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

合集下载

道路工程之平面交叉口

道路工程之平面交叉口
环形交叉是通过进环与出环车辆在环道上相互交织来完成进出口行驶的这就要求两相邻路口之间有足够的距离使环道上行驶的车辆可互相交织连续行驶这段距离称交织长中心岛半径必须满足两个路口之间最小交织段长度的要求否则在环道上行驶中需要互相交织的车辆就要停车等候不符合环形交叉连续行驶的交通特征
§5-1 平面交叉口的形式和交通组织
(1)有交通管制时,三路相交平面交叉口的交错点
(2)有交通管制时,四路相交平面交叉口的交错点
(3)有交通管制时,五路相交平面交叉口的交错点
平面交叉口交错点数量表
(有信号控制)
交叉口类型
冲突点
交错点数量(个) 分流点 合流点
总数
三路交叉口
1
2
2
5
四路交叉口
2
4
4
10
五路交叉口
4
4
6
14
2.限制部分交通 (1)限制大型载货汽车进入中心街道 (2)定时限制非机动车交通 (3)禁止左转弯交通 (4)封闭多路交叉口的某条支路或次要道路的交通。 (5)组织单向交通:对于宽度较窄的城市街道尤为适宜。
一、交叉口形式分类
(一)按几何形状分类,见图1-5-1 十字形交叉(90°±15°) T形交叉(90°±15°) X形交叉(θ<75°或θ>105°) Y形交叉(θ<75°或θ>105°) 错位交叉(两个T形) 多路交叉(n≥5)。
平面交叉口的形式
(二)按有无信号灯管制分类 1.无信号管制交叉口 (1)环形交叉 (2)优先交叉方式 ①先入为主:后进入交叉口的车辆,应让先进入交叉口
行行车道的设计速度可适当降低,但不得低于路段的70%。 3.转弯车道的速度 (1)左转弯:采用5~15km/h的车速。 (2)右转弯 ①不设专门的右转车道时,其速度可与左转弯的相同或略高。 ②设置分隔的右转车道时,转弯车速不宜超过40km/h。 ③当主要公路的设计速度较低时,右转速度也不宜低于路段

城市道路交通空间优化设计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渠化设计

城市道路交通空间优化设计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渠化设计

❖ 对于停车线,应该与人行横道协调设置,其 位置在保证行人安全的前提下,应尽量靠近 交叉口,以达到尽量缩小交叉口面积,减少 延误的目的。
❖ 图2
图2 行人过街横道示意图
(4)环岛设计
➢ 设计条件: 当一个路口交通比较混乱、交通冲突点较 多(尤其是交叉冲突点)但交通流量又未 达到使用信号控制的时候,此时,最好的 设计是使用环型交叉口设计。
❖ (3)按交通性质疏导的原则 即对不同交通性质的车辆有区别地进
行控制,综合考虑时间资源的分配。
2. 设计原则:
❖ (1)适应交通流特性 ❖ (2)合理利用道路设施空间 ❖ (3)明确不同交通流的行驶轨迹 ❖ (4)降低不同交通流之间的干扰 ❖ (5)饱和度均衡
3. 技术路线
❖ (1)基础数据的调查(交通流量、几何尺寸 等等)
(3)行人过街横道设计 ❖ 人行横道的位置、间距要适当, 如果太远,
会降低时间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加长了行 人与非机动车通过交叉口的距离,增加交 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如果太近,会增加 右转车辆通过交叉口的难度。
❖ 人行横道的方向,原则上保证行人和非机 动车行驶距离最短。但是,道路斜向交叉 时,人行横道的方向设置应平行于相交道 路。
➢ 左转专用车道设置的条件:
❖ 在提供保护左转相位的地方, 应该考虑设置 左转专用车道;
❖ 当左转车流达到100辆/小时,应考虑设置左 转专用车道;当左转车流超过300 辆/小时, 应考虑提供两条左转专用车道。
➢左转专用车道设计的目的:
❖ 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 ❖ 排除左转车流对直行车流的干扰; ❖ 减少直行车流对左转车辆的追尾碰撞事故,
5. 平面交叉口渠化的目的
❖ 平面交叉路口是路网中供交通流变换方向和 通行能力降低的节点,尤其在无信号控制的 交叉口上,机非混行所造车的交叉冲突给交 叉口的安全性带来了极大的隐患。故搞好路 口交通组织是路网整体交通组织优化的关键。 否则,路口则是影响交通顺畅的“瓶颈”。

平面交叉路口

平面交叉路口
在灯控路口,通行时间设计完全是信号灯灯控的配时设计。在非灯控路口,由于不同交通流的通行优先权不 同,同样存在通行时间的分配和协调。
平面通行空间以停车线为界,划分为交叉口的内部区域和外部区域,并进行相应的设计。按照车流的形式轨 迹,交叉口设计顺序是从外到内。
交叉口的外部区域设计主要是处理交叉口与路段交通供需关系的平衡与协调,解决交叉口通行能力低于路段 通行能力的问题。主要设计内容:车道功能划分、进出口车道数设计、车道宽度设计、车道拓宽设计、左右转专 用车道设计、出口道设计等。
平面交叉口设计内容
平面交叉口通行空 间设计
平面交叉口通行时 间设计
平面交叉口交通分 析
交叉口通行时间设计,即不同交通流在通行时间上的分配和协调。在非信号灯控制路口,要靠完善交叉口的 通行空间设计与合理的标志标线设计来明确交通流的通行空间和时间。因此,采用停车让行和减速让行的标志和 标线设计,可明确行人和通行车流的通行权利。
平面交叉口设计原则
为科学合理规划平面交叉口,达到交叉口交通运行安全有序,平面交叉口设计需要遵循一定原则。 1、按相交道路分类的各类交叉口,需根据其交通功能,选择适用的按交通组织方式分类的交叉口。只有选择 了正确的交叉口形式,才能更好地处理好路口关系。 2、交叉处公路两侧的道路直线长度不小于20m。 3、当相交道路交通量较大、转弯车辆较多而车速较高时,应设置转弯车道。 4、平面交叉的间距应根据道路路功能,等级,及其对行车安全、通行能力和交通延误的影响确定。 5、交叉口设计年限应与城市道路的设计年限一致,组成交叉口的各条道路等级不同时,以等级较高的道路设 计年限为准。 6、、二级道路作为主干路、次干路时,应优先保证干线道路的畅通,采取排除纵横向干扰措施,平面交叉应 保持足够大的间距。 7、改建平面交叉口的设计,应在分析现状交通问题的基础上,按远景交通需求做出改建方案,并尽可能把畸 形交叉口改为正规交叉口。

公路工程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原则和要点

公路工程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原则和要点

公路工程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原则和要点公路工程中,平面线形交叉是指两条或多条道路在平面上的交叉部分。

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是公路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公路的安全、流畅和舒适性。

本文将介绍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原则和要点。

一、设计原则1. 安全原则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首要考虑的是安全。

在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车辆的行驶速度、交通流量、视距条件、道路标志和标线等因素,以确保交叉口的安全性。

2. 流畅性原则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尽可能地保证交通的流畅性。

设计师应该考虑到车辆行驶的方向、速度、转弯半径等因素,以确保交叉口的流畅性。

3. 舒适性原则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尽可能地保证交通的舒适性。

设计师应该考虑到车辆行驶的垂直度、水平度、减速度等因素,以确保交叉口的舒适性。

4. 经济性原则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尽可能地节约成本。

设计师应该考虑到交叉口的规模、材料、施工工艺等因素,以确保交叉口的经济性。

二、设计要点1. 交通流量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考虑到交通流量。

设计师应该根据交叉口的交通流量确定交叉口的规模和形式,以确保交叉口的安全和流畅。

2. 转弯半径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考虑到车辆的转弯半径。

设计师应该根据车辆的行驶速度和转弯半径确定交叉口的半径和弧度,以确保交叉口的安全和流畅。

3. 视距条件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考虑到视距条件。

设计师应该根据交叉口的位置和形式确定视距条件,以确保交叉口的安全和舒适性。

4. 道路标志和标线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考虑到道路标志和标线。

设计师应该根据交叉口的形式和交通流量确定道路标志和标线,以确保交叉口的安全和流畅。

5. 环境因素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考虑到环境因素。

设计师应该根据交叉口所处的环境确定交叉口的规模和形式,以确保交叉口的安全和美观。

6. 施工工艺和材料平面线形交叉的设计应该考虑到施工工艺和材料。

设计师应该根据交叉口的规模和形式确定施工工艺和材料,以确保交叉口的经济性和质量。

(完整word版)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

(完整word版)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规划与设计规程平面交叉口设计一般规定根据新建、改建和治理交叉口的不同条件和实施的可能性情况,分别对新建、改建和治理交叉口提出了不同的设计原则要求。

交叉口的设计不只是土木工程层面的平、纵、横设计,而应根据交通流通过交叉口的特性,综合考虑利用交叉口的时间和空间资源,结合交通管理方式,以交通流安全、通畅通过交叉口为目标,作好交通流的组织和交通标志、标线以及信号配时等方面的设计工作。

交叉口设计应体现上海大都市的形象,以人为本,充分考虑行人过街的方便程度和安全,同时考虑残疾人的通行要求,为方便残疾人使用和通行提供必要的条件。

无障碍设计按《上海市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技术标准》(SZ—07—2000)执行。

进出口道设计考虑到新建、改建和治理性交叉口在增加进出口道的空间条件方面存在着差异,新建交叉口应满足该条规定,改建交叉口尽可能做到,治理性交叉口应创造条件达到,并应从交通管理方面采取措施。

由于交通流驶入交叉口进口道,其车速较路段明显降低;同时,为防止车辆在进口道内因车道宽度多余而发生抢道现象,车道宽度应减窄,具体采用的尺寸还取决于车型的比例。

考虑到市中心区小车比例较大,进口道车道宽度可靠近下限取值,相反,城市边缘或外围地区的机动车交通流中大车构成比例一般较高,且车速较大,因此,进口道车道宽度应靠近上限取值。

同时,还考虑到治理交叉口的实际情况,进口道宽度再适当减少。

由于左转车流与对向直行车流、右转机动车与同进口道的直行非机动车交通流之间易产生冲突,所以为了便于管理上采取最佳组合控制措施,交叉口设计阶段考虑不同流向分道行驶是重要的,但同时应注意到不同流向的流量在时间分布上的动态性,避免不当的车道功能划分。

关于左转车道设置条件,关键取决于绿灯信号末期能够通过的交叉口内待行的左转车辆数,可视交叉口内的存车和信号控制条件适当地放宽。

交叉口信号周期是根据7.5“信号周期时长”确定。

从交通流通行的习惯和平顺性考虑,展宽增加的左转或右转车道应向相应的方向偏移,若确实受到条件的限制,拓宽相反方向增加左右转车道也是可以的,但应增加相应的渠化标线,引导不同流向的交通流进入相应的车道(如采用条文7.4.1.1中给出的“鱼肚”型标线)。

阐述一级公路平面交叉口和出入口设置原则

阐述一级公路平面交叉口和出入口设置原则

阐述一级公路平面交叉口和出入口设置原则一级公路作为区域性的干线或集散公路,设计速度较快,服务水平要求较高。

一级公路与高速公路不同并不是采用全封闭的形式,受到沿线支路的影响。

为确保主线通行能力,沿线平交口和出入口根据规范及设计经验合理设置。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对一级公路平面交叉最小间距有明确规定如下:从表可以看出干线一级公路平面交叉一般最小值规定为2000m,极限最小值为1000m。

作为集散功能的一级公路最小间距为500m。

对于出入口规范并无做出明确规定,设计中根据经验最大间距一般不超过500m,最小间距控制为200m。

目前一级公路项目可大致分为三类,分别为新建一级公路工程、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及一级公路路面改善工程。

下面分别针对这三种项目类型根据安徽地区三个具体项目进行逐一分析。

一、新建一级公路工程对于新建一级干线公路设计干扰小,平交间距一般控制最小值1000m,最大值2000m。

集散公路最小值按500m控制。

右进右出开口间距最小值按照200m,最大值不超过500m。

《郎溪县溧广高速公路连接线工程》为新建双向六车道干线一级公路,在设计时基本按照上述原则。

本项目为连接郎溪县城到溧广高速入口的快速通道,设计时主要考虑确保主线通行能力,减少支路干扰的原则。

项目沿线人烟稀少,除起点与规划道路十字交叉,终点接溧广高速郎溪互通A匝道与X007十字交叉外,沿线并无大路与本项目交叉。

为避免沿线车辆绕行距离过长,分别在K1+200、K2+800与现状碎石路交叉点设置了中分带开口。

沿线右进右出开口控制在500m 左右设置。

此设计方案基本保证了平交间距在1.5公里左右,右进右出开口间距在500m左右,保证了主线通行顺畅。

二、一级公路改扩建工程在过去20多年里,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交通建设。

好多公路无法满足现状交通量及服务水平要求,原有公路改扩建成了公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改扩建项目为了减少建设成本一般都会尽量利用老路,路线布设基本和老路保持一致。

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

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

道路平面交叉口边线竖向设计新探江光兴惠州市仲恺高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徐信孟惠州市公路建设总公司1 总论道路交叉口设计作为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道路的使用功能,通行能力和安全程度。

一般来说,道路交叉口设计分为三大部分,即平面设计、竖向设计和横断设计。

平面设计一般包括:道路中心线、车行道、人行道、缘石半径及交叉口设计计算范围的确定。

竖向设计:是在平面设计的基础上,根据设计交叉口的类型、特点选用方格网法和等高线法,大型交叉口选取用方格网等高线法计算交叉口范围的施工标高。

横断设计主要是选择路拱的型式,常用型式有:抛物线型路拱、直线型路拱、折线型路拱。

2 常用竖向设计方法边线竖向设计的缺点在三种竖向设计方法中,不管采用那种方法都是先计算出E、D、F的标高(如图一),然后根据有关的设计方法和步骤计算出施工标高。

E、F点在缘石半确定以后根据中线纵坡、道路宽度及道路横坡即可计算出标高。

对于D点标高应取决于交叉口的交角和相交道路宽度是否相等(或是否同一个等级)。

在有关的教科书和设计手册里关于计算D点的标高仅对道路正交和相交道路同宽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即:如图一:(图一)hc=[(he+T*i1)+(hf+T*i2)]/2 (1)式hd=ha-(ha-hc)*AD/AC (2)式通过几何计算,我们不难得出,当道路宽度相等时,AD=AC+E。

当道路宽度不等时,AD≠AC+E,A、C、D三点不在同条直线上,显然再用(2)式计算D点的标高就有可以。

让我们再来看一看(1)式,C点标高取值也是不够合理的。

我们将(1)式改写如下:hc=(he +hf)/2+T*i1/2+T*i2/2(令:△h1=T*i1/2,△h1=T*i2/2)△h1和△h2两个增量随着i1与i2递增(减)方向相同而大小相差较大时,这时计算出的hd在EDF边线上,D点将会有一个较大的凸变。

比较合理的取法是按i1、i2递增(减)的大小去计算hd。

即:h1=he+T*i1 hf+T*i2 h=∣h1-h2∣则:hd=he+h*i1/(∣i1∣+∣i2∣)或hd=hf+h*i2/(∣i1∣+∣i2∣)(2)式我们不难得出,用(2)式计算的标高比(2)式趋于合理,但就整个边线的线型来讲,不是一条顺适的线,而是一条折线,虽然可以通过调整等高线来加以改良,但增加了诸多人为因素,也就是取决全设计者的经验和水平。

第六章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6-1

第六章道路平面交叉口设计6-1
⑴形 式要 简单 ⑵尽量 使相邻 交叉口 之间的 道路直 通。 ⑶斜交 的交叉 口,易 改为正 交或接 近90° ⑷ 主 通 形 直 对 流 , 应 于 交 线 顺 ⑸避免 近距离 错位交 叉。 ⑹畸形和 多路交叉 ,应尽量 避免号简 化
①.设中心岛
②.封路改道
③.调整交通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 ⑴形式要简单:尽可能的选用正交或接近90度的十 字形交叉口或T字形交叉口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 ⑵尽量使相邻交叉口之间的道路直通:一般,干道 与干道交叉不宜选用T字形交叉口。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 ⑶斜交的交叉口,易改为正交或接近90° • A:改斜交为十字形交叉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 B:改斜交为双T字形交叉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 C:改小交角为大交角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 ⑷对于主流交通,线形应顺直,任一侧不宜有2条 以上路段交汇
3 3 3 0 9
直行冲突点
交错点总数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 2.特点: • (1)冲突点随相交道路条数的增长而快速增长,由 左转或直行造成的冲突点总数为:
• • 各条路均为双车道时: n — 交叉口相交道路的条数 分流点=合流点=n(n-2)
• • •
冲突点=
n (n 1)(n 2) 6
2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第六章
道路平面交叉设计
• 主要内容: • • 交叉口的交通分析、设计依据 • 交叉口的类型与适用范围
• 交叉口的车辆、行人和飞机动车的交通组织 • 交叉口的视距和转弯半径的确定
• 拓宽交叉口转弯车道的设置条件、方法、长度 • 环形交叉口的设计 • 交叉口的立面设计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
第一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