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加与减-运白菜”PPT模板教学课件幻灯片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加与减-运白菜”PPT模

板教学课件幻灯片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PPT第3单元加与减2运白菜学习目标课件PPT1.结合“运白菜”的具体情境,探索三位数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在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过程中,思考、体会择优方法的方便之处,从而能灵活地选择最佳策略进行解题。3.培养学生

认真计算反复检验的好习惯。课件PPT复习导入1.估算(1)852-429≈(2)788-231≈(3)798-301

≈420550500课件PPT复习导入=492.用竖式计算96-47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96-4749做

笔算减法时,先从个位减起,个位6减7不够减,从十位“借一当十”16减7等于9,在个位写9;十位8减4等于4,最后结果是49。课件P

PT复习导入3.回忆两位数减法的笔算法则: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当十课件PPT情景导入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白菜地共有白菜850棵。第一次运走256棵。第二次运走280棵。课件PPT情景导入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运走两车后

还剩多少棵白菜?课件PPT探索新知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白菜?850-256-280850-(256+280)=594-280=85

0-536=314(棵)=314(棵)答:运走辆车后还剩314棵白菜。课件PPT探索新知说出式子中各数各步所表示的意思850-25 6-280表示从总棵数中去掉第一车后,再从剩下的棵数中再去掉第二车,得出最后的剩下棵数。课件PPT探索新知说出式子中各数各步所表示

的意思850-(256+280)表示从总棵数中去掉第一车和第两车的总棵数的和,得出最后的剩下棵数。课件PPT探索新知两种计算方法,

相同点与不同点是什么?850-256-280850-(256+280)=594-280=850-536=314(棵)=314(棵)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课件PPT 典题精讲1.计算:436-179-36解题思路:可以先算436减去3 6,然后再减去179,这样算比较简单。436-179-36=436-36-179=400-179=221课件PPT典题精讲2.算一

算,再进行验算。1000-372-210解题思路:把1000可以看成是999+1。课件PPT典题精讲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

//https://www.360docs.net/doc/0619491919.html,2.算一算,再进行验算。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s://www.360docs.net/doc/0619491919.html,1000-372-

210=4186281000验算:-210-372418286418210+3721000课件PPT易错提醒列竖式计算:8

50-256-280错误解答错误解答课件PPT易错提醒列竖式计算:850-256-280错解分析:做法一:在计算的时候抄错数了。做法二:计算不认真,计算结果出错。课件PPT易错提醒列竖式计算:850-256-280594256314594314正确解答正确解答

课件PPT学以致用1.妈妈买了一件衣服和一顶帽子,付给售货员200元,应找回多少钱?提示:可以先减去一件衣服的价钱再减去一顶帽子的

价钱;或者是先算出一件衣服和一顶帽子的总和。课件PPT学以致用1.妈妈买了一件衣服和一顶帽子,付给售货员200元,应找回多少钱?方

法一:200-78-35=87(元)方法二:200-(78+35)=87(元)课件PPT学以致用2.列竖式计算。1000-207-

168456-278-132368-(168+127)436-179-36=625提示:注意运算顺序;计算要认真吆!=46=

73=221课件PPT学以致用提示:加法中进的1要加上;减法中的借的1要减去。3.森林医生。216632532805109-416

-273+1821132662541124075课件PPT学以致用4.植物园里,花农伯伯告诉他们这里种了1000枝玫瑰花,红玫瑰和

黄玫瑰的枝数都是320枝,剩下的是白玫瑰,白玫瑰有多少枝?(两种方法计算)解题思路:将可以是先减去红玫瑰,再减去黄玫瑰的数量;也

可以是先求出红玫瑰和黄玫瑰一共有多少只。课件PPT学以致用植物园里,花农伯伯告诉他们这里种了1000枝玫瑰花,红玫瑰和黄玫瑰的枝数

都是320枝,剩下的是白玫瑰,白玫瑰有多少枝?(两种方法计算)4.解答:方法一:1000-320-320=360(枝)方法二:1 000-(320+320)=360(枝)课件PPT学以致用5.张老师不小心把下面的表格弄脏了,你能将表格填完整吗?与同伴交流你的方法。提示:先求出文学类的剩余本数,就可以求出科普类的剩余本数;再求出科普类的原有本数,就可以求出科普类的借出本数;最后求出传记类的

借出本数,就可以求出合计类的借出本数。785-190-315=280(本)785-482=303(本)315-105=210(本)

190-110=80(本)482-210-110=162(本)280-162=118(本)课件PPT学以致用5.张老师不小心把下面

的表格弄脏了,你能将表格填完整吗?与同伴交流你的方法。今天你们都有什么收获?有什么要注意的?课件PPT课堂小结1.一个数连续减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这两个数的和。2.计算时注意进位与退位,做到认真、细心。。课件PPT谢谢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加与减-运白菜”PPT模板教学课件幻灯片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3单元“加与减-运白菜”PPT模 板教学课件幻灯片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PPT第3单元加与减2运白菜学习目标课件PPT1.结合“运白菜”的具体情境,探索三位数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在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过程中,思考、体会择优方法的方便之处,从而能灵活地选择最佳策略进行解题。3.培养学生 认真计算反复检验的好习惯。课件PPT复习导入1.估算(1)852-429≈(2)788-231≈(3)798-301 ≈420550500课件PPT复习导入=492.用竖式计算96-47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96-4749做 笔算减法时,先从个位减起,个位6减7不够减,从十位“借一当十”16减7等于9,在个位写9;十位8减4等于4,最后结果是49。课件P PT复习导入3.回忆两位数减法的笔算法则: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个位不够减向十位借一当十课件PPT情景导入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白菜地共有白菜850棵。第一次运走256棵。第二次运走280棵。课件PPT情景导入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运走两车后 还剩多少棵白菜?课件PPT探索新知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白菜?850-256-280850-(256+280)=594-280=85 0-536=314(棵)=314(棵)答:运走辆车后还剩314棵白菜。课件PPT探索新知说出式子中各数各步所表示的意思850-25 6-280表示从总棵数中去掉第一车后,再从剩下的棵数中再去掉第二车,得出最后的剩下棵数。课件PPT探索新知说出式子中各数各步所表示 的意思850-(256+280)表示从总棵数中去掉第一车和第两车的总棵数的和,得出最后的剩下棵数。课件PPT探索新知两种计算方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详案-第3单元2运白菜(北师大版)

2 运白菜 本节课主要学习的是三位数连减运算,教学中要突出让学生独立探究连减问题的思考过程,体会小括号的作用,根据现实的情景让学生理解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减去这两个数的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进一步体会同一个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结合运白菜的情景,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两步)及其验算。 2.进一步结合加减混合运算的现实背景,积累多角度分析数量关系的活动经验,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交流不同算法的过程中,初步体会计算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养成细心计算、及时验算的良好习惯。 【重点】 掌握三位数连减运算的计算方法。体会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 【难点】 运用连减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师准备】PPT课件。 计算:137+125+340 123+456+96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说出计算方法和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参考答案】602 675 方法一 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学校的食堂很快就要开伙了,老师准备到菜地去了解一下蔬菜的情况,小朋友们想不想一块儿去看看? (教师PPT课件出示农民收白菜的情景) 师:农民伯伯们在做什么?(运白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怎样解决运白菜的问题。(板书:运白菜) [设计意图]通过运白菜的情景,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去寻找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方法二 师:笑笑拿20元钱到文具店买了8元一支的钢笔一支和5元一本的笔记本一本。你能帮售货员算出应找给笑笑多少钱吗? 学生独立解决,同桌之间说说是怎么想的,最后班内交流。 师:同学们很棒,帮售货员算出了找回笑笑多少钱的问题。今天我们就用这个知识来解决农民伯伯运白菜中的一些数学问题。(板书课题:运白菜)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蔬菜”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同时找到了解决“运白菜”这一类问题的方法,为解决连减运算做了有力的铺垫。 一、三位数连减的计算方法。 1.观察情景,提出问题。 师:看,大家正忙着在地里收白菜。 (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农民伯伯运白菜”的情景图) 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谁愿意告诉大家?

新北师大单元分析三上第三单元《加与减》单元教材解读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加与减》单元解读 一、北师大版新旧版本变迁 《加与减》这一单元原排版在二年级下册,现在移到三年级上册。从内容上看,新版本强调用画图来理解数量关系,增加了《里程表(一)》、《里程表(二)》这两个课时的内容来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理解数量关系的应用。 二、不同版本对比 三、本单元在学段、本领域的地位和作用,编排特点 (一)本单元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本套教科书中,本单元是加减混合运算的第三次出现。教科书延续了一贯的编排方式,结合现实素材,把解决问题和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结合在一起,帮助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本单元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突出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过程,关注了探索连加、连减、加减

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如第一课“捐书活动”的第二个问题,教科书中呈现了三种计算的方法:第一种是口算,先把三个数当作100相加,然后少加的再加上,多加的再减去;第二种是列综合算式,分两步脱式计算:第三种是用竖式直接将三个数连加。旨在让学生体会解决同一问题有不同的方法,并学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再如“节余多少钱”一课的前两个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都先呈现了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过程,然后再列式解决问题。“试一试”中的第二个问题,教科书呈现了学生可能出现的三种解决策略,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探索并选择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积累更多解决问题的实践经验,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用画图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更易于接受以直观形式呈现的信息。针对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本册教科书在第一单元“混合运算”中,开始尝试借助实物图和直观示意图来表示现实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和数量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埋解题意,找到解决该问题的正确方法。 四、本单元需要渗透的核心方法或数学思想 保定到石家庄有多少千米?画一画,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运用画图方式简洁呈 现图中数学信息、分析 数量关系,正确理解意 图,逐步体会“抽象” 的数学思想。 ●引导学生比较所有直 观图的异同,深入理解数 量关系,并初步体会化曲 为直的方法。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知识梳理素材

优质资料 第三单元加与减 本单元知识盘点: 1. 三位数连加的估算。 可以把每个加数估成与它最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计算。 2. 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 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用所得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也可以把三个数直接列一个竖式计算,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3. 三位数连减的计算方法。 通常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也就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得到的结果再减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用第一个数去减这两个数的和。 4. 三位数连减的验算方法。 可以用差和两个减数相加,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 5. 三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没有小括号的,都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6. 里程表。 解决根据里程表提出的问题,一般先把里程表转化成线段图来观察,再列式计算。 (1)求起点为0的两站(或两个点)里程的实际问题:用较长的里程减去较短的里程。 (2)求起点非0的有关里程的实际问题:当天行驶的路程=当天里程表上的读数-前一天里程表上的读数。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 1. 列竖式计算时,一定要把相同数位对齐。 2. 列竖式计算连加时,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几十,一定要向前一位进几。 3. 列竖式计算连续退位减法时,从哪一位借1,在哪一位的上面点一个小点,避免计算时忘记减去。 4. 列综合算式时,若要改变运算顺序,就要加小括号。 5. 在计算两地的路程时,最好画出线路图,明白一地到另一地的路程表示的是哪一段。 6. 要想判断一个数量关系式表示哪两个城市之间的路程,首先看数量关系式中的两个数分别指的是什么,要是指的是同一个城市到两个不同的城市的路程,那么两个数的差就是这两个不同城市之间的路程。 7. 利用里程表求每天所行驶的里程数,用当天停车时的里程数减去当天开车时的里程数即可。 1

北师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BS)教案 第三单元 加与减 第2课时 运白菜

第2课时运白菜 【教学目标】 1、结合“运白菜”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运用连减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重点:探索连减的计算方法,运用不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提高连减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 PPT教学课件 一.复习旧知 竖式计算: 31-18= (1)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做的: (2)一起回忆两位数退位减法的笔算法则:

1. 相同数位对齐; 2. 从个位减起; 3. 个位不够减就从十位退一当作10来减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淘淘和笑笑去了一趟农村为农民做贡献。他们来到了白菜地,正准备帮农民伯伯运白菜呢。((出示课件,学生自主观察、讨论,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说说从图上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1.一共有850棵白菜 2.第一次运走256棵 3.第二次运走280棵 (2)根据这些数学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1.一共运了多少棵白菜? 2.运走第一车后,还剩多少棵? 3.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颗白菜?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第三个问题后一起来解决。 三.解决问题 提问:小朋友们,这个问题你们会解决吗?如果会,那应该怎么列算式呢? 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 提问:现在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这个算式,它和以前学的一样吗?不一样在哪呢? 老师总结学生说出的不同之处,并揭示板书课题(三位数的连减)提问:说说不同列式的思路: 预设: 1.850—256—288:先运走第一车后还剩多少棵,再算运走第二车后还剩 多少棵。 2.850—(256+288):先算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再算还剩多少棵。 3.850-288-256: 可能有些同学会列出分步列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归纳对等的分步列式和综合列式的想法是一样的。 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再说一说这两种方法的思路。 提问:你们能把这些式子计算出来吗? 预设:1.竖式计算(两步)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第2节运白菜教案北师大版

第2节运白菜 教材第19~20页的内容。 1.结合“运白菜”的情境,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两步)及其验算。 2.进一步结合加减混合运算的现实背景,积累从多角度分析数量关系的活动经验,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交流不同算法的过程中,初步体会计算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养成精心计算、及时验算的好习惯。 重点:认识和了解连减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及数量关系,并探索其解题方法。 难点:体会减法的性质并能在计算时根据数据特点灵活选择方法计算。 教材中的情境图制成的课件。 师: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看,到处都是丰收的景象,农民伯伯高兴极了。(出示课件情境图)看这遍地的白菜,数都数不过来了,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在白菜地里藏着哪些数学问题呢?(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贴近生活的情境导入,更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新知的欲望。 1.发现并提出问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能找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1:白菜地里共有白菜850棵。 生2:第一辆车运走256棵。 生3:第二辆车运走280棵。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教学问题吗?(独立思考后指名说。) 生1:两车一共运走了多少棵白菜? 生2:第一车运走以后,还剩多少棵白菜? 生3:运走两车后还剩下多少棵白菜?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还剩多少棵白菜,怎么算呢?请同学们独立列式解答。

(1)估一估,并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2)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先估计得数的大致范围,再尝试算出得数。 (3)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各种算法。 (4)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每个算式的意思。 师生交流分析并板书。 850-256-280=594-280 =314(棵) 850-(256+280)=850-536 =314(棵) 竖式: 师:这些方法分成了两类,我为什么这么分? 第一种方法:先求第一辆车运走后剩下多少棵,再求第二辆车运走后剩下多少棵。(指名说一说) 第二种方法:先求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再求还剩下多少棵。(指名说一说) 师:像这种类型的题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三位数连减”。(板书) 师:观察两种方法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生:两种算式,算法不同,结果相同。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两种方法都是求还剩多少棵白菜,但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运算顺序也就不同。引导学生描述从图中收集到的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教师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机会,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通过有效引导、独立探索、交流建模等互动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较快地理解解决“连减问题”的两种典型思路,通过对比两种解答方法,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题能力。 3.师:(出示情境图中两个错误计算)下面竖式计算的错误,大家能帮他们改过来吗? (1)小组讨论:说说两个算式分别错在哪?如何才能避免错误? (2)集体反馈成果。(左边的错误是把850-256抄成了850-265;右边的错误是算退位减法时,个位向十位借“1”后,十位没有减去退位数“1”。)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课时 运白菜 教案与反思

师:你能提出和减法有关的数学题吗? 生: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白菜? 师:该怎样计算呢?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可能会说: •可以先计算运走一车后还剩多少棵白菜,从850里面先减去256;再运走一车,就是再减去280,就算出了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白菜。 •也可以先计算出两车一共运走了多少棵白菜,再计算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白菜。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学生尝试自己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你的算法展示给大家看看。 生1:我先算第一车运走以后还剩多少棵白菜,再用剩余量减去第二车运走的棵数。 850-256-280=594-280 =314(棵) 答:运走两车后还剩314棵白菜。 生2:我先计算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白菜,再用总量减去两车一共运走的棵数。 850-(256+280)

=850-536 =314(棵) 答:运走两车后还剩314棵白菜。 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 师:说说下面的错误错在哪,你能帮他们改正过来吗?(课件出教材第19页两个错题) 生1:第一个错在把数抄错了,是256不是265。 生2:第二个错在850-536的时候个位是0减6,不是6减0,这样倒过来是不对的。 师:怎样才能提高计算的准确度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1:一定要细心。 生2:算完之后要验算,验算能帮助我们检查出错误。 师:算一算1000-372-210,并进行验算。 学生尝试自己计算并验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索连减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的能力。】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运白菜》

《运白菜》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运白菜》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的第二课。学生在二年级已经掌握了笔算三位数加减法的方法,懂得了一些运算顺序,本单元的教学是对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延伸。前一节课学生探究并掌握了三位数连加的方法,《运白菜》是在基础上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能运用连减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因为学生有一定的计算能力,所以本节课重在估算和精算。 教学目标: 1. 结合“运白菜”的情境,进一步的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能进行简单的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两步)及其验算。 2.进一步结合加减混合运算的现实背景,积累从多角度分析数量关系的活动经验,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与同伴交流不同算法的过程中,初步体会计算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养成精心计算、及时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连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运用连减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明确自己的解题思路。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探索列算式的方法(12分) 1.出示情境,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寻找信息,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板书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共有白菜850棵,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 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第一次比第二次少运多少棵? (2)两次一共运走多少棵? (3)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 2.估一估大致的结果是多少?你是怎样估计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汇报交流,说一说自己估算的过程和方法。 3.你是怎样列算式的,说一说你的想法。(集体学习) 学生会有两种不同的方法,不同算法的学生分别讲一讲自己是怎样想的,说清楚每一步计算求出的是什么。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850-256-288 850-(256+288) 4.把两种方法的解题思路和同桌说一说,如果有不明白的,再请同桌给你讲一讲。 【设计意图】能根据减法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二、探索正确计算的方法。(10分)(25分) 1.出示学习指南: ①选择你喜欢的方法列算式,算一算。也可以尝试另一种方法。 ②同桌两人都写完后,互相对照一下,如果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③请几位同学到黑板板书,并讲一讲怎么算的。 第一种算法提醒学生不要忘记退位,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进行指导。 第二种算法重点帮助学生明确小括号在综合算式中起的作用。 2.下面的错误,你能帮他们改过来吗? ①这是两个小朋友的计算过程,请你仔细观察,他们分别错在了哪里呢? ②集体反馈交流小组学习的成果。

北师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加与减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探索连家、连减、加减混合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捐书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捐书活动”这一活动,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3、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难点 在交流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准备 教具:小黑板、小奖品、算式卡片、商品卡片、直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切入: 我们小学生为“希望工程”捐书活动开始了!同学们都积极地献出自己的一片爱心。建设小学和民族小学这两所学校的同学们还悄悄地比赛,他们都想为“希望工程”多做贡献。老师把这两所学校的捐书情况做了个统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捐书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吧! 对话平台 玩中学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统计图,学生自主观察、讨论,启发学生根据图表中提供的信息提出问题。 (1)出示图表。这里就是当年我们学校捐书情况的统计表。谁能告诉大家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什么?(2)你们能提出和加法有关的问题呢? A、一、二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104=222(本) B、二、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04+95=199(本) C、一、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95=213(本) 2、想一想。 (1)三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列式:118+104+95= (2)仔细观察这个算式,它和以前学的不太一样。你能不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估算。老师请大家先来估计估计,大约会有多少本? (4)说说你是怎样估计的。 3、算一算。 你们认为自己估计的准不准呢?好,请你拿出练习本,动手算一算。 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和好朋友交流一下。 3、做一做 4、(1)后来呀,我们的兄弟学校东宇小学也发起了捐书活动,这是他们的捐书情况,估计一下,他们捐了多少本? (2)汇报算式,结果。 二、学中做

三年级数学上册3加与减单元概述和课时安排素材北师大版

加与减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学习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教材注意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用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本单元是在此基础上学习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要求 1.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2.探索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建议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倡算法的多样性。例如,在“运白菜”一节中,运用不同的方法求剩余白菜的数量。 2.给学生解决问题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在解决每个问题前,先要求学生估计结果的大致范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课时安排 1 捐书活动 1课时 2 运白菜1课时 3 节余多少钱1课时 4 里程表(一) 1课时 5 里程表(二) 1课时 6 练习二1课时

附:什么样的考试心态最好 大部分学生都不敢掉以轻心,因此会出现很多过度焦虑。想要不出现太强的考试焦虑,那么最好的办法是,形成自己的掌控感。 1、首先,认真研究考试办法。 这一点对知识水平比较高的考生非常重要。随着重复学习的次数增加,我们对知识的兴奋度会逐渐下降。最后时刻,再去重复学习,对于很多学生已经意义不大,远不如多花些力气,来思考考试。 很多老师也会讲解考试的办法。但是,老师给你的办法,不能很好地提高你对考试的掌控感,你要找到自己的一套明确的考试办法,才能最有效地提高你的掌控感。有了这种掌控感,你不会再觉得,在如此关键性的考试面前,你是一只被检验、被考察甚至被宰割的绵羊。2、其次,试着从考官的角度思考问题。 考官,是掌控考试的;考生,是被考试考验的。如果你只把自己当成一个考生,你难免会惶惶不安,因为你觉得自己完全是个被摆布者。如果从考官的角度去看考试,你就成了一名主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2 运白菜_北师大版-最新学习文档

运白菜。(教材第19~20页) 1.结合“运白菜”的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及运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连减的具体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运用连减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探索连减的具体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难点:运用连减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件。 师:秋天到了,田野里忙碌着人们收获的身影。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有价值的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情境图) 生:从图中知道一共收了850棵白菜,第一辆车运走了256棵,第二辆车运走了280棵。 师:观察得很细心,“运白菜”的情境中也包含着大量的数学知识,大家一定要好好学习数学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情境图中发现数学信息,为下面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作好铺垫,同时促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师:你能提出和减法有关的数学问题吗? 生: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白菜? 师:该怎样计算呢?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可能会说: •可以先计算运走一车后还剩多少棵白菜,从850里面先减去256;再运走一车,就是再减去280,就算出了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白菜。 •也可以先计算出两车一共运走了多少棵白菜,再计算运走两车后还剩多少棵白菜。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学生尝试自己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你的算法展示给大家看看。 生1:我先算第一车运走以后还剩多少棵白菜,再用剩余量减去第二车运走的棵数。 850-256-280

=594-280 =314(棵) 答:运走两车后还剩314棵白菜。 生2:我先计算两车一共运走多少棵白菜,再用总量减去两车一共运走的棵数。 850-(256+280) =850-536 =314(棵) 答:运走两车后还剩314棵白菜。 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和表扬。 师:说说下面的错误错在哪,你能帮他们改正过来吗?(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两个错题) 生1:第一个错在把数抄错了,是256不是265。 生2:第二个错在850-536的时候个位上是0减6,不是6减0,这样倒过来是不对的。 师:怎样才能提高计算的准确度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1:一定要细心。 生2:算完之后要验算,验算能帮助我们检查出错误。 师:算一算1000-372-210,并进行验算。 学生尝试自己计算并验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对于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索连减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多样化解决问题的能力。】 师:三位数连减的计算,你有什么好方法? 生:三位数连减可以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减再减去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面的两个数相加,再用第一个数去减它们的和,不要忘记添上小括号。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一节课的内容,既可以促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总结学习经验,培养学生的综合数学素养。】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三加与减运白菜

运白菜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 1.234里面连续减去两个105后,还剩()。 A.24B.25C.129 2.把884–550=334,334+109=443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是()。A.884–550+109B.884–(550+109)C.884+109–550 3.100-810÷90=() A.90 B.91 C.20 D.0 4.妈妈买了3千克苹果,2千克梨,又买了4千克的桃子,妈妈一共买了()千克水果. A.5B.7C.9 5.距离8近的数是(). A.7 B.10C.4 6.500减去378与99的和,差是(). A.222B.221C.24D.23 7.数学课上数学老师请同学们根据60015080 --编一个两步的应用题,4个同学是下面这样编的。其中正确的是()。 A.汽车装了600袋大米,运来商店150袋,商店卖出80袋后还剩多少袋? B.小小图书馆里有600本书,借出150本后又还了80本。小小图书馆现在有多少本书? C.淘气有150张邮票,笑笑有80张,他们想要集齐600张,还差多少张邮票?D.爷爷600岁,爸爸150岁,妈妈80岁。爷爷的年龄比爸爸和妈妈年龄的总和大多少岁? 8.比较大小.

A . B . C . 二、脱式计算 9.脱式计算。 169+325+131 859-275-459 (258-177)÷9 三、竖式计算 10.竖式计算。(带*要验算) *652268+= 962806-= 705475+= *900425-= 四、口算和估算 11.先估算,再计算: 462+283=________ 12.口算. 300+20=________ 600+220=________ 720-20=________ 660-400=________ 340+500=________ 800+120=________ 750-100=________ 350+200=________ 五、填空题 13.一根铁丝长1000米,第一次用去420米,第二次用去300米。这时铁丝比原来短了___________米。 14.找规律填数。 15.1000减去24的32倍是________. 16.邮递员李叔叔早上从邮局领出480封信,上午送出了267封,下午已经送出了152封.李叔叔还要再送________封才能完成任务. 17.一名打字员要打一篇1000字的文稿,先打了527字,又打了315字,还剩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说课稿

最新北师大2014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加与减 说课稿 3 加与减 (1) 3.1 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说课稿 (1) 3.2运白菜(三位数连减)说课稿 (4) 3.3节余多少钱(三位数加减混合)说课稿 (5) 3.4里程表(一)(综合应用)说课稿 (8) 3.5里程表(二)(综合应用)说课稿 (9) 3 加与减 3.1 捐书活动(三位数连加)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是万以内数的连加计算,学生已经在一、二年级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万以内数(三位数)的加减法,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安排的。学习本节课可以使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得到充实和发展,为一位数乘除三位数的学习奠定基础。 2.教材的编排意图: 教材注重结合生活实际,用图表形式呈现两所小学捐书情况,创设“捐书活动”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然后抓住两步计算的问题展开教学,教材为学生解决问题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未计算前先要求学生估计结果和大致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计算。所以本节课的重点是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难点是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二、说学情 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掌握了列竖式计算三位数加减法的法则。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三位数连加的数目比较大,计算时容易发生错误,因此,本节课学生要通过探索活动熟知算理,提高计算正确率。再次培养学生估算意识和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也是本节课的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情况,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探索并掌握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发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四、说教法与学法 教法:用讲授法、谈话法、练习法等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在感知生

第3讲加与减(教师版)(知识梳理典例分析举一反三巩固提升)北师大版

第3讲加与减 知识点一:捐书活动-连加运算 1.三个数相加,把前两个数相加,再用所得之和与第三个数相加。 2.直接列一个竖式进行计算。 知识点二:运白菜-连减运算 1.三位数连减的计算方法:竖式计算时相同的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要向前一位借1当10合起来再减,减完的结果写到相应的数位上。 2.减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一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知识点三:节余多少钱-加减混合运算 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1.没有小括号的,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2.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知识点四:里程表(一)-起点为0的里程问题 起点为0的里程问题的计算方法: 1.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借助行驶路线图或线段图理解数量关系,线段图要更灵活、直观。 2.解决起点为0的里程问题的方法:用总的路程减去部分路程等于另一部分路程。 知识点五:里程表(二)-起点非0的里程问题 起点非0的里程问题的解题方法:当天的里程表读数-前一天里程表读数=当天行驶的里程数。 考点一:千以内加减法 【例1】超市原有饮料300箱,第一周卖出128箱,第二周卖出150箱,超市现在剩下多少箱饮料? 【分析】超市现在剩下的箱数=超市原有饮料的箱数﹣第一周卖了的箱数﹣第二周卖了的箱数,依此列式计算即可求解。 【解答】解:300﹣128﹣150 =172﹣150 =22(箱) 答:超市现在剩下22箱饮料。 【点评】解答此题,弄清题意,利用基本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即可。 1.计算 247+153+109= 521﹣282﹣118= 500﹣143+96=

【分析】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即可求解。 【解答】解:247+153+109 =400+109 =509 521﹣282﹣118 =239﹣118 =121 500﹣143+96 =357+96 =453 【点评】本题考查了千以内的加减法,注意运算顺序。 2.看图填空: 【分析】用上边的数量减去下边比上边少的数量,求出下边有多少个,再加上上边的数量即可; 用一共的钱数减去上边的钱数,求出下边多少元钱,再除以4,即可求出下边一段多少元钱。 【解答】解:245﹣63+245 =182+245 =427(元) (86﹣22)÷4 =64÷4 =16(元) 【点评】本题是一道图文题,主要考查了千以内加法、减法以及除法的实际应用,找出题中所给的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即可。

北师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课时精品教案 第3单元 加与减

第3单元加与减 第1课时捐书活动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18页连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捐书活动”的情境,经历从表格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连加运算的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正确计算三位数的 连加法。 2.能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和方法,初步发展估 算意识,逐步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运用连加等有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生活实际导入 同学们,你们有课外书吗?贫困地区的孩子连吃饭都是问题,更别说买书了。山城小学发起了一场为山区孩子捐书的活动。我们从捐书现场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呢?要解决哪些问题呢?(PPT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 二、讲授新课 探究主题1:估算。 学生观察,收集数学信息,明确解决的问题。 从图表中我们获得的数学信息:三年级三个班分别捐书118本、104本、95本。四年级三个班分别捐书103本、109本、98本。 这两个年级哪个年级捐书多一些?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实施策略: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最后汇报。 学习效果预设: 方法一:118看成120,104看成100,95看成 100,120+100+100=320;103看成100,109看成110,98看成100,100+110+100=310。所以三年级多。 方法二:118比103多15,104比109少5,95比98少3,

所以三年级多。 探究主题2:三位数加法。 要想更准确地比较,还是要进行计算。 (1)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呢? 实施策略: 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呢?为什么做加法计算? 118+104+95 怎样能够求出这道运算的结果呢?先想一想,然后小组内讨论,最后汇报。 学习效果预设: 方法一:口算。 方法二:脱式计算,加竖式。 方法三:列竖式计算,一个竖式。 由于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习过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加法竖式计算,所以可以由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 老师有必要提醒学生计算要细心,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数位要对齐等。 (2)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呢? 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呢?103+109+98 怎样能够求出这道运算的结果呢?先想一想,然后小组内

2016年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与减》教学设计

西安市碑林区小雁塔小学2016至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说他们这种精神值不值得学习?你们愿意为他们做些什么吗? 我校三年级、四年级的孩子们也想献爱心,于是他们发起了一场“捐书活动”。(引出课题) 老师把他们捐书的情况做了个统计,一起来看看吧! 【通过创设情境,联系孩子的生活,很自然地导入新课,又对孩子进行了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用已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教学理念。】板书课题:捐书活动。 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看图读题,理解题意。 (1)出示教材P17统计表。 师:从统计表中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培养学生对信息有条理地整理的能力。提出问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础。这一情境中给学生提出问题创造了空间。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走进生活学数学是我们教学的理念之一。) (2)看统计表提问题。 你们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 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 三(1)班和三(2)班一共捐书多少本? 三(2)班比三(1)班少捐多少本? …… 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 (教师从中选出跟本课有关的问题进行讲解。) 2.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提问: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 师:你能看出哪个年级捐的书多一些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某个数最接近的几百几十数或整百数,为新知识的学习进行预热,为接下来的估算打好基础。

答:三年级一共捐书317本。 方法二:简算。 把118分乘100+18,把104分成100+4,把95看成100-5, 先算100+100+100=300,再算18+4-5=17,最后算300+17 =317,所以118+104+95=317。 118+104+95 =(100+100+100)+(18+4-5) =300+17 =317(本) 答:三年级一共捐书317本。 方法三:两个竖式计算。 先算118+104=222(本),再算222+95=317(本)。 答:三年级一共捐书317本。 方法四:用一个竖式计算。 118+104+95=317(本) 答:三年级一共捐书317本。 (3)解决问题:四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1)出示问题,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去解答,得出计算结果。 2)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汇报各自不同的计算方法。 3)回顾反思、交流。与同伴说说大数目的连加运算应注意的 事项。 4)归纳总结三位数连加法的计算方法。 师: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你想把哪一种方法推荐给大家,为 什么?这种方法你认为好在哪里?你不太喜欢那种算法?为什 么?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师:不管使用哪种计算方法,最重要的是确保计算准确。在 计算三位数连加时,可以怎样算?需要注意些什么? 小结:在计算三位数连加时,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 目的是 让学生了解 对较大数计 算时先估算, 确定答案的 大致范围,可 以检验后面 计算结果的 正确与否,积 累估算活动 的经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