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级新生开学典礼校长讲话稿

XX级新生开学典礼校长讲话稿

XX级新生开学典礼校长讲话稿

亲爱的全体XX级新同学:

大家晚上好! 在这美好的金秋九月,在这开阔的运动场上,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xx 大学XX 级新生开学典礼。在这个喜庆而又值得纪念的时刻,我谨代表学校,向来自全国30 个省市区,来自世界35 个国家和地区的xx 大学所有XX 级的13630 名本科生、4247 名硕士研究生、224 名博士研究生和420 名留学生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 向辛勤培育同学们的家长和老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高考前的5 月20 号,我以xx 校长的身份通过大河报向同学们发出召唤:“扎实迎考,从容面对,努力收获每一个成功!xx 大学欢迎你”! 你们每人的录取通知书上,第一次通过校长签章的方式对每位同学表达了欢迎! 从研究生同学在家里通过网上选宿舍,到火车站的迎接,以及迎新点从学院楼搬到了宿舍楼; 还有第一次为每个新生班配备班主任,为72 名家庭困难学生提前设助学岗;学校彻底整修了11 万平方米的公共教学区,为老校区的学生宿舍恢复或新装暖气,主校区还竣工了两栋新宿舍楼,新建了宽敞明亮的太阳能浴室……学校的老师们像迎接自己的孩子一样迎接所有18521 位新同学! 今天,所有在家的校领导,学院与部门领导、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学校部分老师、高中老师与家长代表,在这里举

行可能是全国高校最大规模的新生开学典礼!

作为大学的第一课,我想讲两个故事,与同学们分享。第一个故事是毛竹成长的启示。在我国东北生长着一种毛竹,在长达4年的时间里,仅仅长了3 公分,而从第五年开始,便会以每天30 公分的速度疯长,短短的五六周时间可以长到十几米。而实际上,在前面的四年,这种毛竹表面上看长得非常的慢,但它的根在土壤里却延伸了数百平米,前面的付出就是为了扎根,是为以后的快速成长做积累。我们的校园有竹子,也有大片的竹园,我们看到茂盛的竹子,更要想到竹子的习性与毛竹成长的故事。大学阶段4-5 年的时间,研究生阶段3-4 年的时间,你们要牢牢扎根,厚积才能薄发!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第二个故事是我十几年前的一个经历。当时,我以一个学院院长的身份接待一个地方企业的董事长,他的文雅举止、他的精辟见解、他的精明干练给我和我的同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我们问起他的求学经历时,他笑称他是社会大学毕业的。他讲了他错过上大学机会后如何开始自己的创业,如何刻苦学习知识、如何经历磨难与成长、又如何学会驾驭自己事业发展的故事。但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他说,他一生的遗憾是没有进过大学,没有接受过大学系统知识的学习,但幸运的是,他在社会大学里学会了成长与成才!

两个故事的启示是:在大学,要扎实的学习与生活,更要成长与成才!所以,我今天的演讲主题是:“xx,人生的大学”。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xx 是人生的大学,二是希望每位同学在xx 上好人

生的大学。通过每位同学的成长与成才,来建构xx 这所人生的大学。

首先,我从几个角度来介绍xx 大学,概括为“大”、

“ 全”、“厚”三个字。

xx 的“大”,就是规模大,贡献大。学校面积大,4 个校区占地6540 亩; 校本部有普通本科生万人,研究生万余人,留学生

1400 余人,在校生规模近7 万人,列全国高校之首; 有6000 多名教职工,3400 余名专任教师,教师规模位居全国高校前列。第一附属医院被称为亚洲最大的三级甲等医院,九家附属医院年门诊量达到1000 余万人次。我们的大,还表现在我们的校友规模大,近50万xx毕业生为国家和河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xx 的“全”,就是学科全,专业全。学校有124 个博士点,数量居全国高校第25位;有237个硕士点,数量居全国高校第12位;有图书馆藏书800万册,分布于4个校区。学校有107 个本科专业,较之全国高校的校均专业平均数多出一倍。学校学科专业涵

盖了理学、工学、医学、文学、历史

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农学、艺术学

12 大学科门类,是一所名副其实的“综合性大学” 。特别介绍一下这个“厚” ,就是办学和文化底蕴深厚。我校的医学起步于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德国医学体系,开创了中原医学发展的先河; 我们的文理学科成就于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原xx 大学; 老工大是河南少有的部属高校,为我国化工产业发展与河南的工业化做出了特别的贡献。三校合并的xx 大学被誉为融合与发展最好

的学校之一。xx 的文化有四个方面的基因融合与博大精深。一是植根中原,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沉稳厚重; 二是大学的开放,来自全国30 个省市区、来自世界60 多个国家的同学们多元文化交融; 三是文、理、工、医等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大学的文化,知识的交汇与碰撞所带给每个人的是不同的感受与收获; 四是三校长期形成与积淀的校园特色文化。我很难用一句话把xx 的文化内涵说清楚,但我清楚这种文化在全国其他地方很难找到,在全世界其他地方也很难找到。我经常在主校区散步,沉浸于它的幽静,我一踏入老校区,就会产生一种敬畏。我能感受文化的存在,但又无法捕捉到它的所在。我们可以有同样的教科书、我们可以有同样的教学计划,但我们大学不可能有相同的文化。这就是xx 的唯一性,也就是你们成长与成才的环境。我们说,要成为xx 人,不仅要在这里上过课,更是要在这里经受到它的文化熏陶!

校园文化的载体,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的同学。在他们身上,集中体现了传承与创新,乃至创业。我们有几十年如一日深入食管癌高发区,研究发明了著名的“沈氏拉网法” 已故的老一代科学家沈琼教授; 我们有行医70 年、98 岁高龄仍在社区坐诊,感动中国的五附院已故的“医生奶奶”胡佩兰; 年轻的有荣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提名奖、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国从事科研、被称为河南的“居里夫人” 的许群教授,一大批的大家和学者。学生当中,有数学与统计学院XX 级学生王硕等创立的苗木经济创业团队,成立一年半来,便创下500 万元的营业额; 水利与环境学院XX 级本科生闫鹏飞

同学荣获“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 ,自该奖项评选九年来,我校先后有7 名同学获此殊荣,获奖数量位居全国高校第二位; 我们有物理工程学院的科研创新团队被授予全国首批“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称号。这两个奖项是国家授予的全国青少年最高科技奖……我在这里想说的是,这里有浓郁的创新文化,这里有肥沃的创新土壤。xx 为每一位同学学习、生活、成长、发展提供了平台。传承知识、创新创业、获得能力、提升素质。这,就是人生的大学。

如何上好人生的大学?这里借用梁启超先生当年在清华大学演讲的三问三答与同学们来探讨。一问“你为什么进学校”?回答是“为的是求学问” 。再问:“你为什么要求学问?” 回答是:“为的是学做人” 。三问:“要做什么样的人” ?回答是: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个回答出自《论语》。意思是有智慧的人不会被外界事物所困惑,有仁德的人不会为成败得失而忧虑,勇敢的人不会被困难挫折所吓倒。“知者、仁者、勇者” ,它不仅给出了成长与成才的标准,更明确了人生大学的目标。

希望你们做一个“知者” 。知者,顾名思义,就是有知识的人。怎么叫有知识,首先是要学好自己的专业,要有专业知识。现代社会的分工很细,专业知识对每个人都是必不可少的。请记住,不管你目前对专业了解如何,但一定要学好基础课,打好专业基础十分重要。它的重要在于,这种学习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 。我当大学校长,人们问的最多的问题是哪个专业好,实事求是讲,我一直都没有给出一个让家长和问询者满意的答案。因为我的答案是,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