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分析化学AII期中考试概念解析

复旦大学分析化学AII期中考试概念解析
复旦大学分析化学AII期中考试概念解析

第十三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指研究200-780nm光谱区域内,通过测量物质分子或离子吸收光辐射的大小来测定物质含量的一种方法。

2、吸收带宽δλ:指吸收峰高度一半处,吸收曲线包含的波长范围。

3、单色器的通带宽度:在给定单色器标称波长λ0处,透过单色器通带曲线上高度一半峰出所包括的波长范围。

4、生色团:分子中决定电子吸收带波长和强度的原子团及其相关的化学键;

助色团:与生色团相连时,能够使生色团的吸收波长移向长波长,吸收强度增加的基团;红移:λmax向长波长方向移动的现象;蓝移:λmax向短波长方向移动的现象;

增色效应:吸收带的摩尔吸光系数εmax增加的现象;

减色效应:吸收带的摩尔吸光系数εmax减小的现象。

5、在定性分析中需要分辨比较窄的谱带,应该用尽可能小的狭缝宽度。定量分析时用较宽的狭缝,使光束有足够的强度供准确测量。

6、溶剂效应:由于溶剂和溶质的相互作用,极性溶剂使轨道能量下降并对极性大的分子产生影响,影响n-π*和π-π*,使前者蓝移后者红移。

7、为什么在配位场作用下才可能发生d -d ,f-f 跃迁呢?

过渡元素、镧系和锕系元素在真空下,原子、离子的d轨道和f轨道是简并的。

在配位体场影响下,简并能级发生分裂成不同能量组轨道。

8、

9、互补光:

10、一些过渡金属离子与含生色团的试剂作用,由于电荷转移而产生颜色。

11、吸光定律的四个基本假设:

单色光∥⊥入射溶液均匀吸光质点行为相互无关

12、杂散光:与测量波长相同,在仪器内部不通过试样到达检测器的那部分辐射,以及单色器通带范围以外的额外辐射。

13、灵敏度:待测物质的增量产生的吸光度变化和该增量的比率。

14、提高灵敏度的基本途径:改善吸光分子的光度特性;利用化学反应;改进仪器测量技术。

15、提高选择性的基本途径:寻求高选择性的试剂,引入分析功能团;用化学方法改进溶液体系,掩蔽法;采用新的测量技术,包括信息处理技术。

16、光度滴定法:根据被滴定溶液在滴定过程中吸光度、荧光强度或旋光度的变化,以求出滴定终点的方法,称为光度滴定法。

17、示差分光光度法:通过降低读数误差ΔT 的方法提高了精密度,办法是扩展标尺,充分利用仪器的灵敏度。

18、导数分光光度法的优点:提高分辨率、灵敏度(识别效应、消除背景干扰)。

19、导数分光光度法识别效应:辨认放大肩峰、分辨重叠峰(相同峰值波长的宽谱带与窄谱带重叠,用导数光谱法分离出窄峰。)

第十五章分子发光分析法

1、分子发光分析法:分子吸收能量,电子由基态进入激发态,当电子由激发态返回基态时发射光谱。

2、自旋禁阻跃迁:初态和终态的多重度不同时的跃迁。

3、去活化过程:(1)振动弛豫:分子自身从激发态高能级失活到同一激发态最低能级;

(2)荧光发射:从单重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发射光量子返回基态各能级;

(3)内部转换:发生在相同多重度等能态之间的无辐射跃迁过程;

(4)体系间跨越:不同多重度状态间的一种非辐射跃迁过程;

(5)磷光发射:在三重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发射光子跃迁回基态;

(6)外部转换(猝灭):激发分子通过与溶剂或其它溶质间的相互作用使得荧光和磷光强度减弱或消失的过程。

4、体系间跨越的必要条件: a. S1、T1位能面在某处有容易达到的能量相交;b. 微观磁场的微扰存在。

5、重原子效应:被分析分子内部或者溶剂分子中含有高原子序号的原子时,引起或增强磷光分子的自旋轨道耦合作用,更有利于电子自旋发生改变,在溶液中存在氧分子等顺磁性物质也能增加体系间跨越的发生。会使得荧光减弱,磷光增强。

6、斯托克斯位移(红移):分子的荧光发射波长总是大于激发光的波长。

红移效应的大小取决于溶剂的极性,极性越强,引起的红移效应越大。

7、荧光光谱和激发光波长无关。

8、荧光光谱和吸收光谱呈镜像关系。

9、溶剂化效应:溶液中的分子是溶剂化的,处于最稳定的基态构型,跃迁时,溶剂分子来不及重新取向,跃迁后,分子的电子分布发生改变,分子极性发生变化,原溶剂笼不处在能量最低的状态。

10、荧光分子的寿命:分子在激发态的平均时间或者说处于激发态的分子数目衰减到原来的1/e所经历的时间。

11、

12、定量校正方法上限受什么限止?自吸收和自熄灭(不大于1g/L);

下限受什么限止?散射的影响;

荧光法比吸光度法更灵敏,下限可低2~4个数量级。

13、动力学荧光分析法:反应物或产物中的荧光物质浓度变化测荧光随时间变化求含量的方法。

14、荧光滴定法:直接利用反应物和产物的荧光强度变化确定滴定终点,间接利用荧光指示剂。

15、胶束增敏荧光分析:荧光体系中引入表面活性剂,利用其胶束的增溶、增稳,特别是增

敏作用而建立的荧光分析法。表面活性剂胶束为荧光物质提供的保护性微环境,减小了分子间碰撞失活和其他猝灭作用,使荧光强度提高,从而使测量灵敏度也显著提高。

16、

17、

18、敏化溶液室温磷光法:

19、化学发光分析法:利用某些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分子发光现象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发光分析。

20、光化学传感器:将分析对象的化学信息以吸收、反射、荧光或化学发光、散射、折射和偏振光等光学性质表达的传感器。

第十七章原子发射光谱法

1、原子发射光谱法: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在受到热或电激发时,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返回到低能级时,发射出特征光谱,依据特征光谱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

2、特征谱线:各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外层电子的排布不同,不同元素的原子从基态激发到第一激发态(或由第一激发态跃迁回基态)时,吸收(或发射)的能量不同,因此各种元素的共振线不同而各有特征性,这种共振线称为元素的特征谱线。

灵敏线:从基态到第一激发态的跃迁是最容易发生的,因此对大多数元素来说,第一共振线是指元素谱线中的最灵敏线。

共振线:发生跃迁的两个能级之一为基态时发生的为共振跃迁,产生的谱线是共振线。

分析线:即第一共振线。

3、离子线:离子可以被激发成为离子激发态,返回离子基态时发射出的谱线。

原子线:原子两个能级之间跃迁产生的谱线。

4、电感耦合高频等离子体光源(ICP):

利用高频感应电流激发氩气流,产生类似火焰的激发光源。

特点:

比较:

5、光谱仪:光谱仪是用来观察光源的光谱的仪器,将光源发射的光谱线,经色散后得到按波长次序排列的光谱,并进行检测记录的装置。

6、光栅:闪耀特性:通过控制入射角和衍射角相等使衍射角方向上得到最大波长,从而把辐射的强度集中在所要求的波长范围。

7、乳剂特性曲线:乳剂层的黑度与曝光量的对数作图。

8、最后线:灵敏线是一些激发电位低、强度大的原子线或离子线,多为共振线。也是当试样中元素含量逐渐减少,最后仍能观察到的几条谱线,因此也称为最后线。2-3条即可定性分析。

9、分馏效应:粉末固体试样中不同元素蒸发有先后顺序。

10、低电离电位的作用:易电离电位使电极间电荷增多,降低了电场强度,从而使弧焰温度降低。低电离电位元素的存在对难激发元素激发有很大的抑制作用。

11、自吸(自蚀——严重的自吸):某一元素在高温中心区发射的原子谱线会被处于外层低温的同类原子吸收,使得发射强度减弱。

复旦大学化学系两位教授先后在science advances 上发表文章

我系两位教授先后在science advances 上发表文章 ◆夏永姚课题组提出一种新型锂离子电池体系 2016年1月,我系夏永姚教授课题组首次提出一种新型的锂离子(钠离子)电池体系,该体系正极采用一种含有碘离子、锂离子/钠离子的水溶液,负极采用一种固态有机聚合物,电解质采用硝酸锂或硫酸锂的水溶液,聚合物离子交换膜作为隔膜将液态正极和固态负极分隔开。 相关研究成果(“Environment-friendly Aqueous Li (or Na)-ion Battery with Fast Electrodes Kinetics and Super-long Life”)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Vol. 2, no. 1, e1501038; DOI: 10.1126/sciadv.1501038)上。该杂志为Science刊物旗下子刊,是一个涵盖所有学术领域的开放性、综合性科学刊物。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2014级博士生董晓丽为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文章得到了审稿人一致的高度评价(Overall Evaluation: Excellent and Exciting),认为“作者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电池体系”(“The authors present an original battery system”),“电池的动力学反应快、寿命长、安全性高,使得这项工作创新而且重要”(“Moreover, this battery displays inherent fast electrodes kinetics, long life and high safety which make this work quite important and innovative.”)。 据介绍,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是基于锂离子在正负极电极的嵌入/脱嵌,也称“摇椅式电池”。新型电池工作原理与传统的锂离子电池相似:正极反应基于溶液中I3-/I-电对的氧化还原,负极反应基于聚酰亚胺上羰基的可逆烯醇化反应,锂离子/钠离子聚合物交换膜为电池隔膜,充放电过程中伴随着锂离子Li+(或钠离子Na+)在正负极之间的迁移。与传统电池有限的循环寿命和功率密度相比,该体系中电池的正负极电极反应均不涉及离子在固体材料中的扩散及其由此引起的充放电过程中电极材料的体积,能够将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和电容器的长循环寿命与高功率密度有效地结合起来。实验表明,正负极材料均表现出较快的电极反应动力学,使得电池表现出类似电容器的高功率性能。电池在0 ~ 1.6V的电压窗口之间充放电,可以循环高达50,000次,这远远超过了传统可充电电池的循环寿命(< 10,000次)。 图1. 基于液态正极和固态负极的水系锂离子/钠离子电池 相对于现有使用金属氧化物电极材料或有机电解质溶液的二次电池和液流电池,这种新型的锂离子(钠离子)电池体系中所有的组分(包括水溶液电解液和电极材料聚酰亚胺和碘基活性物质)都是环境友好无污染的。而且该电池体系中电极反应并不涉及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这也大大降低了电池的制造成本。该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大、循环寿命长、安全性高、成本低等优异的性能,将来可望用于风力、太阳能发电等能量储存、智能电网峰谷调荷等。 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上海市科委和教育部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2011·iChEM) 的资助。 (王永刚、董晓丽) ◆赵东元院士课题组在"新型介孔半导体单晶材料合成"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15年5月,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化学系赵东元院士课题组提出了一种新颖的同时调控介孔孔道和晶粒取向的方法—溶剂挥发诱导取向自组装方法(evaporation-driven oriented assembly method),成功合成了均匀的介孔半导体氧化钛微球,实现对半导体孔道及其晶面的双重择优取向。相关研究成果(“Radially oriented mesoporous TiO2 microspheres with single-crystal-like anatase walls for high-efficiency optoelectronic devices”)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Science Advances》(科学进展)上。该杂志是Science刊物的子刊,是一个涵盖所有学术领域(包括计算机、工程、环境、生命、数学、物理以及社会科学等)的开放性、综合性科学刊物,旨在提供一个顶级的科学研究出版平台,快速发表在整个科学研究领域中具有突破性进展的研究工作。这是我校首次在Science综合类子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复旦大学先进材料实验室2011级博士生刘勇为该论文第一作者,赵东元院士是文章的通讯作者。同时,Science刊物在首页的“This Week in Science”栏目以“Oriented mesostructure for energy conversion”为题,对该论文进行了亮点报道。 采用分步溶剂挥发诱导取向自组装方法合成具有开放孔道结构的介孔TiO2微球合成过程及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图片。

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九年级化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题分析 命题范围是九年级上册1~5单元。总分为60分,共15题,其中10道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5道非选择题中,1道化学用语题,1道物质结构、组成题,1道有关物质水的小专题,一道有关氧气的综合题,1道计算题。 试题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在考查基础知识时,着重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在考查基本实验技能时,着重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突出对化学符号、化学用语的理解和规范表达的要求,利于引导刚学化学不久的学生进一步改变学习化学方式。试题新颖,图文并茂,试题难度中等。 二、答题情况: 1、数据统计 46人参考,班级均分50.0;及格率91.3%;最高分60;60—55分21人;50—55分8人;45—50分6人;40—45分6人;36—40分2人,36分以下4人;最低分30分。 2、存在问题 (1)不会“审题”。如:第1题“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气体不可直接从空气分离获得的是()A.用作医疗急救的氧气 B.用作清洁燃料的氢气C.用作食品防腐剂的氮气 D.用作焊接保护气的稀有气体”学生没有把握关键词“直接”,很多学生错选D;再如:第14题“……④冷却;⑤这一步的操作是▲。【结果】实验结果符合猜想2。……”学生不会从“【结果】实验结果符合猜想2。”考虑,而只是从实验本身考虑,错填“打开弹簧夹”。 (2)基础化学用语书写有误。如11题许多人不会写硝酸亚铁的化学式,12题第(2)小题不会写氯气化学式等。化学方程式中反应条件漏写、错写较多。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书写不规范。包括文字的书写、化学符号的书写、解题格式的书写。 (3)许多学生暴露出计算能力差。如15题,2H2O2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有多位学生算错,化学课代表也算成64,导致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扣分。 (4)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表现在不能根据所设计的问题情境,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语言表述不清楚,逻辑性较差,缺乏条理性。表现在不能用精练的、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反应现象,或对反应现象叙述不清;回答问题不能抓住重点问题去阐述,不能答出关键点。 三、教学改进措施 (1)让学生学会审题,平时练习时,养成“慢读题、快解题”的习惯;

七年级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及总结

七年级期中考试质量分析及总结 期中考试如期而至,它不仅检验学生的收获,同时也检验着教师的付出。通过本次考试,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看到了存在的问题。现对期中考试情况小结如下:一.考试成绩分析:(在分析之前:我作个说明:本次测试由于不是集中阅卷,由于是不同学校老师批阅,可能标准不一,分析只当做参考,说明一些大致形势,以引起老师注意。如有不当之处,请老师们见谅。) 结果分析如下: 1从学科总体上比较语文平均分第6位优秀率第4位合格率第6位,同类班级均分1班还需要努力,与同类班级 其次是语、数、外等三大科;在此我代表学校表示衷心感谢,你们的辛劳没有白费,望再接再厉,更进一步;其余几科也要下去找准原因,对症下药,迎头赶上我相信你们的 成绩都还有很大上升的空间。

2、各科各班级比较 语文:高分人数过于偏低,合计只要10人;但及格率却有76.3%,可想而知高分上升空间还比较大。 数学:高分同类班级比较,最多的18人,最少的6人,但黄金林老师所带的班级只有一个不是高分的。及格率相差不大,各班都达到了百分之六十以上,是一个可喜的成绩。 外语:高分:七(1)8人,七(2)4人,七(3)9人,七(4)39人,从英语角度来说,我有点困惑,相对前六个单元:记忆知识较多,从我的理解来说,如果记忆、知识的落实跟上去了,我想效果是不是会好些,我希望老师想一想,启蒙教育,一定要夯实基础,帮助学生掌握一定学习英语的方法,不要怕时间不够,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贵在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吧。也许说话不对之处,望见谅。 政治:同类班级比较高分相差也比较大最高的班22人,最低的班4人,从这个差距来看,也许我们有这样那样原因,我想首先应该向自己找一找吧。 历史:同类班级比较相差不大,但整体来说,高分,及 格率相对较低。 地理、生物:高分率达20%,但1、2、3班高分却不到七(4)班一半,及格率同类班级比较地理高的23人,低的14名,生物多的22人、少的10人。

初三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初三化学第一次月考试卷分析 一、试题特点 1.本次试卷的命题是以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化学》的有关内容为依据,重点考查学生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对化学、技术和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2.试卷在重视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科学素养(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如选择题第8、9题,填空题最后一道和综合应用第一题,学生在解答这类开放性问题时,思维应该是发散的,富有创造性和个性的,同时也会明白许多科学道理,并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这类试题考查的不再是课程中单一的知识点,而是学生能否灵活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些做法体现了初中化学课程新理念,对素质教育的推进具有导向作用。 3.体现学科渗透,融合科学精神和人文思想,也是本试题的一个特点。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大多数为学科间渗透的综合,打破学科界限,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社会、学科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这些综合性试题,注意学科间知识的相互渗透,体现了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导向。 二、答卷中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扎实。表现在对化学式的意义表述不清;对化学反应的量的关系不能正确理解;对物质的分类混淆不清;计算能力非常薄弱;对化学用语的表达含义不能准确理解;不会书写化学反应的表达式等等。 2.实验基本技能差。不会组合正确的实验装置和排列合适的实验操作顺序等。 3.能力与方法问题。阅读理解、综合分析与归纳、语言表达、科学探究等能力较差,对化学学科中常用的科学方法不熟悉。表现在不会进行探究性学习;根据现象总结结论的能力较差。 4.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表现在不能根据所设计的问题情境,结合自身体验来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5.语言表述不清楚,逻辑性较差,缺乏条理性。表现在不能用精练的、准确的语言来描述具体的反应现象,或对反应现象叙述不清;回答问题不能抓住重点问题去阐述,不能答出关键点。 6.计算能力薄弱。表现在根据化学式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和元素的质量比,以及化学反应中有关量的计算。 三、教学建议 1.增强质量意识

2018年复旦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 [070304]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复习指导

2018年复旦大学化学系物理化学 [070304]考试科目、参考书目、 复习经验 一、招生信息 所属学院:化学系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理学[07]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化学[0703] 二、研究方向 01 (全日制)表面化学与催化 02 (全日制)复相催化 03 (全日制)电极过程和高能化学电源 04 (全日制)量子化学与分子模拟 05 (全日制)化学反应动力学和激光化学 06 (全日制)结构化学 07 (全日制)光化学和反应动力学 08 (全日制)分子筛催化和功能材料 09 (全日制)固态材料化学 10 (全日制)工业催化 11 (全日制)新型化学电源 三、考试科目 01、02、03、06、07、08、09、10、11方向: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 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04、05方向组1: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21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 ④837有机化学或838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或组2: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720量子力学 ④836普通物理 四、复习指导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第一遍学习教材的时候,做笔记主要是归纳主要内容,最好可以整理出知识框架记到笔记本上,同时记下重要知识点,如假设条件,公式,结论,缺陷等。记笔记的过程可以强迫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效地加深印象。第一遍学习记笔记的工作量较大可能影响复习进度,但是切记第一遍学习要夯实基础,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第一遍要以稳、细为主,而记笔记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地达到以上两个要求。并且在后期逐步脱离教材以后,笔记是一个很方便携带的知识宝典,可以方便随时查阅相关的知识点。 (2)第一遍的学习笔记和书本知识比较相近,且以基本知识点为主。第二遍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第一遍的笔记查漏补缺,记下自己生疏的或者是任何觉得重要的知识点。再到后期做题的时候注意记下典型题目和错题。 (3)做笔记要注意分类和编排,便于查询。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使用大小合适的不同的笔记本。也可以使用统一的笔记本但是要注意各项内容不要混杂在以前,不利于以后的查阅。同时注意编好页码等序号。另外注意每隔一定时间对于在此期间自己所做的笔记进行相应的复印备份,以防原件丢失。统一的参考书书店可以买到,但是笔记是独一无二的,笔记是整个复习过程的心血所得,一定要好好保管。

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的质量分析

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的质量分析 初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的质量分析范文 一、命题原则及对试卷的总体评价 1、命题原则 2、试卷构成及难度比 本次化学试卷共设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实验题和计算题五种题型,难、中、易比例大约为8:1.5:0.5. 3、试卷的总体评价 试卷突出基础性、加强探究性、体现时代性、应用性、开放性、渗透教育性;其题量适中,结构科学、合理、难易程度基本适当;试卷有利于引导和促进化学教学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有利于更新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化学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化学学习体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效率,同时具有诊断、激励、导向、评价、反馈和调控的功能,为教师下一步有针对性的教学,查缺补陋,强化薄弱环节,弥补不足,进行教学反思,提供了依据,也为学生巩固以学知识有目标的进行下一步学习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1、全年级成绩统计: 人数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最高分最低分 42967.2271.09%30.65%96.516 2、各题得分率统计: 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实验题计算题

得分率62.7%55.3%71.9%58.9%42.3% 三、考试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本次考试整套试卷看起来并不难,但学生要想做得全对也并不容易,通过分析说明了有以一下几方面的问题: (1)学生基本功还不够扎实。学生对所学知识灵活应用较差, 抓不住本质,化学知识铺垫及其不够。 (2)读图、读表、读题分析能力差,基本概念不清,容易混淆,迁移能力差、探究能力差、学习习惯差。 (3)基础知识掌握不好,少数同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不过关,说明平时训练力度不够。 (4)能力与方法问题。综合性强的试题、联系实际的试题、信 息迁移题、开放性试题、主观题的得分率较低。答题不准确,不严密、不完整、不全面。除了双基存在问题外,主要原因是:阅读理解、综合分析、自学迁移、语言表达、科学探究等能力较差,对化 学学科中常用的科学方法很不熟悉。 四、教学建议 1、继续深化对新教材的研究 在总结以往对新、旧教材研究基础上,还要注意教学中要以教材上的双基为载体,重点指导学生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培养学习兴 趣和好习惯,特别要关心和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使他们树立学习 自信心,达到新课程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 2、加强深入对新教学方法的研究 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教学要恰当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各种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引 导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提高教学效率。要创设合适的情境,充分 发扬民主,让每个学生自己思考、自己发现、自己归纳、自己表达,体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训练表达能力,在主动探求知识的 过程中培养各种品质和能力。

期中考试班级质量分析班级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期中考试班级质量分析-班级期中考 试质量分析 期中考试班级质量分析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半个学期过去了,期中考试结束,学生成绩也出来了,我对我班这次考试作了认真、仔细分析,情况如下: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九年级班将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针,紧紧抓住“教学质量”这个核心,以开展多种形式、多功能的主题班会及各项活动为教育载体,以如何促进学生形成文明规范的行为习惯和良好学习习惯为教育主攻方向,以自强,自立,自尊,自信为班训。进一步使我班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初

步展现初中毕业班学生应当具备的勇于拼搏,执著进取的精神面貌。 二、班级情况分析 这次期中考试是九年级第一次比较正规的统考、统批。语文采用150分制,英语、数学120分,理、化分别采用100分制。历史、政治、生物、地理分别采用50分制,总分790分。 我班成绩分布的特点是:除英语之外,各门学科相对于其他班都有这样一个特点:高分不多,低分也不多,本班还有一个特点:像刘晶、李文华几个文科强的女生数学是弱项,像董志虎、李生泰、吴有荣、李栋盛等几个理科很强的男生英语又是弱项。现在新增加了历史、政治、生物、地理这几门学科,学习量增加了,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要求更高了,学科均衡发展的尖子生就更少了。 虽然大部分学生具有较好的行为规范,但学业成绩呈现严重的断档且缺少优等生的模范带头作用;班上优等生始

终不能冲进第一集团军,主要是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上进心,大多数男生学习习惯差,部分确实有一定的学习障碍,学困生的比例也较大。其中张开祖是全班最后一名,平时各科作业从来不做,无论你采取什么措施,始终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 三、期中分析 这次期中考试成绩,与上次月考相比这次的进步是及格率有所提高,但同时也暴露出了几个新问题。其一,做题速度慢。其二、心理素质差,特别是数学、物理考试,几个好同学没有考出平时的水平。其三,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差。表现在平时做题少,考试时题量一大,不能合理安排时间。第四,偏科现象严重。总的来说期中考试虽然比月考有了一些进步,但是成绩还不是很过硬,有些后进生成绩和学习能力很不理想,学习主动性和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养成……四、具体措施和打算 1、通过个别帮教加强个别学生对学

(word完整版)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武陟一中2011-2012学年上期高一期中考试化学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1、试卷结构 本次期中考试共分Ⅰ、Ⅱ两卷,Ⅰ卷1—18题为选择题,分值54分,Ⅱ卷19、20、21为填空题,22、23题为推断题,24题为计算题,分值46分,共计100分。 2、试卷评价 试题难度适中,知识覆盖面大,基本上覆盖了期中考试前所学的所有知识,突出主干知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考查,同时也对学生运用知识的要求有一定要求,整套试卷无难题、怪题、偏题,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最基本的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 二、试卷分析 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概念辨析以及重要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掌握。涉及化学用语、阿伏伽德罗常数、离子共存、电解质溶液、氧化还原反应等。学科特色浓郁,知识层次鲜明,既有描述性知识又有迁移性和创新性知识,各层次的考生都有一定发挥的空间。 第12题和第14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溶液中的电荷守恒,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运用物质的量和物质的量浓度来表示溶液中的电荷守恒。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得分情况不是太好,经分析和调查后主要问题在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较差。 第17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判断,是氧化还原反应中很基本的要求,也是命题时常考的题型之一,要求学生能准确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并能熟练比较其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大部分学生能准确的找出氧化剂和还原剂,但是不能找出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导致出错。 相应措施:引导学生从两条线的变化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即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还原剂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 第20题

最新初三化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化学月考质量分析 王菊华 一、命题质量分析 1、试题知识面覆盖广,取材丰富。 试题考查知识涵盖第一章—第二章的内容,从物质的变化、身边的化学物质、科学实验探究、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主题选取试题素材。 2、试题情境跟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紧密。 根据新课程的基本要求,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学生实际生活,试题素材情境涉及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探究,氧气的性质,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分析,这些内容都是学生生活中熟知或亲身经历过的事情。 3、突出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 考查了化学概念(物质变化、物质变化类型、混合物、纯净物等)和化学基本技能(科学探究、化学实验仪器、基本操作、化学实验的简单设计应用等),这些内容约占试题的90%。 二、学生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参加化学考试的总人数126人,学生单人独坐考试,考试情况正常,绝大部分学生成绩真实可信,全体考生平均分是41.9分。 从考试统计情况看,学生两极分化较严重,一班的优生和平均分都高于另外两个班,二三班中个别同学很差,究其原因可能是: (1)老师工作量大,精力有限,对部分学困生帮扶不够 (2)学困生关注度不够,面批面改不到位 从学生答卷看,化学客观试题得分不高,某些题目作业中出现过,学生仍然出错,填空题回答不能切中要点,分析能力欠缺。究其原因可能是: ①学生平时学习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及时分析错误原因,校正错误,或老师对学生错误纠正不及时 ②学生审题分析能力较差

③学生文字表达能力较差 三、今后教学改进措施 1、进一步加强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 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加强教学研究,考试后,备好一节课,写好每一份教案、上好每一节课,积极开展教学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2、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教学计划安排,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全体、全面、全程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深入工厂,了解化学在生活、生产中的具体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具体现实情景中,感悟化学的重要性。 3、进一步加强化学基础知识的教学,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 在平时教学中,突出化学用语教学,多检查、多应用、多落实,积极筹备化学用语竞赛,全面检查,促进学生对化学用语的学习。 4、进一步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尽量做好面批面改工作,关注“优等生、学困生”,让学生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都有所发展,成绩都有进步

教导主任在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会发言稿模版

教导主任在期中考试质量分析会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 转眼间半个学期已过去,我作为新调入漫江乡中小学的一名老师,很高兴和大家度过了愉快的三个月,在这三个月里我又结识了新的同事,你们给了我工作上许多的关心、帮助和支持,让我很快地融入到了漫江乡中小学的这个大集体中,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在这里,请允许我借这个大会,向大家说声谢谢,谢谢你们的支持和帮助。在这三个月里我也认识了许多的新同学,你们朝气逢勃,聪明可爱,勤学好问,敢于拼搏,让我看到了漫江乡中小学的未来,希望你们今天以漫江乡中小学为骄傲,明天漫江乡中小学因你们而白豪。 老师,同学们,本学期的期中考试已于一周前顺利结束,在这一次考试中,我们涌现了一批成绩优异的同学,同时在前阶段的班级和学生会工作中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干部,在此,我代表教导处向这些同学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也向为了学生的成长、进步而辛勤耕耘的老师表示感谢。 在过去的半个学期里,我们的老师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地坚守在白己的工作岗位上,像六年级班主任晏连红老师,前段时间儿子突然感染手足口病,不得不送去南昌治疗,无奈之下只好请了一周假,并通过电话将白己的课与其他老师一一换好,近校后,及时地将落下的课给补上了,没有因为这样而少上了一节课,在这次考试中,同样取得了不错的好成绩。我们的老师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写好教案,及时地批改作业,使我们的教学秩序井然,教学质量坚固,像新老师懂婉珍老师,担任初一数学,初二生物、历史,前段时间还代初三的数学,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但她毫无怨言,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在这次考试中各科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当然,老师中这种任劳任怨的例子数不胜数,我相信同学

高一化学学科试卷分析

宿州市十三所重点中学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高一化学学科试卷分析 灵璧一中高一化学学科组 一、试卷结构 1、试卷结构 本次期中考试共分Ⅰ、Ⅱ两卷,Ⅰ卷1—16题为选择题,分值48分,Ⅱ卷17、18为填空题,19题为推断题,20题为实验题,21题为计算题,分值52分,共计100分。 2、试卷评价 试卷有一定的区分度,试卷总体难度稍偏难,抽样分析难度系数在0.6左右。试卷能结合教材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偏重于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运用的考查,较好体现在新课标的三维能力考查的要求。整套试卷无难题、怪题、偏题,主要目的是考查学生对最基本的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但试卷中基础偏易题相对较少,试卷适合对将来选修化学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考查,不太适合将来不选修化学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的培养。 二、试卷分析 1、整体分析

满分有3人,90-99有92人,80-89有187人,70-79有260人,60-69有320人,不及格有1249人,从及格以上来看符合正态分布,数据合理。 从考试情况来看,第4、9、11、12、13和20题得分率较低 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理论、概念辨析以及重要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掌握。涉及化学用语、阿伏伽德罗常数、离子共存、电解质溶液等。学科特色浓郁,知识层次鲜明,既有描述性知识又有迁移性和创新性知识,各层次的考生都有一定发挥的空间。 第4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分散系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知道溶液、胶体和浊液的 区别和联系,知道肢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还要了解胶体中胶粒概念。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得分情况不是很好,主要是学生不了解胶粒 的概念,误以为1molNaCl中有1mol胶粒。 第9题和第11题: 命题意图:考查物质的量相关概念。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审题不清,误把原子数看成分子数做题导致 错误较多。对于气体摩尔体积与温度和压强有关,质量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不能 很好掌握标准状况和气体与22.4的关系。 第12题和第13题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电解质的概念与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溶液中的离子共存, 要求学生能够熟练的判断离子方程式,以及运用离子共存条件判断溶液中的离子 共存情况。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得分情况不是太好,经分析和调查后主要问 题在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较差。 第18题 命题意图:本题是一道溶液配制的填空题。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为载体,涉及具体考点有实验仪器的使用、实验误差的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的判断、物质的量浓度的相关计算等。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1、回答言语不够严谨,如在第(2)小题中很多学生都回答出了量筒,但没有指明量筒的规格,导致失分;2、第(4)小题得分情况很不好,不理解溶液配制的具体顺序;3、误差分析中仰视与俯视导致的误差容易颠倒。 相应措施:训练学生严谨的解题习惯,化学用语要规范,不丢三拉四。 第19题 命题意图:本题为离子推断题。重点考察通过物质之间反应时的不同现象来 推断离子,特别突出常见反应的考察。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1、不会书写离子方程式,氢氧化镁不知道写沉 淀符号。2、离子共存条件不熟练,不会根据现象判断何种离子在反应。3、离子 检验不熟悉,检验氯离子时只知道加入硝酸银而不知道加入硝酸来检验。 相应措施:离子共存和离子检验是高考的必考内容,应进行专题讲练,使学 生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准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第20题 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物质探究的过程与实验顺序。 试卷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学生对物质探究不熟悉,心生胆怯。对化学反应 实验装置看不懂,不知道各种装置的作用,不会从对比实验中得出结论,还有审 题不清,从而得出相反的结论。

复旦大学分析化学AII期末考试试题全解

复旦大学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A卷) (2005年6月)课程名称: 分析化学(Ⅱ) 课程代码: 322.112.2.01 开课院系:化学系 姓名:标准答案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 专业: 03级化学系 一、选择题:(选择最合适的一个答案,每题2分,共10分) 1、比耳定律只有当溶液浓度<0.01mol/L时才成立,其原因之一是由于高浓度时___a____。 (a)吸光邻近质点的电荷分布相互影响,改变了辐射的吸收能力的缘故 (b) 入射光的非单色性影响增大之故(c) 仪器的光度误差变得太人之故 (d) 溶液晌杂散光增大之故(e) 容易受外部实验条件的影响之故 2、使用火焰原子化器时,原子吸收谱线的洛仑兹变宽主要由__c______决定。 (a) 原子在激发态有较长的停留时间(b) 原子的热运动(c) 原子与其它种类粒子的碰撞 (d) 原子与同类粒子的碰撞(e) 外部电场对原子的作用 3、对于难挥发电中性物质进行分离定性时,首选的分析的方法为b。 (a) 气相色谱质谱法(b)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c)区带毛细管电泳质谱法 (d)超临界流体色谱法(e) 经典离子交换树脂法 4、测定农药六六六(C6Cl6)使用气相色谱法,选用的最佳检测器应是 c 。 (a)热导池(b)氢火焰离子化(c)电子捕获(d)火焰光度(e) 吸光光度 5、卢浦大桥使用钢材的要求苛刻,其关键是要防止现场焊接时因热胀冷缩引起的裂纹。为此,钢材 中的含硫量要控制在0.007%以下,冶炼钢时的现场检测,你估计选用的最佳方法是_____d______。 (a) 滴定分析法(b) ICP光源的原子发射光谱法(c) 原子吸收光谱法

美国化学博士申请之经验总结

美国化学博士申请之经验总结(世毕盟学员) 申请背景:复旦大学化学系 GPA: 3.50; GRE: 157+170+3.0; TOEFL: 104; Sub Chemistry: 890 (95%) 申请结果(化学PhD):Offer: UCSB, UMinnesota, TAMU, ASU 申请目标和选校策略 几乎从一开始,我就有出国读书的打算,但这背后也没有很崇高理想:仅是当我听说有另一个大陆的时候,我便没有办法将自己的脚再束缚在原地。而出国读书即实现自己换个地方生活的计划,又能让自己安下心来做一两件事情,不失为一个选择。 正如我身边很多的理工科朋友一样,我也会在Master和PhD之间犹豫:我没有崇高的科研理想,但也被科学探究的乐趣所吸引;想要通过博士的学习让自己了解更多前沿的技术,但也担忧一旦上了学术的道路会错失很多其他机会。这种犹豫一直持续到申请季前的暑假,不过在UCSB科研的经历不仅让我确认自己对于实验室工作和科学探究的兴趣,在与教授和朋友的交流中也慢慢放下对读PhD 的顾虑:PhD的学习并不等于掉进了学术的大坑,在这五年的时间里完全可以创造出比Master更多的学术、工作以及生活方面的各种机会。另一方面,Master 的学习势必会需要自己负担大部分的费用,这笔费用显然也需要我父母的出资,

而我自身并不赞同本科后还需要父母继续资助读书的这种做法,一个有奖学金的PhD学位也就成为的申请目标。 对于一个PhD学位来说,最重要的自然是导师的科研方向。我虽然本科是化学专业,但是所进行包括以后想进行的科研都偏向于工程,行业内的教授也基本都位于化工、药学和生物医药等工程类专业。由于科研中所涉及的重点不同,我作为一个化学背景的学生申请Top 20的工程类PhD难度非常大。在我不打算先读一个工程类Master作为跳板的前提下,我在申请的过程除了联系教授所推荐的项目,挑选有比较融洽跨学科合作氛围和灵活导师制度的工程类学校,申请其化学项目。这样我在保证申请结果的前提下在五年的时间有更多的机会去从事自己喜欢的研究,获得更多的机会。 为什么选择世毕盟 世毕盟最初是清华的朋友推荐给我的,在清北口碑非常不错。在此之前我已经咨询了上海很多留学咨询机构,前期咨询所获得的信息都差不多。但是之前咨询的咨询或中介机构都在服务项目里面包含很多我不需要的服务:我希望在申请过程中自己负责选择学校、撰写文书、填写申请材料等事宜,不过我也需要一个伙伴及导师来指导这一个过程、帮助我回答其中的问题、帮我节省重新收集各方面信息的时间。 世毕盟所提供的“半DIY”的留学咨询服务正是我所需要的。相比于其他很多的大型中介机构,世毕盟的Mentor不仅自身的留学经历丰富,在学科的专业领域也有更高的素养、更能提供过来人的亲身经历,而这些是在PhD的申请中,我认为更为重要的一些因素。 科研及推荐信 目前申请季已经结束了,自己也拿到了满意的Offer。回顾自己和周围同学的申请情况,海外科研经历以及推荐信毋庸置疑是PhD申请中最为重要的一环,体现了一个科研工作者最重要的核心素质:1)良好的科研能力、2)广泛的学术圈关系以及3)科研同行的正面评价。如果能够证明自己具备这些能力,自然也就说明了自己是一个有竞争力的申请者,并且能够在接下来的几年完成自己的学位,

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高一化学期中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题结构 1、选择题:103'+102'=50' 2、填空题:291'+62'=41' 3、计算题:19'=9' 二、试题具有以下特点 1、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的判断,离子共存问题,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物质的量的基本概念及简单计算; 3、注重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如21题,22题。 总的来说,这套试题偏重于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习题难度不大,但缺乏对学生实验的考查。考试情况分析整套试卷难度不是太大,试题有梯度,覆盖了本学期全部的主干知识,同时对能力的考查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样一来对学生增加了一些难度。针对本次考试的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提如下几个建议: 1、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强调学生落实。如同位素、元素周期律、物质的存在形式,化学键、电子式、元素符号和名称,离

子方程式、氧化还原等有关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基础,要主意落实。 2、重视教材中的习题的功能。如试卷中计算题的第一题是书中的作业题,但从考试情况来看,并不是很理想,有的化学方程式写错、有的被还原的硫酸误认为参加反应的硫酸,物质的量弄浓度已比较模糊等,本来此题考查了几个知识点,而且是很重要的,可能有些教师没引起重视,看不起它并从外找很多题来训练,让学生走入题海。 3、培养学生规范做题,严谨表述。如电子式的书写、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鉴别题型答题的要点、简答题的表达、计算过程要带单位等。 4、加强实验教学。实验题得分不高的原因很多,可能最关键的问题是实验做得过少,学生自己动手的时间不多,导致学生实验的基本技能、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缺乏。望个校尤其是我们的化学教师要克服一些困难,尽可能多的做实验,因为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化学教师不要背叛了化学。 5、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学了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也就是需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一点在每堂课中都要充分体现。该卷中 11、 14、 16、

期中考试班级的质量分析

高一(2)班期中考试班级的质量分析 在学校统一组织安排下,高一年级于5月初对全体学生进行了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在此我就这次考试作个小结,然后谈谈下半学期的工作思路和安排,期待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更上一层楼。 一、成绩分析 1、班级综合成绩: 本班学生54人,参评人数54人,年级前42名:1人;年级前170名:26人;本次考试,24名学生成绩较进校时有所进步。 各科平均成绩及名次: 班级前10名:

进步大的学生:陈威678→256 付博涛604→272 张旭阳501→282 白小凡920→412退步大的学生:吴艳娇268→552 薛源杰575→862 徐宇婕587→946 总的来说: — (1) 本次月考,本班整体成绩良好; (2)班级中有60%左右的学生成绩都进步了,而且大多数同学的进步幅度大; (3)数学、物理、化学是本班的强势科目,但语文、英语是很多同学的拉分科目; (4)通过各科的试卷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懒惰”,该记该背的东西没有按要求完成,甚至讲过的原题也会出现错误。 二、存在问题 本次考试暴露出本班如下问题 1、高分分数不高,高分学生均存在学科不平衡现象,在看题、读题、审题及答题过程中均有不细心,不仔细等问题,制约了学生分数的提高。 2、学生中普遍存在偏科甚至跛腿的现象,使部分学生成绩不稳定,与历次考试成绩比较,变化较大。通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然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计算能力、综合分析和推理能力,还存在许多的知识缺陷和漏洞,非智力因素造成的失分仍很严重。

3、学生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学习目标、学习态度等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4、一些学生学习压力增加,心理变得焦虑,心态问题开始突显,有些学生自信心不足,这对学习效果产生了不良影响。 ^ 5、本次考试很多题目都是老师多次提及的,但是考试效果却不理想,这说明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差,对待老师布置的作业经常敷衍了事,并没有认真完成。 三、改进措施 通过跟优秀班主任交流沟通,在下半学期的工作中我将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培优补差工作,特别是针对高分和部分偏科较严重的学生,要有针对性的辅导和监督,促进薄弱科目前进。 2、认真落实复习资料和单元测试,增强复习效果。 3、与个别同学谈心,帮助学生选择合适的复习方法和复习策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帮助学生调整好心态。必要时与家长交流,家校配合,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4、对学生加强学习方法的引导,帮助学生选择正确的目标,形成良好的习惯,减少做题过程中的非智力因素的失分。 5、加强班级管理工作,在班级实行值日班干部政策,让班干部更好的加入到班级管理工作中来,积极监督班级的自习纪律,维持良好的自习学习环境。 6、自习时间要让学生好好利用。建议学生在自习上对数学、物理、化学等理科方面多多练习。同时还要利用早上早读前的一段时间对一些记忆性的东西进行背诵。 7、最后在班级的学风和班风建设上进一步加大力度,从迟到、早退、说话、玩手机等小事上抓起。树正气、扬学风。学生只有在这样的班集体中才能认真学习、奋发向上。 一次考试已经结束,暴露出问题并不可怕,只要认真审视自己的不足。迎头赶上,为时未晚!

高二化学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在反思中 -----高一化学期中检测质量分析 矿务局中学刘花 一、试题的整体结构与难度: 1、试题的结构: 试题范围包括了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中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与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的内容。 2、试题的难度及特点: 本试题难度适中,考查的虽然都就是基本知识与实验,但就是比较灵活。试卷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能注重基础与能力,注重考查学生知识的应用性、解题的规律性、思维的灵活性,体现了新高考对能力与素质的要求。试题既较好的检测了学生化学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又对学生学习起到了一定的诊断、指导与激励作用。 二、试卷结构与特点 1.试卷结构 第一大题选择题1—15题共45分。第二大题填空及简答题16—19题共31分。第三题实验及探究性题20题共12分。第四题计算及分析题21题共8分。卷面分4分。本次试题总分为100分。 2.试卷特点 (1)坚持了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 ①试卷的结构及各知识块的赋分及试题难度比例与《考试大纲》的要求基本保持一致,试卷长度适中,题量恰当,答案的书写量也较为合适,给学生留有较多分析与思考的时间。 ②化学能量与反应、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等。 (2)提高了对化学学科内综合知识的考查 本份试卷不管从内容还就是形式上都有一种高考试卷的风格,试题的质量、试题的新颖度、对考点的要求、对学生能力点的要求以及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等做的均比较到位。 3.试题分析 1、单项选择题1、 2、 3、5、8做得相对好些。 4、7、10、12、14做得较好。 5、9、11、13、15做得较差。第5小题考查同一反应中不同物质表示其反应速率的大小比较,学生算错的较多。第9题考察化学键断裂时需要吸收能量的多少。11题考察外界条件改变对可逆反映的影响。13题同11题考察内容一样形式不同。15题图像的方式考察外界条件的改变可逆反应的影响。 2、非选择题答题情况比较差。

考研择校择专业 分析化学专业院校排名

考研择校择专业分析化学专业院校排 名 排名学校名称星级重点学科博士点 1 北京大学5★3 1 2 武汉大学5★ 3 1 3 南京大学5★3 1 4 清华大学5★3 1 5 厦门大学5★3 1 6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5★3 1 7 浙江大学5★3 1 8 吉林大学4★3 1 9 南开大学4★3 1 10 复旦大学4★3 1 11 湖南大学4★3 1 12 中山大学4★0 1 13 东北大学4★0 1 14 四川大学4★0 1 15 兰州大学4★0 1 16 山东大学4★0 1 17 华东师范大学4★0 1 18 陕西师范大学4★0 1 19 福州大学4★0 1 20 同济大学4★0 1 老师整理了几个节约时间的准则:一是要早做决定,趁早备考;二是要有计划,按计划前进;三是要跟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总之,考研是一场“时间战”,谁懂得抓紧时间,利用好时间,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 1.制定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 这里所说的计划,不仅仅包括总的复习计划,还应该包括月计划、周计划,甚至是日计划。努力做到这一点是十分困难的,但却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把学习计划精确到每一天,这样才能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当然,总复习计划是从备考的第一天就应该指定的;月计划可以在每一轮复习开始之前,制定未来三个月的学习计划。以此类推,具体到周计划就是要在每个月的月初安排一月四周的学习进程。那么,具体到每一天,可以在每周的星期一安排好周一到周五的学习内容,或者是在每一天晚上做好第二天的学习计划。并且,要在每一天睡觉之前检查一下是否完成当日的学习任务,时时刻刻督促自己按时完成计划。 方法一:规划进度。分别制定总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学习时间表,并把它们贴在最显眼的地方,时刻提醒自己按计划进行。 方法二:互相监督。和身边的同学一起安排计划复习,互相监督,共同进步。 方法三:定期考核。定期对自己复习情况进行考察,灵活运用笔试、背诵等多种形式。 2.分配好各门课程的复习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