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研究

发表时间:2017-05-08T14:50:22.430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第5期作者:李诚

[导读] 慢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其发生率在各种胃病中居于首位。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省南京市 210017

摘要:目的: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为临床慢性胃炎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近年来在我院进行诊治的慢性胃炎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胃镜检查、黏膜活检以及14C呼气试验进行检查,观察患者慢性胃炎与Hp的关系。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胃液反流性胃炎三种不同类型的胃炎Hp的检出阳性率不同,其中慢性糜烂性胃炎的Hp阳性率最高达92.45%。慢性胃炎的活动组患者的Hp感染率明显高于非活动组患者。另外随着Hp感染的密度的增加,患者慢性胃炎也越来越严重。所有研究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胃炎的发生、发展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密切关系,因此在临床上针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治疗对慢性胃炎的治疗也至关重要。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慢性胃炎;相关性

慢性胃炎是由不同病因引起的各种慢性胃粘膜炎性病变,其发生率在各种胃病中居于首位。其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症状的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患者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自从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1]首次从胃黏膜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后,其与慢性胃炎的关系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目前已确认幽门螺旋杆菌与慢性胃炎疾病的关系十分密切,是慢性活动性胃炎发病的一个主要致病菌[2]。本研究选取了我院120例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旨在探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疾病的相关性,为临床更好的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120例慢性胃炎患者,其中男性患者有62例,女性为58例,年龄为25~68岁之间,平均为(44.7±1.6)岁。120例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有41例,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有49例,胃液反流性胃炎患者有9例。所有研究对象均符合慢性胃炎的诊断标准,并且在年龄、性别以及病情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

1.2检查方法

1.21胃镜检查:做胃镜前患者要保证胃最佳状态进行检查。在做胃镜检测前禁食12h,禁水2h。浅表性胃炎以胃窦部最为明显,对弥漫性胃黏膜表明粘液的增多,病变处黏膜红白相间或花斑状,似麻疹样的改变。慢性糜烂性胃炎黏膜有多个疣状、膨大皱襞状或脐样凹陷,中心有糜烂,周围常伴有大小相仿的红斑。胃液反流性胃炎内镜下可见胆汁反流,胃黏膜弥漫性充血,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黏膜皱襞水肿或糜烂。

1.22黏膜活检:每个患者取5小块黏膜,其中胃窦部2块,分别为胃大弯、胃小弯处距幽门2~3cm处,胃体部胃2块,黏膜取距离贲门处8cm的位置,大小弯各1块;胃角1块。将所得临床检查结果均报告给病理医生,以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率。

1.2314C呼气试验检查:患者检查前用120ml的热水送服尿素14C胶囊,静坐等待20分钟,如果患者感染Hp后,那么胃内的尿素酶就会迅速分解尿素为CO2和NH3,通过呼气排除体后进行收集并在检测仪上监测,判断是否存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1.3诊断标准:慢性胃炎组织学形态的分类标准[3],根据慢性炎症细胞密集的程度和浸润深度分为4度:①无明显异常:单核细胞高倍视野不超过5个或数量稍超正常而镜下无明显异常。②轻度:慢性炎症细胞较少并局限于粘膜浅层,不超过粘膜层的1/3。③中度:慢性炎症细胞较密集,累及黏膜层1/3到2/3之间。④重度:慢性炎症细胞密集,累及粘膜全层。

1.4统计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21.0系统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各级间的差异及关联性采用x2检验,P <0.05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分析三种不同类型胃炎与Hp感染阳性率的关系,详见表1。

由表可知,68例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中,Hp感染阳性的患者有67例,占比例为98.63%,52例慢性非活动性胃炎的患者中Hp感染阳性的患者有42例,占比例为80.77%,因此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的Hp感染总阳性率明显高于慢性非活动性胃炎的患者且慢性活动性胃炎感染程度明显比非活动性胃炎的患者严重,数据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分析慢性胃炎患者胃炎的严重程度与Hp密度大小的相关性。通过应用半定量方法进行深度研究,结果显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密度和慢性胃炎严重的程度呈正相关(x2=26.357,P<0.001)。

3讨论

幽门螺旋杆菌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细菌,常寄存于人体胃黏膜组织中,是最常见的细菌病原体之一,

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本研究选取120例慢性胃炎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慢性胃炎的发病与Hp的感染有明显的相关性,尤其与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有密切的关系FAREED等[4]研究也证实了此结论。

综上所述,可得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发生、发展具有显著的关联,且Hp的感染密度越大以及慢性胃炎呈活动状态时,引发的慢性胃炎程度就越加严重。因此我们在临床治疗慢性胃炎疾病时,应着重加强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处理和治疗,当病人出现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情况时,应当及时处理,防止引发慢性胃炎。

参考文献:

[1]Warren JR. Unidentified curved bacilli on gastric epithelium in active chronic gastritis[J].Lancet.1983,1(8336):1273.

[2]吕农华.规范慢性胃炎的诊断与治疗.中华消化杂志,2005,2(52):65-66.

[3]Choudhardy CK,Bhanot UK,Agarwal A,et al.Correlation of H.pylori density with grading of chronic gastritis[J].Indian J Pathol Microbiol,2001,44(3):325-328.

[4]FAREED R,ABBAS Z,SHAH M.Effec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density on inflammatory activity in stomach[J].J Pak Med Assoc,2000,50:148-1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