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ppt医学课件

合集下载

幽门螺杆菌检测PPT课件

幽门螺杆菌检测PPT课件
风险。
其他疾病
Hp感染还与胃黏膜相关淋巴 组织淋巴瘤、胃食管反流病、
肝硬化等有关。
02 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
侵入性检测方法
胃镜检查
通过胃镜获取胃黏膜组织样本, 进行病理学检查或快速尿素酶试 验,是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金
标准。
组织学检查
通过显微镜检查胃黏膜组织切片, 观察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具有较 高敏感性和特异性。
血清抗体检测
检测血液中幽门螺杆菌抗 体,适用于流行病学调查 和筛查,但不能反映当前 感染状态。
03 幽门螺杆菌检测的临床意 义
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 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疾病的主 要病因之一。
幽门螺杆菌检测是诊断幽门螺 杆菌感染的主要手段,有助于 早期发现和治疗相关疾病。
常用的幽门螺杆菌检测方法包 括呼气试验、胃镜活检和粪便 抗原检测等。
幽门螺杆菌与其他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疾病关联
幽门螺杆菌感染已被证实与多种疾病有关,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胃 炎、胃癌等。
疾病机制
研究正在深入探讨幽门螺杆菌如何与其他疾病发生和发展相关联的 机制。
未来展望
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可能会发现更多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疾 病之间的关联,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疫苗设计
目前已有多个针对幽门螺杆菌的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这些疫苗主要通过模拟自然感染过程,激发人体免疫反应 来预防感染。
疫苗效果
初步试验结果显示,这些疫苗能够有效降低幽门螺杆菌的 感染率,并且对已经感染的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未来展望
随着研究的深入,预计未来会有更多有效的幽门螺杆菌疫 苗问世,为预防和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提供更多选择。

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2022)解读PPT课件

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2022)解读PPT课件
提高公众认知
通过解读共识,提高公众对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认知 ,促进早期发现和治疗。
02 诊断方法与标准
临床表现与分型
典型表现
包括胃痛、胃胀、恶心、呕吐、 反酸、嗳气等上消化道症状。
分型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特征可分为 胃炎型、溃疡型、淋巴增生型和 无明显症状型。
实验室检查方法
侵入性检查
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RUT)、胃黏 膜组织切片染色和细菌培养等。
传播途径多
主要通过口-口传播和口-粪传播,家庭内传播 是重要途径。
临床表现多样
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后,临床表现多样,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消化 道症状。
诊治挑战与问题
诊断困难
01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方法有限,且存在假阳性
和假阴性问题。
治疗方案不一
02 不同地区和不同医院对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方
中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治 专家共识 (2022)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6
目录
• 共识背景与目的 • 诊断方法与标准 • 治疗策略与方案选择 • 随访管理与效果评估 • 预防策略与教育宣传 • 研究展望与未来发展趋势
01 共识背景与目的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现状
感染率高
我国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高,且呈上升趋 势。
深入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 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的发 病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新 思路。
新型诊断技术与方法
研发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幽 门螺杆菌检测方法,如基因测 序、蛋白质组学技术等,提高 诊断准确率。
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防治 策略
针对不同地区、年龄段的儿童 ,制定个性化的幽门螺杆菌感 染防治策略,降低感染率。

幽门螺旋杆菌ppt课件

幽门螺旋杆菌ppt课件
13
“漏屋顶”学说
正常的胃黏膜上黏膜上皮分泌的黏液和上皮细胞及细胞的 紧密连接形成了胃黏膜屏障,这种屏障起着防止H+反弥散 的作用.
1988年有一学者提出了这一假说,比较形象地比喻了Hp对 胃黏膜屏障损害的后果。
把胃黏膜比作“屋顶”,能保护其下的 黏膜组织免受胃 酸(“雨”)的损伤。当黏膜受到损伤时,形成“漏屋 顶”,H+ 就从“漏屋顶”处反弥散,导致黏膜的损伤和 溃疡的形成。
A silver stain of H. pylori on gastric mucus-secreting epithelial cells (x1000). From Dr. Marshall's stomach biopsy taken 8 days after he drank a culture of H. pylori (1985).
1938年Doenges在一份综合性尸解研究报告中提出了胃中螺形菌的流行率 达43%,但是并未检查出这一细菌与不同的胃病疾病之间的关系。
1979年4月,沃伦在一份胃黏膜活体标本中,发现无数细菌紧粘着胃上 皮。沃伦意识到,这种细菌和慢性胃炎等疾病可能有密切关系。
有些研究者提出人们在活检标本中所见到的这种细菌是经口吞服的污 染物,这一假说1959年由于当时的一位有影响的学者palmer发表了 1000例胃活检标本大量组织学研究的报告而占了优势,在此以后对胃 的细菌学的兴趣被泼了一盆冷水。
12
Hp的毒力因子
Hp可引起寄居部位各种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这与Hp有许 多毒力因子有关。Hp自身能生成许多酶,如尿素酶,氧 化酶,过氧化氢酶,磷脂酶,醇脱氢酶,这些酶对Hp定 居在胃黏膜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对胃黏膜有一定的 损伤。

幽门螺杆菌PPT课件

幽门螺杆菌PPT课件

呼气试验原理示意图
四、防治原则
预防:无有效的预防措施: 尿素酶、热休克蛋白
治疗: 抗菌三联疗法: ➢ 质子泵抑制剂(枸橼酸铋钾、抑酸剂) ➢ 两种抗生素(阿莫西林+克拉霉素)
第十三章 厌氧性细菌
(Anaerobic bacteria)
厌氧菌在有氧条件为什么下不能生长?
缺乏氧化还原电势高的呼吸酶 缺乏分解有毒氧基团的酶
临 床表现
O2-+H2O2→ O2 +OH- + .OH
SOD: 2O2-+2H+→ H2O2 +O2 触酶: 2 H2O2 → 2H2O +O2 过氧化物酶: H2O2+AH2 → 2H2O +A
概述
须在无氧环境下生长
分为两类
厌氧芽胞梭菌
无芽胞厌氧菌
*自然界以有芽胞的厌氧菌居多;无芽胞厌氧菌
为正常菌群,广泛分布于口腔、肠道、呼吸道 及泌尿生殖道。
Hp可以产生活性很强的尿素酶,此酶可以分解尿 素产生氨和CO2,CO2可以进入血液,然后经肺 排除体外。
当口服13C或14C标记尿素胶囊后,如果胃内存在 幽门螺旋杆菌,则被分解,生成的13CO2 或14CO2 经肺呼出体外。
采集含13CO2 或14CO2气体,并分析其含量,确定 胃内有Hp感染。
1.伤口深而窄(如刺伤),有泥土或异物污染; 2. 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
缺血; 3.同时伴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等。
致病机制
与神经系统的结合
B链识别运动神经元外胞浆膜上的受体并 结合,促使毒素进入细胞内小泡中
内在化作用
小泡从外周神经末稍沿神经轴突逆行向 上,到达运动神经元细胞体,进入传入 神经末稍,最终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局部 繁殖
tetanolysin

2022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2022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03
加强了幽门螺杆菌感 染的预防和管理
新指南强调了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 的长期随访和管理,提出了针对性的 预防策略,如分餐制、定期消毒餐具 等。
未来研究方向和趋势预测
深入研究幽门螺杆菌的致病机制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将进一步揭示幽门螺杆菌 的致病机制,为开发新的治疗药物和疫苗提供理论支持。
探索个性化治疗方案
标准三联疗法
质子泵抑制剂(PPI)+两种抗生素,疗程一般为10-14天。注意事 项包括遵医嘱按时服药,避免漏服或自行增减剂量。
含铋剂四联疗法
PPI+铋剂+两种抗生素,疗程一般为10-14天。注意事项包括选择 合适的抗生素组合,避免药物过敏或耐药性的产生。
序贯疗法
前5天使用PPI+阿莫西林,后5天使用PPI+克拉霉素+甲硝唑,共 10天。注意事项包括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缓解焦虑情绪
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焦虑、担忧等不良情绪,心理支持可以帮助患者缓解 这些情绪,减轻心理负担。
增强治疗信心
通过心理支持,患者可以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心和支持,从而增强对治疗的信心和对医 护人员的信任感。
促进身心康复
心理支持可以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患者更好地应对疾病 和治疗带来的挑战。
早期筛查
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进行胃癌早期筛查,包括血清学检查、胃 镜检查等。
根除治疗
通过药物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降低胃癌发生风险。
随访监测
对已经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患者进行定期随访监测,及时发现并处理 胃癌前病变。
其他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措施
1 2 3
消化不良
针对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状,可使 用促胃肠动力药物、消化酶制剂等进行治疗。

碳13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课件(共37张PPT)

碳13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课件(共37张PPT)
呼气试验
神经内科
心内科 儿科
体检科
皮肤科
13C呼气试验诊断Hp的特点
v 13C-呼气试验检测方法准确性高、无创、无放射性,尤其适用于儿童、孕 妇以及年老体弱群体。是反映全胃幽门螺杆菌状况的检测方法。
v 13C-呼气试验是全球医学界公认的检测幽门螺杆菌的金标准。
无创伤 无放射性、安全
高精确性
操作简便
-----欧洲2005年《Masstricht-3共识意见》
幽门螺杆菌感染---胃癌
据WHO统计每年中国大约有30万人死于胃癌 ---摘自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杂志
清除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使胃癌癌前病变发病
危险降低40%。 最佳根除时间为癌前变化发生前。
Hp检测涉及相关科室
消化科
血液科
13C-尿素
胃幽门螺杆菌简介
幽门螺杆菌(简称) 存在于患者胃黏膜的一种螺旋状的杆状细菌,是世界范围广泛存
在且最常见的细菌感染之一。 是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主要致病原因,是胃癌的I类致癌原。 幽门螺杆菌在胃内呈不均匀、斑片状感染。
尿素酶
分泌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病
ü慢性胃炎
ü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

亚洲
操作简单,三分钟出结果。
不明原因缺铁性贫血

70-80%
拉丁美洲70-90% Nhomakorabea非洲 70-90%
澳大利亚
20%
专家引言
胡伏莲教授: 世界上没有哪种病原体像Hp一样,感染全球半数以上人群
没有一个国家像中国一样,Hp感染人数如此之多
没有一种细菌会像Hp一样,诱发如此多的疾病(如慢性活动性 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
操作简单,三分钟出结果。 受检者只需吹两口气,依从性好。(提供视频资料)

认识幽门螺杆菌 ppt课件

认识幽门螺杆菌 ppt课件
第二十五页,共116页。
第二十六页,共116页。
幽门(yōumén)螺杆菌相关性疾病
幽门螺杆菌感染一般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主要症状是反酸、胃痛、
腹胀等一系列的症状 可以在牙菌斑中生存(shēngcún),口腔
感染后,会直接产生有臭味的碳化物,幽 门螺杆菌是口臭最直接的病菌之一
第十四页,共116页。
幽门(yōumén)螺杆菌概述
城市发生率比农村低 35岁以上人发病率高,青壮年的幽门
(yōumén)螺杆菌感染率为30%,>50岁 人群感染率为50%~80% 小孩复发率高
第十五页,共116页。
H.pylori传播(chuánbō)
幽门螺杆菌传染力很强,可通过手、不洁 (bù jié)餐具、粪便等途径传染
抗生素疗法
1.三联疗法(liáo fǎ) 2.四联疗法(liáo fǎ) 3.序贯疗法(liáo fǎ) 4.复合治疗
第五十九页,共116页。
幽门(yōumén)螺杆菌根除治疗
PPI为基础(jīchǔ)的三联治疗
PPI+两种抗生素×14天
铋剂为基础(jīchǔ)的三联治疗
铋剂+两种抗生素×14天
第二页,共116页。
幽门(yōumén)螺杆菌概述
1982年Warren JR和Barry Marshall经过37次培养实验,终于成功 的从人类胃黏膜培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 pylori),自己吞服培养 菌进行(jìnxíng)人体实验,证实可诱发急性胃炎,服用抗生素治 愈。
2005年他们共同获得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口-口、粪-口、污染水源都是传染途径
第十六页,共116页。
H.pylori传播(chuánbō) H.pylori有“家庭聚集现象”

幽门螺旋杆菌详解(课堂PPT)

幽门螺旋杆菌详解(课堂PPT)
青霉素过敏者初次治疗失败后,抗菌药物选择余 地小,应尽可能提高初次治疗根除率
28
根除治疗的疗程
鉴于秘剂四联疗法延长疗程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 疗效,故推荐的疗程为10d 或14d ,放弃7d 方案。
如果经过上述四联方案中2 种方案治疗,疗程均 为10d 或14d ,失败后再次治疗时,失败可能性 很大。
8
三.幽门螺杆菌发病机制及主要危害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世界胃癌 年发病约为90万人,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 瘤.在我国每年约29万人死于胃癌.
医学研究发现胃癌患者的HP感染率显著高于 未发生胃癌者,HP感染可使胃癌发生的危险 性增加3-6倍.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胃癌可能 是HP长期感染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4
14C呼气试验操作步骤
一.吃一粒胶囊 二.静坐15分钟 三.吹气1-3分钟 四.检测
15
六.碳14C尿素呼气试验安全性
1.尿素[14C]呼气试验对患者和操作人员都是安 全的
2.尿素[14C]呼气试验对环境没有影响 3.尿素[14C]呼气试验在国内外均已被豁免管理
4.尿素[14C]呼气试验开展近二十年,未见有任 何不良反应报道
17
七.治疗HP的意义及HP的治疗方案
14C呼气试验的适应人群
2、消化不良的复诊者: 若已作过胃镜,并明确了诊断除非考虑胃癌,作14C呼气 试验即可,不必重复胃镜。
3、胃镜检查者: 胃内镜消毒效果无可靠保证时,为避免乙肝病毒传播, 可用14C呼气试验替代尿素酶试验,活检只用在胃癌时。
4、 拒绝做胃镜检查者。 5、 不能耐受胃镜检查者(小孩、老年人、心血管、高血压、
4种组成方案: (1)阿莫西林+克拉霉素; (2)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 (3)阿莫西林+呋喃唑酮; (4)四环素+甲硝唑或呋喃唑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幽门螺杆菌发病机制及主要危害
三.幽门螺杆菌发病机制及主要危害
幽门螺杆菌感染
100%
慢性浅表性胃炎
30%
慢性萎缩性胃炎
28%
肠化
8%
不典型增生 < 1%
胃癌
四.诊断HP的方法比较
一、侵入性 诊断
1.快速尿素酶:最常用的(优点:快速、 简单、方便、价廉。缺点:特异性差,不 准确、国内生产的没有缓冲液、受温度影 响、易交叉感染。) 2.病理染色(该法繁琐费时,且需一 定技术 ) 3.细菌培养(成本太高) 4.分子生物学方法(国家96禁用)

幽门螺杆菌

(Helcobacter Pylori)

此PPT课件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一. 幽门螺杆菌基本生物学性状
幽门螺杆菌的彩图
一. 幽门螺杆菌基本生物学性状 Helcobacter Pylori (HP)幽门螺杆菌
1、革兰氏阴性菌 2、微需氧生长 3、主要生长在胃粘膜、粘膜层下 4、产生尿素酶、催化、分解尿素
七.治疗HP的意义及HP的治疗方案
14C呼气试验的适应人群
1、消化不良初诊者: 根据病史和体检提示上消化疾病所至者,虽以往未作过胃 镜检查,若病史不长、年龄小于45岁(我国属胃癌病高发 区,建议界限定于35 岁)、无报警征兆(明显恶心、呕 吐、腹痛、厌食;出血、贫血、黄疸、腹块、体重下降), 可先作14C呼气试验检查HP;阳性者予根除治疗,无效时 再考虑胃镜或其它检查。这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检查—治 疗方案(test and treatment strateget)。对消化不良初诊者 一率先行胃镜检查治疗,或一慨先作抗酸碱试验性治疗, 亦或全部先作抗HP治疗的主张和行为都是不合适的
幽门螺杆菌是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罗宾·沃伦 (J.Robin,Warren)和巴里·马歇尔(arry,Marshall) 从一个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粘膜活检标本中首先 分离到的。
它是一种呈S形或弧形弯曲的革兰阴性杆菌,菌 体一端的鞭毛可以使细菌方便地穿过胃粘膜而定居 至胃上皮细胞,又能产生大量尿素酶,分解尿素在 菌体周围形成一股碱性的“氨云”,可以抵抗胃中 的酸性环境,免受胃酸杀死。 人是幽门螺杆菌的唯一自然宿主,人群感染率 很高,全世界人群感染率高达50%。幽门螺杆菌的 主要传播途径是人与人的直接或间接接触。
二.HP与相关疾病关系
1、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原因 2、消化性溃疡发生和复发的主要因素
3、胃癌的第一类致病因子
4、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有关 5、胃粘膜淋巴瘤的致病因子
三.幽门螺杆菌发病机制及主要危害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方式
❖ 人与人的直接和间接接触传播 发达国家,口-口传播的可能性大 发展中国家,则以粪-口传播为主(分餐制、 改变喂食习惯、夫妻同治、子女同治)
14C呼气试验操作步骤
一.吃一பைடு நூலகம்胶囊 二.静坐15分钟 三.吹气1-3分钟 四.检测
六.碳14C尿素呼气试验安全性
1.尿素[14C]呼气试验对患者和操作人员都是安 全的
2.尿素[14C]呼气试验对环境没有影响 3.尿素[14C]呼气试验在国内外均已被豁免管理
4.尿素[14C]呼气试验开展近二十年,未见有任 何不良反应报道
今日内容简介
一. 幽门螺杆菌基本生物学性状 二.HP与相关疾病关系 三.幽门螺杆菌发病机制及主要危害 四.诊断HP的方法比较 五.碳14呼气试验的介绍 六.碳14C尿素呼气试验安全性介绍 七.治疗HP的意义及HP的治疗方案
幽门螺杆菌
Helcobacter Pylori (HP)
二、非侵入 性诊断
1.血清学方法(抗体时间长、不能跟踪 疗效检查、持续3个月至几年。) 2.呼气实验(13C尿素呼气试验,14C尿 素呼气试验)
3.粪内HP抗原测定
五.碳14呼气试验的介绍
哺乳动物细胞中不存在尿素酶,而HP富含高活性尿素 酶.虽然尿素酶并不只是HP所特有,但胃内存在尿素酶 是HP存在的证据,因为胃中尚未发现有其它种类的细菌, 受试者口服一粒0.75uci14C-尿素胶囊,若胃内有HP,其丰富 的尿素酶将催化迅速水解成NH4+和H14CO3-.H14CO3-经胃 粘膜进入血液到肺,以14CO2形式呼出体外由于口服尿素均 匀分布于胃内,胃内任何一处都可接触到尿素,故诊断HP十分 敏感和准确,该项目通过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医院.北京同仁医 院等六家权威医院的临床试验得出结果为C14—尿素呼气试 验对HP感染诊断的敏感性为96.5%,特异性为91.8%,准确率为 94.6%,由于其敏感.特异.无创.快速.简单.安全等优点被国际公 认为HP检测的金标准之一.
三.幽门螺杆菌发病机制及主要危害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世界胃癌 年发病约为90万人,是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 瘤.在我国每年约29万人死于胃癌.
医学研究发现胃癌患者的HP感染率显著高于 未发生胃癌者,HP感染可使胃癌发生的危险 性增加3-6倍.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胃癌可能 是HP长期感染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三.幽门螺杆菌发病机制及主要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WHO)认定胃癌第一类致癌原是幽门螺 杆菌(HP),及早根治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能有 效避免胃癌的发生.清除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使胃癌 癌前病变及胃癌发病风险降低40%.这是北京大学临床肿瘤 学院最新科研成果,已被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杂志刊登。 该研究主要针对胃癌发生因素。从1995开始,在山东临朐 县胃癌高发区,开展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以阻断胃癌癌前 病变发生的干预研究。结果显示,清除幽门螺杆菌感染能 有效降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性增生等癌 前病变及胃癌的发生.该研究是样本量最大、时间最长的 干预实验研究(调查了18244名自然人群,随访10年),为预 防胃癌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因此对胃癌高危人群开展清 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无疑是降低胃癌发病率的重要手段。
❖ 医源性传播 胃镜吸引阀、活检孔道及活检钳可分离出Hp 患者胃镜检查次数越多,Hp阳性率越高
三.幽门螺杆菌发病机制及主要危害
幽门螺杆菌的主要危害
幽门螺杆菌具有很强的活性与繁殖能力,是一种严重影 响公众健康的细菌。其危害有:
——感染其它健康人口 ——破坏胃的正常结构及功能(100%) ——导致胃酸减少或缺乏(25%) ——增加肠道感染的机会 ——减少人体对铁质及维生素B12的吸收 ——急慢性胃炎(70~90%) ——发展成为消化性溃疡及溃疡综合症(17%) ——发展成为胃腺癌(1%~3%) ——发展成为胃淋巴癌 ——发展成为原因不明的消化不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