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产后瘫痪的防治
母牛产后瘫痪的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母牛产后瘫痪的临床症状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母牛产后瘫痪是指母牛在分娩后出现运动障碍和无法站立的病症。
该疾病多发生在分娩后24小时至10天内,严重影响了母牛的产后康复和产奶量。
产后瘫痪的症状主要包括无法站立、无力、发抖、食欲不振、体温升高等。
产后瘫痪的治疗方法包括:1. 给予足够的营养和水分:补充优质饲料和饮水,增加受瘫母牛的体能,促进康复。
2. 药物治疗:根据兽医师的指导,使用合适的药物来减轻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解痉药、消炎药和镇痛药等。
3. 物理疗法:使用刺激治疗和按摩,帮助恢复瘫痪的运动功能。
可以通过按摩肌肉和关节,提高血液循环和肌肉弹性,促进康复。
4. 康复训练:帮助瘫痪的母牛进行适当的运动训练,逐渐恢复肌肉力量和运动能力。
可以采用轻微的推拉和提起等方式,逐渐引导母牛站立和行走。
5. 环境调节:为瘫痪的母牛提供一个干净、安静和温暖的环境,减少刺激和压力,有利于其恢复。
产后瘫痪的预防措施包括:1. 加强分娩期的管理:提前清洁产房,保证温度适宜,避免环境污染和刺激,减少分娩时的压力。
2. 饲养和营养管理:合理安排母牛的饲养和营养,保证其营养摄入和需求的平衡,避免过度肥胖或营养不良。
3. 预防寒冷和潮湿:保持牛舍的适宜温度和干燥,避免母牛受凉和受潮。
4. 规律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母牛的血液循环和肌肉发达,增加分娩后的康复能力。
5. 定期体检:定期请兽医师对妊娠和产后的母牛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问题。
母牛产后瘫痪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对母牛的健康和生产效益都有很大的影响。
及早发现和治疗瘫痪症状,同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发生产后瘫痪的机会,促进母牛的恢复和健康。
奶牛产后瘫痪综合症的病因及防治

2 症 状 本 病可 分 3期 。 2 1 兴奋 期 : . 主要 是兴 奋 和 强直 , 有感 觉 过 敏 及 并 四肢 肌 肉震 颤 。 牛不愿 运动 且不 能采食 。 病 头振 摇 、 舌脱 出或磨 牙 。 温正 常或上 升 。 体 后肢 明显 强拘 , 运 动失 调 , 同时后 肢伸 出 , 硬如棒 。 僵 22 伏卧 期 : 牛 以胸骨 着地 而 卧 , 识常 消失 , . 病 意 头
钙溶解 、 放作 用 ; 释 促使 肠 黏膜 上皮 细胞对 钙 的吸收
作 用 。 由 于 E粮 中 维 生素 D的 供应 不 足 或合 成 障 t
碍, 不仅 妨碍 了肠 吸收钙 的能 力 , 而且也 影 响到骨 的
溶解 和 释放 , 结果 必将 导致 血钙 含量 的降低 。 其
根 据 临床 观 察 , 多数 病 牛对 于 注 射钙 剂 可迅 大
速 呈 现效 应 , 血清 钙值 的下 降程 度 又 与症 状 的 轻 而
重 有 一定 关 系 。另 外 , 产后 奶 牛 机体 动 用 钙贮 的能
偏 于一侧 , 弯 曲而倾 向于肷部 , 能起立 。鼻镜 干 颈 不
燥 ,皮 肤 和 四肢 末 端 冰 冷 ,体 温 低 于 正 常 ( 6 3- 3 . 。眼干 燥 , 视 。肛 门松驰 , 85 ℃) 凝 反射 消失 。心音 强 度 减 弱 和心 率 增 加 ( 8 约 0次/ n以上 ) 脉 搏 微 mi , 弱 , 脉难 以怒 张。瘤 胃积滞 , 静 便秘 。呼 吸无 明显 变 化 , 可 听到呼 吸时 的呻 吟声 。 孔对 光反射 机能 不 但 瞳
应。
3112 充分重 视矿 物质 钙 、 的供应 量及 其 比例 。 ... 磷
母牛产后瘫痪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

母牛产后瘫痪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母牛产后瘫痪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会严重影响母牛的生产性能和生活质量,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针对母牛产后瘫痪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进行详细阐述。
一、发生原因1. 营养不良:母牛在产后需要大量的能量和蛋白质来满足哺乳的需求,如果摄入的营养不足,就容易导致体能不足而出现瘫痪。
2. 骨盆变形:在产后,特别是初产母牛,由于骨盆结构紧缩,容易导致骨盆变形,从而压迫到神经和血管,出现瘫痪症状。
3. 负荷过重:有些母牛在产后很快就又怀孕了,这样就容易导致产后疲劳,从而引发瘫痪。
4. 疾病感染:产后母牛如果受到感染疾病的侵害,比如产后脓毒症、产后子宫炎等,都会影响其正常的运动功能。
5. 生理因素:母牛在产后身体机能需要逐渐恢复,如果过度疲劳,就容易导致产后瘫痪的发生。
二、临床表现1. 行走困难:患有产后瘫痪的母牛常常出现行走困难,站立困难的情况,有时甚至无法正常行走。
2. 姿势异常:患有瘫痪的母牛会出现牛腿下垂,站立时常常无法站稳,体重无法支撑牛腿的情况。
3. 摇头摆尾:患有瘫痪的母牛会出现头部摇晃、尾部频繁摆动的情况,常常伴有疼痛的呻吟声。
4. 食欲减退:患有瘫痪的母牛常常出现食欲减退的情况,因为行走困难会影响到其正常的觅食行为。
5. 精神萎靡:患瘫痪的母牛常常精神萎靡,无精打采,有时甚至出现抑郁的情绪。
三、防治措施1. 合理营养:在产后及哺乳期,需要给予母牛充足的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保证其充足的营养供应,提高体能。
2. 预防骨盆变形:产前应做好正确的繁殖工作,避免因为骨盆紧缩造成骨盆变形。
3. 合理繁殖间隔:加强对母牛的管理,避免繁殖间隔过短导致产后疲劳。
4. 防治疾病感染:定期对母牛进行健康检查,并且及时进行疫病防治,避免疾病感染。
5. 合理休息:合理安排母牛的生产和哺乳期,保证母牛有充分的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母牛产后瘫痪是一种严重影响了母牛正常生产和健康的疾病,其发生原因复杂多样,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奶牛产后瘫痪防治措施(15)

苓40克、川芎40克、牛膝40克、桂 枝40克、党参50克、几地30克、杜 仲30克、苍术50克、甘草20克。 风邪偏胜者加羌活40克,威灵仙
40克:
寒邪偏胜者加川乌30克,制附子
20克;
湿邪偏胜者加薏米40克.苍术50 克,防己40克: 关节肿胀者加没药40克,乳香40克: 后肢和腰疼痛者加杜仲40克,肉 桂30克,小香40克。
万方数据
F畜
疫
圈舍牛运动场内积类潮湿有的久 卧湿地,夜露分霜,阴雨水淋,风寒 邪便乘虚而伤及肌肉皮肤,流窜经络, 侵害关节筋骨引起经络阻塞。便可诱 发该病.
2临床症状
瘫痪,并且产前表现认为有风湿钠咖2克,葡萄糖酸钙 10()0毫升。钙磷镁1000毫升,水杨酸 钠30克。一次静注。 中药:黄芪60克、党参50克、
4典型病例 例1
陕西省干阳县文家坡景家寨村景 某家奶牛第三胎,产后i天卧地不起. 主诉:已用葡萄糖酸钙10000毫升. 仍不起,分娩过程异常,该牛开始前 后肢表现疼痛.腰部僵硬,瘫痪前肢 起后肢运步不力,产后第一天挤奶过 多,诊为该牛产后随仞乳大量排心钙、 磷造成血糖磷的急剧下降发生的产后
70口旦目剑口蝈2009.4
当归50克、独活50克、桑寄生50
乳期病牛表现兴奋不安.对刺激 敏感表现后肢无力时常交替负霞.行 走拘谨,有时后腰摇摆步态不稳。四 肢倩硬。 中期随时趴地,肌肉松弛,体温 低,食欲减少,瘤胃蠕动音减弱。 未期常侧卧或伏卧,昏迷,迟钝。 瞳孑L放大,脉搏微弱,心率增快。 3治疗
3.1西药
克、秦艽40克、防风40克、牛膝40 克、杜仲40克、赤芍40克、川芎40 克、云苓40克、桂枝40克、甘草20 克黄酒1斤为引内服。如上法治疗第2 天好转.第3天病牛起立。
母牛产后瘫痪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

母牛产后瘫痪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母牛产后瘫痪是指母牛在分娩后出现肌肉无力、不能站立的疾病。
产后瘫痪的发生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能量不平衡:母牛在分娩后需要大量的能量来恢复身体,如果饲料供给不足或饲料质量差,就会导致能量不平衡,引发产后瘫痪。
2. 体重过大:母牛怀孕期间体重快速增加,如果体重过大,在分娩后站立就会对骨骼和肌肉造成很大的压力,容易引发产后瘫痪。
3. 钙负荷过重:母牛在分娩后需要大量的钙来合成乳汁和恢复身体,如果钙负荷过重,机体无法及时释放钙,就会出现低钙血症,进一步引发产后瘫痪。
4. 循环压力增加:母牛在分娩过程中需要承受较大的循环压力,如果循环压力增加过大,就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再加上能量不足,易引发产后瘫痪。
产后瘫痪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母牛无法站立:产后瘫痪的最明显症状就是母牛无法站立,后肢无力,站不起来。
2. 下垂的后足:受影响的后肢会下垂,不再正常支撑母牛的身体。
3. 食欲不振:受到疾病的影响,母牛可能出现食欲不振的情况。
4. 乳汁减少:母牛因为无法站立,奶牛的乳汁分泌也会减少或停止。
针对产后瘫痪,可以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 做好营养管理:在母牛分娩后,提供足够的高质量饲料,确保足够的能量和营养供给,尤其要注意钙的补给。
3. 加强运动管理:母牛分娩后适当的运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有助于预防产后瘫痪的发生。
4. 及时治疗:一旦发现母牛出现产后瘫痪的症状,要及时请兽医进行诊断和治疗,帮助母牛恢复站立能力。
产后瘫痪是一种常见的母牛疾病,对养殖户的生产经济和动物福利都有很大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营养管理、控制体重增长和加强运动,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产后瘫痪的发生。
一旦发现病情,要及时请兽医进行诊治,以提高治愈率。
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及防治

静脉注射钙剂是治疗本病的标准方法 ,约有8 0 %的病牛在1 次 第1 阶段 ,病牛食欲不振 ,反应迟钝 ,呈嗜眠状态 ,体温不高 静脉注射8 —1 0 g 钙后 ,可即刻恢复。牛常用4 0 %的葡萄糖酸钙溶 液4 0 0 ~6 o o r n l ,5 —1 0m i n 内注完 。或 1 0 %葡 萄糖 酸钙 8 0 o 1 4 0 0 而 两耳 发凉 ,有 的瞳 孔散 大 。
奶 牛 ,产奶 量越 高 ,发病 越多 。年 发病 率3 . 5 % 8 . 8 %之 间 。本 病 察乳牛体况 ,一旦有前期症状出现 ,立即治疗。 的发 生与 年 龄 、胎次 、产奶 量 及 品种 有关 。青 年 母 牛很 少 发病 , 4 . 4 母 牛 补 钙 9 5 % 以上 的病 牛 是5~ 9 岁 或第 3 ~7 胎 ;易 患病 牛的 产乳 量 均高 于 在产犊期 ,给母牛喂胶体钙 ,然后立即用高钙 日粮 ( 钙含量 奶 牛平 均产 乳量 ,是未 发病 牛 的2 —3 倍。 超过 1 % ),并 且 每 天补 充 6 0 g 氯 化 镁 ,这样 可 减 少 乳 热 的发 病
2 临床症状
第2 阶段 ,后 肢僵 硬 ,飞节 过度 伸展 ,站 立摇 晃 ,运动 不稳 而 m l 或用 5 0 % 的葡萄 糖氯 化 钙8 0 0 ~1 5 0 o m l 。多次 使用 钙剂 效果 仍 5 %一 2 0 %磷 酸二 氢 钠2 o o ~ 4 0 0 I r I l ,静 脉注 射 , 易 跌倒 ,头部 和 四肢 肌 肉震 颤 ,磨 牙 ,有 时 表现 短 时 间的兴 奋 不 不 明显 时 ,可用 1 安 ,感 觉过敏 ,大量 出汗 。 或 者 与钙 剂交 换 使用 ,也可 使 用5 0 %葡 萄糖 4 0 0 m l ,1 5 %的磷 酸 第3 阶段 ,呈 现软 瘫 ,卧地 不起 呈 昏睡状 态 。先取 伏卧 姿势 , 头 颈弯 曲 ,抵 于胸 腹 部 ,有 时挣 扎试 图站起 ,而 后取 侧 卧姿 势 , 最 终陷 入 昏迷 状态 ,瞳孔 散 大 ,瞳孔 对 光 反应 消 失 。体 温低 下 , 鼻镜干燥 ,肢端发凉 ,心音减弱 ,心率维持在6 0~8 O 次 /m i n ,
奶牛产后瘫痪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血糖 随乳 汁 的榨 出 , 使其 在 血液 中的含 量急 剧 下 降 , 需要 迅 速 动员 机 体 内的钙 来 补充 。这样 由于 血钙 的
急剧 下 降 , 成钙 、 比例严 重 失调 , 剧乳 房 水 肿 , 造 磷 加 导致 发病 。 由于 大量 的泌乳 , 液 中钙 的含 量继续 下 血
腺 内压 增加 , 乳 腺 内动 脉 、 脉 的血 液加 快 , 节 使 静 调 了 已失 调 的血 管 , 收缩 、 张 作 用 逐 渐趋 于正 常 , 使 舒 从 而使 神 经 系统 的作 用 得 到恢 复 ,这样 大 脑 的 营养 供 应就得 到 了更好 的恢 复 。再 加 以其 他辅 助疗 法 , 促 使 病 牛机 体各 方 面机 能逐 渐 恢 复正 常 。静 脉 注射 氯
哼 兽 医 临 床
奶 牛 产 后 瘫 痪 的 原 因 分 析 及 防 治 措 施
王庆 瑞 王冬 梅 宋 春 杰 ( 黑龙江省穆棱 市畜牧兽 医局 170 ) 550 1 原 因分 析
母 牛 产犊 后 , 时 为 了多挤 奶 , 把 乳房 中 的奶 有 会 全部挤净 , 这样 会使 乳 房 内压 显著 下 降 , 引起 微 血 管 渗 漏 现象加 剧 。由于泌 乳前期 机体 对钙 需要量 增加 ,
促使神经失调 , 大脑也囚受血压改变而造成紊乱 , 使 大脑 的营养供应暂时失调。因而出现全身性神经症 状, 如知 觉丧 失 , 四肢瘫痪 等 。
化钙 2 0克, 03 并配合 1%~ 5 2%葡萄糖及氢化可的 0
松 使用 ,疗效 较好 。一 般静 脉 注射 后 2小 时 即能站 起 。 重者 可配合 其他疗 法 对症 治疗 。 脉沣射 钙剂 严 静 时一 定 要 缓慢 , 勿 漏 于 皮 下 , 钙 剂 量 也 要 适 当 , 切 补 少 则 达不 到疗 效 , 则影 响心脏 功 能 , 生危 险 。对 多 发
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及预防措施

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及预防措施奶牛产后瘫痪是一种常见的产后疾病,它可以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和产奶质量。
本文将介绍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临床症状、治疗和预防措施。
病因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比较多,以下是一些常见原因:1. 营养不良:由于在胎儿成长、分娩和乳汁产量增加期间身体需要更多的营养,如果奶牛在这一时期营养不足,就容易出现产后瘫痪。
2. 饲料不良:饲料中缺乏关键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钙、磷和维生素,会导致奶牛的身体无法满足需求,从而导致产后瘫痪。
3. 排胎难产:如果奶牛在分娩时出现难产,长时间的压迫和挤压可能会导致神经组织和肌肉受损,从而导致产后瘫痪。
4. 恶劣的生产环境:如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过高等环境因素也会导致奶牛体内失去过多水分,从而引起酸中毒和电解质不平衡现象,最终导致产后瘫痪。
临床症状奶牛产后瘫痪通常在产后数天到数周内发生。
以下是奶牛产后瘫痪的主要症状:1. 不能站起来:奶牛产后瘫痪会导致奶牛失去站起来的能力,甚至完全不能站起来。
奶牛可能会躺在一侧,表现出极度虚弱和无力。
2. 偏爱一侧:当奶牛躺在一侧时,它可能会偏爱这侧,从而使得这侧的肌肉更加萎缩,导致它更加无法站起来。
3. 摇晃不稳:奶牛产后瘫痪后,一旦站起来便会摇摇晃晃,很容易再次摔倒,甚至可能摔伤。
4. 乳房憩室:由于无法站立,奶牛可能会久躺在一侧,导致乳房憩室的发生。
治疗对于奶牛产后瘫痪的治疗,应该尽快进行,下面是一些治疗方法:1. 补充电解质:当奶牛遭受产后瘫痪时,最好补充适量的电解质,以解决体内平衡问题,从而恢复正常。
2. 给予足够的水和食物:给奶牛提供清洁的饮用水和营养丰富的食物,以确保奶牛能够更快地恢复身体健康。
3. 给予合适的药物:可以给奶牛注射一些镁、钙和胰岛素等物质,以帮助奶牛恢复正常的肌肉功能。
预防措施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可帮助降低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生率:1. 给奶牛提供充足的营养和饮水:在奶牛怀孕、分娩和哺乳期间,为奶牛提供足够的营养和饮水,以保持其健康和强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北农业大学毕业说明书 奶牛产后瘫痪的防治 目 录 摘要····························1 1 病的发生·························1 2 病因···························1 3 症状···························3 4 预防···························3 4.1 加强干奶期特别是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3 4.2 干奶期饲喂优质粗饲料···················3 4.3 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3
4.4 补充钙磷·························4 4.5 注意事项·························4 5治疗····························4 5.1钙剂疗法·························4 5.2乳房送风·························4 5.3辅助治疗·························5 5.4对症治疗·························5 6 结束语···························5 奶牛产后瘫痪的防治 摘 要: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是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以体温下降、四肢麻痹、
卧地不起、知觉丧失并伴有咽、舌及肠道麻痹等为特征症状的代谢疾病。该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是奶牛饲养中的一种常见病。本文从营养缺乏、产道损伤、心包创伤、产后感染、产后出血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产后瘫痪综合征的致病原因,并阐述了其临床症状,提出了详实可行的防治措施,从而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和防治效果。 关 键 词:
奶牛 产后瘫痪 预防治疗 代谢疾病 发病率
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是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以体温下降、四肢麻痹、卧地不起、知觉丧失并伴有咽、舌及肠道麻痹等为特征症状的代谢疾病。该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是奶牛饲养中的一种常见病。主要发生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而且出现于产奶量最高时。虽然为散在形式发病,然而个别牧场的发病率可高达25%~30%。治愈的奶牛下次分娩可能再次发病。近年来,随着奶牛业的迅速发展,这种疾病也日趋增多,对奶牛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奶牛产后瘫痪综合征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病因极其复杂,从而给临床的有效防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根据本人的临床实践和体会,下面介绍本病的综合病因及其防治。 1 病的发生
大多数在产后3天内发病,5~10岁、产犊3~6次的母牛发病最多,愈是高产牛,发病愈多。发病与犊牛性别、体重大小、死胎和双胎无关。上一胎泌乳期缺钙症是下胎泌乳期乳热增多的因素;发生过胎衣不下、子宫炎、酮病等症,有使乳热发生增高的倾向。干奶期营养状况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1.1 干奶期精料喂量过多,特别是日粮中的蛋白质水平过高,则对此病更为易感;
1.2 产前饲喂高钙日粮、饲喂高阳离子Na+,K+和低阴离子Cl—、S—日粮,都易促使
发病。临床发现,发生过产后轻瘫的牛,下胎产犊后,有重复发病的趋势。因此认为,本病是一个能复发和遗传的疾病。发生过乳热的牛比未发生过乳热的牛易感性高2~5倍。产后瘫痪是危胁奶牛生产较为严重的疾病之一。如失治,容易造成奶农及奶牛饲养企业极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弄清本病的发生原因,建立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笔者从1991年起收集了大量相关资料,并从临床上进行验证。发现引起奶牛产后瘫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也不相同。 2 病因 2.1 大量钙质随初乳进入乳房,奶牛血钙浓度急剧降低是造成本病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
本病典型症状的基础。干奶期,母牛对钙的需要处于最低限度。胎儿的发育、尿液和内源性粪钙的排泄等,其总量为10~12g/d。此时,血浆钙的补充机制处于无活性状态。分娩后,奶牛泌乳的启动则需要一套快速的钙内环境调节机制。一头日产10kg初乳的母牛,乳中将消耗23g钙,因此,分娩时母牛每天必须有30g或更多的钙进入钙贮。这就是说,产犊后第1天,几乎所有的母牛都表现为血清钙水平普遍下降的状况。对此,只能通过加强胃肠的吸收和骨骼钙盐的析出来满足泌乳的需要。由于有些母牛不能适应分娩后这种急剧的变化,引起细胞外和血浆钙浓度的下降,最终导致产后瘫痪的发生。 产后母牛发生瘫痪的原因,目前一致认为有以下3点:⑴钙随初乳丢失量超过了由肠吸收和从骨中动员的补充钙量;⑵由肠吸收钙的能力下降;⑶从骨骼中动员钙的贮备的速度降低。奶牛产后瘫痪有相当独特的内分泌紊乱;营养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钙—激素的调节,因此,饲养管理不当是引起本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是日粮不平、钙、磷含量及其比例不当:以500kg计,每头每日只需31g钙即可满足机体及胎儿钙的需要量。1.67:1时即可发病,应将血清钙、磷比例控制在1.5:1以下为宜。 Na+、K+等阳离子饲料过高。由于干草是日粮的基础,故含有较高的阳离子,尤其是K+。这些混合阳离子尤似母牛处在一种轻度的代谢性碱中毒状态,尿呈碱性,pH值、PTH产生作用。因而在分娩前喂给高Na+和K+的日粮,分娩时血浆1,25(OH)2D3的浓度较低。 D不足或合成障碍。经肝、肾羟化酶作用后的活化型维生素D3(1,25(OH)2D3),具有骨钙溶解、释放作用;促使肠粘膜上皮细胞对钙的吸收作用。由于日粮中维生素D的供应不足或合成障碍,这不仅妨碍了肠吸收钙的能力,而且,也影响到骨的溶解和释放,其结果必将导致血钙含量的降低。 2.2 低血磷和低血镁的变化也起一定作用。临床上,有少数病牛,经乳房送风使血磷有一
定恢复后,病牛才能起立,说明本病的发生与低血磷有一定的关系。 2.3 产后母牛产道损伤,伴随分娩产道及骨盆腔的肌肉、韧带、神经损伤,特别是难产时
手术助产造成的产道神经肌肉损伤,骨盆腔部荐坐韧带的损伤及强行分娩造成的体贮备的大量消耗,产后出血的影响更受到关注。易造成产后截瘫。 2.4 创伤性网胃心包炎及腹膜炎,为产后瘫痪的发生创造了条件。由于怀孕后期腹围增大,
加之分娩时强力努责,很容易造成金属异物穿及心包及腹膜使病牛心血管系统机能障碍,气血不足,是发生产后瘫痪的间接原因。 2.5 产后出血过多:由于助产方法不当,造成子宫破裂,引起大出血,使血钙、血磷大量
丢失,遂造成母牛产后卧地不起。 2.6 产后消化不良综合症:怀孕期间,特别是分娩前,由于胎儿体积过大,压迫前胃特别
是瘤胃神经,造成迷走神经性消化不良,前胃的运动及消化能力大大降低,加之机体及胎儿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及矿物质、微量元素,所以,易导致营养衰竭症的发生,使母牛衰竭卧地不起。 2.7 产后感染及败血症:母牛产后机体相对虚弱易罹患其他疾病,特别是产道操作后容易发生感染,进而导致产后败血症的发生,母牛体温升高、不食、全身状况逐渐恶化,死亡率极高。 3 症状
本病可分三期。 第一期:兴奋期,主要是兴奋和强直,并有感觉过敏及四肢肌肉震颤。病牛不愿运动且不能采食。头振摇、舌脱出或磨牙。体温正常或上升。后肢明显强拘,运动失调,同时后肢伸出,僵硬如棒。 第二期:伏卧期,病牛以胸骨着地而卧,意识常消失,头偏于一侧,颈弯曲而倾向于肷部,不能起立。鼻镜干燥,皮肤和四肢末端冰冷,体温低于正常(36~38.5℃)。眼干燥,凝视。肛门松驰,反射消失。心音强度减弱和心率增加(约80次/min以上),脉搏微弱,静脉难以怒张。瘤胃积滞,便秘。呼吸无明显变化,但可听到呼吸时的呻吟声。瞳孔对光反射机能不全或消失 。瞳孔正常或极度扩大。 第三期:昏睡期。病牛侧卧,几乎陷于昏睡,四肢伸出,对被动运动完全无抵抗,不能呈伏卧姿势。一般体温下降。循环系统症状极为明显。大多数病例,脉搏不能检知,心音微弱,心率增至120次/min。颈静脉难以怒张,常有瘤胃臌胀。 4 预防
4.1 加强干奶期特别是围产期奶牛的饲养管理:
干奶期特别是围产期是奶牛生产的重要环节,这一时期饲养管理的目标是促进奶牛体况改善,促进瘤胃微生物的生长适应高精料饲养模式向粗饲料饲养模式的转变,激发免疫系统,减少疾病发生。 干奶期奶牛对钙的需要量处于最低时期,胎儿发育、尿钙和粪钙的排泄总量一天是10~12克,此时血液中钙补充机制处于无活性状态。奶牛分娩后泌乳的启动则需要一套快速的钙内环境调节机制。奶牛分娩第一天日产5千克初乳需要23克钙,因此奶牛分娩后每天必须有30克或更多的钙进入钙贮,这就是说分娩第一天的奶牛都表现血钙降低现象。当肠道吸收钙和骨骼动员的钙总量少于奶牛钙损失总量,奶牛表现血钙降低,最终导致产后瘫痪的发生。因此“产前低钙,产后高钙,钙磷比1~1.5:1”的饲养模式可以激发奶牛产后迅速从日粮中吸收和动员骨骼中的钙维持血钙平衡,防止产后瘫痪的发生。 4.2 干奶期饲喂优质粗饲料,保证日粮粗蛋白12%~15%,围产前期和围产后期的
饲料品种尽量保持一致,围产期前期逐渐增加精料的饲喂量,以适应即将到来的产奶高峰期高精料饲养模式。降低酮病、胎衣不下、真胃变位等疾病,预防产后瘫痪的发生。 4.3 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 干奶牛特别是围产牛圈舍保持清洁、干燥,运动场宽敞平坦,奶牛每天能逍遥运动。尽可能减少各类应激因素的刺激。 4.4 补充钙磷
对高产老龄和有产后瘫痪病史的奶牛在产前静脉注射补充钙、磷,对预防本病有良好的效果。具体做法是:对高产老龄、有产后瘫痪病史、步态不稳的奶牛静脉注射5%碳酸氢钠500毫升、25%葡萄糖1000~1500毫升,10%葡萄糖酸钙1000毫升,5%磷酸二氢钠200~500毫升,一天一次,连用三天,效果较好。 4.5 注意事项
奶牛助产时不要用力过猛,以免损伤产道和神经,引起产后瘫痪。新产奶牛第一天挤初乳时对老龄、瘦弱和有产后瘫痪病史的奶牛只挤2~2.5千克,以后逐渐增加,到第7天左右正常挤奶。对健壮的奶牛第一次可以多挤,以免隐形乳房炎转变成临床性乳房炎。 5.治疗 5.1钙剂疗法 利用钙剂治疗奶牛产后瘫痪是最常用的方法。临床上常用的钙剂是葡萄糖酸钙和氯化钙。500千克体重的奶牛治疗剂量25%葡萄糖1000~1500毫升,复方生理盐水1500~2000毫升,安纳咖10毫升,维生素B1 30毫升,10%葡萄糖酸钙1200~1500毫升或5%氯化钙 600~800毫升,静脉注射。首次静脉注射钙剂可以采用稍大剂量,注射8~12小时后病情没有好转,可以按照原剂量再静脉注射一次,第二次治疗时可配合使用15%磷酸二氢钠200~500毫升,15%硫酸镁150~200毫升。 静脉注射钙制剂时要缓慢注射并且要监听心跳,尤其是注射到全剂量的1/3时。通常情况下静注钙制剂后奶牛心跳次数减少,而后逐渐增加回升到原来的次数,稍有升高。如果静注钙制剂后心跳明显加快,心脏搏动有力,开始出现心率不齐,应该停止注射或减慢注射速度,否则容易发生危险。静脉注射钙制剂时配合使用香丹注射液可以减少心跳加快和心率不齐等副作用。 静脉注射钙制剂时不能让药液漏出血管之外,以免引起局部组织肿胀、坏死甚至化脓破溃形成静脉周围炎。如果有漏出应及时挤出药液同时注入25%硫酸钠10~15毫升,使之形成不溶性的硫酸钙,以缓解局部的刺激。 病牛注射钙制剂后出现肌肉震颤、打嗝、鼻镜出现水珠,排粪排尿,全身状况改善等反应。如果钙制剂不足会使病程延长或病牛站立后又卧地不起,这样会增加治疗难度,使治愈率降低,延长病程。 5.2乳房送风 乳房送风也是治疗奶牛产后瘫痪的常用方法。其目的是使乳房鼓胀内压增加,减少泌乳,减少钙、磷随乳排出。具体做法是每一个乳区用乳房送风器进行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