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5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5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篇1

教学内容:

p11-12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顺序,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

2、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进一步认识有小括号时,应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

3、通过练习,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以及小括号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人准备1枝红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提问:通过上这一单元的学习,请你说说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指名口答)

2、说明练习内容,导入课题。

二、指导练习

1、(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画的是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2)让学生独立解答。

强调:列算式时要注意什么?(先算什么要划线)

2、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互判。(注意:现算什么用红线划

出来)

明确: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3、第3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先计算,后涂色。

4、(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让学生独立解答。

5、先比较哪种饮料便宜,有3种方法

解法一:12÷6=2(元)、解法二:3×6=18(元)、解法三:12÷3=4(瓶) 32、1812、64

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答:男生买的饮料便宜。答:男生买的

饮料便宜。

再算每瓶便宜多少元?

3-12÷6

=3-3

=1(元)答:每瓶便宜1元。

6、(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图上告诉我们什么信息?要解答什么问题?(指名回答)

(2)提问:为什么要用小括号?不用行吗?

a.看情境图,先说说图意,收集数学信息。

b.独立解决问题

c.在小组内交流

d.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7、指导提问:获得数学信息——解决问题——根据画面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小组交流合作)

8、数学游戏

数学游戏:“24点”,游戏前说清游戏规则,先演示,然后分小组进行游戏。

三、总结:第一单元所学的混合运算内容,一定要记清运算顺序。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事物或图像,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知道几分之一这样的数是分数,并借助图形明确几分之一的含义。

2、使学生记住分数各部分的名称,能正确的读、写几分之一,并能借助图形认识比较几分之一大小的方法,学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通过演示、操作、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主动探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认识二分之一、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图片。这儿风景怎么样?

生:很优美。

师:有两个小朋友在这野餐,让我们看看他们带了哪些食物?

生:四个苹果,两瓶水,一个蛋糕,

师:你认为他们会怎样分配这些食物?(生:平均分)

生:平均分,每人两个苹果,一瓶水,半块蛋糕。

师:好,能不能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生:这样公平。

师:这里我想到了一个数学问题。你有没有想到?

师:把这些食品平均分成两份后,苹果每份两个,可以用数字2来表示;水每人一瓶,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蛋糕每份半个,可以用一个数字来表示吗?

生:可以。是二分之一。

师:(师板书:二分之一)这是这个数的读法,你知道这个数怎么写吗?

生:1/2。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看书的。

师:很不错的习惯。同学们,你们以前见过这样的数吗?象1/2

这样的数叫做分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分数。

二、新授

(一)认识1/2

1、师:你们知道分数是怎么来的吗?请同学们看投影

2、师:(电脑演示)我们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原来它的二分之一,写作1/2

3、师:这里的它指的是什么?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可以用二分之一来表示半块蛋糕吗?(提示:为什么是两分而不是三分?为什么是之一而不是之二

生:它指的是蛋糕;两分是因为把蛋糕分成了两粉,之一指的是其中的一份。

师:其他同学也是这样想的吗?很好的想法。下面我们来研究它的写法。它的写法是由几部分组成的?(三部分)哪三部分?()为了讲起来方便,人们给这三部分都起了一个名字,它们分别叫分数线、分母、分子;你知道这三部分分别表示什么吗?

生:——一表示平均分,2表示把这个蛋糕分成了两份,1表示其中的这一份。

师:讲的真不错,也只有这样积极思考才能学得真本事。下面我们放松一下,做几道简单的题。

4、练习一:判断(电脑出示)

下面图形的阴影部分是原图形的1/2吗?(用手势表示)

()()

说一说为什么不是?

5、练习二;同学们真聪明。现在王老师要考验大家是不是心灵又手巧,下面请你们动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出长方形的1/2。

师:哪位同学愿意展示一下自己的作品,并说一说你是做出来的?

(二)认识1/3

(电脑显示)

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电脑演示)。那么这一份是这个圆的几分之几?第二份、第三分呢?

师: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都是它的三份之一,写作:1/3,读作:三分之一

(三)认识其它分数

接下来,王老师要看看大家创造力,请你来创造一个分数,并说一说它表示的意思。

小结:像1/2、1/3、1/4、1/8这样的数,都是我们的新朋友分数。

(四)分数大小的比较

1、利用刚才学生创造的1/2,1/4,结合图形,比较大小;

2、比较1/2,1/8的大小

3、比较1/4,1/8的大小

4、师:你有没有发现什么规律?

(五)练习

师:同学们的表现真不错,感觉累吗?想不想试试自己的本领呢?

好,来看第一关(想想做做第一题);第二关(想想做做第三题)。

三、总结

今天这节课,王老师与大家合作得非常愉快,现在请你们闭上眼睛,想一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篇3

教学内容: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第113页、第11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2、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此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发展符号感。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重、难点:

重点:经历探索简单事物排列规律的过程,能找出简单事物的排列数。

难点:引导学生发现和应用规律,注意有一定的顺序,保证不重复也不遗漏地找出事物的排列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课件出示情景)一天,小猴、小狗、小松鼠到企鹅博士家做客,

却发现大门紧闭,门上还挂着一把锁。咦!锁上还有一张纸条!看看纸条上写着什么呢?(欢迎你们的到来,为了考考你们的智慧,请你们先想办法把这把密码锁打开,锁的密码提示是:请用数字7、3、9摆出所有的三位数,密码就是这些数从小到大排列中的第四个。)他们三个好朋友都犯傻了,怎么办呢?同学们能帮帮他们吗?生:能。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情景设疑,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师:这三个数能组成多少个三位数呢?密码到底是什么呢?现在就请同学们先试着写一写,如果你觉得直接写有困难的话可以借助手中的数字卡片摆一摆,可以一个人思考,也可以和同桌合作。

学生开始动手操作,边摆数字边记数,有的一个人思考,有的则跟同桌合作,一个操作另一个记数,教师巡视。

师:同学们刚才都在很认真的思考,你们一共写出了多少个三位数,现在谁愿意说说你的探索结果?

汇报交流。

生汇报所写个数,教师根据巡视的情况重点展示几份,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有的重复写了,有的漏写了。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体验,让学生初步感知排列的方法,学生出现了不同的答案,这一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进一步

的探究欲望。)

2、小组合作交流

(1)师:每个同学写出的个数不同,那么开锁的密码也就不能确定,小猴、小鸭、小鸡可急坏了!怎样才能很快写出所有的用数字7、3、9组成的三位数,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小组长记录下你们组讨论的结果,一会到上面来展示。

(2)小组内交流(师巡视,随机参与讨论)

(3)展示交流

师:你们一共摆了几个三位数?你是怎样摆的?用什么方法记录既清楚明了又不重不漏?

师:哪个小组愿意先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探究成果?

生1:我们一共摆了6个三位数,我们的方法是首先确定左边的数字7,然后将后面两个交换位置,在确定中间的数字3,然后交换两边的数字,最后确定右边的数字9,将前面的两个数字交换位置,分别记录下来。(展示小组的记录)

师:说的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2:我们也摆出了6个数,我们的方法是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大到小。当百位上是9时,可以写出973、937;当百位上是7时,可以写出793、739;当百位上是3时,可以写出379、397。我们画了一张表格,把数字分别记录在里面,这样更加清楚。(展示小组的记录)

师:说的很棒!哪个小组还有其他的方法?

生3:我们也摆出了6位数,我们的方法是从高位到低位,数字由小到大。当百位上是3时,可以写出379、379;当百位上是7时,可以写出739、793;当百位上是9时,可以写出937、973。我们也制作了一张表格,把数字分别记录在里面。(展示小组记录)。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有序思考,是本节课的重要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讨论解觉这个关键性问题,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通过汇报不同的方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此类问题解决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突出排列的有序性,培养了学生推理的能力,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师:(出示课件)这是其中部分同学的摆数过程,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我发现他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摆的的,保证了结果的不重复,不遗漏。(师随机板书: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

现在我们继续帮助小动物们找开锁密码吧!(出示课件),这是同学们找出的六个数,现在你们知道开锁密码是什么了吗?

生:从小到大排列的第四个数,是739。

师:你们真棒!小动物们可高兴了!他们终于见到了企鹅博士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探究规律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数学广角的知识。(板书:数学广角)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他们三位好朋友在企鹅博士家做完客后,小猴提议说,在附

近有个影视城,我们到那儿去游玩吧。在影视城他们不仅玩的非常愉快,而且还拍下了一些有趣的场景,同学们想看吗?(想)

2、课件出示场景1:

(1)请学生说说,图画里看到了什么?

(教师随即提出问题:是啊,他们拍完了《西游记》打算拍照留念,像这样三个徒弟交换位置,共有几种交换方法呢?)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思考,可以用符号代替人物在纸上比划。

(3)汇报交流。

生1:先确定最左边的人,然后右边两个人交换;

生2:先确定最右边的人,然后左边的两个人交换;

生3:我认为也可以先确定最中间的人,然后左右两个人交换。

交流的过程中,把学生刚才用符号代替画下来的展示在黑板上,互相学习,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课件出示场景2

(1)教师介绍:这几位小朋友正在影视城玩游戏,尝试当小演员的滋味呢!可是他们好像闹矛盾了,要交换角色了,看看明明说什么?(该让我演大灰狼了吧!)

(2)三人小组把自己当成小演员,也来做做这个游戏,要保证把所有情况都罗列出来。

①三人小组,开始讨论。

②上台演示,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拍照片和角色转换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能接触到的排列问题。在解决场景1的问题时可以让学生用符号来代替,一方面是为了验证的方便,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另一方面也拓宽了知识面。提示学生:不但数字有排列问题,人物有排列问题,其实在变化万千的图形世界里也有排列问题。在解决场景2的问题时,采用三人小组身临其境排列法,不但巩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而且体会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检验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应用效果。)

(三)运用排列,制作奖品

1、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不错,老师要奖励每个学生几朵特别的花儿。这些花儿都已经在你们手中。可是都没涂颜色,需要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出示:

(提示:每朵花都要不一样,涂出所有情况,看谁涂的方法好) 2、学生开始动手涂,教师巡回检查,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鼓励有进步的学生。

3、个别学生汇报展示,下面学生评价,教师奖励。

(设计意图:学生往往对老师发的奖品很感兴趣,教师课堂上让他们来涂发给自己的奖品,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兴趣。题目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看上去好像有8朵花要涂,其实所有方法罗列后,只有6朵花被上色了,以此进行思维拓展,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

请同学们在课下尝试用辣、不、怕三个字可以组成多少句有意思的话,下节课我们一起交流。

(设计意图:使学生继续保持探究欲望,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知道吨在实际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吨重的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能进行重量单位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重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

教学工具

ppt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以旧引新

1、出示苹果,让学生说一说一个苹果的重量是250(),一筐苹果的重量是15()?

2、千克、克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质量单位,克与千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1千克=1000克)。

3、一车苹果的重量是2()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吨的认识》

二、自主探究研究问题

1、直观感知,初步认识“吨”。

(1)出示教材例题,集装箱,火车车厢,汽油

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t)作单位。

(2)让学生根据对吨大致的了解及课外资料的补充说说生活中那些物体通常使用“吨”来作单位。

(3)课件展示:卡车、火车车厢、轮船、飞机、鲸鱼、楼房等,用“吨”作单位比较合适。

提问:通常以“吨”作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①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

②学生分小组交流汇报

③师生合作得出结论:通常大件物体及较重的物品“吨”来作单位。

目的:用课件出示图片,丰富了感性材料的种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再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得出结论。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认识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

(1)小组同学互相背一背,感受它们的重量。

①学生汇自己的体重。

②小组同学互相背一背

③说说自己的感受。

④感受1吨

(2)课件出示1袋100千克的大米。

提问:需要几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个)

(课件演示)请同学们观察:有这样的几袋大米?(10袋)提问:1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1000千克)板书:1000千克。

你是怎样想的?100千克的大米需8个同学抬起来,那1000千克的大米需多少个同学才能抬起来?(80个)。说明1000千克的大米的重量比较重。

通过小组同学反复掂物体的重量,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感受物体的实际重量。迁移出1吨的重量。

师引导:每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1000千克,就是1吨。

即:1吨=1000千克。师补充板书:1吨=1000千克

(3)巩固千克与吨之间的关系。

师生做个猜体重的游戏。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的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50千克),如果平均每个老师的体重按50千克计算,那有多少个老师的体重合起来是1吨?你是怎样想的?

(4)填空练习:三年级同学平均每人体重按25千克计算,40个同学的体重是()千克,是()吨。

三、看书质疑

学生自己看书,标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地方,然后解答。

四、多层练习,巩固深化。

1、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吨作单位。

2、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种东西的总重恰好是1吨。

3、想一想,填一填

一条鲸鱼的重量是6000千克,是()吨

一辆卡车载质量5吨,也就是()千克。

五、合作总结,解决问题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知道了些什么?同学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希望同学们能够用所学习的知识不断地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数学概念知识课,在概念教学过程中,我运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巧妙的设置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各类情景,让学生在丰富的生活情景中,掌握理解“吨”的概念。从而突破这节课的难点。接着我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自主、熟练的计算含有乘除混合的三步计算式题.

2、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认真审题、仔细验算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混合运算顺序,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口算引入

1、计算:140×3+280、400—400÷8

以上各式中都含有哪些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使学生明确:当只有加减或乘除法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减法。

学生练习,指名板演。

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和运算。

板书:不带括号的混和运算。

二、教学新课

1、学习例题。

媒体出示例题:一副中国象棋12元。一副围棋15元。购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一共要付多少元?

(1)请学生读题,教师提问:你看出了哪些已知条件?你认为要想求出一共要付的钱数,应该先求出什么?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学生列式:12×3+15×4或15×4+12×3

那这样列式应该先算什么?应该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才能先求出买3副中国象棋和4副围棋用去的钱?

(2)学生分小组讨论上述问题并汇报。

(3)师:在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中应该先算乘除,后算加减。学

生在书上完成。

2、试一试:150+120÷6×5。

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指明说一说是怎样计算的?

在计算120÷6×5,为什么应该先算120÷6,而不先算6×5呢?你们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通过刚才两道混合运算的解答,你能总结一下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吗?使学生明确:在一道既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式题里,应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乘除连在一起,或加减连在一起,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

学生独立完成,展示个别学生作业。

注意强调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要明确:在没有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里,要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法。

2、说出运算顺序,并口算出计算结果。

48÷4+2×4

48÷4+20÷4

48-4+2×4

48+4+2×4

3、“想想做做”5。

学生先列式解答,再交流、汇报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

四、课堂小结

五、布置作业“想想做做”6。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教学内容: 教材28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 课时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体会1千克是多重。 教学难点: 体会1千克是多重。 教具和学具准备: 教师:课件、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 二、学习新课 1、课件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 (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2)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板书:kg)秤面上一大格就表示1千克,指针指着数字1,也就是说这袋红枣重1千克。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吗?…… 3、动手试一试 (1)小组合作派一人称出重1千克的盐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说说你的感受,并记在心里 (2)把自己带的秤好的1千克的东西比一比是不是与1千克盐一样重,体会出1千克到底有多重 (2)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个。 (3)情境: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

部编三年级上数学《解决问题》潘钰红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

吨的认识——用列表法解决问题 广州市越秀区东风西路小学 潘钰红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33例9和做一做。 例9呈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情境,用学生问答的形式提示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方式。以解决“怎样安排恰好运完”为问题主线,让学生采用列表格的方法解决问题。对于列表法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有初步的接触。教学例题时要让学生先弄清题意,如果方案中有不符合题意的方案应该舍弃。学生在列举时可能会有遗漏,指导学生通过表格顺着从大到小或者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枚举,有序且完整地思考问题。教学中渗透并强化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基本方法,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二)核心能力 在参与学习的过程,掌握运用列表策略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有序思维。 (三)学习目标

1.运用列表方法解决问题,学会整理信息,分析数量关系,通过观察、比较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经历通过列表枚举的方法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体验列表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四)学习重点 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 (五)学习难点 感受列表法的有序性和解决问题的完整性。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解决问题》教学课件、《解决问题》练习纸 二、学习设计 (一)小考验 让我们一起帮生鲜店解决一些问题吧! 完成下列填空:2×( )+3×( )=18 (1)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 (2)想三步:已经算了多少?还差多少?能填几? (3)这样想的好处是:有顺序、不重复、不遗漏。 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

小学的数学三年级上册公开课课件

小学的数学三年级上册公开课课件 小学的数学三年级上册公开课课件【篇1】 教材分析: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的一道数学趣题,最早出现在《孙子算经》中。它集 题型的趣味性、解法的多样性、应用的广泛性于一体,是实施开放式教学的好题材。 教材中要求掌握3种解题方法(逐一列表法、跳跃列表法、取中列表法),要求学生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运用假设举例列表等方法,寻找解决的结果。教学中,要求教师不宜补充其他解法,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经学了一些用列表法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一些学生在兴趣小组、奥数等的学习中已经学过“鸡兔同笼”问题。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学生的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有一定的小组合作经验。 教学目标: 1、了解“鸡兔同笼”问题,感受古代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尝试用列表、假设的方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通过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从中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掌握解题的 策略与方法。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迁移思维能力。合作、交流等学习品质和能力。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列表、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 教学难点: 运用学到的解题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儿歌)鸡兔同笼不知数,三十六头笼中露,数数脚有一百只,几只鸡来几只兔? 师:这就是我国民间的三大趣题之一,最早记载在1500年前的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课件出示古书动画打开书出现原题),原题是这样的,请看:今有雉兔同笼,上有 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谁知道,这是一个什么问题?(鸡兔同笼问题,课件出示鸡兔同笼情境图)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中国历的数学趣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课件(精选7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课件(精选7篇)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初步学会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并理解求两个特殊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教学实录: 一、引入: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 生:春天。 师:对,春天来了,草绿了,花开了,蜜蜂们开始忙碌起来了,其实在蜜蜂的王国里也有许多有趣的数学问题。大家看,(课件出示)蜜蜂们每天白天都忙碌的采花粉酿花蜜,但是,由于这个蜜蜂王国的日益壮大,蜜蜂们越来越多,每次大家同时采完蜜回来往往非常拥挤,这可怎么办呢?于是蜂王就想了一个办法。 [点评:教师努力营造让学生爱学、乐学的课堂教学环境,密切联系有趣的生活实例,通过课件演示,创设教学环境,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同时使本课的数学知识赋予一定的价值] 二、新授

1.(1)师:蜂王把它们分成了2组,1组每30分钟回来一次,1组每40分钟回来一次。它想这样可就解决问题了。同学们,你们说蜂王是否解决了这个问题? 生①:解决了。 生②:没有解决,过一段时间,它们会一起回来的。 师:有的同学认为这个办法可以,有的认为不行。请你们自己证明一下,在证明时,你可以利用手中的学具,也可以用你喜欢的其他方法。 (2)学生讨论 (3)学生汇报 师:哪个小组来展示你们的研究成果? 生①:用纸条证明,(学生在展台演示)每隔30分钟回来一次的,第四次回来要120分钟,每隔40分钟回来一次的,第三次回来也要120分钟,当120分钟时它们会同时回来,发生碰撞,所以不行。 师:这种方法形象直观,非常好,还有不同和方法吗? 生②:用数轴证明。(学生在展台演示) 师:大家认为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简洁清楚。 师:有的小组用的是摆纸条的方法,有的小组用的是数轴表示的方法,都十分形象,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③:找倍数的方法证明。30的倍数有:30 60 90 120;40的倍数有:40 80 120 ,我发现它们有共同的倍数120,所以第120分钟它们会相撞。 板书:30的倍数:30 60 90 120

小学的数学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5篇

小学的数学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5篇 小学的数学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5篇 小学数学的课件很有意义的。课文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场景美,生活美,感知量词的用法,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并尝试用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的数学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的数学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旅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在解决如何合理“租车”的活动中,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经历观察、思考,运算等数学练习过程,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积累生活经验。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积累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经验,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渗透有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准备: 课件及车溪风景区美景视频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大家去过哪些地方旅游,或者有什么非常想去的地方呢? 课件:春天来了 同学们一定也感受到了春天气息,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去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到民俗风景区宜昌车溪去看看。我们要到车溪

旅游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生:租车)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唤起学生对以前旅游美好经历的回忆或向往,为后面旅游活动作铺垫;接着出示宜昌风景区春天美景图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参入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二、合作探究 (一)活动一:租车 1、(课件完整出示情境信息)生独立阅读信息后提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 (1)我们班的同学有31名,为了安全学校还派了9名老师。 (2)大车每辆限乘18人;小车每辆限乘12人。(大车、小车图) 2、我们怎样租车呢?(对话框出示问题) 3、研究租车方案 温馨提示: (1)请独立设计租车方案,把你的方案填在表格里。看谁的办法多! (2)四人小组交流,并对组内租车方案进行整理,填在小黑板上的表格中。 (3)看哪组合作,能把组内的想法有条理的进行描述。 A、学生活动 B、全班交流。(各组派代表上台发言) 教师白板出示自己的整理表格。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这些表格,你认为那种整理得?为什么?(学生比较租车方案统计表)(板书:有序思考)4、这么多种方案,你会选择哪种方案?为什么? 请看(课件添加信息):大车每辆160元,小车每辆120元。 5、猜一猜:哪种方案最省钱? (板书:空位最少最省钱) 5、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分组计算各种方案需要多少钱. 比较得出租1辆大车2辆小车最合理,花了400元,空座位也最少。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得出不同的租车方案,充分尊重了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精选10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精选10篇)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1 在几何中,长方形(又称矩形)定义为四个内角相等的四边形,即是说所有内角均为直角。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长方形的周长,我们来看看下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方形面,使学生初步理解由面组成体的意义;使学生在认识长方形面、掌握长方形特征的基础上,通过操作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出问题,通过学生观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主动他就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能初步应用长方形的计算公式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意义,会求长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钉子板活动记录单学具准备:带有长方形的盒子,钉子板学具,米尺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新课上节课,老师给大家留了个作业。 让同学们观察周围的物体,看哪些物体上有长方形,并量出他的长与宽,你们搜集到了吗?(搜集到了)都搜集到什么?学生汇报自己收集到的长方形并说出它的长和宽。还有很多,是吗?(是)好了,同学们,看得出来,你们都是细心观察的好孩子。同学们搜集到了这么多的长方形,看来,长方形在生活中到处可见,数学啊就在我们身边,对吗?这么多的长方形,它们的大小一样吗?举起你手中的物体,师选出两个大小不一样的带有长方形的盒子,让学生到前面来。这两个长方形哪个大?哪个小?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呢?谁能上前面来指给大家 看看?那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呢?它们的周长一样长吗?谁能看 出这两个长方形,哪个周长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可见长方形的周长是由它的长和宽决定的,长方形的周长和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的周长。师板书课题:长方形的周长

部编三年级上数学《周长》吕红PPT课件 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获奖教学设计人教版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和计算一些简单图形的周长。 2、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 教学准备: 树叶、软尺、线、直尺、表格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周长。 1、同学们,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庄稼成熟了,枫叶红了,还有好多的树叶纷纷落下,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收集一些树叶,把它们举起来给大家看看,好吗?这些树叶真漂亮,你能在

纸上描出它的形状吗?要求用彩笔一笔描出它的轮廓来,能做到吗?好开始! 2、谁愿意给大家展示一下?用笔指着,说说你是怎样描的。(一生边指边说) 说的真好!谁的树叶形状不一样,也来说说。 3、你们知道吗?刚才我们描的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4、今天我们就一同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周长(板书课题:周长的认识) 二、通过实例,认识周长。 1、周长这位朋友的名字正好体现了他的特点,“周”就是“一周”,“长”就是“长度”。哪位同学认识“周长”,给大家介绍一下。 2、我们看看课本是怎样介绍周长的。(出示:周长的含义)你对这句话中的哪个词不太理解?(生:封闭),谁知道什么是封闭图形? 3、通过同学的介绍,你了解什么是封闭图形了吗?老师这里有一些图形,你来判断一下哪些是封闭图形。(生判断)你能指指它的周长吗? 4、我们了解了封闭图形,对周长的认识又加深了,其实不但这些封闭图形有周长,在我们身边许多物体的表面也有自己的周长。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课件5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课件5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课件5篇 三年级数学课件怎么写。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科学有序进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三年级知识课件,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课件【篇1】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15-17例1以及练习四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算理,探索并掌握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的情境,提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爱护野生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哪一位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 教学难点: 结合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口算练习 2、两位数加两位数竖式计算,并说出算法 二、情境创设 1、出示教材图片 2、介绍一些野生动物,随即进行爱护野生动物思想教育 3、活动设计 活动1——探索算法 出示第15页统计图提问:你能从中发现什么?

自己独立思考 学习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注意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着重突破“十位满十”的问题,让学生理解“哪一位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 活动2——巩固算法 出示练习四第3题的主题图 问:你从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你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小组交流,说出算法 四、教学效果测评 1、做一做1、2题 2、练习四1、2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知识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理解平均数 1、师出示一杯水,告诉学生这一大杯水大约600克,而后把这杯水分别到入4个杯子中(每个杯子的水不同)提出:你们能求出这4个杯子的水的平均重量吗? 学生动手解决,并交流解决的方法。 2、引入“平均数” 二、学习计算平均数 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减法》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减法》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材第42页例3“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 续退位减法”,做一做及练习九的5、6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能够初步理解和掌握被减数中间有0(十位是0)、 末尾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并初步学会减法的验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亲自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操作的过程,理解:“哪一 位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当十”的算理,体验验算方法多样化及知识迁移类 推的策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 神及热爱数学的情操。 【学情分析】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没有0(十位上不为0)的减法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但他们对于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0的 退位减法的知识还不太了解,学生的抽象概括分析能力还需要提高。本节课 先通过复习旧知激发一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例题让学生列式计,算在 计算过程中借助摆小棒拨计数器的方法来理解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 法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并会验算。为今后学习“亿以内的减法”奠定基础。

【重、难点】 重点:掌握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会验算。 难点:理解:“哪一位不够减,向前一位借一当十”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 老师昨天,拿着一张100元的钱在九九文具店买了一个笔记本,花了8元钱,可是服务员没有足够的零钱找给我,怎么办呢?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吗? 小组讨论回报交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最后师生商讨得出:让服务员或者是老师先去附近把100元换成整十元的然后再找钱,或者老师付给服务员10元服务员找回2元。 2、借助计数器理解100减8的笔算算理 教师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提问:个位上0-8不够减要从哪一位退1? 十位上师是0怎么办? 3、揭示课题 师:100-8和昨天学的连续退位减法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被减 数中间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身边熟悉的卖笔记本换钱和找钱的情境,学生初次体验被减数中间有零的退位减法,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揭示了“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课题。

三年级的上册数学课件5篇

三年级的上册数学课件5篇 三年级的上册数学课件5篇 三年级数学课件怎么写。为了确保活动能成功举办,就需要我们事先制定活动方案,活动方案是阐明活动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及活动方法等的企划案。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三年级的上册数学课件,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三年级的上册数学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发现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难点: 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发现的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交流 教学准备: 投影、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领会情境中的问题 奇思的父亲每天工作3天休息一天,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母亲每工

作一天休息1天,你又是怎样理解呢? 2、让学生按要求在日历上分别标出父亲、母亲、奇思的休息日,可以分别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然后进行反馈。 3、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奇思一家3口的休息日,我们还能知道什么? 三、日历中的规律 1、观察日历可以先看上下,再看左右,然后再看对角线上的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观察日历表中的4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交流自己的发现 3、观察日历表中有阴影的9个数,你又有什么发现? 4、你还能在日历中找到什么规律? 四、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的上册数学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初步感受集合的思想。 2、通过观察、比较、寻找各种规律,体会到日历中包含着丰富的数学问题。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是有规律的。每天我们到一定的时间就会做一定的事情。在这样的作息时间里就存在这很多数学问题,你们有兴趣研究吗?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飞飞的父亲是一名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飞飞的母亲是一名飞机乘务员,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从9月1日开始算起,请用▲标出父亲的休息日,用●标出母亲的休息日。(课本第75页的例题) 2、围绕下列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交流:哪几天飞飞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公开课课件8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公开课课件8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公开课课件8篇 数学的课件很有意义的。第一单元的习作内容是向同学推荐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写这类作文,重在把这个地方的特点介绍清楚,写出它的特别之处,从而激发他人去实地探看的兴趣。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公开课课件,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公开课课件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导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一)探索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1.教学例1(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想一想,你还能找出不一样的方法验证你的计算结果吗

2.小组交流,汇报结果 3.比较分析 师:我们先来比较第(1)和第(2)两种方法,请分别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预设:预设: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只是这里的相同加数是一个分数。 引导说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板书) 师:我们再来比较第(2)和第(3)两种方法,这样算可以吗为什么 师:再来看这里的第(4)种方法,你能理解它表示的意思吗结合图形把你的想法跟同桌进行交流。 4.归纳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三个算式解决的是同一个问题。并且知道了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它们的计算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设计意图:呈现生活情景,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一共吃了多少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以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经历独立思考、自主计算并验证、小组交流等环节,鼓励学生大胆地呈现个性化的方法,兼顾了不同层次的学习状态。采用因势利导的方式,通过比较分析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得出结论,加深了对分数乘整数意义的理解。】 (二)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1.不同方法呈现和比较 师:刚才的第(4)种方法用语言描述得出计算结果的过程,结合自己的解题方法回顾一下,的计算过程用式子该如何表示预设:生1:按照加法计算=(个)。生2:(个)。师:比较一这两种方法计算结果相同吗它们的相同点在哪里(分母都是9)不同之处又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打上方框)这里的2+2+2和2×3都是在求什么预设:有多少个。 2.归纳算法 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更简单那么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的呢 引导说出:用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板书)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收藏6篇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收藏6篇 通过阅读,我们对于"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相信你在参考之后一定会有所收获。对于初次入职的教师来说,教案和课件仍然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师用心去设计好。只有准备好教案和课件的前期工作,才能确保课堂教学效果达到预期。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历多次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及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多次进位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口算 4脳2+9=7脳5+5=5脳3+7= 5脳5+6=6脳9+8=9脳4+5= 2、笔算 58脳7=156脳4=253脳5= 二、自主探究 1、完成第8题: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完成第9题:改错题,先检查,判断,然后把错题改正过来。 3、完成第10题:先读题分析,然后列式解答。 三、巩固拓展

1、第11题:读题,讨论 怎样求第4辆车要坐多少个同学?你能想出多少种方法?然后让学生分步解答。 2、第12题:读题分析题意 要求合唱队有多少人,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怎样求乐队人数? 3、第13题:指导学生观察各题的因数与积有什么特点,找出其中的规律。 四、梳理整合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2、完成练习册第57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篇2) 教学内容: 北师大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的角,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直观操作活动,了解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活动角。学生准备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过了很多的平面图形,你还记得吗?知道的请大声说出他们的名字。(教师出示课件,逐个出示图形)全体学生齐说: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在这些图形中有一个图形和其它四个不一样,它是谁呢?

三年级数学课件人教版(通用12篇)

三年级数学课件人教版(通用12篇) 三年级数学课件人教版第1篇 教学目标: 1、学习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能正确进行计算,掌握笔算方法。 2、培养学生迁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及计算的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口算和笔算的算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1、口算。 53+6= 85-5= 67+9=

20+40+3000= 900-700+80= +60= 80-60+200= 101+400+50= 300-200= 2、口答。 (1)6个百和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6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 (2)540是由几个百和几个十组成的? 540是由多少个十组成的? 3、拆数游戏。 (1)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整十数。 73-6= 300+20 900- 360 480 520 790 210(2)把下列各数拆成整百和一百零一几十的数。 730 270 450 840

910 二、探究新知 1、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的笔算方法。 (1)出示教材例3的第(1)问题。从题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2)列式计算:380+550 (3)探究算法。(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算法1:38+55=93,所以380+550=930。 算法2:300+500=800 80+50=130 800+101+30=930算法3:因为38个十加55个十等于93个十,所以380+550=930。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计算方法,很厉害,实际上除了用口算的方法计算之外,还有一种笔算的方法,可以更加简便地计算出结果,我们一起来看看。师板书笔算竖式: 百 十个 3 8 0 + 5 1 5 0 9 3 0在竖式计算加法时各数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一。提问:A、竖式中的十位为什么写3呢?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ppt模版课件优秀名师资料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ppt模版课件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 彭新安 一、教材、学生分析 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和边的特征。而平行四边形在教材中是第一次出现只要求学生能从具体的实物和图形中识别哪个是平行四边形~对它的一些特征有个初步直观的认识。本节课的教学为下节学习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做了铺垫。并为今后深入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内在联系奠定基础。 学生分析 由于本学段学生的思维处于形象直观阶段~因此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引导观察和操作获取数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空间与图形”提出的’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的要求及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结合三维目标~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能合理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身边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的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三、教材处理 本节课的重点是: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难点是:弄清长方形、正方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课堂上我注重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中理解数学。引导他们在观察、操作、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探索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使他们经历“做数学”的过程。真正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方面的全面发展~而不仅图形不都是长方形、正方形。它的角和仅局限于知识与技能方面的发展。 四、教学方式 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一理念~我采取了“引导――探索――发展”这一教学方式组织教学活动。 五、学习方式 本节课将体现一个张扬个性的课堂~利用“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力争把讲授过程变成动态的探索过程~展现学生思维过程。 六、评价方式 1、注重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2、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3、评价主体多元化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 七、教学手段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篇1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的内容及练习一第1至第2题。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二、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估计实际测量数学书的长数学书的宽数学书的厚 生1:数学书的长大约是21厘米、宽大约是14厘米、厚有1厘米。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1厘米大约有一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

长大约就有21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宽有14个指甲长那么长,数学书的厚有1个指甲长那么厚。 三、学生动手测量实际长度 1、让学生用学具测量数学书的长、宽、厚。 2、让学生先在小组上交流,然后再在全班上交流。 四、揭示课题: 板出:毫米的认识 五、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尺度上的1毫米有几长。 2、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3、举例子说说生活中那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六、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七、巩固发展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八、全课小结。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篇2 教学目的: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电子课件6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电子课件6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电子课件6篇 数学的课件很有意义的。《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和“日积月累”四个板块。“交流平台”抓住这组课文的共同特点,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电子课件,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电子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并会分析、解答简单的两步应用题; 2、能力目标:学会用学习到的知识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情意目标: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两步应用题结构的把握以及数量关系的分析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应用题,你知道哪些有关应用题的知识?你还想对应用题有哪方面的了解? 二、游戏激趣、明白结构 那么,让我们来做个游戏,你们看老师手中有很多花,现在给第一个学生2朵,给第二个学生3朵,你能说出老师手中花的朵数吗?如果老师说,比第一个学生多8朵呢?或说,是两学生的花的总数呢?你能说出来吗? 师生共同领会:一道完整的应用题要有:条件、问题和数量关系。 三、师生互动、学习新知 国庆节就要到了,我们来做些花布置教室吧!出示黄花25朵,紫花18朵,请学生提出想要知道的问题,并解答。 如果添上“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做了多少朵红花?”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讨论:这一题中知道些什么,求的是什么;用

你们小组最喜欢的方式把题意表示出来。[手势、图形、线段];请你们互相说一说,题中哪句话最能表示出问题和条件的联系;学生尝试解答,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四、尝试创造、加深理解 小组协作、师生合作,改变题中的第三个条件即“做的红花比黄花和紫花的总数少3朵”你们能编出怎样的应用题,请试试看;学生汇报创造的成果。 五、巩固练习、学以致用 完成课后“做一做”;同桌合作互相分析其中一道题。 六、阅读课本、学会发现 请你们阅读今天学习的内容,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新发现。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电子课件篇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认识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应用题的结构,通过比较,弄清两个已知条件的一步应用题与两步应用题的联系和区别,加深对两步应用题的理解,并学会这类应用题的分析及解答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3.教育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应用题的分析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我知道你们来自______,那你们知道刘老师来自哪里吗?(不知道)我来自中国蜜桔脐橙之乡——寻乌。【出示图片】师:在我的家乡寻乌,家家户户都有果园,漫山遍野都是果树,同学们看:【播放果园图片】 师:这节课我们就边欣赏果园图片边解决数学问题。同学们看:这片果园就是我的邻居张大爷家的。【出示图片一】果园里种有桔子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7篇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7篇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7篇 数学的课件很有意义的。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奥秘的浓厚兴趣。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使学生掌握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难点:正方形和长方形特征的归纳总结。 教学准备 长方形纸片,正方形纸片,直尺1把,三角尺1块,钉子板,橡皮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幻灯片播放正方形、长方形图片,吸引兴趣 2、在生活中很多东西都是由正方形和长方形组成,你们通过观察发现了什么:引发学生思考。 二、实际操作,验证猜想 1、观察拿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猜猜它们有什么特点呢?你有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吗?同桌交流。 2、操作验证(1)拿出自己的学具,用自己的办法验证。(2)把自己的猜想和验证向小组汇报。 3、反馈(1)对长方形的边你有什么发现?相机板书。你是怎样证明

的?(量、折、比等)相机教学“对边”。指一指长方形的对边在哪里,一个长方形有几组对边?长的一条边,请你给它起个名字,你会叫它什么?短的一条边呢?(2)对长方形的角你有什么发现?相机板书。你是怎样证明的?(量、折等)(3)正方形的边你发现了什么?相机板书。怎样来证明?正方形的边你会叫它什么?(4)正方形的角你发现了什么?相机板书。怎样来证明? 4、归纳通过刚才的活动,你对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练习: 1、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再把这个长方形变成一个正方形,再说说它们的特点。 2、在书上p64第7题的方格纸上画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再说说小青菜提的问题。 3、完成书上p64第4题。先自己拼一拼,再与同桌交流一下。(1)用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2)用16个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再拼出几个不同的长方形。 4、思考:你能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一个的正方形吗? 三、课堂小结 向同学们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的习题 2、把不理解的地方标画在书上。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和学习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及重要作用,体会教学来源于生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通过看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得到提高。 3、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调查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整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