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结构、功能、关系的维度

合集下载

行政组织学简答题、论述题

行政组织学简答题、论述题

简答题1、简述组织的构成要素4(1)组织目标;(2)机构设置;(3)人员构成;(4)权责体系;(5)制度规范;(6)资金设备;(7)技术;(8)信息沟通;(9)团体意识;(10)环境。

2、简述正式组织及其特征6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正式组织的特征有:(1)经过特定规划建立起来的,并不是自发的形成;(2)有较为明确的组织目标;(3)组织内部分成各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及完成工作任务皆有明确规定;(4)组织内各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每个人承担一定的角色;(5)有明确的法律、制度和行为规范。

3、简述非正式组织及其特点6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情趣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由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非正式组织具有的特点是:(1)自发性(2)内聚性(3)不稳定性(4)领袖作用较大。

4、简述组织的功能与作用8(1)组织能够创造一种新的合力,起着“人力放大”作用;(2)组织能够产生一种协同效应,提高组织工作的效率;(3)组织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5与其它社会组织相比,行政组织具有哪些特点9(1)行政组织是唯一可以合法使用暴力的机关;(2)行政组织是一个具有天然垄断地位的组织;(3)行政组织是可以合法行使行政权的组织;(4)行政组织是承担公共责任的组织;(5)行政组织是追求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6、简述行政组织学的研究特点16(1)政治性和社会性的统一;(2)应用性和理论性的统一;(3)综合性与独立性的统一;(4)权变性和规范性的统一。

7、简述科学管理学派的组织观23(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效率;(2)要提高工作效率,就必须为工作挑选第一流的工人;(3)实行刺激性工资制度,实行“差别计件制”,按组织成员的绩效来支付报酬,鼓励竞争;(4)将组织的计划职能和执行职能分开;(5)实行职能工长制;(6)实行组织控制的例外原则。

关于“大部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关于“大部制”改革的几点思考
高 昂 的行 政 成 本 和 社 会 成 本 。
二 、 “ 部 制 ” 改 革 面 临 的 问 题 和 难 点 大
大部 制改革对 于 中同行政管理体 制改革 而言 ,既是一 个必经 的阶段 ,又是一 个重 大的改 革难题 。这 是 因为 :第一 ,发达 国家大部制 的建立 ,有其特殊 的政治 经济条件 ,发展 中国家短期 内难 以完全借 鉴其
经验 :第 二 ,中国传统 的适应计 划经济体 制 的部 门设置 ,具有强 大的制度 惯性 和部 门利益将 成为改 革 的
重 大 阻力 。 因此 , 中 国大 部 制 改 革 在 推 行 的 过 程 中 难 免 会 遇 到 如 下 各 种 问题 。
其一 ,各界 对大部制 改革 的期望过高 。大部制 改革 的推 出,应 该说恰 逢其 时 。一 方面 ,经过改 革开
题 上 明确 提 出了 “ 大部 门体制 ”的概 念 。表 明党和政 府对 于政府 机构 改革及 相联 系 的行政 管理体 制改 革
的认识 达到新 的高 度 。2 0 0 8年 2月 2 3日,胡 锦涛 总书记 在 中共 中央政 治局第 四次 集体 学 习时指 出 ,建 设 服务 型政府 。要 创新行 政管 理体制 ,优 化政 府组织 结构 。3月 4日,中国共产党 第 十七届 中央 委员会
改 革方案 的说 明》 ,针对 当前行 政管 理体制 运行 过程 中存在 的突 出矛 盾 ,提 出 了国务 院机 构改 革 的具体 意 见 。 自此 ,以 “ 部制 ”为形式 表述 和价值追求 的新 一轮 政府机构 在全 国迅速展 开 。 大 回顾 中 国政府 机 构 的历史 沿 革 ,类 似 “ 大部 制 ” 的政府 机 构设 置 形式 也 曾出现 过 。例 如 ,上世 纪

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启示

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启示

公共选择理论对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启示公共选择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其突出之处在于以经济学方法研究政治问题。

简要介绍了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观点,叙述我国政府改革中透露出来的问题。

从而,以公共选择理论这一全新视角,探讨了这一理论对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标签:公共选择;机构改革;启示1 公共选择理论的概述公共选择理论的出现源于经济学家对政治现象的思考。

经济学家运用经济学的工具,对政治选择和政治决策过程进行解释。

他们重新定义了在政治舞台上活动的人的形象,由此开拓了对诸如投票、选举、官僚行为等一系列政治现象的新的观察视野。

一般认为,“公共选择”是作为政治学中一个分支学科而出现的。

它正式发端于1957年詹姆斯·布坎南(James M. Buchanan)等人在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创办的“托马斯·杰斐逊中心”。

理论界的探讨推动了所有权经济学、法律经济学和公共选择——这三门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分支学科的出现。

这种经济分析工具的应用为经济学的研究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领域,公共选择在美国的高校学府内外开始广为人知。

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公共选择作为“新政治经济学”出现在欧洲、日本和其他地方。

公共选择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即认为政府官员也是具有理性的“经济人”。

通过对政府行为的深入研究,得出了“政府失败”的必然理论,过多的国家干预严重危害民主制度的生存。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应该尽可能的减少政府干预,发挥市场调节的功能。

2 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存在的问题截止到目前为止,我国政府机构已经经历了六次大的机构改革,分别是:1982年以大幅度撤并经济管理部门为目标的第一次机构改革,1988年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为目标的第二次机构改革,1993年以政企分开为目标的第三次机构改革,1998年以构建现代行政管理体系为目标的第四次机构改革,2003年以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目标的第五次机构改革和2008年以大部制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为目标的第六次机构改革。

《行政管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

《行政管理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

《公共行政学》形成性考核册作业1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地方政府体制:地方政府是设置于地方各级行政区域内的公共行政管理机关。

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2、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是指组织的设立和经营不是以营利为目的,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志愿人员组成,实行自我管理的、独立的、公共或民间性质的组织团体。

3、人事行政:人事行政是指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

4、公文管理:公文管理就是对公文的创制、处置和管理,即在公文从形成、运转、办理、传递、存贮到转换为档案或销毁的一个完整周期中,以特定的方法和原则对公文进行创制加工、保管料理,使其完善并获得功效的行为或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1.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和行为科学的先驱者的是( C )。

A.普耳B.斯密C.欧文D.斯图亚特2.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于1961年发表,该书的作者是( A )。

A.里格斯B.古立克C.德鲁克D.高斯3.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 A )。

A.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B.领导、决策、组织、指挥、协调、人事、预算C.计划、领导、人事、指挥、组织、报告、预算D.计划、领导、人事、沟通、协调、组织、预算4职位分类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B )国,后被许多国家所效仿。

A.法B.美C.中D.英5.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 C )。

A.选任制B.考任制C.委任制D.聘任制6.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 )。

A.政府职能B.行政监督C.行政决策D.行政体制7.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 C )。

A.内阁制B.总统制C.半总统制D.委员会制8.内阁制,起源于18世纪的( A )国,后来为许多西方国家所采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模拟试题二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8分1.在我国,“课程”这个词的使用最早见于 BA学记B唐朝C宋朝D清末2.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目标是 DA实现“三个面向”B实践“三个代表”C促进国家发展D推行素质教育3.学校课程的两种基本类型一是学科课程,二是 CA综合课程B显性课程C活动课程D核心课程4.在培养学生创造性学习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价值的学习是 BA接受学习B发现学习C自主学习D学校学习5.属于国家的课程文件,规定了国家在某方面或某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因而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灵魂的是 AA课程标准B教学大纲C教学计划D课程宗旨6.当今的课程标准与以前的教学大纲有一个显着不同之处,那就是确立了 B A操作性目标B体验性目标C过程性目标D知识性目标7.教材可以分成自编教材和国家统一教材两种;这种分类所依据的是 DA学科的性质B教学的组织方式C教材设计的类型D教材的计划与制作过程8.“比较具体、明确、便于操作和评价,但学校教育中的一些重要工作很难用它的外显方式来表述”,这样的课程目标是 BA实用性目标B行为目标C展开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9.国家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规定,学生必须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习能力和相应和思想品德等,都属于学生发展的 AA基础目标B提高目标C加强目标D体验目标10,在当前,推动学习方式变革的内在动力是 AA教育自身地需求B国家大力地倡导C学生家长的强烈要求D教师的自觉行动11,按照日本学者广冈亮的说法,适用于直接性地解决问题,学习过程是“把握——明究——解决”的教材,叫做 AA生活教材B知性教材C表达教材D技术教材12,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要由“他主性”学习转向 BA发展性学习B自主性学习C探究性学习D合作性学习13,认为“课程评价是评价者与被评价者、教师与学生一起共同建构的过程”,这种观点属于课程评价不同价值取向中的 DA目标取向B方法取向C过程取向D主体取向14,在我国,第一次提出了课程三级管理制度的是 CA五十年代所采用的苏联课程管理模式B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课程计划C1996年印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D1999年教育部发布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5,在档案袋评价的几种不同类型中,最具代表性和教育意义的是DA展示型B文件型C课堂型D理想型16.校本研究伴随着英美国的“教师即研究者”运动而兴起于20世纪的CA五十年代B六十年代C七十年代 D八十年代17.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及各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颁发于CA1999年 B2000年 C2001年 D2002年18.在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几个核心要素中,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遍的形式是A A教师个人的自我反思B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C专业人员专业引领 D申请获得教育科研项目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9.在当前,我国课程方案的组成部分包括了BCEA教学大纲 B课程计划 C课程标准D课程规格 E教科书20.教材作为一定学科的载体,它所具有的基本特质是AEA典型性B科学性C实用性D发展性E具体性2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BCDEA教育实验实习B信息技术教育 C研究性学习D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E劳动与技术教育22.一个人学习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的BDA学习动机 B学习策略 C学习习惯D学习倾向性 E学习途径23.在档案袋评价中,理想型档案袋的构成部分主要有BCEA作品意义的说明 B作品产生过程的说明C系列作品D作品效果的说明 E学生的反省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4.课程基本功能:25.活动类型校本课程是以学生亲身体验为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的课程;文体类可强身健体,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保健意识,开发时要注意活动方式的多样性与大众化;信息资讯类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生活情趣类课程有艺术情趣和休闲情趣;26.基础学力27.地方课程是地方教育管理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下,根据地方社会发展及对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充分利用地方课程资源所设计的课程;它是宏观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8.教科书评价的知识维度教科书以什么理念作为指导思想去概括人类的知识,或者说选取什么样的知识来作为教学的内容,能否将学生学习的必要知识以恰当的方式汇集起来,是用来衡量内容反映学科基本结构和发展方向的水平,内容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必要性和典型性,内容及组织、表达方式的科学性,内容与学生生活环境的联系程度,内容与其他学科的协调程度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29.教材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答:正确处理知识、儿童和社会的关系,树立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学生发展离不开学科体系的教学;学生发展的主体性、主动性越来越明显,但仍离不开教师的指导、辅导与教导;智能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传授;学生的智力、人格发展不能等同;正确处理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长久保留基础知识;正确处理基础性与层次性的关系二者有机地统一;正确处理加强领导与分级管理的关系,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多样化与统一性的统一;30.研究性学习体现了哪些课程理念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强调学生的亲身体验,注重学习环境的设计,注意学习方式的改变;关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装主动探究,在探险究中体验成功与快乐;提供开放的学习空间,在承认学生智力多元的基础上,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智力潜能;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探究活动,共享学习经验;31.同以前的学科教学大纲相比,新课程标准有哪些优越性答:1、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国民素质,教学大纲着眼于内容规定;2、大纲侧重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标准在关注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同时,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3、课程标准突破学科中心,为终身发展打基础;4、教学大纲强调教师的教,课程标准注重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5、课程标准提出了多元评价建议;6、课程标准为教材编写者、教师教学及学业评价留下了创造空间;7、课程标准的内容更加丰富,它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思想和素质教育的要求;32.自主学习有哪些基本特征答:基本品质是主动性;核心品质是独立性;是一种元认知监护的学习33.谈谈什么是课程的三级管理模式答:三级管理模式是指:国家制定课程发展总体规则,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课程实施;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对课程的总体设置,规定符合不同地方需要的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地方课程的开发和选用,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开发和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五、论述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34.结合教学实际及你对新课程改革的感受,分析当前新课程改革应该要实现的培养目标;基础改革的具体目标:①课程功能的改革:从知识传授到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事,形成正确的价值观;②课程结构的改革:综合实践课为必修课;③课程内容的改革: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红,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④课程实施的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和合作的能力;⑤课程评价的改革:转变评价功能、改变评价方式;⑥课程管理的改革:三级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生的适应性;35.在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当中,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可以有哪几个基本途径答:课程资源按空间分布分为三个部分:校内的课程资源,校外的课程资源和信息化课程资源;开发时有五方面的基本途径:①开展当代社会调查,不断地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便确定或提示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社会所提供的机遇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②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在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资源,包括知识与技能、生活经验与教学经验、教与学的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各种课程素材,以及开发和利用的实施条件③研究一般青天少年以及特定受教育学生的情况,以了解他们已具备或尚须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和素质,以确定制定课程教学计划的基础;④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各种机构、各种生产和服务行业的专门人材等资源,不但可以而且应该利用,使之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财富;⑤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

行政组织学简答题

行政组织学简答题

四、简答题1、简述组织的构成要素。

答:组织的构成要素主要有下列几种:一、组织目标;二、机构设置;三、人员构成;四、全责体系;五、制度规范;六、资金设备;七、技术;八、信息沟通;九、团体意识;十、环境。

2、简述正式组织及其特征。

答: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立下来,成员具有正式分工关系的组织。

正式组织具有下列特征:(1)经过特定规划建立起来的,并非自发形成;(2)有较为明确的组织目标;(3)组织内部分成各部门,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及完成工作任务皆有明确规定;(4)组织内各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每个人承担一定的角色;(5)有明确的法律、制度和行为规范,如政府组织,军队组织等。

3、简述非正式组织及其特征。

答:非正式组织是正式组织内若干成员由于相互接触、感情交流、窃取相近、利害一致,未经人为的设计而产生的交互行为和意识,并以此自然形成的一种人际关系。

非正式组织具有以下特征:(1)自发性;(2)内聚性;(3)不稳定性;(4)领袖作用较大。

4、简述组织的功能与作用。

答:最终的国内救生组织系统内部诸要素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属性,它具体表现为组织系统的功效与作用。

组织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组织能够创造一种新的合力,起着“人力放大”作用;第二,组织能够产生一种偕同效应,提高组织效率;第三,组织能够满足人们的需要。

5、与其他社会组织相比,行政组织具有哪些特征?答:与其他社会组织相比,行政组织具有以下明显的特征:第一,行政组织是唯一可以合法使用暴力的机关;第二,行政组织是一个具有天然垄断地位的组织;第三,行政组织是可以合法行使行政权的组织;第四,行政组织是承担公共责任的组织;第五,行政组织是以追求公共利益为目的的组织。

6、简析行政组织与政治发展的关系。

答:行政组织在社会的政治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主要体现在:(1)政治和社会秩序的维持者;(2)利益的表达、聚合和转化者;(3)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4)作为政治一体化的工具。

2021国家治理体系下地方政府权力的横向与纵向配置范文3

2021国家治理体系下地方政府权力的横向与纵向配置范文3

2021国家治理体系下地方政府权力的横向与纵向配置范文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科学有效的国家治理体系的建立是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在当前深刻、复杂的变革过程中,各种矛盾不断涌现,新的治理元素不断加入,要实现“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的改革任务,转变政府职能,重构地方政府职权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途径。

可以说地方政府权力的重新配置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必须触及的深水区。

虽然在行政法学和公共管理学上对地方政府权力配置已有较多的探讨,但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理论指导下,赋予了法治在公权力配置中的新内涵。

在新形势下地方政府权力配置的考量因素和方向都呈现出新的维度,尤其需要在“政府—市场—社会”边界合理划分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地方政府权力的横向与纵向配置,这将是从行政法学领域研究此命题的新切入点。

一、国家治理体系对地方政府权力配置的影响 “治理”一词属于公共管理学中的特有概念,有其独特的内涵和外延。

现代“治理”理论源于 20 世纪 90 年代世界银行等跨国金融公司与英美等西方国家地方政府治理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它是在“新公共管理主义”、“新公共服务”思潮等一系列公共行政改革运动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全新的社会治理模式[1]197。

根据全球治理委员会 1995 年发表的《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研究报告,治理被定义为:“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物的诸多方式的总和。

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

这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 当前西方国家的主流治理模式为合作式治理,即“一个公民社会,在政策制定的过程中,不只是自上而下的专家指导和政府全能,更希望由公民、社会和民间组织共同参与制定政策,借此形成与政府间的相互对话,实现共识的凝聚”[1]13。

国开形成性考核51829《行政案例分析》形考任务(1-2)试题及答案

国开形成性考核51829《行政案例分析》形考任务(1-2)试题及答案

国开形成性考核《行政案例分析》形考任务(1-2)试题及答案(课程ID:51829,整套相同,如遇顺序不同,Ctrl+F查找,祝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一、不定项选择题题目1、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A)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A】:美国【B】:巴西【C】:埃及【D】:英国题目2、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BCDE)。

【A】:委托公共事务【B】:法律管制【C】:补助【D】:减免税收【E】:辅导监督题目3、领导作风理论以权力定位为基本变量、把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极端行为划分(ABD)类型。

【A】:专制式的领导作风【B】:放任自流的领导作风【C】:人事并重式的领导作风【D】:民主式的领导作风【E】:温和独裁式的领导作风题目4、组织文化包括(ABDE)。

【A】:道德感情【B】:价值观【C】:管理对象【D】:法律意识【E】:组织观念题目5、非营利组织的特点主要有(ABCDE)。

【A】:组织性【B】:非政府性【C】:非营利性【D】:自治性【E】:志愿性题目7、下列属于人事行政机关类型的有(ABDE)。

【A】:部内制【B】:部外制【C】:首长负责制【D】:折中制【E】:党统一领导制题目8、从权力的性质上,一般把行政领导权利分为(BC)。

【A】:合法权力【B】:非权利性影响力【C】:权利性影响力【D】:奖惩权力【E】:决策权力题目9、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ABCD)。

【A】:归属权【B】:奖惩权力【C】:专业知识权【D】:合法权力【E】:决策权力题目10、从国家公务员晋升的形式上来看、大体上有(ABCDE)。

【A】:年资晋升制【B】:考试晋升制【C】:越级晋升制【D】:综合晋升制【E】:功绩晋升制题目11、以行政权力的划分作为标准来进行分类,可以把行政体制分为(BDE)。

【A】:行政领导体制【B】:行政区划体制【C】:中央与地方关系体制【D】:中央政府体制【E】:地方政府体制题目17、公共行政环境的(B)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20, 9(3), 301-304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0 in Hans. /journal/asshttps:///10.12677/ass.2020.93046Reform of Local GovernmentInstitutions: Dimensions ofStructure, Function andRelationshipZhaorong CaoSchool of Politics and Public management, Shanxi University, Taiyuan ShanxiReceived: Feb. 26th, 2020; accepted: Mar. 12th, 2020; published: Mar. 19th, 2020AbstractThe eighth reform of government institutions has been launched in 2018. This reform focuses on strengthening the party’s unified leadership as a political theme. It focuses on optimiz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government and emphasizing the formation of a streamlined, collaborative, and efficient functional system. This paper believes that under such a strategic layout, the reform of local government institutions is mainly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logic of adjusting functions, changing structures, and rational relations, and using Shanx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o specifi-cally analyze the basic implementation path under this model. After the reform, it will further consolidate the central position of local party committees, improve th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of local governments, and give full play to the advantages and vitality of markets and society, and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local governance systems and capabilities.KeywordsInstitutional Reform, Government Functions, Local Governance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结构、功能、关系的维度曹曌蓉山西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西太原收稿日期:2020年2月26日;录用日期:2020年3月12日;发布日期:2020年3月19日曹曌蓉摘 要第八次政府机构改革在2018年已经展开,此次改革以强化党的统一领导为政治主题,着眼于优化政府效能,强调形成精简、协同以及高效的职能体系。

本文认为在这样的战略布局下,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主要是围绕调职能、变结构、理关系的理论逻辑展开,并以山西省为例具体分析了这一模式下的基本实施路径。

改革后将进一步巩固地方党委的中枢地位,提高地方政府行政效率,市场和社会的优势和活力也会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推进实现地方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

关键词机构改革,政府职能,地方治理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licenses/by/4.0/1. 引言根据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审议和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决定》,新一轮党政机关机构改革拉开序幕。

在2018年底前中央层面的机关机构改革已经完成,2019年3月地方的改革任务也陆续实现。

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直接联系人民和市场主体,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这最后一公里在整个机构改革大局中举足轻重。

2. 2018年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战略布局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在战略布局上与中央是相互联结的,主要是做好与中央的衔接并确保其他各类机构改革协同推进。

新一轮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以强化党的统一领导为政治主题,着眼于优化政府效能,形成精简协同高效的地方政府管理体制,发挥中央和地方两种积极性,提升地方治理能力。

2.1. 政治主题:强化党的统一领导加强党的工作领导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1]。

党在整个治理体系中始终是中枢地位,针对长期以来在一些领域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权责脱节和党的领导弱化,新一轮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不仅是政府自身的改革,也关注党和政府在机构设立和职能分配中的困境。

这次改革以强化党统一领导为政治主题,地方政府机构履职过程中体现党的领导的制度优势,不断增强地方各级党委的组织协调能力。

2.2. 改革目标:推进地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1988年政府机构改革率先提出从转变职能入手,强调减少行政体系不合理的职能总量,去除阻碍市场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束缚。

2018年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也提职能转变,是在整个治理体系(包括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角度,进入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目标的新阶段,是一次全方位、全过程、系统性以及深层次的变革,涉及到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省级群团组织、省委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以及市县机构改革。

曹曌蓉3. 2018年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基本路径根据结构功能主义,组织功能是组织立身的依据,对功能的定位决定了组织结构的设置。

2018年地方政府改革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即调职能、变结构、理关系。

第一,调职能,推动行政效能优化,政府职能从基于管理转向基于服务;第二,变结构,依据职能来调整政府机构配置,提高行政效率,提升地方政府的自主权,释放地方政府活力;第三,理关系,即理顺政府–市场–社会三个治理主体间的合作关系,在互动、协同中发挥多元治理主体的优势。

3.1. 调职能:明晰地方党政、政府部门权责新一轮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对促进现代政府建设进程和经济健康发展十分重要,地方政府积极对应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来调整和优化权责范围,具体包括地方党政职能和政府部门间职能两个方面。

1) 紧扣政治主题,统筹协调地方党政职能当前我国的体制改革需要一个强大的治理中枢来防止碎片化困境,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理现代化格局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基础。

山西省在此次改革中加强了省委对地方重大事务的领导。

一方面,变领导小组为委员会,提高了省委领导小组的地位,体现了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和力量的加强。

委员会除了能够实现重大工作的有效施行,更重要的是保障了思想的统一[2]。

另一方面,增强职能划拨和协调,促进省委统一领导下职能部门的归口管理。

由山西省委深化党政机构改革领导小组牵头,推动地方党政机构合并设立或者合署办公,比如山西省由省委组织部统一负责公务员工作等。

统筹协调党政职能是此次机构改革的一大重心,明晰了职权和责任,克服了长期以来党政在一些工作开展上因交叉重复导致的内耗。

2) 优化效能,形成精简协同高效的地方政府职能体系地方机构改革并非简单的撤减合并,而是着眼于地方整体治理结构的优化,以合理界定机构职能、科学配置部门职权作为地方机构改革的出发点,以精简、协同和高效为关键准则,构建机构精简、职责明晰、权责匹配、廉洁高效的职能体系。

根据《山西省机构改革方案》和《山西省机构改革实施方案》,在新的政府体制机制框架下,将优化协同高效作为重心,明确分配部门职责,多部门协调时要厘清主次责任。

2018年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强调转变政府职能和优化政府效能,政府部门间运行也更加顺畅。

3.2. 变结构:提高行政效率,释放地方政府活力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包括横向和纵向结构调整,横向上统筹设置地方政府机构,推动地方政府重点领域大部门制改革,提高行政效率;纵向上强调要合理划分央地职权范围,给地方更多自主空间。

1) 推动地方政府重点领域大部门制改革在中央层面,根据新时代发展要求把一些领域或职能相似、关联密切的部门均采取统筹归划。

在地方层面也要求依据精简协同高效的职能定位,强化部门内部整合,推进机构存量职能合理配置。

地方政府可以根据情况在交通运输以及农业农村等领域推进市县政府机构整合,此次改革部分省出现了一对多的省级大部制机构。

改革要求省委在中央政策框架内做好与中央的衔接,并确保各类机构改革的统筹协同推进,比如山西省通过整合监督职责组建了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2) 职责异构,因地制宜设立特色机构我国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属于行政性分权,中央政府在双方关系中起主导性作用。

为了便于领导,中央政府在地方对口设置行政机构,即职责同构。

这种上下对应的机构设置模式有利于加强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但是忽视了地方的特殊性和治理效能。

新一轮的机构改革将权力下放到基层,准许地方成立特曹曌蓉色机构,领导方式上允许一对多或者多对一。

对于涉及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政令统一时,由中央全面部署和统筹规划,保证上下贯通,相互衔接。

同时重视地方的特点和差异性,赋予地方政府省以下机构自主权,提倡地方贴合实际需要不断创新。

山西结合省情因地制宜设置了省能源局和省小企业发展促进局等特色机构,既符合全局统一性,也尊重局部灵活性,释放地方政府的活力和积极性。

3.3. 理关系:推进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间协作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涉及整个治理体系,着眼于理顺政府、市场、社会三者间的关系。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活力,鼓励社会组织承接公共管理和服务职能以及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1) 深化放管服–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新一轮机构改革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导向,整合基层审批权和执法力量,设置综合性行政服务机构推进组织形式的扁平化和网格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