衡。
3.追求和谐:中医学认为,人的身心健康与自然界的和谐息息相关。
居住环境应与气候、季节相适应,以追求身心和谐。
中医的感悟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自古以来,中医就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中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作为一名中医爱好者,我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深感其博大精深,以下是我对中医的一些感悟心得体会。
一、中医的哲学思想中医学源于古代哲学,其核心思想是阴阳五行、天人合一。
阴阳五行理论认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两种相反相成的元素组成,五行(金、木、水、火、土)则是宇宙间物质运动的五种基本形态。
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认为人体健康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我逐渐领悟到,中医的哲学思想并非空洞的理论,而是贯穿于中医诊疗的各个环节。
例如,在诊断疾病时,中医注重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脉象等,这些都是阴阳五行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而在治疗疾病时,中医强调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
二、中医的诊断方法中医诊断方法独具特色,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形态、体态等,了解患者的体质和病情;闻诊是通过闻患者的体味、呼吸、咳嗽等,判断病情的寒热虚实;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等,了解疾病的性质;切诊则是通过脉诊和舌诊,了解患者的气血运行状况。
在学习中医诊断方法的过程中,我深感其严谨细致。
望诊要求医生具备敏锐的观察力,闻诊要求医生具备灵敏的嗅觉,问诊要求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切诊要求医生具备扎实的脉诊和舌诊技能。
这些诊断方法相互印证,为中医治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三、中医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方法丰富多样,包括中药、针灸、推拿、食疗等。
其中,中药是中医治疗的主要手段,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易于应用等特点。
中药治疗讲究辨证施治,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用合适的药物。
在学习中药治疗的过程中,我认识到中药的神奇之处。
中药治疗并非简单的对症下药,而是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营养与食疗心得体会

营养与食疗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对健康生活充满热情的普通人,我对营养与食疗有了些自己的理解和体验。
在我看来,营养与食疗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共同构成了保持身体健康的基石。
营养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
我们都知道,人体需要各种营养物质来维持生命活动,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这些营养物质不仅能够提供能量,还参与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如维持免疫系统、促进生长发育、修复组织等。
如果缺乏某种营养物质,人体就会生病。
比如,缺乏维生素C就会得坏血病,缺乏钙就会导致骨质疏松症。
因此,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对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食疗是保持身体健康的有效手段。
食疗是利用食物的药用价值,通过合理的饮食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我国有着悠久的食疗文化,有很多关于食疗的书籍和理论。
如《神农本草经》中就记载了大量的药物食物。
现代科学研究也证明,很多食物都具有预防疾病的作用。
比如,大蒜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绿茶有抗氧化的作用,可以预防癌症,红枣可以补血等。
通过食疗,我们可以在享受美食的同时,达到保持健康的效果。
然而,虽然营养与食疗对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并不是越多越好。
过量摄入营养物质也会导致疾病。
比如,过量的脂肪会导致肥胖,过量的维生素A会导致中毒等。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需求,合理搭配食物,科学摄入营养物质。
总的来说,营养与食疗是我们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工具,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它
们,科学地保持健康。
在未来,我会继续学习和实践,希望能在营养与食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也希望我的经验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食疗营养与药物的完美结合

中医食疗营养与药物的完美结合在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和养生的重要性。
其中,中医食疗营养与药物的结合被认为是一种完美的搭配,能够有效地帮助人们改善健康状况,并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医食疗是指通过合理的膳食搭配,运用中医理论和方法,来调养身体。
中医认为食物是最基本、最直接的药物,不同的食物有着不同的功效和作用。
根据中医养生理论,合理搭配食物可以起到调节阴阳、平衡五脏六腑、增强体质、防止疾病的作用。
药物在中医中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草药具有独特的药性和功效,能够通过内服、外用等方式对疾病进行治疗。
在中医食疗中,药物可以作为辅助食材使用,进一步增强膳食的疗效。
中医食疗和药物的结合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药物可以作为食材的一部分,加入到膳食中。
根据中医的理论,不同的药物有着不同的功效,可以用来治疗一些常见的疾病或改善某种体质。
比如,人参具有补气、健脾等功效,可以将人参切成片,与炖鸡、煲汤等一起烹饪,既起到了药物的作用,又可以美味享用。
其次,一些中药材可以用来熬制汤剂或者茶饮。
比如,枸杞、黄芪、当归等中草药可以熬制成中药汤剂,具有养血、滋阴、补气的功效。
而一些茶饮如菊花、竹叶等也可以通过泡饮的方式,起到清热、解毒的作用。
将这些中药材加入到日常饮食中,能够起到预防和改善一些疾病的作用。
此外,药膳也是中医食疗中的一种常见方式。
药膳是药物和食物相结合的一种烹饪方法,既具有药物的功效,又有食物的营养价值。
比如,当归羊肉汤、黄芪炖鸡等都是传统的药膳,能够起到调理身体、改善疾病的作用。
中医食疗营养与药物结合的完美搭配不仅限于食材的选择和烹饪方式,还包括对饮食的调控和养生方法的运用。
中医强调个体差异和因人而异,根据个体的体质、疾病状况,通过食物和药物的结合,制定对应的膳食方案和药物治疗方案。
这样能够更加准确地达到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食疗营养与药物的完美结合是一种全面兼顾健康和疾病治疗的方法。
中医食疗中药膳食的调理方法

中医食疗中药膳食的调理方法中医食疗是借助中草药和食物来调理身体健康的一种方法。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的健康与食物息息相关,因此合理调理饮食可以起到预防疾病和改善健康的作用。
中药膳食作为中医食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独特的调理方法,本文将向您介绍中医食疗中药膳食的调理方法。
一、食疗的基本原则中医食疗中药膳食的调理方法是基于一些基本原则的。
首先,食物应与季节相适应,根据不同季节适当调理体内的阴阳平衡。
其次,食物应与体质相匹配,因为不同体质的人对食物的需求和吸收有所不同。
再次,食物应与疾病相应,针对不同疾病有相应的食疗方法。
最后,饮食应有节制,适量摄入食物,避免过量和暴饮暴食。
二、中医食疗的调理方法1. 药膳的制作方法中医食疗中的药膳主要是指用中草药与食物相结合烹制而成的食品。
药膳的制作方法有煲炖、烹煮、蒸炖等多种。
例如,煲炖方式常用于制作补气养血的药膳,将中草药和适当食材一起放入锅中,炖煮数小时,使药性与食材充分融合。
2. 食物的选择和搭配中医食疗注重食物的选择和搭配。
根据不同的疾病或体质,选择有益于调理的食材。
例如,在疲劳乏力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具有养肺、补益精气的食材,如银耳、枸杞等。
同时,食材的搭配也十分重要,不同食材之间的药效可以相互增强或相互抵消。
3. 时间的掌控中医食疗中,时间的掌控对于食疗效果也有很大影响。
例如,进食时间应遵循规律,保持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或饥饿过久。
此外,食物的烹饪时间也需把握好,不同的食材需要不同的烹饪时间,以保留最大的营养价值。
4. 注意烹饪方法中医食疗强调烹饪方法对于食物的调理作用。
中医认为不同烹饪方法对食材的性质和药效有不同的影响。
煮、蒸、炖以及清炒、煎炸等烹饪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选择烹饪方法时,可以根据疾病需要和个人口味偏好来确定。
5. 合理搭配调味品中医饮食调养也注重调味品的合理搭配。
不同的调味品具有不同的功效,例如醋、蜂蜜、姜等都有助于调理身体和促进食欲。
营养与膳食心得体会

营养与膳食心得体会饮食营养与健康的总结800字第1篇:健康饮食健康饮食“我们要吃绿色食品,不能吃垃圾食品…”这句话常常萦绕在我的耳边。
大多数的人都知道要吃绿色食品,但是绿色食品又是什么呢绿色食品就是无污染的符合一定标准的优质食品。
我来举个例子吧大家都喜欢肯德基和麦当劳吧但你们又知不知道食物里有多少能量呢它们又是不是绿色食品呢在我们的视线里6~8岁的儿童每天每千克体重约需要336千焦,9~12岁为273千焦。
像我们这么大,大约30千克至40千克就每天需要8190至10920千焦。
下面我来说说我们喜欢的食品有多少能量。
我们喝的一罐为250克的可乐能产生热量460千焦,一罐为250克的汽水能产生能量502千焦。
我们吃的一个为70克的冰淇淋能产生能量544千焦,10根为70克炸薯条能产生能量377千焦。
一个为50克的汉堡能产生能量460千焦。
还有一团为240克的面条能产生能量1000千焦,一包为100克的油炸方便面能产生热量1799千焦。
如果我们每天摄入的能量超过标准,多余的能量就会变成脂肪储存在体内,容易使身体肥胖;如果摄入不足,就会营养不良。
它们也是绿色食品。
我和妈妈去买菜,妈妈通常会选些菜叶完整的。
我想很多人也一样。
我开始也是这样想的,这样一直持续了一年。
有一天,我和妈妈才在报纸看到,买菜要买有虫眼的菜才没有农药污染。
这使我们大吃一惊,原来吃了一年的农药。
饮食是影响人体健康的重要元素之一。
人的一生要吃掉大量食物,所以我们一定要选择健康食品。
第2篇:饮食健康今天早晨晨跑回来,我的肚子早已经饿的咕咕叫了,一回到家,我就和爸爸妈妈狼吞虎咽的吃起面包来。
可是刚吃完面包不一会儿,爸爸肚子开始不舒服,泻了好几回,我和妈妈也开始闹肚子,我们这才想到是那个面包的原因。
妈妈找出面包的包装纸,发现面包是昨天才买回家的,而且面包的“保质期”并没有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爸爸当机立断的打开电脑,向“百度大仙”询问原因。
有人说:在制造面包的途中,许都鸡蛋都已经变质了,而做面包的师傅却为了节省原材料,把变质鸡蛋与面粉里混合在一起,加上了各种材料再用烤炉烤制出来后一点都看不出来,味道也没有多大的改变,但是人们吃了用“变质鸡蛋”做的面包,身体吸收不了,常常会引起肠胃炎,身体不适应…是呀,食品安全直接关系着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中医学习心得体会(实用7篇)

中医学习心得体会(实用7篇)心得体会内容 | 心得体会怎么写 | 心得体会格式如何构思一份优秀的心得体会呢?当我们在某一件事上获得了很深的体会后,这个时候不妨将内心的感悟具象成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可以使我们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想要了解“中医学习心得体会”的相关知识看看下面这份资料吧,此内容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不得以任何形式外泄或复制!中医学习心得体会篇1经过某月某日到某月某日为期5天的临床实习岗前培训,我们正式转入临床实习一次轮转阶段。
而第一个转的科是中医妇科。
中医妇科病房主要病种是输卵管不通性不孕,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症。
主要行中药综合治疗:中药口服(通络煎、内异煎,妇科一、二、三号方,异位通,调冲方),中药灌肠(通络灌肠方,灌肠一、二、三号方),中药热敷,中药离子导入,丹参注射液点滴。
利用活血,消症,温通等方法,松解盆腔粘连,消除肿块,达到治疗目的。
中医妇科门诊病种则丰富一些:月经不调(提前,后错,老不来,老不断,量少,量多,功血-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排卵期(经间期出血)、无排卵性(崩漏)等),围绝经期综合症,痛经,白带异常(量多,色白或色黄或色暗红或带有血丝,清稀或豆腐渣状,伴有外阴瘙痒等),盆腔炎(包括子宫,附件炎-输卵管、卵巢),宫颈炎,阴-道炎(细菌性-bv、霉菌性、滴虫性、老年性,可伴泌尿系感染),外阴炎,多囊卵巢综合症,卵巢囊肿,不孕,早孕(怀孕早期),先兆流产,产后缺乳和回乳,产后抑郁,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至卵巢所致的巧克力囊肿多见),子宫腺肌症,子宫肌瘤,宫颈癌前病变筛查(tct-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
治疗以中西医结合为主。
感言:不孕人群增多,奉劝年轻人珍惜自己,做好预防措施,减少人流药流机会,防止输卵管不通型不孕的发生。
避孕最好用避-孕-套工具避孕。
避孕药有多种副作用,导致月经失调等,特别是紧急避孕药,少用!安全期避孕不完全安全!中日友好医院的中医妇科名声远播,皆因有名老中医许润三主人的坐镇,被人称其为送子观音,令人可想而知老爷爷的医术精湛的同时,从一个侧面看出现代社会不孕不育的人太多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营养与膳食心得体会篇一:中医饮食与健康心(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中药营养与膳食心得体会)得体会中医饮食与健康心得体会在我们的身边,饮食与健康与生活息息相关。
人的一生总要吃喝,那怎样吃得健康喝得合理,都是营养学的范畴。
民以食为天,合理的膳食很重要。
因为合理的膳食可以让你不胖不瘦,胆固醇不高也不低,血黏度不稠也不稀。
那么怎么做到合理膳食呢?两句话,十个字:“一、二、三、四、五,红、黄、绿、白、黑。
”记住这两句话十字,就是科学合理的膳食了。
俗话说得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一个人没有了健康,别的东西更没法谈了。
现今,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在追求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希望本身拥有健康的身体。
因此,人们对科学合理的膳食布局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生活的质量也有所要求了。
会注意生活上的一些细节。
以前只要能吃饱就很好了,而现在不仅要吃饱而且要吃好,还会买点保健品补补。
时常在广告上出现一些,像加钙加锌的保健品,什么减肥药,抗衰老药。
它作用真的那么好吗?是否符合营养学呢?食品与营养、营养与健康、营养与保健、营养与恢复健康已成为社会新的需求,营养工作已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在美国,凡是住院病人的治疗都必需要有营养师的参与;营养的核心是“合理”,就是“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
合理营养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既要求通过膳食调配提供满足人体生理需要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又要考虑合理的膳食制度和烹调方法,以利于各种固体饮料卫生标准营养素的消化、吸收;除此之外,还应避免膳食构成的比例失调、某些营养素摄入过多,和在烹调过程中营养素的丧失或有害物质的形成,因为这些都能影响身体健康。
要想获得合理的膳食营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合理的膳食调配:没有一种食物能提供给我们身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要害在于调配多种差别的食物,组成合理膳食,以提供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素。
②合理的膳食制度:所谓膳食制度,是指把全天的食物定质、定量、定时地分配食用的一种制度。
在一天内的时间差别,人的生理状态差别,人体所需要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数量也不完全相同,因此,针对人们的生活、工作及学习环境差别,拟订出适合各自生理需要的膳食制度是极为重要的。
饮食与健康问题是一个人文化素质的表现,那么怎样利用食品,保持自己的健康,靠的就是自己的基本营养知识。
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搭配不好的食物。
通过学习中医饮食与健康,我收获很多,并会从现在到今后开始坚持把这些知识点用于我的生活学习中,从而从总体上提高我对饮食与健康之道,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使自己更健康长寿。
篇二:浅谈中医药膳学学习体会浅谈中医药膳学学习体会姓名:许明贺学号:XX0132030 班级:11中西医结合B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健康理念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病后求治转向未病先防,这种理念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相关行为,尤其反应在饮食文化上。
这所谓“药补不如食补”,虽颇有偏激但亦说明一定的问题。
王永炎教授曾经说过,21世纪的医学不应该是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的研究领域,应当以人类和人群的健康作为主要的研究方向。
“治未病”、“民以食为天”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历史积淀有着深厚的饮食文化底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医药膳学。
所谓中医药膳,即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根据人体健康状况和药食同源的原理,将适当的有药用功效的食品和适当的中药相配伍,运用各种烹调技术制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和特定功效的食品。
既有食品作用又有药品作用的美味佳肴,它比普通食品更有营养、保健、治疗作用。
据文献记载, 我国药膳食疗保健起源可以追溯到夏禹时代。
相传仪狄曾作酒献给夏禹品尝以健体。
《诗经·风·七月》所谓“为此春酒, 以介寿眉” , 是说酒有延缓衰老、益寿强身的作用。
至商代, 伊尹制汤液, 著《汤液经》, 以烹调之法疗疾。
《吕氏春秋·本味篇》载有: “阳朴之姜, 招摇.之桂” , 姜和桂都是辛温之品, 有抵御风寒的作用, 又是烹调中常用的调味品。
以此烹调成汤液, 既是食品, 又可是汤药, 说明商代已有朴素的饮食疗法, 这已经具有食疗药膳的雏型。
周朝时, 《周礼·天官》所载的四种医中, 食医居于疾医、疮医、兽医之首。
1973 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古医学帛书, 相传是战国前的医学著作, 书中谈到了饮料保健的方法, 特别强调了酒和韭的延年益寿和滋补强身的作用, 其中云: “酒者, 五谷之精气也, 其人中散流, 其人理也, 彻而周” , 韭“春三月食之, 病疾不昌” ( 《十问》)。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中医学典籍, 书中提出了系统的食疗学理论, 对我国的食养、食疗和药膳的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书中认为, 饮食的五味必须调和, 不能偏胜, 偏胜则会引起疾病。
“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 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气乃厚;味过于辛, 筋脉沮弛, 精神乃殃”、“是故谨和五味, 骨正筋柔, 气血以流, 腆理以密, 如实则筋骨以精。
谨道如法, 长有天命”。
在该书中还强调药治与食治相结合的重要, 《灵枢·营卫生会》说: “人受气于谷, 谷人于胃, 以传于肺, 五脏六腑皆以受气, ”《素问·脏气法时论》所说: “五谷为养, 五果为助, 五畜为益, 五菜为充, 气味合而服之, 以补益精气。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 “夫五味人胃, 各归所喜, 故酸先人肝, 苦先人心, 甘先人脾, 辛先人肺, 咸先人肾”等论述。
《神农本草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药物学专著, 共收载药物365 种, 其中载药用食物50 种左右, 如酸枣、橘袖、葡萄、大枣、海蛤、干姜、赤小豆、粟米、龙眼、蟹、杏仁、桃仁等, 包括米谷、菜蔬、虫鱼、禽、肉等“食药物”,并记载了这些药物有“轻身延年”的功效。
说明当时对于一些食物的药用价值已经给予重视和肯定。
东汉著名大医学家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不乏有食疗药膳的有关内容, 《金匾要略》著有“食禁”专篇, 列举了治少阴咽痛的猪肤汤和治产后腹痛的当归生姜羊肉汤, 以及桂枝汤、百合鸡子黄汤等, 这些食疗方至今还被临床所常用。
至于之后的发展与繁荣更是不计其数,总之中国古代对于药膳的研究可谓百花争鸣。
建国以后,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药膳学也随着中医药事业的不断提高而进人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
尤其是现在,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的健康观念在不断转变, 老龄社会的到来, 使得传统药膳对疾病的辅助治疗作用更加显示出其特有的优势。
运用其防病治病的疗效优势, 已广泛被国内外医学界和家庭所重视。
说到此,就应该谈谈药膳的应用以及原则了。
首先我们要明了药膳的养正御邪的目的。
药膳可养护正气、抵御外邪、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合理安排药膳、饮食可保证机体脏腑功能的旺盛,正如《灵枢·五味》所言:“天地之精气,其大数常出三入一,故谷不入半日则气衰,一日则气少矣。
”只有“正气存内”,才能“邪不可干”。
而药膳发挥了食物的特异性作用,可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如葱白、生姜、芫荽可预防感冒,绿豆汤防暑,山楂降脂预防动脉硬化,大蒜杀菌防治呼吸道和胃肠感染等。
其次药膳的治则为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
针对食物的四气五味等特性对脏腑、气血、阴阳的选择作用来调整脏腑的偏盛偏衰、气血失调及阴阳失衡,使得未病脏腑机能提高、抵御外邪的能力增强。
如,枸杞猪肝汤预防夜盲症,海带鲫鱼汤预防甲状腺肿大,,番薯玉米羹预防脚气病。
《黄帝内经》认为,口渴时服兰草汤,以阻截消渴病的发生。
疾病的发展都有其规律可循,药膳作为重要的辅助治疗,根据其传变规律,辨证施膳可防止其传变。
药膳食疗可使已病脏腑机能增加,防止疾病的进一步进展。
患者在感受温热病邪时,服用养阴生津之品,防止进一步耗伤阴液,发生肺肾阴虚或肝肾阴虚之变。
近年来随着疾病谱的改变,慢性病的比例不断增加,复发率亦随之增高。
如瘥后再加以药膳调养,对巩固疗效及防止复发有显著疗效。
如丹参粥、首乌大枣汤、桑椹茶等可以防止诸如高血压病、心绞痛、脑中风的复发。
当归生姜羊肉汤可防止产后恶露不净、腹中绞痛等。
再次,必须要强调三因治宜(即因地、因人、因时),科学健康膳食。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的气候条件、生活习惯,使人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亦有不同,因此药膳亦应有差异。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就是不同地区的居民为了适应自然环境的一种生存需求而形成的饮食习惯。
南方湿多热甚,宜食甘凉、甘寒、辛凉等降火清化之品,忌辛辣、助阳、助火食物;北方地高气寒之地,饮食多热而滋腻,宜辛温、补阳、助火食物。
“主性命者在乎人”,“修短寿天,皆自人为”。
人们可以根据不同的年龄、体质选择不同的药膳,达到与自然界五运六气的协调而延年益寿。
小儿脏腑娇嫩,不宜大寒大热;青年体壮,荤素搭配;壮年以后清淡为主,避免油腻、烈酒、辛辣,以免损伤脾胃;老人多肝肾不足,不宜温燥,更不可过食肥甘咸味,宜温、熟、软的食物;孕妇恐动胎气,不宜活血滑利之品。
《饮膳正要》载:“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寒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冬气寒,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
”通过对中医药膳学的学习以及全面的了解,在老师的频频善诱下,我们学会了很多东西,更增加了对药膳的了解与认知。
学着烹饪,学着做菜、做饭,尝试才能出真知,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我们可以运用自己的想象和合乎规范的材料做出属于自己的药膳。
让大家的生活更加幸福健康。
篇三:中医饮食与健康学习心得姓名:马杰系部专业:计算机科学系网络工程一班学号:XX中医饮食与健康学习心得众所周知,饮食与健康与生活息息相关。
中医饮食调补学是中华民族一份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是祖国医学重要组成部分,中医饮食调补是具有疗效独特、显著的成功因素之一。
饮食调补随着人们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饮食补身,饮食防病治病都十分重视。
我国的中医文化博大精深,而中医饮食养生作为中医的一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习称“食养”、“食补”,是泛指利用饮食来达到营养机体、保持健康或增进健康的活动。
《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说的“谷肉果菜,食养尽之”,这是食养概念较早的记载。
饮食物的作用,不仅体现在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它还具有补养作用,所谓“无病强身”,这是与现代营养学观点不同的。
从老师的讲解我们知道,人处在天地之间,生活于自然环境之中,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
因此,人和自然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遵循同样的运动变化规律。
这种人和自然息息相关的关系体现在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包括饮食营养方面。
早在两千年前,古代医家就认识到饮食的性质对机体的生理和病理方面的影响。
如,《素问·宣明五气篇》所载的“五味所入”和《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指出的“五味所生”等皆说明作为自然界产物的“味”对机体脏腑的特定联系和选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