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课件(合集12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课件(合集12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课件第1篇

教学目标:

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进行计算,掌握笔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53+6=

85-5=

67+9=

20+40+3000=

900-700+80= +60= 80-60+200=

101+400+50= 300-200=

2、口答。

(1)6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6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2)54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

540是由多少个十组成的?

3、拆数游戏。

(1)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整十数。

73-6= 300+20 900-

360

480

520

790

210(2)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一百零一几十的数。 730

270

450

840

910

二、探究新知

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3的第(1)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2)列式计算:380+550

(3)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算法1:38+55=93,所以380+550=930。

算法2:300+500=800

80+50=130

800+101+30=930算法3:因为38个十加55个十等于93个十,所以380+550=930。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计算方法,很厉害,实际上除了用口算的方法计算之外,还有一种笔算的方法,可以更加简便地计算出结果,我们一起来看看。师板书笔算竖式:

十个

3 8 0

+ 5 1 5 0

9 3 0在竖式计算加法时各数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一。提问:A、竖式中的十位为什么写3呢?

B、为什么百位上不是8?(百位上3+5=8,还要加上从十位进上来的1,所以是9)

注意:为了不遗漏加上满十进上来的一,通常情况下会在相应的数位上标上一个小一点的“1”,如十位相加为13,十位上写3,向百位进一,在百位上写一个小一点的1,百位相加为8,再加上进上来的1,百位写9。

2、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3的第(2)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2)列式:550-380

(3)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算法1:55-38=17,所以550=380=170。算法2:55个十减38个十等于17个十。

师:同样的,这样的问题除了口算外还可以列竖式进行计算。师板书笔算竖式:

十个

5 5 0

- 380

1 7 0师介绍,竖式计算减法,从个位减起,遇到不够减的从上一位退一当十继续减。如550-380,个位相减为0,十位不够减,从百位上借1,则十位上多了10个十,加上原来的5个十,是15个十,减去8个十,

十位上为7,同时百位上退1后剩下4,减3,为1。追问:为什么百位上是1?

注意:为了不遗漏从某数位上推掉的1,通常会在此数位上写上一个退位点。

3、总结算法。

小结:用竖式计算加法时,需要注意相同数位必须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算到这位时,不要忘了加上进上来的“1”。竖式计算减法时,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不够减,就向上一位借一当十,合起来再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1题。请学生板演,然后集体订正。

2、完成“练习三”第2题。

(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教师指名回答,说说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3题。

小组内以开火车的方式说答案,看谁说的又快又准。

4、完成“练习三”第4题。先说说解题思路,然后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收获了哪些知识?在笔算加减法时需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课件第2篇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进一步巩固有关年、月、日的知识。

2. 能力目标:学会观察日历,能从日历上找到一些重大节日并熟记。会计算从哪年到哪年是几周年,从哪天到哪天是几天,某年、某月、某日是星期几。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1. 能从日历上找到一些重大节日并熟记。

2. 会计算周年、经过天数,会根据一些相关提示推算某年某月某日是星期几。

教学难点:

计算经过时间和推算星期几。

教具准备:

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每年当中都有许多节日,你最喜欢过哪个节日?教师把学生汇报的节日依次写到黑板上。

1. 为什么喜欢过“六一”儿童节?

2. 其实这些节日都有它特殊的意义。所以大家要牢记它们。

二、探究新知,讲授新课。

1. 指导学生看日历。

随便翻开一页日历,你都知道了什么?学生交流。

2. 分别在今年的日历上找到各个节日,看一看各是星期几?结合各个节日的特殊意义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3. 用年、月、日的知识能帮助我们解决许多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说同学们可以随便说一个今年的日期,老师不用看日历就能推断出这一天是星期几,不信就试试。

生提问,师回答。

你们想不想学会解决这样的问题?

师交待方法:先算间隔时间(天数),用天数除以7,如果没有余数,即为原星期几;如果有余数,从起始的星期几往后推出余数所表示的天数。

三、巩固练习,形成能力。

见教材P73—练一练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课件第3篇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时、分、秒》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

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

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4.课本第7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板书设计:(略)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课件第4篇

教学目标

1.能从各种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征。通过对四边形进行分类,对不同的四边形各自的特征有所了解,特别是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2.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四边形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从各种图形中区别出四边形。

教学具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1.看谁眼尖嘴快说出它们的名字。(出示各种图形)

2.看来同学们都没有忘记咱们学过的这些图形,(出示主题图)我们现在在这幅校园图中找一找,都有哪些图形?指出:看来图形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种图形--四边形。(板书课题)

3.画一画:同学们,你们想象中的四边形会是什么样的呢?

你们一定对四边形有很多的想法,根据你的想象,动手把四边形画出来。

4.讨论四边形特点。

学生展示介绍自己画出的四边形。

(如果学生画出的以正方形和长方形为主,教师应及时点拨引导,适当补充

一些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以及不规则四边形。)

(1)提问:看着同学们画的这么多四边形,你能说一说,到底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2)结合图形归纳出:有四条直直的边,有四个角的图形就是四边形。

(二)寻找四边形

1.在校园主题图中,你发现了四边形的踪迹吗?

2.在我们周围你在哪儿还看到过四边形?出示:生活中表面是四边形的物体

3.出示图形,图中有很多图形混杂在四边形中间。在众多图形中找出四边形,请你把四边形都涂上相同的颜色。

(三)动手操作

1.剪四边形。

提问:如果老师请你剪一个四边形,你觉得要注意些什么?怎样可以使自己剪的是四边形。(老师给了小朋友一些白纸,想请你动手剪成四边形,要求每个同学剪出两个以上不同的四边形。)

学生独立动手(教师巡视并参与)。

反馈,有选择地让学生上台展示(各种类型),教师适当加以评论。

2.分类。

提问: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的特点,能不能根据你们发现的特点给这些四边形分类?

小组合作,教师巡视(请其中一个组上台将台上的四边形分类。) 汇报:要求学生说一说分类的依据和理由?

小结:通过同学的分类,我们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不仅四个角都是直角而且对边相等。

(四)课堂小结

在这一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课件第5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教学难点: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3题。

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2、完成“练习一”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练习一”第5题。

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4、完成“练习一”第6题。

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分钟内心跳和呼吸次数的变化情况。

5、完成“练习一”第8题。

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如果部分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给予适当的帮助。

6、完成“练习一”第9题。

指名说说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补充题目。

1、1分=秒

4时=分

9分○9秒

36分○2时5分=秒

150秒○2分

400分○4时

10分○1时

2、电影《神奇的宇宙》从2:05开始,到2:50结束,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三、全课总结

你现在回算经过的时间吗?计算经过的时间应注意什么?

四、布置作业

“练习一”的第

10、11题教学反思:

本节练习课,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表达的能力。学生在倾听与表达中,可以学到的时间计算方法,体验到将数学知识应用与生活的快乐。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课件第6篇

教学内容:

课本第4至5页例3和相应的“做一做”题;练习一4至6题。教学

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1厘米;初步学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2、通过实际测量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教学重点:

使学生识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1厘米。

教具准备:

一把米尺、1米长的小棍、一盘卷尺。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子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二、导入新课

教师请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

便些”?

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

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板书课题:认识米和用米量

三、新授

1、认识米。

(1)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

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把自己的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1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认识米与厘米的进率

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米=101厘米,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2、用米量。

(1)、教师出示一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一盘卷尺,用它可以量较长

的物体的长度或校长的`距离。

(2)找一找,你身边有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指名两个学生用卷尺去量教室黑板的长度是几米几厘米。

四、巩固练习

1、做课本练习一第4题第

1、3两小题。

2、1米=( )厘米101厘米=( )米5米=( )厘米200厘米=( )米

五、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米的认识和用米去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还知道1米等于101厘米。

六、作业设计

1、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 )作单位。

2、1米=( )厘米101厘米=( )米

3、5厘米+30厘米=( )厘米70米-7米=( )米

4、在下面的( )里填上米或厘米。

(1)电线杆高8( ) (2)教室长8( ) (3)钢笔长15( ) (4)小红从家到学校要走101( ) (5)量篮球场的长度用( )作单位(6)一张课桌长1( ) 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课件第7篇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正确区分和辨认四边形,知道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2、通过涂一涂、找一找、围一围等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将数学知识用于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能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利用四边形的特点正确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板书课题:四边形)看一看,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你见过四边形吗?

你认为四边形是什么样的?(生自由汇报)

师:大家看,这是什么地方?(学校的校园)

师:其实,在这美丽的校园里有很多图形?你能不能在这些图形中找出你认识的四边形来?下面就请大家仔细观察,先自己找一找,再和同桌交流。(生汇报,师贴图形)

师: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的四边形,为什么它们都叫四边形,到底这些四边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今天我们就和它交个朋友,认识四边形。(板书: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集锦13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集锦13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集锦13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例1,例2。 教学目的 1、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教学竖式计算表内除法,掌握除法竖式中的各局部含义。 2、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才能和小组合作才能。 4、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络,并从中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将表内除法列成竖式来计算和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具、学具:小方块。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老师说算式,学生抢答。

54÷6= 42÷6=72÷9= 2、最大能填几? 〔〕×4<25 〔〕×7<60 〔〕×4<10 二、情境探究,感受新知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 〔一〕学前准备 1、闹闹寻宝。 〔1〕课件演示 〔2〕学生交流多种寻宝途径。 〔3〕提问:闹闹向北、向南、向西、向东走分别能寻找到书包、铅笔盒、水和画笔四件宝,那么在方格中还有字典、电脑、跳绳、钢琴四件宝,闹闹怎样才能拿到呢? 2、导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 〔1〕出示指南针。 〔2〕全体到操场。 〔3〕提问:谁能说出校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4〕老师指着校园厕所,问:厕所在什么方向? 〔5〕用指南针验证。 〔6〕师生返回教室,回忆刚刚学习过程。 师根据回忆的内容板书:

〔7〕观察东北、西南这两个方向在什么位置。 〔8〕由此推出西北角、东南角的位置。 师板书:西北北东北 西东 西南南东南 〔9〕说一说校园西北和东南方向分别有什么建筑物。 2、稳固新知。 〔1〕集体拿出小动物卡片。 〔2〕游戏:给小动物找家。 〔3〕按要求把熊猫馆、爬行馆、水族馆、飞禽馆分别安置在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4〕同桌互查。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请学生指出教室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 2、看一看自己座位的`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的同学分别是谁。 3、教材第7页的“做一做”。 〔1〕说明题目要求。 〔2〕集体参与,分组学习。 把自己家的位置在黑板上标出来。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优秀课件5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优秀课件5篇 现在很多老师上课都用课件,通过课件教学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的学习,更好的了解上课内容,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优秀课件,方便大家学习。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优秀课件篇1 一、复习内容 教材P91—P100的学习内容 二、复习目标 1.进一步了解小数的含义,能认、读、写不超过两位的小数,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会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能解决比较简单的小数比较问题。 3.进一步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会正确、熟练地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三、复习重点 重点:理解一位小数的含义,会正确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配套资源 《小数的初步认识复习课》教学课件 五、复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复习任务:翻阅教材,回忆梳理 同学们,本单元学习结束了,请你认真阅读教材,回忆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试着整理出来。 (二)课堂设计 1.回顾学习内容,明确学习任务 课前同学们已经对本单元知识进行了梳理,谁来说一说本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 随着学生的交流相机板书知识点: 生活中的小数与小数的读法,一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一位小数

的大小比较,一位小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 2.分类进行复习,巩固基础知识 (1)生活中的小数与小数的读法 请学生汇报“生活中的小数与小数的读法”知识的梳理情况,在师生的交流对话中完成下面问题,会正确读出小数。 生活中你在哪里见过小数?请举例说明。 小数怎么读呢? 小数的读法:从小数点左边部分读起,左边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然后顺次读出小数点右边每一位上的数字,“0”也要读出来。 典型题目: 读出下面的小数。 ①武汉长江大桥,全长1.67千米,其中正桥长1.16千米。 ②海豚每小时可游78.5千米。 ③非洲大甲虫重99.9克。 ④我国科学工作者和登山运动员,精确测得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海拔8848.13米。 ⑤我国运动员刘翔在雅典奥运会110米跨栏赛中,以12.91秒的成绩夺得这个项目的金牌。 (2)一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 请学生汇报交流关于一位小数的含义与写法的知识。 谁能结合具体情境和几何直观图,说一说小数的含义。 教师小结:十分之几可以写成一位小数。 典型题目: 看图填上合适的分数或小数。 (3)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 谁能说出几个一位小数,并比较出它们的大小。 怎样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 一位小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先看小数点的左边部分,左边部分大的那个小数就大;左边部分相同的,再比较小数

【精品】新人教版三年级下数学(教案)-口算除法(2)

口算除法(2)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12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几百几十和几十几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的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口算除法的全过程,渗透转化和迁移类推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一定的解题策略。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掌握几百几十和几十几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准确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几百几十和几十几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口算 80÷4=800÷4=8000÷4= 你能说出口算方法吗?(重点复习转化为表内除法的口算方法) 二、合作学习,自主探究 1.探索120÷3的口算方法。(课件出示例2) 3个班上手工课一共用去120张彩色手工纸,平均每班用了多少张? (1)认真审题,独立学习。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信息?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你会列算式吗?(板书:120÷3) 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想一想:应该怎样口算? 先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可利用盒中的手工纸或小棒边操作边说。 (2)汇报交流、耐心倾听。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预设1:可以把120张看成12沓,12沓除以3是4沓,就是40。分步算式:

12÷3=4 120÷3=40(生汇报师课件演示) 预设2:可以把120看成12个十,12个十除以3是4个十,就是40。分步算式:12÷3=4 120÷3=40 (3)算法优化,理清算理。 你认为以上两种算法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 请与预设2相同的学生再说一说,理解后其他学生再与同桌互相说一说。 (4)1200÷3 呢?(板书)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除几百几十时,可以将几百几十看作几个十的数除以一位数,把它转化为表内除法。 三、巩固运用,深化拓展 1、巩固提高 (1)书第12页“做一做”第1题。(卡片出示) (2)书第13页第3、4题。(让学生说出口算过程) 2、探索66÷3的口算方法。(课件出示例3) 把66张彩色手工纸平均分给3人,每人得到多少张? (1)摆出准备好的66张纸或小棒,让学生分一分,说一说是怎样分的? (2)多名学生说后,教师课件演示,并填空。 先分(),每份分得()沓,再分(),把单张的分成了()份,每份分得( )张,分完后每份共有()张。 (3)说明计算方法:66张手工纸有6沓(每沓十张)和6张,也就是66可以分成6个十和6个。先分整沓的,就是把6个十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十,再分单张的,就是把6个一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个一,最后再把每份中整沓和单张合起来20+2=22,就是所求的结果。 分步算式:60÷3=206÷3=220+2=22 (板书) (4)引导小结 都是“先分后合”把几十几分成两部分:整十数和一位数。分别除以几再相加。将新问题转化为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 3、巩固练习 1.书第12页“做一做”第2题。(卡片出示) 2.书第14页练习三第6题。(课件出示)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共12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共12篇〕 篇1: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教学目的: 1、理解掌握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才能。 2、利用学生已有的口算知识,探究出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探究出算法思维,算法多样化。 3、能用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知识解决问题。 4、估算初步。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训练算法思维、对不同算法的分析^p 。 教具准备: 位值表、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大屏幕出示口算(5道题) 师:我们先来口算几道题目,看题在答题纸上写答案,开场! (核对答案)

师:这些都是我们已经学过的口算,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学习一些新的本领。 二、新授 1、口算38+25 (出示动感画面) 问:这是什么地方?里面有些什么? 师:今天小胖来玩具店准备买两样玩具,他买了什么呢?看! (一只足球和一架玩具飞机) 你们能估算一下大概要花多少钱? (学生答,师暂不下结论) 师:那么到底38+25等于多少?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口算。 (出示课题) 2、计算方法探究 师:你们能用学过的。知识,利用手中的位值表,想想,圈圈,用一些方法来解决。 (师巡视,请2个学生答复) 30+20=50 50+13=63 40+23=63 师:原来买这两样玩具要63元。 (指着黑板上的位值表)

师:这两种方法很不错。还有其他方法呢?你们可以再圈圈,试试? (再请两个同学) 38+20=58 35+25=60 师:真了不起,你们用了不同的方法口算出38+25的答案。这些内容在书上也有,我们看书上有3种方法,你们想出的方法比它还要多。仔细看看,看得懂吗?像这样在位值表上圈圈,画画有什么好处? (本着“留足够的空间,让学生去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开展过程”的理念,老师引导学生体验学习方法———把新知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对协作才能,在汇报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才能。) 三、练习1 师:我们如今从这个玩具商店挑两件玩具,你看38+29挑的是什么?34+28又是什么玩具,那么该付多少钱?你能很快口算吗?拿出练习纸,想想,把答案写下来,假如有的同学有困难,也可以在下面的位值表上先圈后写。 (请2个同学) 学生任意选两样玩具,口算价格,在小组内交流 师:如今假如给你两样玩具,你会怎么选,要付多少钱?请你们说给小组同学听听!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课件(合集12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课件(合集12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课件第1篇 教学目标: 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进行计算,掌握笔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53+6= 85-5= 67+9=

20+40+3000= 900-700+80= +60= 80-60+200= 101+400+50= 300-200= 2、口答。 (1)6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6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2)54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 540是由多少个十组成的? 3、拆数游戏。 (1)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整十数。 73-6= 300+20 900- 360 480 520 790 210(2)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一百零一几十的数。 730 270 450 840

910 二、探究新知 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3的第(1)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2)列式计算:380+550 (3)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算法1:38+55=93,所以380+550=930。 算法2:300+500=800 80+50=130 800+101+30=930算法3:因为38个十加55个十等于93个十,所以380+550=930。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计算方法,很厉害,实际上除了用口算的方法计算之外,还有一种笔算的方法,可以更加简便地计算出结果,我们一起来看看。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 十个 3 8 0 + 5 1 5 0 9 3 0在竖式计算加法时各数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一。提问:A、竖式中的十位为什么写3呢?

三年级数学教案课件(通用6篇)

三年级数学教案课件(通用6篇) 三年级数学教案课件篇1 复习内容: 简单的数据分析、求平均数,小数的读写、简单的加、减法。(课本第113页的第5、第115页的第9、10题,练习二十五的第5、10~12题。) 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加强统计观念的培养。 2、使学生能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根据分析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与预测。 3、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4、进一步体会小数的含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法,并能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 一、统计知识点 1、出示:某地区1994~沙尘天气情况统计表。 2、学生取出方格纸,按照统计表数据制作统计图。 (1)教师出示图例,引导学生制作。 某地区1994~抄尘天气情况如下图,读懂统计图。 横轴上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使学生明白横轴上表示年份,纵轴表示沙尘的天数)

(3)指导画图。 ①纵轴上每格表示多少天?1996年的13天应该怎么表示?(使学生懂得这里每格表示2天。但是这不是确定的,也可以改成每格表示1天) ②学生尝试画图,教师巡视辅导。 3、回答问题。 (1)从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有什么感想?(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从表中得到的信息。如近十年,每年都有沙尘暴) 沙尘暴天气最多达20天,近几年沙尘暴天气逐步增加。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算出这个地区10年中平均每年的沙尘天数。 先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答案,说出想法。 二、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的读法 教师:你们都认识这些数吗?是什么数? 2.540.094006.575.67.08912 3.59800.922.709 (1)请学生读出这些小数。 (2)你还知道哪些小数?说一说,让同学写一写。 2、小数大小比较。 (1)出示两组小数让学生比较大小。 ①1.02〇0.98元0.69元〇0.7元4分米〇3.8分米1.2米〇0.12米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收藏6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收藏6篇 通过阅读,我们对于"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相信你在参考之后一定会有所收获。对于初次入职的教师来说,教案和课件仍然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师用心去设计好。只有准备好教案和课件的前期工作,才能确保课堂教学效果达到预期。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历多次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及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多次进位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口算 4脳2+9=7脳5+5=5脳3+7= 5脳5+6=6脳9+8=9脳4+5= 2、笔算 58脳7=156脳4=253脳5= 二、自主探究 1、完成第8题: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完成第9题:改错题,先检查,判断,然后把错题改正过来。 3、完成第10题:先读题分析,然后列式解答。 三、巩固拓展

1、第11题:读题,讨论 怎样求第4辆车要坐多少个同学?你能想出多少种方法?然后让学生分步解答。 2、第12题:读题分析题意 要求合唱队有多少人,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怎样求乐队人数? 3、第13题:指导学生观察各题的因数与积有什么特点,找出其中的规律。 四、梳理整合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完成练习册第57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2) 教学内容: 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的角,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直观操作活动,了解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学生准备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的平面图形,你还记得吗?知道的请大声说出他们的名字。(教师出示课件,逐个出示图形)全体学生齐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在这些图形中有一个图形和其它四个不一样,它是谁呢?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7篇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7篇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7篇 数学的课件很有意义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奥秘的浓厚兴趣。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难点: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1把,三角尺1块,钉子板,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幻灯片播放正方形、长方形图片,吸引兴趣 2、在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由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你们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引发学生思考。 二、实际操作,验证猜想 1、观察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猜猜它们有什么特点呢?你有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吗?同桌交流。 2、操作验证(1)拿出自己的学具,用自己的办法验证。(2)把自己的猜想和验证向小组汇报。 3、反馈(1)对长方形的边你有什么发现?相机板书。你是怎样证明

的?(量、折、比等)相机教学“对边”。指一指长方形的对边在哪里,一个长方形有几组对边?长的一条边,请你给它起个名字,你会叫它什么?短的一条边呢?(2)对长方形的角你有什么发现?相机板书。你是怎样证明的?(量、折等)(3)正方形的边你发现了什么?相机板书。怎样来证明?正方形的边你会叫它什么?(4)正方形的角你发现了什么?相机板书。怎样来证明? 4、归纳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练习: 1、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再把这个长方形变成一个正方形,再说说它们的特点。 2、在书上p64第7题的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再说说小青菜提的问题。 3、完成书上p64第4题。先自己拼一拼,再与同桌交流一下。(1)用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2)用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再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4、思考: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的正方形吗? 三、课堂小结 向同学们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的习题 2、把不理解的地方标画在书上。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和学习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及重要作用,体会教学来源于生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通过看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得到提高。 3、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调查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整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优秀4篇)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优秀4篇)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位数与多位数乘法计算方法及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2、熟练掌握一位数与多位数乘法计算。 3、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重点难点: 一位数与多位数乘法计算,末尾有零的乘法。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出示媒体,介绍嘉年华。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算式:60×4=240 (板书) 看看同学们是否算得对?(媒体演示)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 师:“竖式计算,说说计算过程。” 生:“先用个位上数与7相乘再用十位上的数与7相乘。” 探究二 师:“竖式计算,列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生:“把数位多的数放在上面。”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乘除除》教案 师:“哪种方法好?为什么?” 生:“第二种方法好,只要计算两步,第一种要计算三步。” 小结:因数末尾有0,先把0前面的部分看作一个整体进行运算,再把因数末尾所有的0添上。 沪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乘乘除除》教案 师:“谁算错了?错在哪里?” 生:“第一位同学十位上的0没有和4相乘。” 小结:因数中间有0时,别忘了也要相乘。 探究四 分析题意,列式计算 师:“壹五×4+18,先计算什么?” 生:“先算壹五×4” 小结:计算中应注意先乘后加。 三、及时练习 练习一 200×壹五 学生独立完成。 师:做题的时候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呢? 小结:竖式计算中注意不要漏去末尾的零。递等式计算中注意先乘除后加减。 练习二 1、出示三道算式,学生独立完成。

小结:竖式计算中注意不要漏去末尾的零。递等式计算中注意先乘除后加减。 2、出示一道递等式。 师:递等式中要注意先乘除后加减,我们再来练习一题,看谁计算的又快又准! 练习三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列式计算,说说计算过程。 四、课后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 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 生①:“乘法的竖式计算一般把数位多的方在上面,从个位算起。” 生②:“因数中有0,0也要计算。因数末尾有0,可以巧算。” 生③:“递等式计算要先乘除后加减。” ………… 五、课后习题 课后作业 1、用竖式计算 ⑴ 8×200 ⑴ 1020×50 2、递等式计算 ⑴ 127×4-239 ⑴ 42+壹五8×6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课件篇二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教材从描(画、印)出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头系。这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三、教学设想 本次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引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篇1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

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篇2 教学目的:

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第3课时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学习口算除法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可以为学生掌握商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除法奠定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安排了两个例题,例3是创设了整理照片的情境,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三位数)的笔算除法及验算;例4延续例3的情境,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及验算。本节课的设计依据学生的已有经验,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在重难点处设置关键问题或要求,让学生思考回答,来帮助学生突破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难点。 教学目标: 1.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或两位数的笔算及验算方法,会判断商的位数。 2.在独立尝试与交流讨论中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书写位置,感悟首位够不够商1与商的位数的关系。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尝试的精神和规范书写、认真细致,自觉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1/ 8

掌握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除数和被除数最高位的大小来判断商是几位数。教学过程: 2/ 8

提问:商应该是几位数?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只要看最高位百位,看百位够除就可以 确定商是三位数了。 出示学习任务单,学生分层笔算。 1.三星:直接独立列竖式计算。 2.二星:看分小棒的过程再列竖式计算。 出示三种不同的算法,老师从高位开始依次出 示这三种方法的每一步,比比谁的眼力好,在 没有完全出示之前有问题的方法先找出来。 围绕列竖式重点讨论: 问题一:方法2有问题,你从哪里看出来 的呀? 问题二:方法1的问题在哪里呢? 3/ 8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三课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说课

《解决问题》教案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应用题的阅读理解,分析解答,回顾反思,进一步掌握所学的运算顺序,提高列综合算式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理解连乘、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知道一道题也可以用多种方法解答,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活动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连乘、连除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答方法。 【教学难点】 分析题中数量关系并解答,列综合算式。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讨论法、讲解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了除法和乘法,现在老师遇到了两道难题,你能帮老师解答出来吗?(课件第2张) (1)一个毛绒玩具熊需要15元,王老师要买20个,一共需要多少钱? 师: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知道了一个玩具熊15元,一共要买20个,求一共需要多少钱。 师:你会解答这道题吗?

总价=单价×数量。所以要用乘法计算。 15×20=300(元) 答:一共需要300元。 (2)全校有284名同学,平均分成4个方阵,每个方阵有多少人?(课件第3张)师: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知道了一共有284名同学,平均分成4个方阵,求每个方阵多少人。 师:你会解答这道题吗? 生:每个方阵人数=总人数÷方阵数量。所以要用除法计算。 284÷4=71(人) 答:每个方阵有71人。 【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连乘连除应用题,通过练习两道简单的一步乘法和一步除法应用题,引起学生学习兴趣,为下面学习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打基础。 师:看起来同学们对解决难题很拿手,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复杂一些的解决问题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学习连乘应用题(出示课件第4张) 超市一周卖出5箱保温壶,每个保温壶卖45元。一共卖了多少钱? 师: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生1:知道了一箱保温壶有12个,每个卖45元。一周卖了5箱。 生2:要求5箱保温壶一共卖了多少钱。 师:应该怎样解答呢? 2.小组讨论:怎样求5箱保温壶一共卖了多少钱?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 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可以让学生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帮助学生能更清晰地发现每一步的计算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汇报交流:(出示课件第6张) 生1:可以先求一箱卖了多少钱,再求一共卖了多少钱。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加法》教学设计教学课件可编辑 (10)

《三位数的(不连续进位)加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理解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掌握万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经历三位数加法笔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会归纳概括的方法和策略。 3、让学生感知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4、培养学生独立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经验,理解三位数加法的算理算法,并能够正确计算。 难点:笔算加法中“满十进1”的书写及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布置学生了解有关湿地及湿地动物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定向 (一)复习计算,激活经验 1、口算练习 43+50 32+26 53+35 36+20 15+34 (小组开火车) 2、笔算练习 47+23 55+38 学生练习本上笔算,汇报结果。 师:是这样做的请举手!同学们真不错,谁来告诉大家,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是什么?(随生回答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十向前一位十位进一) 【设计意图】激活学生已有的计算知识和经验,为探究新知做准备。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对两位数的加法知识掌握得真不错,知道笔算的时候要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一。今天我们将继续用这样的方法来学

习新的内容——《三位数的加法》 2、引出主题图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物种丰富,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不仅生活着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还生活着着许多珍奇的动物呢。请看大屏幕,有属于鸟类的丹顶鹤,属于爬行类的蜥蜴和蛇,还有属于哺乳类的麋鹿和狐狸。 3.生成统计表,提出问题。 师:据专家统计,在这许许多多的动物里(课件出示P36表格),鸟类有271种、爬行类有122种、哺乳类有31种。那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4.引入新课。 师:真不错,同学们根据统计表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这两个问题(课件出示:①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②鸟类和哺乳类一共有多少种?) 师:齐读1号问题。你能列出正确的算式吗?(生说师板书算式)【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导入,不仅让学生了解了有关湿地和湿地动物的知识,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提出了多个问题,然后从这些问题中有选择、有重点地研究。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从图中搜寻信息、提出问题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不断提问的意识。 二、自主学习——利用旧知,探究新知 1.(不进位加)教学例1:271+122= (1)自主探索 师:你能计算出它的结果吗?请在练习本上完成。 (2)交流算法,理解算理。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预设1:200+100=300,70+20=90,1+2=3,300+90+3=393。 预设2: 1+2=3,70+20=90,200+100=300,300+90+3=393。 预设3:竖式计算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混合运算》课件【三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混合运算》课件【三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混合运算》课件篇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把握不含括号的混合式题的运算挨次,自主、娴熟的计算含有乘除混合的三步计算式题. 2、培育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仔细审题、认真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把握混合运算挨次,能娴熟地进展计算。 教学难点: 帮忙学生利用学问的迁移,探究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1、计算:140×3+280、400—400÷8 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挨次是什么? 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挨次计算;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今日我们连续学习混和运算。

板书:不带括号的混和运算。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题。 媒体出例如题:一副中国象棋12元。一副围棋15元。购置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一共要付多少元? (1)请学生读题,教师提问:你看出了哪些已知条件?你认为要想求出一共要付的钱数,应当先求出什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学生列式:12×3+15×4或15×4+12×3 那这样列式应当先算什么?应当按怎样的运算挨次计算,才能先求出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用去的钱? (2)学生分小组争论上述问题并汇报。 (3)师: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当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学生在书上完成。 2、试一试:150+120÷6×5。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明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在计算120÷6×5,为什么应当先算120÷6,而不先算6×5呢?你们是按怎样的运算挨次计算的? 通过刚刚两道混合运算的解答,你能总结一下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挨次是怎样的吗?使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

人教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1位置与方向(一) 第1课时认识东、南、西、北 教材第2、3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1.通过观察等具体的实践活动,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2.培养辨认方向的意识,能根据方位确定物体的位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 在具体的情境中,根据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想去北京吗?今天我们就去参观参观吧。(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北京天安门广场及四周建筑的平面示意图。) 我们来到了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你们看见了哪些建筑物?愿意当小导游为大家介绍一下吗?学生用自己所掌握了的方位知识(前后左

右)描述天安门广场及各建筑物的位置。 由于前后、左右等方位概念所具有的相对性,学生观察的方向不同,描述也会不同,教师可利用这一矛盾,引出新课的教学学习。 二、探索新知 1.带领学生去操场实在感受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具体位置。 (1)早晨,太阳在什么方向?现在是早晨,我们又朝着太阳,那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方向?我们背对的方向是什么? 教师强调:我们面向的方向是东,背对的方向是西。 (2)师: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伸开两手,我们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方指的方向是南。(学生相互说说两手指的方向) 教师强调:我们前面是东方的时候,左手指向北方,右手指向南方。 2.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学生仔细观图读题。 提问:图书馆、体育馆、教学楼、大门分别在校园的哪一面? 指名学生汇报,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教师讲解:小明站在校园中央,他面向图书馆,体育馆在他背对的方向,教学楼在他的左面,学校大门在他的右面,再依据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可确定出校园内建筑物的方向,即图书馆在校园的东面,体育馆在校园的西面,教学楼在校园的北面,大门在校园的南面。 学生在教材上填写答案。

2023年三年级上册数学电子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5篇)

2023年三年级上册数学电子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5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电子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篇一 华中师范大学版第四册第15课 (一)掌握页内容的保存方法。 (二)能与他人分工协作完成搜索任务,发展其协作能力。 (三)培养同学们分工与合作的能力。 重点:掌握将搜索到的页内容进行保存的方法。 难点:能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保存页内容 1、教法:任务驱动法本课是这组络实践课的第二课时,在学生掌握了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后,已能在上迅速而准确地查找信息了。这时,他们会自然而然地产生这样的需要,怎样将上的资料保存下来,成为自己的素材呢?这节课正好解决了这个需求。首先,介绍了几种常用的保存页内容的方法,然后要求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由两个学生自由组合,共同完成信息搜索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在搜索前先确定主题,避免学生盲目搜索。在搜索的同时,将收集到的信息汇集到一个新建的目录里,并填写《新闻搜索记载表》,这有利于学生养成归类存放信息、并及时记录的良好的电脑操作习惯。 2、学法:本课可继续第一课时担任小记者的任务。在导

入阶段颁发小记者证是对学生第一课时学习情况的表彰,同时也激发了继续学习的动力。在新授阶段:首先让学生自己确定搜索的主题,使其进行上搜索时能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接着提出问题:如何保存上信息,让学生带着问题利用课件进行自学,既解决了本课的重难点,又发展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本课的教学中所有的操作技能都可由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可通过电子显示到大屏幕上,并在同学之间互帮互助解决,使其初具协调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协作探究:。 1课时 络教室、制作的记者证、课件 (一)情感激发,活动导入 1、诱发情感。师:同学们,我已将你们填写的搜索信息一览表交到旅游节组委会,他们对你们的工作非常满意,专门为你们颁发了《焦点新闻》记者证,你们可要加油干啦!将《焦点新闻》记者证发给学生。 2、揭示课题。师:《焦点新闻》节目的的准备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上大搜捕阶段。上节课我们只是在上搜索到了信息,这节课就要把上找到的旅游节期间发生的重大新闻资料收集到我们的电脑上,为最后的`材料制作做好准备。 (二)分工协作,互动交流,共同探讨 1、自由组合师:你准备收集哪方面的新闻线索?师:请有相同兴趣的同学自由组合,两个人一组,先讨论你们打算

(完整版)2018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自主认识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爱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准备一个时钟。 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行倒计时) 谈话:刚才,我们进行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共同来认识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仔细观察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现。 2、学生自主探索,共同探究。 3、学生反馈: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如果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到底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仔细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准确。 ④小结:刚才,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确实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很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浪费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诉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索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如果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仔细观察钟面,自主探索。 3、学生反馈。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