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牍中的政治与法律制度
《简牍所见秦吏道思想研究》

《简牍所见秦吏道思想研究》一、引言在古代中国,简牍作为一种重要的书写载体,承载了大量的历史信息。
尤其是秦朝时期的简牍,更是我们了解秦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宝贵资料。
秦朝吏道思想作为当时社会治理的指导思想,对于理解秦朝的兴衰、政治体制以及社会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对秦朝简牍的研究,深入探讨秦吏道思想的内涵及其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二、简牍中的秦吏道思想1. 简牍概述秦朝的简牍主要记录了当时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
其中,关于吏道思想的简牍占据了相当一部分。
这些简牍反映了秦朝对官员的选拔、任用、管理以及道德规范等方面的要求。
2. 吏道思想的内涵秦吏道思想强调官员的职责和道德规范,要求官员忠诚于国家、勤政为民、廉洁奉公。
同时,秦朝还注重官员的选拔和任用,提倡“尚贤使能”,即根据官员的能力和贡献来评定其职务和待遇。
这些思想在简牍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秦吏道思想的形成与演变1. 形成背景秦吏道思想的形成与秦朝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秦朝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一系列的制度改革。
其中,吏治改革是其中之一。
秦朝通过选拔有能力、有品德的官员来提高政府的效率和质量。
2. 演变过程随着秦朝的统治不断巩固,吏道思想也在不断演变。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吏道思想更加注重法制和规范化管理,强调官员要遵守法律、执行政策,同时还要注重官员的品德和能力的提高。
在秦二世时期,由于政治环境的变化,吏道思想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更加注重官员的忠诚度和对皇帝的服从。
四、秦吏道思想的影响与价值1. 对当时社会的影响秦吏道思想对当时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和能力,推动了政府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的稳定。
同时,它也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秦朝的统治。
2. 对后世的影响与价值秦吏道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它为后世的吏治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推动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
同时,它也体现了古代中国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对于我们今天的社会治理和道德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秦汉简牍所见的律典体系

秦汉简牍所见的律典体系在古代中国,秦汉时期的法律体系可谓是一部厚重的历史书,简单来说,就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法典大杂烩”。
想象一下,那时的老百姓生活在法律的笼罩下,像被笼子里的小鸟,想飞却又不得不遵循那些繁琐的规定。
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复杂?其实嘛,翻开那些古老的简牍,我们能看到的,除了字里行间的严肃,还有那些鲜活的生活场景。
秦汉时期的法律可不是简单的条条框框。
就好像我们现在的法律,有时候就像一张蜘蛛网,复杂又纠缠不清。
那些律典,像是一个个法官在纸上跳舞,严格得让人直冒冷汗。
他们把社会的秩序梳理得井井有条。
想象一下,那个时候,如果你在街上大声吵架,哎呀,立马就得小心了。
因为法律规定,吵架可是要罚钱的!你要是没带够钱,恐怕得当场跟警察“对着干”了,真是想想就觉得心累。
再说说那些律典背后的故事。
比如,有个“盗窃罪”的规定,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
盗窃可是大忌,犯了这个罪,轻则罚金,重则坐牢。
可是有趣的是,如果你偷的是别人的粮食,那后果可就不止罚金了,哎哟,得是个大麻烦!要知道,那可是关乎生死的事儿,吃饭的问题可不是开玩笑的。
想当年,有个小子为了填饱肚子,偷了邻居的稻谷,结果被抓了,判了个牢,真是“自作自受”啊!可怜他了,心里想着“为了生存,真是无奈”。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孝”的观念。
在秦汉时期,孝顺可是家里的头等大事。
这法律上也有所体现。
要是有儿子不孝,哎呀,轻则没收财产,重则就得“以德治罪”,可不是开玩笑的。
“孝”的标准高得吓人,连吃个饭都得伺候父母,哎,真是“孝”字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啊。
想象一下,现在的年轻人,谁有那么多时间去孝顺父母?不过,那时候的孩子们,真是得小心翼翼,生怕做错了事儿。
而那些律典里的条款,有些听上去还真有意思。
比如,曾经有规定,公堂之上,打官司可是得讲道理的。
如果你在法庭上抬杠,结果可就得扣分,嘿,那可是法官会直接看你不顺眼,真是“哑口无言”了。
这种事情,想想就觉得好笑,法庭上竟然还有“人气”之说。
里耶秦简文字的特征及影响

里耶秦简文字的特征及影响里耶秦简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竹简文物,现存于南京博物院。
里耶秦简共有4500多枚,是当时最古老、最多的简牍之一,对于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以下是里耶秦简的特征及其影响:1. 文化内涵丰富:里耶秦简主要内容包括政治、军事、法律、经济、人事、外交等方面的文件,涉及到当时国家的组织、制度、姓氏、人员编制等方面的信息。
这些文献内容的发现与研究,丰富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内涵,揭示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方方面面。
2. 语言规范性:里耶秦简记录了秦国的政令、奏折、对外使节等文书,其语言通俗易懂,与现代汉字的写法非常相似,表现了秦国汉字的规范性。
通过对里耶秦简的研究可以了解到当时中国古代文字的演变过程和规范性。
3. 行文简洁明快:里耶秦简的文风简洁、富有力度,行文一气呵成,没有废话和冗长的描写,能够准确表达作者的意图。
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快节奏和追求高效率的现象,也可以理解为受到了上层社会的要求和影响。
4. 落款习惯独特:里耶秦简中有一部分文件在结尾处留有落款,落款形式主要为姓氏加名字,如“子华白田”、“张丽钟”等。
这种落款习惯与后世常见的官名落款形式不同,显示了当时社会对于个人身份的重视和关注。
5. 对研究秦国历史的重要性:里耶秦简的发现和研究对于了解秦国历史、研究秦始皇统一六国过程、秦国制度政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里耶秦简记录了秦国政权建立初期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政治活动和制度安排,为研究秦国提供了重要资料。
里耶秦简作为中国古代文献中的重要资源,对于学术研究和文化保护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对里耶秦简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制度、文化和思想,对于推动中国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简牍文书中的汉唐户政管理制度

简牍文书中的汉唐户政管理制度
郑军
【期刊名称】《贵州社会科学》
【年(卷),期】2011(000)010
【摘要】户口的清查是封建国家赋税、徭役的基础,户政制度因此成为封建国家行政管理制度中极受重视的一项.简牍文书中记载有不少汉唐中央政府关于户口的清理、调查的原始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考证、分析,可以了解汉唐户政制度的真实面貌.
【总页数】4页(P130-133)
【作者】郑军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重庆 4011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929
【相关文献】
1.论简牍与甲骨文的时代关系——以《论简牍不晚于甲骨出现》一文为例
2.社会人文环境影响下的简牍及简牍学
3.秦汉简牍报书中“它有律令”研究
4.秦汉简牍奏谳文书中“它县论”研究
5.汉唐简牍书籍史及其书写再认识--以2000年以来考古发现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简牍所见官印犯罪管窥两汉政治与法律

官印在中国古代政治活动中的作用 , 具体来说有 玺 ’ , ‘ 天 子行 玺 ’ , ‘ 天子 之玺 ’ , ‘ 天 子信 玺 ’ , 凡六 玺 。
根据 卜 宪群 先 生 的研 究成 果 , 秦汉 时期 的公 文 已相 当
完善 , 种类复杂 , 管理有序 , 公文的运行与权力 的形式 紧密 结合 , 在 秦帝 国行 政 管 理 上发 挥 了巨 大作 用 , 而 且 奠定 了整个 中国古代 公 文制 度 的基础 。 中央政府
家山汉简《 二年律令 ・ 贼律》 和张家界古人堤遗址 出 命令 的上传 下达 , 地方 政府 的工作 汇 报 、 民情 方 政 , 都 土的东汉和帝年间的《 贼律》 管窥两汉 律法 的传承发 是通过一道道官方文书往来传递 的。《 汉旧仪补遗》
韩 旭
( 郑 州 大 学 历 史 学 院 ,河 南 郑州 4 5 0 0 0 )
[ 摘
要 ]官印在 文书行政体 系中起 着重要 作用 , 与两汉政 治关 系密切。张 家山汉简《 二 年律令 。 贼律 》 中出现的几条
官印犯罪的律法 , 为管窥 汉代政 治提供 了一个新的视 角。其后 , 在 张家界 古人堤遗 址又 出土 了 东汉和帝年 间的《 贼律》 片段 , 3 中也保 存 了一些官印犯罪的 内容 , - " 通过二 者之 间的对比研 究 , 即可管窥两汉律 法的传承 发展 与存 续关系。 [ 关键 词]简牍 ; 官印; 汉代 【 中图分类 号] K 2 3 2 [ 文献标志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8 — 5 8 2 3 ( 2 0 1 7 ) 0 8 - 0 0 0 7 - 0 2 [ 收稿 日期 ]2 0 1 7— 0 4— 0 1
展 与存续 关 系 。
一
汉简和敦煌吐鲁番文书中所见的汉唐经济法律制度

新发现的汉唐经济法律资料研究郑显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出土了大量的汉唐时期的古代文书,它包括1900年在甘肃敦煌藏经洞发现的古代遗书,1901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在新疆汉代遗址中发现的简牍,20世纪60~70年代在新疆阿斯塔那发现的吐鲁番文书,1973年在内蒙古额济纳旗居延发现的2万多枚竹简,1981年在甘肃武威出土的汉简《王杖诏令》,1983年12月在湖北江陵张家山汉墓出土的汉代竹简,1991年在敦煌悬泉发现的汉代诏书律令,1996年在湖南走马楼仓井出土的三国时期东吴的文书,2003年在内蒙古额济纳旗发现的王莽登基诏书残简和律令,另外还有许多迄今尚未公布的出土法律文献。
这些汉简和文书的发现不仅弥补了历史学研究的空白,也为法史学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原始材料。
我国著名学者陈寅恪先生在为陈垣教授《敦煌劫余录》所作的序言中指出:“一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
取用此新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
”自秦汉竹简和敦煌吐鲁番文书发现以来,学术界对该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
由于这些新出土的资料涉及内容广泛,发现的时间前后相差甚远,加之分散于全国各地,为学术研究带来了诸多不便。
本文依据现已公布的古代简牍文书,拟对汉唐间的经济法律制度略作分析。
新发现的汉代经济法律资料研究二十世纪的中国考古学得到了巨大发展,其中汉简的发现最为引人注目。
自1901年以来,斯坦因、斯文·赫定等人相继在尼雅、楼兰、敦煌等地发现了一批汉晋时期的木简和文书,王国维、罗振玉著《流沙坠简》,对其中发现的竹简作了详细的考证。
1930年,中瑞“西北科学考察团”在居延发掘出了一万多枚汉简,劳干撰写了《居延汉简考释》,成为研究居延汉简最重要的著作。
新中国成立以后,新发现的汉简越来越多。
1959年,在甘肃武威磨咀子六号东汉墓中出土了514枚竹简,主要内容甲、乙、丙三种《仪礼》九篇。
简牍制度名词解释

简牍制度名词解释
(最新版)
目录
1.简牍制度的定义和历史背景
2.简牍制度的发展和演变
3.简牍制度的作用和影响
4.简牍制度对中国历史的重要性
正文
简牍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文书制度,起源于战国时期,盛行于秦汉时期,主要用于官方文书的记录和传递。
简牍是用竹子或者木头制成的薄片,用刀在上面刻写文字,再以绳索捆绑成册。
这种制度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简牍制度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几个阶段。
最早的简牍是用竹子制作的,因为竹子轻便易得,且表面光滑,便于刻写。
后来,随着木工技术的发展,木简也开始出现。
在简牍制度的早期,简牍主要是用于私人书信和记事,到了战国时期,简牍开始被用于官方文书。
秦朝时期,简牍制度得到了统一和规范,成为了全国通行的制度。
到了汉朝,简牍制度达到了巅峰,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简牍都是主要的书写材料。
简牍制度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深远。
首先,简牍制度为我国的文献传承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简牍制度的出现,使得文字的记录和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大大促进了文化知识的传播。
其次,简牍制度对政治制度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简牍制度使得官方文书的记录和传递更加规范和有效,对于政治决策和行政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
最后,简牍制度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体现。
简牍制度的出现和演变,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的进步和创新。
第1页共1页。
秦汉简牍律令与法家经典文本的编定

秦汉简牍律令与法家经典文本的编定一、秦汉简牍律令的编定在秦汉时期,简牍律令是国家统治的重要法律文书。
秦始皇推行“焚书坑儒”,统一文字,编定律令。
汉高祖时沿用秦律,而后汉武帝进行了一系列的法律改革,编定了律令,使法制更为健全。
1、秦始皇的简牍律令秦始皇实行法家政治,重农抑商,简牍律令是其政治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
秦始皇统一文字后,下令将各国的法律律令汇编成《秦律令》,以统一全国法律。
2、汉武帝的律令改革汉武帝进行了大规模的律令改革,编定了《汉律令》,将秦代以来的法律进行了整合和修订,使之更加健全完善。
《汉律令》的颁行,对我国古代法律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二、法家经典文本的编定法家经典文本是法家学派的理论著作,对我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
法家经典文本经过编定、整理,成为了对后世法律文化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文化遗产。
1、《商君书》的编定《商君书》是我国古代法家经典之一,作者是商鞅。
商鞅受到秦始皇的重用,参与了秦始皇的变法。
《商君书》内容丰富,包括政治、军事、法律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对我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2、《法经》的整理《法经》是法家学派的重要经典之一,内容涉及法律制度、法治理论等多个方面。
《法经》经过多次整理、编定,成为了法家学派的重要理论宝库,对我国古代法律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秦汉简牍律令与法家经典文本的影响秦汉简牍律令和法家经典文本经过编定,对我国古代法律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对我国古代法律文化的形成秦汉简牍律令和法家经典文本的编定,使我国古代法律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为后世的法律文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2、对我国古代法律思想的影响秦汉简牍律令和法家经典文本的编定,形成了独特的我国古代法律思想体系,为后世的法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资源。
3、对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的影响秦汉简牍律令和法家经典文本的编定,为我国古代社会政治的稳定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对我国古代社会的和谐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始作阿房宫,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 罚不当,赋敛无度,天下多事,吏弗能 纪,百姓困穷而主弗收恤。(贾谊)
头会箕敛,输于少府。(《淮南子》)
• ()官文书制度
• 官文书是官府为处理政治、人事、经济、军事等 各方面事务而形成的文书形式。官文书制度则是 关于这些官文书的制作、运行、管理方面的制度。
• 睡虎地秦简《内史杂》载:“有事请也,必以书, 毋口请,毋羁请。”
• 《文心雕龙》:“章表奏议,经国之枢机” • 分类
• 诏令文书、章奏文书、官府往来文书、簿籍类文 书、案录文书和司法律令文书
• 科、品(捕斩匈奴虏反羌购赏科别、塞上 烽火品约、罪人入钱赎品、守御器品)
•式
• 司法文书是司法机关在处理案件的过程中形成与使用的专 用文书,是司法实践的直接产物,体现了对成文法的执行 与运用。
• 包山楚简,走马楼吴简
• 劾状(劾文、状辞、呈文)
• 爰书是司法过程中产生的笔录文书,包括对原告、被告、 证人验问言辞的记录、现场勘验的记录、查封财产的记录、 追捕犯人的记录等等。(自证爰书、相牵证任等等)
• 皆为报报必言相家爵来未来告黑夫其未来状闻王得苟得
•
(以上为正面)
• 毋恙也辞相家爵不也书衣之南军毋……不也
• 为黑夫惊多问姑姊康乐季须故术长姑外内
• 为黑夫惊多问东室季须苟得毋恙也
• 为黑夫惊多问婴泛季事可如定不定
•
……矣
• 惊多问新负妴得毋恙也新负勉力视瞻丈人毋与……勉力也
•
(以上为背面)
• • •
• 第二,很多政治制度相当复杂,真正的当局者未 必能“清”,不同记述者对同一制度常有歧义的 看法;
• 第三,史料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舛误; 第四,记述者对基层制度的一般性忽视。
• 这种史料局限,最终导致了传统政治制度史研究 中分歧多、基层政治制度研究薄弱、常以点代面 等问题的出现
• ()职官制度 • 点的记载 • 演变情况介绍不多 • 基层职官死矣急急急
•
•
(以上为正面)
•
•
•
为惊视祀若大发毁以惊居反城中故
•
惊敢大心问姑秭姑秭子产得毋恙
•
新地入盗衷唯母方行新地急急
•
(以上为背面)
•
这些简牍材料,对于印证、补充史实,
加深我们对某些重要历史事件的认识,及
澄清一些历史谜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一些细节场景的提供,对我们了解,
• 审讯的方式主要是诘问,司法官员根据被告人陈 述中的漏洞,层层追问,直至被告人无从辩解为 止。
• “治狱,能以书从迹其言,毋治(笞)谅( 掠)而得人情为上;治(笞)谅(掠)为 下,有恐为败”。(睡虎地秦简)
• 审讯结束后,如果案件在适用法律或其它 方面确有疑难,则须进入奏谳程序,由上 级审判机关评议、断决。如果是一般的案 件,则进入论报程序。论报,又称“鞫”, 是法官对审讯案件作出的结论。从张家山 汉简《奏谳书》中保存的一些案件鞫词来 看,其应该包括审定的事实、适用的律令 条文、对案件的断处决定等几项内容。
• 张家山汉简 秩律
• 居延汉简 太常郡
• 《秩律》中的县分为五等,其长官秩次分 别为千石、八百石、六百石、五百石和三 百石,其中三等以上的县占绝大多数,四 五等的小县寥寥无几。
• 西北汉简中的“吏俸赋名籍”对于俸禄制 度,尹湾汉简《集簿》对于上计制度,悬 泉汉简对于邮驿制度,睡虎地秦简的《军 爵律》和张家山汉简的《爵律》、《复 律》、《户律》对于爵制的研究也都有相 当重要的意义。
药。
《史记·秦始皇本纪》
• 对官吏职责详尽的规定
• 吏有五失:擅制割、犯上弗知害、受令 不偻、兴事不当、非上
• 张家山汉简《奏谳书》
• 南郡卒史盖庐、挚田复攸痽等狱簿(秦 始皇廿七年)
第四节 简牍所见法制文书
• 律(青川、睡简、张家山汉简、王家台秦 简)
• 令(王杖诏书令、功令、津关令、挈令、 赏令)
• 推辟验问书主要是针对一些客观现象进行调查的文书。
• 奏谳书是下级官府将疑难案件呈报上级及上级所做的议罪、 判决之词
第五节 简牍所见诉讼世界
• 诉讼指司法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审理案件的 过程,诉讼程序、司法原则、刑罚制度是 其重要内容。
• 《封诊式》、《奏谳书》 • 《囚律》、《捕律》、《具律》、《告
• 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慎谨坚固,审 悉毋私,微密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 。
• 吏有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谤 ,三曰举事审当,四曰喜为善行,五曰恭 敬多让。五者毕至,必有大赏。
•
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
行政生活中的军事化倾向
• 遗火延燔里门,当赀一盾;其邑邦门,赀
一甲。
《法律答问》
()秦亡原因新探
• 仓鼠穴几何而当论及谇?廷行事鼠穴三以 上赀一盾,二以下谇。鼷穴三当一鼠穴。
•
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
重视行政程序和效率
• 有事请殹(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 请。
•
内史杂
• 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 觱(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
•
行书
• 命书时会,事不且须 《为吏之道》
•
对官吏素质的要求
• 用语特征 • 运行制度 • 行书律 • 发、收、启封的记录 • 留档 • 传递中的课刺
第三节 简牍所见政治风云
• 由于简牍材料的原始性,其记 载在一定程度上能弥补传世文献语 焉不详、真伪难辨的缺陷,能起到 证史、正史和补史的作用,对我们 全面认识一些历史事件有重要意义, 是先秦秦汉政治史研究的重要史料 来源。。
• ()子女、奴婢不得告尊长,告发者弃市;
• ()未满十岁的儿童及刑徒没有告发的权力。
• “名捕诏书”,今天在居延汉简中有写有逃犯姓名、 性别、年龄、籍贯、身份、相貌、所犯罪行的名 捕诏书
• 在审讯过程中,重视人证、物证的作用,如果证 人做伪证,则要受到惩处。张家山汉简《二年律 令·具律》规定:“证不言请(情),以出入罪人 者,死罪,黥为城旦舂;它各以其出入罪反罪 之。”
• 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具律》载:“鞠 (鞫)狱故纵、不直,及诊、报、辟故弗 穷审者,死罪,斩左止(趾)为城旦,它 各以其罪论之。”
《二年律令·具律》
•
罪人狱已决,自以罪不当欲气(乞)鞫者,
许之。气(乞)鞫不审,驾(加)罪一等;其欲
复气(乞)鞫,当刑者,刑乃听之。死罪不得自
气(乞)鞫,其父、母、兄、姊、弟、夫、妻、
•
()秦统一的原因
•
()秦二世而亡的原因
• ()关于秦统一原因的再思考
• 社会制度的先进? • 人心的向背? • 秦在统一战争中推行了比较符合当地人民
愿望的一些政策?
重视生产,对生产环节的严密控制
• 《厩苑律》、《牛羊课》规定:如饲养耕牛 好的,奖田啬夫一壶酒、十条干肉,赐牛 长三十日劳绩,免除饲养人一期(三十天) 更役;饲养不好的,田啬夫要受斥责,并 罚饲养人服徭役两个月;如果牛减膘,则 笞打主事者。
• 首先,推进了对行政机构职官设置体系的 研究。
• 藤枝晃、陈梦家、严耕望 • 睡虎地、里耶秦简 • 尹湾汉简
• 其次,活跃了对秦汉魏晋时期一些具体职 官的研究。
• 内史、都尉、督邮、卒史、戊己校尉
• 最后,推进了对职官管理,如仕进、升迁 、废免等制度的研究。
• ()郡县制度
• 睡虎地秦简 太守
律》、《收律》
• 诉讼程序:告劾、逮捕、审讯、论报、乞 鞫
• ()自告减罪,但子女杀伤祖父母、父母,奴婢 杀伤主人的案件例外;
• ()诬告及告人不审,都要负法律责任,《告律》 载:“诬告人以死罪,黥为城旦舂;它各反其罪。 告不审及有罪先自告,各减其罪一等。”
• ()禁止匿名控告,有以“投书”即匿名信的方 式告发别人的,官府不但不予受理,反而有权对 控告者予以拘捕;
额济纳汉简关于王莽登基和与匈奴冲突的记 载
• 睡虎地秦简 木牍 • 《黑夫、惊家书》
• 二月辛巳黑夫惊敢再拜问中母毋恙也前日黑夫与惊别今复 会矣
• 黑夫寄益就书曰遗黑夫钱毋操夏衣来今书节到母视安陆丝 布贱可以为襌
• 帬襦者母必为之令与钱偕来其丝布贵徒□钱来黑夫自以布 此
• 黑夫等直佐淮阳攻反城久伤未可智也愿母遗黑夫用勿少书 到
第五讲 简牍中的政治与法律制度
• 一、政治制度研究 • 二、简牍所见政治风云 • 三、法律制度研究 • 四、简牍所见诉讼世界
• 一、政治制度研究
• 传世文献中关于政治制度的内容丰富,但 局限性也很明显
• 第一,大部分是二手资料,即使有个别撰述者与 记述时代接近,也要受到具体地域和具体时间的 限制;
•
睡虎地秦简《徭律》
•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 法皆斩。 《史记·陈涉世家》
.高度专制引发的行政僵化
• 高度专制 • 行政僵化 • 地方政府能动性的泯灭 • 不能起到沟通中央和地方豪强的作用
•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 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
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
甚至感触逝去的历史都非常有价值。
(三)简牍史料对政治史研究的推动
• 简牍材料与秦代政治史研究
• 睡虎地秦简 • 龙岗秦简 • 里耶秦简 • 天水放马滩秦简 • 岳麓书院所藏秦简 • 北大秦简 • 周家台秦简 • 岳山秦牍 • 王家台秦简 • 杨家山秦简 • 张家山汉简《奏谳书》
• 两个核心问题:
居赀赎责、司寇、隐官、践更县者。田时殹(
也),不欲兴黔首。嘉、穀、尉各谨案所部县
卒、徒隶、居赀赎责、司寇、隐官、践更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