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要求我们广大青少年教育工作者不断地探讨当代青少年的心理活动特点,研究其心理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不懈地去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对策,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真正做到与时具进。

一,当代青少年心理活动有以下十个特点:

1、缺乏理想和信念,学习目的不明确。

今天的教育,应试的味道太浓,学校和家长都抱着急功近利的态度。要求孩子每次考试都能考出好成绩,小学毕业考一个好初中,初中毕业考一个好高中,高中毕业考以一个好大学。很少对孩子说,将来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将来为社会做多少贡献。结果孩子注意的都是近期目标,普遍缺乏理想和信念,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考试,就是升学。心理学有一项研究,一个人越是有理想,信念就越坚定,动力就越持久,发展得就越好。

2、有上进心,都在乎学习成绩,却不能专心学习,消极情绪较多。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的孩子都很在乎自己的学习成绩,既是成绩较差的孩子,他们也希望能考得好一些。因为,考好了就会得到肯定和奖赏。但是,现代社会的诱惑太多,很容易分散孩子学习的注意力。一般的孩子抵御诱惑的能力又不够,稍微遇到挫折或者不被理解,就会有消极悲观的情绪。

3、独立意识强,不爱受约束,对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有对抗心理。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受到的关爱多,受到的管制也多。家长对孩子抱有过高的期望,致使孩子感觉到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满足父母要求,孩子在家长那里有太多的不自由,太多的心理压力,所以,他们很想脱离父母,过自由自在的生活。学校的情况也基本相似。由于得不到家长和老师的理解,就对家长的教育和老师的教育采取对抗的态度。

4、心理早熟,有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但自控能力差。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网络、报纸、电视,各种媒体充斥者五色杂陈的信息,这些信息直接暴露在孩子的眼前。由于孩子接受的信息量大,导致他们的心理早熟,有些过去只有成人知道的东西,他们提前知道了。对这些信息,孩子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但是,他们的自控能力不够,容易陷入误区。

5、受挫承受力差,吃苦精神不够,生活自理能力欠缺。

由于独生子女者多,现在的孩子从小生活中的一切事务基本上是被大人包办,他们很少经历生活上和心理上的磨练。导致孩子受挫能力欠缺,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离开父母,生活不能很好的自理,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不够。

6、生理早熟,情感复杂,喜欢结交朋友,异性之间交往过密。

生活条件的改善,特别是激素类食品的增加,现在的孩子生理比上一代提前了1—2年,加上心理的早熟,使他们的性意识也超出自身年龄特征。喜欢结交朋友,异性同学的交往过密。他们这些表现不被社会、家长、老师接纳,自己又不会正确处理。他们的内心冲突加大,情感也越来越复杂。

7、攀比心理强,花费无计划,经济困惑加大。

改革开放三十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家庭不过去更加富裕,拜金主义兴盛。孩子同样处于这样一个价值环境之中,他们之间也必然的互相攀比,向父母索取越来越多的零花钱。但是,孩子没有理财的经验,花费没有计划,往往是入不敷出。经济上的困惑,也给他们造成很多的烦恼。

8、网瘾、早恋、惰性强,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较大冲击。

网瘾、早恋、惰性,被称为影响当代青少年的三大因素。这三个问题都归因于社会,与网络的快速发展有关,与独生子女政策有关,与家庭的不稳定有关。这些问题往往直接导致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生活受到严重冲击。

9、心中有烦恼,渴望向他人倾诉,一般很难得到心理上的帮助。

人有了烦恼,都渴望向他人倾诉。可是,现代社会真正理解孩子的人太少,有些问题父母不理解、老师不理解。同学可以理解,但是由于处于同一个认知水平上,也不能帮助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孩子的心理问题多,与他们得不到及时的心理帮助有很大的关系。

10、逆反心理重,不接受压制和说教,对理性的心理沟通容易接受。

从出生到青春期,孩子有两个逆反期,第一个时期是在孩子四五岁的时候,第二个时期是在青春期。特别是青春期,孩子的逆反心理很重,对父母和老师的压制和说教反感,不愿意接受。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完全不认可父母和老师,只要父母和老师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能够平等的与孩子交流,一般孩子还是愿意接受的。

二、当代中学生心理问题与对策

现代教育需要高科技人才,需要具有创新思维和发散思维的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素质教育也不再是一个空谈的口号,对教育的关注,从家庭到社会,处处可以体现。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注意到,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素质亟待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一个新课题,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好学习、生活、择业和人际关系,培养健全人格的手段和有效途径。

(一.中学生应该学习一点心理知识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知识对学习大有益处,它可以促进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如果中学生学习了心理学的知识以后,能按心理学规律去学习,学习成绩就会有较大的提高。比如:学习了记忆的规律,就可以解决上课不专心,开小差的问题;学习了思维

规律,就可以解决记不住,记不牢以及死记硬背的问题;学习了有意注意的规律就可以使思维开阔、更敏锐、更富有创造性,还可以调节考前情绪,消除紧张,轻松上考场。

2、心理学知识还可以解答中学生在思想上和生活上的一疑难问题,从而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达到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比如,学习了有关性格的知识,就可以使自己对自身的性格有所了解,从而矫正自己性格中不良的一面,锻炼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学习了情感的知识,可以使自己学会调节情绪、升华情感的方法;学习了青春期的心理问题,可以了解青少年在青春斯的心理变化规律,从而主动掌握自己的心理,安全顺利地度过青春发育期。

3、学习了心理知识不但能提高自己,还能对正确地处理好人际关系有所帮助。因为在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也学会了了解同学的心理,这样便可以对不同气质、性格的同学采取相应的态度,从而防止不必要的矛盾,加强与同学的友谊。

心理学的应用非常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当中,不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现在学一些心理学的基础知识都是有益的,将来的祖国建设需要心理素质较高的一代青年。为了学生的现在也

为了将来,中学生应学习一点心理学。

(二.保持心理健康,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如果你问一位中学生:"你健康吗?”他也许会说:"我当然健康。”可是健康不应只指体格健壮与否,还应包括心理在内的健康。严格地说,只是体格健康还算不上是健康,因为健康不只是体格健壮与否,还包括心理健康与否,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曾指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并解释说: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与否从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现在不少中学生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如胆小、忧郁、孤僻、依赖、神经质、人际关系不良等。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们都处在较健康和极不健康的两端连续线中间的某一点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的。人的心理健康即可以从相对的比较健康变成健康,又可以从相对健康变得不那么健康,因此,心理健康与否是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心理健康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