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例氢氟酸灼伤的早期处理

60例氢氟酸灼伤的早期处理
60例氢氟酸灼伤的早期处理

烧伤现场急救处理的方法

烧伤现场急救处理的方法 烧伤现场急救处理般方法:烧伤是火灾中较常见创伤之它不仅会使皮肤损伤而且还可深达肌肉骨骼严重者能引起系列全身变化如休克、感染等烧伤现场急救是否正确及时护送方法和时机是否得当直接关系着伤员安全因此伤后应迅速脱离致伤源并进行必要紧急救治是现场抢救基本原则: 一、迅速消除致伤源 灭火战斗中出现烧伤情况般有:火焰烧伤;液体、气体、固体等高温烫伤;化学烧伤;电烧伤等任何致伤从接触体到造成损伤均有一过程只是时间长短不一而已因此现场抢救要争取时间常用方法如下: 1.当衣物着火时应迅速脱去;或就地卧倒打滚压灭、或用各种物体扑盖灭火最有效是用大量水灭火切忌站立喊叫或奔跑呼救以防头面部及呼吸道吸入火焰损伤 2.当气体、固体烫伤时应迅速离开致伤环境 3. 当化学物质接触皮肤后(常见有酸、碱、磷等)其致伤作用与些化学物质浓度和作用时间成正比关系故受伤后应首先将浸有化学物质衣服迅速脱去并用大量水冲洗以 达到稀释和清除创面上化学物质磷烧伤应迅速脱去染磷衣服并用大量水冲洗创面或将创面浸泡水中隔绝空气并洗去磷粒如无大量水冲洗可以用多层湿布包扎创面使磷 与空气隔绝防止磷继续燃烧加重损伤禁用含油质敷料包扎以免增加磷溶解和吸收 4.当触电后应立即关闭电源将伤员转移至通风处松开衣服检查发现呼吸停止时施行口对口工呼吸;心脏停止跳动时施行胸外按压呼吸心脏均停止时同时进行工呼吸及胸外按压并及时送附近医院进一步抢救    二、现场简单医疗急救 1.若被热力烧伤后应立即用冷水或冰水湿敷或浸泡伤区可以减轻烧伤创面深度并有明显止痛效果寒冷环境中进行冷疗时须注意伤病员保暖和防冻 2.无论何种原因使烧伤合并其损伤如严重车祸、爆炸事故时烧伤同时合并有骨折、脑外伤、气胸或腹部脏器损伤均应按外伤急救原则作相应紧急处理如用急救包填塞包扎开放气胸制止大出血简单固定骨折等再送附

烧伤应急处理方案

烧伤应急处理方案 在家庭的护理和应急处理方案中有以下几种应对措施。 一、热烧伤的急救。 火焰、开水、蒸汽、热液体或固体直接接触于人体引起的烧伤,都属于热烧伤。其烧伤程度取决于作用物体的温度和作用持续的时间。热烧伤的救护方法如下: 1、轻度烧伤尤其是不严重的肢体烧伤,应立即用清水冲洗或将患肢浸泡在冷水中10~20分钟,如不方便浸泡,可用湿毛巾或布单盖住在患部,然后浇冷水,以上伤口尽快冷却降温,减轻热力引起的损伤。穿着衣服的部位烧伤严重,不要先脱衣服,否则易使烧伤处的水泡皮一同撕脱,造成伤口创面暴露,增加感染机会。而应立即朝衣服上面浇冷水,等衣服局部温度快速下降后,再轻轻脱去衣服或用剪刀剪开脱去衣服。最好用干净纱布或布单覆盖创面,并尽快送往医院治疗。 2、火灾引起烧伤时,伤员身上燃烧着的衣服如果一时难以脱下来,可让伤员卧倒在地滚压灭火,或用水浇灭火焰。切勿带火奔跑或用手拍打,否则可能使得火借风势越烧越旺,使手被烧伤。也不可在火场大声呼喊,以免导致呼吸道烧伤。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烟雾吸入导致窒息或中毒。 3、重要部位烧伤后,抢救时要特别注意。如头面部烧伤后,常极度肿胀,且容易引起继发性感染,容易被漏诊因而延误抢救。因此要密切观察伤员有无进展性呼吸困难,并及时护送到医院治

疗。 二、烧伤的急救: 化学物质对人体组织有热力、腐蚀致伤作用,一般称为化学烧伤。其烧伤程度取决于化学物质的种类、浓度和作用持续时间。常见化学烧伤的救护方法如下: 1、高温矿渣烧伤处理援救方案 (1)立即将伤员救出烧伤现场。 (2)迅速熄灭被烧着的衣服鞋帽,并脱掉烧坏的衣物。 (3)立即用大量自来水冲洗创面3-5分钟,入口内和鼻腔内进入火灰,要立即漱口和清理,如眼内有矿灰要用植物油或石蜡油棉签蘸去颗粒。 (4)视伤情需送医院治疗的,要立即由专人护送,用干净的布覆盖创面,以防途中发生意外。 2、硫酸烧伤的现场处理预案 硫酸烧伤:强酸包括硫酸、盐酸、硝酸。硫酸烧伤使皮肤蛋白变性、凝固,如现场处理及时,一般不会造成深度烧伤。更重要的是注意眼睛,如有人烧伤具体处理如下: (1)立即将伤员脱离出事点,要尽快把酸除去。 (2)一般烧伤的紧急处理:首先用大量水流连续冲洗,把冲洗下沾有硫酸的衣鞋等迅速脱掉,直冲洗到硫酸痕迹消失为止,不论哪个部位,都只能用大量水冲洗,不能用弱碱性溶液之类的东西来中和硫酸,防止进一步烧伤。如烧伤过重,范围大时,

实验过程中发生烧烫(灼)伤,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实验过程中发生烧烫(灼)伤,正确的处理方法是 化学实验中的灼伤是指强酸、强碱以及一些毒剂等接触皮肤或裸露的局部器官引起人体的局部损伤,如不及时处理往往可能会引起组织器官坏死,留下灼痕。灼伤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是经常出现的安全事故。例如:眼睛内溅入碱金属、溴、磷、浓酸、浓碱等化学药品或其它具有刺激性的物质时会对眼睛造成灼伤;酸液溅到皮肤上会引起皮肤灼伤,如氢氟酸能腐烂指甲、骨头,滴在皮肤上会形成痛苦的、难以治愈的烧伤。还有碱灼伤,溴灼伤等,这是很危险的,被溴灼伤后的伤口一般不易愈合,必须严加防范。另外,在烧熔和加工玻璃物品时容易被烫伤,在切割玻管或向木塞、橡皮塞中插入温度计、玻管等物品时容易发生割伤等。 因此,在化学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规范操作,格外小心,预防在先,尽量避免灼伤事故的发生。一旦灼伤事故不幸发生,我们不要惊慌,应当立即采取科学合适的应急处理措施。根据灼伤的化学药品的不同、灼伤程度的不同和灼伤部位的不同,我们应当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 一、灼伤的预防 1、最重要的是保护好眼睛!在化学实验室里应该一直配戴护目镜(平光玻璃或有机玻璃眼镜),防止眼睛受刺激性气体薰染,防止任何化学药品特别是强酸、强碱、玻璃屑等异物进入眼内。 2、禁止用手直接取用任何化学药品,使用毒品时除用药匙、量器外必须配戴橡皮手套,实验后马上清洗仪器用具,立即用肥皂洗手。 3、尽量避免吸入任何药品和溶剂蒸气。处理具有刺激性的、恶臭的和有毒的化学药品时,如H2S、NO2、Cl2、Br2、CO、SO2、SO3、HCl、HF、浓硝酸、发烟硫酸、浓盐酸、乙酰氯等,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通风橱开启后,不要把头伸入橱内,并保持实验室通风良好。 4、严禁在酸性介质中使用氰化物。 5、禁止口吸吸管移取浓酸、浓碱、有毒液体,应该用洗耳球吸取。禁止冒险品尝药品试剂,不得用鼻子直接嗅气体,而是用手向鼻孔扇入少量气体。 6、不要用乙醇等有机溶剂擦洗溅在皮肤上的药品,这种做法反而增加皮肤对药品的吸收速度。 7、实验室里禁止吸烟进食,禁止赤膊穿拖鞋。 二、灼伤事故的急救措施 1、碱类灼伤 强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刺激作用,一旦碱灼伤皮肤,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至碱性物质基本消失为止,再用1%~2%醋酸或3%硼酸溶液进一步冲洗。眼睛被碱灼伤时应先用大量流水冲洗,再选择适当的中和药物如2%~3%硼酸溶液大量冲洗,特别要注意穹窿部要冲洗彻底。 2、酸类灼伤 常见的强酸如硫酸、硝酸、盐酸都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作用。硫酸灼伤皮肤一般呈黑色;硝酸灼伤呈灰黄色;盐酸灼伤呈黄绿色。皮肤被酸灼伤后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皮肤被浓硫酸沾污时切忌先用水冲洗,以免硫酸水合时强烈放热而加重伤势,应先用干抹布吸去浓硫酸,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彻底冲洗后可用2~5%的碳酸氢钠溶液、淡石灰水或肥皂水进行中和。切忌未经大量流水彻底冲洗就用碱性药物在皮肤上直接中和,这样会加重皮肤的损伤。强酸溅入眼内,在现场立即就近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冲洗时应将头置于水龙头下,使冲洗后的水自伤眼的颞侧流下,这样既避免水直接冲眼球,又不至于使带酸

灼伤现场应急处理措施

编号:SM-ZD-75520 灼伤现场应急处理措施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灼伤现场应急处理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 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 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 读内容。 1 发生灼烫事故后,迅速将烫伤人脱离危险区进行冷辽,面积较少的烫伤应用大量冷水清洗,大面积烫伤的要立即送到医院。 2 火焰烧伤:衣服着火应迅速脱去燃烧的衣服,或就地打滚压灭火焰或用水浇,切记站立喊叫或奔跑呼救,避免面部和呼吸道灼伤。 3 物料烫伤:高温物料烫伤时,应立即清除身体部位附着的物料,必要时脱去衣服,然后冷水清洗,如果贴身衣服与伤口粘连在一起时,切勿强行撕脱,以免伤口加重,可用剪刀先剪开,然后将衣服慢慢的脱去。 4 对烫伤严重的应禁止大量饮水防止休克;对呼吸道损伤的应保持呼吸畅通,解除气道阻塞。 5 在救援过程中发生中毒、休克的人员,应立即将伤者撤离到通风良好的安全地带。如果受伤人员呼吸和心脏均停

烧烫伤急救措施

烧烫伤急救措施 一发生原因与危害 烧烫伤一般指由于接触火、开水、热油等高热物质而发生的一种急性皮肤损伤。在众多原因所致的烧伤中,以热力烧伤多见,占85%~90%。在日常生活中烧烫伤主要是因热水、热汤、热油、热粥、炉火、电熨斗、蒸汽、爆竹、强碱、强酸等造成。 二急救措施 热力、电、化学物质、放射线等造成的烧伤,其严重程度都与接触面积与接触时间密切相关,因此现场急救的原则是迅速移除致伤原因,脱离现场,同时给予必要的急救处理。在处理任何烧烫伤时,家人都应先冷静下来,作各种正确的紧急处理,才能尽可能地降低烧烫伤对皮肤所造成的伤害。伤口范围占整体面积的10%~20%左右时,都有入院治疗的必要。在紧急处理的同时要安慰患者,以减少其恐慌。 1.烧烫伤的一般处理 (1)冲:以流动的自来水冲洗或浸泡在冷水中,直到冷却局部并减轻疼痛或者用冷毛巾敷在伤处至少10分钟。不可把冰块直接放在伤口上,以免使皮肤组织受伤。如果现场没有水,可用其他任何凉的无害的液体,如牛奶或罐装的饮料。 (2)脱:在穿着衣服被热水、热汤烫伤时,千万不要脱下衣服,而是先直接用冷水浇在衣服上降温。充分泡湿伤口后小心除去衣物,如衣服和皮肤粘在一起时,切勿撕拉,只能将未粘着部分剪去,粘着的部分留在皮肤上以后处理,再用清洁纱布覆盖伤面,以防污染。有水泡时千万不要弄破。

(3)泡:继续浸泡于冷水中至少30分钟,可减轻疼痛。但烧伤面积大或年龄较小的患者,不要浸泡太久,以免体温下降过度造成休克,而延误治疗时机。但当患者意识不清或叫不醒时,就该停止浸泡赶快送医院。 (4)盖:如有无菌纱布可轻覆在伤口上。如没有,让小面积伤口暴露于空气中,大面积伤口用干净的床单、布单或纱布覆盖。不要弄破水疱。 (5)送:最好到设置有整形外科的医院求诊。 对严重烧烫伤患者,在进行上述步骤时,用凉水冲的时间要长一些,至少10分钟以上。第一时间打120急救电话,在急救车到来之前,检查患者的呼吸道、呼吸情况和脉搏,做好心肺复苏的急救准备,如监测呼吸次数和脉搏。 2.口腔和咽喉烧伤的处理 (1)面部、口腔和咽喉的烧烫伤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可能使呼吸道迅速肿胀和发炎,肿块可迅速阻塞呼吸道而导致呼吸困难,因此需要迅速就医。 (2)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改善伤员的呼吸情况,如解开衣领等。 (3)如果伤员意识模糊,要随时做好心肺复苏急救准备。 3.化学药品烧伤的处理 干石灰烧伤应先去除石灰粉粒,再用大量流动水冲洗10分钟以上,尤其是眼内烧伤更应彻底冲洗,严禁用手或手帕等揉。切忌立即将烧伤部位用水浸泡,以免石灰遇水产生大量热量而加重烧伤。 弱酸弱碱烧伤,应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彻底冲洗伤口;强酸强碱烧伤,应用清洁的干布迅速将酸、碱蘸干后,再用流动的清水彻底冲洗受伤部位。 需要注意的是:不可挑破水疱或在伤处吹气,以免污染伤处;不可在伤处涂抹麻油、牙膏和酱油等,这样做并不科学,反而增加烧烫伤处感染的机会。

氢氟酸灼伤的处理方法(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氢氟酸灼伤的处理方法 (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277-42 氢氟酸灼伤的处理方法(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氟离子还可干扰烯醇化酶的活性使皮肤细胞摄氧能力受到抑制。估计人摄入1.5g 氢氟酸可致立即死亡。吸入高浓度的氢氟酸酸雾,引起支气管炎和出血性肺水肿。氢氟酸也可经皮肤吸收而引起严重中毒。氢氟酸灼伤的侵入途径有皮肤吸收,氢氟酸酸雾经呼吸道吸入。 氢氟酸灼伤的临床表现为皮肤损害程度与氢氟酸浓度,接触时间,接触部位及处理方法有关。浓度越高,接触时间越长,受害组织越柔软或致密,作用就越迅速而强烈。接触 30% 以上浓度的氢氟酸,疼痛和皮损常立即发生。接触低浓度时,常经数小时始出现疼痛及皮肤灼伤。局部皮损初起呈红斑,随即转为有红晕的白色水肿,继而变为淡青灰色坏死,而后复以棕褐色或黑色厚痂,脱痂后形成溃疡。手指部位的损

化学品灼伤预防及紧急处理措施实用版

YF-ED-J9095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化学品灼伤预防及紧急处理措施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化学品灼伤预防及紧急处理措施 实用版 提示:该解决方案文档适合使用于从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都部署具体、周密,并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计划,在进行中紧扣进度,实现最大程度完成与接近最初目标。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化学灼伤的在化学实验过程中也是经常出 现的安全事故,例如;眼睛灼伤是眼内溅入碱 金属、溴、磷、浓酸、浓碱等化学药品和其它 具有刺激的物质对眼睛造成灼伤;皮肤灼伤有 酸灼伤,如氢氟酸能腐烂指甲、骨头,滴在皮 肤上,会形成痛苦的、难以治愈的烧伤。碱灼 伤,如溴灼伤这是很危险的。被溴灼伤后的伤 口一般不易愈合,必须严加防范;在烧熔和加 工玻璃物品时容易被烫伤;在切割玻管或向木 塞、橡皮塞中插入温度计、玻管等物品时容易

发生割伤等。 1、化学灼伤事故的预防 (1)最重要的是保护好眼睛!在化学实验室里应该一直配戴护目镜(平光玻璃或有机玻璃眼镜),防止眼睛受刺激性气体薰染,防止任何化学药品特别是强酸、强碱、玻璃屑等异物进入眼内。 (2)禁止用手直接取用任何化学药品,使用****时除用药匙、量器外必须配戴橡皮手套,实验后马上清洗仪器用具,立即用肥皂洗手。 (3)尽量避免吸入任何药品和溶剂蒸气。处理具有刺激性的、恶臭的和有毒的化学药品时,如H2S、NO2、Cl2、Br2、CO、SO2、SO3、HCl、HF、浓硝酸、发烟硫酸、浓盐酸、乙酰氯

烧伤现场急救原则及措施

烧伤现场急救原则及措施 一、迅速脱离致伤源或消防致伤原因 1.火焰烧伤时,伤员应迅速灭火,立即平卧于地,慢慢滚动躯体以灭火,或者跳入附近之水池、小河中灭火,切勿站立、呼喊或奔跑,以免火焰因奔跑而燃烧更旺,因喊叫吸入炽热气体而造成吸入性损伤,赤手扑打火焰可致手部烧伤,深部烧伤多可造成手功能障碍,亦应避免。他人或消防人员除指导伤员自救以外,应使用大量清水或其他灭火材料将火扑灭,或用棉被、毯子、大衣覆压在伤员身上灭火,并尽快协助伤员离开现场。 2.热流体或蒸气烫伤时,应使病人迅速离开现场并立即脱去浸湿的衣服,以免衣服上的余热继续产生作用,使创面深化。要尽可能避免将泡皮剥脱,可先用冷水冲洗带走热量后剪开热液浸湿的衣服。如贴身衣服与伤口粘在一起时,切勿强行撕脱,以免使伤口加重,可用剪刀先剪开,然后慢慢将衣服脱去。 3.化学物质烧伤时,最简单、最有效的处理办法是,脱离现场后即刻脱去化学物质沾染或浸透的衣服、手套、鞋袜等,用大量清洁冷水冲洗烧伤人员,时间不得少于20—30min,一方面可冲洗去化学物品,另一方面可使伤者局部毛细血管收缩、减少对化学物品的吸收。除现场备有拮抗剂或中和剂以外并有使用经验的人在场,切勿因寻找拮抗剂、中和剂而耽搁冲洗时间。应特别注意病人眼部感觉并仔细检查,在有损伤情况下应予冲洗。对个别具有剧毒的化学物质(如氰化物),应在大量冲洗的同时,尽早采取相应的解毒措施。生石灰烧伤时,应在除去生石灰料后方行冲洗,防止生石灰遇水生热,加重损伤。磷烧伤时则应将创面浸于水

中,或以多层湿纱布覆盖,以防止磷在空气中继续燃烧,加重损伤,并尽量剔除磷粒。 4.电烧伤时,立即切断电源,再接触患者,并扑灭着火衣服。在未切断电源以前,急救者切记不要接触伤员,以免自身触电。灭火后,如发现伤员呼吸心跳停止,应在现场立即行体外心脏按摩和口对口人工呼吸抢救,待心跳和呼吸恢复后,及时转送就近医院进一步处理;或在继续进行心肺复苏的同时,将伤员迅速转送到最近的医疗单位进行处理。如电弧烧伤,应切断电源后,按火焰烧伤处理。 二、保护创面与镇静止痛 现场烧伤创面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为防止创面污染而加重损害,应进行简单包扎,或以清洁的被单、衣服等覆盖、包裹以保护创面。不管是烧伤或烫伤,创面严禁用红汞、龙胆紫等有颜色药物,以免影响对创面深度的判断和处理,且大量涂擦红汞,可因创面吸收而致汞中毒。勿用盐、糖、酱油、牙膏等涂抹创面,防止污染。天寒季节。尤其是夜间应注意保暖,以避免加速发生或加重休克。病人剧痛、情绪紧张或恐惧,可酌情应用镇痛剂,常静脉缓慢推注稀释的度冷丁,也可合用度冷丁及异丙嗪,或皮下注射杜冷丁50毫克或吗啡10毫克。但吸入性损伤、并发颅脑损伤及1岁以下婴儿忌用度冷丁,以免抑制呼吸,可改用苯巴比妥钠或异丙嗪。对持续躁动不安的患者要考虑是否有休克,切不可盲目镇静。 三、重视全身检查,以及处理危及生命的合并伤

危化品灼伤处理办法

编号:SM-ZD-58362 危化品灼伤处理办法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危化品灼伤处理办法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氢氟酸危害: 1、皮肤损害程度与氢氟酸浓度,接触时间,接触部位及处理方法有关。浓度越高, 接触时间越长,受害组织越柔软或致密,作用就越迅速而强烈。 2、接触30%以上浓度的氢氟酸,疼痛和皮损常立即发生。接触低浓度时,常经数小时始出现疼痛及皮肤灼伤。 3、局部皮损初起呈红斑,随即转为有红晕的白色水肿,继而变为淡青灰色坏死,而后复以棕褐色或黑色厚痂,脱痂后形成溃疡。 4、高浓度灼伤常呈进行性坏死, 溃疡愈合缓慢。 5、严重者累及局部骨骼,尤以指骨为多见。表现为指间关节狭窄,关节面粗糙,边缘不整,皮质增生,髓腔狭小,乃至骨质吸收等类似骨髓炎的征象。 6、氢氟酸酸雾可引起皮肤瘙痒及皮炎。剂量大时亦可造成皮肤、胃肠道和呼吸道粘膜的灼伤。眼接触高浓度氢氟

烧伤的现场急救与处理

烧伤的现场急救与处理 烧伤的急救是否及时,后送是否得当,对以后的治疗以及伤员的预后和转归都有重要影响,尤其是成批收容时,要 谨慎对待,不容忽视。 一、“灭火” 一般而言,烧伤的面积越大,深度越深,则治疗越困难,预后越差。因此,急救的首要措施是“灭火”,即去除致伤源,尽量“烧少点、烧浅点”。做到临危不惧,临危不乱,分秒必争。 常用的灭火方法是: ①尽快脱去着火的衣服,特别是化纤面料的衣服。以免着火衣服或衣服上的热液继续作用,使创面加大加深; ②用水将火浇灭,或跳入附近水池、河沟内; ③迅速卧倒后,慢慢在地上滚动,压灭火焰。禁止伤员 衣服着火时站立或奔跑呼叫,以防止增加头面部烧伤或吸入性损害; ④迅速离开密闭或通风不良的现场,以免发生吸入性损 伤和窒息; ⑤用身边不易燃的材料,如毯子、雨衣(非塑料或油布)、大衣、棉被等,最好是阻燃材料,迅速覆盖着火处,使与空 气隔绝; ⑥凝固汽油弹爆炸、油点下落时,应迅速隐蔽或利用衣

物等将身体遮盖,尤其是裸露部位;待油点落尽后,将着火 衣服迅速解脱、抛弃,并迅速离开现场,不可用手扑打火焰,以免手烧伤(含磷可凝固汽油弹烧伤时,灭火方法同磷烧伤); ⑦冷疗。热力烧伤后及时冷疗能防止热力继续作用于创面使其加深,并可减轻疼痛、减少渗出和水肿,因此如有条件,热力烧伤灭火应尽早进行冷疗,越早效果越好。但由于 大面积烧伤采用冷水浸浴,伤员多不能耐受,特别是寒冷季 节。为了减轻寒冷的刺激,如无禁忌,可适当应用镇静剂,如吗啡、杜冷丁等。 二、灭火后的处理 灭火后的急救处理,依烧伤面积大小与严重程度,以及有无复合伤或中毒而异。一般应按下列顺序处理。 (1)检查首先检查可立即危及伤员生命的一些情况,如有大出血、窒息、开放性气胸、严重中毒等,应迅速进行处 理与抢救。不论任何原因引起心脏停跳、呼吸停止的病人,应就地立即行胸外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的同时,将病人撤离现场(主要是脱离缺氧环境)待复苏后进行后送;或转送到就近医疗单位进行处理。 (2)脱离现场一般伤员经灭火后,迅速脱离现场,移至安全地带或就近的医疗单位。 (3)判断伤情初步估计烧伤面积和深度判断伤情,应注

处理眼部氢氟酸灼伤之清洗特征

处理眼部氢氟酸灼伤之清洗特征NorbertSchrage(1),MarkusFrentz(2),F.Sp?ler(3),MichaelForst(3)Kurz(3) (1)德国科隆-梅尔罕皮肤病学系,(2)德国亚琛皮肤病学技术转让中心(ACTO),(3)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半导体学院 摘要简介:借助高分辨率OCT技术,眼部灼伤目前可以进行实时追踪。因此,我们对经过处理和未经过处理的氢氟酸灼伤进行评估,以获取有关常用氢氟酸灼伤清洗溶液药效方面的信息。研究方法:被宰杀兔子的体外眼睛接触25ul1.25摩尔氢氟酸滤纸。取下滤纸后,不进行冲洗,或者用水、1%葡萄糖酸钙或六氟灵?(抗氢氟酸)进行冲洗15分钟,在75分钟内持续进行OCT观察。研究结果:在15分钟内,未经过处理的角膜出现完全渗透;水冲洗后,出现深层基质变化,不如未经过处理情况下的程度严重; 用葡萄糖酸钙冲洗后,初期阶段灼伤停止,但之后灼伤又扩散;使用六氟灵?溶液后,灼伤停止,75分钟后仍未扩散。用水、葡萄糖酸钙冲洗以及不进行处理的情况下,出现角膜浑浊。只有在使用六氟灵?的情况下角膜保持清澈。(1)结论:在清洗氢氟酸、将其排出眼部组织时,选用不同类型的冲洗液体产生的结果差别比较明显。用水冲洗的效果好于不进行冲洗的情况,使用葡萄酸钙的效果更好,但使用六氟灵?溶液的效果最佳。借助OCT,现在可以直接了解清洗的过程,同时也使得比较冲洗溶液成为可能。 图1:通过抽取眼房水(插入)和能量色散X光分析研究氢氟酸渗入眼

部的情况。左边显示眼房水中无氟,一分钟后首次出现氟,两分钟后内腔出现高浓度氟简介:眼部氢氟酸灼伤具有破坏性和危险性。所有组织的钙和镁都直接沉淀为氟化钙和氟化镁。因此,就会突然出现组织坏死以及自由氟在组织内的扩散。我们试图对目前推荐的用于处理角膜灼伤的治疗方法进行密切的观察。推荐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从简单的水冲洗(2),到更好的1%浓度葡萄糖酸钙冲洗(4),再到用六氟灵?溶液进行初期冲洗的新方法(3)。我们研究的重点是钙-镁分子与氟发生反应时其沉淀的形态。因此,主要目标是更渗入了解葡萄糖酸钙和六氟灵?溶液共同对氢氟酸的作用。因此,我们在烧杯中进行体外眼刺激试验以及用高分辨率OCT分析接触氢氟酸的角膜及其冲洗溶液。研究材料与方法:试验烧杯:100ul到10ul不同量的48%浓度氢氟酸溶液与900ul到990ul不同量的抗氢氟酸溶液混合。当在加入氯化钙溶液时,观察液体的浑浊度。因此,我们得知了抗氢氟酸溶液的两性作用的化学类型,这种溶液在水环境中捕捉氟分子却释放氯化钙。本实验证实,厂商(普利沃)有关抗氢氟酸溶液效用的说明。 体外眼刺激试验(EVEIT),隔离兔眼冲洗试验: 1.扩散试验兔眼内腔插入套管,注入 2.5%浓度氢氟酸溶液造成灼伤。抽取眼房水样品并烘干,喷射元素碳,通过能量色散X射线分析氟出现的情况。分别在注入氢氟酸前、注入氢氟酸后1分钟、2分钟的时候抽取样品。 2.冲洗试验兔角膜接触20ul2.5%浓度氢氟酸。对每三只角膜不进行任何

酸碱灼烧的急救方法

酸碱灼烧的急救方法 酸灼伤以硫酸、盐酸、硝酸最为多见,此外还有乙酸(冰醋酸)、氢氟酸、高氯酸和铬酸等,都是腐蚀性毒物。除皮肤灼伤外,呼吸道吸入这些酸类的挥发气、雾点(如硫酸雾、铬酸雾),还可引起上呼吸道的剧烈刺激,严重者可发生化学性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水肿等。硝酸、硫酸、盐酸三者所引起的化学灼伤症状基本相同皮损多局限接触局部。接触时间短、接触物浓度低者,仅在接触部出现潮红、灼痒脱离接触后很快消退;接触物浓度较大,皮肤红肿灼痛继而形成褐红色肿胀、水疱,甚者发生溃疡坏死,愈后留有瘢痕;长期接触稀硫酸或盐酸可引起皮肤干燥、角化、易形成皲裂;长期接触酸雾者可使皮肤及黏膜发生刺激症状亦可酸灼伤酸灼伤酸灼伤酸灼伤以硫酸、盐酸、硝酸最为多见,此外还有乙酸(冰醋酸)、氢氟酸、高氯酸和铬酸等,都是腐蚀性毒物。除皮肤灼伤外,呼吸道吸入这些酸类的挥发气、雾点(如硫酸雾、铬酸雾),还可引起上呼吸道的剧烈刺激,严重者可发生化学性支气管炎、肺炎和肺水肿等。硝酸、硫酸、盐酸三者所引起的化学灼伤症状基本相同皮损多局限接触局部。接触时间短、接触物浓度低者,仅在接触部出现潮红、灼痒脱离接触后很快消退;接触物浓度较大,皮肤红肿灼痛继而形成褐红色肿胀、水疱,甚者发生溃疡坏死,愈后留有瘢痕;长期接触稀硫酸或盐酸可引起皮肤干燥、角化、易形成皲裂;长期接触酸雾者可使皮肤及黏膜发生刺激症状亦可发生湿疹样皮炎改变。偶可引起鼻中隔穿孔或咽部黏膜溃疡齿酸蚀症、溃疡性口腔炎或消化道炎症。因工作不慎,也可造成眼部灼伤。盐酸所致的烧伤不及硫酸及硝酸所致的深,且较易形成水疱硝酸是一种强氧化剂,能引起组织黄染及深部烧伤,产生棕色焦痂,成为难愈的深溃疡。硫酸透皮作用很深,接触后立即感到疼痛,局部皮肤先变白而后变黑形成坏死,周围红肿坏死焦痂脱落形成境界明显的深溃疡健康搜索,愈合很慢。氟氢酸(即40%氟化氢水溶液)开始作用缓慢,故易被忽视而延误治疗。轻者仅出现红斑,剧烈疼痛,相继于接触部位皮肤变白、水肿,发生组织凝固性坏死,表面可起大疱,疱壁紧张,破后形成溃疡。若有少量氟氢酸残留,则继续向深处及周围渗透鶒,坏死组织扩展可深达骨质。苯酚(石炭酸)具原浆毒性它具有全身的和局部的作用,吸水性强可引起细胞蛋白质凝固,能深达人体组织皮肤接触高浓度苯酚后立即变白,经历短暂的麻木后引起局部红肿、大疱及坏死。大量酚被人体吸收后可引起肾脏损害。酚很容易被65%的乙醇或异丙醇所中和。 急救方法1、立即脱去或剪去污染的工作服、内衣、鞋袜等,迅速用大量的流动水冲洗创面,至少冲洗10~20分钟,特别对于硫酸灼伤,要用大量水快速冲洗,除了冲去和稀释硫酸外,还可冲去硫酸与水产生的热量。2、初步冲洗后,用5%碳酸氢钠液湿敷10~20分钟,然后再用水冲洗10~20分钟。3、清创,去除其他污染物,覆盖消毒纱布后送医院。4、对呼吸道吸入并有咳嗽者,雾化吸入5%碳酸氢钠液或生理盐水冲洗眼眶内,伤员也可将面部侵入水中自己清洗。5、口服者不宜洗胃,尤其口服已有一段时间者,以防引起胃穿孔。可先用清水,再口服牛乳、蛋白或花生油约200毫升。不宜口服碳酸氢钠,以免产生二氧化碳而增加胃穿孔危险。大量口服强酸和现场急救不及时者都应急送医院救治。 碱灼伤较多见的是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石灰灼伤。最常见的是氨灼伤,由于其极易挥发,常同时并有上呼吸道灼伤,重者并有肺水肿。眼睛溅到少量稀释氨液就易发生糜烂,且痊愈缓慢。钠、钾、钙、铵、钡等的氢氧化物为强

化学灼伤及应急处理

一、化学灼伤和化学中毒事故的预防 化学中毒主要是由下列原因引起的: ①由呼吸道吸入有毒物质的蒸气。 ②有毒药品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人体。 ③吃进被有毒物质污染的食物或饮料,品尝或误食有毒药品。 化学灼伤则是因为皮肤直接接触强腐蚀性物质、强氧化剂、强还原剂,如浓酸、浓碱、氢氟酸、钠、溴等引起的局部外伤。预防措施如下: ①最重要的是保护好眼睛!在化学实验室里应该一直配戴护目镜(平光玻璃或有机玻璃眼镜),防止眼睛受刺激性气体薰染,防止任何化学药品特别是强酸、强碱、玻璃屑等异物进入眼内。 ②禁止用手直接取用任何化学药品,使用毒品时除用药匙、量器外必须配戴橡皮手套,实验后马上清洗仪器用具,立即用肥皂洗手。 ③尽量避免吸入任何药品和溶剂蒸气。处理具有刺激性的,恶臭的和有毒的化学药品时,如H2S、NO2、Cl2、Br2、CO、SO2、SO3、HCl、HF、浓硝酸、发烟硫酸、浓盐酸,乙酰氯等,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通风橱开启后,不要把头伸入橱内,并保持实验室通风良好。 ④严禁在酸性介质中使用氰化物。 ⑤禁止口吸吸管移取浓酸、浓碱,有毒液体,应该用洗耳球吸取。禁止冒险品尝药品试剂,不得用鼻子直接嗅气体,而是用手向鼻孔扇入少量气体。 ⑥不要用乙醇等有机溶剂擦洗溅在皮肤上的药品,这种做法反而增加皮肤对药品的吸收速度。 ⑦实验室里禁止吸烟进食,禁止赤膊穿拖鞋。 二、化学性眼灼伤 概述 化学性烧伤是严重的眼科急诊,通常由酸或碱造成。其他形式的烧伤如催泪瓦斯(teargas)烧伤,也应按化学性烧伤处理,但一般不会造成眼部的永久性损伤。 病因病理病机 1 碱性烧伤碱要比酸对眼部破坏力大得多。因为碱与细胞膜的脂类结合后能迅速穿透角膜和前房。碱的致伤作用主要是pH的改变而不是碱的金属离子。是否发生永久性的损伤除了取决于碱的浓度和性质之外,更重要的是自受伤到眼部冲洗时间间隔的长短。 2 酸性烧伤酸的致伤作用仅限于酸与眼部组织接触后的数分钟至数小时,由于酸沉淀了组织中的蛋白质,迅速形成了“屏障”而使酸不易穿入眼内组织。但是氢氟酸(HF)和含重金属离子的酸有穿透角膜与前房的能力,要特别引起重视。 临床表现 化学性烧伤的分级与预后

七种烧伤应急处理

七种烧伤、烫伤如果紧急处理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我们不但要防止“引火烧身”,必须要有处理烧伤、烫伤的常识。不科学的急救方法会加重了烧伤者后期治疗难度。在许多烧伤等事件中,由于急救中的一些不恰当的做法,给烧伤者带来“二次损伤”。专家提醒,在烧伤早期救治中,千万不能用酱油、牙膏、红汞、紫药水作为疗伤“药物”,这种做法可能会影响到医生对于烧伤深度的观察和判断,也会增加创面感染的机会。记者请广州市红十字会培训中心讲师钟云莺,针对不同的烧烫伤的现场急救给市民支招。 1、明火烧伤 伤员身上燃烧着的衣服如果难以脱下来,可卧倒在地滚压灭火,或用水浇灭火焰。切勿带火奔跑或用手拍打,否则可能使得火借风势越烧越旺,使手被烧伤。也不可在火场大声呼喊,以免导致呼吸道烧伤。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烟雾吸入导致窒息或中毒。 烧伤急救的时候,谨记“冲、脱、泡、包、送”的五字要诀。 冲:用清水冲洗烧伤创面; 脱:边冲边用轻柔的动作脱掉烧伤者的外衣,如果衣服粘住皮肉,不能强扯,可以用剪刀剪开; 泡:用冷水浸泡创面; 包:用干净的布单、衣物包扎伤处; 送:尽快送到具有救治烧伤经验的医院治疗。 2、开水烫伤 被开水烫伤后,最为简单有效的急救就是用大量的流水持续冲洗降温,持续大约20分钟左右,让患处温度与周边正常皮肤温度一致。在冲洗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流水冲力不应过大,要尽量保存烫伤后水泡的完整性。如有衣物,应于降温后予以剪除,但不能强行剥离,以免撕破水泡。 创面不要按民间的偏方处理,特别是有颜色的“红药水”或者“紫药水”,甚至是用酱油等涂抹,以免影响医生对烧伤严重程度的判断。经过上述简单处理后,可以一边使用冰袋冷敷创面止痛,一边到专科医院或烧伤整形科就诊。 3、电击烧伤 电击烧伤最大的危险是体内烧伤,当发现有人触电时,请立即按以下步骤进行处理———先将电源切断,或用绝缘体将电源移开,如干木棒、树枝、扫帚柄等。电源

危化品灼伤处理办法实用版

YF-ED-J8975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危化品灼伤处理办法实用 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危化品灼伤处理办法实用版 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氢氟酸危害: 1、皮肤损害程度与氢氟酸浓度,接触时 间,接触部位及处理方法有关。浓度越高, 接 触时间越长,受害组织越柔软或致密,作用就越 迅速而强烈。 2、接触 30%以上浓度的氢氟酸,疼痛和 皮损常立即发生。接触低浓度时,常经数小时始 出现疼痛及皮肤灼伤。 3、局部皮损初起呈红斑,随即转为有红晕 的白色水肿,继而变为淡青灰色坏死,而后复 以棕褐色或黑色厚痂,脱痂后形成溃疡。

4、高浓度灼伤常呈进行性坏死, 溃疡愈合缓慢。 5、严重者累及局部骨骼,尤以指骨为多见。表现为指间关节狭窄,关节面粗糙,边缘不整,皮质增生,髓腔狭小,乃至骨质吸收等类似骨髓炎的征象。 6、氢氟酸酸雾可引起皮肤瘙痒及皮炎。剂量大时亦可造成皮肤、胃肠道和呼吸道粘膜的灼伤。眼接触高浓度氢氟酸后, 局部剧痛, 并迅速形成白色假膜样混浊, 如处理不及时可引起角膜穿孔。 氢氟酸灼伤处理方法: 1、当被氢氟酸伤害后六个小时内,是重要的急救时间,应该要先用清水冲除腐蚀液,尽量将其冲洗干净,冲洗后患处涂上葡萄糖酸钙

几种常见烧烫伤的应急处理

几种常见烧烫伤的应急处理 1、开水接触皮肤烫伤 被开水烫伤后,最为简单有效的急救就是用大量的流水持续冲洗降温,持续大约20分钟左右。在冲洗的过程中应该注意流水冲洗的力量不应过大,要尽量保存烫伤后水疱皮的完整性。如有衣物,应予以剪除,以免在脱衣服的过程中破坏疱皮的完整。 创面不要自行a涂用各种“消毒药水”,特别是有颜色的“红药水”或者“紫药水”,甚至是用酱油、牙膏、甜面酱等涂抹,以免影响医生对烧伤严重层度和深度的判断。经过上述简单处理后,使用凉水袋或冰袋冷敷创面止痛,然后立刻到专科医院或烧伤整形科就诊。一般来讲凉水袋比冰袋要好,因为温度太低会影响局部的血液循环。 2、火灾引起烧伤 伤员身上燃烧着的衣服如果一时难以脱下来,可让伤员卧倒在地滚压灭火,或用水浇灭火焰。切勿带火奔跑或用手拍打,否则可能使得火借风势越烧越旺,使手被烧伤。也不可在火场大声呼喊,以免导致呼吸道烧伤。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烟雾吸入导致窒息或中毒。 如头面部烧伤后,常极度肿胀,且容易引起继发性感染,容易被漏诊因而延误抢救。因此要密切观察伤员有无进展性呼吸困难,并及时护送到医院治疗。 3、电熨斗烫伤 首先要立即断电,然后根据烫伤程度选择不同方法。小面积的轻度烫伤,早期未形成水泡时,有红热剌痛者,首先降温,也就是流水冲洗,之后擦用麻油涂布或消毒的凡士林纱布敷盖。已形成水泡者,先用0.1%新洁尔灭溶液或75%

酒精涂拭周围皮肤,创面用生理盐水或肥皂水冲洗干净,在无菌条件下,将泡内液体抽出,创面用三磺软膏、四环素软膏、烫伤膏或消毒凡士林纱布加压包扎。 二度烫伤处理应注意预防感染,并给止痛片减轻疼痛。大面积烫伤必须立即送医院急救。 4、做饭时被油烫伤 刚被烫到时应立即用柔软的棉布轻轻擦去溅到的油,再用干净毛巾沾冷水湿敷烫伤处,或者干脆用厨房的自来水管冲洗20分钟。去除高温的油用冷水敷,这样做的目的是,是降温作用。尽量减轻烫伤的深度。烫伤程度浅,一般不会留有疤痕。但在创面愈合干燥后会有色素沉着,只是这些色素沉着完全消退得需要一定的时间,短则数天,长则一个月左右。在伤口愈合前最好忌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 5、化学品灼伤 化学性皮肤烧伤的现场处理方法是,立即移离现场,迅速脱去被化学物沾污的衣裤、鞋袜等。无论酸、碱或其它化学物烧伤,立即用大量流动自来水或清水冲洗创面不少于30分钟。新鲜创面上不要任意涂上油膏或红药水,不用脏布包裹。黄磷烧伤时应用大量水冲洗、浸泡或用多层湿布覆盖创面。烧伤的同时,往往合并骨折、出血等外伤,在现场也应及时处理。烧伤病人应及时送医院。 6、喝水烫伤 喝开水烫伤属于轻度损伤,患者剧烈咳嗽,会出现声嘶,同时伴有咽痛、吞咽困难等症状。受伤者小孩居多。若发生咽喉烧烫伤,轻者可在家休养治疗:一是不要吃硬的或热的食物,而以软、凉食物为主,注意休息;二是可用中药大青叶、荆芥、薄荷、黄连桔梗、甘草各10克,煎水,频频吞咽。对咽喉水肿

氢氟酸灼伤的处理方法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558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The Procedures Or Steps Formulated T o Ensure The Safe And Effective Operation Of Daily Production, Which Must Be Followed By Relevant Personnel When Operating Equipment Or Handling Business, Are Usually Systematic Documents, Which Are The Operation Specifications Of Operator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氢氟酸灼伤的处理方法通用范本

氢氟酸灼伤的处理方法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保证本部门的日常生产、工作能够安全、稳定、有效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操作设备或办理业务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通常为系统性的文件,是操作人员的操作规范。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氟离子还可干扰烯醇化酶的活性使皮肤细胞摄氧能力受到抑制。估计人摄入1.5g 氢氟酸可致立即死亡。吸入高浓度的氢氟酸酸雾,引起支气管炎和出血性肺水肿。氢氟酸也可经皮肤吸收而引起严重中毒。氢氟酸灼伤的侵入途径有皮肤吸收,氢氟酸酸雾经呼吸道吸入。 氢氟酸灼伤的临床表现为皮肤损害程度与氢氟酸浓度,接触时间,接触部位及处理方法有关。浓度越高,接触时间越长,受害组织越柔软或致密,作用就越迅速而强烈。接触30% 以上浓度的氢氟酸,疼痛和皮损常立即发生。接触低浓度时,常经数小时始出现疼痛及皮肤

19各种烧伤的现场急救处理办法

各种烧伤的现场急救处理 一.化学烧伤急救办法 化学物质(主要是强酸、强碱)对皮肤造成的烧伤要比单纯的火焰、热水等烧伤更为复杂和严重。由于化学物质特性不同,造成的损伤相差很大,急救要点也不同。 (一)我厂会造成化学烧伤的主要介质 1.强酸: 主要有:硫酸、盐酸、硝酸等。因其浓度、溶液量以及皮肤接触面积不同,而造成轻重不同的烧伤。 2.强碱: 主要有:氢氧化钠(又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和氧化钙(又称生石灰)。强碱对人体的皮肤组织的损害力比强酸更重,因为强碱可渗透深入组织,使组织蛋白发生溶解。 (二)化学烧伤的紧急处理 1.总则 a.所有化学烧伤时均应首先立即脱离危害源,就近迅速清除伤员患处的残余化学物质,脱去被污染或浸湿的衣裤。 b.化学烧伤的严重程度除化学物质的性质和浓度外,多与接触时间有关。因此无论何种化学物质烧伤,均应立即用大量清洁水冲洗至少20分钟以上,一方面可冲淡和清除残留的化学物质,另一方面作为冷疗的一种方式,可减轻疼痛。注意开始用水量即应足够大,迅速将残余化学物质从创面冲尽。 c.切忌不加处理急急忙忙送往医院。 d.现场备有中和剂时,要认清中和剂,不可错用,也不宜过量使用。 2.眼部化学烧伤紧急处理: (1)头面部化学烧伤时,应首先注意眼,尤其是角膜有无烧伤,并优先予以冲洗,且要分秒必争地进行充分冲洗,可就近用自来水、井水、清洁河水、凉开水等充分洗眼,但要注意水压不能高,有压水不能直接冲眼球,还要避免水流直射眼球和用手揉搓眼睛。

(2)冲洗时要睁眼,眼球要不断地转动,持续时间不少于20分钟,也可将整个脸部浸入水盆中,用手把上下眼皮扒开,暴露角膜和结膜,同时睁大眼睛,头部在水中左右晃动,使眼睛里的化学物质残留物被水冲掉。 (3)再检查上下穹隆部结膜有无留存的固体化学物质,如有应立即取出,彻底清除。 (4)对于石灰烧伤眼睛者,须先用蘸液体石蜡或植物油的镊子或棉签,将眼部的石灰颗粒剔去,然后再用水清洗。 (5)滴用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膏以防止细菌感染。 3.皮夫烧伤的紧急处理: (1)立即用大量温水或大量清水反复冲洗皮肤上的强酸,冲洗得越早、越干净、越彻底越好,哪怕残留一点也会使烧伤越来越重。冲洗至少20分钟。不要顾虑病人冲洗时加重疼痛,要鼓励病人忍耐着冲洗下去,直到冲洗干净为止。 (2)生石灰烧伤,应先用手绢、毛巾揩净皮肤上的生石灰颗粒,再用大量清水冲洗。切忌先用水洗,因为生石灰遇水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热量灼伤皮肤。 4.中和剂的使用 (1)酸性烧伤用3%碳酸氢钠溶液 (2)碱性烧伤用3%硼酸溶液冲洗。 (3)石灰烧伤用10%酒石酸钠或0.37%依地酸钠(EDTA)溶液冲洗。 (4)眼睛冲洗至石蕊试纸指示结膜囊液为中性止。 5.急救的后处理: (1)在经过简单的自救后,用清洁纱布或干衣物遮盖伤眼或覆盖创面,送往医院处理。护送者最好是现场人员,因为他们熟知当时的烧伤情况。在到达医院以后,要提供烧伤化学物质的品类、浓度和化学特性,以便医务人员尽快对症治疗。 (2)碱烧伤,能引起眼组织胶原酶的激活和释放,造成进行性损害。在应用大量清洁水冲洗的同时,如有条件,可使用胶原酶抑制剂或球结膜下注射自体血清。 二.热力烧伤急救办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