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耶简牍所见秦迁陵乡里考
古井中发现最真实的秦朝历史,推翻了司马迁的史记

古井中发现最真实的秦朝历史,推翻了司马迁的史记
本文导读:
2002年,考古人员在湖南省湘西龙山县里耶镇的一口古井中发掘出36000多枚秦代竹木简,一经发现立刻引爆考古界,湮没太久的秦朝历史第一次以文字的形式复活了!那么36000枚秦简中记载了怎样的信息,它是怎样颠覆汉代司马迁《史记》中的权威记载的,秦始皇真的如教科书所言,是一个只知道实行焚书坑儒、彻底废除西周礼制的暴君吗?
首先专家们竟然在秦简中发现了我国最早、最完整的乘法口诀表,不禁让小编感慨:原来2200多年前的古人和我们一样从小就背诵乘法口诀,它证明我们中华民族发明乘法口诀表比西方早了600多年,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华文明之灿烂!此外,里耶秦简大部分是秦统一中国15年间的官方档案,其内容包罗万象,内容大到中央的政令、行政区划的设置、官吏的任免、军事物资的调配,小到村邑负责人里长(zhang三声)和邮差的任免等方面,36000枚秦简、几十万的文献资料,将尘封了2000多年的大量秦朝历史从一口古井中打捞了出来,展现在我们面前。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秦始皇施行焚书坑儒的文化专制统治,将周朝礼制全部废除掉了,但里耶秦简中的大量记
载却证明我们冤枉了这位千古一帝。
另外,西汉司马迁写的《史记.秦皇本纪》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但其中没有一个“洞庭郡”,而里耶秦简中的7个字“迁陵以邮发洞庭”则推翻了司马迁的记载。
也談簡牘所見秦的“田”與“田官”——兼論遷陵縣“十官”的構成

也談簡牘所見秦的“田”與“田官”*———兼論遷陵縣“十官”的構成劉 鵬 摘 要:里耶秦簡中見有“田”與“田官”。
“田”的主管官員田嗇夫是縣級吏員,總管全縣田地等事。
秦代“都田嗇夫”實質上仍是設於縣或都鄉的田嗇夫。
此外,“田官”的確是有别於“田”的一個組織機構,其主要職能是經營管理縣級公田。
遷陵縣屬“十官”應當爲司空、少内、倉、畜官、田官、庫、尉、田、發弩、廄。
關鍵詞:田嗇夫 田 田官 官嗇夫 里耶秦簡秦的地方農官問題是秦史研究中的重要課題。
由於史載闕如,相關問題一直未能得到充分探討。
睡虎地秦簡公佈後,有關“田嗇夫”等地方農官的法律文本即引起了學界的高度重視。
①近些年來,隨着張家山漢簡、里耶秦簡等資料不斷公佈,學界對相關問題又展開了新的討論,取得了較爲豐碩的研究成果。
②然而,在一些基本問題①①② * 本文爲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秦漢簡牘史料中的土地制度研究”(13AZS004)研究成果之一,並得到江蘇省研究生科研創新計劃項目“秦代政府農業經濟職能研究”(KYCX18_1174)的資助。
代表性的成果主要有高敏:《論〈秦律〉中的“嗇夫”一官》,《社會科學戰綫》1979年第1期,第135—141頁;裘錫圭:《嗇夫初探》,中華書局編輯部編:《雲夢秦簡研究》,中華書局1981年,第248—251頁;高恒:《秦簡牘中的職官及其有關問題》,《秦漢簡牘中法制文書輯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年,第20—21頁。
王勇:《秦漢地方農官建置考述》,《中國農史》2008年第3期,第16—23頁;王彦輝:《田嗇夫、田典考釋———對秦及漢初設置兩套基層管理機構的一點思考》,《東北師大學報》2010年第2期,第49—56頁;陳偉:《里耶秦簡所見的“田”與“田官”》,《中國典籍與文化》2013年第4期,第140—146頁;鄒水杰:《再論秦簡中的田嗇夫及其屬吏》,《中南大學學報》2014年第5期,第228—236頁;魏永康:《里耶秦簡所見秦代公田及相關問題》,《中國農史》2015年第2期,第39—51頁;李勉:《再論秦及漢初的“田”與“田部”》,《中國農史》2015年第3期,第45—55頁。
17年前陕秦墓出土奇异生物骨骸,今里耶秦简破译竟现“异兽”线索

17年前陕秦墓出土奇异生物骨骸,今里耶秦简破译竟现“异兽”线索2004年,西安财经学院新校区施工时,无意中发现了一座战国时期的秦国大墓。
经考古人员初步勘查,此墓为国内极其少见的秦代高等贵族墓葬,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即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西安财经学院秦代大墓航拍如此罕见的高规格秦墓自然引起了考古队的莫大兴趣,不过在初步勘查后,考古队发现,这座墓早已在两千多年的时光中被盗掘多次。
这令考古队颇有些失望,然而发掘工作还得继续下去,毕竟考古并不仅仅是为了发掘金银之物,墓葬的规模、形制以及那些盗墓贼看不上而留下的东西,同样蕴藏着宝贵的信息。
但就是这一挖,却挖出了一个中外考古史上闻所未闻的惊人物事!第一、考古队究竟挖出了什么?考古队挖出的,是一个头骨。
重点是,这个头骨属于灵长类生物,但却不属于目前已知的任何生物!上面这句话看起来有些矛盾,其实一点问题没有,因为考古队挖出的是一个未知的灵长类生物头骨。
这个头骨有多奇怪呢?我不知道大伙看过《魔兽》这部电影没有,如果将发掘出的这个灵长类生物头骨复原,其形貌大概就会和《魔兽》里的兽人差不多,只不过兽人那对标志性的尖牙是向上生长,而秦墓出土头骨的一对犬齿是向下而已。
如此奇特的灵长类生物骸骨,考古队员们甭说见过,连听都没听过。
如下图所示,该头骨上生长了一对硕大无比的獠牙,锋利无匹,与远古猛兽剑齿虎那对牙齿完全有一拼,可见此生物战斗力绝对不虚。
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在场的考古人员没一人识得。
这个头骨出土于为墓主陪葬的“珍禽异兽坑”,坑中除了这个头骨以及相配的上肢骨外,还另有不少其他动物骸骨,如熊、豹子等等。
很显然,这个奇特的生物生前应该是墓主豢养的一种“异兽”,墓主死亡后,她养的这些兽类都被杀死用作了陪葬。
西安秦大墓出土的怪异头骨在秦汉时期,顶级贵族常有豢养珍禽异兽的习惯。
如1984年发掘的西安白鹿原汉文帝生母薄太后陵,也曾出现了“珍禽异兽坑”,其中不但有老虎、熊这类常见猛兽的骸骨,还出土了几块熊猫的骨头,可见薄太后生前曾拿熊猫当宠物,死后还将其一起陪葬。
里耶秦简所见秦对迁陵县的管理

里耶秦简所见秦对迁陵县的管理
党珂
【期刊名称】《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15)1
【摘要】里耶秦简的出土改变了以往的传统认识,中原政权对湘西的有效统治可以提旱至秦时期.秦中央政府在迁陵县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官僚机构,而且对官吏实行上计和考课制度.
【总页数】6页(P113-118)
【作者】党珂
【作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河南洛阳471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77.5
【相关文献】
1.里耶秦简所见秦的出粮方式 [J], 平晓婧;蔡万进
2.秦对"徒隶"的管理r——以里耶秦简等简牍为中心 [J], 李亚光;赵宏坤
3.里耶秦简所见秦代迁陵县公船相关问题研究 [J], 朱圣明
4.《秦简》所见秦农业经济管理法规试析 [J], 李翠丽
5.云梦秦简中所见秦的粮仓管理制度 [J], 蔡万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里耶秦简看“荆新地”的秦制化进程

第47卷第2期2021年3月江苏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 .o f J i a n g s uN o r m a lU n i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E d i t i o n )V o l .47,N o .2M a r .,2021[收稿日期]2021-01-10[基金项目]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 秦汉三国简牍经济史料汇编与研究 (项目编号:19Z D A 196)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新出简牍与秦汉土地制度研究 (项目编号:19B Z S 023)阶段性成果㊂[作者简介]张梦晗,男,江苏徐州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㊂1按: 荆新地 的称谓出自张家山汉简‘奏谳书㊃南郡卒史盖庐㊁挚田㊁叚(假)卒史瞗复攸等狱簿“载录的秦代案例文书(参看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张家山汉墓竹简[二四七号墓]“(释文修订本),文物出版社,2006年版,第103-105页)㊂蔡万进先生指出,秦令中的 荆新地 应指秦灭楚后新占领的地区,是相对于 公元前278年越宛有郢 置南郡的楚地而言的 (参看蔡万进:‘秦 所取荆新地 与苍梧郡设置“,‘郑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㊂从里耶秦简看 荆新地 的秦制化进程张梦晗(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北京 102488) [关键词] 里耶秦简;秦制; 荆新地 ;迁陵;基层社会[摘 要] 秦灭楚后新占领的地区可统称为荆新地 ㊂由里耶秦简可知, 荆新地 的郡县设置与秦的军事占领几乎同步,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秦的准备充分,一方面或是出于尽快推行秦制的需要㊂秦对 荆新地 基层行政体系的改造堪称高效㊂洞庭郡迁陵县某乡南阳里民户不仅按照秦制重新编造户籍,而且还划分了什伍㊂南阳里㊁乃至迁陵县户籍最初编造完成的时间或在秦王政二十五年的八至九月,甚至更早㊂至迟到次年五月全县的年籍登记也陆续展开,南阳里户籍简内容的产生时间应不会再晚于此时,证明秦对 荆新地 基层社会的初步改造大约仅用了一年时间㊂根据里耶秦简记录的徒簿及见户等资料,可推测从秦确立对 荆新地 的统治到其基层社会的彻底秦制化,大致经过了三到五年的时间㊂[中图分类号] K 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70(2021)02-0086-13 自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开始,秦国在十年内吞并山东六国,完成了大一统的伟业㊂其中虽然楚国的反抗最为顽强持久,但在秦军的强大攻势下仍难逃灭国的命运㊂秦灭楚后新占领的地区可统称为 荆新地 1 ,本文旨在以里耶秦简等出土文献反映的情况为例,揭橥秦制在荆新地确立的大致过程,并对秦制开始有效运转的时间做出推测1 ㊂一、军事胜利与郡县设立为加强对新占领地区的统治,秦多有郡县之设㊂例如秦昭襄王 二十九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郢为南郡 ; 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2 ㊂这在灭楚的过程中依然有其突出体现,里耶秦简已明确证实秦在今湘西及周边广大地区,有洞庭郡㊁苍梧郡以及迁陵㊁酉阳㊁零阳等一批县的设置㊂洞庭㊁苍梧的立郡时间见于简8-755~8-758+8-759:卅四年六月甲午朔乙卯,洞庭守礼谓迁陵丞:丞言徒隶不田,奏曰:司空厌等当坐,皆有它罪,耐为司寇㊂有书,书壬手㊂令曰:吏仆㊁养㊁走㊁工㊁组织㊁守府门㊁削匠及它急事不可令田,六人予田徒四人㊂徒少及毋徒,薄(簿)移治虏御史,御史以均予㊂今迁陵廿五年为县,廿九年田廿六年尽廿八年当田,司空厌等失弗令田㊂弗令田即有徒而弗令田且徒少不傅于奏㊂及苍梧为郡九岁乃往岁田㊂厌失,当坐论,即如前书律令㊂七月甲子朔癸酉,洞庭叚(假)守绎追迁陵㊂歇手㊂㊃以沅阳印行事㊂歇手㊂3 因迁陵县设于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且秦以郡统县,故其上级洞庭郡至迟亦应设于此年㊂又 苍梧为郡九岁 乃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六月,则苍梧设郡应在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六月以前㊂查‘史记㊃秦始皇本纪“: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翦,强起之,使将击荆㊂取陈以南至平舆,虏荆王㊂秦王游至郢㊁陈㊂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反秦于淮南㊂二十四年,王翦㊁蒙武攻荆,破荆军,昌平君死,项燕遂自杀㊂二十五年,大兴兵,使王贲将,攻燕辽东,得燕王喜㊂还攻代,虏代王嘉㊂王翦遂定荆江南地;降越君,置会稽郡㊂五月,天下大酺㊂4 可知秦尽有楚地亦在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㊂钟炜㊁晏昌贵先生认为,楚洞庭郡位于湘资沅澧下游,苍梧郡位于洞庭湖平原以南㊁湘资中上游地区5 ㊂考诸其毗邻岭南的地望,以及秦军 取陈以南至平舆 而 淮南 ,再至于 荆江南地 的进军路线,洞庭㊁苍梧78 1 2 3 4 5 按:相关研究成果虽多,但关注重点较分散,加之正文中多有引用,故此处不再胪列㊂(西汉)司马迁:‘史记“卷五‘秦本纪“,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213页㊂陈伟:‘里耶秦简牍校释“第1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17页㊂‘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234页㊂钟炜㊁晏昌贵:‘楚秦洞庭苍梧及源流演变“,‘江汉考古“,2008年第2期㊂地区应属二十五年秦军攻克的 荆江南地 的一部分 1 ,秦设洞庭㊁苍梧二郡或在 五月,天下大酺 之前 2 ㊂更确切地说,洞庭郡部分地区可能在秦王政二十五年二月即已入秦㊂里耶秦简8 -1450: 冗佐八岁上造阳陵西就曰駋,廿五年二月辛巳初视事上衍㊂ 3 此处的上衍便是洞庭郡属县㊂又简9-1125: 廿六年十月以来尽后九月往来书具此中㊂㊃廿五年二月㊁三月㊁六月㊁七月已事㊂尉吏曹㊂ 4 反映迁陵官署最早的公务记录始于二十五年(前222)二月,是知包括迁陵在内的洞庭郡部分地区入秦㊁设县的时间当不晚于此时㊂洞庭㊁苍梧郡县的设置与军事占领几乎同步,足见秦人行事的高效㊂又因户籍和赋税等核心制度有赖郡县制运转,且郡县主官皆由中央任免,凸显了郡县制不可替代的作用,堪称从军事占领向行政统治转变的关键㊂在实际操作层面,秦对楚国原先设置的郡县也予以了利用 5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以新设郡县改造当地行政体系的效率㊂然而,这并不代表秦帝国新设的郡县只是简单因袭原先的楚郡县㊂对比楚秦所设之洞庭㊁苍梧郡可知,历史早期或过渡时期政区划分多与军事㊁交通等因素有关,而 秦统一后所设郡却多与自然区划符合 6 ㊂故新设郡县须预先经过周密的计划考量,具体实施的困难不可低估㊂同时,楚国于郡县之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封君封邑㊂洞庭㊁苍梧郡所处的楚国江南地区,在战国中晚期便设有不少封君封邑 7 ㊂虽然绝大多数楚国封邑的规模比较小,尚不及一般的县 8 ,但在重新制定行政区划时,仍需计议如何归并旧邑的问题㊂88 12345678按:或认为秦王政十九年之前,包括里耶古城在内的 青阳以西 地区已归秦所有(陈絜:‘里耶 户籍简 与战国末期的基层社会“,‘历史研究“,2009年第5期),恐非是㊂睡虎地秦简‘编年记“载秦王政十九年 南郡备敬(警) (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文物出版社,1990年版,第7页)说明,为 集中兵力先攻灭三晋,再挥戈南下完成统一计划 ,在楚国主动攻击南郡的情况下,秦国主要采取了守势(参看上海市重型机械制造公司工人历史研究小组:‘从云梦秦简<大事记>看秦统一六国和反复辟斗争“,‘文物“,1976年第7期;高敏:‘南郡守腾的经历及其发布<语书>的意义“,载高敏:‘云梦秦简初探“,河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7-39页)㊂按:岳麓秦简载 同罪其繇使而不敬,唯大啬夫得笞之如律㊂新地守时修其令,都吏分部乡邑间,不从令者论之㊂㊃十九 ,陈松长先生认为其中的 新地守 是秦统一六国期间的地方临时看守政府㊂ 新地守 的职权应与郡同级,但管辖范围则可能临时指定,或在秦征服楚地的过程中多有设置,岳麓秦简中多次出现的 州陵守 也许就是其例证㊂参看陈松长:‘岳麓书院藏秦简中的郡名考略“,‘湖南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㊂陈伟:‘里耶秦简牍校释“第1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329页㊂陈伟:‘里耶秦简牍校释“第2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265页㊂按:安作璋㊁熊铁基先生指出: 在四十八郡中,有一些是原六国置的, 特别是原楚境内许多郡县的设立是如此,完全由秦设立的郡县,如灭巴国㊁蜀国设立巴郡㊁蜀郡,这样的新郡并不多㊂ (参看安作璋㊁熊铁基:‘秦汉官制史稿“下册,齐鲁书社,1984年版,第4㊁5页)李海勇先生亦结合相关考古资料证明,自战国中期起楚国已于湖南地区设立了一批县邑,以加强统治(参看李海勇:‘楚人对湖南的开发及其文化融合与演变“,武汉大学,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第66-79页)㊂钟炜㊁晏昌贵:‘楚秦洞庭苍梧及源流演变“,‘江汉考古“,2008年第2期㊂参看何浩:‘论楚国封君制的发展与演变“,‘江汉论坛“,1991年第5期;李海勇:‘楚人对湖南的开发及其文化融合与演变“,第74-79页;郑威:‘楚国封君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版,第170-186页㊂陈伟:‘包山楚简初探“,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06页㊂尽管如此,秦设置洞庭㊁苍梧等郡县也只用了很短的时间㊂其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准备充分,秦人在对外扩张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且于楚地也曾有过实践,如前揭南郡;二是为了尽快推行秦制, 六国回辟,贪戾无厌,虐杀不已 ,是秦人对六国的观感㊂如何才能 诛乱除害,兴利致福 ,当然是 普施明法 1 ,奉行秦制,这也是一个更为紧要的问题㊂设置郡县所起的作用,就好比铸件前先要打造模具,模具成型得越快,越有利于秦制的 浇铸㊂二、基层行政体系的改造随着新郡县的设立,楚国原先的县以下的基层行政体系,势必要被改造为秦制下的乡里㊂包山楚简的年代约为楚怀王时期,从中所见的楚国基层行政体系可分为城㊁乡两个系统:地方中心城市的基层组织是里,楚都范围内则是规模与里相当的州,二者没有统属关系;乡野的基层组织是邑,分布于城市四周,部分邑上设有路㊁敔㊁2 ㊂至于楚国里之上有没有乡,以目前出土的楚简看来,还有待于进一步证明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各色名目的行政单位改造为统一且明确的乡里,是个不小的难题㊂而且乡里一旦固定下来,又涉及户籍的编造与什伍的编制 3 ,这些工作必定十分细碎和烦琐㊂然而透过里耶秦简却可看到,秦对荆新地基层行政体系的改造较为高效,短期内即初步实现了秦制化㊂‘里耶发掘报告“公布了24枚内容为户籍登记的木简,其中包括了整简10枚,例如:K 27:第一栏:南阳户人荆不更蛮强第二栏:妻曰嗛第三栏:子小上造Ѳ第四栏:子小女子驼第五栏:臣曰聚伍长98 1 2 3 以上分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249㊁245页㊂参看陈伟:‘包山楚简初探“,第67-101页;陈絜:‘再论包山楚简 州 的性质与归属“,载‘ 纪念郑天挺先生诞辰110周年暨中国古代社会高层论坛 会议论文“,2009年9月,第34~53页;王准:‘包山楚简所见楚邑新探“,‘中国史研究“,2013年第1期㊂按:楚简有 玉府之典 某瘽之典 陈豫之典 (湖北省荆沙铁路考古队:‘包山楚墓“上册,文物出版社,1991年版,第349页)㊂ 典 者, 登记名簿的簿册 (彭浩:‘包山楚简反映的楚国法律和司法制度“,载‘包山楚墓“上册,第549页)㊂楚国的户籍制度亦关涉登记对象的居址㊁族氏㊁私名以及户口迁徙等方面(参看‘包山楚简初探“,第128-129页;鲁鑫:‘包山楚简州㊁里问题研究缀述“,‘中原文物“,2008年第2期),然则毕竟是在楚制框架之下㊂由于战乱使人口处于流动的不稳定状态,加之楚国户籍可能只登记男性(参看陈伟:‘包山楚简初探“,武汉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27页),因此,在重新编造户籍的过程中,楚地的旧户籍档案即使是可资利用之处也比较有限㊂K43:第一栏:南阳户人荆不更大Ѳ弟不更庆第二栏:妻曰嬽庆妻规第三栏:子小上造视子小上造Ѳ 1南阳,洞庭郡迁陵县某乡里名 2 ;荆,秦人对楚的称呼 3 ;不更,秦爵第四级㊂ 荆不更 ,当是秦占领荆新地之初的特殊产物㊂爵位前标注 荆 ,是为区别秦人和旧楚国居民,里耶简9-1205亦载 Ѳ二人,其一秦,一人荆,皆卒Ѳ 4 ㊂这应是一种临时性措施,当时可能因为楚国新灭,局势未稳,故特别标注 荆 以分辨和控制楚人㊂ 不更 小上造 也不太可能是整理者说的楚爵,理解为秦所赐爵位似乎更为允当 5 ㊂邢义田先生指出: 秦占领楚地后,户籍中登记的爵只可能是秦爵㊂ 为标示他们原为楚人,在爵前加一 荆 字而已㊂ 6里耶一号井出土的户籍简第一栏中有 南里户人大女子分 南里户人官大夫布 南09 123456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里耶发掘报告“,第203㊁203-204页㊂按:关于南阳,‘里耶发掘报告“称: 南阳 在此处可能是里名,也可能是郡名,联系到 荆 字, 南阳 表示郡名的可能性似乎更大㊂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里耶发掘报告“,第208页)㊂然而多数学者认为 南阳 应为里名㊂参看邢义田:‘龙山里耶秦迁陵县城遗址出土某乡南阳里户籍简试探“,武汉大学简帛网h t t p://w w w.b s m.o r g.c n/s h o w_a r t i c l e.p h p?i d=744,2007年11月3日;张荣强:‘湖南里耶所出 秦代迁陵县南阳里户版 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陈絜:‘里耶 户籍简 与战国末期的基层社会“,‘历史研究“,2009年第5期;黎明钊:‘里耶秦简:户籍档案的讨论“,‘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2期㊂按:里耶秦简8-461载有秦统一后诸多名号的更替,其中包括 曰曰荆 (陈伟:‘里耶秦简牍校释“第1卷,第156页)㊂游逸飞先生认为 五午 从五㊁午,与 楚 皆属鱼部韵,故可通假㊂简文意为:故称 楚 ,今称 荆 ㊂为避秦庄襄王讳,秦改称楚为荆,此处的记录系该变更在故楚地的推广普及(参看游逸飞:‘里耶秦简8-455号木方选释“,载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简帛“第6辑,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95页㊂陈伟:‘里耶秦简牍校释“第2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276页㊂参看张荣强:‘湖南里耶所出 秦代迁陵县南阳里户版 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刘敏:‘秦汉时期的 赐民爵 及 小爵 “,‘史学月刊“,2009年第11期;王子今:‘试说里耶户籍简所见 小上造 小女子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出土文献“第1辑,中西书局,2010年版,第231页㊂邢义田:‘从出土资料看秦汉聚落形态和乡里行政“,邢义田:‘治国安邦:法制㊁行政与军事“,中华书局, 2011年版,第303页㊂按:南阳里男子普遍受爵,一方面或是秦笼络人心之举,但具体来说,学者存在不同看法㊂于振波㊁朱锦程先生认为,新黔首通过特殊形式的赐爵所获的爵位,与故秦人爵位同样享有相应的司法特权(参看于振波㊁朱锦程:‘出土文献所见秦 新黔首 爵位问题“,‘湖南社会科学“,2017年第6期)㊂袁延胜先生则主张,尽管里耶户籍简中的 荆不更 荆(大)夫 爵位,应是秦政府赐予旧楚之人的爵位,但其性质类似于汉代的民爵㊂在权益的获得方面,与依靠军功得来的军功爵不可同日而语,或者根本就不享受秦爵者的待遇(参看袁延胜:‘里耶秦代 户版 研究“,载袁延胜:‘秦汉简牍户籍资料研究“,第17-20页)㊂秦在荆新地的统治确立伊始,局势动荡不宁,统治者既想安抚楚人,又要征用楚人, 赐爵 大抵就是这种微妙心态的体现㊂里户人士五赘 1 的记载,其内容及书写格式与简K 27第一栏大致相同,只是在这些简中已看不到 荆 字㊂晏昌贵先生推测南阳里后来被秦一分为二,一为贰春乡的 南里 ,一为启陵乡的 阳里 2 ㊂这就更加证明,第一栏标注有 荆 字的户籍简,反映的应是秦占领荆新地之初的户口情况㊂此外,从南阳里户籍简的著录格式来看,张荣强先生将其架构总结为:第一栏大男,第二栏大女,第三栏小男,第四栏小女,第五栏为伍长㊁毋室及奴婢之类的备注项目3 ㊂这与里耶一号井户籍简的统计项目及分栏原则也较吻合,即同样按照大男㊁大女㊁小男㊁小女的顺序统计家庭人口,例如:简9-1530:Ѳ伍长㊂大女二人㊂小男一人㊂小女一人㊂四人㊂简9-2299:南里户人官夫大夫布㊂Ѳ口数六人㊂Ѳ大男子一人㊂Ѳ大女子一人㊂Ѳ小男子三人㊂Ѳ4 尽管就家庭结构而言,户籍简中存在K 43和K 2/23这样的成年兄弟同居的联合家庭,与秦法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5 的规定略有差距,但需要说明的是,相19 1 2 3 4 5 以上分见陈伟:‘里耶秦简牍校释“第1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20页;陈伟:‘里耶秦简牍校释“第2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第465页;张春龙:‘里耶秦简中户籍和人口管理记录“,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㊁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㊁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里耶古城㊃秦简与秦文化研究中国里耶古城㊃秦简与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93页㊂晏昌贵:‘里耶简牍所见秦迁陵县乡里研究“,载晏昌贵:‘秦简牍地理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231页㊂按:晏昌贵先生认为,秦将南阳里分化为二里,使之分属于不同的乡,是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控㊂从现有资料来看,对阳里的记载最早是在秦始皇二十九年,这似乎说明,虽然南阳里确实有可能被一分为二,但其时间不会太早㊂张荣强:‘ 小 大 之间 战国至西晋课役身分的演进“,‘历史研究“,2017年第2期㊂陈伟:‘里耶秦简牍校释“第2卷,第323㊁465页㊂另可参看张春龙:‘里耶秦简中户籍和人口管理记录“,载‘里耶古城㊃秦简与秦文化研究 中国里耶古城㊃秦简与秦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92-193页㊂‘史记“卷68‘商君列传“,第2230页㊂比占据多数的核心家庭 1 ,联合家庭并非主流, 或仅仅是一种暂时性的过渡形态 2 ㊂故此,除 荆 字显示出楚地特征外,简文中虽然包含了某些阶段性特征,但无碍其秦制属性的体现㊂除了简K27,简K1/25/50㊁K42/46第五栏亦载有 伍长 的注记,表明南阳里的民户在重新编造户籍的同时划分了什伍㊂据‘史记㊃秦始皇本纪“,秦人 为户籍相伍 3 始于献公十年(前375),商鞅变法进一步规定 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4 ㊂睡虎地秦简多有关于什伍连坐的律文,如 百姓不当老,至老时不用请㊂敢为酢(诈)伪者,赀二甲;典㊁老弗告,赀各一甲;伍人,户一盾,皆(迁)之 5 ㊂楚国是否也有相应的控制基层社会的手段?‘鹖冠子㊃王鈇“: 五家为伍,伍为之长;十伍为里,里置有司;四里为扁,扁为之长;十扁为乡,乡置师㊂ 6 不过尚无明确的考古资料为证,有学者甚至提出 楚国编户民本无编伍之制 7 ㊂但无论怎样,可以肯定的是,秦制㊁楚制本来就有差异,而像秦这样森严的什伍连坐制度推行到哪里都是不易的㊂再看南阳里户籍的编制时间㊂张荣强先生指出: 战国的秦岁首正月,地方上计在十月㊂ 8 这就意味着各种计簿资料须在九月底汇总㊂正如睡虎地秦简‘司空律“规定:官作居赀赎责(债)而远其计所官者,尽八月各以其作日及衣数告其计所官,毋过九月而觱(毕)到其官;官相紤(近)者,尽九月而告其计所官,计之其作年㊂ 9户籍编造与之同理,里耶秦简8-731:Ѳ八月ѲѲѲѲ春乡户计㊂Ѳ29 123456789按:黎明钊先生认为,南阳里户籍简除残泐及漫漶太甚者以外,其余15户包括联合家庭2例:K43㊁K2/23;主干家庭3例:K13/48㊁K30/45㊁K42/46;核心家庭10例:K27㊁K1/25/50㊁K28/29㊁K17㊁K4㊁K33㊁K31/37㊁K8/9/ 11/47㊁K5㊁K26(参看黎明钊:‘里耶秦简:户籍档案的探讨“,‘中国史研究“,2009年第2期)㊂又张荣强先生提出,简K13/48和简K42/26中的 母 实际应释作 毋 ,同简K28/29中的 毋室 情况类似㊂依此,则南阳里户籍简中的主干家庭可能只有一例,而核心家庭的比例将进一步提高㊂参看张荣强:‘ 小 大 之间 战国至西晋课役身分的演进“,‘历史研究“,2017年第2期㊂陈絜:‘里耶 户籍简 与战国末期的基层社会“,‘历史研究“,2009年第5期㊂按:进一步而言,联合家庭的存在不排除只是因为秦编制户籍的要求迫切,故而保持现状,这也可从侧面佐证南阳里户籍简的登记是在秦人占领迁陵之初㊂‘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289页㊂‘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第2230页㊂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第87页㊂黄怀信:‘鹖冠子汇校集注“卷中‘王鈇“,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78~179页㊂陈絜:‘里耶 户籍简 与战国末期的基层社会“,‘历史研究“,2009年第5期㊂张荣强:‘汉唐籍账制度研究“,商务印书馆,2010年版,第196页㊂睡虎地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睡虎地秦墓竹简“,第51页㊂Ѳ以邮行,不求报,敢言之㊂Ѳ 1 (贰)春乡以八月某日完成户籍编造,向迁陵县户曹上报,可证㊂已知洞庭㊁苍梧郡及辖县应置于秦王政二十五年 五月,天下大酺 以前,则南阳里,或者说整个迁陵县户籍最初编造完成的时间,可能就在其年八到九月,即当年度的十月上计前 2 ㊂考虑到秦刚刚占领荆新地的特殊背景,从强化控制的角度出发,则这一时间可能会更早㊂南阳里户籍简体现的秦制属性及其存在的阶段性特征,让我们倾向于判断,该简内容应是秦在迁陵设县后的早期户籍登记㊂又简16-9a :ʌ廿ɔ六年五月辛巳朔庚子,启陵乡敢言之㊂都乡守嘉言:渚里不Ѳ劾等十七户徙都乡,皆不移年籍㊂令曰:移言㊂㊃今问之劾等徙Ѳ书,告都乡曰启陵乡未有枼(牒),毋以智(知)劾等初产至今年数㊂Ѳʌ皆自占ɔ,谒令都乡具问劾等年数,敢言之㊂3 启陵乡渚里劾等十七户迁徙至都乡,相关吏员却未将其年籍档案一并移往㊂都乡于是要求启陵乡查问劾等人的出生日期和年龄,以便登记㊂按‘史记㊃秦始皇本纪“载秦王政十六年(前231) 初令男子书年 4 ,虽不知启陵乡为何无有这些徙户的年籍档案,然此处对于年籍登记的详细要求,表明年籍实为办理户口迁徙手续的必要部分㊂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㊃户律“:恒以八月令乡部啬夫㊁吏㊁令史相襍案户籍,副臧(藏)其廷㊂有移徙者,辄移户及年籍爵细徙所,并封㊂留弗移,移不并封,及实不徙数盈十日,皆罚金四两;数在所正㊁典弗告,与同罪㊂乡部啬夫㊁吏主及案户者弗得,罚金各一两㊂5 可知,汉初办理人口迁徙时需一并出具 户及年籍爵细 ㊂这里的 年籍爵细 即里耶秦简的 年籍 ㊂前引简16-9a 中,迁入地都乡的吏员只索要年籍却不及户籍,暗示了户籍已经随徙户移交都乡的事实㊂说明启陵乡㊁都乡各户皆已编著在籍,同时说明至迟到迁陵县设置的第二年五月,亦即秦始皇二十六年,都乡已编制年籍,全县的年籍登记也39 1 2 3 4 5 陈伟:‘里耶秦简牍校释“第1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211页㊂按:简8-439+8-519+8-537记: 廿五年九月己丑,将奔命校长周爰书:敦长买㊁什长嘉皆告曰:徒士五(伍)右里缭可,行到零阳庑溪桥亡,不智(知)ѲѲѲ㊂缭可年可廿五岁,长可六尺八寸,赤色,多发,未产须,衣络袍一㊁络单胡衣一㊁操具弩二㊁丝弦四㊁矢二百㊁巨剑一㊁米一石Ѳ㊂ (陈伟主编:‘里耶秦简牍校释“第1卷,第149页)其中 右里 若属迁陵县某乡,则以 廿五年九月己丑 而有 右里士伍缭可 ,可知我们的推测大体不误㊂惟 右里 不见于其它简牍记载,加之‘里耶秦简[壹]“将 右里 释作 各Ѳ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里耶秦简[壹]“,文物出版社,2012年版,第31页),其义涵不明,故此处谨将这条材料志之以为参考㊂里耶秦简博物馆㊁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中心:‘里耶秦简博物馆藏秦简“,中西书局,2016年版,第208页㊂‘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第232页㊂张家山二四七号汉墓竹简整理小组:‘张家山汉墓竹简“(释文修订本),第54页㊂。
从里耶秦简中漫谈历史

从里耶秦简中漫谈历史摘要: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灭亡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却至二世而亡。
短短的十五年存在,再加上“焚书坑儒”对珍贵典籍和文献的破坏。
让遗留的资料少之又少,是秦朝历史就像“水中月镜中花”,让人可欲而不可求;也就像湘西大山中的云雾,扑朔迷离。
而里耶秦简的发现,3600多枚秦简的出土,堪称是21世纪以来中国考古学的“最伟大发明之一”,将极大的填补《史记》、《汉书》等文献中关于秦朝的空白,甚至是改写,为研究秦朝的历史提供了广阔的全景式的思维空间何丰富的资料基础。
简牍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各个层面有通邮、军备、算术、记事、行政设置、职官、民族等,还提到迁陵、洞庭、临沅、弋阳、酉阳、沅陵、阳陵等十多处地名。
我便来挑拣某一方面的某一小部分和具体的一点来漫谈秦朝的历史。
知识不备,考虑不周,便从小处着手。
关键词:奴隶制度、洞庭郡、通邮、土家北缘说、庸人南迁、敢言之、某手……(一)奴隶制度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政策,晋国开展“作爰田”行为,特别是鲁宣公十五年,即公元前594年,的“初亩税”政策,标志着鲁国正式废除公田、私田之分,向一切田亩征收实物税,这些都被看做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兆。
公田不断被废弃,新的土地不断被开垦,私田规模逐渐得到扩大。
为适应时代潮流,各国进行土地改革,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特别是秦国,进过商鞅变法,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封建地主土地制度。
《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为土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小农经济便得以确立和发展。
根据马克思《资本论》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再加上官僚制度的发展与中央集权的加强。
井田制衰落、崩溃并逐步走向瓦解,加上生产工具、生产力的进步和农民和地主两大阶级的逐步形成,以及“士”代表的统治阶层所起的推动作用,因此奴隶制度便被封建制度所逐步取代而退出历史舞台,失去合理存在因素的奴隶制度不断没落,走向崩溃与历史尽头。
《里耶秦简(壹)》释地(四则)

110《里耶秦简(壹)》释地(四则)*何有祖(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简帛研究中心)考古与文物 2019年第2期关键词:秦简,地名,临晋,门浅摘要:本文对《里耶秦简(壹)》一书的几支简所含的地名如临晋、女阴、门浅、秭归重新做了考释,提出了新的看法。
KEY WORDS: Qin bamboo slips, Place names, Linjin, MenqianABSTRACT: This article proposes new interpretation for several place names mentioned in the Liye Qin Bamboo Slips (I) including Linjin (临晋), Nvyin (女阴), Menqian (门浅), and Zigui (秭归). Also, this article provides new idea about these locations.2012年出版的《里耶秦简(壹)》[1],是研究秦代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小文对《里耶秦简(壹)》所含的几处地名重新做了考释,不妥之处,敬请方家指正!一戌朔庚戌,临晋河□Ⅰ【敢】言之。
八月己未,内□Ⅱ□□□□□□Ⅲ8-2061“庚戌”下一字,原释文作“输”,再下一字,原释文作曹,《里耶秦简牍校释(第一卷)》疑读为“漕”[2]。
《史记·萧相国世家》:“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
”索隐:“漕,水运也。
”《汉书·赵充国传》:“臣前部士入山,伐材木大小六万余枚,皆在水次……冰解漕下。
”颜注:“漕下,以水运木而下也。
”今按:此二字见上表左列,与右列相对应的字例比较可知,当释作“临晋”,县名,《二年律令》443号简“临晋”整理者注:“临晋,属左冯翊,汉初属内史。
”“河”下一字,《校释》疑是“徒”,今存疑。
二丗五年三月庚寅朔丁酉,贰春乡兹敢言之:佐诎自言:士五,居泥阳Ⅰ益固里[3]。
里耶秦简所见秦代地方官吏的徭使

社会科学2019年第5期王勇:里耶秦简所见秦代地方官吏的徭使里耶秦简所见秦代地方官吏的徭使王勇摘要:里耶秦简所载迁陵官吏外出公干的任务主要包括上计、押解护送各类人员、运送各类物资、为官府采购、上事郡府等.类型相当多样。
由于位置偏远.尤其是离洞庭郡治有相当距离,迁陵官吏徭使离县时间通常要超过一个月,甚至有接近半年的情形。
由此造成迁陵官吏统计记录中徭使者的比例相当高。
官吏频繁徭使会使县廷的行政运作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帝国统治的稳固.汉代的制度设计已经有减少官吏徭使的意图。
关键词:里耶秦简;迁陵;地方官吏;徭使中图分类号:K2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7-5833(2019)05-0154-09作者简介:王勇.湖南大学岳麓书院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副教授(湖南长沙410082)里耶秦简7-67+9-631记载:“迁陵吏志:吏员百三人。
令史廿八人,【其十】人繇(徭)使•【今见】十八人。
官啬夫十人,其二人缺,三人繇(徭)使.今见五人。
校长六人,其四人缺,今见二人。
官佐五十三人,其七人缺.廿二人韶(徭)使.今见廿四人。
牢监一人。
长吏三人.其二人缺,今见一人。
凡见吏五十一人。
”①简文是秦代迁陵县某一时间吏员状况的统计记录,其对于见吏的统计,首先是排除了缺员,其次是排除了徭使者。
官吏的徭使类似于出公差。
尹湾汉简《东海郡下辖长吏不在署、未到官者名籍》“右十三人繇”条,列有东海郡下属县邑侯国长吏分别送罚戍、卫士、徒民、保宫.上邑计与市鱼、材等记录。
高敏先生指出简文中的“繇”•“有因公出差的职役”性质②。
邢义田先生亦提到“这类的繇,类似出公差”③。
《迁陵吏志》中的徭使也就是指这种因为公务而出差的行为。
《迁陵吏志》中徭使者有35人.与见吏51人之比大致是7-10.反映出徭使是秦代迁陵官吏相当普遍的任务。
关于秦汉时期官吏徭使的具体情况•学界围绕尹湾汉简的记载已经做过不少研究。
本收稿日期:2018-12-15①里耶秦筒博物馆等:《里耶秦筒博物馆藏秦简》.中西书局2016年版.第163—164页.简文中令史、官啬夫、校长、官佐、牢监、长吏员额之和为101人.比“吏员百三人”少二人.原因不明.或许”百三人”中的“三'‘是•'一”的淚写.本文所引里耶秦筒筒文如无特别注明以“8-”开头的引自陈伟主编《里耶秦筒牍校释(第一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以“9—”开头的引自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菁《里耶秦筒(贰)》(文物岀版社2017年版).其余引自《里耶秦简博物tff藏秦筒》.②高敏:《尹湾汉简<考绩簿〉所载给我们的启示读尹湾汉简札记之三》.载氏著《秦汉魏晋南北朝史论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第110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里耶簡牘所見秦遷陵縣鄉里考*晏昌貴郭濤里耶秦簡,包括2002年發掘於里耶古城一號井(J1)的38000余枚簡牘,以及2005年發掘於護城壕的50餘枚木牘,主要內容是秦遷陵縣的行政公文檔案,年代跨度為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至秦二世二年(前208)1。
簡文中有大量前所未見的鄉里地名,是研究秦代縣以下基層行政組織的重要材料。
此前我們曾根據已公佈的里耶秦簡的有限材料,揭示秦朝在地方行政建制中存在“縣—鄉—里”結構,但未能進一步闡釋遷陵縣鄉里建制的具體情況2。
近年來,隨著里耶簡牘資料的逐步刊佈,使得對秦遷陵縣鄉里的復原成為可能3。
本文打算利用這些已刊的簡牘資料,全面復原秦遷陵縣的鄉里建置,希望得到讀者的指教。
里耶簡8-757:“今遷陵廿五年為縣”,表明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今湖南龍山里耶一帶已設為秦遷陵縣。
簡8-1663+8-1925:“〼【朔】己卯,遷陵丞昌【敢】告尉,三鄉〼。
”可知秦遷陵縣實有三個鄉。
又從簡8-49和8-1663以及其他簡牘材料可知(見下引),三鄉分別是:都鄉、啟陵鄉、貳春*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秦簡牘所見地理史料的整理與研究”,批准號13BZS024。
1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編著:《里耶秦簡(壹)》,文物出版社2012年,前言,第4頁。
2晏昌貴、鐘煒:《里耶秦簡所見的陽陵與遷陵》,《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6年第4期。
3本文所引里耶簡牘資料主要見於以下論著: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湖南龍山里耶戰國——秦代古城一號井發掘簡報》,《文物》2003年第1期;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文物處:《湘西里耶秦代簡牘選釋》,《中國歷史文物》2003年第1期;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里耶發掘報告》,嶽麓書社2007 年;張春龍:《里耶秦簡所見的戶籍和人口管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等編《里耶古城·秦簡與秦文化研究——中國里耶古城·秦簡與秦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科學出版社2009年,第188-195頁;湖南省考古研究所編著:《里耶秦簡(壹)》,文物出版社2012年;陳偉主編:《里耶秦簡牘校釋(第一卷)》(以下簡稱《校釋》),武漢大學出版社2012年;游逸飛、陳弘音:《里耶秦簡博物館藏第九層簡牘釋文校釋》,簡帛網2013年12月22日;張春龍等:《湖湘簡牘書法選集》,湖南美術出版社2012年;鄭曙斌等:《湖南出土簡牘選編》,嶽麓書社2013年。
鄉,每鄉下轄若干里,構成縣——鄉——里的行政結構。
以下分述之。
一、都鄉秦漢時期,凡稱“都鄉”者均與縣城同治。
里耶簡之“都鄉”亦當位於秦遷陵縣城之內,但有不同的行政機構。
里耶簡牘所見都鄉與遷陵縣的往來行政文書完整者凡有6件,除一件為次日到達外,餘者均為當天到達,其中有2件為當天早晨(旦)到達(8-2011、8-196+8-1521),尤可證都鄉與遷陵縣城位置極近,當在同地。
里耶簡牘多見稟貸糧食的記錄,其中有啟陵鄉、貳春鄉,不見都鄉,原因就在於都鄉與遷陵縣同在一地,都鄉吏卒之稟貸均由遷陵縣相關官員(司空、倉、田等)負其責。
里耶簡9-2307:“都鄉黔首毋濮人、楊人、臾人。
”所謂“濮人、楊人、臾人”當指少數民族族群,具體詳情待考。
簡文說都鄉黔首中沒有這些少數民族族群,大概與都鄉位處縣城有關,並不表明秦遷陵縣境內沒有少數民族人群。
《輿地紀勝》在講到漢唐時期巴東地區族群分佈時,曾稱:“巴夏居城郭,蠻夷居山谷。
”1里耶簡所述,或與之相類。
都鄉下轄二里:高里、陽里。
1、高里里耶簡8-1443+8-1455:卅二年六月乙巳朔壬申,都鄉守武爰書:高里士五(伍)武自言以大奴幸、甘多,大婢言、言子益等,牝馬一匹予子小男子產。
典私占。
初手。
六月壬申,都鄉守武敢言:上。
敢言之。
初手。
1《輿地紀勝》卷174,夔州路涪州“風俗形勝”,中華書局1992年,第4525頁。
相關研究參看魯西奇:《釋“蠻”》,原刊《文史》2008年第2期,收入氏著《人群·聚落·地域社會:中古南方史地初探》,廈門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23-56頁。
六月壬申,日□,佐初以來。
欣發。
初手。
文書大意是說:秦始皇32年(前215年)6月28日,都鄉守官名叫“武”向遷陵縣上報“爰書”,稱:高里士伍名叫“武”的,自願將大奴“幸”、“甘多”,大婢“言”及其子“益”,連同母馬一匹等財產分贈給他的兒子名叫“產”的。
由里典名叫“私”的驗證,書手名叫“初”的抄錄。
該件由當天傳遞至遷陵縣,由名叫“欣”的拆封。
由此可見,高里確屬都鄉,了無疑義。
里耶簡9-2350:卅三年六月庚子朔丁巳,守武爰書:高里士五(伍)吾武自言:謁豤(墾)草田六畝,武門外,能□(恒?)藉以為田,典□占。
六月丁巳,田守武敢言之:上黔首豤(墾)草□□,敢言之。
銜手。
六月丁巳,日水十一刻刻下四,佐銜以來。
□發。
該件是由田官守上報遷陵縣的墾田“爰書”,高里士伍姓“吾”名“武”(不知與上件是否同人)自稱在“武門外”墾草田6畝。
“武門”當即遷陵縣城門,大約高里位於城內,吾武亦居城內,而在城門外新墾得6畝草田,田官於是上報遷陵縣廷。
2、陽里里耶簡8-1554:卅五年七月戊子朔己酉,都鄉守沈爰書:高里士五(伍)廣自言:謁以大奴良、完,小奴嚋、饒,大婢闌、願、多、□,禾稼、衣器、錢六萬,盡以予子大女子陽里胡,凡十一物,同券齒。
典弘占。
七月戊子朔己酉,都鄉守沈敢言之:上。
敢言之。
□手。
【七】月己酉日入,沈以來。
□□。
沈手。
上件是秦始皇35年(前212)7月22日都鄉守沈上報遷陵縣的“爰書”,當天由“沈”親自送達縣廷,內容是高里士伍“廣”將財產分贈其女“陽里胡”的證明。
文中贈送者“廣”和被贈者“胡”分屬不同的“里”:高里和陽里,表明二“里”必相鄰近。
文書由都鄉上報而不涉及其他鄉,或可證明高里與陽里同屬都鄉所轄。
里耶簡8-1141+8-14771:卅三年三月辛未朔丙戌,尉廣敢言之:□〼自言謁徙遷陵陽里,謁告襄城□〼何計?受署,計年、名為報。
署〼三月丙戌旦,守府交以來。
/履發。
〼簡文有殘缺,大意謂:襄城縣某人遷徙到遷陵縣陽里,縣尉廣向遷陵縣報告。
稱“遷陵陽里”的簡文還見於8-78,也許陽里位於遷陵城內,故有是稱。
里耶簡8-1236+8-1791:1二簡綴合據何有祖:《里耶秦簡牘綴合(八則)》,簡帛網2013年5月17日。
今見一邑二里:大夫七戶,大夫寡二戶,大夫子三戶,不更五戶,□□四戶,上造十二戶,公士二戶,從廿六戶。
上件當為戶籍統計資料,“一邑”當指遷陵縣城,“一邑二里”是說遷陵縣城內有二里。
遷陵縣城與都鄉同地,已知遷陵都鄉有高里,從已有全部里耶資料看,另一里當即陽里。
里耶所見陽里戶籍簡有:“陽里戶人大夫刀,卅五年五月己丑朔【癸】〼。
”(8-834+8-1609)“陽里戶人司寇寄,妻曰備,以戶遷廬江,卅五年〼。
”(8-1873+8-1946)“陽里戶人□〼小妾無蒙〼”(8-126)等。
這些戶籍資料明白無誤地證明秦遷陵縣確有陽里,而從其他鄉的所屬“里”來看,陽里屬都鄉的可能性最大。
陽里既屬都鄉位於遷陵縣城內,而里耶古城又位於酉水北岸,古以山南水北為“陽”,從陽里的得名,或可推測其當位於里耶古城(秦遷陵縣城)的南部、酉水的北岸。
二、啟陵鄉里耶簡12-1799:書一封,酉陽丞印,詣遷陵,以郵行。
廿八年二月癸酉,水下十一刻刻下五,起酉陽廷。
二月丙子,水下九刻,過啟陵鄉。
該件文書記錄由酉陽縣廷發往遷陵縣的文書傳遞經過,始皇28年(前219)2月3日由酉陽縣廷發出,4天后經過啟陵鄉。
另一件文書8-1798內容相似而略有殘缺,但從文書傳遞的時間看,由酉陽縣到啟陵鄉亦為4天。
由這兩件文書,可以證明啟陵鄉必在酉陽與遷陵之間。
秦漢酉陽縣在遷陵縣東偏南的酉水北岸1。
則啟陵鄉應位於秦遷陵縣以東以南一帶。
啟陵鄉有一里:成里。
3、成里里耶簡8-157:卅二年正月戊寅朔甲午,啟陵鄉夫敢言之:成里典、啟陵郵人缺。
除士五(伍)成里匄、成,成為典,匄為郵人,謁令尉以從事。
敢言之。
正月戊寅朔丁酉,遷陵丞昌卻之:啟陵廿七戶已有一典,今有(又)除成為典,何律令?應:尉已除成、匄為啟陵郵人,其以律令。
氣手。
正月戊戌,日中,守府快行。
正月丁酉,旦食時,隸妾冉以來。
欣發。
壬手。
文書大意謂:始皇32年(前215年)正月17日,啟陵鄉嗇夫名叫“夫”的,向遷陵縣報告:成里的里典和啟陵鄉郵人缺員,希望提拔成里的“成”為里典、“匄”為郵人。
4天后的20日“旦食時”,文書由隸妾“冉”傳達,由“欣”拆封,由“壬”書寫。
同一天,遷陵丞“昌”駁斥道:啟陵27戶已有一“典”,現在又要求提拔“成”為“典”,不合律令。
又回復說:縣尉已任命成和匄為郵人。
次日(21日),回復文書由守府名叫“快”的人傳遞。
2文書清楚地表明,成里屬於啟陵鄉。
里耶簡8-1813:“〼陵鄉成里戶人1參看譚其驤主編《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二冊,圖幅32-33,地圖出版社1982年。
2文書的理解參看胡平生:《讀里耶秦簡杞記》,《簡牘學研究》第四輯,第7-9頁,甘肅人民出版社2004年;邢義田:《湖南龍山里耶J1(8)157和J1(9)1-12號秦牘的文書構成、筆跡和原檔存放形式》,簡帛網2005年11月4日。
士五(伍)成隸〼。
”顯然地,缺字當補“啟”,這是成里屬啟陵鄉的明證。
簡8-518:“卅四年,啟陵鄉見戶、當出戶賦者志:〼見戶廿八戶,當出繭十斤八兩。
〼”啟陵鄉在始皇32年有27戶,34年有28戶,二年間增加一戶。
從里耶戶籍簡牘看,一里約有25戶,所以,我們推測啟陵鄉僅有一里。
三、貳春鄉上文推測啟陵鄉既位於遷陵縣的東部偏南,則貳春鄉可能位於遷陵縣的西部偏北一帶。
目前所見貳春鄉與遷陵縣的往來文書,最快者可當天到達,而啟陵鄉與遷陵縣的文書傳遞最快也要3天,所以貳春鄉所在地距離遷陵縣城當較啟陵鄉為近。
貳春鄉距遷陵縣雖近,但由於位處山區,似乎並不好走。
簡8-754+8-1007:卅年□月丙申,遷陵丞昌,獄史堪【訊】。
昌辭曰:上造,居平□,侍廷,為遷陵丞。
□當詣貳春鄉,鄉【渠、史獲誤詣它鄉,□失】道百六十七里。
即與史義論貲渠、獲各三甲,不智(知)劾雲貲三甲不應律令。
故皆毋它坐。
它如官書。
遷陵丞昌為秦叁川郡平縣人1,大約初到遷陵縣任職,前往貳春鄉視察,竟然在鄉吏的誤導下,“誤詣它鄉”“失道百六十七里”,也許是走到啟陵鄉去了吧。
貳春鄉以產漆著稱。
簡9-1138:“卅七年,遷陵庫工用計受其貳春鄉䰍(漆):桼(漆)三升,飲水十一升,幹重八。
”由於漆的生產量大,貳春鄉似1參看晏昌貴:《里耶秦簡牘所見郡縣名錄》,待刊。
有專管生漆的官職,簡8-1548有“貳春鄉主䰍(漆)發”。
漆樹一般生長在海拔較高的山區,至今湘西地區仍為生漆重要產地,主要分佈在龍山、花垣、鳳凰、永順,而以龍山縣數量最多,產量為全省之冠,有“黑色金子林之鄉”的美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