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电源》优秀课件

初三化学 碳和碳的氧化物的实验专题

九 年级 化学 科辅导讲义(第 讲) 学生姓名: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1.达州盛产天然气,有“中国气都”之称的美誉.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 4),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 2,不完全燃烧生成CO ;无水CuSO 4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甲 CO 2 H 2O ; 乙 CO H 2O ; 丙 NH 3CO 2 H 2O ; 丁 CO 2 CO H 2O . 你认为 丙_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O 2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 (1)A 、B 装置的顺序能否颠倒?(填“能“或“否”)否. (2)实验中用纯净O 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 因为空气中含有其他气体杂质,会引起实验干扰. (3)实验中观察到A 中无水CuSO 4变蓝,B 、D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 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 乙同学猜想成立. (4)请写出B 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 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的化学方程式: Ca(OH)2+CO 2===CaCO 3↓+H 2O 、 Fe 2O 3+3CO 高温 ====2Fe+3CO 2. 【反思与交流】:为避免有毒的CO 污染环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是 第一是提供足够多的空气或者氧气,第二增大可燃物与氧气或者空气的接触面积.

2.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从空气中制取氮气作为研究课题,以下是他 们设计的实验方案: (1)除去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右图A装置的作用是出去二氧化碳气 体A装置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或者“化学变化”)变化.B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干燥气体. (2)除去氧气:他们分别收集一瓶气体用图C装置进行除去氧气的燃烧实验,其中甲同学选用红磷,乙同学选用木炭.你认为:选用木炭(填“红磷”或“木炭”)的方法不科学,原因是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导致容器内气体不纯净. (3)分析误差:此法得到的氮气密度(标准状况下)经科学测定,与氮气的实际密度有误差,请你分析出现误差的可能原因(只写两种,不考虑计算误差):①还含有稀有气体;②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3.为减少煤燃烧带来的大气污染,提高煤的燃烧效率,一些城市使用焦炉煤气(焦炉煤气是脱硫煤隔绝空气强热的部分产物)作为洁净的生活燃料,其成分是初中课本中常见的气体.现通过以下实验流程对焦炉煤气的成分进行局部探究. (1)白色沉淀A、B是不是同一种物质?是(填“是”或“不是”); (2)从探究过程可推出焦炉煤气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3)焦炉煤气的可能组成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氢气、(只写一种可能的情况). 4. 某火力发电厂以煤为燃料,充分燃烧后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其排出的废气中含有CO2、SO2、水蒸气等.已知SO2既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又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因SO2有还原性,故还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氧化而除去,无水硫酸铜与水由白变蓝.为了检验该发电厂排出的废气中的成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1)仪器连接的顺

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掌握碳的化学性质——(常温下稳定性、高温下可燃性、还原性),常识性认识化学反应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初步了解碳的用途。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列表比较氢气与碳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通过学生参与演示木炭还原氧化铜,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巧、观察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通过实验观察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教育目标:通过碳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不同,渗透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既决定于物质本身的性质,又决定于反应条件的学习方法的指导。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复习,列表比较、实验演示,突出重点,通过分析,操作指导,解决难点。 1.用谈话法和阅读法,使学生初步了解温度对碳的化学性质的影响,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通过总结归纳法和演译法,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实质理解,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挖掘学生的潜能。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介绍碳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碳的化学性质的实验探究和逻辑推理,帮助学生建立崇尚科学的观念,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重点】: 碳的化学性质。即单质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应作为重点,为了使学生对氢气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理解更深刻,要对它们进行比较。 【难点】: 反应条件对碳反应产物的影响。单质碳不完全燃烧的实验不好做,通过事例解释碳不完全燃烧的产物;用碳还原氧化铜的操作难度也比氢气还原氧化铜大,用高温(强热)加热时要注意,防止试管破裂;放热(产生热量)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对吸热概念的理解相对较难。【教具准备】: 1.仪器: 铁架台(带铁夹)、试管、酒精灯(改进)、导管、胶塞、玻璃棒、表面皿、研钵、试剂瓶2.药品:

初三化学金属及其性质

第五讲金属及其性质 【知无巨细】 知识点一: 常见的金属 纯金属(90多种) 合金 (几千种)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密度较大,熔点较高 二、金属之最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 (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 (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 (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 (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 (9)锂 :密度最小的金属 现在世界上产量最大的金属依次为铁、铝和铜 三、金属分类: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有色金属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四、合金 1、定义: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一般说来,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低,硬度比各成分大,抗腐蚀性能更好 合金 铁的合金 铜合金 焊锡 钛和钛合金 形状记忆金属 生铁 钢 黄铜 青铜: 成分 含碳量 2%~4.3% 含碳量 0.03%~2% 铜锌 合金 铜锡 合金 铅锡 合金 钛镍合金 备注 不锈钢:含铬、镍的钢 具有抗腐蚀性能 紫铜为纯铜 熔点低 注: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合金与人体有很好的“相容性”,因此可用来制造 人造骨等。 (1)熔点高、密度小 优点 (2)可塑性好、易于加工、机械性能好 (3)抗腐蚀性能好 拓展:常见的合金 1、金属材料 2、金属的物理性质: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_初中化学之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讲解

初中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_初中化学之碳和碳的氧化 物知识点讲解 各位热爱化学科目的初中同学们,初中碳和碳的氧化物知识点汇总已经总结出来了,小编这就给大家分享这篇文章。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O2点燃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2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高温2Cu+CO2↑ (置换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2Fe2O3+3C高温4Fe+3CO2↑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2) 选用和制氢气相同的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3、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

初三化学下册碳和碳的化合物单元测试题以及答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化合物 课本中的重要内容 一、碳的单质: 1、金刚石 物理性质:纯净的金刚石是_______________、正_________体形状的固体。是天然存在的最_______的物质(可用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然采集到的金刚石经过仔细琢磨后,可以成为璀璨夺目的装饰品------______ 2、石墨 物理性质:石墨是一种_________色有________光泽而_______的_________状的固体。石墨很______(可用做__________),有_________感(可用做____________________),石墨具有优良的__________性可用做______________)。 木炭具有___________的结构,因此它具有__________能力。活性炭的_________能力比木炭还要强,在防毒面具中用来_______毒气。 3、C60 C60分子是由_____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它形似足球,这种足球结构的碳分子很______。它主要应用在_______科学、__________等方面。 二、碳的化学性质 碳在_______下,化学性质____________。碳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水分的接触,都_________起变化。 1、碳跟氧气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 木炭在氧气中:①充分燃烧,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充分燃烧,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①药品:经烘干的木炭粉末、氧化铜粉末。(两种粉末都是_______色的) ②装置:反应需要高温,酒精灯加________,目的是使_____________并___________; 试管口略向_____倾斜; 导气管露出塞子________即可; 生成的气体通入____________________,以证明是____________气体。 ③反应现象:_____色的CuO粉末变________,澄清的石灰水变________。 ④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元素发生的反应。 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走的反应。木炭夺走了CuO中的O,木炭具有______。 写出焦炭与氧化铁高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要补充内容: 1、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别很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金刚石、石墨都是单质。但把金刚石、石墨混在一起就组成了混合物,但在此混合物中只有一种元素------碳元素。因此说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是错误的。所以: 可能是单质:如O2 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可能是混合物:如金刚石和石墨、O2和O3 2、“炭”与“碳”的区别:

初三化学(碳及其化合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碳的几种单质(金刚石、石墨、C60)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无色透明,正八面体。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体现了它的硬度大)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深灰色,具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的固体,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体现它深灰色、质软)、干电池的电极(体现了它的导电性)、电车的电刷(体现了它的导电性,滑腻感、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做润滑剂(体现它具有滑腻感)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因为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木炭可用于食品、工业产品中除去色素、异味等,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中除去毒气、制糖业中脱色以制白糖;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注意:吸附性是活性炭、木炭的物理性质 4、C60:C60分子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结构稳定。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因此古代用墨书写、绘画的字画保存时间很久,仍不变色。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2: C + O2点燃 CO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 + O2点燃 2CO 3、还原性:C + 2CuO 高温 2Cu + CO2↑(置换反应)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产生的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在反应中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CuO在反应中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小结:还原剂:夺去氧元素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得到氧元素,发生氧化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元素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失去氧元素,发生还原反应。 应用:冶金工业:2Fe2O3+3C 高温 4Fe+3CO2↑ C+CO2 2CO 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考试要求:初步学会在实验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等 考点一、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①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②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CO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①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 ②密度比空气大(或相对分子质量>29)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高温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人教版

初中化学教案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洪志接洪岭初中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比较了解几种碳单质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相同;、 2、通过实验,掌握单质碳的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 能力目标1、通过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的设计,初步提高气体反应装置的设计能力; 、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能力。2 : 情感目标通过碳单质的学习,了解同一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物质,这些物质的物质性质 和用途不同,但却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从而提高学习化学兴趣。教材分析: 碳单质(金刚石、石墨、球碳等)是初中学生学习氧气、氢气之后首次全 学习此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氧气、氢气面学习的固态非金属单质。的继续,同时为后面学习金属单质打下基础。做重点介金刚石、石墨是重要的定型碳,碳单质有定型碳和无定型碳两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石墨入手学习,而后介绍球碳,绍。从学生较熟悉的金刚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化学与社会的关由远及近,又熟悉到陌生,由宜到难,系、体验化学科学的发展。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物理性质、——另外,教材编排首先对碳的典型单质旨在使最后安排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学习,用途进行学习,而后再简介无定型碳,学生从 感性上理解碳单质结构不同,物理性质不同,但化学性质几乎相同。教学过程设计:1.稳定性【画结构示意图】请同学在黑板上写出碳的原子结构示 意图。 在化学反应个电子,从碳的原子结构可以看出,最外层只有4【分析讲解】中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电子。通常状况下,碳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如教碳单质的化学但随温度升高,材中有宋朝黄庭坚的墨宝,虽历经千年仍不变色。活动性大大增强。2.碳的可燃性【回忆】回忆碳在空气或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煤的主要成份是木炭与氧气或空气中氧气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讲解】同时放出大量热发生的也是碳与氧气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碳,炉火着得旺时,供 人使用。专心爱心用心.放热反应 当氧气供给不足时,碳燃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

初三化学碳和碳的氧化物__知识点习题及答案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注意:铅笔里面其实不含铅,是石墨和黏土混合而成的混合物。H代表Hard,坚硬的;B代表Black,黑的。6B最软,颜色最深;6H最硬,HB软硬适中。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但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比木炭要强,如制糖工业利用其来脱色,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也是利用活性炭来吸附毒气。焦炭用于冶铁,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4、C 60 是一种由60个碳原子构成的分子,形似足球,性质很稳定。 5、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 2 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化学性质稳定【为何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碳原子的最外层有4个电子,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去电子,因此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档案材料一般用碳素墨水书写、古代书画历经百年也安然无恙、木质电线杆埋入地下部分用火烧焦可防腐都是利用这个原理。】 2、可燃性: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生成CO 2: C+O 2 点燃CO 2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充足),生成CO:2C+O 2 点燃2CO 3、还原性:C+2CuO 高温 2Cu+CO 2 ↑(置换反应)应用:冶金工业 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2Fe 2O 3 +3C 高温 4Fe+3CO 2 ↑ 三、二氧化碳的制法 1、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 2 的发生装置。 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或液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H 2 的发生装置。(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 CO只能用排水法(排空气法易中毒) 密度比空气大用向上排空气法 CO 2 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它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密度比空气小用向下排空气法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 3+2HCl==CaCl 2 +H 2 O+CO 2 ↑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碳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碳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2)了解高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分析归纳并展示,能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对其进行分析。 (2)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2)难点: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三、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检查学生预习情况。课前我给大家布置了几道预习题请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解决这些问题,同学们准备好了吗? [提出问题]请举例说明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发言过程中,教师要参与,给予鼓励为主的评价,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归纳总结]看来同学们准备的很充分。上述这些现象说明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与空气中的水、二氧化碳、氧气等发生反应。 [讨论拓展]是什么决定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波?元素的化学性质是有什么决定的? [归纳总结]元素的化学性质是有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碳原子最外层有四个电子,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电子,所以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教师提问]升高温度碳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呢?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忆]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并写出化学方程式。教师引导学生。 [板书]碳的可燃性及其化学方程式 [教师提问]木炭燃烧是不是一定产生二氧化碳呢?请同学们结合经验说一说。

[学生讨论并思考]冬天人们用煤炉取暖往往会门窗紧闭,这样经常会发生中毒事件,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引导]碳在氧气不充足情况下会产生一氧化碳。 [板书]碳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总结] 冬天用煤炉取暖要注意开窗通风。 [引入新知识]碳除了具有可燃性,还能和某些氧化物反应。 [实验探究]演示实验---碳和氧化铜的反应。边做实验边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写出化学方程式。 [学生讨论展示]发言过程中,教师要参与,给予鼓励为主的评价,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师引导]结合同学们的发言,引导学生填写教材中碳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现象及表格中内容,并进行交流。 [板书] 书写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在这个反应中,碳与氧结合变成二氧化碳这是什么反应呢? [教师讲解]是氧化反应。氧化铜失去氧发生的是还原反应。 [提出问题]是什么物质夺走了氧化铜中的氧,促使氧化铜发生了还原反应? [讲述]是碳,象碳这种能夺取氧的物质叫还原剂,具有还原性。氧化铜提供氧叫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板书]碳具有还原性。 [学生活动]根据实验装置的特点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学生活动] 利用碳的还原性可以冶炼金属,将氧化铜换成氧化铁就可以炼铁。写出碳炼铁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氧化剂,还原剂。 [学生谈收获]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导读上自我测试。 [布置预习内容]利用家中的用品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下节课进行展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