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研究

合集下载

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现状及中西医治疗进展

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现状及中西医治疗进展

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现状及中西医治疗进展摘要:幽门螺杆菌是消化性溃疡以及慢性胃炎的致病菌,幽门螺杆菌感染现已成为世界性问题,研究该病菌感染对于预防和转归胃肠疾病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在分析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的基础上,对该病菌感染的研究现状进行概括,并重点总结了对其治疗的进展和发现。

幽门螺杆菌是1982年由病理学专家Warren及Marshall偶然发现并分离培养出来的致病菌,它的发现极大地支持了消化道疾病的治疗[1]。

由该致病菌引起的疾病包括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肠胃疾病,同时该病菌还与胃淋巴瘤及胃癌存在关联,且还可引发缺铁性贫血、慢性荨麻疹,但是由其引起的这些疾病尚无明确的发病机制。

由于幽门螺杆菌制造的高感染情况较多,且其本身具有严重致病性,近些年来对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和探索日趋增多,取得的成果也比较显著。

1.研究现状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幽门螺杆菌现已成为全球感染率最高的细菌之一,该病菌感染在全球均有分布,在全世界约有一半以上的感染人数;该病菌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口-口、粪-口、动物源性和密切生活接触等;我国幽门螺杆菌总感染率比发达国家要高,在60%左右,发展中国家的感染率普遍要高于发达国家;该病菌的感染具有季候分布特性,集中在7、8月。

现已有研究证实该病菌的感染率与年龄呈正相关。

2.临床相关疾病2.1 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与胃炎相关联的病理特点主要包括:慢性炎性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粘膜上皮变性;腺体增生;肠上皮化生以及非典型增生,已有医学文献资料将慢性胃炎及伴有胃黏膜萎缩和糜烂纳入了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范围[2]。

而全部慢性胃炎病例中发现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概率超过了95%,且该类患者的感染率与年龄呈正相关。

2.2 消化性溃疡已有临床调查显示,胃溃疡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检出率达70%,同时十二指肠溃疡的幽门螺杆菌检出率达到了90%以上,而根除幽门螺杆菌过后,患者的消化道溃疡复发次数明显减少,复发率降至10%以下;采取抑酸治疗,消化道溃疡的复发率在1年内达到了60%以上。

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

有关幽门螺旋杆菌1.发现故事1979年,病理学医生Warren在慢性胃炎患者的胃窦黏膜组织切片上观察到一种弯曲状细菌,并且发现这种细菌邻近的胃黏膜总是有炎症存在,因而意识到这种细菌和慢性胃炎可能有密切关系。

1981年,消化科临床医生Marshall与Warren合作,他们以100例接受胃镜检查及活检的胃病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证明这种细菌的存在确实与胃炎相关。

此外他们还发现,这种细菌还存在于所有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大多数胃溃疡患者和约一半胃癌患者的胃黏膜中。

经过多次失败之后,1982年4月,Marshall终于从胃黏膜活检样本中成功培养和分离出了这种细菌。

为了进一步证实这种细菌就是导致胃炎的罪魁祸首,Marshall和另一位医生Morris不惜喝下含有这种细菌的培养液,结果大病一场。

在正确认识该细菌以前,胃溃疡病人通常会以中和胃酸及减少分泌的药物来治疗,但经此方法治疗后大多会复发。

而胃炎患者则会服用碱式柳酸铋,这方法通常会见效,当时人们仍不知道其机制,后来才发现药物中的柳酸盐会杀死胃部的杆菌,可作为抗生素。

现时,这类疾病会以抗生素来杀灭病菌。

幽门螺杆菌是人类至今唯一一种已知的胃部细菌,其他种的螺杆菌也于部分哺乳动物及雀鸟体内找到。

长期的溃疡,会导致癌症,因此WHO宣布胃幽门杆菌为微生物型的致癌物质,也是第一个可致癌的原核生物。

2.发现意义大量研究表明,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左右的胃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导致的。

目前,消化科医生已经可以通过内窥镜检查和呼气试验等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

抗生素的治疗方法已被证明能够根治胃溃疡等疾病。

幽门螺杆菌及其作用的发现,打破了当时已经流行多年的人们对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发病机理的错误认识,被誉为是消化病学研究领域的里程碑式的革命。

由于他们的发现,溃疡病从原先难以治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变成了一种采用短疗程的抗生素和抑酸剂就可治愈的疾病,大幅度提高了胃溃疡等患者获得彻底治愈的机会,为改善人类生活质量作出了贡献。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幽门螺杆菌感染及相关性疾病的研究进展任建丽【摘要】More importance is attached to H. pylori infection day by day. It is reported that except for gastritis,peptic ulcer and gastric cancer,H. pylori infection is also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orbidity of multisystem disease, such as iron-deficiency anemia in childhood,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he blood rheologic change of woman,osteoporosis,functional dyspepsia,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holecystolithiasis, oral disease, gynecologic disease, dermatologic disease, diabetes mellitus etc.. Here is to make a review on the progres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 pylori infection and other diseases.%幽门螺杆菌感染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研究发现,除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外,Hp还与全身多系统疾病的发病密切相关,如儿童缺铁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女性血液流变学变化、骨质疏松症、功能性消化不良、肝癌、胆结石、口腔疾病、妇产科疾病、皮肤系统疾病、糖尿病等.该文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其他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3(019)007【总页数】3页(P1253-1255)【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疾病;感染【作者】任建丽【作者单位】德州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78.2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为一种弯曲状、螺旋形或S形的革兰染色阴性杆菌,微需氧。

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探讨

幽门螺旋杆菌相关性慢性胃炎探讨
1 ・临 床研 究 ・ 8 4
M r 02V 10 N . ac 2 1,o. , o h 1 8
幽门螺旋杆 菌相关 性慢性 胃炎探讨
程 绍 海
( 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第一 人民医院 ,吉林 辽源 1 6 0 ) 3 2 0
【 摘要 】 讨 治疗 幽 门螺旋 杆 菌相 关性 慢性 胃炎 的临床 效 果 , 探 分析 2 0 幽 门螺 旋杆 菌感 染 与慢性 胃炎的 临床 资料 。 中西 医结合 治疗 1 5 , 1例 2 例 单 用西 医治疗 8 5例 ,每 1 d为 1 5 个疗 程 。结 果发现 治疗 纽 幽 门螺旋杆 菌阴转 率 9 %,对 照 6 . 2 47 %。一年 ~一年 半后 两纽 复发率 71 . %。 探 讨 结 果表 明 :中 西 医结 合 治疗 幽 门螺旋杆 菌相 关性慢 性 胃炎效 果显著 。部 分 中药对 幽门螺 旋杆 菌的抵制 杀 灭作 用而达到 清 除幽 f螺 旋杆 l
显地 抑制食物 、组胺 或五肽 胃泌 素等刺激 引起的 胃酸分泌 ,并使其 酸
活 检组 织Wati—tr 银染 色及 尿素 酶阴性 、标 本观 菌量 阴性 r nSar h y 为 幽 门螺 旋杆菌 清除 。幽门螺旋杆 菌观菌量 由 (+ )转为 (+ ++ + )、 ( ),或 由 (+ + + )转为 ( )为好转 。与治疗前无变化 为幽门螺旋杆 + 菌清除无效 。
煎服 ,早饭 前晚饭后服用 ,连 用1 d 5。
中药方剂组成 :党参 、黄芪2g 白勺 、白术 、川练 子、枳实 、厚 0 朴 、茯 苓 1g 香 附、黄 连 、黄 芩 、大黄 、地 丁 、元胡 、龙骨 、牡蛎 5
lg ,按临床症状 酌情加减… 5 。
13疗 效评价 .
西 医疗 法 中呋喃唑酮 、 甲哨唑 能抵制杀灭 清除 幽门螺旋 杆菌 ,缓 解 炎症 的反应 ,利于炎症消散 。甲氰眯胍为一 种H 受体拮 抗剂 ,能明 2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研究

虚弱证 、肝 胃不 和证 以及脾 胃湿热证 , 其 总感染率 为 5 8 . 4 9 %。结论
幽 门螺杆 菌感染 和胃黏膜 的病理
改变对慢性萎缩性 胃炎中医证 型有一定 的影响 , 三者之间有一定 的相关性 。
【 关键词 】 幽门螺杆菌 ; 慢性萎缩性 胃炎 ; 病理组织 学 ; 中医证型
DOI:1 0 . 1 41 6 4 e n k i . c n 1 1 — 5 5 81 / r . 2 01 5 . 1 4 . 1 7 2
统 计 学 意 义 > O . 0 5 ) 。
性萎缩性 胃炎中医诊疗共识意见 》和 《中药新药 临床研究 指 导原则 》 为准。2 1 2例患者 中 , 男1 2 4例 , 女8 8例 , 年 龄
1 8 - 6 7岁 , 平均年龄 f 4 3 . 4 4±9 . 2 8 ) 岁。
1 . 2 研 究方 法
度 和 重 度 的 不 典 型增 生 , 此 种 情 况 一 般 会 被 认 为 是 胃癌 前 的
病变 。幽门螺 杆菌曾被世界卫 生组 织国际癌症研究机 构列入 到第一类致癌原 当中 , 多数慢性 胃炎都是 由幽门螺 杆菌引发 , 并且在 幽门螺杆 菌的持续感染之下 甚至会 出现萎缩性 胃炎和 肠化 , 因此 幽门螺 杆菌被认 定为 胃癌发生 的初始诱发 因素 。 本文通 过对 2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2例慢性 萎缩性 胃炎 患者进行观察 , 分析其 中
医 证 型 和 幽 门螺 杆 菌 感 染 以及 病 理 分 级 之 问 的关 系 , 同 时对
1 . 4 统计学 方法
采用 S P S S 1 3 . 0统计学 软件对数据进行 统
计 学分析。计量资料 以均数 ±标准差 ( ±s ) 表示 , 采用 t 检 验; 计数资料采用 。 检验 。 P < 0 . 0 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中医药研究进展_沈丽莲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病中医药研究进展_沈丽莲

257第15卷 第7期 2013 年 7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5 No. 7 Jul .,2013随着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研究的深入和多元化,业界对Hp 感染的相关性胃病有了更全面的认识,本文针对近年对Hp 感染相关胃病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分型、临床疗效观察及体外实验结果的中医药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求本朔源,纵观全局Hp 与人类共同演化,其遗传多态性分布的关键模式与其人类宿主的多态性分布模式相一致[1]。

据新近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国人Hp 感染率为42%~90%[2]。

微观研究表明菌株和宿主之间的多样性是由于多株菌株感染导致宿主体内的遗传多样化。

其致病因子的基因多态性有助于适应宿主的定植环境并且有利于菌株持续感染,感染未行干预治疗,可持续存在,并在成年阶段保持较高感染率 [3-5]。

目前认为人类受Hp 感染后出现不同的临床结局,与宿主遗传易感性、胃黏膜防御功能、环境和菌株特异性等有关[6-12],针对Hp 的治疗,西医治疗存在的最突出困难是药物耐受性及药物副作用等问题。

研究表明Hp 对临床常用抗生素耐药性呈上升趋势,且对其耐药机制仍观点不一[13-14]。

因此筛选更安全有效的根除Hp 的治疗方案,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目前,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及实验室研究,中医界对Hp 感染的认识基本达成一致,即属中医的“邪气”范畴,且多具“热”“毒”性质[15-21]。

诚如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种“热”“毒”侵袭不同体质的人群后,阴虚或阳盛之体,则从阳化热、化燥;若阳虚或阴盛之体,则反可从阴化寒、化湿。

又如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中焦脾胃功能正常,机体得后天脾胃滋养,Hp 则不易侵入胃腑,即使感染,也不致发病,或发病轻微,或易于祛除[22]。

研究已证明部分中药具有明显抗Hp、提高免疫功能、改善胃黏膜微环境、增强组织修复能力的作用[23]。

半夏泻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半夏泻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

半夏泻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摘要】半夏泻心汤联合奥美拉唑是一种新型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的有效方案。

本文首先介绍了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概况,及半夏泻心汤和奥美拉唑的作用机制。

接着详细探讨了半夏泻心汤联合奥美拉唑的临床研究,以及其在治疗过程中的优势和注意事项。

疗效评估和临床案例显示,这种联合治疗方案具有显著的疗效,且长期疗效观察未发现明显风险。

结论部分总结了这一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半夏泻心汤联合奥美拉唑是一种可靠的选择,为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

【关键词】关键词:半夏泻心汤、奥美拉唑、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临床治疗效果、作用机制、联合治疗、疗效评估、临床应用、优势、注意事项、长期疗效、风险评估、展望未来、研究、实践。

1. 引言1.1 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概述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螺旋杆菌,其主要定居于胃内黏膜层,被认为是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的致病原。

幽门螺杆菌感染通常通过口-口途径传播,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胃部疾病之一。

在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可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癌等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通常表现为胃痛、胃灼热、饱胀感、恶心、呕吐等症状。

长期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还可能导致胃内黏膜炎症,进而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或其他严重疾病。

及时诊断和有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幽门螺杆菌在胃部疾病发病中的作用,为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

注重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念也逐渐受到重视,半夏泻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的疗效也备受关注。

在深入探讨半夏泻心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之前,有必要对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进行全面了解。

1.2 半夏泻心汤的作用机制半夏泻心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主要由半夏、半夏、甘草、桔梗、生姜等草药组成。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方案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方案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方案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一、本文概述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简称H. pylor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长期寄居在人体胃部和十二指肠的黏膜层。

自其被发现以来,H. pylori与多种胃肠疾病的关系逐渐得到揭示,包括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更为严重的疾病如胃癌等。

因此,针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方案研究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方案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文章首先将对H. pylori的生物学特性、感染机制及其与疾病的关系进行简要概述,为后续治疗方案的讨论提供背景知识。

随后,文章将重点介绍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联合疗法、质子泵抑制剂(PPI)的应用以及新兴的非抗生素治疗方法等。

文章还将探讨治疗过程中的耐药性问题、治疗效果的评估方法以及治疗后的复发预防策略。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临床医生和研究者提供关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方案的全面、系统的认识,并为未来治疗策略的研发和改进提供参考和启示。

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基础知识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具有螺旋形或弯曲杆状的形态,能够在人类胃黏膜上生存。

自1983年首次成功分离出这种细菌以来,H. pylori 与多种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确认。

这些疾病包括但不限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以及胃癌等。

H. pylori感染在全球范围内都非常普遍,感染率因地区、年龄、社会经济状况和卫生条件等因素而异。

H. pylori感染通常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口口或粪口途径传播的。

感染者的唾液、牙菌斑和粪便中都可能含有这种细菌。

在发展中国家,由于卫生条件较差和人口密度高,H. pylori感染率通常较高。

而在发达国家,由于卫生条件的改善和公共健康教育的普及,H. pylori感染率逐渐下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研究
发表时间:
2017-05-08T14:50:22.430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5期 作者: 李诚
[导读] 慢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其发生率在各种胃病中居于首位。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江苏省南京市 210017
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为临床慢性胃炎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近年来在我院进行
诊治的慢性胃炎患者
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胃镜检查、黏膜活检以及14C呼气试验进行检查,观察患者慢性胃炎与Hp的关
系。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胃液反流性胃炎三种不同类型的胃炎
Hp的检出阳性率不同,其中慢性糜烂性胃炎的Hp阳性
率最高达
92.45%。慢性胃炎的活动组患者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非活动组患者。另外随着Hp感染的密度的增加,患者慢性胃炎也越来越严
重。所有研究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慢性胃炎的发生、发展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密切关系,因此在临床上针对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对慢性胃炎的治疗也至关重要。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慢性胃炎;相关性

慢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其发生率在各种胃病中居于首位。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症状的轻重与胃
黏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患者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自从
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1]首次从胃黏膜分离培养
出幽门螺杆菌后,其与慢性胃炎的关系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目前已确认幽门螺旋杆菌与慢性胃炎疾病的关系十分密切,是慢性活动性胃
炎发病的一个主要致病菌
[2]。本研究选取了我院12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旨在探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
胃炎疾病的相关性,为临床更好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120例慢性胃炎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62例,女性为58例,年龄为25~68岁之间,平均为(44.7±1.6)岁。
120
例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有41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有49例,胃液反流性胃炎患者有9例。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慢性胃炎的诊断标
准,并且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方面无显著差异(
P>0.05)。

1.2检查方法
1.21胃镜检查:做胃镜前患者要保证胃最佳状态进行检查。在做胃镜检测前禁食12h,禁水2h。浅表性胃炎以胃窦部最为明显,对弥漫
性胃黏膜表明粘液的增多,病变处黏膜红白相间或花斑状,似麻疹样的改变。慢性糜烂性胃炎黏膜有多个疣状、膨大皱襞状或脐样凹陷,
中心有糜烂,周围常伴有大小相仿的红斑。胃液反流性胃炎内镜下可见胆汁反流,胃黏膜弥漫性充血,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黏膜皱襞水肿或
糜烂。
1.22黏膜活检:每个患者取5小块黏膜,其中胃窦部2块,分别为胃大弯、胃小弯处距幽门2~3cm处,胃体部胃2块,黏膜取距离贲门

8cm的位置,大小弯各1块;胃角1块。将所得临床检查结果均报告给病理医生,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率。

1.2314C呼气试验检查:患者检查前用120ml的热水送服尿素14C胶囊,静坐等待20分钟,如果患者感染Hp后,那么胃内的尿素酶就会
迅速分解尿素为
CO2和NH3,通过呼气排除体后进行收集并在检测仪上监测,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1.3诊断标准:慢性胃炎组织学形态的分类标准[3],根据慢性炎症细胞密集的程度和浸润深度分为4度:①无明显异常:单核细胞高倍
视野不超过
5个或数量稍超正常而镜下无明显异常。②轻度:慢性炎症细胞较少并局限于粘膜浅层,不超过粘膜层的1/3。③中度:慢性炎
症细胞较密集,累及黏膜层
1/3到2/3之间。④重度:慢性炎症细胞密集,累及粘膜全层。
1.4统计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21.0系统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各级间的差异及关联性采用x2检验,P

0.05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三种不同类型胃炎与Hp感染阳性率的关系,详见表1。

由表可知,68例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中,Hp感染阳性的患者有67例,占比例为98.63%,52例慢性非活动性胃炎的患者中Hp感染阳性
的患者有
42例,占比例为80.77%,因此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Hp感染总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非活动性胃炎的患者且慢性活动性胃炎感染
程度明显比非活动性胃炎的患者严重,数据差异显著
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分析慢性胃炎患者胃炎的严重程度与Hp密度大小的相关性。通过应用半定量方法进行深度研究,结果显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密度
和慢性胃炎严重的程度呈正相关(
x2=26.357,P<0.001)。

3讨论
幽门螺旋杆菌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常寄存于人体胃黏膜组织中,是最常见的细菌病原体之一,
67%
~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本研究选取120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慢性胃炎的发病与
Hp
的感染有明显的相关性,尤其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有密切的关系FAREED等[4]研究也证实了此结论。
综上所述,可得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发生、发展具有显著的关联,且Hp的感染密度越大以及慢性胃炎呈活动状态时,引
发的慢性胃炎程度就越加严重。因此我们在临床治疗慢性胃炎疾病时,应着重加强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处理和治疗,当病人出现幽门螺
旋杆菌的感染情况时,应当及时处理,防止引发慢性胃炎。
参考文献:
[1]Warren JR. Unidentified curved bacilli on gastric epithelium in active chronic gastritis[J].Lancet.1983,1(8336):1273.
[2]吕农华.规范慢性胃炎的诊断与治疗.中华消化杂志,2005,2(52):65-66.
[3]Choudhardy CK,Bhanot UK,Agarwal A,et al.Correlation of H.pylori density with grading of chronic gastritis[J].Indian J Pathol
Microbiol
,2001,44(3):325-328.
[4]FAREED R,ABBAS Z,SHAH M.Effec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density on inflammatory activity in stomach[J].J Pak Med Assoc,
2000
,50:148-1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