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单元教案:第十七章欧姆定律单元备课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单元教案:第十七章欧姆定律单元备课
【新版】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单元教案:第十七章欧姆定律单元备课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修改,直接打印使用!)第十七章欧姆定律单元备课

一.教材组成:本章知识是有(1)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2)欧姆定律,(3)电阻的测量,(4)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四节内容组成。

二.教材分析:本章在学习第十五章和第十六章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得出欧姆定律,然后通过实验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和介绍有关安全用电方面的知识,使学生了解欧姆定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应用。本章可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欧姆定律(第一、二节)主要内容有电流、电压与电阻的关系,欧姆定律的公式、单位等。第二部分为欧姆定律的应用(第三、四节)主要内容是应用欧姆定律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欧姆定律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欧姆定律是电学中的基本定律,它是进一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

新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处理本章的教学内容和课后习题时,注重了物理知识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突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如讲了欧姆定律后,教材没有列出串、并联电阻的规律及公式计算(可进行适当的补充),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出发,在串并联电路中的应用欧姆定律的知识。

三.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具有了有关电路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知道了电流电压电阻的基本概念。对实验探究方法有了一定的经验和体会,理论上已具备了接受欧姆定律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加强学

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2.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

3.通过实验探究,知道电阻串联后,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大;电阻并联后,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都小。

4.会利用伏安法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5.结合欧姆定律,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五.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发现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得出规律。

2.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以及表达式、变换式的意义。

3.实验电路的设计和连接。

4.会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难点:

1.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建立和理解欧姆定律。

2.运用欧姆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伏安法测电阻,实验过程中,注意事项及数据处理。

七.教法:实验,引导,提问,举例,例题讲解。

八.学法:阅读,讨论,实验,观察,练习。

九.课时安排:

1.第1节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1课时

2.第2节欧姆定律----------------------------2课时

3.第3节电阻的测量 ------------------------1课时

4. 第十七章复习与练习-----------------------1课时

课题:第一节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课型:新授课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影响电流大小的因素;

②知道导体中的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究过程进一步体会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分析论证、评估等探究要素;

②通过制定研究方案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这一重要的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②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他人的交流、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①引导学生发现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②电流和电压、电阻间的定量关系的实验设计。

教学难点:

①电流和电压、电阻间的关系的实验设计及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并得出结论;

教法:实验,引导,提问,举例.

学法:阅读,讨论,实验,观察,练习。

教学准备:干电池3节、定值电阻(5Ω、10Ω、15Ω)、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电压表和电流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问题:

1.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

越高,则流过导体的电

流会怎样?

2.导体的电阻越大,则

流过它的电流就会怎

样?

3.电流,电压,电阻三

者有关系吗?

学生猜测:

越大

越小

引导学生

猜想电流

与电压、电

阻可能存

在的关系。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提出

课题

电阻上的电流与电压、

电阻有什么定量关系

呢?

提出探究

内容

设计

实验

引导学生确定实验方法

引导思考

如何改变定值电阻两端

电压?

画电路图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过程

中的注意事项

思考

方法:(控制变量法)电阻不

变,改变电阻两端的电压,

测出通过电阻的电流。

方案 (见下图):用滑动变

阻器改变电阻两端电压,测

出电流。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改变定

值电阻两端电压。

①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②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

器的滑片应移到最大值位

置。

③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

进一步熟

悉控制变

量法

发挥学生

的主观能

动性,初步

学会用滑

动变阻器

改变电阻

两端的电

压。

规范实验

步骤

确保实验

顺利安全

进行

分组

实验

巡回指导,强调实验注

意事项。

指导学生将实验数据填

入数据表格中。

分组实验

记录数据R

1

=5Ω

1 2 3 4 5 6

电压U/V 1 2 3 4 5 6

电流I/A

R

2

=10Ω

1 2 3 4 5 6

培养学生

尊重事实

严谨的科

学态度

电压U/V 1 2 3 4 5 6 电流I/A

分析数据引导学生分析,做出U-I

图像

将实验数据输入电脑,

得出U-I图像

引导学生利用实验数据

或图像分析论证,得出

结论:

指导学生思考:

图像与横轴夹角的意义

将数据在坐标系中描出,作

出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图像。

讨论电流与电压是什么定

量关系?

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导体

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

压成正比。

思考

培养学生

分析、归纳

实验结论

的能力。

培养学生

利用图像

分析问题

的能力

鼓励学生

敢于置疑

演示实验若时间有限,探究电流

与电阻的关系实验可不

做,通过上面的实验数

据也可分析出电流与电

阻的关系。

引导学生利用上面的实

验数据分析电流与电阻

的关系。

分析: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培养学生

利用数据

分析、归纳

实验结论

的能力。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实验方法、器材、电路

图同上

引导学生思考滑动变阻

器的作用

指导学生进行演示实验

指导学生将实验数据输

入电脑,得出I-R图像

引导学生利用实验数据

或图像分析论证,得出

结论:

引导学生小结

思考,小组讨论

滑动变阻器的作用:保持电

阻R两端电压不变

一组同学在前面演示,其他

组的同学予以指导

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导体

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

反比。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

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

阻成反比。

类比

培养学生

分析、归纳

实验结论

的能力。

培养学生

利用图像

分析问题

的能力

评估交流对探究活动进行回顾、

分析、思考。

自己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及时调整。并与同学交流,

改正与弥补不足。

对实验过

程进行评

估。

课堂反馈1.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实验中为了使研究的问题简化,采用的实验方法是控制变量法。应保持电阻不变,只改变电压的大小。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

2. 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实验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当电压表的示数为1V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1A;当电压表的示数为3V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3A。

板书:

§17.1 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一、探究电流跟电压的关系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

2.滑动变阻器作用: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电压

3.电路图

4.结论: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二、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1.实验方法、电路图同上

2.滑动变阻器作用:保持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

3.结论: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作业设计:完成实验报告册

课题:第二节欧姆定律

课型:新授课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欧姆定律,记住欧姆定律的公式,并能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2)知道串联电阻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电阻的阻值都大,并联电阻的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欧姆定律,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概括能力.

(2)通过利用欧姆定律的计算,学会解电学计算题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科学家发明和发现的过程,学习科学家坚韧不拔,探求真理的伟大精神和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积极性和勇于为科学献身的热情.

教学重点:理解欧姆定律.

教学难点:利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法:实验现象总结,引导,例题讲解。. 学法:阅读,讨论,练习。

教学准备:小灯泡一只,干电池2节,10Ω电阻2个,开关1个,导线若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一定还记得我们在上节课中的探究实验,各组的探究结论,可以再讲讲吗? 板书展示

学生回答:在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新课教学:

[师]这个结论就是电流跟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将两个结论概括在一起,如何用简练而准确的语言表达呢?

学生讨论,得到完整的结论,教师复述这就是著名的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

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用公式表示I =

电阻R 电压U 电流I 20Ω

2V 0.1A 4V 0.2A 6V

0.3A

电压U 电阻R 电流I

12V

40Ω

0.3A 20Ω 0.6A 10Ω

1.2A

式中:I——电流——安培(A)U——电压——伏特(V)

R——电阻——欧姆(Ω)

[师](阅读教材P78内容)欧姆定律公式中的单位有什么要求呢?[生]如果给出的单位不是欧姆、伏特和安培,一定要先换算成要求的单位才可以应用公式。

[师]点拨: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有什么?欧姆定律公式使用时应注意些什么呢?

注意的事项:(1)欧姆定律的变形公式有R=U/I,U=IR。

(2)公式中的各个物理量是同一导体或同一段电路上的一时刻的对应值。

(3).根据公式变形 R=U/I,不能说“导体的电阻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中的电流成反比。”这个式子只表明电阻 R 等于 U与 I 的比值。

2.欧姆定律的应用。

例题1:我们已经知道试电笔内必须有一只很大的电阻,用来限制通过人体的电流,现有一只试电笔其中的电阻为880KΩ,氖管的电阻和人体的电阻都比这个数值小得多,可以不计,使用时通过人体的电流是多少?

根据题意,学生找到已知量。

R=880KΩ=8.8×103Ω U=220V

解:I==0.25×10-3 A = 0.25×10-3 A=0.25 mA

答:使用这支测电笔时,通过人体的电流是0.25 mA。

例题2:实验中测得一个未知电阻两端的电压是4.8V,流过的电流是320mA,这个电阻的阻值是多少?

学生解答:

解:由I=得,R= U/I=4.8V/0.32A=15Ω

答:这个未知电阻的阻值是15Ω。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电压、电流的规律。那么,电阻串联或并联时,总电阻是比原来大了还是小了?

请同学们想一想并与大家交流,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三、小结:

师生共同小结本节内容.

1.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及物理意义.

2.欧姆定律的应用.

板书设计:第二节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I=

2.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阻值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

布置作业: 1.课本P79后动手动脑 1,2,3题

课题:第三节电阻的测量

课型:新授课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巩固和加深对欧姆定律的理解。

(2)进一步掌握电压表、电流表的使用方法及规则.

(3)通过使用滑动变阻器,进一步理解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的作用,巩固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信息的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学生根据实验课题选择仪器、设计实验、制订实验操作方案等,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做电学实验的良好习惯和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生自己的设计、操作、结论的分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周密、严谨的科学思维方法,团结协作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共同完成的操作及实验过程中,培养同学之间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阻

教学难点:根据实验电路图进行实物连线,并排除接线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故障。

教法:实验、探究、讨论.

学法:讨论,实验,观察,练习。

教学准备:(4人一组)干电池组、电压表、电流表、电阻器、开关、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提出问题)

1.用电压表测出一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是7.2 V,用电流表测出通过这段导体的电流为0.4 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多少?通过该题的计算,同学们有什么启示吗?

生:如果知道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就可以计算出它的电阻。

2.如何知道一个电阻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呢?

生:可以用电压表和电流表分别测出电压和电流。

这也让我们找到了一种测量电阻的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伏安法”测电阻。

二:新课教学

1、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

(1)教师简介“伏安法”:依据欧姆定律的一个变形公式R=U/I,用电压表,电流表同时测出电阻器的电压和电流值,就可以算出它的电阻,也就是间接测量它的电阻。这种测量电阻的方法就称为“伏安法”。

我们只要能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利用欧姆定律的公式变形可得出灯泡的电阻值。

a.如何能测出灯泡的电压值?

b.如何能测出灯泡的电流值?

c.欲使灯泡连接在电路中,应该再加一些什么器材?

d.要多测几次,观察灯泡在不同电压下的阻值是否相等,如何才改变其电压值?接入什么器材好?

与学生一起讨论以上问题,让学生回答电路的设计应该是怎样的,最后确定实验电路如下图。

【注意事项】

①注意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的指针是否指在“0”刻线处,如果不在,还要注意先调零;

②在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要始终处于断开状态;

③如果使用的导线芯是多股细铜线,连接时要将其顺时针缠绕在接线柱上,这样拧接线柱时会越旋越紧。

④合上开关前,滑片应该在滑动变阻器阻值最大的位置上,以防止电路中电流突然过大。

⑤读数时,眼睛正对刻线,确保读数正确。

2、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1)教师提示: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处的状态;滑动变阻器滑片应放位置。

(2)请学生判断电流表及电压表所用量程。

教师根据学生接受情况进行引导:一种是用试触法判断;另一种是用欧姆定律判断。

(3)用滑动变阻器调节电阻器两端的电压和电流,填入表中。学生操作,读数,填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