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
青春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教育心理学

青春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教育心理学1、不平衡性青春期是个体在生物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上走向成熟的时期,正处在从幼稚的儿童期向成熟的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处于与儿童的外界获得时期相对应的内部获得时期。
在这一时期,生理发展迅速走向成熟,而心理的发展却相对落后于生理的发展,在理智、情感、道德和社交等方面,都还未达到成熟的指标,还处在人格化的过程中。
也就是说,青春期的生理与心理、心理与社会关系的发展是不同步的,具有异时性和较大的不平衡性。
2、动荡性青春期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生理和某些心理发展同道德或其他社会意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性,一方面创造了个性发展以及道德和社会意识发展的条件,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心理过程的种种矛盾和冲突,表现出一种成熟前的动荡性。
心理发展的动荡性表现在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
例如,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
热情,但容易冲动,有极大的波动性。
意志品质在发展,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
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是意外伤亡率最高的年龄阶段。
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常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普遍的逆反心理和行为。
另外,生理上的剧烈变化,会带来所谓“青春期骚动”,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和剧烈的“性困扰”,心理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有人说,青少年既不是一切显露无遗、明明白白的“白箱”,也不是一切不可知、看不见内部结构的“黑箱”,而是一个以模糊不定、动荡多变为主要特征的“灰箱”。
3、自主性青春期正处在心理上脱离父母的时期,即心理上的断乳期。
随着身体的迅速发育,自我意识的明显加强,独立思考和处理事物能力的发展,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迫切希望从父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积极尝试脱离父母的保护和管理。
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热衷于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
不论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自己的主张。
试述青少年心里发展的特点

试述青少年心里发展的特点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自我认知的发展:青少年开始关注自我身份的建立和个人价值观的形成。
他们更加意识到自己的个性特点和优势,并尝试在社交群体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2. 社会认同的重要性:青少年对于社会群体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变得特别重要。
他们希望被接受和尊重,并向同龄人学习和模仿来获得认同感。
3. 情绪起伏较大:由于生理和生理的变化,青少年常常情绪波动较大。
他们可能会经历情绪低落、焦虑、紧张等情感问题,同时还有更加丰富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4. 对未来的关注:青少年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并对教育和职业规划等问题产生兴趣。
他们开始建立自己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进行努力。
5. 自我独立的渴望:青少年希望获得更多的自主权和独立性。
他们意识到自己需要独立思考和决策,并试图摆脱父母的直接控制。
综上所述,青少年心理发展的特点包括自我认知的发展、社会认同的重要性、情绪起伏较大、对未来的关注以及自我独立的渴望。
这些特点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特点

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特点青少年期是人的成长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其身心发展特点对于个体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这个阶段,身体和心理上的许多变化和特点都需要我们去理解和关注。
以下是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的一些突出特点:一、身体发育青少年期是身体快速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时期,青少年的骨骼和骨骼肌肉系统迅速发育,身高、体重等生理指标大幅度增长。
青少年期也是性征发育的时期,男性青少年会出现声音变低、身体变得更为健壮、出现男性特有的发育特征,女性青少年则会出现乳房发育、月经初潮等。
二、性格与情绪变化青少年期是性格塑造和情绪调整的关键时期。
青少年经历了从儿童到成人的过渡阶段,他们面临着自我认同、独立性、社会角色等方面的挑战。
同时,他们的情绪也较为波动,容易体验到喜怒哀乐等强烈的情绪。
这种情绪变化是环境、生理、心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和积极引导对于帮助他们调整情绪非常重要。
三、认知与智力发展青少年期是认知发展进一步提升的时期。
他们逐渐具备了抽象思维、逻辑思辨、推理判断等能力。
与儿童时期相比,他们对未来目标的规划和思考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升。
在此期间,他们开始对自我进行反思,对社会世界有更深入的理解。
这种认知发展为他们的学习和思维能力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四、社交关系的建立青少年期是社交关系的重要时期。
他们开始脱离家庭,与同龄人和社会其他成员建立起独立的交往关系。
他们开始追求自我和同伴之间的互动、沟通和合作。
通过与他人的交往,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社会角色和价值观念。
同时,社交关系也可以为他们的身心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五、风险行为的增加青少年期伴随着风险行为的增加。
一些青少年会试验吸烟、饮酒、烟草和药物滥用等不良习惯,也会面临青春期早恋等风险。
这些行为往往源于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自我探索的需求以及为了获得同伴关系的认同感。
家庭和学校等社会机构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对预防和干预这些风险行为至关重要。
总结起来,青少年期身心发展特点包括身体发育、性格和情绪变化、认知与智力发展、社交关系的建立以及风险行为的增加。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
x
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重要的生物发育时期,也是个体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
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一、生理发育
1、生长发育:青少年时期的生长发育相对比较快,尤其是性别差异较大,男孩子在接近成年时期,高度和体重总量都会大大超过女孩子,成年后,男性声音会低沉很多。
2、生殖发育:青少年这段时期发育的生殖系统也会有较大的变化,尤其是即将青春期的他们,青春期的生殖系统发育的比较快,会出现生理特征上的很多变化。
二、心理发育
1、智力发展:青少年时期的智力思维发育会比较迅速,更加清晰更加逻辑化,同时还会出现讲究实践的思维模式,以实践的方式体现现实的问题。
2、情绪发展:青少年的情绪发育会比较复杂,容易有负面的情绪,比如烦躁、焦虑、尴尬等等;也可以有正面的情绪,如兴奋、激动、狂喜等。
三、社会发展
1、交往能力:青少年的交往能力会有比较大的变化,从孩子刚进入社会的时候,会有一定的怯懦,在学习中也有一定的努力,到了
青少年这一时期,交往规范会比较清晰,学会更多的社交技巧,从而实现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加强。
2、自我认知能力:自我认知能力是青少年的一种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
也就是说,青少年这一时期的个体会慢慢逐渐了解自我,知道自己的优缺点,知道自己的价值观,在生活中做出更加明智选择。
总之,青少年时期是重要的生物发育时期,也是个体生理发育和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青少年的身心发展具有生理发育、心理发育以及社会发展三个方面的特征。
青少年人格心理学的特点与发展

青少年人格心理学的特点与发展概述:青少年时期是个体人格发展的关键阶段,研究青少年人格心理学的特点与发展对于了解个体在这一阶段的心理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人格心理学的特点以及其发展过程。
一、青少年人格心理学的特点1. 自我认同的形成:青少年时期,个体开始对自己的身份和角色产生更深入的思考。
他们开始探索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目标,并试图将这些元素融入到自己的身份中。
这个过程中,青少年会经历自我认同的危机和重新建立。
2. 情感的波动:青少年时期的情绪经历剧烈的波动。
由于身体和生理上的变化,以及社会环境的压力,青少年常常会感到焦虑、抑郁、愤怒等负面情绪,同时也可能经历到兴奋、热情等积极情绪。
这种情感波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行为和决策。
3. 自我意识的增强:青少年对自己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变得更加自觉。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这种自我意识的增强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并为未来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调整。
4. 社交关系的重要性:青少年时期,个体开始与同伴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他们渴望被接受和认同,并通过与同龄人的互动来满足这种需求。
同时,他们也开始意识到他人的观点和感受,并学会在社交中表达自己。
二、青少年人格心理学的发展1. 早期青少年期(11-14岁):在这个阶段,个体经历身体和生理上的变化,开始对自己的身份进行探索。
他们可能会出现自卑、焦虑和反叛等情绪,同时也开始独立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2. 中期青少年期(15-17岁):在这个阶段,个体的自我认同逐渐稳定下来,并开始建立更加稳定的社交关系。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对职业和教育做出初步的规划。
同时,他们也更加关注社会正义和道德价值观。
3. 晚期青少年期(18-21岁):在这个阶段,个体逐渐成熟并开始独立生活。
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责任有更清晰的认识,并开始制定长期的目标和计划。
同时,他们也更加关注个人的自我实现和成就。
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特点

青春期青少年的心理特点1、认知的发展在感知方面,中学生的感知、观察能力在目的性、持久性、精确性和概括性上有显著发展。
随着学习动机的激发和智力活动自觉性的提高,中学生逐步学会根据教学和实践任务的要求,较长时间地、集中地观察要认识的事物;在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必须观察自然现象或社会现象时,他们不仅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而且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和本质特征,更加全面地感知事物。
在注意方面,中学生的有意注意明显发展,就是对当前不感兴趣或存有困难必须学习的材料,也能集中精力加以注意。
在良好教育的影响下,中学生注意的自觉性和保持注意的习惯逐步形成,注意的品质进一步增强。
在记忆方面,中学生的记忆力达到一生记忆力的“黄金”时期。
他们记忆的有意性进一步提高,逐渐学会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自觉地提出短期或长期的记忆任务;他们理解记忆的能力随年级增高而不断上升,相反,机械记忆的比重随年级增高而逐渐减少;他们的形象记忆和抽象记忆也在发展,其中,抽象记忆的发展呈稳定增长的趋势,形象记忆的发展在初中三年级后则有所下降。
在思维方面,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从初中阶段的“经验型”抽象思维向高中阶段的“理论型”抽象思维发展,也就是从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支持的抽象思维,向根据理论来进行逻辑思维的抽象思维发展。
中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初中阶段的独立性、批判性、自觉性有显著增长,但还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高中阶段向着思维的深刻性、组织性方面进一步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初中阶段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
高中学生喜欢独立思考,追求创新,鄙视陈腐之见或浅薄的认识,日益学会辩证地看问题,但也存在固执己见而不易改变的特点。
在想象方面,中学生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逐步增加,想象的现实性不断提高。
例如中学生的作文能够围绕中心思想进行连贯构思,这是他们想象的有意性迅速增长的例证;在文学创作、艺术表现、科技小发明或社会实践活动中,不少中学生特别是高中学生,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较高的创造性和务实性,这是他们的创造性想象和现实性品质日趋发展的例证。
青少年身心发育特点

青少年身心发育特点青少年是指14-21岁的群体,是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重要阶段。
在这一时期,他们身心发育迅速,面临着身体和心理上的许多挑战和变化。
了解青少年身心发育的特点对于家长、教师和社会都至关重要,以便更好地引导和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一、身体发育特点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发育最快的阶段,男孩和女孩都会出现身高迅速增长、体重增加、生殖器官发育等变化。
男孩的声音会变低沉,出现喉结;女孩会出现月经初潮。
这一阶段的青少年容易感到疲劳、疲惫,需要充足的休息和营养。
二、心理发育特点1. 自我意识增强:青少年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个体性和独立性,对自己身份的认同成为重要课题。
他们对自己的样貌、性格等方面产生较强的关注和自我评价。
2. 情绪波动明显:青少年常常会因为无端的琐事而情绪波动,易激动、易怒或消沉沮丧。
这种情绪波动是正常的,但家长和老师需要给予适当的理解和支持。
3. 好奇心强烈:青少年对世界充满好奇,希望探索未知领域,思维活跃,能够接受新观念和知识。
教育者和家长应该鼓励他们积极探索,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4. 社交需求增大:青少年开始渴望与同龄人建立更密切的关系,追求团体归属感。
社交能力的培养对于他们建立健康人际关系至关重要。
5. 自我价值感波动:青少年往往对自己的价值感和自信心存在不稳定的情况,需要在社会和家庭中得到合适的认可和支持。
三、青少年发育期的教育方法1. 了解青少年:教育者应该深入了解青少年的特点和需求,根据他们的发展阶段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2. 尊重个体差异:每个青少年都是独特的,教育者应该尊重他们的个性差异,给予适当的关爱和指导。
3. 激发学习兴趣: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媒体,激发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4. 培养团队意识:促进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其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5. 关心心理健康:教育者应该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情绪,建立积极的心态。
在青少年这一敏感时期,他们的身心发育和成长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教育者、家长和社会都需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

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心理发展是个复杂而独特的过程,而对于青少年阶段的心理发展,更是具有独特的特征和规律。
本文将讨论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和规律,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阶段的青少年。
一、身心发展的迅速变化青少年时期是一个经历身体和心理迅速发展的阶段。
身体上,他们经历了身高快速增长、性征的出现等生理变化,这些变化对他们的自我认同和自尊心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青春期的荷尔蒙波动也可能导致情绪起伏不定。
心理上,青少年开始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信念体系,他们追求自主和独立,同时也面临着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焦虑感。
二、自我认同的探索青少年时期,他们开始对自己的身份和角色进行探索。
他们渴望找到自己的定位,寻求与同伴的认同,并试图摆脱家庭的束缚。
这个阶段的青少年更加注重与他人交往,尤其是同龄人。
他们通过与同伴相处和交流来建立自我认同感,并在这个过程中经历各种人际关系的挑战与变化。
三、情绪与心理健康问题青少年时期往往伴随着情绪波动和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他们可能会经历焦虑、抑郁、自卑等情绪困扰,这可能与他们面临的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方面有关。
追求完美和自我评价的严格要求可能导致他们对自己产生负面的看法。
青少年时期的心理健康问题需要得到关注和支持,以确保他们健康成长。
四、社会意识的觉醒青少年时期,他们开始对社会问题和社会价值产生兴趣和关注。
他们开始思考公平与正义的问题,并试图对社会进行改变。
青少年的社会意识觉醒既可以表现为对环境保护、慈善事业等的参与,也可以表现为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批判和抗议。
这种觉醒有助于他们建立更加全面的世界观,并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五、家庭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尽管青少年的自我认同和独立意识增强,但家庭和社会环境仍然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家庭环境的温暖与支持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而家庭亲子关系的紧密与亲密程度也会对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积极的影响。
社会环境的压力、期望和价值观也会对青少年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社会需要为青少年提供积极、健康和支持性的环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性成熟对青少年的影响
女孩--女孩第二性征的出现 日本:高兴,兴奋情绪的占25% 惊奇羞怯心理的占75% 男孩—男孩第二性征的出现 遗精
性心理的变化发展: 1)性意识的潜伏期。10岁以前的童年期“青梅竹马,两小无
猜”(学龄期前)
2)两性疏远期。也称“冷战期” ( 10-12岁) 3)异性亲近期(13、14——17、18岁) 4)两性初恋期(18岁之后) • 从泛泛的异性爱慕过渡到钟情于某个人 • 直接而热烈, 追求技巧成熟 • 一旦碰壁,心理挫折感强烈
5.时常感到渺茫,想找他人倾诉又怕他人看穿自己
2、矛盾动荡性
生理和性成熟——自我意识发展
性的需要
独立的需要
社会规范与心理成熟水平
青少年心理发展呈现出过渡性,矛盾 动荡性,社会性进一步增加等特征.
矛盾动荡的具体表现:
敢作敢为 患得患失 反叛传统 标新立异
思想偏激 行为冲动 情绪两极化明显
妄自尊大 妄自菲薄
(二) 青少年智力的发展
• 1. 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青少年时期仍是智力快速发展的时期,20—35岁之间 智力发展保持一种高原水平, 之后开始下降。
2. 青少年智力各方面的发展
(1)基本成熟的注意力 (2)高度发展概括化的观察力
(3)进入最佳发展期的记忆力
(4)丰富多彩的想象力
(5)逐步形成完善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
男孩: • 高谈阔论,吹牛引起注意 • 逞强,做危险动作 • 表现男子汉气概
太胖了, 我要减 肥!!
女孩: • 倾慕表情 • 狂热追星 • 注意对方动作和表情 • 用打扮、声调、细微关心和体贴吸引对方 • 有的以成年人作为崇拜和模仿对象
自慰行为的出现
• 自慰行为是指在没有异型参与的情况下所进行的满足自
青少年是一群令许多成人觉得惶恐与困惑的孩子,想放手
却放不下心,想参与却不得其门而入. 青少年期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阶段能否顺利度 过,关系到青少年成年后的个人发展状况(如事业、婚姻、 人格等)及其生命质量的高低(如满意度、幸福感等)。 因此,必须重视和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
一、青少年心理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
青少年的学习与认知
• 一、青少年的学习活动
(一) 学习内容和方法的改变 (二) 学习动机和兴趣的发展 (三) 学习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二、青少年的智力
• (一) 智力的定义
①智力是一种“能力”, 而不是兴趣、爱好等其他非认知领 域的心理特性; ②并非所有的认知能力都是智力, 智力是指认知活动中最一 般、最基本的能力。
本 章 内 容
1 2 3 4
特点及影响因素
生理发育与性成熟
学习与认知
情绪与个性
人最初必得是一条虫,在它最早的幼年爬来爬去;在十 五岁之前,他必得像蝴蝶一样轻佻;在他的青年时代, 得具有孔雀的虚荣;在成人之后他得像马一样担负苦 役;快到五十岁的时候,他就会有狐狸那样的狡计;在 他老年,他将像猴子一样丑陋可笑.这一般说来就是人 的一生,也是人的命运. • ———法国 伏尔泰
依赖性 独立性
对成人闭锁 对同伴开放
3.社会性 • 认知方面:范围逐渐扩大、内容日益丰富
• 个性方面:独特的行为方式和处事态度
二、影响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因素
• 遗传和生理因素
• 家庭
• 学校
• 同伴关系
• 传播媒介和社会文化
----- 一个每个学者走访20多个国家,对一万多名儿童 进行了调查,反馈结果显示,孩子们对精神生活、心灵 需要比物质条件的要求更加强烈,更在乎家庭氛围。 • • • • • • •
• (一) 对自我的发现和对自我形象的关注
(二) 自我体验强烈
• 自我体验强烈最明显地反映在青少年自尊心的发展上。自
尊心是指个体要求人们尊重自己的言行、维护一定的荣誉 和社会地位的自我意识倾向。
(三) 自我评价能力明显提高,但仍然具有片面性和不稳定性
(四) 独立意向强烈,但又容易产生盲目反抗
三、青少年的价值观
第四节
青少年的情绪和个性
一、青少年的情绪情感 (一) 情绪情感丰富强烈“血气方刚,年轻的人, 火热的心”
(二) 情绪情感两极性明显,摇摆易变“疾风怒涛”
(三) 情绪情感具有一定的内隐性
二、青少年的自我意识
•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本身及其与客观世界关系的一种
意识。 • 青少年期是自我意识发生突变的时期, 是自我意识发展的 第二个飞跃期。
• (一)过渡性
青少年生理发育、实践活动和社会地位的过 渡性决定了此时心理的过渡性: 发展迅速但又不够 稳定, 很多方面兼具童年期的幼稚和成年期的成熟。
身体年的心理特点
1.渴望独处而又害怕孤独 2.渴望被理解而又不主动理解他人 3.敏感、情绪化、叛逆 4.渴望独立而又离不开父母照顾
•
“父母不要吵架。” “对待孩子要一视同仁。” “大人说话不要失信。” “我们的小朋友来作客时,要表示欢迎。” “爸妈言行不对时,要接受孩子的批评。” “对我们少发带你脾气,多点笑。” “父母要胡我们的自尊心。”
……
分组竞赛
• 根据你所学的发展心理学知识,总结青少年心理
发展的特点?
• 并通过实例,举例说明哪些因素影响青少年心理
“一个人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里, 都没有像在青少年期这
样如此关心价值观的问题。” (一) 青少年价值观的发展 1. 青少年价值观的核心是人生意义问题 2. 青少年价值观的确立过程存在着个别差异 3. 青少年的价值观尚缺乏稳定性, 容易变化
发展?
• 课后补充:小学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二节
青少年生理发育与性成熟
• 一、青少年生理发育和性成熟的一般特征
• (一)体型发生巨大变化
• (二)生理机能逐步健全
• (三)性迅速发育和成熟
二、青少年的性心理
性心理,或称性意识,是指个体对性以及与性有关的现象的
理解, 体验和态度. • • • (一) 性成熟广泛影响青少年心理的各方面 (二) 异性感受强烈 (三) 与性有关的困扰频繁
己的性活动.它常在青春期的少年中出现,在未婚,成年人
中也出现. • 一般有三种形式:性幻想,性梦,手淫 中国西南地区1986年调查数据: • 中学生手淫发生率:男生32.8% 女生24.3%
早恋与婚前性行为
早恋—心理尚未成熟的少男少女,由于性意识的萌发 而对异性产生了特殊的情绪体验,并有意识的爱慕异 性的行为. • 青少年婚前性行为的比率逐年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