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浅论数学与自然辩证法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论文题目:系统工程在自然辩证法中的应用学院:专业:姓名:学号:自然辩证法在系统工程中的应用摘要: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或总的观点,是对自然界本来面目的理解,它既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而科学研究则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对象相互作用的结果。
哲学和自然科学发展的历史表明:自然观与科学的关系是直接互动、辩证作用的。
在经历了从古代朴素自然观直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在,无论自然观具有什么样的内容和形式,总是要受到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并决定着自然观的形态。
辩证唯物自然观是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基石,是科学发展史上的灯塔,它的创立为科学技术的深层研究提供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前提。
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自然观,而自然观的发展,使得人们开拓思维、解放思想,进一步促进与影响新领域的探索。
我们应该将自然观与科学技术发展这种互动与辩证关系的指导作用更多的与实际结合。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系统工程1 引言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是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
系统观、辨证观和科学观组成了自然辩证法理论体系,而系统工程作为一个系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要遵循这些原理方法,因此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对顺利进行系统分析与集成的研究生学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辩证主义自然观主要包括系统存在观、系统演化观和生态自然观。
系统观主要强调事物是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是一个总体过程,要全面地把握和控制对象,综合地探索系统中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系统与系统的相互作用和变化规律,把握住对象的内、外环境的关系,以便有效地认识和改造对象。
2 系统工程的研究内容、理论及方法2.1系统工程的理论基础系统工程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架设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系统工程学科发展最早得益于三门基础理论:一般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自然辩证法概论——结课论文题目论经济与哲学的关系姓名:* * *学号:***********专业:*******院系:经济管理学院时间:****年**月**日摘要社会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
为了更好的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和发展规律,哲学与经济学都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学研究在社会科学领域中异常活跃,成为一门受到各界普遍关注的学科。
经济与哲学的关系已经成为学科发展最本质的关系,它不仅影响经济学与哲学,而且影响其他学科的发展。
本文通过讨论经济学与哲学的关系,进一步更多的认识经济学和哲学,进而更全面的认识社会。
关键字:经济学,哲学,发展1 哲学与经济学关系的初步分析哲学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
哲学作为理性地把握世界整体的方式、作为一种世界观,它也是人们对于现实经验世界的一种内省和认识。
也正因为此,探索和总结现实生活世界某一特定领域的具体科学,人的一切思想、行动的背后,都与哲学世界观相联系。
哲学研究普遍而基本的问题,这些问题多与实在、存在、知识、价值、理性、精神、语言等有关[1]。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批判式、通常是系统化的方法和对理性论证的依赖。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
经济学的核心思想是物质稀缺性和有效利用资源,可分为两大主要分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为了解释人类的经济活动,古典经济学家对人的经济行为进行了理论抽象,提出了“经济人”概念。
到新古典经济学家那里,“经济人”得到更进一步的深化和明确,并作为解释个人经济行为的分析工具和建构经济理论的逻辑基石[2]。
经过几代正统经济学家的努力,西方主流经济学虽最终摆脱和冲破了中世纪社会价值观念的束缚,但“经济人”这一预设前提及其相应的研究方法,却始终遭到来自经济学领域内外的非议与抨击。
自然辩证法小论文

浅谈自然辩证法的发展摘要:《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的主要著作之一,它对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最新成就作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概括和总结,批判了自然科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观点, 历来被认为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科学实验基础上创立起来的标志。
自然辩证法事业在中国二十几年的蓬勃发展中取得了辉煌的业绩, 新的领域不断被开拓, 新的方法和理论层出不穷。
本文主要对自然辩证法的创立和发展历史进行阐述,并介绍了它在中国的影响和发展。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正文自然辩证法(Dialectics of Nature)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哲学门类。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
就自然辩证法这个词的原义来说,它是指客观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就它的广义来说,就被称为自然辩证法的这个科学部门形成和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说,它不仅研究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而且研究人对自然界的认识——自然科学的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主要研究自然界发展的总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人类经过了漫长的对自然界的探索和认识过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根据当时自然科学的成果和哲学研究的成就相互结合形成了人们对自然界的各种不同认识。
到19世纪中叶后,由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认真研究总结创立了自然辩证法。
1755年康德和1796年拉普拉斯提出星云说开始,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出现了第一个缺口。
19 世纪中后期, 由于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所引发的社会变革及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冲击日益严重, 为了揭示科学技术发展的深层奥秘及其与整个世界的关系, 恩格斯奋力写作了未完成的划时代巨著《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论文模板

自然辩证法论文自然辩证法论文模板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
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自然辩证法论文模板,欢迎大家浏览。
一、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现状扫描1.教学过程不合理教学过程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时代性不足。
目前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等5个方面。
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都偏重于经典理论的阐释,对于科学与伦理关系的探讨、思维方式演进规律的探寻等时代焦点性问题至多只能点到为止,无法深入分析。
二是课堂规模超大。
由于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逐渐扩大,从1980年的每年不足万人增加到2013年的53.9万左右,而师资人员并没有相应增加,这造成现在高校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班级一般都在150人以上,甚至200人以上。
其直接造成两个问题:一是教师工作量大,疲于奔命,根本没有时间学习提高,追踪现代科技发展前沿;二是学生大都来自不同的院系,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2.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普遍兴趣不高,到课率低。
不少研究生认为学习本课程是为了获得学位而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这方面的问题就更为突出,由于其在培养目标上侧重于应用性,这导致部分专业硕士研究生错误地认为作为公共基础课的自然辩证法课程并不重要,专业课程才是学习的重点和核心;由于研究生政治理论公共课教学班级规模普遍较大,任课教师教学管理一旦处于“放松”状态,研究生到课率不高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是即使有部分课堂学生到课率较高,但吸引学生的主要是教师上课时所展现出的幽默感或讲述的有趣故事,教师表演的色彩远大于教育的实际效果,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
二、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原因分析1.自然辩证法课程学科属性不明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种种问题的首要原因应是该课程学科属性不明。
自然辨证法论文(范文)

自然辩证法概论结课论文论文题目:看西方经济学中的科学哲学发展学院:姓名:学号:摘要:古往今来,经济学家对经济问题的分析总是离不开当时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以及经济学家个人经历和素质的影响,而经济学家的哲学观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它对经济学家理解和把握现实经济活动的切入点、分析方式和结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本文着力于分析西方经济学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科学哲学思想,从而试图得出一些有助于中国现代经济学的发展的启示。
关键词:西方经济学科学哲学哲学观局限性启示1 引言哲学通过多种途径对经济学产生影响。
其中科学哲学即通过经济学方法论间接地对经济学起作用。
因此, 很多经济学方法论的著作被称之为经济学哲学。
哈奇森就深受逻辑实证主义科学哲学的影响, 在1938年出版了《经济学理论的意义和基本假定》一书, 提倡用逻辑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的观点来指导经济学理论的构建。
但是,每个时期由于时代社会环境所限,其科技哲学思想对经济学的影响都有其局限性,所以随着时代进步及时更新对经济学的认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我们能看到“在经济学中以当代科学哲学的某一框架的观点重写经济学已变成一种时髦”。
11Deborah A.Redman, Economics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91.2 西方经济学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哲学思想亚当-斯密被誉为经济学的“鼻祖”,他第一个创立了系统的经济学体系,在他之前,曾有不少人致力于经济学的研究,可为什么直到他,经济学才得以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呢?这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他正确的哲学观。
斯密认为,在蜜蜂王国里,蜜蜂都在非常有秩序地工作着,这一秩序来自生存本能的需要,因为,没有什么结构比保持这样一种集体生活更适于生存了。
这种秩序,后来被斯密称为“自然秩序”。
在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观察中,他敏锐地发现了这一“自然秩序”的存在,并且将它大胆地引入了经济问题的分析之中,从而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的经济学说,为该领域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论文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论文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对于研究生而言,深入学习和研究自然辩证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自然辩证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在科学研究中,我们需要正确认识自然界的本质和规律。
自然界并非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有着内在的秩序和规律。
通过对自然辩证法的学习,我们能够理解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过程,认识到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
例如,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一个动态平衡的整体。
这种对自然界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在科研中从宏观的角度把握研究对象,避免片面和孤立地看待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自然辩证法使我们能够辩证地看待科学技术的作用。
一方面,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
比如,现代医学的发展使得许多曾经的绝症有了治愈的可能,信息技术的普及让人们的交流和获取信息变得更加便捷。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的不当应用也可能引发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
以工业发展为例,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因此,我们需要在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措施,实现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在研究生的科研实践中,自然辩证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首先,它有助于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
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而自然辩证法中的辩证思维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式,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例如,在面对一个复杂的研究课题时,我们可以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找出其中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从而明确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其次,自然辩证法能够提高我们的科研能力。
科学研究需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原则,自然辩证法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自然辩证法3000字论文

自然辩证法引言自然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界中事物发展和演化规律的方法论。
它强调事物的内在联系和统一性,通过对事物内外因素的综合分析,揭示事物发展的规律和规律的特征。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是: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事物之间相互依存、影响和转化。
本文将对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进行探讨。
自然辩证法的起源和发展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哲学辩证法的分支,最早由古代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
亚里士多德认为,事物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存在着内在的发展规律。
自然辩证法在中国古代哲学中也有很高的重要性,在《易经》中就有“阴阳变化”、“五行相生相克”等观念,揭示了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发展规律。
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发展,经历了古代哲学家、现代科学家的不断深化和拓展,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自然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的基本原理内在联系自然辩证法认为,各个事物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和相互作用。
事物并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通过相互作用和联系而发展和演化的。
比如,生物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生物的适应性和进化过程。
统一性自然辩证法强调事物的统一性,即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对立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事物的统一性是事物发展和演化的基础。
例如,在生态系统中,各个生物之间的相互依存和作用形成了复杂的生态系统。
矛盾和斗争自然辩证法认为,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和斗争的现象,矛盾和斗争驱动事物的发展和演化。
这种矛盾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例如,在自然界中,物种之间的竞争和适应环境的斗争推动了生物的进化。
自然辩证法的应用生态学自然辩证法提供了一种分析生态系统内部关系和发展规律的方法。
通过对生态系统中各个生物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进行研究,可以揭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的规律。
生态学家们通过自然辩证法的思维方式,推动了生态学的发展和应用。
农业科学自然辩证法在农业科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农业科学家通过对农作物种植和动物养殖的内在规律和环境因素的综合分析,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和稳定性。
数学教学辩证关系研究论文

数学教学辩证关系研究论文2000字近年来,数学教学的研究日益深入,各种教学方法不断出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数学教学辩证关系研究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
本文就探讨数学教学辩证关系的研究。
一、数学教学辩证关系的概念数学教学辩证关系,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所形成的一种辩证的关系,它体现了教学中“由教到学”的理论。
在教学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引导者。
教师和学生之间需要进行辩证的交流和互动,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数学教学辩证关系的意义1.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学科。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对学生思维发展的认识,指导学生如何用正确的方法进行思考。
这样,可以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得更加完善。
当学生产生问题时,教师可以通过辩证交流,激发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2.增强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辩证交流,有助于增强教学效果。
教师需要适时地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在学生犯错误时及时纠正。
教师在交流中更能体现出对学生的关注和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信任感和学习动力。
同时,学生也能通过和教师的辩证对话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数学教学辩证关系的另一大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教学能力。
在和学生进行辩证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会逐渐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不足之处,从而让自己在教学能力上得到提升。
三、数学教学辩证关系的实践数学教学辩证关系需要在实践中得到具体体现。
在实践中,教师可以有以下具体做法:1.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思维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从而让学生更主动、更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具体的案例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一些真实的案例来启发学生思维,让他们更加理解课本中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