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治疗药物

合集下载

反流性食管炎吃什么药 中药可治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吃什么药 中药可治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吃什么药中药可治反流性食管炎*导读:反流性食管炎吃什么药?加味温胆汤、乌导汤、调中汤、抗食管反流汤、川延五参汤。

……反流性食管炎吃什么药?中药和西药都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常见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西药有促进食管和胃排空的多巴胺拮抗剂、西沙必利,降低胃酸的质子泵抑制剂、制酸剂、组胺H2受体拮抗剂。

这些药物都不适宜大剂量使用,在服用前最好先咨询医生。

若医生认为药物不利于患者,患者最好停止服用。

除了西药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外,中药也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

以下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验方。

*加味温胆汤药物组成:白豆蔻5克、海螵蛸15克、生姜6克、法半夏10克、陈皮10克、炒竹茹10克、瓦楞子15克、左金丸6克、砂仁5克。

加减:久治未愈者另加大枣、黄芪、阿胶;脾胃虚寒者,另加甘草、党参、茯苓、白术;湿浊留恋中焦者另加厚朴、藿香、苍术。

用药方法:每天1剂,分早晚服,连服30天,10天为1个疗程。

在服药期间,要注意饮食,不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不要吃肥腻难消化的食物。

临床疗效:症状基本消失,纤维胃镜检查食管黏膜病灶无改变。

*乌导汤药物组成:乌药10克、延胡索10克、海金沙10克、木通10克、旋复花6克、乌贼骨6克、法半夏15克、生地黄15克、煅瓦楞子15克、浙贝母10克、竹叶10克等。

加减:浅表性胃炎者另加砂仁。

用药方法:每日1剂量,所有药物放入锅中加熬煮两次,分早、午、晚服用,连服7天。

临床疗效:症状及体征减轻,胃镜检查病变有改善。

反流性食管炎吃什么药?以上两服中药可治疗此病,除此之外,泻肝抑酸汤、调中汤、抗食管反流汤、川延五参汤也可治疗。

若有相关疑问,欢迎咨询专业医院的医生,医生会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告知答案。

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治愈疾病。

想知道如何预防疾病?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法?生病了吃什么好?生病了怎么护理吗?。

泮托拉唑和硫糖铝片用于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临床效果对比张培

泮托拉唑和硫糖铝片用于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临床效果对比张培

泮托拉唑和硫糖铝片用于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临床效果对比张培发布时间:2023-06-30T01:45:00.54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3月3期作者:张培石慧[导读]泮托拉唑和硫糖铝片用于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临床效果对比张培石慧(北京市羊坊店医院内科;北京10038)【摘要】目的:评价泮托拉唑和硫糖铝片用于反流性食管炎治疗临床效果。

方法:研究资料选取时间为2021年3月~2022年12月,选取来我院就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展开调查,统计出76例依据随机单盲法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分别接受硫糖铝片和泮托拉唑治疗,评价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临床症状积分和生活质量。

结果: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取得的总有效率显著更高,其临床各症状积分均显著偏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各方面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统计结果P<0.05。

结论:针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选择泮托拉唑的临床药学价值高,对改善其病症和提高患者今后的生活水平具有显著作用,值得临床采纳。

【关键词】泮托拉唑;硫糖铝片;反流性食管炎;治疗效果反流性食管炎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所致食管发生炎症,在临床中主要表现为食物反流、烧心、胸痛、恶心呕吐及吞咽困难等,其发病原因主要与食管廓清功能下降、反流屏障被破坏以及为十二指肠功能障碍等所致,其危险诱发因素与消化不良、年龄、胃肠道功能下降、饮食、卫生等相关,若不采取有效的手段积极治疗,会导致食管黏膜糜烂,最终发生溃疡、食道堵塞和胃肠道出血等,病情加重还会出现营养不良等危害[1-2]。

既往治疗多采取药物根治,但临床药物类型多,不同药物产生的药效不同,为了尽快消除病症,促使患者的胃肠功能得到良好改善,必须要合理、谨慎的选择安全且可靠的药物对症医治。

鉴于此,下文将对我院纳入的76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展开研究,重点分析泮托拉唑和硫糖铝片的临床用药效果和治疗作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病例选取于2021年3月~2022年12月,从我院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抽选出符合标准的76例,依据随机单盲法为原则分组,对照组38例,男女比例=20例:18例,年龄40~76岁,平均(58.36±4.24)岁,病程短则6个月,长则6年,平均(3.16±0.28)年,BMI指数18~29kg/m2,平均(24.29±1.33)kg/m2,食管炎分级A级11例,B级15例,C级12例;观察组38例,男女比例=21例:17例,年龄40~78岁,平均(58.44±4.33)岁,病程短则7个月,长则6年,平均(3.22±0.31)年,BMI指数19~29kg/m2,平均(24.33±1.41)kg/m2,食管炎分级A级12例,B级16例,C级10例。

雷贝拉唑联合伊托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雷贝拉唑联合伊托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

雷贝拉唑联合伊托必利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及安全性评价[摘要]目的:研究病发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疗当中,采用雷贝拉唑+伊托必利治疗方法后的临床疗效。

方法:以本院消化科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样本,2019.02~2022.03时间段为采样时间,中心随机系统分组,40例对照组患者利用雷贝拉唑方法,40例实验组患者利用雷贝拉唑+伊托必利治疗方法,纳入统计不同治疗组患者(1)治疗有效率;(2)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较之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工作后,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数据均有明显改善,(P<0.05)。

结论:病发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治疗当中,采用雷贝拉唑+伊托必利治疗方法,可及时改善患者病情发展状态,避免不良反应发生,提升整体治疗效率,临床推广价值积极。

[关键词]雷贝拉唑;伊托必利;反流性食管炎;安全性反流性食管炎作为常见消化系统病症,诱发原因与患者自身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低下及食管体内部清除能力下降,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导致食管黏膜损伤有关。

目前对于反流性食管炎常见治疗方法以抑酸治疗方案为主,但目前治疗药物众多,疗效及安全性有明显差异化,应当及时探究作用更快、更持久、抑酸效果更佳治疗药物[1]。

为此,本文选取2019.02~2022.03本院消化科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为样本进行研究,详情如下。

1、研究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利用分组对照方法,探析用药方案治疗效果,2019.02~2022.03时间段为采样时间,将本院消化科8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纳为研究样本,中心随机系统分组,40例对照组患者利用雷贝拉唑单一方法,40例实验组患者利用雷贝拉唑+伊托必利治疗方法。

对照组:男患人数占据24例(24/40、60.00%),女患人数占据16例(16/40、40.00%),年龄范畴在28~55岁之间,平均值为(41.59±0.12)岁;实验组:男患人数占据20例(20/40、50.00%),女患人数占据20例(20/40、50.00%),年龄范畴在28~56岁之间,平均值为(41.97±0.09)岁;数组资料具有均衡值,P>0.05。

盐酸伊托必利、法莫替丁、奥美拉唑三联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效果

盐酸伊托必利、法莫替丁、奥美拉唑三联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效果
2020 年 11 月 中国民康医学 Nov.,2020
第 32 卷 半月刊 第 22 期摇 摇 摇 摇 摇
Medical Journal of Chinese People's Health
表 1 两组治疗前后食管 pH 值比较(—x±s)
性(+)14 例, 中 度 阳 性(++)12 例, 重 度 阳 性 (+++)6 例;内镜检查分级:A 级 20 例,B 级 12 例,C 级 11 例,D 级 7 例。观察组男 25 例,女 25 例; 年龄 50~79 岁,平均(64.59±5.24)岁;病程 1~12 年,平均(6.50±1.11)年;食管黏膜表皮生长因
Vol. 32 Semimonthly No.22
揖临床研究铱
盐酸伊托必利、法莫替丁、奥美拉唑三联治疗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效果
高 慧
(商丘市长征人民医院内科,河南 商丘 476000) 【摘要】 目的:观察盐酸伊托必利、法莫替丁、奥美拉唑三联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 100 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
为 13 例,+++ 为 5 例;内镜检查分级:A 级 21 例, 观察组食管 EGFR 阴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
B 级 13 例,C 级 10 例,D 级 6 例。两组一般资料 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表 2 两组治疗后食管 EGFR 水平比较 [n(%)]
组别
-
+
++
+++
对照组(n=50)14(28.00) 18(36.00) 12(24.00) 6(12.00)

反流性食管炎中药方子

反流性食管炎中药方子

反流性食管炎中药方子
反流性食管炎归于中医“吐酸”的范畴,常见的中药方子有柴胡疏肝散、温胆汤、半夏厚朴汤、旋覆代赭汤等。

1.柴胡疏肝散。

出现反酸、烧心的症状,伴有胸骨后灼热疼痛、胃脘灼痛、急躁恼怒等症状时,辨证属于肝胃郁热证,治疗以疏肝泄热为主,可选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治疗。

由柴胡、白芍、川芎、枳壳、陈皮、香附、黄连、吴茱萸等组成。

2.温胆汤。

出现烧心、反酸、口苦咽干、胁肋胀痛等症状,辨证属于胆热犯胃证,治疗以清化胆热为主,可选温胆汤加减治疗,常见的药物有枳实、陈皮、茯苓、竹茹、柴胡、黄芩等。

3.半夏厚朴汤。

出现咽部异物感、反酸、半夜呛咳等症状时,辨证属于痰气交阻,治疗以开郁化痰、降气和胃为主,可选用半夏厚朴汤治疗,常见的药物有半夏、厚朴、茯苓、生姜、紫苏子等。

4.旋覆代赭汤。

出现反酸、嗳气(打嗝)、胃脘隐痛、腹部胀满等症状时,辨证属于中虚气逆,治疗以疏肝理气(调理肝脏气机郁滞)、健脾和胃(恢复脾胃功能)为主,可选旋覆代赭汤治疗,常见的药物有旋复花、代赭石、人参、生姜、半夏、陈皮、茯苓等。

以上即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中药方剂,具体用药需在专业中医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正确用药。

更新时间:2022-10-28。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比较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比较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效果比较目的探讨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临床效果。

方法将200例已确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00例,分别给予雷贝拉唑和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情况和伤口愈合率。

结果治疗结束后,A组患者伤口愈合率高达96.9%,而且其烧灼感、反酸、咽部异物感、疼痛的比例分别为21.0%、1.0%、1.0%、6.0%,均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雷贝拉唑能显著改善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症状,提高伤口愈合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标签:雷贝拉唑;奥美拉唑;反流性食管炎;老年人群;临床疗效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常见且多发于老年人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据统计其发病率高达30%~40%,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逐年升高的趋势[1]。

烧灼感、胸痛、反酸是其临床常见症状,若治疗不及时还易引起消化道出血等多种并发症[2]。

虽然抑酸剂和促胃动力药曾广泛应用于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关于其耐药性及毒性的报道也越来越多。

因此寻找一种新的治疗药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近年来药理学研究表明质子泵抑制剂对该疾病效果较佳,因此本研究采用新型的质子泵抑制剂雷贝拉唑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并与奥美拉唑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1年5月~2013年2月收治并确诊的20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排除有胃、食管肿瘤手术史及严重心、脑、肝、肾疾病的患者。

所有患者入院治疗前均未服用影响胃肠功能的药物。

全部患者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A组和B 组,各100例。

A组:男69例,女31例,年龄64~87岁,平均(76.6±6.4)岁;B组:男65例,女35例,年龄64~88岁,平均(77.8±6.1)岁。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如服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进行消炎治疗,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雷贝拉唑(上海信谊万象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291)口服治疗,10 mg/次,2次/d,7 d为1个疗程,共计6个疗程。

反流性食管炎治疗方案

反流性食管炎治疗方案

反流性食管炎(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胃酸和胃内容物逆流进入食管,引起食管黏膜损伤和炎症。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许多症状,包括胸痛、喉咙痛、嗓音嘶哑、咳嗽和吞咽困难。

幸运的是,存在许多治疗方案可供选择,以减轻症状并减少反流事件。

1. 改变生活方式改变生活方式是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首要步骤。

以下是一些建议:- 避免大量进食- 避免过度进食- 避免食用脂肪和辛辣食品- 避免饮酒和吸烟- 避免睡前进食- 多数情况下需要减轻体重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通常是基于控制胃酸分泌或改善食管括约肌功能。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药物治疗选项:- 胃酸抑制剂:这类药物可以减少胃酸分泌,并且常常能够迅速减轻症状。

- 抗酸药:这类药物可以中和胃酸,减少酸性刺激食管的可能性。

- PPI(质子泵抑制剂):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胃酸分泌,可以在更长时间内提供缓解。

3. 食管保护剂治疗食管保护剂可以修复受损的食管黏膜并加强食管黏膜的抵抗力。

这些药物有助于减轻炎症和红肿,促进食管黏膜的愈合。

4. 外科手术对于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药物治疗可能无效。

在这种情况下,外科手术可考虑作为治疗选择。

外科手术的目标是加强食管下括约肌的功能,阻止胃酸和胃内容物逆流。

5. 生物反馈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是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可以通过训练来改善食管括约肌的功能。

这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控制食管括约肌的动作,减少胃酸逆流的可能性。

6. 食物管理调整饮食可以帮助控制反流事件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以下是一些饮食建议:- 避免辛辣食物、脂肪食物和巧克力- 减少咖啡因和碳酸饮料的摄入- 小口多餐,避免饥饿和过饱- 避免食用酸性食物,如柑橘类水果和番茄- 遵循医生或营养师建议的饮食计划反流性食管炎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症状、疾病严重程度和医生的建议来进行。

在开始任何治疗之前,应咨询医生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并确保选择的治疗方案适合个人情况。

莫沙必利联合富马酸伏诺拉生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

莫沙必利联合富马酸伏诺拉生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

莫沙必利联合富马酸伏诺拉生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摘要:目的:探讨莫沙必利联合富马酸伏诺拉生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在我院通过胃镜等临床检查并确诊的66例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3例。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莫沙必利,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富马酸伏诺生片治疗。

记录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食管黏膜恢复总有效率及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情况。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黏膜恢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用于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莫沙必利联合富马酸伏诺拉生片可显着减轻胃酸对食管黏膜的损伤,缓解症状,临床疗效较好,同时,两者联合用药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安全性高,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关键词:莫沙必利;富马酸伏诺拉生;老年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食管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上是由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回食管,由于酸性液体逆流,对食管局部部位的腐蚀作用,导致食管黏膜组织损伤,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胃灼热、反酸、吞咽困难、胸骨后痛等,临床上常采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治疗[1]。

富马酸伏诺拉生是一种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

富马酸伏诺生作为一种新型抑酸剂,具有更快、更持久的抑酸作用[2]。

本次研究对在我院收治的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给予莫沙必利联合富马酸沃诺拉生治疗,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报告摘要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实验对象为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66例老年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反流性食管炎诊断标准,其中男性36例,女性30例。

年龄最大77岁,最小60岁,平均(68.37±3.26)岁。

6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3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meprazole奥美拉唑
奥美拉唑又称为沃必唑、洛赛克、亚砜咪唑等,是近年来研究的作用机制不同于H2受体拮抗作用的全新的抗消化性溃疡药。

它特异性地作用于胃黏膜壁细胞,降低壁细胞中的“质子泵”活力,故本类药物又称为质子泵抑制剂。

2003年6月20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奥美拉唑在治疗频繁烧心时,为非处方药。

pantoloc潘妥洛克锁定
潘妥洛克(泮托拉唑肠溶片),适应症为-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中、重度反流性食管炎-与下述药物配伍用能够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 -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或 -克拉霉素和甲硝唑,或 -阿莫西林和甲硝唑(详见用药方法)以减少该微生物感染所致的十二指肠溃疡与胃溃疡的复发。

在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中,潘妥洛克通过独特的机理作用,对胃粘膜进行保护,从而有效地改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病情。

临床上,潘妥洛克(对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中重度反流性食管炎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在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中,潘妥洛克中的泮托拉唑是苯并咪唑衍生物,通过特异性地与胃壁细胞上的质子泵结合,抑制胃酸分泌。

泮托拉唑在胃壁细胞的酸性分泌小管中被激活,再特异性地与胃酸分泌的终环节-质子泵(即H+,K+-ATP酶)结合,抑制胃酸分泌抑酸效应呈剂量相关性,能够有效抑制基础、夜间胃酸分泌。

esomeprazole埃索美拉唑
埃索美拉唑是一种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胃壁细胞的H+/K+-ATP酶来降低胃酸分泌,防止胃酸的形成。

用于治疗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胃食管反流病及柔林格综合征。

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用于治疗酸相关性疾病,是近十几年来临床应用广泛、疗效最好的药物。

PPIs即H+/K+-ATP酶抑制剂,其抑酸作用强,特异性高,持续时间长久。

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是胃壁细胞内质子泵驱动细胞内H+与小管内K+交换。

PPIs阻断了胃酸分泌的最后通道,与以往临床应用的抑制胃酸药物-H2受体拮抗剂相比较,作用位点不同且有着不同的特点,即夜间的抑酸作用好、起效快,抑酸作用强且时间长、服用方便,所以能抑制基础胃酸的分泌及组胺、乙酰胆碱、胃泌素和食物刺激引起的酸分泌。

第1个PPI奥美拉唑(omeprazole)1987年在瑞典上市,第2个PPI兰索拉唑(lansoprazole)1992年在日本首先上市,1994年10月德国研制的泮托拉唑(pantoprazole)在南非上市,1998年12月日本又推出新的PPI雷贝拉唑(rabeprazole)并于1999年8月获FDA批准在美国上市,PPIs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地位已被国内外大量的临床试验所确立、证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