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传入中国的作物

历史上传入中国的作物
历史上传入中国的作物

历史上传入中国的作物

————————————————————————————————作者: ————————————————————————————————日期:

历史上传入中国的作物?自从中华文明诞生以来,中华民族就与其他民族有

着长时间、大规模的交流互动,在中华文明的许多成果传入世界的同时,世界其他文明的很多成果也传入中国。

?当然,最有名的就是葡萄(蒲桃)和葡萄酒,我们有一次讲座就以“葡萄美酒夜光杯”为题目。葡萄中国普称蒲桃,它的原产地可能是高加索山脉,西亚、中亚这一带,直到现在北纬40度一线是世界上主要的葡萄产区,中国也是一样,中国自古有野生葡萄,也有人工培育的葡萄,但是中国大量的培育葡萄是西汉张骞通西域以后的事,张骞通西域以后,带回两个最重要的物种,一个就是葡萄,还有一个是苜蓿。

?由于汉武帝需要西域出产的良马,也需要西域出产的马饲料,作为优良饲料的苜蓿就随着张骞汉使传入中原,葡萄和苜蓿是张骞直接带回的物产。我们这所说的西亚-中亚地名,我们指的是中国引进这些物种的地方,不是指它的原产地。?下面的朝代名是中国最早引进这种作物的时间,或者是最早记载这种作物的时间。我们说传入中国主要是指传入中国汉族传统生活的内地,由于中国疆域广大,有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可能接受这些物产比汉族内地要早一些,我们所说的引入中国主要是指引入内地汉族居住地区。

苜蓿随天马,葡萄出汉臣,他们是随着天马和汉朝的使臣传入中国的。

还有石榴,最早叫安石榴,为什么叫安石榴?安指安国,石指的是石国,都是当时的西域国家中的中亚国家,也许是在三国时期传入中国的。??核桃,又叫胡桃,原产西亚,引进中国可能是在东晋时期,因为是在东晋时期的书上最早有记载。

?芝麻(脂麻、胡麻),西亚,南北朝以前。?

黄瓜(胡瓜),印度或西亚,南北朝以前。(中国至少在南北朝有了黄瓜或者胡瓜)。??还有茉莉(耶悉茗花)西亚-中亚,西晋。

?由于现在很多外国人到中国来,由于很多外国人学习中文,我们在海外建立了很多孔子学院,学中文必唱一首歌“好一朵茉莉花”以至于茉莉花差不多成了中国的国花,“好一朵茉莉花”这首歌差不多成了中国的第二个国歌,茉莉花在英语里叫(jasmineflower)。?

还有胡椒,关于胡椒多说几句,中国古代的香辛料中,中国本土培育的可能是花椒,还有茱萸,端午节的茱萸,是中国古代的辛料。胡椒至少在南北朝传入中国,开始与花椒分庭抗礼,成为中国辣味食品的主要调料。

?还有开心果。很多孩子、小姐们喜欢吃,开心果有一个充满异国情调的学名叫阿月混子。至少在唐代就传入中国。

还有菠菜(菠蓤菜),也是至少在唐代传入中国。

还有西瓜,原产地在非洲,可能在南部非洲,逐渐传入北部非洲埃及又传入西亚中亚。但是,中国引进西瓜很有意思,从中国北部或者东北部的契丹族引入。现在西瓜已经成为我们不可缺少的物种。

?刚才讲了很多作物是在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朝传入中国的。很多作物的名称上有一个“胡”字。??还有胡罗卜、胡葱、胡蒜等等。??中

国引进外国作物有一个特点,但凡带“胡”字的,大多是两汉、南北朝传入中国的;还有一种是带“番”字的,就是明朝以后,传入中国的美洲作物;第三种带“洋”字的,洋葱、洋白菜等等,可能是清朝末年和民国时期传入中国的。所以,带“胡”、“番”、“洋”的作物,大体上指示了我们这些作物传入中国的不同时代。

?刚才说了半天,从西亚、中亚、印度引进这么多作物,都是水果蔬菜等经济作物,那么粮食呢?我们再回顾一下,外来粮食作物引进中国引起的三次农业革命。有人认为是两次,我认为是三次农业革命,是由于外国的粮食品种进入中国而导致的。

?中国古人描述中国食品的时候,一般是说人吃五谷。?

五谷:黍(黄米)、稷、稻、麦、菽(豆类)。??“黍、稷”这两种可以确信是我们华夏族的祖先自己培育的。“菽”是我国西北或东北少数民族培育的,“菽”就是豆类。“稻”,中国是培育水稻的最早的产地之一,在中国南部百越民族,但是“稻”作植物的发源地不在中国而在东南亚和印度。然后“麦”,小麦、大麦,以前讲多最早发源地在西亚。??所以,五谷中“稻、麦、菽”对于汉族来说都是外来作物。

?第一次农业革命:商朝?

小麦(来)、大麦(牟)?

“貽我来牟,帝命率育。”——《诗经周颂》(周朝人怀念歌颂祖先的丰功伟绩的诗篇) ?

传入中国的物种主要就是小麦和大麦,就是麦类作物。在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汉族人华夏族人的主要粮食还是豆类,用豆类做饭,用豆类的叶子做汤,食品结构比较单调比较乏味。在商朝的时候产自西亚的小麦和大麦就沿着中亚、新疆河西走廊这条渠道进入了周人的祖先陕西这个地方。

上帝送给了我们来了牟,命令我们广泛地培育。所以说,周朝人从一开始就知道小麦和大麦是外来的物种,是上帝赏赐给我们的。这个“来”就是“到来”的“来”,篆字中的“来”字,它的形状非常像麦穗。所以,后来的中国人也始终牢记这一点,认为为什么把小麦叫做“来”,是因为它是一种外来作物,这可能是推测,但这说明我们始终知道明确麦类是外来的物种。由于麦类引入中国,就引起中国饮食结构的变革,我们开始吃麦子,不光吃豆子。现在,麦作物文化是中国北方农业的主要形式。?

第二次农业革命:北宋,占城稻,来自越南的水稻品种,在中国南方江淮流域的广泛普及。

?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连年战乱,五胡乱下,大量的北方人移居到南方,南方的土地、山林大量被垦殖。唐朝自安史之乱以后,由于北方陷入战乱和割据,又有大量的北方人越过长江进入南方,对南方再次带来了各种资源的压力,对粮食有广泛的需求,正在这个时候,越南的占城稻传入中国,在南方普及,解决了当始中国南方对粮食的一种需求,从而导致了中国农业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第三次农业革命:16世纪以后,美洲农作物的引进中国。

通过欧洲大帆船贸易,通过在菲律宾南洋一带经商打工的中国商人、民工、农民,还有通过其他渠道,这些美洲作物经由东南亚菲律宾等地为中转,开始进

入中国,我们一一道来。?

最重要的就是玉米(番麦)1550年代。??也就是说是西班牙殖民者进入菲律宾之后,几乎是马上就进入了中国,玉米它也是产量高收获大,要求的条件比较低,容易成活,所以,几百年间成为中国一种非常重要的作物。但是,玉米刚刚进入中国的时候并不为很多中国人知道,是一种很稀罕的东西,我们看明朝小说《金瓶梅》关于玉米的介绍。

“一碟玉米玫瑰果馅蒸饼儿” ??“两大盘玉米面鹅油蒸饼儿”?——《金瓶梅》?

这说明玉米在当时还是一种稀罕物,是小孩的零食,或者是待客的珍贵东西,还不是很普及。经过几百年的培育推广,到了19世纪中期玉米在中国就已经非常普遍了,已经占有了中国粮食作物的1/6。

?玉米在中国的很多说法,苞米、苞谷,但是在最早是叫番麦。

第二个是甘薯:16世纪晚期进入中国。?

关于甘薯进入中国不妨多说几句,因为史料比较充足。?

甘薯进入中国是通过两家姓陈的家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家是广东东莞的陈家,当时陈家先生叫陈益;一家是福建福州的陈家,当时叫陈振龙,有没有东莞或者福建陈家的后裔?

?咱们说说福州陈振龙陈家,他是1593年从菲律宾千辛万苦把红薯引进中国的。为什么呢?因为当西班牙殖民者进入菲律宾的时候,他们感到菲律宾当地的作物不足以养活他们,他们就从美洲引进了甘薯,在当地种植,解决了当地的粮食问题,陈振龙,他是一个在吕宋岛做生意的生意人,跟当时间广东的很多人一样在菲律宾做生意,经商风气很浓,他看到了当地漫山遍野种植的甘薯,想到了自己的福建老家,粮食短缺,时常有各种各样的水旱风灾,他就想把这种东西引进老家,但是西班牙殖民者也非常严苛,他们不想让这种东西引进中国,在各个口岸严厉盘查,陈振龙非常聪明,他拿了一根红薯的藤条把它编在一个箩筐里,然后带着这只箩筐上船回到福州老家,由此绕过殖民者的检查。还有一种说法是说陈振龙把藤条绞在一根绳子里面偷偷带了回来,不管怎么说,他历尽危险艰辛把藤条带回来了。??带回来之后,他跟他的儿子一起给当时的福建巡抚叫金学曾上了一份贴子,建议在福州试种培育这种红薯。陈家率先在自家的农田里开始终植这种东西,四个月以后引种成功。

他们自己记载,四个月以后,把土挖开以后,红薯子母相连,小者如臂,大者如拳,味同蜜枣。大喜过望,立刻又给福建巡抚上了一份贴子,再次游说巡抚金学曾,广泛种植,正在这个时候老天爷从反面帮了一个忙。因为这个时候福建大旱,马上面临粮食短缺的局面,于是福建巡抚金学曾当机立断,晓谕福建各地立刻开始推广红薯,由此红薯在福建得以普及,使福建得以渡过当时的粮食危机。

?据说在福州为陈家立了祠堂,祠堂里面供奉的就是陈振龙和他的儿子,把陈振龙供奉为水部尚书,把巡抚供奉在庙中。陈家由此开始在全国各地推广红薯的家族举动,他们北上浙江、山东、河南,南下广东,推广这个东西,但是也非常不顺利,因为像浙江、江苏这些地方是鱼米之乡,不缺粮食,推广过程中经历了很多挫折,但是,到了山东、河南以后,到了北方地区,由于这些地方经常遭受自然灾

害,所以反而容易普及,几百年,一百多年之后,到了清朝年间,陈家后代,就把家族推广红薯的经历写成了一本书叫《金薯传习录》。

?现在红薯已经不是我们主要的粮食作物了,吃烤白薯和吃玉米一样成为一种口味的调剂了。但是,不要忘记他们的历史功绩。

?还有一个马铃薯:(洋芋,荷兰豆),17世纪中叶引进台湾。??土豆(马铃薯)最早是由荷兰殖民者带进台湾的,所以叫荷兰豆,从台湾传入中国内地。

?玉米、红薯、土豆,这些粮食作物,他们传进中国,不仅改变了中国的粮食结构,而且使中国人在其后几百年间度过了一次一次的天灾人祸,也使中国的人口,在几百年间不断地翻番上升。我们知道中国人口在明末清初的时候刚刚上亿,随后,基本上以属于每百年翻一番的速度上涨,到了20世纪初人口已达4亿5

千万。从4亿到现在的13亿,这个历程大家历历在目不需多说。??中国人口从1亿到4亿,这个发展过程中,这几种美洲作物的丰功伟绩不可小看。所以,我们说中国民族受惠于美洲作物,美洲作物帮助我们中华民族生存、繁衍、壮大。?

这些是美洲的粮食作物,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经济作物,我们也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花生(番豆),16世纪早期。

向日葵:(西番菊)记载首见于1621年。?

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常常说一句话叫“葵花朵朵向太阳”,毛主席是太阳,我们都是葵花,围绕太阳旋转,殊不知葵花是个外来物种。??名教的经典叫《葵花宝典》,我对此存疑,当时好象没有葵花。像我们说的《大明宫词》这部电视剧很棒,讲唐朝的故事,但是,在唐中宗被贬为庶人,在农村自食其力时候,他们家门上挂了一串老玉米,这就错了,因为他没有这个口福吃上老玉米。所以,名教也不大可能把《葵花宝典》作为他们的经典。??还有辣椒(番椒),记载首见于1591年。

还有一个电视剧《汉武大帝》讲汉武帝继位之初,为了准备对匈奴开展,带领一些人微服私访去汉朝和匈奴边界,到了一个老乡家吃油泼辣子面。刚才说了我对此存疑,也可能汉朝时吃的油泼辣子面是用花椒做的,当时没有胡椒更没有辣椒。辣椒见于记载是1591年。辣椒传入中国是个非常传奇的故事,如果说红薯改写了中国人吃粮食的历史,辣椒就改写了中国人吃菜的历史。现在中国多少菜系里都是有辣椒的,据说最早的川菜就是辣味,曾经用花椒,曾经用胡椒。辣椒进入中国,最早也是进入东南沿海,进入台湾、福建、浙江、广东。但是,在当地并不成功,因为与当地的物产、气侯、生活习惯、口味不太符合。当地口味是比较清单,偏甜、偏淡的。但是辣椒却有一个辉煌的经历,它沿着长江逆流而上,我们再看一下中国吃辣最严重的几个地方,都在长江流域,湖南、湖北,贵州、四川、云南,辣椒又叫番椒说明也是外来的,还有一种叫海椒,说明是从海上传入的,还有一种说法叫秦椒,就是陕西的秦,这个说明辣椒传入中国可能不止一个途径,还有一个途径可能是从西北陆路传入中国陕西的,所以叫秦椒,还有一个途径是从日本、朝鲜半岛传入东北,又从东北传入华北,所以,东北朝鲜族等人也很喜欢吃辣椒。

辣椒进入中国以后,就在中国许多地方迅速蔓延,由辣椒说到中国的几大菜系,关于几大菜系,什么时候形成的,人们说法不一,但是,由于我们考察了辣椒传入中国的历史,我们可以认为菜系的形成是很晚的,可能是20世纪上半叶,现在我们所说的“不怕辣,辣不怕,怕不辣”这些地方形成这样一种饮食习惯基本上也到了清朝末期,甚至民国初期。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经济生活的活跃,由于中国内地人员往来的活跃、频繁、大规模,食辣这种习惯已经以前所为的速度,普及到了全国各地。??这是辣椒在中国的辉煌历史。我曾经跟随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的一些研究人员到四川和重庆开过会,拉美所的学者们各个是吃辣椒的好手,因为他们常常往来于中国和拉美之间,他们吃过世界上最辣的辣椒,是墨西哥的品种,他们到了四川以后,吃饭时点名要求当地餐馆把最辣的菜拿来,吃了以后觉得是非常失望。??还有西红柿(番茄),16世纪晚期或者17世纪初期传入中国。

?现在还带“番”字,林老师说过,现在想想炎热的夏天如果没有西红柿该怎么办?

南瓜,南美洲产物,我没有写年代因为南瓜传入中国年代不详。?

西葫芦是南瓜一个品种,另一个名称叫美洲南瓜,在美洲也是南瓜的一个品种,传入年代不详。

?还有四季豆,豆角,芸豆。

?还有菠萝(凤梨),16世纪末传入。据说台湾的凤梨和大陆的菠萝很不一样。

还有腰果,我们小食品中最后一个终于登场了,腰果也是南美洲产物,传入中国年代不详。?

可可,这可能是南美洲引入中国最晚的,是1922年引进台湾,远远晚于巧克力引入中国。??最后一种,我打了个大大的问号,问大家这是什么??请大家欣赏这些画面。??没错是烟草。?

烟草是印第安人一种产品,烟草在印第安人那里有两种功能,一种是祭司用品,一种是药品,治疗风湿的途径。??西班牙殖民者进入美洲以后,看到印第安人吸烟非常惊异,他们也记录了当时惊讶的程度,看到印第安人拿个(竹)筒子一边着火一面冒烟,很奇怪,很快他们学会了抽烟,当这些殖民官员和商人把烟草带回欧洲的时候,又在欧洲引起了很大惊异,看到人抽烟以后以为着火了。那么,把烟草变成一种抽烟的恶习,这个不能怪印第安人,只是说烟草进入欧洲以后,进入中国以后,它发展出来的一种特殊功能,变成一种人们的消费习惯,当然,也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对推动经济增长,改善人们的生活,也起到了作用。只是现在我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烟草有害,烟民们要对国家做更多的贡献,要多上税。

自国外西域传入中国的农作物

胡萝卜:胡萝卜原产于亚洲的西南部,阿富汗为最早演化中心,栽培历史在2000年以上。公元10世纪从伊朗引入欧洲大陆,约在13世纪,胡萝卜从伊朗引入天朝。??土豆: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喀喀湖区,当地印第安人在7000年前开始培育。16世纪时西班牙殖民者带回欧洲,成为欧洲的重要粮食作物。1719年由爱

尔兰移民带到美国。17世纪传到天朝。??番茄:原产于秘鲁。16世纪到17世纪引进到欧洲,但是当时人们所食用的部分并非果实,而是叶子,由于番茄叶子中的毒素导致食用者中毒,以致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被人们当做观赏植物。18世纪开始作为蔬菜在南欧种植。明朝时传入天朝,一直作为观赏性植物,清末才开始食用。

?黄瓜:黄瓜原产印度,由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中原的,称为胡瓜,因隋炀帝忌讳胡人,将其改为“黄瓜”。?

菠菜:原产波斯,2000年前已有栽培。唐代传到天朝。?

芹菜:芹菜的野生种分布很广,从欧洲瑞典的东部到非洲埃及、阿尔及利亚,再到亚洲高加索、巴基斯坦、喜马拉亚地区都有分布,看来芹菜属于多起源区。不过一般认为芹菜的集中起源区是地中海沿岸较湿润的地区。?

茄子:原产东南亚和印度,约于晋代传入天朝,隋炀帝钦命为“昆仑紫瓜”。

?玉米:玉米原产于南美洲,玉米是印加人、玛雅人和阿兹特克人的主要食物,西班牙殖民者带回欧洲,在十六世纪传入天朝。??花生:花生原产秘鲁和巴西,在秘鲁沿海地带史前废墟中发现大量古代花生,可追溯到至少7600年前。在哥伦布远航时期,航海家将花生荚果带至西班牙,大约1530年代传入天朝。?

洋葱:起源于中亚细亚、小亚细亚的伊朗、阿富汗的高原地区,公元前1000

年传到埃及,后传到地中海地区,16世纪传入美国,17世纪传到日本,20世纪

初传到天朝。??蒜:原产于中亚,古埃及学者普利尼就知道用大蒜可治61种疾病,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

?香菜(芫荽):一般认为芫荽从欧洲西南部的地中海边起源。有人认为埃及人在公元前5000年就开始用了芫荽。1670年传入美洲,前119年西汉张骞从西域引进香菜。

蚕豆:一般认为起源于西南亚和北非,西汉张骞自西域引入。

豌豆:起源与埃塞俄比亚、地中海和中亚,也有人认为起源于高加索南部至伊朗。豌豆由原产地向东首先传入印度北部、经中亚细亚到中国。?

红薯(甘薯、地瓜):野生种起源于美洲的热带地区,由印第安人人工种植成功。哥伦布初见西班牙女王时,曾将由新大陆带回的甘薯献给女王,西班牙水手又将甘薯传至菲律宾。明朝万历十年(1582年),从当时的西班牙殖民地吕宋(今菲律宾)引进。

辣椒:辣椒原产于中南美洲热带地区。从墨西哥到秘鲁,古印第安人在不同地域纷纷驯化了这种作物,早于公元前7500已用作烹调食品。1493年,哥伦布第二次横渡美洲时,船上的医生Diego álvarez Chanca首次从墨西哥把辣椒带入西班牙,明朝末年传入天朝。??卷心菜:起源于地中海沿岸。古希腊人和古罗马人已广泛种植。中世纪以后广泛传遍世界。经荷兰人18世纪末传入天朝。

?西葫芦:源于墨西哥和危地马拉的边界附近,从那里传播到北美和南美。约在公元前4000年,西葫芦在墨西哥一带就作为食品。哥伦布带回欧洲,清朝中期引进到天朝。

生菜(莴苣):起源于地中海,古罗马人在饭后吃这种植物的叶子来助眠。清晚期引入我国.??花椰菜:原产于地中海东部海岸,约在19世纪初清光绪年间引进。

?葡萄:起源于里海地区和地中海沿岸。那里的居民利用和栽培葡萄至少已有4000年的历史。人类栽培葡萄的最早史证,是在公元前2500年古埃及美费斯城普塔戈廷的古墓壁画上,有描绘人们收获葡萄和酿制葡萄酒的图案。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以航海和经商著称的腓尼基人,从古代的科尔希达人那里知道

了葡萄,通过他们的航海活动使葡萄传播到更远的地方去。根据考古学家的研究,葡萄在2000多年前已广泛分布在中东、中亚、南高加索和北非广大地区。后沿地中海岸向西传播到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大约在公元7世纪时葡萄栽培已遍及欧洲。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引进。

无花果:无花果原产于阿拉伯、小亚细亚及地中海沿岸等地,栽培历史已超过五千多年。唐代前后传入我国史籍称“阿驿”维吾尔语称“安吉尔”。

?芒果:印度人最先发现这种树,并栽培成可吃的芒果,还用它来遮蔽热带的骄阳,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由唐朝的高僧玄奘法师引进。

?哈密瓜:原产于新疆,清朝康熙年间,鄯善王把鄯善东湖甜瓜送给哈密王。哈密王把瓜送给康熙。康熙问叫什么,伺使们说是哈密王送来的,不知叫什么名称。康熙便起名为“哈密瓜”。清《新疆回部志》云:“自康熙初,哈密投诚,此瓜始入贡,谓之哈密瓜。”

菠萝:菠萝起源于今巴西中部巴西利亚一带,由印第安人于公元前1900-1700

年间开始驯化和栽培。哥伦布引进到欧洲,16世纪伊始至中叶,西欧人把菠萝及其栽培传入非洲、欧洲和亚洲。17世纪伊始,葡萄牙人把菠萝种植传到澳门。然后菠萝由此传入广东、又从广东传入福建、台湾、海南等地。

?草莓:原产美洲,1627年前后在法国进行培育繁殖。1915年从俄罗斯传入天朝。

木瓜:中国有原产的木瓜,但我们平时吃的是番木瓜,番木瓜原产东南亚,大概17世纪明朝后期时传入。

?向日葵:公元前3000年在美国西部的美洲印第安人部落就开始食用野生向日葵。西班牙探险家于1510年将向日葵从北美引入欧洲。1716年英国人从葵花子中榨取油脂成功,从此世界上开始有了葵花油。明朝末年传到中国。??橄榄:古希腊神话就有关于橄榄的记载,至少6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地中海文明圈最重要的贸易之一,罗马文明扩张时期—橄榄树的种植扩至整个南欧。1950年前,有极少油橄榄传入,在福建、台湾、云南的蒙自和四川的重庆栽植。1956-1962年被列入国家引种计划。??石榴:原产于伊朗、阿富汗等地,张骞从西域引进。

苹果:苹果原产于欧洲、中亚、西亚和土耳其一带,1861年美国长老会成员约翰·倪维思(JohnL.Nevius)受长老会派遣,由上海来山东登州(今蓬莱市)。因倪妻患病,1864年返美。1871年倪氏夫妇重返烟台时,带来西洋苹果、洋梨、美洲葡萄、欧洲李及甜樱桃等果树品种,在烟台毓璜顶东南山麓建园栽植,取名"广兴果园"。??甜樱桃:又称大樱桃、西洋樱桃,比中国樱桃大很多。原产亚洲西部和欧洲东南部。16世纪末欧洲各国开始广泛的经济栽培;18世纪初叶引至美国,19世纪70年代传入中国。

今天我们日常吃的蔬菜,大约有160多种。但在比较常见的百余种蔬菜中,汉地原产和从域外引入的大约各占一半。在汉唐时期,中原内地通过与西北少数民族

交流,引入了许多蔬菜和水果品种,如蔬菜有苜蓿、菠菜、芸苔、胡瓜、胡豆、胡蒜、胡荽等,水果有葡萄、扁桃、西瓜、安石榴等,调味品有胡椒、沙糖等。与此同时,西域的烹饪方法也传入中原,如乳酪、胡饼、羌煮貊炙、胡烧肉、胡羹、羊盘肠雌解法等都是从西域传入中原地区的。

胡萝卜、胡椒、葡萄、核桃、哈密瓜、西瓜、番石榴。凡是前面以胡字开头的食物,基本都是西域传来的

古代中国从其他国家引进了什么作物以及它们引进的朝代

一、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

1.历代的主要经济政策?①秦国: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②秦朝:实行土地公有制;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统一车轨,修驰道。(注重“国”与“朝”的区别,这在很多标题中都曾经出现!)(中间的朝代可以忽略,但是北魏需要复杂了解一下) ③唐朝:沿用均田制,实行租庸调制;武则天奖励农业消费;中后期实行两税法。④北宋:王安石变法时推行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和市易法。⑤明朝:一条鞭法;引进和推广高产作物。⑥清朝:奖励拓荒;公布“更名田”;实行摊丁入亩。?

2.历代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

①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减轻刑罚。②保证人民的消费工夫,不误农时。③抑制土地兼并,保护小农经济。④对外开放,积极停止对外贸易;增强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⑤移民屯田。⑥推广先进技术和优秀种类,兴修水利。⑦官营工商业政策。⑧重农抑商政策。(规律)

3.重农抑商政策?表现:①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②抑制土地兼并,防止农民破产。③强调户口管理,限制人口活动。④对商人停止诸多方面的限制,并课以重税。?规律:1.在封建社会国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是由其经济基础和统治者的阶级地位决议的。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又是古代最具决议性的消费部门,农业消费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兴衰和人民生计。因此,以农立国,必然成为历代统治者的治国纲领。2.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后期,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了促进作用;但在封建社会后期,也曾起过一定的消极作用,此时,资本主义萌芽已经出现,统治者持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在熟习上把农业和商业对立起来,并限制(资本主义)商业的发展,违犯了经济发展,违犯了经济发展的规律;中国也因此丧失了与西方竞争交流的历史机遇,最终导致近代中国的掉队。

考点:中国历代王朝非常注重“增强执政才能树立”,也有一些成功的做法和阅历。历代封建统治者在经济政策的调整方面有哪些值得我们吸取的地方。

(可从分配土地给农民、轻徭薄赋、民本思想等角度来思索)

二、中国古代的经济制度?1.土地制度?(1)主要类型?①奴隶社会土地一切制——井田制:我国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兴于商,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溥天之下,莫非王土”是国有土地制度的典型特征。?②封建土地一切制: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封建土地国有制和土地公有制。?第一,封建土地国有制,其主要形式有王田制、屯田制和均田制。减轻突出。

均田制:是我国历史上较完备的一种封建土地国有制度,它始北魏,隋、唐两朝相继沿袭,而且还被日本借鉴、吸取。均田制以法律形式确认受田者的土地占有权和运用权,其基本特点是不触动地主阶级的利益,又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自耕农的负担,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第二,封建土地公有制又包含君主土地

公有制、地主土地一切制和自耕农土地一切制三部分。?君主土地公有制:君主的公有土地,由宫廷有关部门把握,其支出主要用于君主公家的开支。?封建地主土地一切制:这是封建社会占支配地位的土地一切制。它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直至民主革命后的土改才被消灭。

自耕农土地一切制:个体农民土地一切制虽不占主要地位,但却是对封建消费关系内容的重要补充。

第三,农民土地一切制。个体农民土地一切制虽不占主要地位,却是对封建消费关系内容的重要补充。?(2)封建社会土地制度演变的规律和特点?封建社会由于大部分土地是公有的,土地占有状况的变动较为猛烈。其基本趋向是:地主、官僚和贵族通过各种手腕兼并农民土地甚至国有土地,导致出现大批一无一切的农民,封建国家控制的土地数量也急剧增加。在这种状况下,封建统治的危机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封建国家的统治力气往往被削弱,在农民大起义的风暴下,会很快走向溃灭。鉴于这种历史经验,比较有远见的统治者,往往运用政权利量,对土地占有状况停止调整。其基本点在于:①确保国家控制一定数量的土地,以保证弱小的国家机器所必需的赋税财政支出。②使农民取得一定数量的土地,恢复消费,安定农民,从而达到稳定统治的目的。?但是,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封建政权不能够从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甚至放任地主、官僚、贵族兼并土地。在这种状况下,要求地主按实践占有土地状况交纳赋税是难以做到的。因此,越是在封建社会后期,国家政权对土地占有状况的调整余地就越小,封建制度的腐朽性也就日益分明。?规律:①土地一切制是经济基础的核心内容,它决议着社会消费关系的形式;②封建土地一切制表现了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决议着封建制度的发展方向;③封建土地公有制的发展是土地兼并的根源。④土地制度的变革和调整本质上表现了消费关系适应消费力发展的规律。

2.赋税制度

(1)“相地而衰征”:春秋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是根据土地多少和田质好坏征收赋税,其本质是承认土地公有。?(2)“初税亩”:春秋后期从鲁国末尾实行,是用法律规定将公田交给耕者,按田亩收税,其本质也是承认土地公有。

(3)编户齐民:两汉实行编户制度管理百姓,被编平民称为编户齐民。编户齐民具有独立身份,根据资产多少征收赋税、徭役、兵役。我国封建社会完好的赋税徭役制度正式构成。

(4)租庸调制:隋、唐初实行。租是田租,调是人头税,庸是指纳绢(或布)代役。?(5)两税法:唐朝于780年末尾实行,它改变了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严重变革和提高。

(6)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北宋王安石实行变法,其中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本质上是纳钱代役和按亩征税。?(7)一条鞭法:明后期实行,把田税、丁税和杂税合一,按田亩多少征收银两。反映了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

(8)地丁银:清初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它的实行,废除了汉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一方面表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国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规律:赋税制度的特点:①征税标准由以人丁为主逐渐向以田亩为主过渡,人头税在赋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少;②由实物地租逐渐向货币地租发展;③征税工夫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④农民由必须服一定工夫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纳银代役;⑤税种由繁多逐渐增加;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商品征以重税。这种

演变阐明,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提高,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驰;用银两收税则是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活跃以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反映。

2.中国古代封建消费关系的调整

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的核心是调整消费关系。从消费关系的外延上讲,这种调整主要从三个方面表现出来:?(1)调整消费材料一切制形式。主要表现为改革土地制度:如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唐太宗实行的均田制;清初实行的奖励拓荒和“更名田”。

(2)调整产品分配形式。主要表现为改革赋税制度:如商鞅变法中奖励努力耕田的人,免除其徭役;唐太宗实行租庸调制;杨炎实行两税法;王安石实行青苗法、募役法和方田均税法;张居正实行一条鞭法;清初实行摊丁入亩(地丁银)制度。?(3)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整理吏治,调整对人民的统治,增强军队树立等。如商鞅变法实行县制;唐太宗沿用三省六部制,完善科举制;王安石实行保甲法;明太祖实行特务统治等。

3.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规律,但是要根据各个王朝的实践状况往返答,有些朝代只符合其中的若干点):(1)在古代经济发展中,虽然正常的经济发展秩序多次被战乱和社会动荡所打断,但发展是主要的。究其原因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点:①新的社会制度或经济制度的确立。②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局面的出现。③统治政策的调整(包括发展经济的奖励措施)。④民族融合的增强。⑤农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水利工程的兴修和高产农作物的推广。⑥重用人才。⑦广大人民的辛勤休息等。

4.中国古代减轻农民负担的严重举措

(1)唐朝时,以轻徭薄赋的思想改革赋役制度,实行租庸调制。

(2)唐朝后期实行两税法,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3)王安石变法时实行募役法,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消费工夫。(4)明朝后期,实行一条鞭法,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负担,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5)清初推行的摊丁入亩政策,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人头税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为:①消费工具的改进;②水利工程树立;③耕作技术的提高;?④农作物种类的增多、区域的扩展和新种类的引进;

⑤耕地面积的扩展,产量提高等。?⑥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1.消费工具的革新:①商周时期: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骨、蚌所制,仅有极大批青铜农具。

②春秋战国时期:春秋已在农业中末尾运用铁制农具,有铁锄、铁斧等,并末尾运用牛耕,战国时期得到推广,中原地区普遍运用桔槔来浇灌农田。③秦朝时,铁器传到珠江流域。④两汉时期,农具得到改进,牛耕得以推广。西域用上了中原传去的铁农具。耕犁上安装了翻土碎土用的犁壁;赵过发明播种机械楼车;犁耕法除耦犁外,二牛抬杠式耕作方式东汉时已传到珠江流域;一牛犁耕作方式也已出现。⑤魏晋南北朝时,曹魏的马钧发明翻车。水锥、水磨应用于谷物加工,西北嘉裕关已采用二牛一人或一牛一人犁耕法。⑥唐朝时:创制了曲辕犁、筒车等农具。2.水利。⑴兴修浇灌工程:①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水利事业有较大发展。春秋时中原地区普遍采用桔槔浇灌水田,春秋时楚国孙叔敖修芍陂。②战国时秦国蜀守李冰在成都周围的岷江流域修建综合性的防洪浇灌工程都江堰;郑国在咸阳周围开凿了郑国渠,浇灌田地400万亩;赵国修筑了管理漳水的西门豹渠。③汉武帝时,在关中郑国渠下游南岸开凿了六辅渠和白渠。④唐朝时,在黄河、长江

流域开凿一系列浇灌渠。⑤王安石变法时期(农田水利法),各地兴修水利工程1万多处,浇灌农田。⑵运河工程:①秦政府为处理运军粮的困难,派史禄开凿灵渠,沟通湘水、漓水。②隋炀帝于605年下令开凿大运河,增强南北交通,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③元世祖时,为处理运粮困难,开凿会通河、通惠河。⑶治黄工程:①禹用引导的办法把洪水引到江河里再流入海洋。②西汉武帝管理黄河,东汉明帝时王景管理黄河。③唐朝在黄河、长江流域修筑旧渠和堤塘。?3、农耕技术的提高

①浇灌技术。春秋时期的桔槔、芍陂,战国时期的都江堰、郑国渠、西门豹渠,隋唐时期的大运河、筒车等都是先进的浇灌技术或出名的浇灌工程,保证了农业消费的正常发展。?②耕作和管理技术。两汉时期在运用二牛抬杠式耕作方法基础上又发明了一牛挽犁法,把握了水稻育秧移植等技术;隋唐时期普遍推广“圩田”和两年三熟耕作制,使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放火烧山,开垦山地的现象也很多。

4.农作物新种类的引进?1.中国古代的农作物是由本人扶植末尾的,包括原始社

会的粟、水稻、蔬菜、麻,商朝有黍、稷、麦、稻、桑、麻。?2.西汉:从西域传入的农作物种类有葡萄、苜蓿、核桃、胡罗卜等。

3.唐朝:有从波斯引入的胡椒、波斯枣等。

4.宋朝:从越南引入的占城稻。?5.明朝:则大量引入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等。

5、农作物种类的增多和种植区域的扩展①商周:黍、稷、麦、稻、豆五谷。②两汉:农作物除粟、黍外,稻和麦得到推广种植,也成为主要粮食作物。西域的葡萄、石榴、目蓿、胡豆、胡瓜、胡麻等陆续移植边疆。?③魏晋南北朝:农作物种类增多,洞庭、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也是重要产粮区。?④隋唐:江淮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江南地区成为粮食重要产地,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

⑤两宋:北方的粟、麦江南大量种植:江北广种水稻,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也传播到江淮地区。

⑥元朝:农作物种类增多,棉花种植遍及北方。?⑦明朝: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向江北,桑、麻等作物广泛种植。江南大力发展双季稻,岭南出现三季稻。作物新种类玉米、甘薯、马铃薯、烟草引入我国。?⑧清朝: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展,还构成了一些专业消费区域。我国古代农业的特点

(1)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渐提高。

(2)耕地面积和粮食总产量不断增长。

(3)农作物种类不断增多,消费工具和消费技术后期发展,后期停滞。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