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圆(5)
2015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

2015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一.选择题(共7小题)1.(2015•义乌市)挑游戏棒是一种好玩的游戏,游戏规则:当一根棒条没有被其它棒条压着时,就可以把它往上拿走.如图中,按照这一规则,第1次应拿走⑨号棒,第2次应拿走⑤号棒,…,则第6次应拿走()A.②号棒B.⑦号棒C.⑧号棒D.⑩号棒2.(2015•宜宾)如图,以点O为圆心的20个同心圆,它们的半径从小到大依次是1、2、3、4、…、20,阴影部分是由第1个圆和第2个圆,第3个圆和第4个圆,…,第19个圆和第20个圆形成的所有圆环,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231πB.210πC.190πD.171π3.(2015•重庆)下列图形都是由同样大小的小圆圈按一定规律组成的,其中第①个图形中一共有6个小圆圈,第②个图形中一共有9个小圆圈,第③个图形中一共有12个小圆圈,…,按此规律排列,则第⑦个图形中小圆圈的个数为()A. 21 B.24 C.27 D. 304.(2015•十堰)如图,分别用火柴棍连续搭建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公共边只用一根火柴棍.如果搭建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共用了2016根火柴棍,并且正三角形的个数比正六边形的个数多6个,那么能连续搭建正三角形的个数是()A. 222 B.280 C.286 D. 2925.(2015•重庆)下列图形都是由几个黑色和白色的正方形按一定规律组成,图①中有2个黑色正方形,图②中有5个黑色正方形,图③中有8个黑色正方形,图④中有11个黑色正方形,…,依次规律,图⑩中黑色正方形的个数是()A. 32 B.29 C.28 D. 266.(2015•广西)下列图形是将正三角形按一定规律排列,则第4个图形中所有正三角形的个数有()A. 160 B.161 C.162 D. 1637.(2015•绵阳)将一些相同的“○”按如图所示的规律依次摆放,观察每个“龟图”中的“○”的个数,若第n个“龟图”中有245个“○”,则n=()A. 14 B.15 C.16 D. 17二.填空题(共14小题)8.(2015•内江)如图是由火柴棒搭成的几何图案,则第n个图案中有根火柴棒.(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9.(2015•莆田)谢尔宾斯基地毯,最早是由波兰数学家谢尔宾斯基制作出来的:把一个正三角形分成全等的4个小正三角形,挖去中间的一个小三角形;对剩下的3个小正三角形再分别重复以上做法…将这种做法继续进行下去,就得到小格子越来越多的谢尔宾斯基地毯(如图).若图1中的阴影三角形面积为1,则图5中的所有阴影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是.10.(2015•曲靖)用火柴棒按下图所示的方式摆大小不同的“H”:依此规律,摆出第9个“H”需用火柴棒根.11.(2015•福建)观察下列图形的构成规律,依照此规律,第10个图形中共有个“•”.12.(2015•聊城)如图,△ABC的三个顶点和它内部的点P1,把△ABC分成3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和它内部的点P1、P2,把△ABC分成5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和它内部的点P1、P2、P3,把△ABC分成7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和它内部的点P1、P2、P3、…、P n,把△ABC分成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13.(2015•深圳)观察下列图形,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依照此规律,第5个图形有个太阳.14.(2015•舟山)如图,多边形的各顶点都在方格纸的格点(横竖格子线的交错点)上,这样的多边形称为格点多边形,它的面积S可用公式S=a+b﹣1(a是多边形内的格点数,b是多边形边界上的格点数)计算,这个公式称为“皮克定理”.现用一张方格纸共有200个格点,画有一个格点多边形,它的面积S=40.(1)这个格点多边形边界上的格点数b=(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2)设该格点多边形外的格点数为c,则c﹣a=.15.(2015•南宁)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1,现将点A沿x轴做如下移动,第一次点A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达点A1,第二次将点A1向右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达点A2,第三次将点A2向左移动9个单位长度到达点,按照这种移动规律移动下去,第n次移动到点A n,如果点A n与原点的距离不小于20,那么n的最小值是.16.(2015•益阳)如图是用长度相等的小棒按一定规律摆成的一组图案,第1个图案中有6根小棒,第2个图案中有11根小棒,…,则第n个图案中有根小棒.17.(2015•山西)如图是一组有规律的图案,它们是由边长相同的正方形和正三角形镶嵌而成,第(1)个图案有4个三角形,第(2)个图案有7个三角形,第(3)个图案有10个三角形,…依此规律,第n个图案有个三角形(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18.(2015•安顺)如图所示是一组有规律的图案,第1个图案由4个基础图形组成,第2个图案由7个基础图形组成,…,第n(n是正整数)个图案中的基础图形个数为(用含n的式子表示).19.(2015•桂林)如图是一个点阵,从上往下有无数多行,其中第一行有2个点,第二行有5个点,第三行有11个点,第四行有23个点,…,按此规律,第n行有个点.20.(2015•随州)观察下列图形规律:当n=时,图形“●”的个数和“△”的个数相等.21.(2015•株洲)“皮克定理”是用来计算顶点在整点的多边形面积的公式,公式表达式为S=a+﹣1,孔明只记得公式中的S表示多边形的面积,a和b中有一个表示多边形边上(含顶点)的整点个数,另一个表示多边形内部的整点个数,但不记得究竟是a还是b表示多边形内部的整点个数,请你选择一些特殊的多边形(如图1)进行验证,得到公式中表示多边形内部的整点个数的字母是,并运用这个公式求得图2中多边形的面积是.三.解答题(共2小题)22.(2015•自贡)观察下表:序号 1 2 3 …图形x xyx x x x xy yx xy yx x xx x x xy y yx xy y yx xy y yx x x x …我们把某格中各字母的和所得多项式称为“特征多项式”.例如,第1格的“特征多项式”为4x+y.回答下列问题:(1)第3格的“特征多项式”为,第4格的“特征多项式”为,第n格的“特征多项式”为;(2)若第1格的“特征多项式”的值为﹣10,第2格的“特征多项式”的值为﹣16,求x,y的值.23.(2015•六盘水)毕达哥拉斯学派对”数”与”形”的巧妙结合作了如下研究:名称及图形几何点数层数三角形数正方形数五边形数六边形数第一层几何点数 1 1 1 1第二层几何点数 2 3 4 5第三层几何点数 3 5 7 9……………第六层几何点数……………第n层几何点数请写出第六层各个图形的几何点数,并归纳出第n层各个图形的几何点数.2015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1.(2015•义乌市)挑游戏棒是一种好玩的游戏,游戏规则:当一根棒条没有被其它棒条压着时,就可以把它往上拿走.如图中,按照这一规则,第1次应拿走⑨号棒,第2次应拿走⑤号棒,…,则第6次应拿走()A.②号棒B.⑦号棒C.⑧号棒D.⑩号棒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分析:仔细观察图形,找到拿走后图形下面的游戏棒,从而确定正确的选项.解答:解:仔细观察图形发现:第1次应拿走⑨号棒,第2次应拿走⑤号棒,第3次应拿走⑥号棒,第4次应拿走②号棒,第5次应拿走⑧号棒,第6次应拿走⑩号棒,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变化类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图形,锻炼了同学们的识图能力.2.(2015•宜宾)如图,以点O为圆心的20个同心圆,它们的半径从小到大依次是1、2、3、4、…、20,阴影部分是由第1个圆和第2个圆,第3个圆和第4个圆,…,第19个圆和第20个圆形成的所有圆环,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231πB.210πC.190πD.171π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分析:根据题意分别表示出各圆环的面积,进而求出它们的和即可.解答:解:由题意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和为:π(22﹣12)+π(42﹣32)+π(62﹣52)+…+π(202﹣192)=3π+7π+11π+15π+ (39)=5(3π+39π)=210π.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变化类以及圆的面积求法,分别表示出各圆环面积面积是解题关键.3.(2015•重庆)下列图形都是由同样大小的小圆圈按一定规律组成的,其中第①个图形中一共有6个小圆圈,第②个图形中一共有9个小圆圈,第③个图形中一共有12个小圆圈,…,按此规律排列,则第⑦个图形中小圆圈的个数为()A. 21 B.24 C.27 D. 30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分析:仔细观察图形,找到图形中圆形个数的通项公式,然后代入n=7求解即可.解答:解:观察图形得:第1个图形有3+3×1=6个圆圈,第2个图形有3+3×2=9个圆圈,第3个图形有3+3×3=12个圆圈,…第n个图形有3+3n=3(n+1)个圆圈,当n=7时,3×(7+1)=24,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变化类问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图形并找到图形变化的通项公式,难度不大.4.(2015•十堰)如图,分别用火柴棍连续搭建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公共边只用一根火柴棍.如果搭建正三角形和正六边形共用了2016根火柴棍,并且正三角形的个数比正六边形的个数多6个,那么能连续搭建正三角形的个数是()A. 222 B.280 C.286 D. 292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分析:设连续搭建三角形x个,连续搭建正六边形y个,根据搭建三角形和正六边形共用了2016根火柴棍,并且三角形的个数比正六边形的个数多6个,列方程组求解解答:解:设连续搭建三角形x个,连续搭建正六边形y个.由题意得,,解得:.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及图形的变化类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题意,仔细观察图形,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方程组求解.5.(2015•重庆)下列图形都是由几个黑色和白色的正方形按一定规律组成,图①中有2个黑色正方形,图②中有5个黑色正方形,图③中有8个黑色正方形,图④中有11个黑色正方形,…,依次规律,图⑩中黑色正方形的个数是()A. 32 B.29 C.28 D. 26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分析:仔细观察图形,找到图形的个数与黑色正方形的个数的通项公式后代入n=11后即可求解.解答:解:观察图形发现:图①中有2个黑色正方形,图②中有2+3×(2﹣1)=5个黑色正方形,图③中有2+3(3﹣1)=8个黑色正方形,图④中有2+3(4﹣1)=11个黑色正方形,…,图n中有2+3(n﹣1)=3n﹣1个黑色的正方形,当n=10时,2+3×(10﹣1)=29,故选B.点评:本题是对图形变化规律的考查,难点在于利用求和公式求出第n个图形的黑色正方形的数目的通项表达式.6.(2015•广西)下列图形是将正三角形按一定规律排列,则第4个图形中所有正三角形的个数有()A. 160 B.161 C.162 D. 163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分析:由图可以看出:第一个图形中由角上的3个三角形加上中间1个小三角形再加上外围1个大三角形共有5个正三角形;下一个图形的三个角上的部分是上一个图形的全部,另外加上中间一个小的三角形和外围的一个大三角形,所以第二个图形中有5×3+1+1=17个正三角形,第三个图形中有17×3+1+1=53个正三角形,第四个图形中有53×3+1+1=161个正三角形.解答:解:第一个图形正三角形的个数为5,第二个图形正三角形的个数为5×3+2=17,第三个图形正三角形的个数为17×3+2=53,第四个图形正三角形的个数为53×3+2=161,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图形的变化规律,找出数字与图形之间的联系,找出规律解决问题是解答此题的关键.7.(2015•绵阳)将一些相同的“○”按如图所示的规律依次摆放,观察每个“龟图”中的“○”的个数,若第n个“龟图”中有245个“○”,则n=()A. 14 B.15 C.16 D. 17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分析:分析数据可得:第1个图形中小圆的个数为5;第2个图形中小圆的个数为7;第3个图形中小圆的个数为11;第4个图形中小圆的个数为17;则知第n个图形中小圆的个数为n(n﹣1)+5.据此可以再求得“龟图”中有245个“○”是n的值.解答:解:第一个图形有:5个○,第二个图形有:2×1+5=7个○,第三个图形有:3×2+5=11个○,第四个图形有:4×3+5=17个○,由此可得第n个图形有:[n(n﹣1)+5]个○,则可得方程:[n(n﹣1)+5]=245解得:n1=16,n2=﹣15(舍去).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规律以及数字规律,通过归纳与总结结合图形得出数字之间的规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注意公式必须符合所有的图形.二.填空题(共14小题)8.(2015•内江)如图是由火柴棒搭成的几何图案,则第n个图案中有2n(n+1)根火柴棒.(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专题:压轴题.分析:本题可分别写出n=1,2,3,…,所对应的火柴棒的根数.然后进行归纳即可得出最终答案.解答:解:依题意得:n=1,根数为:4=2×1×(1+1);n=2,根数为:12=2×2×(2+1);n=3,根数为:24=2×3×(3+1);…n=n时,根数为:2n(n+1).点评:本题是一道找规律的题目,这类题型在中考中经常出现.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9.(2015•莆田)谢尔宾斯基地毯,最早是由波兰数学家谢尔宾斯基制作出来的:把一个正三角形分成全等的4个小正三角形,挖去中间的一个小三角形;对剩下的3个小正三角形再分别重复以上做法…将这种做法继续进行下去,就得到小格子越来越多的谢尔宾斯基地毯(如图).若图1中的阴影三角形面积为1,则图5中的所有阴影三角形的面积之和是.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分析:根据题意,每次挖去等边三角形的面积的,剩下的阴影部分面积等于原阴影部分面积的,然后根据有理数的乘方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图2阴影部分面积=1﹣=,图3阴影部分面积=×=()2,图4阴影部分面积=×()2=()3,图5阴影部分面积=×()3=()4=.故答案为:.点评:本题是对图形变化规律的考查,观察出每次挖出后剩下的阴影部分面积等于原阴影部分面积的是解题的关键.10.(2015•曲靖)用火柴棒按下图所示的方式摆大小不同的“H”:依此规律,摆出第9个“H”需用火柴棒29根.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分析:根据已知图形得出数字变化规律,进而求出答案.解答:解:如图所示:第1个图形有3+2=5根火柴棒,第2个图形有3×2+2=8根火柴棒,第3个图形有3×3+2=11根火柴棒,故第n个图形有3n+2根火柴棒,则第9个“H”需用火柴棒:3×9+2=29(根).故答案为:29.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变化类,根据题意得出火柴棒的变化规律是解题关键.11.(2015•福建)观察下列图形的构成规律,依照此规律,第10个图形中共有111个“•”.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分析:观察图形可知前4个图形中分别有:3,7,13,21个“•”,所以可得规律为:第n个图形中共有[n(n+1)+1]个“•”.再将n=10代入计算即可.解答:解:由图形可知:n=1时,“•”的个数为:1×2+1=3,n=2时,“•”的个数为:2×3+1=7,n=3时,“•”的个数为:3×4+1=13,n=4时,“•”的个数为:4×5+1=21,所以n=n时,“•”的个数为:n(n+1)+1,n=10时,“•”的个数为:10×11+1=111.故答案为11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关键在观察、分析已知数据,寻找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探寻其规律,难度适中.12.(2015•聊城)如图,△ABC的三个顶点和它内部的点P1,把△ABC分成3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和它内部的点P1、P2,把△ABC分成5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和它内部的点P1、P2、P3,把△ABC分成7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和它内部的点P1、P2、P3、…、P n,把△ABC分成3+2(n﹣1)个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分析:利用图形得到,△ABC的三个顶点和它内部的点P1,把△ABC分成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3+2×0;△ABC的三个顶点和它内部的点P1、P2,把△ABC分成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3+2×1;△ABC的三个顶点和它内部的点P1、P2、P3,把△ABC分成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3+2×2,即分成的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为3加上P点的个数与1的差的2倍,从而得到△ABC的三个顶点和它内部的点P1、P2、P3、…、P n,把△ABC分成的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解答:解:如图,△ABC的三个顶点和它内部的点P1,把△ABC分成的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3+2×0,△ABC的三个顶点和它内部的点P1、P2,把△ABC分成的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3+2×1,△ABC的三个顶点和它内部的点P1、P2、P3,把△ABC分成的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3+2×2,所以△ABC的三个顶点和它内部的点P1、P2、P3、…、P n,把△ABC分成的互不重叠的小三角形的个数=3+2(n﹣1).故答案为3+2(n﹣1).点评:本题考查了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然后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直接利用规律求解.13.(2015•深圳)观察下列图形,它们是按一定规律排列的,依照此规律,第5个图形有21个太阳.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分析:由图形可以看出:第一行小太阳的个数是从1开始连续的自然数,第二行小太阳的个数是1、2、4、8、…、2n﹣1,由此计算得出答案即可.解答:解:第一行小太阳的个数为1、2、3、4、…,第5个图形有5个太阳,第二行小太阳的个数是1、2、4、8、…、2n﹣1,第5个图形有24=16个太阳,所以第5个图形共有5+16=21个太阳.故答案为:21.点评:此题考查图形的变化规律,找出图形之间的运算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14.(2015•舟山)如图,多边形的各顶点都在方格纸的格点(横竖格子线的交错点)上,这样的多边形称为格点多边形,它的面积S可用公式S=a+b﹣1(a是多边形内的格点数,b是多边形边界上的格点数)计算,这个公式称为“皮克定理”.现用一张方格纸共有200个格点,画有一个格点多边形,它的面积S=40.(1)这个格点多边形边界上的格点数b=82﹣2a(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2)设该格点多边形外的格点数为c,则c﹣a=118.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分析:(1)将S=40代入S=a+b﹣1后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即可;(2)首先用a表示出c,然后可求得c﹣a的值.解答:解:(1)∵S=a+b﹣1,且S=40,∴a+b﹣1=40,整理得:b=82﹣2a;(2)∵a是多边形内的格点数,b是多边形边界上的格点数,总格点数为200,∴边界上的格点数与多边形内的格点数的和为b+a=82﹣2a+a=82﹣a,∴多边形外的格点数c=200﹣(82﹣a)=118+a,∴c﹣a=118+a﹣a=118,故答案为:82﹣2a,118.点评: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变化类问题,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表示出b,难度不大.15.(2015•南宁)如图,在数轴上,点A表示1,现将点A沿x轴做如下移动,第一次点A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到达点A1,第二次将点A1向右移动6个单位长度到达点A2,第三次将点A2向左移动9个单位长度到达点,按照这种移动规律移动下去,第n次移动到点A n,如果点A n与原点的距离不小于20,那么n的最小值是13.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数轴.分析:序号为奇数的点在点A的左边,各点所表示的数依次减少3,序号为偶数的点在点A的右侧,各点所表示的数依次增加3,于是可得到A13表示的数为﹣17﹣3=﹣20,A12表示的数为16+3=19,则可判断点A n与原点的距离不小于20时,n的最小值是13.解答:解:第一次点A向左移动3个单位长度至点A1,则A1表示的数,1﹣3=﹣2;第2次从点A1向右移动6个单位长度至点A2,则A2表示的数为﹣2+6=4;第3次从点A2向左移动9个单位长度至点A3,则A3表示的数为4﹣9=﹣5;第4次从点A3向右移动12个单位长度至点A4,则A4表示的数为﹣5+12=7;第5次从点A4向左移动15个单位长度至点A5,则A5表示的数为7﹣15=﹣8;…;则A7表示的数为﹣8﹣3=﹣11,A9表示的数为﹣11﹣3=﹣14,A11表示的数为﹣14﹣3=﹣17,A13表示的数为﹣17﹣3=﹣20,A6表示的数为7+3=10,A8表示的数为10+3=13,A10表示的数为13+3=16,A12表示的数为16+3=19,所以点A n与原点的距离不小于20,那么n的最小值是13.故答案为:13.点评:本题考查了规律型,认真观察、仔细思考,找出点表示的数的变化规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6.(2015•益阳)如图是用长度相等的小棒按一定规律摆成的一组图案,第1个图案中有6根小棒,第2个图案中有11根小棒,…,则第n个图案中有5n+1根小棒.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分析:由图可知:第1个图案中有5+1=6根小棒,第2个图案中有2×5+2﹣1=11根小棒,第3个图案中有3×5+3﹣2=16根小棒,…由此得出第n个图案中有5n+n﹣(n﹣1)=5n+1根小棒.解答:解:∵第1个图案中有5+1=6根小棒,第2个图案中有2×5+2﹣1=11根小棒,第3个图案中有3×5+3﹣2=16根小棒,…∴第n个图案中有5n+n﹣(n﹣1)=5n+1根小棒.故答案为:5n+1.点评:此题考查图形的变化规律,找出图形之间的联系,得出数字之间的运算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17.(2015•山西)如图是一组有规律的图案,它们是由边长相同的正方形和正三角形镶嵌而成,第(1)个图案有4个三角形,第(2)个图案有7个三角形,第(3)个图案有10个三角形,…依此规律,第n个图案有3n+1个三角形(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分析:由题意可知:第(1)个图案有3+1=4个三角形,第(2)个图案有3×2+1=7个三角形,第(3)个图案有3×3+110个三角形,…依此规律,第n个图案有3n+1个三角形.解答:解:∵第(1)个图案有3+1=4个三角形,第(2)个图案有3×2+1=7个三角形,第(3)个图案有3×3+110个三角形,…∴第n个图案有3n+1个三角形.故答案为:3n+1.点评:此题考查图形的变化规律,找出图形之间的运算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18.(2015•安顺)如图所示是一组有规律的图案,第1个图案由4个基础图形组成,第2个图案由7个基础图形组成,…,第n(n是正整数)个图案中的基础图形个数为3n+1(用含n的式子表示).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分析:先写出前三个图案中基础图案的个数,并得出后一个图案比前一个图案多3个基础图案,从而得出第n个图案中基础图案的表达式.解答:解:观察可知,第1个图案由4个基础图形组成,4=3+1第2个图案由7个基础图形组成,7=3×2+1,第3个图案由10个基础图形组成,10=3×3+1,…,第n个图案中基础图形有:3n+1,故答案为:3n+1.点评:此题考查图形的变化规律,找出图形之间的联系,得出数字之间的运算规律,利用规律解决问题.19.(2015•桂林)如图是一个点阵,从上往下有无数多行,其中第一行有2个点,第二行有5个点,第三行有11个点,第四行有23个点,…,按此规律,第n行有3•2n ﹣1﹣1个点.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分析:根据前四行的点数分别是2=3•21﹣1﹣1,5=3•22﹣1﹣1,11=3•23﹣1﹣1,23=3•24﹣1﹣1,…,可得第n行有3•2n﹣1﹣1个点,据此解答即可.解答:解:∵2=3•21﹣1﹣1,5=3•22﹣1﹣1,11=3•23﹣1﹣1,23=3•24﹣1﹣1,…,∴第n行有3•2n﹣1﹣1个点.故答案为:3•2n﹣1﹣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变化类问题,首先应找出图形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直接利用规律求解.探寻规律要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善用联想来解决这类问题.20.(2015•随州)观察下列图形规律:当n=5时,图形“●”的个数和“△”的个数相等.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分析:首先根据n=1、2、3、4时,“●”的个数分别是3、6、9、12,判断出第n个图形中“●”的个数是3n;然后根据n=1、2、3、4,“△”的个数分别是1、3、6、10,判断出第n个“△”的个数是;最后根据图形“●”的个数和“△”的个数相等,求出n的值是多少即可.解答:解:∵n=1时,“●”的个数是3=3×1;n=2时,“●”的个数是6=3×2;n=3时,“●”的个数是9=3×3;n=4时,“●”的个数是12=3×4;∴第n个图形中“●”的个数是3n;又∵n=1时,“△”的个数是1=;n=2时,“△”的个数是3=;n=3时,“△”的个数是6=;n=4时,“△”的个数是10=;∴第n个“△”的个数是;由3n=,可得n2﹣5n=0,解得n=5或n=0(舍去),∴当n=5时,图形“●”的个数和“△”的个数相等.故答案为:5.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问题,要熟练掌握,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是:首先应找出图形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直接利用规律求解.探寻规律要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善用联想来解决这类问题.21.(2015•株洲)“皮克定理”是用来计算顶点在整点的多边形面积的公式,公式表达式为S=a+﹣1,孔明只记得公式中的S表示多边形的面积,a和b中有一个表示多边形边上(含顶点)的整点个数,另一个表示多边形内部的整点个数,但不记得究竟是a还是b表示多边形内部的整点个数,请你选择一些特殊的多边形(如图1)进行验证,得到公式中表示多边形内部的整点个数的字母是a,并运用这个公式求得图2中多边形的面积是17.5.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分析:分别找到图1中图形内的格点数和图形上的格点数后与公式比较后即可发现表示图上的格点数的字母,图2中代入有关数据即可求得图形的面积.解答:解:如图1,∵三角形内由1个格点,边上有8个格点,面积为4,即4=1+﹣1;矩形内由2个格点,边上有10个格点,面积为6,即6=2+﹣1;∴公式中表示多边形内部整点个数的字母是a;图2中,a=15,b=7,故S=15+﹣1=17.5.故答案为:a,17.5.点评: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变化类问题,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仔细读题,找到图形内和图形外格点的数目,难度不大.三.解答题(共2小题)22.(2015•自贡)观察下表:序号 1 2 3 …图形x xyx x x x xy yx xy yx x xx x x xy y yx xy y yx xy y yx x x x …我们把某格中各字母的和所得多项式称为“特征多项式”.例如,第1格的“特征多项式”为4x+y.回答下列问题:(1)第3格的“特征多项式”为12x+9y,第4格的“特征多项式”为16x+16y,第n格的“特征多项式”为4nx+n2y;(2)若第1格的“特征多项式”的值为﹣10,第2格的“特征多项式”的值为﹣16,求x,y的值.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分析:(1)仔细观察每格的特征多项式的特点,找到规律,利用规律求得答案即可;(2)根据题意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求得x、y的值即可.解答:解:(1)观察图形发现:第1格的“特征多项式”为4x+y,第2格的“特征多项式”为8x+4y,第3格的“特征多项式”为12x+9y,第4格的“特征多项式”为16x+16y,。
[VIP专享]2015年全国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VIP专享]2015年全国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https://img.taocdn.com/s3/m/5d7bfcc851e79b896802265b.png)
6.如图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是坐标原点,□ABCD 的顶点 A 的坐标为(-2,0),
点 D 的坐标为(0, 2 3 ),点 B 在 x 轴的正半轴上,点 E 为线段 AD 的中点,过点 E 的直
Ax
OP
l
F
E
5.(2010 年浙江金华)如图,把含有 30°角的三角板 ABO 置入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B
两点坐标分别为(3,0)和(0,3 3 ).动点 P 从 A 点开始沿折线 AO-OB-BA 运动,点 P
在 AO,OB,BA 上运动的速度分别为 1, 3 ,2 (长度单位/秒)﹒一直尺的上边缘 l 从 x 轴
3 的位置开始以 3 (长度单位/秒)的速度向上平行移动(即移动过程中保持 l∥x 轴),且分别 与 OB,AB 交于 E,F 两点﹒设动点 P 与动直线 l 同时出发,运动时间为 t 秒,当点 P 沿 折线 AO-OB-BA 运动一周时,直线 l 和动点 P 同时停止运动.请解答下列问题: (1)过 A,B 两点的直线解析式是 ; (2)当 t﹦4 时,点 P 的坐标为 ;当 t ﹦ ,点 P 与点 E 重合; (3)① 作点 P 关于直线 EF 的对称点 P′. 在运动过程中,若形成的四边形 PEP′F 为菱形, 则 t 的值是多少?
时 t 的值及 S 的最大值。
C x
H
N
O B
(3)△HCR 面积 S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 并求以 A、B、C、R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梯形
P
(2)当 t 为何值时,△ANO 与△DMR 相似?
R
M
A
;
(1)C 的坐标为
D
y
沿 OM 方向以 2 个单位每秒速度运动,运动时间为 t。求:
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圆

2015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圆(2)一.选择题(共30小题)1.(2015宁夏)如图,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若∠BOD=88°,则∠BCD 的度数是()A.88°B.92°C.106°D.136°2.(2015贵港)如图,已知P是⊙O外一点,Q是⊙O上的动点,线段PQ的中点为M,连接OP,OM.若⊙O的半径为2,OP=4,则线段OM的最小值是()A.0 B.1 C.2 D.33.(2015河北)如图,AC,BE是⊙O的直径,弦AD与BE交于点F,下列三角形中,外心不是点O的是()A.△ABE B.△ACF C.△ABD D.△ADE4.(2015台湾)如图,坐标平面上有A(0,a)、B(﹣9,0)、C(10,0)三点,其中a>0.若∠BAC=95°,则△ABC的外心在第几象限()A.一B.二C.三D.四5.(2015湖北)点O是△ABC的外心,若∠BOC=80°,则∠BAC的度数为()A.40°B.100°C.40°或140°D.40°或100°6.(2015张家界)如图,∠O=30°,C为OB上一点,且OC=6,以点C为圆心,半径为3的圆与OA的位置关系是()A.相离B.相交C.相切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7.(2015齐齐哈尔)如图,两个同心圆,大圆的半径为5,小圆的半径为3,若大圆的弦AB与小圆有公共点,则弦AB的取值范围是()A.8≤AB≤10B.8<AB≤10C.4≤AB≤5D.4<AB≤58.(2015梅州)如图,AB是⊙O的弦,AC是⊙O切线,A为切点,BC经过圆心.若∠B=20°,则∠C的大小等于()A.20°B.25°C.40°D.50°9.(2015嘉兴)如图,△ABC中,AB=5,BC=3,AC=4,以点C为圆心的圆与AB相切,则⊙C的半径为()A.B.2.4 C.D.10.(2015黔西南州)如图,点P在⊙O外,PA、PB分别与⊙O相切于A、B两点,∠P=50°,则∠AOB等于()A.150°B.130°C.155°D.135°11.(2015吉林)如图,在⊙O中,AB为直径,BC为弦,CD为切线,连接OC.若∠BCD=50°,则∠AOC的度数为()A.40°B.50°C.80°D.100°12.(2015漳州)已知⊙P的半径为2,圆心在函数y=﹣的图象上运动,当⊙P与坐标轴相切于点D时,则符合条件的点D的个数为()A.0 B.1 C.2 D.413.(2015厦门)如图,在△ABC中,AB=AC,D是边BC的中点,一个圆过点A,交边AB于点E,且与BC相切于点D,则该圆的圆心是()A.线段AE的中垂线与线段AC的中垂线的交点B.线段AB的中垂线与线段AC的中垂线的交点C.线段AE的中垂线与线段BC的中垂线的交点D.线段AB的中垂线与线段BC的中垂线的交点14.(2015潍坊)如图,AB是⊙O的弦,AO的延长线交过点B的⊙O的切线于点C,如果∠ABO=20°,则∠C的度数是()A.70°B.50°C.45°D.20°15.(2015重庆)如图,AB是⊙O直径,点C在⊙O上,AE是⊙O的切线,A为切点,连接BC并延长交AE于点D.若∠AOC=80°,则∠ADB的度数为()A.40°B.50°C.60°D.20°16.(2015内江)如图,在⊙O的内接四边形ABCD中,AB是直径,∠BCD=120°,过D点的切线PD与直线AB交于点P,则∠ADP的度数为()A.40°B.35°C.30°D.45°17.(2015枣庄)如图,一个边长为4cm的等边三角形ABC的高与⊙O的直径相等.⊙O与BC相切于点C,与AC相交于点E,则CE的长为()A.4cm B.3cm C.2cm D.1.5cm18.(2015广州)已知⊙O的半径为5,直线l是⊙O的切线,则点O到直线l的距离是()A.B.3 C.5 D.1019.(2015南京)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5,AD,AB,BC分别与⊙O相切于E,F,G三点,过点D作⊙O的切线BC于点M,切点为N,则DM的长为()A.B.C.D.220.(2015南充)如图,PA和PB是⊙O的切线,点A和B的切点,AC是⊙O的直径,已知∠P=40°,则∠ACB的大小是()A.40°B.60°C.70°D.80°21.(2015湖州)如图,以点O为圆心的两个圆中,大圆的弦AB切小圆于点C,OA 交小圆于点D,若OD=2,tan∠OAB=,则AB的长是()A.4 B.2C.8 D.422.(2015重庆)如图,AC是⊙O的切线,切点为C,BC是⊙O的直径,AB交⊙O 于点D,连接OD.若∠BAC=55°,则∠COD的大小为()A.70°B.60°C.55°D.35°23.(2015泸州)如图,PA、PB分别与⊙O相切于A、B两点,若∠C=65°,则∠P 的度数为()A.65°B.130°C.50°D.100°24.(2015达州)如图,AB为半圆O的在直径,AD、BC分别切⊙O于A、B两点,CD切⊙O于点E,连接OD、OC,下列结论:①∠DOC=90°,②AD+BC=CD,③S△AOD:S△BOC=AD2:AO2,④OD:OC=DE:EC,⑤OD2=DECD,正确的有()A.2个B.3个C.4个D.5个25.(2015宜昌)如图,圆形铁片与直角三角尺、直尺紧靠在一起平放在桌面上.已知铁片的圆心为O,三角尺的直角顶点C落在直尺的10cm处,铁片与直尺的唯一公共点A落在直尺的14cm处,铁片与三角尺的唯一公共点为B,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圆形铁片的半径是4cm B.四边形AOBC为正方形C.弧AB的长度为4πcm D.扇形OAB的面积是4πcm226.(2015青岛)如图,正六边形ABCDEF内接于⊙O,若直线PA与⊙O相切于点A,则∠PAB=()A.30°B.35°C.45°D.60°27.(2015台湾)如图,AB切圆O1于B点,AC切圆O2于C点,BC分别交圆O1、圆O2于D、E两点.若∠BO1D=40°,∠CO2E=60°,则∠A的度数为何()A.100 B.120 C.130 D.14028.(2015衢州)如图,已知△ABC,AB=BC,以AB为直径的圆交AC于点D,过点D的⊙O的切线交BC于点E.若CD=5,CE=4,则⊙O的半径是()A.3 B.4 C.D.29.(2015河池)我们将在直角坐标系中圆心坐标和半径均为整数的圆称为“整圆”.如图,直线l:y=k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OAB=30°,点P在x 轴上,⊙P与l相切,当P在线段OA上运动时,使得⊙P成为整圆的点P个数是()A.6 B.8 C.10 D.1230.(2015岳阳)如图,在△ABC中,AB=CB,以AB为直径的⊙O交AC于点D.过点C作CF∥AB,在CF上取一点E,使DE=CD,连接AE.对于下列结论:①AD=DC;②△CBA∽△CDE;③=;④AE为⊙O的切线,一定正确的结论全部包含其中的选项是()A.①②B.①②③C.①④D.①②④2015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圆(2)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1.(2015宁夏)如图,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若∠BOD=88°,则∠BCD 的度数是()A.88°B.92°C.106°D.136°考点: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圆周角定理.分析:首先根据∠BOD=88°,应用圆周角定理,求出∠BAD的度数多少;然后根据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可得∠BAD+∠BCD=180°,据此求出∠BCD的度数是多少即可.解答:解:∵∠BOD=88°,∴∠BAD=88°÷2=44°,∵∠BAD+∠BCD=180°,∴∠BCD=180°﹣44°=136°,即∠BCD的度数是136°.故选:D.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和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①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②圆内接四边形的任意一个外角等于它的内对角(就是和它相邻的内角的对角).(2)此题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的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2.(2015贵港)如图,已知P是⊙O外一点,Q是⊙O上的动点,线段PQ的中点为M,连接OP,OM.若⊙O的半径为2,OP=4,则线段OM的最小值是()A.0 B.1 C.2 D.3考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轨迹.专题:计算题.分析:取OP的中点N,连结MN,OQ,如图可判断MN为△POQ的中位线,则MN=OQ=1,则点M在以N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当点M在ON上时,OM最小,最小值为1.解答:解:取OP的中点N,连结MN,OQ,如图,∵M为PQ的中点,∴MN为△POQ的中位线,∴MN=OQ=×2=1,∴点M在以N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在△OMN中,1<OM<3,当点M在ON上时,OM最小,最小值为1,∴线段OM的最小值为1.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点的位置可以确定该点到圆心距离与半径的关系,反过来已知点到圆心距离与半径的关系可以确定该点与圆的位置关系.3.(2015河北)如图,AC,BE是⊙O的直径,弦AD与BE交于点F,下列三角形中,外心不是点O的是()A.△ABE B.△ACF C.△ABD D.△ADE考点: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分析:利用外心的定义,外心: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进而判断得出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只有△ACF的三个顶点不都在圆上,故外心不是点O的是△ACF.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外心的定义,正确把握外心的定义是解题关键.4.(2015台湾)如图,坐标平面上有A(0,a)、B(﹣9,0)、C(10,0)三点,其中a>0.若∠BAC=95°,则△ABC的外心在第几象限()A.一B.二C.三D.四考点: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坐标与图形性质.分析:根据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外部和外心在边的垂直平分线上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BAC=95°,∴△ABC的外心在△ABC的外部,即在x轴的下方,∵外心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即在直线x=上,∴△ABC的外心在第四象限,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外心的确定,掌握外心的概念和外心与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的位置关系是解题的关键,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的外心是斜边的中点,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外部.5.(2015湖北)点O是△ABC的外心,若∠BOC=80°,则∠BAC的度数为()A.40°B.100°C.40°或140°D.40°或100°考点:三角形的外接圆与外心;圆周角定理.专题:分类讨论.分析:利用圆周角定理以及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得出∠BAC的度数.解答:解:如图所示:∵O是△ABC的外心,∠BOC=80°,∴∠A=40°,∠A′=140°,故∠BAC的度数为:40°或140°.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圆周角定理以及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利用分类讨论得出是解题关键.6.(2015张家界)如图,∠O=30°,C为OB上一点,且OC=6,以点C为圆心,半径为3的圆与OA的位置关系是()A.相离B.相交C.相切D.以上三种情况均有可能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分析:利用直线l和⊙O相切d=r,进而判断得出即可.解答:解:过点C作CD⊥AO于点D,∵∠O=30°,OC=6,∴DC=3,∴以点C为圆心,半径为3的圆与OA的位置关系是:相切.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直线与圆的位置,正确掌握直线与圆相切时d与r的关系是解题关键.7.(2015齐齐哈尔)如图,两个同心圆,大圆的半径为5,小圆的半径为3,若大圆的弦AB与小圆有公共点,则弦AB的取值范围是()A.8≤AB≤10B.8<AB≤10C.4≤AB≤5D.4<AB≤5考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勾股定理;垂径定理.分析:此题可以首先计算出当AB与小圆相切的时候的弦长.连接过切点的半径和大圆的一条半径,根据勾股定理和垂径定理,得AB=8.若大圆的弦AB与小圆有公共点,即相切或相交,此时AB≥8;又因为大圆最长的弦是直径10,则8≤AB≤10.解答:解:当AB与小圆相切,∵大圆半径为5,小圆的半径为3,∴AB=2=8.∵大圆的弦AB与小圆有公共点,即相切或相交,∴8≤AB≤10.故选:A.点评:本题综合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勾股定理和垂径定理.此题可以首先计算出和小圆相切时的弦长,再进一步分析有公共点时的弦长.8.(2015梅州)如图,AB是⊙O的弦,AC是⊙O切线,A为切点,BC经过圆心.若∠B=20°,则∠C的大小等于()A.20°B.25°C.40°D.50°考点:切线的性质.分析:连接OA,根据切线的性质,即可求得∠C的度数.解答:解:如图,连接OA,∵AC是⊙O的切线,∴∠OAC=90°,∵OA=OB,∴∠B=∠OAB=20°,∴∠AOC=40°,∴∠C=5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圆的切线性质,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已知切线时常用的辅助线是连接圆心与切点是解题的关键.9.(2015嘉兴)如图,△ABC中,AB=5,BC=3,AC=4,以点C为圆心的圆与AB相切,则⊙C的半径为()A.B.2.4 C.D.考点:切线的性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分析:首先根据题意作图,由AB是⊙C 的切线,即可得CD⊥AB,又由在直角△ABC中,∠C=90°,AC=3,BC=4,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B的长,然后由S△ABC=ACBC=ABCD,即可求得以C为圆心与AB相切的圆的半径的长.解答:解:在△ABC中,∵AB=5,BC=3,AC=4,∴AC2+BC2=32+42=52=AB2,∴∠C=90°,如图:设切点为D,连接CD,∵AB是⊙C的切线,∴CD⊥AB,∵S△ABC=ACBC=ABCD,∴ACBC=ABCD,即CD===,∴⊙C的半径为,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圆的切线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的求解方法.此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注意辅助线的作法与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0.(2015黔西南州)如图,点P在⊙O外,PA、PB分别与⊙O相切于A、B两点,∠P=50°,则∠AOB等于()A.150°B.130°C.155°D.135°考点:切线的性质.分析:由PA与PB为圆的两条切线,利用切线性质得到PA与OA垂直,PB与OB垂直,在四边形APBO中,利用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AOB 的度数.解答:解:∵PA、PB是⊙O的切线,∴PA⊥OA,PB⊥OB,∴∠PAO=∠PBO=90°,∵∠P=50°,∴∠AOB=130°.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以及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熟练掌握切线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11.(2015吉林)如图,在⊙O中,AB为直径,BC为弦,CD为切线,连接OC.若∠BCD=50°,则∠AOC的度数为()A.40°B.50°C.80°D.100°考点:切线的性质.分析: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出∠OCD=90°,进而得出∠OCB=40°,再利用圆心角等于圆周角的2倍解答即可.解答:解:∵在⊙O中,AB为直径,BC为弦,CD为切线,∴∠OCD=90°,∵∠BCD=50°,∴∠OCB=40°,∴∠AOC=8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12.(2015漳州)已知⊙P的半径为2,圆心在函数y=﹣的图象上运动,当⊙P与坐标轴相切于点D时,则符合条件的点D的个数为()A.0 B.1 C.2 D.4考点:切线的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析:⊙P的半径为2,⊙P 与x轴相切时,P点的纵坐标是±2,把y=±2代入函数解析式,得到x=±4,因而点D的坐标是(±4,0),⊙P与y轴相切时,P点的横坐标是±2,把x=±2代入函数解析式,得到y=±4,因而点D的坐标是(0.±4).解答:解:根据题意可知,当⊙P与y轴相切于点D时,得x=±2,把x=±2代入y=﹣得y=±4,∴D(0,4),(0,﹣4);当⊙P与x轴相切于点D时,得y=±2,把y=±2代入y=﹣得x=±4,∴D(4,0),(﹣4,0),∴符合条件的点D的个数为4,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圆的切线的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的特征,掌握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13.(2015厦门)如图,在△ABC中,AB=AC,D是边BC的中点,一个圆过点A,交边AB于点E,且与BC相切于点D,则该圆的圆心是()A.线段AE的中垂线与线段AC的中垂线的交点B.线段AB的中垂线与线段AC的中垂线的交点C.线段AE的中垂线与线段BC的中垂线的交点D.线段AB的中垂线与线段BC的中垂线的交点考点:切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连接AD,作AE的中垂线交AD于O,连接OE,由AB=AC,D是边BC的中点,得到AD是BC的中垂线,由于BC是圆的切线,得到AD必过圆心,由于AE是圆的弦,得到AE的中垂线必过圆心,于是得到结论.解答:解:连接AD,作AE的中垂线交AD于O,连接OE,∵AB=AC,D是边BC的中点,∴AD⊥BC.∴AD是BC的中垂线,∵BC是圆的切线,∴AD必过圆心,∵AE是圆的弦,∴AE的中垂线必过圆心,∴该圆的圆心是线段AE的中垂线与线段BC的中垂线的交点,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线段中垂线的性质,掌握切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4.(2015潍坊)如图,AB是⊙O的弦,AO的延长线交过点B的⊙O的切线于点C,如果∠ABO=20°,则∠C的度数是()A.70°B.50°C.45°D.20°考点:切线的性质.分析:由BC是⊙O的切线,OB是⊙O的半径,得到∠OBC=90°,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ABO=20°,由外角的性质得到∠BOC=40°,即可求得∠C=50°.解答:解:∵BC是⊙O的切线,OB是⊙O的半径,∴∠OBC=90°,∵OA=OB,∴∠A=∠ABO=20°,∴∠BOC=40°,∴∠C=5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5.(2015重庆)如图,AB是⊙O直径,点C在⊙O上,AE是⊙O的切线,A为切点,连接BC并延长交AE于点D.若∠AOC=80°,则∠ADB的度数为()A.40°B.50°C.60°D.20°考点:切线的性质.分析:由AB是⊙O直径,AE是⊙O的切线,推出AD⊥AB,∠DAC=∠B=∠AOC=40°,推出∠AOD=50°.解答:解:∵AB是⊙O直径,AE是⊙O的切线,∴∠BAD=90°,∵∠B=∠AOC=40°,∴∠ADB=90°﹣∠B=50°,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圆周角定理、切线的性质,解题的关键在于连接AC,构建直角三角形,求∠B的度数.16.(2015内江)如图,在⊙O的内接四边形ABCD中,AB是直径,∠BCD=120°,过D点的切线PD与直线AB交于点P,则∠ADP的度数为()A.40°B.35°C.30°D.45°考点:切线的性质.分析:连接DB,即∠ADB=90°,又∠BCD=120°,故∠DAB=60°,所以∠DBA=30°;又因为PD为切线,利用切线与圆的关系即可得出结果.解答:解:连接BD,∵∠DAB=180°﹣∠C=60°,∵AB是直径,∴∠ADB=90°,∴∠ABD=90°﹣∠DAB=30°,∵PD是切线,∴∠ADP=∠ABD=3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直径对圆周角等于直角,弦切角定理,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求解.17.(2015枣庄)如图,一个边长为4cm的等边三角形ABC的高与⊙O的直径相等.⊙O与BC相切于点C,与AC相交于点E,则CE的长为()A.4cm B.3cm C.2cm D.1.5cm考点:切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连接OC,并过点O作OF⊥CE于F,求出等边三角形的高即可得出圆的直径,继而得出OC的长度,在Rt△OFC中,可得出FC的长,利用垂径定理即可得出CE的长.解答:解:连接OC,并过点O作OF⊥CE于F,∵△ABC为等边三角形,边长为4cm,∴△ABC的高为2cm,∴OC=cm,又∵∠ACB=60°,∴∠OCF=30°,在Rt△OFC中,可得FC=cm,即CE=2FC=3cm.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切线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题目不是太难,属于基础性题目.18.(2015广州)已知⊙O的半径为5,直线l是⊙O的切线,则点O到直线l的距离是()A.B.3 C.5 D.10考点:切线的性质.分析:根据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直接得到点O到直线l的距离是5.解答:解:∵直线l与半径为r的⊙O相切,∴点O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圆的半径,即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以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设⊙O的半径为r,圆心O 到直线l的距离为d,直线l和⊙O相交d<r;直线l和⊙O相切d=r;当直线l和⊙O相离d>r.19.(2015南京)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5,AD,AB,BC分别与⊙O相切于E,F,G三点,过点D作⊙O的切线BC于点M,切点为N,则DM的长为()A.B.C.D.2考点:切线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分析:连接OE,OF,ON,OG,在矩形ABCD中,得到∠A=∠B=90°,CD=AB=4,由于AD,AB,BC分别与⊙O相切于E,F,G三点得到∠AEO=∠AFO=∠OFB=∠BGO=90°,推出四边形AFOE,FBGO是正方形,得到AF=BF=AE=BG=2,由勾股定理列方程即可求出结果.解答:解:连接OE,OF,ON,OG,在矩形ABCD中,∵∠A=∠B=90°,CD=AB=4,∵AD,AB,BC分别与⊙O相切于E,F,G三点,∴∠AEO=∠AFO=∠OFB=∠BGO=90°,∴四边形AFOE,FBGO是正方形,∴AF=BF=AE=BG=2,∴DE=3,∵DM是⊙O的切线,∴DN=DE=3,MN=MG,∴CM=5﹣2﹣MN=3﹣MN,在R t△DMC中,DM2=CD2+CM2,∴(3+NM)2=(3﹣NM)2+42,∴NM=,∴DM=3=,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勾股定理,正方形的性质,正确的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20.(2015南充)如图,PA和PB是⊙O的切线,点A和B的切点,AC是⊙O的直径,已知∠P=40°,则∠ACB的大小是()A.40°B.60°C.70°D.80°考点:切线的性质.分析:由PA、PB是⊙O的切线,可得∠OAP=∠OBP=90°,根据四边形内角和,求出∠AOB,再根据圆周角定理即可求∠ACB的度数.解答:解:连接OB,∵AC是直径,∴∠ABC=90°,∵PA、PB是⊙O的切线,A、B为切点,∴∠OAP=∠OBP=90°,∴∠AOB=180°﹣∠P=140°,由圆周角定理知,∠ACB=∠AOB=7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连接OB,利用直径对的圆周角是直角来解答.21.(2015湖州)如图,以点O为圆心的两个圆中,大圆的弦AB切小圆于点C,OA 交小圆于点D,若OD=2,tan∠OAB=,则AB的长是()A.4 B.2C.8 D.4考点:切线的性质.分析:连接OC,利用切线的性质知OC⊥AB,由垂径定理得AB=2AC,因为tan∠OAB=,易得=,代入得结果.解答:解:连接OC,∵大圆的弦AB切小圆于点C,∴OC⊥AB,∴AB=2AC,∵OD=2,∴OC=2,∵tan∠OAB=,∴AC=4,∴AB=8,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和垂径定理,连接过切点的半径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2.(2015重庆)如图,AC是⊙O的切线,切点为C,BC是⊙O的直径,AB交⊙O 于点D,连接OD.若∠BAC=55°,则∠COD的大小为()A.70°B.60°C.55°D.35°考点: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分析:由AC是⊙O的切线,可求得∠C=90°,然后由∠BAC=55°,求得∠B的度数,再利用圆周角定理,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AC是⊙O的切线,∴BC⊥AC,∴∠C=90°,∵∠BAC=55°,∴∠B=90°﹣∠BAC=35°,∴∠COD=2∠B=70°.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以及圆周角定理.注意掌握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23.(2015泸州)如图,PA、PB分别与⊙O相切于A、B两点,若∠C=65°,则∠P 的度数为()A.65°B.130°C.50°D.100°考点:切线的性质.分析:由PA与PB都为圆O的切线,利用切线的性质得到OA 垂直于AP,OB垂直于BP,可得出两个角为直角,再由同弧所对的圆心角等于所对圆周角的2倍,由已知∠C的度数求出∠AOB的度数,在四边形PABO中,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求出∠P的度数.解答:解:∵PA、PB是⊙O的切线,∴OA⊥AP,OB⊥BP,∴∠OAP=∠OBP=90°,又∵∠AOB=2∠C=130°,则∠P=360°﹣(90°+90°+130°)=50°.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四边形的内角与外角,以及圆周角定理,熟练运用性质及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24.(2015达州)如图,AB为半圆O的在直径,AD、BC分别切⊙O于A、B两点,CD切⊙O于点E,连接OD、OC,下列结论:①∠DOC=90°,②AD+BC=CD,③S△AOD:S△BOC=AD2:AO2,④OD:OC=DE:EC,⑤OD2=DECD,正确的有()A.2个B.3个C.4个D.5个考点:切线的性质;切线长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连接OE,由AD,DC,BC都为圆的切线,根据切线的性质得到三个角为直角,且利用切线长定理得到DE=DA,CE=CB,由CD=DE+EC,等量代换可得出CD=AD+BC,选项②正确;由AD=ED,OD为公共边,利用HL可得出直角三角形ADO与直角三角形EDO全等,可得出∠AOD=∠EOD,同理得到∠EOC=∠BOC,而这四个角之和为平角,可得出∠DOC为直角,选项⑤正确;由∠DOC与∠DEO都为直角,再由一对公共角相等,利用两对对应角相等的两三角形相似,可得出三角形DEO与三角形DOC相似,由相似得比例可得出OD2=DECD,选项①正确;由△AOD∽△BOC,可得===,选项③正确;由△ODE∽△OEC,可得,选项④错误.解答:解:连接OE,如图所示:∵AD与圆O相切,DC与圆O相切,BC与圆O相切,∴∠DAO=∠DEO=∠OBC=90°,∴DA=DE,CE=CB,AD∥BC,∴CD=DE+EC=AD+BC,选项②正确;在Rt△ADO和Rt△EDO中,,∴Rt△ADO≌Rt△EDO(HL),∴∠AOD=∠EOD,同理Rt△CEO≌Rt△CBO,∴∠EOC=∠BOC,又∠AOD+∠DOE+∠EOC+∠COB=180°,∴2(∠DOE+∠EOC)=180°,即∠DOC=90°,选项⑤正确;∴∠DOC=∠DEO=90°,又∠EDO=∠ODC,∴△EDO∽△ODC,∴=,即OD2=DCDE,选项①正确;∵∠AOD+∠COB=∠AOD+∠ADO=90°,∠A=∠B=90°,∴△AOD∽△BOC,∴===,选项③正确;同理△ODE∽△OEC,∴,选项④错误;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切线长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熟练掌握定理及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25.(2015宜昌)如图,圆形铁片与直角三角尺、直尺紧靠在一起平放在桌面上.已知铁片的圆心为O,三角尺的直角顶点C落在直尺的10cm处,铁片与直尺的唯一公共点A落在直尺的14cm处,铁片与三角尺的唯一公共点为B,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圆形铁片的半径是4cm B.四边形AOBC为正方形C.弧AB的长度为4πcm D.扇形OAB的面积是4πcm2考点:切线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与性质;弧长的计算;扇形面积的计算.专题:应用题.分析:由BC,AC分别是⊙O的切线,B,A为切点,得到OA⊥CA,OB⊥BC,又∠C=90°,OA=OB,推出四边形AOBC是正方形,得到OA=AC=4,故A,B正确;根据扇形的弧长、面积的计算公式求出结果即可进行判断.解答:解:由题意得:BC,AC分别是⊙O的切线,B,A为切点,∴OA⊥CA,OB⊥BC,又∵∠C=90°,OA=OB,∴四边形AOBC是正方形,∴OA=AC=4,故A,B正确;∴的长度为:=2π,故C错误;S扇形OAB==4π,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扇形的弧长、面积的计算,熟记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26.(2015青岛)如图,正六边形ABCDEF内接于⊙O,若直线PA与⊙O相切于点A,则∠PAB=()A.30°B.35°C.45°D.60°考点:切线的性质;正多边形和圆.分析:连接OB,AD,BD,由多边形是正六边形可求出∠AOB的度数,再根据圆周角定理即可求出∠ADB的度数,利用弦切角定理∠PAB.解答:解:连接OB,AD,BD,∵多边形ABCDEF是正多边形,∴AD为外接圆的直径,∠AOB==60°,∴∠ADB=∠AOB=×60°=30°.∵直线PA与⊙O相切于点A,∴∠PAB=∠ADB=30°,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正多边形和圆,切线的性质,作出适当的辅助线,利用弦切角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7.(2015台湾)如图,AB切圆O1于B点,AC切圆O2于C点,BC分别交圆O1、圆O2于D、E两点.若∠BO1D=40°,∠CO2E=60°,则∠A的度数为何()A.100 B.120 C.130 D.140考点:切线的性质.分析:由AB切圆O1于B点,AC切圆O2于C点,得到∠ABO1=∠ACO2=90°,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到∴∠O1BD=70°,∠O2CE=60°,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得.解答:解:∵AB切圆O1于B点,AC切圆O2于C点,∴∠ABO1=∠ACO2=90°,∵O1D=O1B,O2E=O2C,∴∠O1BD=∠O1DB==70°,∠O2CE=∠O2EC=(180°﹣60°)=60°,∴∠ABC=20°,∠ACB=30°,∴∠A=130°,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熟记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8.(2015衢州)如图,已知△ABC,AB=BC,以AB为直径的圆交AC于点D,过点D的⊙O的切线交BC于点E.若CD=5,CE=4,则⊙O的半径是()A.3 B.4 C.D.考点:切线的性质.分析:首先连接OD、BD,根据DE⊥BC,CD=5,CE=4,求出DE 的长度是多少;然后根据AB是⊙O的直径,可得∠ADB=90°,判断出BD、AC的关系;最后在Rt△BCD中,求出BC的值是多少,再根据AB=BC,求出AB的值是多少,即可求出⊙O的半径是多少.解答:解:如图1,连接OD、BD,,∵DE⊥BC,CD=5,CE=4,∴DE=,∵AB是⊙O的直径,∴∠ADB=90°,∵S△BCD=BDCD÷2=BCDE÷2,∴5BD=3BC,∴,∵BD2+CD2=BC2,∴,解得BC=,∵AB=BC,∴AB=,∴⊙O的半径是;.故选:D.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切线的性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①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②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③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29.(2015河池)我们将在直角坐标系中圆心坐标和半径均为整数的圆称为“整圆”.如图,直线l:y=k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OAB=30°,点P在x 轴上,⊙P与l相切,当P在线段OA上运动时,使得⊙P成为整圆的点P个数是()A.6 B.8 C.10 D.12考点:切线的性质;一次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分析:根据直线的解析式求得OB=4,进而求得OA=12,根据切线的性质求得PM⊥AB,根据∠OAB=30°,求得PM=PA,然后根据“整圆”的定义,即可求得使得⊙P成为整圆的点P的坐标,从而求得点P个数.解答:解:∵直线l:y=kx+4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B(0,4),∴OB=4,在RT△AOB中,∠OAB=30°,∴OA=OB=×=12,∵⊙P与l相切,设切点为M,连接PM,则PM⊥AB,∴PM=PA,设P(x,0),∴PA=12﹣x,∴⊙P的半径PM=PA=6﹣x,∵x为整数,PM为整数,∴x可以取0,2,4,6,8,10,6个数,∴使得⊙P成为整圆的点P个数是6.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熟练掌握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30.(2015岳阳)如图,在△ABC中,AB=CB,以AB为直径的⊙O交AC于点D.过点C作CF∥AB,在CF上取一点E,使DE=CD,连接AE.对于下列结论:①AD=DC;②△CBA∽△CDE;③=;④AE为⊙O的切线,一定正确的结论全部包含其中的选项是()A.①②B.①②③C.①④D.①②④考点:切线的判定;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根据圆周角定理得∠ADB=90°,则BD⊥AC,于是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判断AD=DC,则可对①进行判断;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可证明∠1=∠2=∠3=∠4,则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得到△CBA∽△CDE,于是可对②进行判断;由于不能确定∠1等于45°,则不能确定与相等,则可对③进行判断;利用DA=DC=DE可判断∠AEC=90°,即CE⊥AE,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B⊥AE,然后根据切线的判定定理得AE为⊙O的切线,于是可对④进行判断.解答:解:∵AB为直径,∴∠ADB=90°,∴BD⊥AC,而AB=CB,∴AD=DC,所以①正确;∵AB=CB,∴∠1=∠2,而CD=ED,∴∠3=∠4,∵CF∥AB,∴∠1=∠3,∴∠1=∠2=∠3=∠4,∴△CBA∽△CDE,所以②正确;∵△ABC不能确定为直角三角形,∴∠1不能确定等于45°,∴与不能确定相等,所以③错误;∵DA=DC=DE,∴点E在以AC为直径的圆上,∴∠AEC=90°,∴CE⊥AE,而CF∥AB,∴AB⊥AE,∴AE为⊙O的切线,所以④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经过半径的外端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也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和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2015年中考数学试卷解析分类汇编(第1期)专题37_操作探究

精心整理操作探究一、选择题1.(2015?浙江宁波,第12题4分)如图,小明家的住房平面图呈长方形,被分割成3个正方形和2个长方形后仍是中心对称图形.若只知道原住房平面图长A.b,②③-①将a+将2c∴故选A.2.(2015?浙江省绍兴市,第10题,4分)挑游戏棒是一种好玩的游戏,游戏规则:当一根棒条没有被其它棒条压着时,就可以把它往上拿走。
如图中,按照这一规则,第1次应拿走⑨号棒,第2次应拿走⑤号棒,…,则第6次应拿走A.②号棒B.⑦号棒C.⑧号棒D.⑩号棒 考点:规律型:图形的变化类..分析:仔细观察图形,找到拿走后图形下面的游戏棒,从而确定正确的选项. 解答:解:仔细观察图形发现: 第1第2第3第4第5第6故选二.1.(中C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或4+第16题【考点】剪纸问题;多边形内角和定理;轴对称的性质;菱形、矩形的判定和性质;含30度角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分类思想和方程思想的应用.【分析】∵四边形纸片ABCD 中,∠A =∠C =90°,∠B =150°,∴∠C =30°. 如答图,根据题意对折、裁剪、铺平后可有两种情况H ,设∴设在Rt 易证BCD EHB ∆∆∽,∴CD BCHB EH =,即1CD =∴224CD +==+综上所述,CD =2或4+2.(2015?浙江省绍兴市,第13题,5分)由于木质衣架没有柔性,在挂置衣服的时候不太方便操作。
小敏设计了一种衣架,在使用时能轻易收拢,然后套进衣服后松开即可。
如图1,衣架杆OA=OB=18cm,若衣架收拢时,∠AOB=60°,如图2,则此时A,B两点之间的距离是▲cm考点: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应用题.∴△∴3.(t、t1等边三角型的边长为a≈2,等边三角形的周长为6;正方形的边长为b≈1.7,正方形的周长为1.7×4=6.8;圆的周长为3.14×2×1=6.28,∵6.8>6.28>6,∴t2>t3>t1.故答案为:t2>t3>t1.点评:本题考查了轨迹,利用相等的面积求出相应的周长是解题关键.4.(A与点出=2,则∴,∴=故=.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翻折变换、勾股定理及矩形的性质,难度一般,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判断出RT△AOE∽RT△ABC,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出OE的长.三.解答题1.(2015?浙江省台州市,第24题)定义:如图1,点M,N把线段AB分割成AM,MN和BN,若以AM,MN,BN为边的三角形是一个直角三角形,则称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1)已知点M,N是线段AB的勾股分割点,若AM=2,MN=3求BN的长;(2)如图2,在△ABC中,FG是中位线,点D,E是线段BC的勾股分割点,且段(3D(4,△和△H 是2.(的顶点形所(1)求点D的坐标(用含m的式子表示)(2)若点G的坐标为(0,-3),求该抛物线的解析式。
全国各地中考数学分类:圆的综合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

全国各地中考数学分类:圆的综合综合题汇编含详细答案一、圆的综合1.如图,AB 为⊙O 的直径,AC 为⊙O 的弦,AD 平分∠BAC ,交⊙O 于点D ,DE ⊥AC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E .(1)判断直线DE 与⊙O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AE =8,⊙O 的半径为5,求DE 的长.【答案】(1)直线DE 与⊙O 相切(2)4【解析】试题分析:(1)连接OD ,∵AD 平分∠BAC ,∴EAD OAD ∠∠=,∵OA OD =,∴ODA OAD ∠∠=,∴ODA EAD ∠∠=,∴EA ∥OD ,∵DE ⊥EA ,∴DE ⊥OD ,又∵点D 在⊙O 上,∴直线DE 与⊙O 相切(2)如图1,作DF ⊥AB ,垂足为F ,∴DFA DEA 90∠∠︒==,∵EAD FAD ∠∠=,AD AD =,∴△EAD ≌△FAD ,∴AF AE 8==,DF DE =,∵OA OD 5==,∴OF 3=,在Rt △DOF 中,22DF 4OD OF -==,∴AF AE 8== 考点:切线的证明,弦心距和半径、弦长的关系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第一小题通过内错角相等相等证明两直线平行,再由两直线平行推出同旁内角相等.第二小题通过求出两个三角形全等,从而推出对应边相等,接着用弦心距和弦长、半径的计算公式,求出半弦长.2.定义:有一个角是其邻角一半的圆内接四边形叫做圆内倍角四边形.(1)如图1,四边形ABCD 内接于⊙O ,∠DCB ﹣∠ADC=∠A ,求证:四边形ABCD 为圆内接倍角四边形;(2)在(1)的条件下,⊙O 半径为5.①若AD为直径,且sinA=45,求BC的长;②若四边形ABCD中有一个角为60°,且BC=CD,则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3)在(1)的条件下,记AB=a,BC=b,CD=c,AD=d,求证:d2﹣b2=ab+cd.【答案】(1)见解析;(2)①BC=6,②753或754;(3)见解析【解析】【分析】(1)先判断出∠ADC=180°﹣2∠A.进而判断出∠ABC=2∠A,即可得出结论;(2)①先用锐角三角函数求出BD,进而得出AB,由(1)得出∠ADB=∠BDC,即可得出结论;②分两种情况:利用面积和差即可得出结论;(3)先得出BE=BC=b,DE=DA=b,进而得出CE=d﹣c,再判断出△EBC∽△EDA,即可得出结论.【详解】(1)设∠A=α,则∠DCB=180°﹣α.∵∠DCB﹣∠ADC=∠A,∴∠ADC=∠DCB﹣∠A=180°﹣α﹣α=180°﹣2α,∴∠ABC=180°﹣∠ADC=2α=2∠A,∴四边形ABCD是⊙O内接倍角四边形;(2)①连接BD.∵AD是⊙O的直径,∴∠ABD=90°.在Rt△ABD中,AD=2×5=10,sin∠A=45,∴BD=8,根据勾股定理得:AB=6,设∠A=α,∴∠ADB=90°﹣α.由(1)知,∠ADC=180°﹣2α,∴∠BDC=90°﹣α,∴∠ADB=∠BDC,∴BC=AB=6;②若∠ADC=60°时.∵四边形ABCD是圆内接倍角四边形,∴∠BCD=120°或∠BAD=30°.Ⅰ、当∠BCD=120°时,如图3,连接OA,OB,OC,OD.∵BC =CD ,∴∠BOC =∠COD ,∴∠OCD =∠OCB =12∠BCD =60°,∴∠CDO =60°,∴AD 是⊙O 的直径,(为了说明AD 是直径,点O 没有画在AD 上)∴∠ADC +∠BCD =180°,∴BC ∥AD ,∴AB =CD . ∵BC =CD ,∴AB =BC =CD ,∴△OAB ,△BOC ,△COD 是全等的等边三角形,∴S 四边形ABCD =3S △AOB =3×34×52=7534. Ⅱ、当∠BAD =30°时,如图4,连接OA ,OB ,OC ,OD .∵四边形ABCD 是圆内接四边形,∴∠BCD =180°﹣∠BAD =150°.∵BC =CD ,∴∠BOC =∠COD ,∴∠BCO =∠DCO =12∠BCD =75°,∴∠BOC =∠DOC =30°,∴∠OBA =45°,∴∠AOB =90°.连接AC ,∴∠DAC =12∠BAD =15°. ∵∠ADO =∠OAB ﹣∠BAD =15°,∴∠DAC =∠ADO ,∴OD ∥AC ,∴S △OAD =S △OCD . 过点C 作CH ⊥OB 于H .在Rt △OCH 中,CH =12OC =52,∴S 四边形ABCD =S △COD +S △BOC +S △AOB ﹣S △AOD =S △BOC +S △AOB =1522⨯×5+12×5×5=754. 故答案为:753或754;(3)延长DC ,AB 交于点E .∵四边形ABCD 是⊙O 的内接四边形,∴∠BCE =∠A =12∠ABC . ∵∠ABC =∠BCE +∠A ,∴∠E =∠BCE =∠A ,∴BE =BC =b ,DE =DA =b ,∴CE =d ﹣c . ∵∠BCE =∠A ,∠E =∠E ,∴△EBC ∽△EDA ,∴CE BC AE AD =,∴d c b a b d-=+,∴d 2﹣b 2=ab +cd .【点睛】本题是圆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圆的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新定义,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如图,已知Rt△ABC中,C=90°,O在AC上,以OC为半径作⊙O,切AB于D点,且BC=BD.(1)求证:AB为⊙O的切线;(2)若BC=6,sinA=35,求⊙O的半径;(3)在(2)的条件下,P点在⊙O上为一动点,求BP的最大值与最小值.【答案】(1)连OD,证明略;(2)半径为3;(3)最大值5,5【解析】分析:(1)连接OD,OB,证明△ODB≌△OCB即可.(2)由sinA=35且BC=6可知,AB=10且cosA=45,然后求出OD的长度即可.(3)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知当连接OB交⊙O于点E、F,当点P分别于点E、F重合时,BP分别取最小值和最大值.详解:(1)如图:连接OD、OB.在△ODB和△OCB中:OD=OC,OB=OB,BC=BD;∴△ODB≌△OCB(SSS).∴∠ODB=∠C=90°.∴AB为⊙O的切线.(2)如图:∵sinA=35,∴CB3AB5,∵BC=6,∴AB=10,∵BD=BC=6,∴AD=AB-BD=4,∵sinA=35,∴cosA=45,∴OA=5,∴OD=3,即⊙O的半径为:3.(3)如图:连接OB,交⊙O为点E、F,由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知:当P 点与E 点重合时,PB 取最小值.由(2)可知:OD=3,DB=6,∴OB=223635+=.∴PB=OB-OE=353-.当P 点与F 点重合时,PB 去最大值,PB=OP+OB=3+35.点睛:本题属于综合类型题,主要考查了圆的综合知识.关键是对三角函数值、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判定与性质的理解.4.如图,已知AB 是⊙O 的直径,点C ,D 在⊙O 上,BC=6cm,AC=8cm,∠BAD=45°.点E 在⊙O 外,做直线AE ,且∠EAC=∠D .(1)求证:直线AE 是⊙O 的切线.(2)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答案】(1)见解析;(2)25-504π. 【解析】 分析:(1)根据圆周角定理及推论证得∠BAE=90°,即可得到AE 是⊙O 的切线; (2)连接OD ,用扇形ODA 的面积减去△AOD 的面积即可.详解:证明:(1) ∵AB 是⊙O 的直径,∴∠ACB=90°,即∠BAC+∠ABC=90°,∵∠EAC=∠ADC ,∠ADC=∠ABC ,∴∠EAC=∠ABC∴∠BAC+∠EAC =90°,即∠BAE= 90°∴直线AE 是⊙O 的切线;(2)连接OD∵ BC=6 AC=8∴ 226810AB =+=∴ OA = 5又∵ OD = OA∴∠ADO =∠BAD = 45°∴∠AOD = 90°∴AOD ODA S S S ∆-阴影扇形==9015555 3602π⨯⨯-⨯⨯25504π-=(2cm)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和圆的切线的判定与性质,关键是利用圆周角定理和切线的判定与性质,结合勾股定理的和弓形的面积的求法求解,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M的坐标为(x1,y1),点N的坐标为(x2,y2),且x1≠x2,y1≠y2,以MN为边构造菱形,若该菱形的两条对角线分别平行于x轴,y轴,则称该菱形为边的“坐标菱形”.(1)已知点A(2,0),B(0,23),则以AB为边的“坐标菱形”的最小内角为;(2)若点C(1,2),点D在直线y=5上,以CD为边的“坐标菱形”为正方形,求直线CD 表达式;(3)⊙O的半径为2,点P的坐标为(3,m).若在⊙O上存在一点Q,使得以QP为边的“坐标菱形”为正方形,求m的取值范围.【答案】(1)60°;(2)y=x+1或y=﹣x+3;(3)1≤m≤5或﹣5≤m≤﹣1【解析】分析:(1)根据定义建立以AB为边的“坐标菱形”,由勾股定理求边长AB=4,可得30度角,从而得最小内角为60°;(2)先确定直线CD与直线y=5的夹角是45°,得D(4,5)或(﹣2,5),易得直线CD的表达式为:y=x+1或y=﹣x+3;(3)分两种情况:①先作直线y=x,再作圆的两条切线,且平行于直线y=x,如图3,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分别求P'B=BD=1,PB=5,写出对应P的坐标;②先作直线y=﹣x,再作圆的两条切线,且平行于直线y=﹣x,如图4,同理可得结论.详解:(1)∵点A(2,0),B(0,23),∴OA=2,OB=23.在Rt△AOB中,由勾股定理得:AB=22()=4,∴∠ABO=30°.223∵四边形ABCD是菱形,∴∠ABC=2∠ABO=60°.∵AB∥CD,∴∠DCB=180°﹣60°=120°,∴以AB为边的“坐标菱形”的最小内角为60°.故答案为:60°;(2)如图2.∵以CD为边的“坐标菱形”为正方形,∴直线CD与直线y=5的夹角是45°.过点C作CE⊥DE于E,∴D(4,5)或(﹣2,5),∴直线CD的表达式为:y=x+1或y=﹣x+3;(3)分两种情况:①先作直线y=x,再作圆的两条切线,且平行于直线y=x,如图3.∵⊙O的半径为2,且△OQ'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D=2OQ'=2,∴P'D=3﹣2=1.∵△P'D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B=BD=1,∴P'(0,1),同理可得:OA=2,∴AB=3+2=5.∵△AB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B=5,∴P(0,5),∴当1≤m≤5时,以QP为边的“坐标菱形”为正方形;②先作直线y=﹣x,再作圆的两条切线,且平行于直线y=﹣x,如图4.∵⊙O的半径为2,且△OQ'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D=2OQ'=2,∴BD=3﹣2=1.∵△P'D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B=BD=1,∴P'(0,﹣1),同理可得:OA=2,∴AB=3+2=5.∵△ABP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B=5,∴P(0,﹣5),∴当﹣5≤m≤﹣1时,以QP为边的“坐标菱形”为正方形;综上所述:m的取值范围是1≤m≤5或﹣5≤m≤﹣1.点睛:本题是一次函数和圆的综合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点P ,Q 的“坐标菱形”的定义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利用图象解决问题,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注意一题多解,属于中考创新题目.6.如图1O e ,的直径12AB P =,是弦BC 上一动点(与点B C ,不重合)30ABC o ,∠=,过点P 作PD OP ⊥交O e 于点D .()1如图2,当//PD AB 时,求PD 的长;()2如图3,当»»DC AC =时,延长AB 至点E ,使12BE AB =,连接DE . ①求证:DE 是O e 的切线;②求PC 的长.【答案】(1)262)333①见解析,②.【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首先得出半径长,再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出OP PD ,的长; ()2①首先得出OBD V 是等边三角形,进而得出ODE OFB 90∠∠==o ,求出答案即可;②首先求出CF 的长,进而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出PF 的长,进而得出答案. 详解:()1如图2,连接OD ,//OP PD PD AB ⊥Q ,,90POB ∴∠=o ,O Q e 的直径12AB =,6OB OD ∴==,在Rt POB V 中,30ABC o ∠=, 3tan306233OP OB ∴=⋅=⨯=o , 在Rt POD V 中, 22226(23)26PD OD OP =-=-=; ()2①证明:如图3,连接OD ,交CB 于点F ,连接BD ,»»DC AC =Q ,30DBC ABC ∴∠=∠=o ,60ABD o ∴∠=,OB OD =Q ,OBD ∴V 是等边三角形,OD FB ∴⊥,12BE AB =Q , OB BE ∴=,//BF ED ∴,90ODE OFB o ∴∠=∠=,DE ∴是O e 的切线;②由①知,OD BC ⊥,3cos30633CF FB OB ∴==⋅==o在Rt POD V 中,OF DF =,13(2PF DO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333CP CF PF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圆的综合以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锐角三角函数关系,正确得出OBD V 是等边三角形是解题关键.7.阅读:圆是最完美的图形,它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先构造“辅助圆”,再利用圆的性质将问题进行转化,往往能化隐为显、化难为易。
2015中考数学试卷分类汇编:圆(3)综述

2015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圆(3)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15•河池)如图,用一张半径为24cm的扇形纸板制作一顶圆锥形帽子(接缝忽略不计),如果圆锥形帽子的底面半径为10cm,那么这张扇形纸板的面积是()A. 240πcm2B. 480πcm2C. 1200πcm2D. 2400πcm22.(2015•黄石)在长方形ABCD中AB=16,如图所示裁出一扇形ABE,将扇形围成一个圆锥(AB和AE重合),则此圆锥的底面半径为()A. 4 B. 16 C. 4D. 83.(2015•潜江)已知一块圆心角为300°的扇形铁皮,用它做一个圆锥形的烟囱帽(接缝忽略不计),圆锥的底面圆的直径是80cm,则这块扇形铁皮的半径是()A. 24cm B. 48cm C. 96cm D. 192cm4.(2015•营口)将弧长为2πcm,圆心角为120°的扇形围成一个圆锥的侧面,则这个圆锥的高及侧面积分别是()A.cm,3πcm2B. 2cm,3πcm2C. 2cm,6πcm2D.cm,6πcm2 5.(2015•宁波)如图,用一个半径为30cm,面积为300πcm2的扇形铁皮,制作一个无底的圆锥(不计损耗),则圆锥的底面半径r为()A. 5cm B. 10cm C. 20cm D. 5πcm6.(2015•湖州)若一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半径为18cm,圆心角为240°的扇形,则这个圆锥的底面半径长是()A. 6cm B. 9cm C. 12cm D. 18cm7.(2015•凉山州)将圆心角为90°,面积为4πcm2的扇形围成一个圆锥的侧面,则所围成的圆锥的底面半径为()A. 1cm B. 2cm C. 3cm D. 4cm8.(2015•德州)如图,要制作一个圆锥形的烟囱帽,使底面圆的半径与母线长的比是4:5,那么所需扇形铁皮的圆心角应为()A. 288°B. 144°C. 216°D. 120°9.(2015•莱芜)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D,AB⊥BC,以BC为直径的⊙O与AD相切,点E为AD的中点,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1)AB+CD=AD;(2)S△BCE=S△ABE+S△DCE;(3)AB•CD=;(4)∠ABE=∠DCE.A. 1 B. 2 C. 3 D. 410.(2015•乐山)如图,已知直线y=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P是以C(0,1)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一动点,连结PA、PB.则△PAB面积的最大值是()A. 8 B. 12 C.D.二.填空题(共20小题)11.(2015•义乌市)如图,已知点A(0,1),B(0,﹣1),以点A为圆心,AB为半径作圆,交x轴的正半轴于点C,则∠BAC等于度.12.(2015•黔西南州)如图,AB是⊙O的直径,CD为⊙O的一条弦,CD⊥AB于点E,已知CD=4,AE=1,则⊙O的半径为.13.(2015•甘孜州)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垂直平分半径OA,则∠ABC的大小为度.14.(2015•牡丹江)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于点E,若AB=8,CD=6,则BE=.15.(2015•宁夏)如图,在⊙O中,CD是直径,弦AB⊥CD,垂足为E,连接BC.若AB=2,∠BCD=30°,则⊙O的半径为.16.(2015•长沙)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是⊙O上的一点,若BC=6,AB=10,OD⊥BC于点D,则OD的长为.17.(2015•徐州)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垂足为E,连接AC.若∠CAB=22.5°,CD=8cm,则⊙O的半径为cm.18.(2015•黔东南州)如图,AD是⊙O的直径,弦BC⊥AD于E,AB=BC=12,则OC=.19.(2015•黄石)如图,圆O的直径AB=8,AC=3CB,过C作AB的垂线交圆O于M,N两点,连结MB,则∠MBA的余弦值为.20.(2015•成都)如图,在半径为5的⊙O中,弦AB=8,P是弦AB所对的优弧上的动点,连接AP,过点A作AP的垂线交射线PB于点C,当△PAB是等腰三角形时,线段BC的长为.21.(2015•莱芜)如图,在扇形OAB中,∠AOB=60°,扇形半径为r,点C在上,CD⊥OA,垂足为D,当△OCD的面积最大时,的长为.22.(2015•六盘水)赵洲桥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它距今约1400年,历经无数次洪水冲击和8次地震却安然无恙.如图,若桥跨度AB约为40米,主拱高CD约10米,则桥弧AB所在圆的半径R=米.23.(2015•黔南州)如图是一个古代车轮的碎片,小明为求其外圆半径,连接外圆上的两点A、B,并使AB与车轮内圆相切于点D,半径为OC⊥AB交外圆于点C.测得CD=10cm,AB=60cm,则这个车轮的外圆半径是.24.(2015•衢州)一条排水管的截面如图所示,已知排水管的半径OA=1m,水面宽AB=1.2m,某天下雨后,水管水面上升了0.2m,则此时排水管水面宽CD等于m.25.(2015•东营)如图,水平放置的圆柱形排水管道的截面直径是1m,其中水面的宽AB为0.8m,则排水管内水的深度为m.26.(2015•丽水)如图,圆心角∠AOB=20°,将旋转n°得到,则的度数是度.27.(2015•黔西南州)如图,AB是⊙O的直径,BC是⊙O的弦,若∠AOC=80°,则∠B=.28.(2015•宿迁)如图,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若∠C=130°,则∠BOD=°.29.(2015•南昌)如图,点A,B,C在⊙O上,CO的延长线交AB于点D,∠A=50°,∠B=30°,则∠ADC的度数为.30.(2015•六盘水)如图所示,A、B、C三点均在⊙O上,若∠AOB=80°,则∠ACB=°.2015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圆(3)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1.(2015•河池)如图,用一张半径为24cm的扇形纸板制作一顶圆锥形帽子(接缝忽略不计),如果圆锥形帽子的底面半径为10cm,那么这张扇形纸板的面积是()A. 240πcm2B. 480πcm2C. 1200πcm2D. 2400πcm2考点:圆锥的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一扇形,这个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的周长,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长和扇形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解答:解:这张扇形纸板的面积=×2π×10×24=240π(cm2).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圆锥的计算: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一扇形,这个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的周长,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长.2.(2015•黄石)在长方形ABCD中AB=16,如图所示裁出一扇形ABE,将扇形围成一个圆锥(AB和AE重合),则此圆锥的底面半径为()A. 4 B. 16 C. 4D. 8考点:圆锥的计算.分析:圆锥的底面圆半径为r,根据圆锥的底面圆周长=扇形的弧长,列方程求解.解答:解:设圆锥的底面圆半径为r,依题意,得2πr=,解得r=4.故小圆锥的底面半径为4;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圆锥的计算.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扇形,计算要体现两个转化:1、圆锥的母线长为扇形的半径,2、圆锥的底面圆周长为扇形的弧长.3.(2015•潜江)已知一块圆心角为300°的扇形铁皮,用它做一个圆锥形的烟囱帽(接缝忽略不计),圆锥的底面圆的直径是80cm,则这块扇形铁皮的半径是()A. 24cm B. 48cm C. 96cm D. 192cm考点:圆锥的计算.分析:利用底面周长=展开图的弧长可得.解答:解:设这个扇形铁皮的半径为rcm,由题意得=π×80,解得r=48.故这个扇形铁皮的半径为48cm,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圆锥的计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确定圆锥的底面周长=展开图的弧长这个等量关系,然后由扇形的弧长公式和圆的周长公式求值.4.(2015•营口)将弧长为2πcm,圆心角为120°的扇形围成一个圆锥的侧面,则这个圆锥的高及侧面积分别是()A.cm,3πcm2B. 2cm,3πcm2C. 2cm,6πcm2D.cm,6πcm2考点:圆锥的计算.分析:已知弧长为2πcm,圆心角为120°的扇形为4 cm,就可以求出扇形的半径,即圆锥的母线长,根据扇形的面积公式可求这个圆锥的侧面积,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出圆锥的高.解答:解:(2π×180)÷120π=3(cm),2π÷π÷2=1(cm),=2(cm),=3π(cm2).故这个圆锥的高是2cm,侧面积是3πcm2.故选:B.点评:考查了圆锥的计算,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此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周长,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长.5.(2015•宁波)如图,用一个半径为30cm,面积为300πcm2的扇形铁皮,制作一个无底的圆锥(不计损耗),则圆锥的底面半径r为()A. 5cm B. 10cm C. 20cm D. 5πcm考点:圆锥的计算.分析:由圆锥的几何特征,我们可得用半径为30cm,面积为300πcm2的扇形铁皮制作一个无盖的圆锥形容器,则圆锥的底面周长等于扇形的弧长,据此求得圆锥的底面圆的半径.解答:解:设铁皮扇形的半径和弧长分别为R、l,圆锥形容器底面半径为r,则由题意得R=30,由Rl=300π得l=20π;由2πr=l得r=10cm;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圆锥的体积,其中根据已知制作一个无盖的圆锥形容器的扇形铁皮的相关几何量,计算出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2015•湖州)若一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半径为18cm,圆心角为240°的扇形,则这个圆锥的底面半径长是()A. 6cm B. 9cm C. 12cm D. 18cm考点:圆锥的计算.分析:利用弧长公式可得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弧长,除以2π即为圆锥的底面半径.解答:解:圆锥的弧长为:=24π,∴圆锥的底面半径为24π÷2π=12,故选C.点评:考查了圆锥的计算,用到的知识点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弧长等于圆锥的底面周长;7.(2015•凉山州)将圆心角为90°,面积为4πcm2的扇形围成一个圆锥的侧面,则所围成的圆锥的底面半径为()A. 1cm B. 2cm C. 3cm D. 4cm考点:圆锥的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设扇形的半径为R,根据扇形面积公式得=4π,解得R=4;设圆锥的底面圆的半径为r,利用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一扇形,这个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的周长,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长和扇形面积公式得到•2π•r•4=4π,然后解方程即可.解答:解:设扇形的半径为R,根据题意得=4π,解得R=4,设圆锥的底面圆的半径为r,则•2π•r•4=4π,解得r=1,即所围成的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cm.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圆锥的计算: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一扇形,这个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的周长,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长.8.(2015•德州)如图,要制作一个圆锥形的烟囱帽,使底面圆的半径与母线长的比是4:5,那么所需扇形铁皮的圆心角应为()A. 288°B. 144°C. 216°D. 120°考点:圆锥的计算.分析:根据底面圆的半径与母线长的比设出二者,然后利用底面圆的周长等于弧长列式计算即可.解答:解:∵底面圆的半径与母线长的比是4:5,∴设底面圆的半径为4x,则母线长是5x,设圆心角为n°,则2π×4x=,解得:n=288,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圆锥的计算: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扇形,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圆的周长,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长.9.(2015•莱芜)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D,AB⊥BC,以BC为直径的⊙O与AD相切,点E为AD的中点,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是()(1)AB+CD=AD;(2)S△BCE=S△ABE+S△DCE;(3)AB•CD=;(4)∠ABE=∠DCE.A. 1 B. 2 C. 3 D. 4考点:圆的综合题.分析:设DC和半圆⊙O相切的切点为F,连接OF,根据切线长定理以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逐项分析即可.解答:解:设DC和半圆⊙O相切的切点为F,∵在直角梯形ABCD中AB∥CD,AB⊥BC,∴∠ABC=∠DCB=90°,∵AB为直径,∴AB,CD是圆的切线,∵AD与以AB为直径的⊙O相切,∴AB=AF,CD=DF,∴AD=AE+DE=AB+CD,故①正确;如图1,连接OE,∵AE=DE,BO=CO,∴OE∥AB∥CD,OE=(AB+CD),∴OE⊥BC,∴S△BCE=BC•OE=(AB+CD)=(AB+CD)•BC==S△ABE+S△DCE,故②正确;如图2,连接AO,OD,∵AB∥CD,∴∠BAD+∠ADC=180°,∵AB,CD,AD是⊙O的切线,∴∠OAD+∠EDO=(∠BAD+∠ADC)=90°,∴∠AOD=90°,∴∠AOB+∠DOC=∠AOB+∠BAO=90°,∴∠BAO=∠DOC,∴△ABO∽△CDO,∴,∴AB•CD=OB•OC=BC BC=BC2,故③正确,如图1,∵OB=OC,OE⊥BC,∴BE=CE,∴∠BEO=∠CEO,∵AB∥OE∥CD,∴∠ABE=∠BEO,∠DCE=∠OEC,∴∠ABE=∠DCE,故④正确,综上可知正确的个数有4个,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切线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性质定理,做到灵活运用.10.(2015•乐山)如图,已知直线y=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P是以C(0,1)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上一动点,连结PA、PB.则△PAB面积的最大值是()A. 8 B. 12 C.D.考点:圆的综合题.分析:求出A、B的坐标,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B,求出点C到AB的距离,即可求出圆C上点到AB的最大距离,根据面积公式求出即可.解答:解:∵直线y=x﹣3与x轴、y轴分别交于A、B两点,∴A点的坐标为(4,0),B点的坐标为(0,﹣3),3x﹣4y﹣12=0,即OA=4,OB=3,由勾股定理得:AB=5,∴点C(0,1)到直线3x﹣4y﹣3=0的距离是=,∴圆C上点到直线y=x﹣3的最大距离是1+=,∴△PAB面积的最大值是×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求出圆上的点到直线AB的最大距离,属于中档题目.二.填空题(共20小题)11.(2015•义乌市)如图,已知点A(0,1),B(0,﹣1),以点A为圆心,AB为半径作圆,交x轴的正半轴于点C,则∠BAC等于60度.考点:垂径定理;坐标与图形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分析:求出OA、AC,通过余弦函数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0,1),B(0,﹣1),∴AB=2,OA=1,∴AC=2,在Rt△AOC中,cos∠BAC==,∴∠BAC=60°,故答案为60.点评: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的应用,关键是求出AC、OA的长.12.(2015•黔西南州)如图,AB是⊙O的直径,CD为⊙O的一条弦,CD⊥AB于点E,已知CD=4,AE=1,则⊙O的半径为.考点:垂径定理;勾股定理.分析:连接OC,由垂径定理得出CE=CD=2,设OC=OA=x,则OE=x﹣1,由勾股定理得出CE2+OE2=OC2,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解答:解:连接OC,如图所示:∵AB是⊙O的直径,CD⊥AB,∴CE=CD=2,∠OEC=90°,设OC=OA=x,则OE=x﹣1,根据勾股定理得:CE2+OE2=OC2,即22+(x﹣1)2=x2,解得:x=;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勾股定理、解方程;熟练掌握垂径定理,并能进行推理计算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3.(2015•甘孜州)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垂直平分半径OA,则∠ABC的大小为30度.考点:垂径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圆周角定理.分析:根据线段的特殊关系求角的大小,再运用圆周角定理求解.解答:解:连接OC,∵弦CD垂直平分半径OA,∴OE=OC,∴∠OCD=30°,∠AOC=60°,∴∠ABC=30°.故答案为:30.点评:本题主要是利用直角三角形中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先求出∠OCE=30°,∠EOC=60°.然后再圆周角定理,从而求出∠ABC=30°.14.(2015•牡丹江)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于点E,若AB=8,CD=6,则BE=4﹣.考点:垂径定理;勾股定理.分析:连接OC,根据垂径定理得出CE=ED=CD=3,然后在Rt△OEC中由勾股定理求出OE的长度,最后由BE=OB﹣OE,即可求出BE的长度.解答:解:如图,连接OC.∵弦CD⊥AB于点E,CD=6,∴CE=ED=CD=3.∵在Rt△OEC中,∠OEC=90°,CE=3,OC=4,∴OE==,∴BE=OB﹣OE=4﹣.故答案为4﹣.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垂径定理,勾股定理等知识,关键在于熟练的运用垂径定理得出CE、ED的长度.15.(2015•宁夏)如图,在⊙O中,CD是直径,弦AB⊥CD,垂足为E,连接BC.若AB=2,∠BCD=30°,则⊙O的半径为.考点:垂径定理;勾股定理;圆周角定理.分析:连接OB,根据垂径定理求出BE,求出∠BOE=60°,解直角三角形求出OB即可.解答:解:连接OB,∵OC=OB,∠BCD=30°,∴∠BCD=∠CBO=30°,∴∠BOE=∠BCD+∠CBO=60°,∵直径CD⊥弦AB,AB=2,∴BE=AB=,∠OEB=90°,即⊙O的半径为,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三角形外角性质的应用,能根据垂径定理求出BE和解直角三角形求出OB长是解此题的关键,难度适中.16.(2015•长沙)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是⊙O上的一点,若BC=6,AB=10,OD⊥BC于点D,则OD的长为4.考点:垂径定理;勾股定理.分析:根据垂径定理求得BD,然后根据勾股定理求得即可.解答:解:∵OD⊥BC,∴BD=CD=BC=3,∵OB=AB=5,∴OD==4.故答案为4.点评: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勾股定理,本题非常重要,学生要熟练掌握.17.(2015•徐州)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垂足为E,连接AC.若∠CAB=22.5°,CD=8cm,则⊙O的半径为4cm.考点:垂径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圆周角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连接OC,如图所示,由直径AB垂直于CD,利用垂径定理得到E为CD的中点,即CE=DE,由OA=OC,利用等边对等角得到一对角相等,确定出三角形CO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出OC的长,即为圆的半径.解答:解:连接OC,如图所示:∵AB是⊙O的直径,弦CD⊥AB,∵OA=OC,∴∠A=∠OCA=22.5°,∵∠COE为△AOC的外角,∴∠COE=45°,∴△COE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C=CE=4cm,故答案为:4点评:此题考查了垂径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以及圆周角定理,熟练掌握垂径定理是解本题的关键.18.(2015•黔东南州)如图,AD是⊙O的直径,弦BC⊥AD于E,AB=BC=12,则OC= 4.考点:垂径定理;勾股定理.分析:如图,作辅助线;首先运用勾股定理求出AE的长度,然后运用射影定理求出AD的长度,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连接BD;∵直径AD⊥BC,∴BE=CE=BC=6;由勾股定理得:AE==6;∵AD为⊙O的直径,∴∠ABD=90°;由射影定理得:,∴AD==8,∴OC=AD=4,故答案为4.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了垂径定理、射影定理等几何知识点及其应用问题;解题的方法是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牢固掌握垂径定理、射影定理等几何知识点,这是灵活运用、解题的基础和关键.19.(2015•黄石)如图,圆O的直径AB=8,AC=3CB,过C作AB的垂线交圆O于M,N两点,连结MB,则∠MBA的余弦值为.考点:垂径定理;解直角三角形.分析:如图,作辅助线;求出BC的长度;运用射影定理求出BM的长度,借助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出∠MBA的余弦值,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连接AM;∵AB=8,AC=3CB,∴BC=AB=2:∵AB为⊙O的直径,∴∠AMB=90°;由射影定理得:BM2=AB•CB,∴BM=4,cos∠MBA==,故答案为.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射影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等知识点及其应用问题;解题的方法是作辅助线,构造直角三角形;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射影定理等知识点来分析、判断、解答.20.(2015•成都)如图,在半径为5的⊙O中,弦AB=8,P是弦AB所对的优弧上的动点,连接AP,过点A作AP的垂线交射线PB于点C,当△PAB是等腰三角形时,线段BC的长为8,或.考点:垂径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专题:分类讨论.分析:①当BA=BP时,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②当AB=AP时,如图1,延长AO交PB于点D,过点O作OE⊥AB于点E,易得△AOE ∽△ABD,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得BD,PB,然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ABD ∽△CPA,代入数据得出结果;③当PA=PB时,如图2,连接PO并延长,交AB于点F,过点C作CG⊥AB,交AB 的延长线于点G,连接OB,则PF⊥AB,易得AF=FB=4,利用勾股定理得OF=3,FP=8,易得△PFB∽△CGB,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设BG=t,则CG=2t,利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APF∽△CAG,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比例关系解得t,在Rt△BCG 中,得BC.解答:解:①当BA=BP时,易得AB=BP=BC=8,即线段BC的长为8.②当AB=AP时,如图1,延长AO交PB于点D,过点O作OE⊥AB于点E,则AD⊥PB,AE=AB=4,∴BD=DP,在Rt△AEO中,AE=4,AO=5,∴OE=3,易得△AOE∽△ABD,∴,∴,∴,即PB=,∵AB=AP=8,∴∠ABD=∠P,∵∠PAC=∠ADB=90°,∴△ABD∽△CPA,∴,∴CP=,∴BC=CP﹣BP==;③当PA=PB时如图2,连接PO并延长,交AB于点F,过点C作CG⊥AB,交AB的延长线于点G,连接OB,则PF⊥AB,∴AF=FB=4,在Rt△OFB中,OB=5,FB=4,∴OF=3,∴FP=8,易得△PFB∽△CGB,∴,设BG=t,则CG=2t,易得∠PAF=∠ACG,∵∠AFP=∠AGC=90°,∴△APF∽△CAG,∴,∴,解得t=,在Rt△BCG中,BC=t=,综上所述,当△PAB是等腰三角形时,线段BC的长为8,,,故答案为: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垂径定理,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1.(2015•莱芜)如图,在扇形OAB中,∠AOB=60°,扇形半径为r,点C在上,CD⊥OA,垂足为D,当△OCD的面积最大时,的长为.考点:垂径定理;弧长的计算;解直角三角形.分析:由OC=r,点C在上,CD⊥OA,利用勾股定理可得DC的长,求出OD=时△OCD的面积最大,∠COA=45°时,利用弧长公示得到答案.解答:解:∵OC=r,点C在上,CD⊥OA,∴DC==,∴S△OCD=OD•,∴S△OCD2=OD2•(r2﹣OD2)=﹣OD4+r2OD2=﹣(OD2﹣)2+∴当OD2=,即OD=r时△OCD的面积最大,∴∠OCD=45°,∴∠COA=45°,∴的长为:=πr,故答案为:.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扇形的面积,勾股定理,求出OD=时△OCD的面积最大,∠COA=45°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2.(2015•六盘水)赵洲桥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它距今约1400年,历经无数次洪水冲击和8次地震却安然无恙.如图,若桥跨度AB约为40米,主拱高CD约10米,则桥弧AB所在圆的半径R=25米.考点:垂径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分析:根据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求解即可.解答:解:根据垂径定理,得AD=AB=20米.设圆的半径是r,根据勾股定理,得R2=202+(R﹣10)2,解得R=25(米).故答案为25.点评:此题综合运用了勾股定理以及垂径定理.注意构造由半径、半弦、弦心距组成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有关的计算.23.(2015•黔南州)如图是一个古代车轮的碎片,小明为求其外圆半径,连接外圆上的两点A、B,并使AB与车轮内圆相切于点D,半径为OC⊥AB交外圆于点C.测得CD=10cm,AB=60cm,则这个车轮的外圆半径是50cm.考点:垂径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切线的性质.分析:根据垂径定理求得AD=30cm,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得半径.解答:解:如图,连接OA,∵CD=10cm,AB=60cm,∵CD⊥AB,∴OC⊥AB,∴AD=AB=30cm,∴设半径为r,则OD=r﹣10,根据题意得:r2=(r﹣10)2+302,解得:r=50.∴这个车轮的外圆半径长为50cm.故答案为:50cm.点评: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的应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作出辅助线构建直角三角形是本题的关键.24.(2015•衢州)一条排水管的截面如图所示,已知排水管的半径OA=1m,水面宽AB=1.2m,某天下雨后,水管水面上升了0.2m,则此时排水管水面宽CD等于 1.6m.考点:垂径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OE的长,再根据垂径定理求出CF的长,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解:如图:∵AB=1.2m,OE⊥AB,OA=1m,∴AE=0.8m,∵水管水面上升了0.2m,∴AF=0.8﹣0.2=0.6m,∴CF=m,∴CD=1.6m.故答案为:1.6.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垂径定理的应用,熟知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5.(2015•东营)如图,水平放置的圆柱形排水管道的截面直径是1m,其中水面的宽AB为0.8m,则排水管内水的深度为0.8m.考点:垂径定理的应用;勾股定理.分析:过O点作OC⊥AB,C为垂足,交⊙O于D,连OA,根据垂径定理得到AC=BC=0.5m,再在Rt△AOC中,利用勾股定理可求出OC,即可得到CD的值,即水的深度.解答:解:如图,过O点作OC⊥AB,C为垂足,交⊙O于D、E,连OA,OA=0.5m,AB=0.8m,∵OC⊥AB,∴AC=BC=0.4m,在Rt△AOC中,OA2=AC2+OC2,∴OC=0.3m,则CE=0.3+0.5=0.8m,故答案为:0.8.点评: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的应用,掌握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弧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勾股定理的运用.26.(2015•丽水)如图,圆心角∠AOB=20°,将旋转n°得到,则的度数是20度.考点:圆心角、弧、弦的关系;旋转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则根据圆心角、弧、弦的关系得到∠DOC=∠AOB=20°,然后根据圆心角的度数等于它所对弧的度数即可得到的度数.解答:解:∵将旋转n°得到,∴=,∴∠DOC=∠AOB=20°,∴的度数为20度.故答案为20.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心角、弧、弦的关系: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分别相等.也考查了旋转的性质.27.(2015•黔西南州)如图,AB是⊙O的直径,BC是⊙O的弦,若∠AOC=80°,则∠B=40°.考点:圆周角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直接根据圆周角定理求解.解答:解:∵∠AOC=80°,∴∠B=∠AOC=40°.故答案为40°.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28.(2015•宿迁)如图,四边形ABCD是⊙O的内接四边形,若∠C=130°,则∠BOD= 100°.考点:圆周角定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根据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得到∠A=180°﹣∠C=50°,然后根据圆周角定理求∠BOD.解答:解:∵∠A+∠C=180°,∴∠A=180°﹣130°=50°,∴∠BOD=2∠A=100°.故答案为100.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推论: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也考查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29.(2015•南昌)如图,点A,B,C在⊙O上,CO的延长线交AB于点D,∠A=50°,∠B=30°,则∠ADC的度数为110°.考点:圆周角定理.分析:根据圆周角定理求得∠BOC=100°,进而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求得∠BDC=70°,然后根据邻补角求得∠ADC的度数.解答:解:∵∠A=50°,∴∠BOC=2∠A=100°,∵∠B=30°,∠BOC=∠B+⊂BDC,∴∠BDC=∠BOC﹣∠B=100°﹣30°=70°,∴∠ADC=180°﹣∠BDC=110°,故答案为110°.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心角和圆周角的关系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圆心角和圆周角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30.(2015•六盘水)如图所示,A、B、C三点均在⊙O上,若∠AOB=80°,则∠ACB= 40°.考点:圆周角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直接根据圆周角定理求解.解答:解:∠ACB=∠AOB=×80°=40°.故答案为40.点评:本题考查了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2015年中考数学压轴题专题复习——圆的综合

2015中考专题复习——圆培优题型一、勾股定理在圆中的应用1、(2012成都)如图,AB是⊙O的直径,弦CD⊥AB于H,过CD延长线上一点E作⊙O的切线交AB的延长线于F.切点为G,连接AG交CD于K.(1)求证:KE=GE;(2)若=KD·GE,试判断AC与E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在(2)的条件下,若sinE=,AK=FG的长.2、(2014•孝感)如图,AB是⊙O的直径,点C是⊙O上一点,AD与过点C的切线垂直,垂足为点D,直线DC与A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P,弦CE平分∠ACB,交AB于点F,连接BE.(1)求证:AC平分∠DAB;(2)求证:△PCF是等腰三角形;(3)若tan∠ABC=,BE=7,求线段PC的长.2KG353、(2015•黄陂区校级模拟)如图,点P在y轴的正半轴上,⊙P交x轴于B、C两点,以AC 为直角边作等腰Rt△ACD,BD分别交y轴和⊙P于E、F两点,交连接AC、FC.(1)求证:∠ACF=∠ADB;(2)若点A到BD的距离为m,BF+CF=n,求线段CD的长;(3)当⊙P的大小发生变化而其他条件不变时,的值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发生变化,请求出其值;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4、(2013•成都模拟)已知:如图,在半径为4的⊙O中,AB,CD是两条直径,M为OB的中点,CM的延长线交⊙O于点E,且EM>MC.连接DE,DE=.(1)求证:AM•MB=EM•MC;(2)求sin∠EOB的值;(3)若P是直径AB延长线上的点,且BP=12,求证:直线PE是⊙O的切线.5、(2012•杭州)如图,AE切⊙O于点E,AT交⊙O于点M,N,线段OE交AT于点C,OB⊥AT 于点B,已知∠EAT=30°,AE=3,MN=2.(1)求∠COB的度数;(2)求⊙O的半径R;(3)点F在⊙O上(是劣弧),且EF=5,把△OBC经过平移、旋转和相似变换后,使它的两个顶点分别与点E,F重合.在EF的同一侧,这样的三角形共有多少个?你能在其中找出另一个顶点在⊙O上的三角形吗?请在图中画出这个三角形,并求出这个三角形与△OBC的周长之比.6、(2011•潍坊)如图,AB是半径O的直径,AB=2.射线AM、BN为半圆O的切线.在AM 上取一点D,连接BD交半圆于点C,连接AC.过O点作BC的垂线OE,垂足为点E,与BN 相交于点F.过D点作半圆O的切线DP,切点为P,与BN相交于点Q.(1)求证:△ABC∽△OFB;(2)当△ABD与△BFO的面枳相等时,求BQ的长;(3)求证:当D在AM上移动时(A点除外),点Q始终是线段BF的中点.专题二、三角函数在圆中的应用1、(2014成都)如图,在⊙O 的内接△ABC 中,∠ACB=90°,AC=2BC ,过C 作AB 的垂线l 交⊙O 于另一点D ,垂足为E.设P 是⌒AC 上异于A,C 的一个动点,射线AP 交l 于点F ,连接PC 与PD ,PD 交AB 于点G.(1)求证:△PAC ∽△PDF ;(2)若AB=5,⌒AP =⌒BP ,求PD 的长; (3)在点P 运动过程中,设x BGAG=,y AFD =∠tan ,求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不要求写出x 的取值范围)tan AEAFD FE∠=,2、(2012•襄阳)如图,PB 为⊙O 的切线,B 为切点,直线PO 交⊙于点E 、F ,过点B 作PO 的垂线BA ,垂足为点D ,交⊙O 于点A ,延长AO 与⊙O 交于点C ,连接BC ,AF . (1)求证:直线PA 为⊙O 的切线;(2)试探究线段EF 、OD 、OP 之间的等量关系,并加以证明; (3)若BC=6,tan ∠F=,求cos ∠ACB 的值和线段PE 的长.3、(2014•武侯区校级自主招生)如图,⊙O与直线PC相切于点C,直径AB∥PC,PA交⊙O 于D,BP交⊙O于E,DE交PC于F.(1)求证:PF2=EF•FD;(2)当tan∠APB=,tan∠ABE=,AP=时,求PF的长;(3)在(2)条件下,连接BD,判断△ADB是什么三角形?并证明你的结论.4、(2014•盘锦)如图,△ABC中,∠C=90°,点G是线段AC上的一动点(点G不与A、C重合),以AG为直径的⊙O交AB于点D,直线EF垂直平分BD,垂足为F,EF交BC于点E,连结DE.(1)求证:DE是⊙O的切线;(2)若cosA=,AB=8,AG=2,求BE的长;(3)若cosA=,AB=8,直接写出线段BE的取值范围.专题三、相似三角形与圆的综合应用1、(2010)已知:如图,ABC ∆内接于O ,AB 为直径,弦CE AB ⊥于F ,C 是AD 的中点,连结BD 并延长交EC 的延长线于点G ,连结AD ,分别交CE 、BC 于点P 、Q .(1)求证:P 是ACQ ∆的外心; (2)若3tan ,84ABC CF ∠==,求CQ 的长; (3)求证:2()FP PQ FP FG +=.2、(2014•镇江)如图,⊙O 的直径AC 与弦BD 相交于点F ,点E 是DB 延长线上的一点,∠EAB=∠ADB .(1)求证:EA 是⊙O 的切线;(2)已知点B 是EF 的中点,求证:以A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EF 相似; (3)已知AF=4,CF=2.在(2)条件下,求AE 的长.3、(2013•桂林)如图,在△ABC中,∠C=90°,∠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D,过点D作DE⊥AD 交AB于E,以AE为直径作⊙O.(1)求证:点D在⊙O上;(2)求证:BC是⊙O的切线;(3)若AC=6,BC=8,求△BDE的面积.4、(2012•泰州)如图,已知直线l与⊙O相离,OA⊥l于点A,OA=5.OA与⊙O相交于点P,AB与⊙O相切于点B,BP的延长线交直线l于点C.(1)试判断线段AB与AC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PC=2,求⊙O的半径和线段PB的长;(3)若在⊙O上存在点Q,使△QAC是以AC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求⊙O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5、(2012•德阳)如图,已知点C 是以AB 为直径的⊙O 上一点,CH ⊥AB 于点H ,过点B 作⊙O 的切线交直线AC 于点D ,点E 为CH 的中点,连接AE 并延长交BD 于点F ,直线CF 交AB 的延长线于G .(1)求证:AE•FD=AF•EC ; (2)求证:FC=FB ;(3)若FB=FE=2,求⊙O 的半径r 的长.6、如图,在Rt △ABC 中,∠B=90°,它的内切圆分别与三角形的三边切于点D,E,F ,连接AD 与内切圆相交于点P ,连接PC,PE,PF,FD,ED ,且PC ⊥PF 。
全国各地中考数学分类:圆的综合综合题汇编及答案

全国各地中考数学分类:圆的综合综合题汇编及答案一、圆的综合1.如图,点A、B、C分别是⊙O上的点, CD是⊙O的直径,P是CD延长线上的一点,AP=AC.(1)若∠B=60°,求证:AP是⊙O的切线;(2)若点B是弧CD的中点,AB交CD于点E,CD=4,求BE·AB的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8.【解析】(1)求出∠ADC的度数,求出∠P、∠ACO、∠OAC度数,求出∠OAP=90°,根据切线判定推出即可;(2)求出BD长,求出△DBE和△ABD相似,得出比例式,代入即可求出答案.试题解析:连接AD,OA,∵∠ADC=∠B,∠B=60°,∴∠ADC=60°,∵CD是直径,∴∠DAC=90°,∴∠ACO=180°-90°-60°=30°,∵AP=AC,OA=OC,∴∠OAC=∠ACD=30°,∠P=∠ACD=30°,∴∠OAP=180°-30°-30°-30°=90°,即OA⊥AP,∵OA为半径,∴AP是⊙O切线.(2)连接AD,BD,∵CD 是直径,∴∠DBC=90°,∵CD=4,B 为弧CD 中点,∴BD=BC=,∴∠BDC=∠BCD=45°,∴∠DAB=∠DCB=45°,即∠BDE=∠DAB ,∵∠DBE=∠DBA ,∴△DBE ∽△ABD , ∴,∴BE•AB=BD•BD=. 考点:1.切线的判定;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如图,△ABC 是⊙O 的内接三角形,点D 在BC uuu r 上,点E 在弦AB 上(E 不与A 重合),且四边形BDCE 为菱形.(1)求证:AC=CE ;(2)求证:BC 2﹣AC 2=AB•AC ;(3)已知⊙O 的半径为3.①若AB AC =53,求BC 的长; ②当AB AC为何值时,AB•AC 的值最大?【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2;②32【解析】分析:(1)由菱形知∠D=∠BEC,由∠A+∠D=∠BEC+∠AEC=180°可得∠A=∠AEC,据此得证;(2)以点C为圆心,CE长为半径作⊙C,与BC交于点F,于BC延长线交于点G,则CF=CG=AC=CE=CD,证△BEF∽△BGA得BE BGBF BA=,即BF•BG=BE•AB,将BF=BC-CF=BC-AC、BG=BC+CG=BC+AC代入可得;(3)①设AB=5k、AC=3k,由BC2-AC2=AB•AC知BC=26k,连接ED交BC于点M,Rt△DMC中由DC=AC=3k、MC=12BC=6k求得DM=22CD CM-=3k,可知OM=OD-DM=3-3k,在Rt△COM中,由OM2+MC2=OC2可得答案.②设OM=d,则MD=3-d,MC2=OC2-OM2=9-d2,继而知BC2=(2MC)2=36-4d2、AC2=DC2=DM2+CM2=(3-d)2+9-d2,由(2)得AB•AC=BC2-AC2,据此得出关于d的二次函数,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可得答案.详解:(1)∵四边形EBDC为菱形,∴∠D=∠BEC,∵四边形ABDC是圆的内接四边形,∴∠A+∠D=180°,又∠BEC+∠AEC=180°,∴∠A=∠AEC,∴AC=CE;(2)以点C为圆心,CE长为半径作⊙C,与BC交于点F,于BC延长线交于点G,则CF=CG,由(1)知AC=CE=CD,∴CF=CG=AC,∵四边形AEFG是⊙C的内接四边形,∴∠G+∠AEF=180°,又∵∠AEF+∠BEF=180°,∴∠G=∠BEF,∵∠EBF=∠GBA,∴△BEF∽△BGA,∴BE BGBF BA=,即BF•BG=BE•AB,∵BF=BC ﹣CF=BC ﹣AC 、BG=BC+CG=BC+AC ,BE=CE=AC ,∴(BC ﹣AC )(BC+AC )=AB•AC ,即BC 2﹣AC 2=AB•AC ;(3)设AB=5k 、AC=3k ,∵BC 2﹣AC 2=AB•AC ,∴k ,连接ED 交BC 于点M ,∵四边形BDCE 是菱形,∴DE 垂直平分BC ,则点E 、O 、M 、D 共线,在Rt △DMC 中,DC=AC=3k ,MC=12k , ∴=,∴OM=OD﹣DM=3k ,在Rt △COM 中,由OM 2+MC 2=OC 2得(3)2+k )2=32,解得:k=0(舍), ∴;②设OM=d ,则MD=3﹣d ,MC 2=OC 2﹣OM 2=9﹣d 2,∴BC 2=(2MC )2=36﹣4d 2,AC 2=DC 2=DM 2+CM 2=(3﹣d )2+9﹣d 2,由(2)得AB•AC=BC 2﹣AC 2=﹣4d 2+6d+18=﹣4(d ﹣34)2+814, ∴当d=34,即OM=34时,AB•AC 最大,最大值为814, ∴DC 2=272,∴,∴AB=4,此时32AB AC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的综合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圆的有关性质、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及菱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二次函数的性质等知识点.3.如图,AB 为⊙O 的直径,点E 在⊙O 上,过点E 的切线与AB 的延长线交于点D ,连接BE ,过点O 作BE 的平行线,交⊙O 于点F ,交切线于点C ,连接AC(1)求证:AC 是⊙O 的切线;(2)连接EF ,当∠D= °时,四边形FOBE 是菱形.【答案】(1)见解析;(2)30.【解析】【分析】(1)由等角的转换证明出OCA OCE ∆∆≌,根据圆的位置关系证得AC 是⊙O 的切线. (2)根据四边形FOBE 是菱形,得到OF=OB=BF=EF ,得证OBE ∆为等边三角形,而得出60BOE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即可求出答案.【详解】(1)证明:∵CD 与⊙O 相切于点E ,∴OE CD ⊥,∴90CEO ∠=︒,又∵OC BE P ,∴COE OEB ∠=∠,∠OBE=∠COA∵OE=OB ,∴OEB OBE ∠=∠,∴COE COA ∠=∠,又∵OC=OC ,OA=OE ,∴OCA OCE SAS ∆∆≌(), ∴90CAO CEO ∠=∠=︒,又∵AB 为⊙O 的直径,∴AC 为⊙O 的切线;(2)解:∵四边形FOBE 是菱形,∴OF=OB=BF=EF ,∴OE=OB=BE ,∴OBE ∆为等边三角形,∴60BOE ∠=︒,而OE CD ⊥,∴30D ∠=︒.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和圆中的计算问题,熟练掌握圆的性质是本题的解题关键.4.如图,在ABC ∆中,90,BAC ∠=︒2,AB AC ==AD BC ⊥,垂足为D ,过,A D 的⊙O 分别与,AB AC 交于点,E F ,连接,,EF DE DF .(1)求证:ADE ∆≌CDF ∆;(2)当BC 与⊙O 相切时,求⊙O 的面积.【答案】(1)见解析;(2)24π.【解析】 分析:(1)由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知AD =CD 、∠1=∠C =45°,由∠EAF =90°知EF 是⊙O 的直径,据此知∠2+∠4=∠3+∠4=90°,得∠2=∠3,利用“ASA”证明即可得;(2)当BC 与⊙O 相切时,AD 是直径,根据∠C =45°、AC =2可得AD =1,利用圆的面积公式可得答案.详解:(1)如图,∵AB =AC ,∠BAC =90°,∴∠C =45°.又∵AD ⊥BC ,AB =AC ,∴∠1=12∠BAC =45°,BD =CD ,∠ADC =90°. 又∵∠BAC =90°,BD =CD ,∴AD =CD . 又∵∠EAF =90°,∴EF 是⊙O 的直径,∴∠EDF =90°,∴∠2+∠4=90°.又∵∠3+∠4=90°,∴∠2=∠3.在△ADE 和△CDF 中.∵123C AD CD ∠=∠⎧⎪=⎨⎪∠=∠⎩,∴△ADE ≌△CDF (ASA ).(2)当BC 与⊙O 相切时,AD 是直径.在Rt △ADC 中,∠C =45°,AC 2,∴sin ∠C =AD AC ,∴AD =AC sin ∠C =1,∴⊙O 的半径为12,∴⊙O 的面积为24π.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圆的综合问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等知识点.5.如图,在RtΔABC中,∠ABC=90°,AB=CB,以AB为直径的⊙O交AC于点D,点E是AB边上一点(点E不与点A、B重合),DE的延长线交⊙O于点G,DF⊥DG,且交BC于点F.(1)求证:AE=BF;(2)连接EF,求证:∠FEB=∠GDA;(3)连接GF,若AE=2,EB=4,求ΔGFD的面积.【答案】(1)(2)见解析;(3)9【解析】分析:(1)连接BD,由三角形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出∠A与∠C的度数,根据AB 为圆的直径,利用圆周角定理得到∠ADB为直角,即BD垂直于AC,利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得到AD=DC=BD=12AC,进而确定出∠A=∠FBD,再利用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到一对角相等,利用ASA得到三角形AED与三角形BFD全等,利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即可得证;(2)连接EF,BG,由三角形AED与三角形BFD全等,得到ED=FD,进而得到三角形D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圆周角定理及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得到一对同位角相等,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即可得出结论;(3)由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得到AE=BF=1,在直角三角形BEF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EF的长,利用锐角三角形函数定义求出DE的长,利用两对角相等的三角形相似得到三角形AED与三角形GEB相似,由相似得比例,求出GE的长,由GE+ED求出GD的长,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详解:(1)连接BD.在Rt△ABC中,∠ABC=90°,AB=BC,∴∠A=∠C=45°.∵AB为圆O的直径,∴∠ADB=90°,即BD⊥AC,∴AD=DC=BD=12AC,∠CBD=∠C=45°,∴∠A=∠FBD.∵DF⊥DG,∴∠FDG=90°,∴∠FDB+∠BDG=90°.∵∠EDA+∠BDG=90°,∴∠EDA=∠FDB.在△AED和△BFD中,A FBDAD BDEDA FDB∠=∠⎧⎪=⎨⎪∠=∠⎩,∴△AED ≌△BFD (ASA ),∴AE =BF ;(2)连接EF ,BG .∵△AED ≌△BFD ,∴DE =DF .∵∠EDF =90°,∴△ED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DEF =45°.∵∠G =∠A =45°,∴∠G =∠DEF ,∴GB ∥EF ,∴∠FEB =∠GBA .∵∠GBA =∠GDA ,∴∠FEB =∠GDA ;(3)∵AE =BF ,AE =2,∴BF =2.在Rt △EBF 中,∠EBF =90°,∴根据勾股定理得:EF 2=EB 2+BF 2.∵EB =4,BF =2,∴EF =2242+=25. ∵△D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EDF =90°,∴cos ∠DEF =DE EF . ∵EF =25,∴DE =25×22=10. ∵∠G =∠A ,∠GEB =∠AED ,∴△GEB ∽△AED ,∴GE AE =EB ED ,即GE •ED =AE •EB ,∴10•GE =8,即GE =410,则GD =GE +ED =910. ∴119101109222S GD DF GD DE =⨯⨯=⨯⨯=⨯⨯=.点睛:本题属于圆综合题,涉及的知识有: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圆周角定理,以及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判定与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6.如图,已知AB 为⊙O 直径,D 是»BC的中点,DE ⊥AC 交AC 的延长线于E ,⊙O 的切线交AD 的延长线于F .(1)求证:直线DE 与⊙O 相切;(2)已知DG ⊥AB 且DE =4,⊙O 的半径为5,求tan ∠F 的值.【答案】(1)证明见解析;(2)2.【解析】试题分析:(1)连接BC、OD,由D是弧BC的中点,可知:OD⊥BC;由OB为⊙O的直径,可得:BC⊥AC,根据DE⊥AC,可证OD⊥DE,从而可证DE是⊙O的切线;(2)直接利用勾股定理得出GO的长,再利用锐角三角函数关系得出tan∠F的值.试题解析:解:(1)证明:连接OD,BC,∵D是弧BC的中点,∴OD垂直平分BC,∵AB 为⊙O的直径,∴AC⊥BC,∴OD∥AE.∵DE⊥AC,∴OD⊥DE,∵OD为⊙O的半径,∴DE 是⊙O的切线;(2)解:∵D是弧BC的中点,∴»»DC DB,∴∠EAD=∠BAD,∵DE⊥AC,DG⊥AB且DE=4,∴DE=DG=4,∵DO=5,∴GO=3,∴AG=8,∴tan∠ADG=84=2,∵BF是⊙O的切线,∴∠ABF=90°,∴DG∥BF,∴tan∠F=tan∠ADG=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切线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正确得出AG,DG的长是解题关键.7.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运动变化的重要模型,理解函数的本质是重要的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圆(5)一.填空题(共30小题)1.(2015•达州)已知正六边形ABCDEF的边心距为cm,则正六边形的半径为cm.2.(2015•营口)圆内接正六边形的边心距为2,则这个正六边形的面积为cm2.3.(2015•眉山)已知⊙O的内接正六边形周长为12cm,则这个圆的半经是cm.4.(2015•台州)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中心为点O,有一边长大小不定的正六边形EFGHIJ绕点O可任意旋转,在旋转过程中,这个正六边形始终在正方形ABCD内(包括正方形的边),当这个正六边形的边长最大时,AE的最小值为.5.(2015•天水)如图,△ABC是正三角形,曲线CDEF叫做正三角形的渐开线,其中弧CD、弧DE、弧EF的圆心依次是A、B、C,如果AB=1,那么曲线CDEF的长是.6.(2015•西宁)圆心角为120°,半径为6cm的扇形的弧长是cm.7.(2015•黔南州)如图,边长为1的菱形ABCD的两个顶点B、C恰好落在扇形AEF的弧EF上.若∠BAD=120°,则弧BC的长度等于(结果保留π).8.(2015•恩施州)如图,半径为5的半圆的初始状态是直径平行于桌面上的直线b,然后把半圆沿直线b进行无滑动滚动,使半圆的直径与直线b重合为止,则圆心O运动路径的长度等于.9.(2015•安徽)如图,点A、B、C在半径为9的⊙O上,的长为2π,则∠ACB的大小是.10.(2015•盐城)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2,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圆弧交边DC于点E,则的长度为.11.(2015•广西)已知一条圆弧所在圆半径为9,弧长为π,则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是.12.(2015•巴中)圆心角为60°,半径为4cm的扇形的弧长为cm.13.(2015•遂宁)在半径为5cm的⊙O中,45°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cm.14.(2015•益阳)如图,正六边形ABCDEF内接于⊙O,⊙O的半径为1,则的长为.15.(2015•温州)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120°,弧长为2π,则它的半径为.16.(2015•泰州)圆心角为120°,半径长为6cm的扇形面积是cm2.17.(2015•酒泉)如图,半圆O的直径AE=4,点B,C,D均在半圆上,若AB=BC,CD=DE,连接OB,OD,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8.(2015•重庆)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先以点A为圆心,AD的长为半径画弧,再以AB边的中点为圆心,AB 长的一半为半径画弧,则两弧之间的阴影部分面积是(结果保留π).19.(2015•衡阳)圆心角为120°的扇形的半径为3,则这个扇形的面积为(结果保留π).20.(2015•宁夏)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120°,所对的弧长为,则此扇形的面积是.21.(2015•河南)如图,在扇形AOB中,∠AOB=90°,点C为OA的中点,CE⊥OA交于点E,以点O为圆心,OC的长为半径作交OB于点D.若OA=2,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2.(2015•重庆)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AB=4.以A为圆心,AC长为半径作弧,交AB于点D,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结果保留π)23.(2015•哈尔滨)一个扇形的半径为3cm,面积为π cm2,则此扇形的圆心角为度.24.(2015•乐山)如图,已知A(2,2)、B(2,1),将△AOB绕着点O逆时针旋转,使点A旋转到点A′(﹣2,2)的位置,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5.(2015•湖北)如图,P为⊙O外一点,PA,PB是⊙O的切线,A,B为切点,PA=,∠P=6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6.(2015•长沙)圆心角是60°且半径为2的扇形面积为(结果保留π).27.(2015•湖州)如图,已知C,D是以AB为直径的半圆周上的两点,O是圆心,半径OA=2,∠COD=12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28.(2015•永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2,0),△ABO是直角三角形,∠AOB=60°.现将Rt△ABO绕原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Rt△A′B′O的位置,则此时边OB扫过的面积为.29.(2015•遵义)如图,在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中,半径OA=2cm,C为的中点,D、E分别是OA、OB的中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cm2.30.(2015•郴州)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是1cm,母线长为3cm,则该圆锥的侧面积为cm2.2015中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圆(5)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共30小题)1.(2015•达州)已知正六边形ABCDEF的边心距为cm,则正六边形的半径为 2 cm.考点:正多边形和圆.分析:根据题意画出图形,连接OA、OB,过O作OD⊥AB,再根据正六边形的性质及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求解即可.解答:解:如图所示,连接OA、OB,过O作OD⊥AB,∵多边形ABCDEF是正六边形,∴∠OAD=60°,∴OD=OA•sin∠OAB=AO=,解得:AO=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正六边形的性质,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利用数形结合求解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2015•营口)圆内接正六边形的边心距为2,则这个正六边形的面积为24cm2.考点:正多边形和圆.分析:根据正六边形的特点,通过中心作边的垂线,连接半径,结合解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解决.解答:解:如图,连接OA、OB;过点O作OG⊥AB于点G.在Rt△AOG中,OG=2,∠AOG=30°,∵OG=OA•cos 30°,∴OA===4,∴这个正六边形的面积为6××4×2=24cm2.故答案为:24.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正多边形的计算问题,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根据正多边形的性质即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解答即可.3.(2015•眉山)已知⊙O的内接正六边形周长为12cm,则这个圆的半经是 2 cm.考点:正多边形和圆.分析:首先求出∠AOB=×360°,进而证明△OAB为等边三角形,问题即可解决.解答:解:如图,∵⊙O的内接正六边形ABCDEF的周长长为12cm,∴边长为2cm,∵∠AOB=×360°=60°,且OA=OB,∴△OAB为等边三角形,∴OA=AB=2,即该圆的半径为2,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和圆,以正多边形外接圆、正多边形的性质等几何知识点为考查的核心构造而成;灵活运用有关定理来分析、判断、推理或解答是关键.4.(2015•台州)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中心为点O,有一边长大小不定的正六边形EFGHIJ绕点O可任意旋转,在旋转过程中,这个正六边形始终在正方形ABCD内(包括正方形的边),当这个正六边形的边长最大时,AE的最小值为﹣.考点:正多边形和圆;轨迹.分析:当正六边形EFGHIJ的边长最大时,要使AE最小,以点H(H与O重合)为圆心,对角线EH为半径的圆应与正方形ABCD相切,且点E在线段OA上,如图所示,只需求出OE、OA的值,就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当这个正六边形的边长最大时,作正方形ABCD的内切圆⊙O.当正六边形EFGHIJ的顶点H与O重合,且点E在线段OA上时,AE最小,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O的半径OE为,AO=AC=×=,则AE的最小值为﹣.故答案为﹣.点评:本题是有关正多边形与圆的问题,考查了正方形的内切圆、圆外一点与圆上点的最短距离、勾股定理等知识,正确理解题意是解决本题的关键.5.(2015•天水)如图,△ABC是正三角形,曲线CDEF叫做正三角形的渐开线,其中弧CD、弧DE、弧EF的圆心依次是A、B、C,如果AB=1,那么曲线CDEF的长是4π.考点:弧长的计算;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弧CD,弧DE,弧EF的圆心角都是120度,半径分别是1,2,3,利用弧长的计算公式可以求得三条弧长,三条弧的和就是所求曲线的长.解答:解:弧CD的长是=,弧DE的长是:=,弧EF的长是:=2π,则曲线CDEF的长是:++2π=4π.故答案是:4π.点评:本题考查了弧长的计算公式,理解弧CD,弧DE,弧EF 的圆心角都是120度,半径分别是1,2,3是解题的关键.6.(2015•西宁)圆心角为120°,半径为6cm的扇形的弧长是4πcm.考点:弧长的计算.专题:应用题.分析:弧长的计算公式为l=,将n=120°,R=6cm代入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得,n=120°,R=6cm,故可得:l==4πcm.故答案为:4π.点评:此题考查了弧长的计算公式,属于基础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弧长的计算公式及公式字母所代表的含义.7.(2015•黔南州)如图,边长为1的菱形ABCD的两个顶点B、C恰好落在扇形AEF的弧EF上.若∠BAD=120°,则弧BC的长度等于(结果保留π).考点:弧长的计算;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菱形的性质.分析:B,C两点恰好落在扇形AEF的上,即B、C在同一个圆上,连接AC,易证△ABC是等边三角形,即可求得的圆心角的度数,然后利用弧长公式即可求解.解答:解:∵菱形ABCD中,AB=BC,又∵AC=AB,∴AB=BC=AC,即△ABC是等边三角形.∴∠BAC=60°,∴弧BC的长是:=,故答案是:.点评:本题考查了弧长公式,理解B,C两点恰好落在扇形AEF 的弧EF上,即B、C在同一个圆上,得到△ABC是等边三角形是关键.8.(2015•恩施州)如图,半径为5的半圆的初始状态是直径平行于桌面上的直线b,然后把半圆沿直线b进行无滑动滚动,使半圆的直径与直线b重合为止,则圆心O运动路径的长度等于5π.考点:弧长的计算;旋转的性质.分析:根据题意得出球在无滑动旋转中通过的路程为圆弧,根据弧长公式求出弧长即可.解答:解:由图形可知,圆心先向前走OO1的长度即圆的周长,然后沿着弧O1O2旋转圆的周长,则圆心O运动路径的长度为:×2π×5+×2π×5=5π,故答案为:5π.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弧长的计算和旋转的知识,解题关键是确定半圆作无滑动翻转所经过的路线并求出长度.9.(2015•安徽)如图,点A、B、C在半径为9的⊙O上,的长为2π,则∠ACB的大小是20°.考点:弧长的计算;圆周角定理.分析:连结OA、OB.先由的长为2π,利用弧长计算公式求出∠AOB=40°,再根据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得到∠ACB=∠AOB=20°.解答:解:连结OA、OB.设∠AOB=n°.∵的长为2π,∴=2π,∴n=40,∴∠AOB=40°,∴∠ACB=∠AOB=20°.故答案为20°.点评:本题考查了弧长公式:l=(弧长为l,圆心角度数为n,圆的半径为R),同时考查了圆周角定理.10.(2015•盐城)如图,在矩形ABCD中,AB=4,AD=2,以点A为圆心,AB长为半径画圆弧交边DC于点E,则的长度为.考点:弧长的计算;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分析:连接AE,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出∠DEA的度数,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出∠EAB的度数,根据弧长公式求出的长度.解答:解:连接AE,在Rt三角形ADE中,AE=4,AD=2,∴∠DEA=30°,∵AB∥CD,∴∠EAB=∠DEA=30°,∴的长度为:=,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弧长的计算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在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和弧长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1.(2015•广西)已知一条圆弧所在圆半径为9,弧长为π,则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是50°.考点:弧长的计算.分析:把弧长公式l=进行变形,把已知数据代入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l=,∴n===50°,故答案为:50°.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弧长的计算,正确掌握弧长的计算公式及其变形是解题的关键.12.(2015•巴中)圆心角为60°,半径为4cm的扇形的弧长为πcm.考点:弧长的计算.分析:根据弧长公式进行求解即可.解答:解:L===π.故答案为:π.点评:本题考查了弧长的计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弧长公式:L=.13.(2015•遂宁)在半径为5cm的⊙O中,45°的圆心角所对的弧长为πcm.考点:弧长的计算.分析:根据弧长公式L=进行求解.解答:解:L==π.故答案为:π.公式L=.14.(2015•益阳)如图,正六边形ABCDEF内接于⊙O,⊙O的半径为1,则的长为.考点:弧长的计算;正多边形和圆.分析:求出圆心角∠AOB的度数,再利用弧长公式解答即可.解答:解:∵ABCDEF为正六边形,∴∠AOB=360°×=60°,的长为=.故答案为:.点评:此题将扇形的弧长公式与多边形的性质相结合,构思巧妙,利用了正六边形的性质.15.(2015•温州)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120°,弧长为2π,则它的半径为 3 .考点:弧长的计算.分析:根据弧长公式代入求解即可.解答:解:∵L=,∴R==3.故答案为:3.公式:L=.16.(2015•泰州)圆心角为120°,半径长为6cm的扇形面积是12πcm2.考点:扇形面积的计算.分析:将所给数据直接代入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进行计算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由题意得,n=120°,R=6cm,故=12π.故答案为12π.点评:此题考查了扇形面积的计算,属于基础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扇形的面积公式及公式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难度一般.17.(2015•酒泉)如图,半圆O的直径AE=4,点B,C,D均在半圆上,若AB=BC,CD=DE,连接OB,OD,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π.考点:扇形面积的计算.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扇形BOD的面积,根据扇形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解答:解:∵AB=BC,CD=DE,∴=,=,∴+=+,∴∠BOD=90°,∴S阴影=S扇形OBD==π.故答案是:π.点评:本题考查了扇形的面积计算及圆心角、弧之间的关系.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得出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扇形BOD的面积.18.(2015•重庆)如图,在边长为4的正方形ABCD中,先以点A为圆心,AD的长为半径画弧,再以AB边的中点为圆心,AB 长的一半为半径画弧,则两弧之间的阴影部分面积是2π(结果保留π).考点:扇形面积的计算.分析:根据题意有S阴影部分=S扇形BAD﹣S半圆BA,然后根据扇形的面积公式:S=和圆的面积公式分别计算扇形和半圆的面积即可.解答:解:根据题意得,S阴影部分=S扇形BAD﹣S半圆BA,∵S扇形BAD==4πS半圆BA=•π•22=2π,∴S阴影部分=4π﹣2π=2π.故答案为2π.点评:此题考查了扇形的面积公式:S=,其中n为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R为圆的半径),或S=lR,l为扇形的弧长,R为半径.19.(2015•衡阳)圆心角为120°的扇形的半径为3,则这个扇形的面积为3π(结果保留π).考点:扇形面积的计算.分析:根据扇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解答:解:扇形的面积==3πcm2.故答案是:3π.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扇形的面积公式,正确理解公式是解题关键.20.(2015•宁夏)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120°,所对的弧长为,则此扇形的面积是.考点:扇形面积的计算;弧长的计算.专题:计算题.分析:利用弧长公式列出关系式,把圆心角与弧长代入求出扇形的半径,即可确定出扇形的面积.解答:解:∵扇形的圆心角为120°,所对的弧长为,∴l==,解得:R=4,则扇形面积为Rl=,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扇形面积的计算,以及弧长公式,熟练掌握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21.(2015•河南)如图,在扇形AOB中,∠AOB=90°,点C为OA的中点,CE⊥OA交于点E,以点O为圆心,OC的长为半径作交OB于点D.若OA=2,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考点:扇形面积的计算.分析:连接OE、AE,根据点C为OC的中点可得∠CEO=30°,继而可得△AEO为等边三角形,求出扇形AOE的面积,最后用扇形ABO的面积减去扇形CDO的面积,再减去S空白AEC即可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解答:解:连接OE、AE,∵点C为OC的中点,∴∠CEO=30°,∠EOC=60°,∴△AEO为等边三角形,∴S扇形AOE==π,∴S阴影=S扇形ABO﹣S扇形CDO﹣(S扇形AOE﹣S△COE)=﹣﹣(π﹣×1×)=π﹣π+=+.故答案为:+.点评:本题考查了扇形的面积计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扇形的面积公式:S=.22.(2015•重庆)如图,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AB=4.以A为圆心,AC长为半径作弧,交AB于点D,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8﹣2π.(结果保留π)考点:扇形面积的计算;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求出∠A度数,解直角三角形求出AC和BC,分别求出△ACB的面积和扇形ACD的面积即可.解答:解:∵△ACB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A=∠B=45°,∵AB=4,∴AC=BC=AB×sin45°=4,∴S△ACB===8,S扇形ACD==2π,∴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8﹣2π,故答案为:8﹣2π.点评:本题考查了扇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解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能求出△ACB 和扇形ACD的面积,难度适中.23.(2015•哈尔滨)一个扇形的半径为3cm,面积为π cm2,则此扇形的圆心角为40 度.考点:扇形面积的计算.分析:设扇形的圆心角是n°,根据扇形的面积公式即可得到一个关于n的方程,解方程即可求解.解答:解:设扇形的圆心角是n°,根据题意可知:S==π,解得n=40°,故答案为40.点评:本题考查了扇形的面积公式,正确理解公式S=是解题的关键,此题难度不大.24.(2015•乐山)如图,已知A(2,2)、B(2,1),将△AOB绕着点O逆时针旋转,使点A旋转到点A′(﹣2,2)的位置,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π.考点:扇形面积的计算;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分析:由A(2,2)使点A旋转到点A′(﹣2,2)的位置易得旋转90°,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S 扇形A'OA﹣S扇形C'OC,从而根据A,B点坐标知OA=4,OC=OB=,可得出阴影部分的面积.解答:解:∵A(2,2)、B(2,1),∴OA=4,OB=,∵由A(2,2)使点A旋转到点A′(﹣2,2),∴∠A′OA=∠B′OB=90°,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S=SOBC,∴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S扇形A'OA﹣S扇形C'OC=π×42﹣π×()2=,故答案为:π.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扇形的面积计算及旋转的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旋转的性质得出SOB′C′=SOBC,从而得到阴影部分的表达式.25.(2015•湖北)如图,P为⊙O外一点,PA,PB是⊙O的切线,A,B为切点,PA=,∠P=6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π.考点:扇形面积的计算;切线的性质.分析:连结PO交圆于C,根据切线的性质可得∠OAP=90°,根据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OA=1,再求出△PAO与扇形AOC的面积,由S阴影=2×(S△PAO﹣S扇形AOC)则可求得结果.解答:解:连结AO,连结PO交圆于C.∵PA,PB是⊙O的切线,A,B为切点,PA=,∠P=60°,∴∠OAP=90°,OA=1,∴S阴影=2×(S△PAO﹣S扇形AOC)=2×(×1×﹣)=﹣π.故答案为:﹣π.点评:此题考查了切线长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扇形面积公式等知识.此题难度中等,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26.(2015•长沙)圆心角是60°且半径为2的扇形面积为π(结果保留π).考点:扇形面积的计算.分析:根据扇形的面积公式代入,再求出即可.解答:解:由扇形面积公式得:S==π.故答案为:π.点评:本题考查了扇形面积公式的应用,注意:圆心角为n°,半径为r的扇形的面积为S=.27.(2015•湖州)如图,已知C,D是以AB为直径的半圆周上的两点,O是圆心,半径OA=2,∠COD=120°,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π.考点:扇形面积的计算.分析: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半圆的面积﹣圆心角是120°的扇形的面积,根据扇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计算即可求解.解答:解: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π×22﹣=2π﹣π=π.答: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π.故答案为:π.点评:考查了扇形面积的计算,求阴影面积的主要思路是将不规则图形面积转化为规则图形的面积.28.(2015•永州)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的坐标(﹣2,0),△ABO是直角三角形,∠AOB=60°.现将Rt△ABO绕原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Rt△A′B′O的位置,则此时边OB扫过的面积为π.考点:扇形面积的计算;坐标与图形性质;旋转的性质.分析:根据点A的坐标(﹣2,0),可得OA=2,再根据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可得OB的长,再根据性质的性质和扇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解答:解:∵点A的坐标(﹣2,0),∴OA=2,∵△ABO是直角三角形,∠AOB=60°,∴∠OAB=30°,∴OB=OA=1,∴边OB扫过的面积为:=π.故答案为:π.点评:本题考查了扇形的面积公式:S=,其中n为扇形的圆心角的度数,R为圆的半径),或S=lR,l为扇形的弧长,R为半径.29.(2015•遵义)如图,在圆心角为90°的扇形OAB中,半径OA=2cm,C为的中点,D、E分别是OA、OB的中点,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π+﹣)cm2.考点:扇形面积的计算.分析:连结OC,过C点作CF⊥OA于F,先根据空白图形ACD 的面积=扇形OAC的面积﹣三角形OCD的面积,求得空白图形ACD 的面积,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得到三角形ODE的面积,再根据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扇形OAB的面积﹣空白图形ACD的面积﹣三角形ODE的面积,列式计算即可求解.解答:解:连结OC,过C点作CF⊥OA于F,∵半径OA=2cm,C为的中点,D、E分别是OA、OB的中点,∴OD=OE=1cm,OC=2cm,∠AOC=45°,∴CF=,∴空白图形ACD的面积=扇形OAC的面积﹣三角形OCD的面积=﹣×=π﹣(cm2)三角形ODE的面积=OD×OE=(cm2),∴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扇形OAB的面积﹣空白图形ACD的面积﹣三角形ODE的面积=﹣(π﹣)﹣=π+﹣(cm2).故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π+﹣)cm2.故答案为:(π+﹣).点评:考查了扇形面积的计算,本题难点是得到空白图形ACD 的面积,关键是理解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扇形OAB的面积﹣空白图形ACD的面积﹣三角形ODE的面积.30.(2015•郴州)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是1cm,母线长为3cm,则该圆锥的侧面积为3πcm2.考点:圆锥的计算.分析:圆锥的侧面积=底面周长×母线长÷2,把相应数值代入即可求解.解答:解:圆锥的侧面积=2π×3×1÷2=3π.故答案为:3π.点评:本题考查了圆锥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弄清圆锥的侧面积的计算方法,特别是圆锥的底面周长等于圆锥的侧面扇形的弧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