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苏教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科学:06月球教案教学设计(2)

新教材苏教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科学:06月球教案教学设计(2)
新教材苏教版(2017秋)四年级下册科学:06月球教案教学设计(2)

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

6月球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过程。

2.了解月球概况,知道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

3.知道月相名称,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

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

知道月相名称,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有关月球的视频。

学生分组材料:月球仪、塑料盒、沙、石子、泡沫球、手电筒、排球、月相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一课我们了解了有关地球的知识,指生说一说上一课学习的有关地球的知识。

在我们地球附近,有一颗始终围绕地球旋转的卫星,同学们知道他的名字吗?

是月球。

2.是的,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大家知道月球的有关知识吗?今天我们就来探讨,有关月球的知识。

板书课题:6月球

二、探索

活动一:阅读有关环形山的资料,做环形山形成和阴影变化的模拟实验

1.教师引导:月球的历史由来已久,我们古人是怎样认识月球的呢?

2.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说一说古人对月球的认识。

3.400多年前,意大利的天文学家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了地球,让我们跟随伽利略一起去看一看,月球上究竟有什么?

4.出示课本17页伽利略观察月球的图片和月球表面的图片,学生认真观察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伽利略观察到了月球表面有什么?。

预设:

伽利略通过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看到了月球表面众多的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5.学生看旁边的月球表面图片,分别在这幅图上找一找环形山、高地和月海。

6.对于这些环形山,人们又是怎样认识的呢?

预设:

许多年来,科学家一直认为环形山是由火山喷发而形成的,直到大约50年前,科学家又得出新的结论,这些环形山大部分是来自宇宙的流星撞击而形成的。

7.教师出示火山喷发及火山喷发后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且与月球上的环形山比较一下,想象两者的相同之处。

8.教师引导:到了大约50年前,科学家对于环形山又有了新的结论,认为这些环形山大部分是由来自宇宙的流星撞击而形成的。来自宇宙的流星撞击为什么会形成环形山呢?下面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体验一下模拟环形山的形成。

9.出示课本第17页下面模拟环形山形成的图片,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相关文字,初步了解本次模拟实验的所需材料、方法及要求。

10.全班交流

实验器材:托盘、细沙、石子、泡沫球、手电筒等等。

实验方法:

①在一个盘子里铺上约3厘米厚的细沙。

②从不同的高度和不同位置往沙盘里丢相同大小的石子。

③再从同一高度、不同位置丢大小不同的石子。

实验注意点:

本次实验是一个对比实验,分别要从不同的高度和不同位置往沙盘里丢大小相同的石子,再从同一高度、不同位置丢大小不同的石子,然后比较沙盘里沙坑的情况。

11.学生分小组活动,进行模拟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做相应的指导。全班交流,各小组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情况以及得出的实验结论。

预设:

从不同的高度、不同的位置往沙盘里丢相同大小的石子,高度越高,沙坑越大,高度越低,沙坑越小。

从同一高度、不同位置丢大小不同的石子,石子越大,沙坑越大,石子越小,沙坑越小。手电筒代表太阳,当阳光从不同角度照射月球上的环形山时,形成的阴影不同,太阳光斜射月面,环形山最为明显,而直射时环形山不太明显。

实验结论:月球上的环形山主要由陨石撞击形成。

12.教师小结:刚刚我们模拟了环形山的形成,观察了环形山投影的变化,从这个模拟活动中,我们初步可以得出结论——月球上的环形山主要是由陨石撞击而形成的。

活动二:模拟月球公转,观察月相变化

1.教师引导:大家都知道,我们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而月球是地球的一颗卫星,地球始终围绕太阳转,而月球始终围绕地球转。那么,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月相会有什么变化呢?这种变化又有怎样的规律呢?下面我们通过模拟实验来探究这个方面的问题。

2.出示课本18页上面的模拟月球公转的图片,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模拟实验的材料、方法及注意点。

3.全班交流

实验材料:台灯、排球等。

实验步骤:

①拉上窗帘,关上顶灯,打开台灯并放在教室中央。

②手臂伸直,双手托住一只排球,球的位置比头稍高。

③原地转动身体,让球一直保持在身体的前方。

④观察球面受光的情形。

教师强调本次实验的注意点:

实验时,教室里面要保持黑暗状态,这样效果更好。

在这个实验中,落地台灯相当于太阳,排球相当于月球,人的头部相当于地球。地球转动一周,相当于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地球上的人就可以看到台灯的光照在排球上的反光,由于照射角度的不同,可以看到月相的变化。

4.教师请一位同学做演示实验,其他同学认真看一看,进一步了解本次实验的方法以及注意点。

学生分小组活动,做一做这个模拟实验,进一步体会月球公转时月相的变化。

5.全班交流,学生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以及得出的实验结论。

预设:

我们可以看到8个方向的排球受光部分的情形。

可以知道月球按逆时针方向绕着地球公转。

活动三:阅读月球的相关资料

1.出示课本18页中间的一段文字,学生自由读一读,初步了解这段文字的内容,进一步了解有关月球的知识。

在宇宙中,环绕行星运行的天体被称为卫星。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是地球的卫星,也是距地球最近的一个天体。它还是至今人类唯一登陆过的地外天体。月球上没有空气,没有水分,缺乏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月球自己并不发光,但能够反射太阳光。

2.出示18页中间有关月球以及月球围绕地球转动的图片,引导学生再看一看,结合有关月球的介绍,进一步体会月球的知识。

3.讨论交流: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月球的表面和地球的表面,想一想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有什么不同?

预设:

①地球表面有大气、土壤、岩石,还有液态水形成的海洋、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因而没有风),没有液态水,有岩石,月壤因热胀冷缩而呈粉末状。

②地球表面有地壳结构和地质作用,所以有山地、平原、盆地等地形;月球表面没有地质作用,月表虽也有高低不同的地形,但大部分是由陨星撞击形成的。二者有完全不同的成因。

③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只有地球表面的1/6,人受到的重力要比在地球上小得多,走起来很容易,但容易摔跤。

4.教师相机补充一些有关月球的知识

月球绕地球的公转周期是27.3天,月球在绕地球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自转周期也是27.3天。由于月球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相等,所以我们在地球上只能看见月球的正面,而看不见月球的背面,因此模拟月球的排球需要保持静止状态。

5.讨论交流:同学们,假如我们要登陆月球或者参加月球基地建设,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呢?需要带哪些物品?

出示课本18页最下面一幅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人类第1次登上月球的情景。

活动四:连续观察月亮并整理月相观察日记,总结月相变化规律

1.教师引导:月亮每天升起,把淡淡的月光洒向地球,月亮每天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又有什么规律呢?请同学们观察月亮。出示课本19页上面连续观察月亮的要求。

2.提出要求:

①每晚6点对月亮进行观察。

②将观察到的月亮形状和它的位置画在月相记录单上。

3.指导学生观察月相和记录月相

月相的画法:先画一个圆,再通过圆心画圆的一条中心线,阴暗部分涂上黑色,光亮部分涂上黄色,这样一个月相就记录好了。

4.教师强调:每天观察月相要在固定时间观察,要记录月亮的相对位置,因为月亮和太阳一样,也会东升西落,同一天中晚上6:00、9:00和夜里12:00,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是不一样的,因此,每天观察月亮的时间要固定。

说明:本次活动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因此课堂上可以将活动要求布置下去,引导学生每天坚持观察月相,并且记录整理。一个月后,再利用时间进行交流展示。在本次课堂上,教师可以事先提供1-2个月的月相记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学习,得出月相的变化

规律。

5.整理月相观察记录

出示月相记录,引导:这是老师观察记录的月相记录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且按照要求完成相关的活动要求。

6.出示课本19页中间的整理月相观察记录要求。

①根据形状认识各种月相名称。

②将你记录的月相对照形状进行归类。

③根据月相观察记录,数一数两次满月大约间隔多少天。

学生读一读,初步了解本次月相观察日记的整理要求。

7.学生分小组活动,进行月相观察日记的整理活动,并且思考要求中提出的问题。

出示课本19页各种月相名称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认识各种月相的名称。

8.讨论:从新月到满月,月相是怎样变化的?从满月到残月,月相又是怎样变化的?预设:

从新月开始,月亮亮右边一点点,随着日期的增加,亮的部分愈来愈多;满月之后,月亮右边亮的部分由边缘逐渐消失而阴影慢慢增多,变成亮左边一半的下弦月。右边阴影部分愈来愈多,而到亮左边一点点的残月,再后来就看不见了。

9.教师相机出示一些月相,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这些月相的名称。

10.交流讨论:根据月相观察记录,大家想一想,两次满月大约间隔多少天?

预设:两次月圆之间相隔29.53天,月相变化的顺序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盈凸——满月——亏凸——下弦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11.同学们,经过月相的观察日记的整理,我们发现月亮升起的位置变化有什么规律呢?每天固定时间观察,6点或者9点都可以,这样可以观察到月亮出现在天空的不同位置。总体是上半夜上弦月出现在西部天空,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圆,下弦月出现在东部天空或者看不见(一天比一天出现得晚);下半夜则相反,上弦月基本上看不见,下弦月出现在东部天空。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过程,模拟了月球环形山的形成实验,并且在此基础上,观察了环形山投影的变化。接着我们又模拟了月球的公转,观察了月相的变化,了解了月相变化的规律。课后,请大家坚持每天观察月相,做好观察记录。

一、选择题

1.为了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应该()

A.一半浸在水里一半露在空气中

B.全部露出睡面

C.先浸在水里再拿出水面

D.一直浸泡在水中,读数后再拿出水面2.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物体上受冷后凝结的小冰晶是()

A.露

B.霜

C.雨

D.雪3.不同颜色的物体,它们的吸热性能是()的快。

A.深色

B.浅色

C.一样快

4.水和沙比较它们的吸热和散热性能正确的是()。

A.水吸热快散热快

B.沙吸热快散热快

C.水和沙吸热散热一样快一样慢

5.二氧化碳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固体,叫做()。

A.气冰

B.液冰

C.干冰

6.丹顶鹤的跳舞行为属于鸟类繁殖行为中的( )。

A.求偶

B.交配

C.筑巢

D.育雏7.下列不属于鸟类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繁殖行为的是( )。

A.占窝、筑巢

B.求偶、交配

C.胎生、哺乳

8.下列植物中,( )是靠水流传播种子的。

A.苍耳

B.莲蓬

C.野果

9.番茄散播种子的方式是()

A.自体传播

B.动物传播

C.风传播

10.下列植物中利用动物传播种子的是()。

A.椰子、油菜花

B.蒲公英、苍耳

C.苍耳、鬼针草

11.孔雀的求偶方式是()。

A.特殊的声音

B.开屏

C.鲜艳的羽毛

12.下列动物中和猫生殖方式相同的是()。

A.鸭嘴兽

B.狗

C.乌龟

13.关于缫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要将蚕茧放入开水中浸泡一小时左右

B.可以在水中加入配好的小苏打

C.用小炊帚轻轻搅动找出丝头,进行抽丝

D.缫丝前要先将蚕茧表面的乱丝去掉。14.关于蚕蛾翅、脚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有一对翅、六只脚

B.它有两对翅、八只脚

C.它有两对翅、六只脚15.对于蚕蛾的描述,下面正确的是()。

A.蚕蛾有口器,也吃东西

B.蚕蛾有口器,但不吃东西

C.蚕蛾没有口器,所以不能吃东西

二、填空题

16.热在金属中是以________方式传递的,热在酒精中是以________方式传递的。17.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________。

18.________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19.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________状态。

20.温度计是利用________的原理做成的。

21.苍耳、鬼针草、蒺藜等植物果实长有许多钩或刺,或者像野葡萄多肉好吃,果实的这种结构有利于借助________将种子传播到远处。

22.学习完本课,你能总结出种子的传播方式吗?填一填。

23.当果实成熟后,果实内部就有了________。

24.________和________是动物产生新生命的主要方法。

25.蚕宝宝是从________开始蜕皮的,蚕蜕皮的原因是________。

26.蚕从吐丝到结茧完成大约需要________天时间。

27.剪开茧子后的蛹还能________。

28.用________搅动,把蚕丝的头儿找到。

29.蚕蜕皮时千万不能弄断它身上的________,不然________不仅脱不下来,还会死掉。30.蚕的天敌很多,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喂养的时候要远离它们。

三、判断题

31.水和沙子在相同的条件下吸热和散热性能是一样的。()

32.蜡加热以后会体积会膨胀。()

33.夏天架电线不要绷得太紧,以免冬天冷缩绷断。()

34.油菜、凤仙花、蒲公英都是属于弹射传播。()

35.吃了桑叶的蚕吐的丝质量会好些。

36.蚕宝宝是由蚕卵变来的。

37.蚕卵在孵化过程中,我们用放大镜观察它的样子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38.刚孵出的小蚕头小身体大,全身白色。

39.为保证蚕卵正常孵化,要将蚕卵放置在消毒的温暖的室内。

40.为防止蚕宝宝感冒,所以要把蚕房的门窗关闭。

四、解答题

41.一杯热水会逐渐变凉,且下降的规律是先快后慢,为什么会这样变化?

42.抽丝要经过几道程序?

43.说说蚕蛹的身体特点。

44.在蚕宝宝出生前,我们应该做哪些准备?

45.剪开茧子后的蛹还能活吗?

46.蚕呼吸空气吗?它用什么来呼吸?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解答】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应该一直浸泡在水中,读数后再拿出水面。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

2.B

解析:B

【解析】【解答】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物体上受冷后凝结的小冰晶是霜。故选B。【分析】本题考查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3.A

解析:A

【解析】【解答】不同物质具有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深色物质和浅色物质的比较。

4.B

解析:B

【解析】【解答】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优于液体。例如沙子吸热和散热的速度比水快。【分析】本题考查不同物质的比较。

5.C

解析:C

【解析】【解答】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形式。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状态的改变。

6.A

解析:A

【解析】【解答】丹顶鹤的跳舞行为是为了求偶。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动物界不同的动物求偶方式不同,有鸣曲求偶的,有跳舞求偶的,有赠送礼物求偶的。

7.C

解析:C

【解析】【解答】胎生、哺乳是繁殖后的行为,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鸟类繁殖过程有: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产卵。

8.B

解析:B

【解析】【解答】A、苍耳利用动物传播的,不符合题意。

B、莲蓬利用水流传播的,符合题意。

C、野果也是利用动物传播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植物的种子都有自己的传播方法:油菜的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在炸裂的同时就将种子弹射出去,称为弹射传播,像油菜种子一样弹射传播的植物还有:绿豆、大豆、豌豆、芝麻、凤仙花、喷瓜等;蒲公英是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还有:芦苇、杨柳、槭树、枫树等,它们的种子都具有轻、带翅或绒毛等特点;莲蓬、椰子的种子是利用水流传播的;苍耳的种子是利用动物传播的。

9.B

解析:B

【解析】【解答】番茄成熟后掉到地上,遇到牛羊等踩烂后带到附件的草地上,遇到适宜的温度、湿度就会发芽,属于动物传播。

【分析】本题考查番茄散播种子的方式。

10.C

解析:C

【解析】【解答】油菜花属于弹射传播,椰子属于水传播,蒲公英属于风传播,故而选C。

【分析】本题考查动物传播的具体种类。

11.B

解析:B

【解析】【解答】雄性孔雀通过开屏吸引更多异性的注意力,是孔雀的求偶方式。【分析】本题考查孔雀的求偶方式。

12.B

解析:B

【解析】【解答】猫和狗是胎生,乌龟是卵生,而鸭嘴兽虽然是哺乳动物,但它是卵生的,是低等哺乳动物。

【分析】本题考查卵生、胎生。

13.A

解析:A

【解析】【解答】抽丝时,先把蚕茧表面的乱丝摘掉。把蚕茧放在水中浸泡10—15分钟。再用竹丝刷等搅动,把蚕丝的头儿找到,然后就开始抽丝。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抽丝的过程。

14.C

解析:C

【解析】【解答】蚕蛾有2对翅膀,6只脚,身子大,翅膀小,飞不起来。

【分析】本题考查蚕蛾的身体。

15.C

解析:C

【解析】【解答】蚕蛾没有口器,所以不能吃东西。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蚕蛾的身体。

二、填空题

16.传导;对流

【解析】【解答】金属属于固体,酒精属于液体,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液体和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互相混合,这种传热方

解析:传导;对流

【解析】【解答】金属属于固体,酒精属于液体,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液体和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互相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分析】本题考查对流的定义。

17.凝结

【解析】【解答】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分析】本题考查凝结的定义。

解析:凝结

【解析】【解答】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分析】本题考查凝结的定义。

18.云、雾、雨、露、霜、雪、冰

【解析】【解答】云、雾、雨、露、霜、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

解析:云、雾、雨、露、霜、雪、冰

【解析】【解答】云、雾、雨、露、霜、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这种现象叫做蒸发。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做凝结。

【分析】本题考查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19.气体

【解析】【解答】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形式。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分析】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状态的改变。

解析:气体

【解析】【解答】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体形式。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能恢复到气体状态。。【分析】本题考查二氧化碳状态的改变。

20.物质热胀冷缩

【解析】【解答】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温度计就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分析】本题考查温度计的原理。

解析:物质热胀冷缩

【解析】【解答】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温度计就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分析】本题考查温度计的原理。

21.动物

【解析】【解答】苍耳、鬼针草、蒺藜等植物果实长有许多钩或刺,或者像野葡萄多肉好吃是利用动物传播的。

【分析】植物的种子都有自己的传播方法:油菜的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在炸裂的同时就将

解析:动物

【解析】【解答】苍耳、鬼针草、蒺藜等植物果实长有许多钩或刺,或者像野葡萄多肉好吃是利用动物传播的。

【分析】植物的种子都有自己的传播方法:油菜的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在炸裂的同时就将种子弹射出去,称为弹射传播,像油菜种子一样弹射传播的植物还有:绿豆、大豆、豌豆、芝麻、凤仙花、喷瓜等;蒲公英是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还有:芦苇、杨柳、槭树、枫树等,它们的种子都具有轻、带翅或绒毛等特点;莲蓬、椰子的种子是利用水流传播的;苍耳的种子是利用动物传播的。

22.弹射传播;油菜、凤仙花;动物传播;苍耳、鬼针草、蒺藜;风力传播;蒲公英、蓟、槭树;水流传播;莲蓬、椰子

【解析】【解答】植物的种子都有自己的传播方法:油菜的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

在炸裂的同

解析:弹射传播;油菜、凤仙花;动物传播;苍耳、鬼针草、蒺藜;风力传播;蒲公英、蓟、槭树;水流传播;莲蓬、椰子

【解析】【解答】植物的种子都有自己的传播方法:油菜的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在炸裂的同时就将种子弹射出去,称为弹射传播,像油菜种子一样弹射传播的植物还有:绿豆、大豆、豌豆、芝麻、凤仙花、喷瓜等;蒲公英是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还有:芦苇、杨柳、槭树、枫树等,它们的种子都具有轻、带翅或绒毛等特点;莲蓬、椰子的种子是利用水流传播的;苍耳的种子是利用动物传播的。

【分析】本题考的是不同的种子传播方式。

23.种子

【解析】【解答】种子包含在果实中央,一般是先有果实后有种子。

【分析】本题考查种子。

解析:种子

【解析】【解答】种子包含在果实中央,一般是先有果实后有种子。

【分析】本题考查种子。

24.卵生;胎生

【解析】【解答】卵生和胎生是动物的繁殖活动之一,是动物产生新生命的主要方法。【分析】本题考查动物产生新生命的主要方法。

解析:卵生;胎生

【解析】【解答】卵生和胎生是动物的繁殖活动之一,是动物产生新生命的主要方法。【分析】本题考查动物产生新生命的主要方法。

25.头部;旧皮阻碍身体长大

【解析】【解答】蚕宝宝是从头部开始蜕皮的,蚕蜕皮的原因是旧皮阻碍身体长大。【分析】当蚕的头部出现黄点时,表明蚕开始蜕皮,蚕的蜕皮从头部开始蜕皮,直至脱离。

解析:头部;旧皮阻碍身体长大

【解析】【解答】蚕宝宝是从头部开始蜕皮的,蚕蜕皮的原因是旧皮阻碍身体长大。【分析】当蚕的头部出现黄点时,表明蚕开始蜕皮,蚕的蜕皮从头部开始蜕皮,直至脱离。

26.【解析】【解答】蚕从吐丝到结茧完成大约需要2天工作。

【分析】蚕宝宝吐丝了经过一次脱皮后,就是二龄幼虫。她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共要脱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才开始吐丝结茧。

解析:【解析】【解答】蚕从吐丝到结茧完成大约需要2天工作。

【分析】蚕宝宝吐丝了经过一次脱皮后,就是二龄幼虫。她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共

要脱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才开始吐丝结茧。

27.正常发育

【解析】【解答】剪开茧子后的蛹还能正常发育。

【分析】如果气候适宜,一般蛹都会蜕变成蚕蛾的,所以即使剪破蚕茧,只要蛹不受伤,就可以正常发育。

解析:正常发育

【解析】【解答】剪开茧子后的蛹还能正常发育。

【分析】如果气候适宜,一般蛹都会蜕变成蚕蛾的,所以即使剪破蚕茧,只要蛹不受伤,就可以正常发育。

28.竹丝刷

【解析】【解答】抽丝时,先把蚕茧表面的乱丝摘掉。把蚕茧放在水中浸泡10—15分钟。再用竹丝刷搅动,把蚕丝的头儿找到,然后就开始抽丝。

【分析】本题考查抽丝的过程。

解析:竹丝刷

【解析】【解答】抽丝时,先把蚕茧表面的乱丝摘掉。把蚕茧放在水中浸泡10—15分钟。再用竹丝刷搅动,把蚕丝的头儿找到,然后就开始抽丝。

【分析】本题考查抽丝的过程。

29.丝;“外衣”

【解析】【解答】蚕脱皮的时候,千万不能弄断它身上的丝。

【分析】本题考查蚕蜕皮时的注意事项。

解析:丝;“外衣”

【解析】【解答】蚕脱皮的时候,千万不能弄断它身上的丝。

【分析】本题考查蚕蜕皮时的注意事项。

30.蚂蚁;蟑螂;老鼠

【解析】【解答】蚕的天敌很多,如:蚂蚁、蟑螂、老鼠等,喂养的时候要远离它们。【分析】本题考查蚕的天敌。

解析:蚂蚁;蟑螂;老鼠

【解析】【解答】蚕的天敌很多,如:蚂蚁、蟑螂、老鼠等,喂养的时候要远离它们。【分析】本题考查蚕的天敌。

三、判断题

31.错误

【解析】【解答】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优于液体。例如沙子吸热和散热的速度比水快。【分析】本题考查不同物质的比较。

32.正确

【解析】【解答】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分析】本题考查热胀冷缩。

33.正确

【解析】【解答】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夏天架电线不要绷得太紧,以免冬天冷缩绷断;【分析】本题考查冷缩的应用。

34.错误

【解析】【解答】油菜、凤仙花属于弹射传播,而蒲公英属于风传播。【分析】本题考查弹射传播。

35.正确

【解析】【解答】吃了桑叶的蚕吐的丝质量会好些。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桑叶是蚕的主食,喂食过桑叶的蚕吐出的蚕丝质量会更好。

36.正确

【解析】【解答】蚕以蚕卵繁殖,蚕宝宝是由蚕卵孵化而来的。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蚕以蚕卵繁殖。蚕卵刚进化出的蚕叫做蚁蚕,它刚从蚕卵中孵化出来两三个小时就会进食桑叶。

37.错误

【解析】【解答】蚕卵在孵化的过程中,是可以逐渐长大的,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分析】蚕以卵繁殖。蚕卵看上去很像粒细芝麻,宽约1毫米,厚约0.5毫米。一只雌蛾可产400~500粒蚕卵。1700~2000粒蚕卵重约1克,直径0.2cm。蚕卵的颜色,刚产下时为淡黄色或黄色,经1~2天变为淡赤豆色、赤豆色,再经3~4天后又变为灰绿色或紫色,便不再发生变化,称为固定色。蚕卵外层是坚硬的卵壳,里面是卵黄与浆膜,受精卵中的胚胎在发育过程中不断摄取营养,逐渐发育成蚁蚕,它从卵壳中爬出来,卵壳空了之后变成白色或淡黄色。

38.错误

【解析】【解答】刚孵出来的蚕身体是褐色或黑色,所以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蚕从蚕卵中孵化出来时,身体的颜色是褐色或黑色的,极细小,且多细毛,样子有点像蚂蚁,所以叫蚁蚕。蚁蚕长约2毫米,体宽约0.5mm,它从卵壳中爬出来后,经过2~3小时就会进食桑叶。

39.正确

【解析】【解答】为保证蚕卵的正常孵化,应该将蚕卵放置在消毒的温暖的室内。所以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分析】蚕喜欢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

40.错误

【解析】【解答】蚕宝宝的生长需要通风,所以不能将蚕房的门窗关闭。故题目的说法是错误的。

【分析】适宜蚕宝宝生活的环境是温暖、潮湿、通风的。

四、解答题

41.热水刚倒入杯中,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差很大,热量散发得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度就慢了。

【解析】【解答】热水变凉的规律是:先快后慢,逐渐稳定,这是因为热水刚倒入杯中,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差很大,热量散发得很快,当逐渐与周围环境的温差变小时,热的散发速度就慢了。【分析】本题考查热水变冷的规律。

42.答:(1)摘掉蚕茧表面乱丝(2)把蚕茧在开水中浸泡(3)细刷搅动,找出丝头(4)抽丝、测量,缠绕在线板上。

【解析】【解答】蚕抽丝的程序包括:(1)摘掉蚕茧表面乱丝(2)把蚕茧在开水中浸泡(3)细刷搅动,找出丝头(4)抽丝、测量,缠绕在线板上。

【分析】蚕抽丝的过程:等蚕茧收获以后,在蚕蛾未破茧之前,把蚕茧氽入沸水之中,一边用一个稻柴扎成的把帚,在锅中搅缠,蚕茧的丝头就会缠在把帚上,然后把丝头引上缫车,摇动缫车,蚕丝就缫出来了,如果你是一个二个,玩玩而已,那你就先把蚕茧用开水泡一下,再慢慢把蚕茧外面的乱丝剥去,一直剥到蚕丝的头出来,你就可以把它绕在圆筒上,一直绕到蚕丝抽完,中间是不会断的。

43.答:蚕宝宝吐丝后变成了蚕蛹。蚕蛹的身体是椭圆形,一节一节的,一端较粗,一端较尖,粗端是头部,外部褐色很硬。在蛹的头部可以看到一对眼,一对还没有变成的触角。在蛹的胸部,可以看到一对没有完全变成的翅。如果用手指捅一捅它,它会动。【解析】【解答】蚕蛹的特点:蚕宝宝吐丝后变成了蚕蛹。蚕蛹的身体是椭圆形,一节一节的,一端较粗,一端较尖,粗端是头部,外部褐色很硬。在蛹的头部可以看到一对眼,一对还没有变成的触角。在蛹的胸部,可以看到一对没有完全变成的翅。如果用手指捅一捅它,它会动。

【分析】蚕蛹的体形像一个纺锤,分头、胸、腹三个体段。头部很小,长有复眼和触角;胸部长有胸足和翅;鼓鼓的腹部长有9个体节。颜色是咖啡色的。专业工作者能够从蚕蛹腹部的线纹和褐色小点来判别雌雄。蚕刚化蛹时,体色是淡黄色的,蛹体嫩软,渐渐地就会变成黄色、黄褐色或褐色,蛹皮也硬起来了。经过大约12到15天,当蛹体又开始变软,蛹皮有点起皱并呈土褐蚕茧色时,它就将变成蛾了。

44.答:要为蚕宝宝在纸盒中布置一个温暖的家;别忘了在盒子上扎孔,因为蚕宝宝也要呼吸;蚕宝宝怕蚂蚁、蟑螂、老鼠,要把它放在安全的地方;蚕宝宝不喝水,桑叶

洗净后必须控干水分才能喂它;饲料不能太稀,否则它会拉肚子。

【解析】【解答】要为蚕宝宝在纸盒中布置一个温暖的家;别忘了在盒子上扎孔,因为蚕宝宝也要呼吸;蚕宝宝怕蚂蚁、蟑螂、老鼠,要把它放在安全的地方;蚕宝宝不喝水,桑叶洗净后必须控干水分才能喂它;饲料不能太稀,否则它会拉肚子。

【分析】当环境不适宜时,蚕宝宝就会生病。

45.剪开剪子后的蛹仍能正常发育。

【解析】【解答】剪开剪子后的蛹仍能正常发育。

【分析】本题考查蛹的变化。

46.蚕需要呼吸空气,是通过气门或气孔进行呼吸的。

【解析】【解答】蚕需要呼吸空气,是通过气门或气孔进行呼吸的。

【分析】本题考查蚕的呼吸。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完整教案【教学设计】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 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冷和热 1 冷热与温度 2 热胀冷缩 3 水受热以后 4 水遇冷以后 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 5 地球 6 月球 7 太阳 8 太阳钟 第三单元昆虫 9 庞大的“家族” 10 养昆虫 11 探究昆虫的奥秘 第四单元繁殖 12 用种子繁殖 13 用根、茎、叶繁殖 14 动物的繁殖 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 15 生物与非生物 16 动物的庇护所 17 环境变化以后 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2021

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与 实验计划 ××小学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班级:四年级任课教师:×××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用科学语言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人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探究与兴趣目标 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 科学态度目标: 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 (三)科学思考能力 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具体如下: ①发觉与描述自然现象因果问题的能力觉察、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 ②产生逻辑预测的能力。 ③计划和实施控制实验测试假说的能力。 ④收集、组织和分析实验数据与相关资料的能力。 ⑤作出和运用合理结论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册科学包含五个单元,共17课,但是却包含了()个主要概念的分布: 1.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连续测量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并运用图表将数据记录下来,发现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3.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运用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4.当温度升高到 100℃时,水会沸腾,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2、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教学准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2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

了解空气么? 2、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3、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 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 (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 (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 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最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1.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2、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2、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教学准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2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 2、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3、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

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 (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 (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 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 (2)自我设计实验 ①我们的实验对吗?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4、空气与其它物体的性质对比。 (1)还记得我们三年级时了解过的固体和液体么? (2)谁来说说固体、液体和空气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 (3)书上的表格请你们讨论以后填写。 (4)学生汇报与补充。 三、巩固新课 (1)今天我们了解了空气的性质,其中有一种在我们的生活重使用的非常多,就是压缩空气,你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压缩空气? (2)他们是怎样应用的? (3)想不想做一个压缩空气的玩具?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 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1、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2、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3、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空气的性质。 2、难点: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 2、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3、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①如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 ②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 (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 (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 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怎么解释呢? (2)自我设计实验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1)

2020新教材苏教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 全册教案教学设计全套 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 1 给动物分类 2 鱼类 3 鸟类 4 哺乳类 第二单元物体的运动 5 运动与位置 6 不同的运动 7 运动的快慢 第三单元常见的力 8 力与运动 9 弹力 10 摩擦力 11 浮力 第四单元简单电路 12 点亮小灯泡 13 导体和绝缘体 14 电路暗箱 15 生活中的电 第五单元岩石与矿物 16 常见的岩石 17 认识矿物 18 矿物与我们的生活 专项学习像工程师那样 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1.1《给动物分类》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科学知识目标 1、动物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脊椎能让身体在一定范围内运动。 科学探索目标 1、按照一定标准给动物分类。 2、摸脊椎,体验脊椎特点。 3、做脊椎模型,研究脊椎作用。 科学态度目标 1、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 2、认识某些动物具有共同特点。 3、了解珍贵动物资源,提高保护动物意识。 重点了解某些动物的共同特征,能给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难点制作脊椎模型,探究脊椎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1、播放《动物世界》片头视频,提问:你们认识哪些动物? 2、进一步提问: 你去过动物园吗? 你喜欢的动物可能住在哪个区? 展示动物园参观示意图。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动物园里的动物是怎么分 区的? 归纳: 按照某种标椎分区,比如生活习性、居住环境、珍贵程度、进化程度等。观看视频,回 答 看图回答 交流 从视频和旅游等 方面入手,让学 生知道动物的种 类很多,应该进 行分类。 讲授新课一、给动物分类 1、你会给这些动物分类吗? 提示:首先确定分类标准。 把分类情况记录下来。小组内确定标 准给动物分类 给动物分类需要 一定标准。按不 同标准会有不同 分类。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骨骼》 1、骨骼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瞧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能够通过瞧、摸、敲、掂等多种方法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 知识与技能: ●知道骨骼就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 ●知道组成骨骼的骨就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 ●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等多方面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 ●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 ●意识到借助于合适的工具与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与组成。 教学准备:1.人体骨骼图、硬纸板, 2.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动物骨,3、骨骼模型、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就是如何造房子的不?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 2.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就是由钢铁建成的,而就是由骨骼构成的。 提问:关于骨骼,您们想知道些什么? 【评析】通过建筑工人造房子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从而引入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那就就是人的骨骼。以这样的情境揭示课题,不但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而且能使学生联想到骨骼的作用。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 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引导学生探究:人体骨骼的结构 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您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 2.学生交流方法。 3.实践活动:摸一摸我们的骨头,您可以感知到些什么? 4.学生汇报、交流。 5.提问:您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不?您能摸到多少块? 6.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大腿。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瞧能摸出几块骨头。比一比,瞧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学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 7.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 【评析】在组织学生交流时,不仅要让学生说出骨头数,还应该说出骨头的位置,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1-1 骨骼 一、教学目标 (一)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触摸感觉到皮肤下的骨头 2.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 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3.能够通过看、摸、敲、掂等多种方法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 4.能够通过观察图片推测骨骼的作用 (二)科学知识 1.知道骨头存在于皮肤下的肌肉内 2.懂得人的骨骼是由206块骨构成的骨的总和 3.懂得骨骼有支持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4.知道手骨是由27块骨构成 5.知道骨的骨干里有骨髓和血管 6.知道骨的物理特点和生物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 2.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 3.意识到借助于合适的工具和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内部的结构与组成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骨骼有运动、支持、保护的作用 难点:拼人体骨骼图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放大的人体骨骼的教学挂图;人体各部分的X光图片;人体骨骼的相关电教资料片学生准备: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鸡腿骨,清洗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另外找一些形体较小的 石块,准备放大镜、锤子等观察工具 四、教学过程(1个课时) (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 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出示建筑工地的钢筋框架) 2.(出示竣工后的大楼)提问: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 3.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揭示课题:骨骼)请同学们都来摸摸我们皮肤下面那些硬硬的东西,这就是骨骼。 (二)探究: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 1.实践活动: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摸一摸我们的骨头,你可以感知到些什么? 2.学生汇报、交流。 3.提问: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 4.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大腿。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学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学大纲为准绳,以教材为基础,充分挖掘有效的课程资源,和学生一道,探索科学问题,了解科学知识,尝试科学实验,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打好基础,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情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现有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习惯于被老师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共分为五个单元,总课时23课时。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的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这一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仍以认识事物的性质和事物的相互关系为主。从探究水平上看,仍以引导探究为主,逐步过渡到指导性探究。特别是在控制变量、做定量观察的实验上,学生还是第一次,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以及具体操作方法的指导。从过程与方法上看,学习运用推理,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

苏教版四年级下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骨骼与肌肉 第一课骨骼 教学内容:课本P2-4 教学目标: 1、能够对照人体骨骼,完成骨骼拼图。 2、知道成人骨骼由206块骨构成。 3、懂得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4、知道骨骼里有骨髓和血管,骨髓可以制造血细胞。 5、知道骨硬而结实,可以生长。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骨骼有运动、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教学难点 拼人体骨骼图 教具准备: 人体骨骼模型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出示一块骨头),同学们,你知道你的皮肤下面硬硬的东西是什么吗?那就是我们的骨骼。(板书课题) 2、提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3、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二、探究:人体骨骼结构 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 每人用力摸一摸自己的身体,看能摸出多少块骨头? 2、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三部分——头、躯干、四肢。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学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

3、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 4、提问: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观看人体骨骼的X光照片) 5、小结: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X光却可以。一只手上竟然有27块骨头呢! 6、动手做:拼装人体骨骼的模型图片 7、出示人体骨骼模型,比一比:你拼对了吗? 8、小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人全身的骨头共有206块。这些骨头是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的。 三、探索:了解骨头的结构特点 1、探索活动:发现骨头的特点。 (1)拿出熟的动物骨头和一块石头和相关观察工具; (2)用放大镜观察石头和动物骨头; (3)用锤子轻轻敲打石头和动物腿骨的表面; (4)掂一掂这两样物品,感觉一下各自的重量; (5)把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 2、学生汇报交流。 3、观察活动:观察骨头的结构图,说说骨头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 4、讲解骨头的结构组成:骨密质内有一些细小的导管,将骨表面的血管和神经与骨中的活细胞连接起来。骨头中间有一种软组织叫骨髓,它能制造血细胞。 第二课时 四、体验:人体骨骼的作用 1、谈话:人体的骨骼具有什么作用呢? 2、观察P4图片学生交流讨论。 3、组织活动:体验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 4、学生汇报活动体验。 5、拓展:像肋骨一样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还有哪些? 6、小结:人的骨骼具有运动、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等多种作用。 五、安全教育 1、提问:如果人体的骨骼受伤了,会给人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 科学教案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 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 【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 【教学准备】 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体验静电现象 1.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 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体验静电现象 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 二、认识电荷 1.不一样的电荷

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 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 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 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 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 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 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带静 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 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 电荷能流动起来 2.点亮小灯泡

2018苏教版科学小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共分五个单元,总课时27课时。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本单元由四部分的内容构成:1、认识空气的性质。这些性质包括空气无一定的形状,向四面八方流动,具有质量、要占据空间、容易被压缩等。2、认识空气流动的规律,包括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第二单元:冷和热本单元主要由5课组成,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了解水、金属等常见物质有三种形态。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本单元共分为四课,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一些可以使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才能到达人的耳朵,知道乐音是令人愉悦的声音,噪音是使人烦躁的声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保护听力的方法。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知道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及保健,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了解营养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注重个人保健。 第五单元:排序与分类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排序,第二部分是分类,通过学习指导学生识别社会、学校、家庭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排序,自然地理解并接受在科学探究中也离不开排序的观念,理解排序的科学含义。 教学进度表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分析 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空气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进—步确信空气的真实存在,获取对空气的性质、组成及风的成因直观而生动的认识,同时更强烈地意识到空气是生命的要素,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自觉地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 科学探究 2.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收集证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 2.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解释。 科学知识 1.3知道……空气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4.1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4.2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知道氧气对于生命的意义。 4.3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等性质,了解人类对此性质的应用。 4.4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1.5愿意合作与交流。 4.3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本单元在学习用多种方法认识水、固体和液体之后,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认识不容易直接感知的空气,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观察、实验、比较、推理、分析等方法探究事物的能力。 由于空气不同于其他有形物体,需要通过实验来间接觉察到它,因此,本单元各课大多是以实验感知、获取证据、分析推理、寻求答案的线索来呈现的。 第一单元课时分配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探究过程和方法: ·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知识与技能: ·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不仅占据一定空间,而且有质量,不能随意压缩做占据的空间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准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三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橘子皮、橡皮、橡胶塞、自行车气门心、气筒、塑料袋、塑料管、白、餐巾纸、天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先请大家猜个谜语,“摸不着,看不到,没有颜色没味道,植物动物都需要,一时一刻离不了。”这是什么东西呢? 2、今天这节课,我们研究的主题就是空气。首先大家先想一想:空气占据空间吗? 二、自主学习 拿出一个纸团,我如果把纸团放进水里,纸团会湿吗? 1、初步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①现在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纸团并没有湿,怎么回事呢? ②如果有的同学想试,可以让学生多试几次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会吹气球?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我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2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演示实验,让学生猜测 由学生来验证实验,提高学生兴趣 提醒:杯子要竖直放入水槽中 前后对比,让学生产生疑问 引导学生发现“为什么气球放在瓶子里就吹不大?”的问题 小组讨论,作记录

2020年最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20年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 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科学知识: 能根据有关特征对生物进行简单分类。 科学探究: 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2.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7.2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1.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2.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共同特征。 3.列举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 9.1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感知环境。 1.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 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 低年段 说出生活中常见动植物的名称及主要特征,知道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一年级下册《动物与植物》) 中年段 1.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识别常见动物类别,描迷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2.描述昆虫的特征,说出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四年级下册《昆虫的一生》) 3.学习和比较动物繁殖方式的不同(四年级下册《繁殖》)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学大纲为准绳,以教材为基础,充分挖掘有效的课程资源,和学生一道,探索科学问题,了解科学知识,尝试科学实验,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为培养创新性人才打好基础,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情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现有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 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死板知识,喜欢或习惯于被老师

和家长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 、已有知识、经验: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 、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共分为五个单元,总课时23 课时。教材的主要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的兴趣,帮助他们体验科学课程学习的特点,引导他们尝试性地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学习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和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这一册教材从探究对象上看,仍以认识事物的性质和事物的相互关系为主。从探究水平上看,仍以引导探究为主,逐步过渡到指导性探究。特别是在控制变量、做定量观察的实验上,学生还是第一次,需要教师更多的引导、以及具体操作方法的指导。从过程与方法上看,学习运用推理,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进行预测。 第一单元《骨骼和肌肉》主要是围绕人体运动系统中的一一骨骼、关节、肌肉三个主要方面、运动系统的卫生和保健构建而成,主要研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共分五个单元,总课时27课时。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本单元由四部分的内容构成:1、认识空气的性质。这些性质包括空气无一定的形状,向四面八方流动,具有质量、要占据空间、容易被压缩等。2、认识空气流动的规律,包括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第二单元:冷和热本单元主要由5课组成,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列举常见的热胀冷缩现象。了解水、金属等常见物质有三种形态。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本单元共分为四课,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一些可以使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知道声音要通过物质才能到达人的耳朵,知道乐音是令人愉悦的声音,噪音是使人烦躁的声音,了解噪音的危害和保护听力的方法。 第四单元:吃的学问了解人类需要哪些营养及其来源,懂得营养全面合理的重要性。知道消化系统的主要器官及保健,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了解营养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注重个人保健。 第五单元:排序与分类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排序,第二部分是分类,通过学习指导学生识别社会、学校、家庭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排序,自然地理解并接受在科学探究中也离不开排序的观念,理解排序的科学含义。 教学进度表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分析 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中关于空气等方面的内容来建构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帮助学生进—步确信空气的真实存在,获取对空气的性质、组成及风的成因直观而生动的认识,同时更强烈地意识到空气是生命的要素,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必须自觉地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本单元涉及到《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有: 科学探究 2.2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收集证据;能对收集到的证据用文字、图表等方式呈现。 2.3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解释。 科学知识 1.3知道……空气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主要原因。 4.1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4.2知道空气是由不同气体混合而成的,其中包括氧气和二氧化碳,知道氧气对于生命的意义。 4.3知道空气可以被压缩、等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等性质,了解人类对此性质的应用。 4.4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产生的不良影响,意识到保护大气层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3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1.5愿意合作与交流。 4.3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本单元在学习用多种方法认识水、固体和液体之后,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认识不容易直接感知的空气,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观察、实验、比较、推理、分析等方法探究事物的能力。 由于空气不同于其他有形物体,需要通过实验来间接觉察到它,因此,本单元各课大多是以实验感知、获取证据、分析推理、寻求答案的线索来呈现的。 第一单元课时分配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2、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3、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2、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3、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不仅占据一定空间,而且有质量,不能随意压缩做占据的空间。 教学准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2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橘子皮、橡皮、橡胶塞、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天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 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果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说说看为什么? 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学生演示)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还有哪些问题?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新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同步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冷和热 1冷热与温度 教学目标 1.通过感知水的冷热,知道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 2.学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能连续测量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并运用图表将数据记录下来。 3.通过分析图表,发现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教学难点 在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连续测量温度,并发现温度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玻璃温度计、烧杯、铁架台、夹子、石棉网、三脚架。 学生分组材料: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新的一学期开始了,欢迎大家再次来到我们的科学课堂中来。这节课,首先请大家阅读一首小诗。 2.出示小诗: 夏天,妈妈 在阳台上洗了一盆衣服。 糟了, 里面有我马上要穿的花裙子呀!咦,花裙子怎么干啦?冬天,爸爸 在院子里提了满满一缸水,水结成了冰。 坏了! 缸怎么破啦?

…… 3.学生阅读这首小诗,想一想这首小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4.教师引导:同学们,花裙子为什么会干呢?缸又为什么会破呢? 聪明的同学一定会知道这些与温度有关。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探究第1单元——冷和热。 5.冷和热究竟与什么有关呢?(与温度有关。) 这节课我们学习第1个话题——冷热与温度。板书课题:1冷热和温度 二、探究 活动一:感受水的冷热差异,形成温度的概念 1.教师出示一杯热水、一杯冷水和一杯冰水,提出要求:老师这里有三杯水,一杯是冷水,一杯是热水,还有一杯是温水,请同学们先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热水和冷水中,5秒钟之后再同时插入温水中,比较手指的感觉。 2.出示课本第2页上面的两幅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实验的方法及要求。 学生分小组活动,按照要求体验手指插进热水、冷水、温水的感觉。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活动情况,并强调同小组的每一位同学都要进行体验。 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准确描述活动的感受,预设: 放入热水中的手指再放入温水中,会感觉到冷,而放入冷水中的手指再放入温水中,会感觉温暖。 4.明明是同一杯水,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觉呢? 我们用手测量温度,准确不准确呢?(不准确) 怎样才可以准确的知道水的温度呢?(要想知道水,准确的温度,必须使用温度计。)5.出示温度计,引导学生看一看,初步了解温度计的外部特征及结构。 温度计主要由液泡、液柱构成。 温度计又该如何使用呢?我们在使用温度计时要注意些什么?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第一:四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有一年接触科学课的时间,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已经具备初步的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初步地自主探究的能力;从年龄结构和心理特征来看,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在教师的引导下基本能主动开展探究活动。 第二:学生的自主性学习的能力比较薄弱,能主动开展的学习的学生比较少,比较依赖于教师的教; 第三:学生用自己擅长的方法来表述自己的观点以及合作研究学习的能力与意识比较薄弱。因此科学课的教学要积极地发展学生探究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愿意用自己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认识与观点。 二、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指导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空气的相关的知识。 第二单元:冷和热,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实验,指导学生探究冷和热的变化,以及冷和热对物体形态的影响。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指导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强度等相关的知识。 第四单元:食物与消化,了解日常生活食物的营养搭配,了解食物的消化,学会怎样搭配基本的食物。 第五单元:假设与搜集证据,培养学生的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 三、教学措施: ⒈加强理论的学习,特别是小学科学课中关于“科学探究学习”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思想; ⒉深刻领会并认真贯彻执行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⒊加强自身素养和业务能力的提升以及不断提高实践能力; ⒋认真钻研教材和各类教学参考书,浏览网络、杂志等,学习先进经验,科学设计教学策略;为学生的探究活动创设良好氛围; ⒌潜心解读学生、了解学生、知道学生认知规律; ⒍积极收集、准备各类探究活动材料,发展学生搜集各类活动资源和素材用探究活动; ⒎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特长,努力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注重学生自主性探究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四、课时分配: 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共8课时 第二单元:冷和热,共10课时 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共6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动物大家族 对课程标准的落实 科学知识: 能根据有关特征对生物进行简单分类。 科学探究: 1.在教师的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 2.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 3.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表现出对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的探究兴趣。 2.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不从众,不轻易相信权威与书本;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具有参与环境保护活动的意识,愿意采取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生命科学领域”的中年段要求。 7.2地球上存在不同的动物,不同的动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动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1.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 2.识别常见的动物类别,描述某一类动物(如昆虫、鱼类、鸟类、哺乳类等)的共同特征。 3.列举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 9.1动物通过不同的器官感知环境。 1.举例说出动物通过皮肤、四肢、翼、鳍、鳃等接触和感知环境。 本单元在整套教材中与其他单元的关系 低年段 说出生活中常见动植物的名称及主要特征,知道动物和植物都是生物(一年级下册《动物与植物》) 中年段 1.能根据某些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识别常见动物类别,描迷某一类动物的共同特征。 2.描述昆虫的特征,说出动物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四年级下册《昆虫的一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