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介入治疗术后合并肝功能损害及预防
肝癌治疗方法——介入疗法

肝癌治疗方法——介入疗法北京海军总医院肝胆外科原发性肝癌(primary liver cancer PLC,简称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在男性为第三位,女性为第四位,每年约10万人为此丧生.由于起病隐匿,患者就诊时大多已属晚期,加上易合并肝硬化,手术切除率很低,近年来,介入治疗的广泛开展,为肝癌治疗开辟了一条新途径,其操作方便,安全有效,可反复应用,临床应用已显示其确切的治疗效果。
1 适应症与禁忌症适应症:(1)病人一般情况良好,肝肾功能在B级以上,无凝血机能障碍.(2)肝癌伴发疾病和并发症的治疗,如经皮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CD)、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TIPS)或经皮穿肝门静脉分流术(PIPE)、肝癌破裂出血,脾动脉栓塞治疗脾功能亢进,放置金属内支架缓解下腔静脉堵塞等.禁忌症:(1)严重的肝细胞性黄疸;(2)大量腹水;(3)肝硬化明显,肝功能严重受损;(4)肿瘤病变已超整个肝脏的4/5;(5)终末期患者.2 治疗方法及疗效【1】动脉灌注化疗与栓塞注化疗与栓塞是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由于其操作简单,且疗效较好,因而迅速在肝癌高发国家和地区得到推广和应用,其理论基础是肝癌的肝动脉供血.已知正常肝组织血供70%~75%源于门静脉,肝动脉血供仅占据25%~30%,肝癌血供95%~99%来自肝动脉,目前一般采用“夹心面包法”,即先用少量的碘油乳剂作远端终末血管栓塞,继而灌注大量的抗癌药物,再用碘油乳剂和明胶海绵堵塞中段肝动脉,近端一二级肝动脉作为下次治疗的通道,不予以栓塞.经过十余年的临床实践,发现TACE难以使肿瘤完全坏死,治疗后3年生存率仍不够满意.它更适用于单纯肝动脉供血的小肝癌的治疗.【2】肝动脉-门静脉联合化疗与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po rtal vein chemoembolization, TAPVCE)这种治疗方法是在肝癌血供理论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80年末期,人们通过各种实验研究发现有部分肝癌存在着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血供,肝动脉分支直接伸入癌结节的中心,门静脉分支大多在肿瘤的周边,以细小分支向瘤内渗入,肿瘤内可见较多的肝动脉和门静脉细小分支的吻合,并有“血管湖”形成.袁氏[1]通过间接门静脉DSA表现认为:有11.2%的肝癌有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门静脉供血表现为环状或少量染.TAPVCE通过肝动脉和门静脉联合化疗与栓塞,解决了肿瘤双重血供问题,显著提高了疗效.郭氏[2]主张行“双灌注”治疗,即把化疗药物总量的2/3经肝动脉注入,1/3经脾动脉或肠系膜上动脉注入,借其脾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回流行门静脉化疗(即间接门静脉灌注化疗),收到良好效果.Yamakad o等[3]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和门静脉酒精栓塞治疗13例肝癌,手术切除及尸检标本示主瘤及肝内转移灶完全坏死,7-42个月随访未见复发及肝内转移,1年生存率为71.4%,明显提高了疗效.TAPVCE作为肝癌介入治疗的新技术,它丰富和验证了肝癌的血供理论,对于存在双重血供的肝癌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还存在很多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如门静脉穿刺插管操作问题,目前,进入门静脉方法有:经颈静脉或股静脉肝内门静脉穿刺术,经皮肝门静脉穿刺术,脐静脉扩张术,但因其操作复杂,创伤较大,并发症较多,成功率低而难以推广应用。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的损伤

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的损伤发表时间:2018-02-02T15:08:03.623Z 来源:《医师在线》2017年11月上第21期作者:宋俊锋石少玲唐培渊秦克乐王寻闫雄闫雄(通讯作者)[导读] 为了更好地减轻TACE相关损伤,需要把握好适应症,尽量应用超选技术,还需要不断地开拓新材料、新疗法为患者带来更大的益处。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外科 400016摘要:原发性肝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许多患者在发现时已经处于中晚期,从而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此时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能够延缓肿瘤的生长,延长患者生命。
但TACE术中所运用的栓塞材料、化疗药物引起或加重肝脏的损伤。
临床医生的技能水平、患者的一般情况也与损伤的发生相关。
如果能重视TACE术后患者出现的肝功能损伤,绝大多数患者出现的损伤可以得到有效的逆转。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肝功能原发性肝癌是恶性程度最高的肿瘤之一,全球发病率位于恶性肿瘤第六位,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第二位[1]。
肝部分切除及肝移植被认为是肝癌治愈性治疗方式,但只有不到20%的肝癌患者有机会接受外科治疗[2]。
目前TACE成为失去手术切除机会的肝癌患者的最主要的治疗方式[3]。
与其它保守治疗相比,TACE可以明显延长这类患者的生命[4],但同时也更容易造成肝功能受损[5]。
为了减轻TACE手术相关的肝功能损伤,我们应该对TACE相关肝功能损伤有着充分认识。
肝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22.4%~66.7%,是TACE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6-9]。
实际上,几乎所有TACE术后的患者都会出现肝功能损害。
大多数患者都会出现一过性的肝功能异常,无论是否给与治疗,病人都能自行恢复[6]。
少部分患者TACE术后会出现长时间的、不可逆转的肝功能损害。
这种损伤药物治疗基本无效,其中约50%的患者会最终发展为肝衰竭[10]。
Yang等[11]的研究显示,TACE术后急性肝功能衰竭的发生率高达15.1%。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28例术后护理

D A机 引导下插 至腹 腔动脉 干造 影 , 9例肝 癌伴 脾 功能 亢 S 对 进者行肝动脉造影 灌注 栓塞 术 + 动 脉栓塞 术 , 其余 患 者 脾 对
行肝动脉造影灌注栓塞术 , 均取得满意疗效 。
2 术 后 护 理
2 1 观察及预 防 出血 由于肝癌 患 者肝 功能不 足 导致 凝血 . 机制较 差 , 因此 , 要加 强对 出 血倾 向 的观察 。介入 术后 , 沙 用 袋压迫穿刺部位 6~8 h 伸直术肢并制 动 1 , , 2 h 防止穿刺肢体 屈 曲。绝对 卧床休 息 2 ,4 h后 逐渐 增加 活 动量 , 4 h2 严密 观 察切 口情况 , 注意 观察穿 刺部 位有 无渗 血 、 肿 , 血 穿刺 口包 扎 是 否清洁 、 干燥 , 防止感染 , 密切监测 血压 、 脉搏 变化 。遵 医 嘱 静脉滴 注酚磺 乙胺 、 甲苯 酸等 。未 发生出血现象 。 氨 22 消化道不 良反 应护 理 . 介入 治疗 过程 中应用 化 学药 物 和造影剂 , 可引起恶心 、 呕吐 , 若反应 剧烈 , 导致 胃及食管 近 易 贲 门部黏膜毛细 血管 痉挛 收缩 、 裂而 出现 消化 道 出血 。因 破 此, 术后要积极 防止患 者出现恶心 、 吐症状 。为 了减 轻患者 呕
[ ] 殷 磊 , 云. 年 护理 学 [ ] 护士 进 修 杂 志 ,0 1 1 1 程 老 J. 20 ,6
( )47 6 :0 .
[ ] 高之 阳, 2 高瞰 非. 环充填 式无 张力疝 修补 术[ ] 腹 部 疝 J.
外科 ,9 9 1 ( )2 9—20 19 ,2 6 : 4 5. 本稿编辑 : 杨晓燕 20 0 8—1 2—1 0收稿
疼 痛难忍 , 为其肌 内注射盐 酸布桂 嗪 10 m 后 疼痛缓 解。一 0 g 般疼 痛持续 3~ 后 逐渐缓解 。因此 , 明确没有 引起其 他 5d 在
肝癌介入治疗的护理查房ppt课件【33页】

术后并发症
穿刺部位血肿 如有活动出血,必须立即压迫止血、加压包扎、
固定。血肿无活动出血者,可局部理疗促进吸 收。如血肿压迫动脉,应切开引流,清除积血。
术后并发症
远端肢体动脉血栓形成 应争取血管造影,溶栓治疗。
术后并发症
动脉内损伤、剥离
注意操作轻柔、切忌粗暴,不宜在肝动脉内反 复长时间试插。
心血管系统准备
合并心血管疾病者,给予病因治疗: (1)轻、中度高血压可不用降压药; (2)高血压明显宜适当降压,但不要求降至正
常; (3)冠心病人术前给与冠脉扩张药、及心肌营
养药。
改善营养状况
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补充人血白蛋白 进食困难者可给予静脉营养支持 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 增强机体免疫机制(力尔肽、迈普新) 营养不良会影响患者手术承受能力和预后!
术后并发症
继发感染或肝脓肿形成
注意严格无菌操作,术后如有感染应用大剂量 抗生素治疗,脓肿局限化以后可穿刺引流。
术后并发症(罕见)
肝癌破裂出血、食管、胃底出血、胆囊动脉栓 塞、胰腺损害、脾梗死、脾脓肿、肺梗死、腹 水、胸腔积液、膈下脓肿等。
此ppt下载后可自行编辑
谢谢大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术后护理
穿刺部位及生命体征观察 术后24h心电监护,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24h内平卧休息,术侧肢体制动12h,局部加 压包扎6h(1kg)。 密切观察穿刺点有无滲血、皮下血肿,末梢血 运情况,每15min~30min一次测足背动脉搏 动情况,有无肢体发麻或皮温降低的情况,持 续2h。
术后护理
死由肾脏排出所致。 护理:术后三天给水化治疗,鼓励多饮水,促
进毒物排出。如用铂类药物,补液在2500ml 以上,同时观察24h尿量及色,不少于 2000ml,如出现少尿、血尿立即报告医生,及 时利尿,静滴5%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
生脉注射液对肝癌介入栓塞化疗肝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

第 1 1卷 第 5期
20 0 2年 l 月 0
9 中国中医 急疟
V
36 5
生脉 注 射 液 对 肝 癌 介 入 栓 塞 化 疗 肝 功 能 损 害 的 保 护 作 用
陈 华 杨 守峰 杨 雪 琴
中 图分 类 号 : 7 5 7 R 1 , 7 0 5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4—7 5 2 0 )5— 3 5—0 R 3. , 85 R 3. 3 B 10 4 X(0 2 0 0 6 2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2 治 疗 方 法 在 T E术 前 5~7 . AC d对 照 组 用 门 冬
氨 酸 钾 镁 注 射 液 2 ml维 生 素 c3 、 0 、 g 维生 素 K, 0 g加 4m 入 1 % 葡 萄 糖 注 射 液 2 0 l 静 滴 ,每 日 1 。治 疗 0 5m 中 次
2 1 两 组 治 疗 前 后 症 状 计 分 比较 . 2 2 两 组 治 疗后 肝 功 能 水 平 比较 .
见 表 1 。 见 表 2 。
表 1 两 组 治 疗 前 后 症 状 评 分 比 较
与 治 疗 前 比 较 , / <0 0 ; 对 照 组 治 疗 后 比较 , 9 <0 O 9 .5 与 a/ .l
( 丙 转 氨 酶 ) A T( 草 转 氨 酶 ) T 总 蛋 白 ) A B 谷 、S 谷 、 P( 及 L ( 蛋 白 )均 于 早 晨 空 腹 采 血 检 查 。 白 ;
2 结 果
1 1 一 般 资料 .
选择 20 0 0年 8月 ~2 0 0 1年 1 0月 在
本 院 住 院 并 确 诊 为 肝 癌 的病 例 共 3 5例 , 符 合 原 发 性 均 肝 癌 诊 断 标 准 】 随 机分 为 两 组 。 治疗 组 2 , 0例 , 性 男 1 4例 , 性 6例 ; 龄 2 女 年 4~6 5岁 , 均 ( 6±1 ) ; 平 3 8 岁 肝 脏癌肿 ( 5±3 1 . )X( 4±1 7 . )X( 6±2 0 c 病 程 0 5 .) m ; . 6个 月 , 均 ( 平 3±3 1 个 月 ; 床 分 期 : .) 临 Ⅱ期 1 5例 , Ⅲ 期 5例 。 照 组 ( 础 保 肝 组 ) 5例 , 性 1 对 基 1 男 , 性4 1例 女
异甘草酸镁、还原型谷胱甘肽在预防肝癌血管栓塞术后肝损害的对比研究

异甘草酸镁、还原型谷胱甘肽在预防肝癌血管栓塞术后肝损害的对比研究目的:对比异甘草酸镁、还原型谷胱甘肽两种药物在预防肝癌血管栓塞术后肝损害的效果。
方法:选择在我科住院的原发性肝癌病人9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单双日分为两组,A组61例使用还原型谷胱甘肽、B组34例使用异甘草酸镁进行预防。
观察指标术前、术后3天两组病例肝功能的对比。
结果:两组术前总胆红素对比有显著差异(P=0.0494),白蛋白对比有显著差异(P=0.4251),谷丙转氨酶对比无显著差异(P=0. 5644),谷草转氨酶对比有显著差异(P=0. 2120),凝血酶原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 9772);两组术后总胆红素对比有显著差异(P=0.0205),白蛋白对比有显著差异(P=0.2502),谷丙转氨酶对比有显著差异(P=0. 0195),谷草转氨酶对比有显著差异(P=0. 0062),凝血酶原时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 5105)。
结论:异甘草酸镁在预防肝癌血管栓塞术后肝损害的效果稍优于还原型谷胱甘肽。
标签:異甘草酸镁还原型谷胱甘肽肝癌血管栓塞术肝功能预防Abstract:objective to compare different magnesium glycyrrhizic acid and reduced glutathione two drugs in the prevention of liver cancer vascular embolization of postoperative liver damage effect. Methods 95 cases with primary liver cancer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our department as the research object,according to admission time ChanShuangRi divided into two groups,A group of 61 cases with reduced glutathione, B group of 34 cases using different glycyrrhizic acid magnesium for prevention. Observation indexes of pre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3 days two groups of cases of liver function. Results two groups of preoperative total bilirubin compared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494),albumin contr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4251),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compared to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 5644),aspertate aminotransferase compared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 2120),prothrombin time compared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 9772);Two groups of postoperative total bilirubin compared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205),albumin contras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 0.2502),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compared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 0195),aspertate aminotransferase compared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 0062),prothrombin time compared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 5105). Conclusion different glycyrrhizic acid magnesium in preventing postoperative liver damage liver vascular embolism was slightly better than the effect of reduced glutathione.Keywords:glycyrrhizic acid magnesium Reduced glutathione liver vascular embolization Liver function is to prevent目前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其中肝癌血管栓塞术是微创手术较常用的方法,但肝癌血管栓塞术常引起肝功能的损害,甚至肝衰竭的发生,在临床工作中常使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还原型谷胱甘肽粉针剂进行保肝治疗,均取得较好的效果,为预防肝癌血管栓塞术后出现肝损害,本研究选择常用的2种保肝药进行术前用药对比。
异甘草酸镁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异甘草酸镁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肝功能指标的影响发表时间:2018-01-23T11:15:56.75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7年第11期作者:孙晓飞[导读] 异甘草酸镁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保肝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徐州矿务集团总医院 221006【摘要】目的:观察异甘草酸镁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在我院(在2014年12月-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同时接受过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方法)与对照组(30例,应用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治疗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BIL(血清总胆红素)、AS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BIL、AST、ALT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TBIL、AST、ALT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异甘草酸镁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保肝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异甘草酸镁;临床效果;甘草酸二铵注射液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疾病,一经诊断大部分属于晚期。
患者多有乙肝病史,多采取介入手术治疗,手术后以保肝和抗病毒为主[1]。
笔者将根据相关工作经验,综合分析异甘草酸镁对于原发性肝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的保肝治疗临床效果,为肝癌介入术后患者的保肝治疗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在我院(在2014年12月-2017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病人接受介入手术的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应用异甘草酸镁治疗方法)与对照组(30例,应用甘草酸二铵注射液治疗方法)。
纳入标准:(1)所有入组患者均在知情下参与研究;(2)所有患者均符合原发性肝癌的相关诊断要求。
肝癌患者行介入栓塞术后的护理干预

肝癌患者行介入栓塞术后的护理干预作者:邓秀云王世坤周个妹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5期【摘要】目的:通过对介入栓塞治疗术后的肝癌患者施行综合护理干预,探讨如何预防或减少介入栓塞治疗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
方法:对本科行介入栓塞治疗术后87例肝癌患者,耐心系统地做好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术前按医嘱完善各项检查;术中配合医生完成介入栓塞治疗手术;术后帮助患者采取正确的卧位,密切观察其穿刺部位和术侧肢体情况,尽早给予清流质的饮食干预,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
结果:8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术后的反应期,减轻了术后的不良反应,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了该手术的风险。
结论:肝癌患者行介入栓塞治疗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有助于保证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尽早康复。
【关键词】肝癌;介于栓塞治疗;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336-01肝癌介入栓塞术是经导管肝动脉药物灌注及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an,TACE),目前已经为临床不能手术切除的肝癌以及术后复发者的最佳治疗方法[1]。
但由于TACE术后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因肝动脉栓塞肝脏缺血、缺氧,肝癌组织肿胀、坏死易引起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发热等并发症,因此如何减少并发症是护理工作者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院肿瘤科2009年1月—2012年6月对肝癌患者行介入栓塞术后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治疗本组87例肝癌患者,男56例,女31例,年龄27-75岁,平均53岁。
其中原发性肝癌62例,转移性肝癌18例,肝癌术后复发7例。
8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介入治疗并度过介入治疗不良反应期,,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降低了肝癌介入栓塞治疗术的风险,促进了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