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典型植物配置

五种典型植物配置
五种典型植物配置

五种典型植物配置

园林0804班

张浩然李洋罗元高爽郎昆边彩艳熊亚运1.疏林

配置说明:

公园疏林,林下可供游人游憩观景,乔木层主要用落叶树木,顺应四时变化,春吐繁花,夏洒浓荫,秋有黄叶,冬漏阳光。在疏林边缘配置少数常绿树,冬日里与落叶树木,虚实结合,疏密相间。增加景观的丰富性。灌木层主要选择观花,观果和香花树种。灌木树种,植株相对低矮,与人亲近,带给人美最直接的与自然的交流。

地被层,以狗牙根为主,形成大面积的绿色基底,疏林漏光处与林边缘种植酢浆草观花草本。树林深处或者角落配置红花石蒜,鲜艳的红色,甚是惊艳!

主要植物选择

乔木层:刺槐(初夏白花),玉兰(春初白花),银杏,香樟,水杉灌木层:桂花(秋花),腊梅(冬花),石楠(秋果),紫玉兰(春末紫花)

地被层:狗牙根,红花酢浆草(春夏红花),彼岸花/忽地笑(夏末红/黄花),莲叶橐吾(观叶)

2.花坛

配置说明:

武汉地区冬末春初,花坛观花植物配置。

植物主要选择求根植物,生长条件相似,便于相互搭配种植,易于管理。而且所选花卉,花大而艳丽,花色丰富,花相各异,质感不同,能够满足花坛图案的不同需求。也可以作为林下地毯式种植,蔚为壮观。

主要植物选择:

郁金香(红色系,黄色系,紫色系,白色系),风信子(紫色系,红色系,蓝色系,黄色系,白色系)洋水仙(白色系,黄色系,橙色系),葡萄风信子(紫,白),番红花(选择春花系,有黄色,紫色,白色,均带条纹)

3.湿地植物

配置说明

对水岸线的绿化可以将水体营造出自然亲切的气氛。并且通过水缘植依次物向沉水植物的渐变,陆地与水体之间形成自然的过度,浑然一体。水面上浮水植物的运用使得空旷的水面增加透视,景物富于层次感。

主要植物选择:

水缘植物:芦苇,千屈菜(夏紫花),水生鸢尾(黄,紫,白,夏花),菖蒲、香蒲(观果)。

挺水植物:荷花,

浮水植物:睡莲,水葫芦

沉水植物:狐尾藻,海菜花(白花)

4.公园环岛或拐角

配置说明

环岛或是拐角处常常是视线的交叉点,也是视觉中心。利用少量的树形优美的乔木作为中心,在其下层配置观花和彩叶灌木,结合观花草本的运用,丰富视觉效果。质感各异,色彩丰富,以致富于变化,层次分明。

植物选择

乔木:银杏(2-3株),马尾松(两株)

灌木:紫玉兰,桂花,红枫(小株)

草本:麦冬(细叶),大吴风草(圆叶),薰衣草(碎叶紫花),狼尾草(细叶),鸢尾,玉簪(白色)

5.园路绿化带

配置说明

不同绿篱分段配置,富于变化,具有良好的景观效果。在绿篱中镶嵌以乔木,既有行道树的功能,又能护土。绿篱后侧,配置灌木,阻隔道路上的噪音与灰尘。

植物选择

绿篱:大叶黄杨,红继木,火棘。

灌木:女贞,苏铁

乔木:广玉兰,合欢

公园绿地植物配置原则

摘要:公园绿地是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主要从科学型设计、艺术性选择以及园林的形式美和意境美等几个方面,探讨了公园植物造景与配置应遵循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鸿恩寺,桂花,园林,公园绿地,植物造景,配置原则 鸿恩寺公园秉持“自然、生态、野趣”建园理念,遵照建设兼具“人性生态、运动休闲、巴渝文化”功能特色名园之要求,择优选用专家设计方案,广泛吸纳民众建议,精雕细琢,打造“十二圣景”,计有:滚雪听桂、喊天堡、翠涌云涯、金桂溢香、鸿恩春晓、琴台结缘、鸿雁留影、清风幽篁、桂憩绿野、鸿恩思泉、鸿顶云霞、江风恋桂。园内广植桂花、银杏、紫薇等观赏乔木3万余棵,香艳四季。其中桂花逾万株,齐聚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四大类、60余个品种,集桂之众,品类之全,为全国桂花园林之最。公园50余万平方米绿地打造都市氧吧,鸟语花香,。公园文化内涵丰厚,“咏桂”、“听桂”、“品桂”、“拜桂”、“护桂”、“赏桂”,蕴含“桂花文化”;“天恩”、“国恩”、“民恩”、“师恩”、“亲恩”、“友恩”,尽显“感恩文化”。 鸿恩寺建成前山坡上原本就长有一些零散的桂花,而桂花性喜日光,在全日照条件下,枝叶葱翠,树形优美,着花繁密;亦稍耐荫,但在疏林中或大树下,枝叶稀疏,着花亦少。适于温暖湿润气候,在适宜条件下,一年可抽梢三次,一般春秋抽梢两次。较耐寒,曾有经历短期-18℃低温,成年树无明显冻害;亦较耐高温,气温达40℃时,枝叶无灼伤现象。并且桂花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格,喜好湿润而排水性良好的砂质土壤,较粘重土壤生长亦佳,但切忌渍水。嗜肥,施用各种完全肥料后,植株生长迅速、茂盛,但亦较耐瘠薄土壤。在45度左右的山坡岩岭间亦生长正常,其萌发力和再生能力均较强,移植大树时经截干修剪,2~3年即可恢复树冠。 而桂花的生长特性也就为鸿恩寺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品种最多的桂花园,打造“咏桂”、“听桂”、“品桂”、“拜桂”、“护桂”、“赏桂”一系列内涵丰厚的“桂花文化”打下了基础,特别是园内“琴台结缘”中170岁树龄的两棵金桂树,成为园中的“镇园之宝”,以缘造景,以缘迎客,共筑佳境,将见证情侣恋人的甜蜜爱情。 1 引言 公园设计是一种艺术创作,公园就是一幅艺术品,这一艺术品中植物是主体因素。植物在公园中发挥了景观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多结合。植物造景与配置专业性很强,是集植物分类学、植物生态学、植物地理学、景观生态学、植物栽培学、园艺学等学科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又是将科学与艺术融于一体的综合艺术[1]。本文主要就园林中的公园绿地中公园植物造景与配置应遵循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2 科学性设计与配置 植物是有生命的,而且是多种多样,形形色色的,非常复杂。从事园林植物造景与配置工作,首先必须掌握以下几方面的知识[2]: (1)植物的形态特征:形态是植物的外观,是对植物的第一感觉。所以,首先必须了解植物的整体形态,枝、叶、花、果(或种子)的特征,分清在植物界属于哪一个系统,哪一个类型,科学上叫什么名字,然后分析其观赏价值。如植物外部形态中的树冠形状就有多种多样,其中乔木有主干直立的尖塔形(雪松等)、圆锥形(圆柏等)、圆

人工湿地水生植物配置以及种植方法种植间距等

人工湿地水生植物配置以 及种植方法种植间距等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丹江口移民安置点人工湿地水生植物配置说明1配置原则: 在人工湿地的设计和构建中,湿地水生植物品种的选择应该根据具体施工条件和当地气候等综合因素考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植物的选用原则如下: 1 植物在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营建功能; 2 植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长势包括; ①抗冻、抗热能力 ②抗病虫害能力 ③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 3 所引种的植物必须具有较强的耐污染能力; 4 植物的年生长期长,最好是冬季半枯萎或常绿植物; 5 所选择的植物将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构成隐患或威胁,具有生态安全性; 6 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文化价值、景观效益和综合利用价值。 2 配置品种及种植要求 基于上述原则,结合丹江口地区气候特点,种植水生植物品种如下:菖蒲:【拉丁学名】 Acorus calamus Linn 种植方法: 种子繁殖:将收集到成熟红色的浆果清洗干净,在室内进行秋播,保持潮湿的土壤或浅水,在20℃左右的条件下,早春会陆续发芽,后进行分离培养,待苗生长健壮时,可移栽定植。

分株繁殖:在早春(清明前后)或生长期内进行用铁锨将地下茎挖出,洗干净,去除老根、茎及枯叶、茎,再用快刀将地下茎切成若干块状,每块保留3~4个新芽,进行繁殖。 在生长期进行分栽,将植株连根挖起,洗净,去掉2/3的根,再分成块状,在分株时要保持好嫩叶及芽、新生根。 种植密度:30株/㎡ 水葱【拉丁学名】Scirpus validus Vahl 种植方法: 种子繁殖:常于3~4月分在室内播种,室温控制在20~25℃,20天左右既可发芽生根。 分株繁殖:早春天气渐暖时,把越冬苗从地下挖起,抖掉部分泥土,用枝剪或将地下茎分成若干丛,每丛带5~8个茎杆。栽到花盆内,并保持盆土一定的湿度或浅水,10~20天即可发芽。如作露地栽培,每丛保持8~12个芽为宜。 种植密度:24株/㎡。 再力花【拉丁学名】Thalia dealbata 种植方法: 以根茎分株繁殖。初春,从母株上割下带1~2个芽的根茎,栽入盆内,施足底肥(以花生麸、骨粉为好),放进水池养护,待长出新株,移植于人工湿地中生长。 种植密度:10株/㎡。 梭鱼草【拉丁学名】Pontederia cordata

《水生植物》优秀教案

《观察水生植物》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出示实物或图片,这就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你课外调查到的水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补充认识水花生、浮

萍、莲、菱、菖蒲、茭白等。) 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1.观察记录:塑料袋中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分发给各小组,要求放入水槽中(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2.思考:把橡皮泥去掉,比较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在水中有什么共同之处?对,都能浮在水面上,会有什么秘密呢? 3.探究:尝试剖开水葫芦的叶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这种海绵状气囊结构很轻,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适应水生植物的环境)。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的结构?请课外继续探究。 三、比较水葫芦和金鱼藻 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似之处?(除了形态结构特征外,还可以稍作拓展,如它们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等。)它们是水生植物,它们的生长需要什么条件? 四、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 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与前堂课学生总结的陆生植物的唯恩图进行比较,再次填写维恩图,完成对植物生命体特征的梳理。(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 水葫芦狗尾草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设计 1、水杉+黄连木+乌桕+连香树——卫矛+石楠+十大功劳+粉花绣线菊+棣棠——鸢尾 2、马尾松+栓皮栎+麻栎——山茶+垂丝海棠+棣棠——酢浆草 3、全缘栾树+合欢——洒金东瀛珊瑚+海桐+南天竹——沿阶草 4、全缘栾树+合欢——栀子+金丝桃+大吴风草 5、悬铃木+垂柳+黑松——金钟花+紫珠+麻叶绣球——二月兰 6、垂柳+丁香——桃花+桂花+红叶李——草本地被 7、鹅掌楸+广玉兰+桂花——八仙花+天目琼花+珍珠梅——萱草+玉簪 8、广玉兰+白玉兰——山茶——阔叶麦冬 9、广玉兰+白玉兰——含笑+八角金盘——玉簪 10、雪松+广玉兰——紫荆+紫薇+黄馨——鸢尾+红花酢浆草+其他地被 11、雪松+龙柏+红枫——大叶黄杨球+锦绣杜鹃——雏菊+沿阶草 12、重阳木+乌桕+金钱松+黑松——毛白杜鹃+锦绣杜鹃——连钱草 13、鸡爪槭+红枫+桂花——海桐+锦带花+金钟花——花叶蔓长春花 14、臭椿——红瑞木——玉簪 15、刺槐——棣棠+紫珠——二月兰 16、栾树——天目琼花+糯米条——鸢尾 17、泡桐——柳叶绣线菊+连翘——白三叶 18、楝树+龙柏——黄杨+石楠+棣棠——二月兰 19、银杏——石楠+胡颓子——麦冬 20、香樟+银杏+马尾松——木本绣球+杜鹃+洒金东瀛珊瑚——沿阶草 21、 香樟——海桐+栀子花——红花酢浆草 22、香樟+榔榆+乌桕——小棕榈+石楠——二月兰 23、香樟+乌桕——南天竹+蚊母——狗牙根

24、香樟+榉树——八仙花+卫矛——自然地被 25、猴樟+无患子——八角金盘+海桐——自然地被 26、深山含笑+桂花——阔叶十大功劳+南天竹——马蹄金 27、三角枫+枫香+乌桕——八仙花+蝴蝶绣球——花叶长春蔓园林水景植物配置设计水是园林艺术中不可缺少的、最富魅力的一种园林要素。古人称水为园林中的“血液”、“灵魂”。古今中外的园林,对于水体的运用非常重视。在各种风格的园林中,水体均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水就成为我国园林游乐的内容,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几乎是“无园不水”。有了水,园林就更添活泼的生机,也更增加波光粼粼、水影摇曳的形声之美。所以,在园林规划建设中,重视对水体的造景作用、处理好园林植物与水体的景观关系,不但可以营造引人入胜的景观,而且能够体现出真善美的风姿。 水体在风景园林中的作用在园林诸要素中,以山、石与水的关系最密切。中国传统园林的基本形式就是山水园。“一池三山”、“山水相依”等都成为中国山水园的基本规律。大到颐和园的昆明湖,以万寿山相依,小到“一勺之园”,也必有岩石相衬托,所谓“清泉石上流”也是由于山水相依而成景的。所以,古人论风景必曰山水,李清照称:“山光水色与人亲”。园林水体可赏、可游、可乐。大水体有助空气流通,即使是一斗碧水映着蓝天,也可使人的视线无限延伸,在感观上扩大了空间。园林中各类水体,无论其在园林中是主景、配景,无一不借助植物来丰富景观。水中、水旁园林植物的姿态、色彩,所形成的倒影,均加强了水体的美感。 先贤们将水的本性以拟人化的手法评价归结为德、仁、义、智、勇、善、正的品德。孔子认为水无私给予万物,“似德”;所到之处有生命成长,“似仁”;下流曲折而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其万折必东“似意”。同时,水能“不清以人,鲜洁以出”,洗净污浊,与

浅析公园绿地的植物配置

浅析公园绿地的植物配置 摘要: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园林绿地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向公众开放,具有一定的游憩设施,供公众游览、休憩、观赏、娱乐的绿地,包括综合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等。对美化城市面貌、改善环境生态效益,提升城市品位等具有一定的作用,也是城市园林化的重要标志。公园绿地应以植物造景为主,适当配置园林建筑和小品。说起植物造景就离不开植物配置,如果没有植物的科学搭配,就谈不上是植物造景。植物配置就是利用植物材料结合园林中的其他素材,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组成不同的园林空间,创造各式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观赏游憩的需要。 关键词:公园,绿地,植物配置 1、植物配置在公园绿地建设中的作用 植物是园林的主体,植物配置是园林设计、景观营建的主旋律。中国古代园林植物配置的记载,最早见于宋代的有关花谱、 艺花一类书籍,明代的群芳谱园冶长物志中均已论及,清代的广群芳谱花镜 中有较详细的说明。英国造园家B.Clau ston也曾说过:园林设计归根结底是植物材料的设计,其目的就是改善人类的生态环境,其它内容只能在一个有事物的环境中发挥作用。各类公园绿地规划在植物配置上应体现独特的风格,体现自然界植物物种的多样性,树种力求丰富,又不要杂乱无章,好的植物配置设计可以成为城市公园绿地建设的明显地物标。公园绿地植物的配置应具备科学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按照科学的原则,才能充分发挥植物形体、色彩、线条等观赏特性的自然美。 3公园绿地植物配置应遵循的原则3.1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 园林植物的科学配置,首先要从该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园林绿地功能很多,对于公共绿地,主要考虑的是为大多数人提供观赏,游憩和运动空间。 2、植物配置要满足景观需求 1)、根据景观需要选择植物配置方式。在公园绿地设计中,根据营造不同的植物景观的需要,选择规则式园林植物配置或不对称的自然式配置,充分发挥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规则式种植主要有对植、行植、篱植,而自然式种植主要是群植、丛植和林植。 2)植物配置的季相变化明显。园林植物的景色随季节而有变化,可分区分段配置,使每个分区或地段突出一个季节植物景观主题,在统一中求变化。在重点地区,四季游人集中的地方,应使四季皆有景可赏,季相变化明显。 3)全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注重乔、灌、花、草、藤结合,注重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提高居住区绿化的生态含量。 4)植物配置要从总体着眼。在平面上要注意配置的疏密和轮廓线,在竖向上要注意树冠线,树林中要组织透视线。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远近观赏效果,配置植物还要处理好与建筑、山、水、道路的关系。植物的个体选择,也要先看总体,如体型、高矮大小、轮廓,其次才是叶、枝、花、果。

景观园林中水生植物的配置

景观园林中水生植物的配置 摘要:水生植物不仅丰富了园林景观,创造了园林意境,而且还具有净化水体的生态作用,在园林中使用广泛。文章就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配置原则、形式等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水生植物;景观园林;生态 1 景观园林 景观园林是一门涵义非常广泛的综合性学科,它已不单纯是艺术或自我表现了,已成为一种规划未来的科学。 现代景观园林具有以下特点:传统和现代的对话和交融;现代景园的开放性和公众性;强调精神文化的现代景园;同城市规划,环境规划相结合;面向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作为地理名词,景观泛指地表自然景色。 园林景观是近年来流行于房地产业的时髦概念,想象力的代名词。这是一种和现代居住设计相结合的园林景观,是一种值得期待,但在实际入住后,往往需要借助丰富想象力才能完全欣赏的“神往式”环境艺术美景。现化园林景观就得需要在保持城市和住宅小区环境美为目的的同时,也要让人们从紧张的生活压力中心灵得到释放,在园林景观中得到美的享受,感受大自然带来的魅力。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随之增高,风景区、城市绿化、地产开发等各个领域对水景绿化关注程度的提高,人们对水生植物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水生植物在景观园林中也越来越重要了。

2 常见的几种水生植物 2.1 满江红 满江红科满江红属浮水植物。植株呈三角形,全形态特征浮于水面,茎细曲折,叶小,无柄,互生,覆瓦状排列,常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有一洞穴,充满胶质,有鱼腥藻(蓝藻类固氮藻)共生其中;下片膜质如鳞片,沉水中。大小孢子果成对生于侧枝的第一个叶的下片上。 习性及使用:全浮水生植物,多生长于静水池塘,水田中。广泛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及以南各省、区;朝鲜、日本也有分布。可培养于水盆中,也可在庭院中做小水体绿化。因和固氮蓝藻共生,故可作良好的绿肥。 2.2 荷花 睡莲科莲属多年生挺水植物。有肥厚的根状茎,横生于泥中,俗称“藕”,节间膨大,茎横切面有大小不一的孔道,节明显,节上生根和芽。叶片圆形,直径可达70㎝,盾状着生于叶柄上,叶柄长,有刺,将叶伸出水面。花单生,较大,伸出水面,直径10—25㎝,花瓣多数,舟形,有白、粉、红等色。喜光不耐阴,喜温暖;喜静水水湿地,多生于池塘、体量较小的湖水中;我国各地均有栽培。荷花为著名的观花、观叶植物,我国十大名花之一,栽培历史悠久,品种 200 多种。 2.3 睡莲 多年生水生花卉,根状茎粗短。花单生于细长的花柄顶端,多白

绿化常用水生植物

常用水生植物 1、千屈菜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茎横卧于地下,粗壮;茎直立,多分枝,高30-10 0厘米,全株青绿色,略被粗毛或密被绒毛,枝通常具4棱。叶对生或三叶轮生,披针形或阔披针形,长4-6(-10)厘米,宽8-15毫米,顶端钝形或短尖,基部圆形或心形,有时略抱茎,全缘,无柄。 花组成小聚伞花序,簇生,因花梗及总梗极短,因此花枝全形似一大型穗状花序;苞片阔披针形至三角状卵形,长5-12毫米;萼筒长5-8毫米,有纵棱12条,稍被粗毛,裂片6,三角形;附属体针状,直立,长1.5-2毫米;花瓣6,红紫色或淡紫色,倒披针状长椭圆形,基部楔形,长7-8毫米,着生于萼筒上部,有短爪,稍皱缩;雄蕊12,6长6短,伸出萼筒之外;子房2室,花柱长短不一。蒴果扁圆形。 生长习性:生于河岸、湖畔、溪沟边和潮湿草地。喜强光,耐寒性强,喜水湿,对土壤要求不严,在深厚、富含腐殖质的土壤上生长更好。

2、鸢尾 形态特征:常绿水生鸢尾属多年生常绿草本,系由六角果鸢尾(I.Hexag)、高大鸢尾(I.giganticae)、短茎鸢尾(I.brevuilei)等杂交选育而成,根状茎横生肉质状,叶基生密集,宽约2厘米,长40至60厘米,平行脉,厚革质; 花葶直立坚挺高出叶丛,可达60至100厘米,花被片6,花色有紫红、大红、粉红、深蓝、白等,花直径16至18厘米左右。 生长习性:常绿水生鸢尾喜光照充足的环境,能常年生长在20厘米水位以上的浅水中,可作水生植物、湿地植物或旱地花境材料。常绿水生鸢尾特别适应冷凉性气候,据江苏盐城表现看该品种在-9℃的低温条件下,能保持常绿且进行分蘖;在长江流域一带,该品种11月至翌年3月分蘖,4月份孕蕾并抽生花葶,5月份开花,花期为20天左右,夏季高温期间停止生长,略显黄绿色,在35℃以上进入半休眠状态,抗高温能力较弱。 值得注意的是,常绿水生鸢尾为杂交品种,很少结籽或不结籽,故生产上常用分株或组培的方法繁殖。 常绿水生鸢尾的叶形、株形、习性与其他水生类鸢尾相似,在黄菖蒲、玉婵花、溪荪等水生植物的应用范围内均可种植,但该品种因其叶厚革质不易下垂、冬季翠绿且花色丰富,其他鸢尾类植物只能望其项背。

中国常见水生植物简介——挺水植物

中国常见水生植物简介——挺水植物 1、芦苇 【科属分类】禾本科芦竹亚科芦苇属 【中文别名】苇、芦、芦芛、蒹葭、苇茭 【拉丁学名】Phragmites australis 【应用价值】园林、苇秆可作造纸、嫩芽作饲料、花序可作扫帚、花絮可填枕头、全株分别入药【地域分布】全国各地 2、 2、蒲草 【科属分类】香蒲科香蒲属 【中文别名】水腊烛、水烛、香蒲 【拉丁学名】Typhaangustifolia 【应用价值】编织加工材料、造纸、草芽作野菜、饲料、雄花花粉俗称"蒲黄",具有药用和滋补功能【地域分布】东北、华北、南方水乡

3、荸荠 【科属分类】莎草科荸荠属 【中文别名】马蹄、水栗、芍、凫茈、乌芋、菩荠【拉丁学名】Eleocharis dulcis 【应用价值】菜、入药 【地域分布】江苏、安徽、浙江、广东、湖南等地区

4、莲 【科属分类】睡莲科莲属 【中文别名】荷花、芙蕖、鞭蓉、水芙蓉、水芝、水芸、水旦、水华【拉丁学名】Nelumbo nucifera 【应用价值】藕、叶、叶柄、莲蕊、莲房入药,莲子、莲藕食用【地域分布】全国各地

5、水芹 【科属分类】伞形科水芹菜属 【中文别名】水英、细本山芹菜、牛草、楚葵、刀芹、蜀芹、野芹菜【拉丁学名】Oenanthe javanica (Blume) DC 【应用价值】菜、入药 【地域分布】长江流域

6、茭白 【科属分类】禾本科稻亚科菰属 【中文别名】出隧、绿节、菰菜、茭首、菰首、菰笋、菰蒋子、菰手、茭笋、茭粑、茭瓜、茭耳菜、高笋【拉丁学名】Zizania latifolia (Griseb.) Stapf 【应用价值】菜、入药 【地域分布】全国各地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特点.doc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特点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特点 在园林空间中,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应强调主体,作到主次分明,以表现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 对比和衬托 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见彩图)。在树丛组合时,要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 动势和均衡 各种植物姿态不同,有的比较规整,如石楠、臭椿;有的有一种动势,如松树、榆树、合欢。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起伏和韵律 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 层次和背景 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次的配置。不同花色花期的植物相间分层配置,可以使植物景观丰富多彩。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宜深,或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以加强衬托效果。 色彩和季相

植物的干、叶、花、果色彩十分丰富。可运用单色表现、多色配合、对比色处理以及色调和色度逐层过渡等不同的配置方式,实现园林景物色彩构图。将叶色、花色进行分级,有助于组织优美的植物色彩构图。要体现春、夏、秋、冬四季的植物季相,尤其是春、秋的季相。在同一个植物空间内,一般以体现一季或两季的季相,效果较为明显。因为树木的花期或色叶变化期,一般只能持续一、二个月,往往会出现偏枯偏荣的现象。所以,需要采用不同花期的花木分层配置,以延长花期;或将不同花期的花木和显示一季季相的花木混栽;或用草本花卉(特别是宿根花卉)弥补木本花卉花期较短的缺陷等方法。 大型的园林和风景区,往往表现一季的特色,给游人以强烈的季候感。中国人有某时某地观赏某花的传统,如灵峰探梅、西山红叶等时令美景很受欢迎。在小型园林里,也有樱花林、玉兰林等配置方式,产生具有时令特色的艺术效果。 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空间 园林中以植物为主体,经过艺术布局,组成适应园林功能要求和优美植物景观的空间环境。 设计 园林植物空间的创作是根据地形、地貌条件,利用植物进行空间划分,创造出某一景观或特殊的环境气氛。这种创作同其他艺术创作一样,立意在先。而植物配置在平面构图上的林椽线和在立面构图上的林冠线的设计,是实现园林立意的必要手段。 相同面积的地段经过林缘线设计,可以划分成或大或小的植物形成的空间;或在大空间中划分小空间,或组织透景线,增加空间的景深。经过林冠线设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立体轮廓线;在林冠线起伏不大的树丛中,如突出一株特高的孤立树,可以起到标志和导游的作用。同时,由于树木分枝点有高有低,在林冠线设计中,也可根据人体的高度,创造开敞或封闭的植物空间。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 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组图) (2010-04-13 13:32:08) 标签: 水生湿地植物作为营造水景的重要要素,它的应用一直备受业内人士的关注。本文从植物的构建模式、优化配置、群丛模式、与水体关系角度分析了水生湿地植物,并且结合武汉市三大公园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 1、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 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 (1)生态自然型 其景观自然形成,各群落分布自然合理,少有人工干涉,如:洪湖的荷花,白洋淀的芦苇。 (2)生态观赏型 其景观由人按生态原理并结合原地形地貌设计而成,各群落分布建植由人工而成,群落以观赏为主。同时运用各种手法使风景优美,使之成为旅游景点,如:杭州的西溪湿地、金银湖湿地公园等。 水生植物的群落模式

(1)物种多样化模式:陆生、湿生、挺水、浮水、沉水植物依序构成生态水景的组成部分,并逐步形成一个有机和谐统一的组合体,各组成部分比例协调,景观层次和色彩丰富,如:解放公园。 (2)优势种主导模式:优势种在水景中起主导作用,是景观的主体部分,也是景观的特色部分,其他物种为伴生物种。如大片的荷花形成的景观,点缀有香蒲、茭草和水葱。如杭州西湖曲院风荷的荷花。 (3)水质净化型模式:此类景观以大量的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为主,水域内点缀少量其它水生植物,主要以保持水质良好,水体透明为主。如:和平公园的人工湖,其中种植的大量菹草和黄花鸢尾。 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模式:通达人为设计将欲种植的水生湿地植物群落,根据环境条件和群落特性按一定比例在空间分布,时间分布方面进行安排。使其高效运行达到净化水质,并形成优美的景观效果和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系统。群落配置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水平空间配置:指水域平面上配置不同的植物群落。所配置的植物群落可分为生态型植物群落和观赏性植物群落,生态型植物群落以水体污染的治理,污水的净化,促进生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为主要目标,注重群落的生态效应,其建群种要求耐污,去污能力强,生长快,繁殖能力强,生态效益好的物种,如芦苇。观赏性植物群落要求株型美观,有花有色,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易形成区域内观赏特色。如:荷花和睡莲。 垂直空间配置:指水生植物群落的垂直空间配置由水深决定,不同的水生植物群落对水深有不同的要求。群落配置从湖岸向湖心,随水深的不同分别选用不同的水生植物,即湿生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浮水植物群落,沉水植物群落。这些群落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生态位,能适应不同水深处的光照条件,能保持相对稳定。 2、水景中的水生湿地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 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主要分为水边的植物配置、驳岸的植物配置、水面的植物配置、堤、岛的植物配置等。配置时要考虑到物种搭配和生态功能,做到观赏功能和水体处理功能统一协调。物种搭配应主次分明,高低错落,符合各水生植物对生态位的要求,同时能

中国常见水生植物简介——浮水植物(附图)

中国常见水生植物简介——浮水植物(附图) 江南水乡,水网密布,水里和水边的植物自然是我们生活中常见植物。 许多这类植物娇嫩可人,本人偶然兴起,特介绍一些给朋友们欣赏(不限于江南)。 本文将不断更新,力图做到比较全面 1、茶菱 【科属分类】胡麻科茶菱属 【中文别名】 【生长习性】常群生在池塘或湖泊中,适应性广,最适温度为18~32oC。植株形体小,生长速度较慢。适应全日照环境。 【园林用途】用于小型水体边缘或浅水水体绿化,常作成片栽培,形成水体覆盖景观。容器栽培可在庭院、室内造景观赏。 【产地分布】分布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和华中地区

2、莼菜 【科属分类】睡莲科莼菜属 【中文别名】蒪菜、马蹄菜、湖菜、菁菜 【产地分布】主产于浙江、江苏两省太湖流域,湖北省西部利川市境内

3、大薸 【科属分类】天南星科大薸属 【中文别名】大薸、大萍、水莲、肥猪草、水芙蓉 【生长习性】性喜高温高湿,不耐严寒 【园林用途】在园林水景中,常用来点缀水面。庭院小池,植上几从大薸,再放养数条鲤鱼,使之环境优雅自然,别具风趣。有发达的根系,直接从污水中吸收有害物质和过剩营养物质,可净化水体 【产地分布】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区均有分布或栽培。

4、凤眼莲(水葫芦) 【科属分类】雨久花科凤眼莲属 【中文别名】水葫芦、凤眼蓝、水葫芦苗 【生长习性】凤眼莲喜欢在向阳、平静的水面,或潮湿肥沃的边坡生长。在日照时间长、温度高的条件下生长较快,受冰冻后叶茎枯黄。 【园林用途】常是园林水景中的造景材料。植于小池一隅,以竹框之,野趣幽然。除此之外,凤眼莲还具有很强的净化污水的能力。 【产地分布】我国华北、华东、华中和华南地 区

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色彩分析资料讲解

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色彩分析

景观设计中植物配置的色彩分析 作者:马磊 来源:《现代园艺·园林版》2017年第03期 摘要:植物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构成元素,它具有对景观设计的色彩构建功能以及关学的欣赏功能。在景观设计的色彩构建中,应根据不同植物的叶片颜色、花朵颜色、果实颜色以及枝干颜色的特征,坚持景观植物色彩设计的整体性、对比性,并充分地考虑不同植物或同类植物的不同季象的色彩变化,设计出色彩关系协调,环境优美,符合植物生长规律的艺术化景观空间环境。 关键词:景观设计;植物配置;色彩分析 植物是景观设计中重要的构成元素,它具备对景观环境设计的造景功能以及美学欣赏功能。在景观设计的色彩构建过程中,植物作为其中的主体要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景观植物色彩配置时,需要充分地分析景观植物的色彩类型,熟练地运用景观植物的配色技巧,创造出色彩关系协调、符合植物生长规律、艺术化的景观环境。 1.景观植物的色彩类型以及特征 1.1景观植物的叶片颜色 大自然赋予了植物的叶子丰富多彩的颜色,景观设计中将不同颜色叶子的植物配置在一起,巧妙地搭配绿色系列、红色系列、紫色系列、黄色系列等等,会使景观设计中的植物色彩关系呈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景观设计中的植物可以分为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等几大类,虽然大部分植物的叶子是以绿色为主,但是不同种类的植物,其叶片颜色也千差万别。即便是以绿色系列为主,绿色的深浅和色相也是具有一定的区别。绿色寓意着生命的生生不息,人在绿色植物的环境中会感到一种生命的回归,景观环境中大量的绿色植物也象征着生命的生机蓬勃。景观植物的配置中也有一些植物的叶子不是绿色,例如,灌木石楠的叶子颜色就有红色、金边黄杨的叶子颜色就有黄色、鸡爪槭树的叶子是红色等。不同颜色的植物在景观设计中的巧妙运用会使景观设计更加生动,给人们一种强烈的视觉新鲜感,极大地提升了景观环境的艺术观赏性。 1.2景观植物的花朵颜色 自然环境中最让人赏心悦目的颜色莫过于花朵的颜色,很多植物也是以其花色丰富鲜艳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例如杜鹃、玉兰、牡丹等,都因其花朵颜色所具有的观赏性而闻名于世。植物的花朵颜色鲜艳,种类繁多,基本上覆盖了自然界中的每一种色彩,在景观设计中是重要的色彩搭配素材。例如,春天开花的小叶杜鹃,其花朵就呈现出鲜艳的紫红色,花朵的紫红色和叶子的中绿色就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而花朵中自然的色差,又使植物的颜色显得丰富多彩。秋天开放的桂花,犹如金黄色的星星点点,镶嵌在深绿色的桂花叶中,成为植物色彩配置中极好的点缀。 1.3景观植物的果实颜色

景观植物配置设计图文表格

景观植物配置设计的主要内容 ㈡设计说明 本册设计图为XXX景观工程设计中的植物设计部分。 1、设计依据 ⑴建设单位提供的地形图以及相关的测量数据; ⑵现有地形的实际状况; ⑶建设单位认定的景观方案; ⑷国家现行的园林行业标准; 2、设计范围 XXX景观工程设计范围内。 3、设计内容 ⑴设计工程苗木的品种及质量要求。 ⑵不同景观区内的植物配置形式及施工要点. 4、苗木要求: ⑴工程苗木应具备生长健壮、枝叶繁茂、冠形完整、色泽正常、根系发达、无病 虫害。枝干、根系造成机械损伤的,应在伤处截枝截根,以防病菌感染。 ⑵乔木类苗木:具主轴的应有主干枝、主枝分布均匀,干径应满足设计中规定的 最小尺寸;作景观树阵栽植的乔木分枝高度应相对一致,具有3-5个主枝,干径应满足设计中规定的最小尺寸。除主景树和特大乔木外,其他植株高度应严格遵照设计所定范围,以避免破坏设计所构成的空间高低关系。 ⑶灌木类苗木:丛生型灌木要求灌丛丰满、主侧枝分布均匀、主枝数不少于5枝, 至少有3枝以上灌高达到规定标准;匍匐型灌木要求至少有3枝以上主枝达到规定标准长度;绿篱用灌木要求灌丛丰满、分枝均匀、干下部枝叶无光秃,树龄2年以上。 苗木表中所定的灌木规格为灌木栽种修剪后的实际规格而非苗木采购规格。 ⑷地被类苗木:样板区及重要景观区域的地被苗木应选用盆苗,避免栽植后稀疏 露土严重。如苗木实际规格达不到设计要求,应知会我司设计师进行品种替换或栽植密度调整。 5、种植要求: ⑴种植土必须质地疏松,保水保肥力好。栽种前应整理场地,清除碎石瓦砾,如有 条件可进行土壤消毒。种植土壤厚度:乔木土层厚度不少于100cm,灌木不小于50cm,地被不少于30cm。 ⑵乔木应带土球栽植、土球直径应为基径的6-8倍,土球厚度应为土球直径的三分 之二以上。 ⑶高度大于5M以上的大树定植后应搭支架支撑,园区内支架高度及支撑形式应统一。 ⑷灌木、草花植为绿篱或花带时应密植。 ⑸主要景观大树、骨架乔木请参照我司提供的苗木规格表及苗木选型图片进行采 购,施工方应提供苗木实际照片与我司设计师确认树形后购买及栽植。 ⑹如因苗圃供应情况、售楼时机等情况需变更植物品种,施工方应与我司设计师 确认替换品种。

水生植物设计要点

一、水生植物的栽植途径 ●一是在池底砌筑栽植槽,铺上至少15厘米厚的培养土,将水生植物植入土中(如图1); ●二是将水生植物种在容器中,再将容器沉入水中(如图1); ●三是利用种植浮床种植水生植物 (如图2); 第2种方法更常用一些,因为它移动方便。 (图1) (图2) 二、水生植物在园林水景中的配置应用 1、水域宽阔处的水生植物配置特色 在水域宽超过10米的区域,主要考虑远视效果。以营造水生植物群落景观为主,植物配置注重整体大而连续的效果,主要以量取胜,给人一种壮观的视角感受(如图3)。如荷花群落、睡莲群落、芦苇、千屈菜和海寿花群落或多种水生植物群落组合等。

(图3) 2、水域面积较小处的水生植物配置 主要考虑近观,更注重植物单体的效果,对植物的姿态、色彩、高度有较高的要求,注重水面的镜面作用,故配置时不宜过于拥挤,以免影响水中倒影及景观透视线。 浮叶与挺水植物的比例要保持恰当,一般水生植物占水体面积的比例不超过1/3,否则易产生水体面积缩小的不良视角效果。水缘植物应间断种植,留出3~7米大小不一的缺口,以供观景。可选用再力花、美人蕉、千屈菜、花叶水葱、黄菖蒲、水葱、香蒲和海寿花等组 成不同的群落组合(如图4)。 3、自然河流的水生植物配置

河流两岸带状的水生植物景观要求所用植物材料高低错落,疏密有致,能充分体现节奏与韵律,切忌所有植物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河道两岸的水生植物可用黄菖蒲、菖蒲、再力花组团;黄菖蒲、花叶芦竹、芦苇、蒲苇组团;慈菇、黄菖蒲、美人蕉等组团;芦竹、水葱、黄菖蒲、花叶芦竹、美人蕉、干屈菜、再力花、睡莲组团;水葱、黄菖蒲、海寿花、干屈菜组团;水葱、海寿花、睡莲、再力花、野菱组团等。 4、人工溪流的水生植物配置 此类水体的宽窄、深浅是植物配置重点考虑的因素。一般应选择较低矮的水生植物与之协调,且量不宜过大,种类不宜过多,只起点缀作用。一般以水蜡烛、菖蒲、石菖蒲、海寿花等几株一丛点埴于水缘石旁,清新秀气(如图5)。对于完全硬质池底的人工溪流,水生植物的种植一般采用盆栽形式,将盆嵌入河床中,尽可能减少人工痕迹,体现水生植物的自然之美。 (图5) 5、静水池塘的植物配置 ●忌将池面种满,最多60%~70%的水面浮满叶子或花就足够了。 ●选择直立的品种如香蒲、灯芯草、菖蒲、芦苇之类,丛生而挺拔,又都是喜欢浅水, 以其屏障作用充当背景较为理想,但遮挡视线很严重,宜安排在池角。 四、水景植物的选择原则 ●选择易于管理的植物品种(不会蔓生或不会自动播种的植物品种); ●在通风地带,要选择抗强风能力强的植物,避免种植一些容易倒伏的植物品种; ●通过选择在不同季节开花的植物搭配,来维持水景在色彩上的动人效果; 例如,进入夏季浅水中鸢尾类植物,菖蒲类开始绽放。随后,睡莲便会成为水体中的焦点,并能维持到夏季末。秋天时分,芦苇及灯芯草类会开出灰褐色的花冠,期间梭鱼草和花蔺类植物会给景观增添别样的亮色,一些秋季叶色变化的观叶植物最终将水景带入深秋。在冬季,水景虽是一片死寂的景象,但一些植物残留的干花,如水车前等,仍然会产生一点情趣。这些干花会非常吸引人,尤其在下雪后更富有情趣。

常用水生植物种类汇总

常用水生植物种类总结 图片名称简介品种、类似种应用 黄花鸢尾 尾科鸢尾属的植物,也称黄菖蒲,多年生挺水或湿生草本植物黄花鸢尾耐寒性极 强,在我国南方地区 全年常绿,在中东部 地区冬季半常绿。适 宜在水深0.1m左右 深的浅水中生长,具 有较强耐旱性。叶片 翠绿。剑形挺立,花 色鲜艳,株高 0.6~1.0m。 常绿鸢尾,常见为西 伯利亚鸢尾。耐寒但 不适宜夏季高温,南 方地区慎用。 花菖蒲:植株矮小、 叶片柔软易折断长期 耐水性差,不宜在工 程上大量使用。 黄花鸢尾是水生鸢尾类中 最适宜水生、最高大、性能 最稳定的品种,是少有的冬 季常绿或半常绿的水生植 物之一。 但黄花鸢尾植株矮小、根系 不深等劣势,在碎石基质人 工湿地中不宜大面积配置。 香蒲 香蒲科香蒲属,多年生挺水草本植物,在各地野外自然分布较多,栽培应用也多。香蒲耐寒性强,在我 国南北地区均可自然 露天过冬。适宜在浅 水和沼泽生长,不耐 旱。在长江流域4月 根茎发芽,6-9月花 期,10月后进入休眠 期。香蒲株型挺拔, 叶片修长,花穗棒形 似蜡烛,株高 1.5- 2.5m,是传统的 水景植物,适合营造 自然、野区的田园风 光。 小香蒲:植物较矮, 蒲棒也短。 景观变种:花叶香蒲, 叶片具有条状白纹, 景观效果极佳。但生 物性能不稳定,自繁 能力及抗逆性较差, 在多年生长过程中, 种群易退化消失。 香蒲根系粗壮发达具有庞 大的通气组织,是表面流人 工湿地的优良品种。但在碎 石基质人工湿地生长一般, 特别是在水源不足的情况 下易成片死亡;也不适宜用 在生态浮岛上,可能与其横 走性强的粗壮根系难以适 应狭小的种植篮有关。 菖蒲 天南星科菖蒲属。多年生挺水草本植物,在各地野外自然分布较多,栽培应用也多。菖蒲耐寒性强,在我 国南北地区均可自然 露天过冬。适宜在 0.1m左右的浅水中 生长,可适宜短期干 旱。在长江流域3月 下旬根茎发芽,6-9 月花期,10月后进入 休眠期。 菖蒲株型挺拔,具有 香气,株高0.6-0.8m, 是常用的乡土型水体 景观植物之一。 花叶菖蒲:景观变种, 叶片有白金色条纹, 景观效果有优势,但 生物性能不稳定,自 繁能力及抗逆性较 差,在多年生长过程 中,整株易退化消失。 可用于景观点缀,不 可大面积使用。 石菖蒲:植株比菖蒲 矮小、蓬散,耐寒性 极强,在长江流域冬 季常绿,具有耐阴性。 菖蒲与黄花鸢尾外形相似。 在应用上,黄花鸢尾优势明 显:黄花鸢尾花大,菖蒲花 小不明显;黄花鸢尾具有很 强耐寒性,冬季常绿,菖蒲 冬季地上部枯萎;黄花鸢尾 耐旱,不仅能水生也能适应 旱生,菖蒲不耐旱。 在实践应用中,尤其是碎石 基质的人工湿地,应优选黄 花鸢尾。

常用水生植物种类总结

常用水生植物种类总结

分株、扦插(花序)、播种繁殖。 梭鱼草 雨久花科梭鱼草属,也称海寿花,为多年生挺水草本植物。引入我国,得到广泛应用。梭鱼草耐寒性一般, 在我国长江流域及 以南地区可安全过 冬。适宜浅水生长, 不耐旱。在长江流域 3月萌芽,花期5-9 月,10月后休眠。花 期长,株高0.8-1.2m。 分株、播种繁殖。 常规品种有蓝色花 和百色花两种,称为 蓝花梭鱼草和白花 梭鱼草;还有一种优 良品种剑叶梭鱼草, 比常规梭鱼草高达, 叶片更挺拔直立,花 蓝紫色,耐寒性更 强,观叶效果更佳, 但观花效果稍逊于 常规梭鱼草。 梭鱼草不耐旱,需常年在 浅水或湿润地生长,不宜 配置在潜流碎石基质人工 湿地中。在生态浮岛上长 势良好,根须发达且入水 较深,净化效果好,经过 效果好。 灯芯草 灯芯草科灯心草 属。多年生挺水或湿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各地野外均有分布。灯芯草极耐寒,在我 国大部分地区的冬 季为常绿或半常绿, 适宜浅水或沼泽生 长,不耐旱。灯芯草 株从紧密,叶细二直 立,株高0.6-1m。 分株、播种繁殖。 灯心草属植物有数 十个品种,以灯芯草 最为常见和常用,在 工程上以高杆灯心 草草为主,比常规品 种高大,根系发达。 茳芏(jiangdu)、香 根草均为湿生或陆 生草本植物,热带植 物,不耐寒,在华南 地区是很好的生态 修复植物和去污净 化植物,在碎石基质 人工湿地中得到广 泛应用。 灯芯草耐寒性极强,全年 常绿或半常绿。在工程应 用上是填补冬季景观效果 和提高冬季净化水质能力 的优良品种。在表面流人 工湿地中生长良好,在碎 石基质人工湿地生长缓慢 难形成优势种群;不适宜 在生态浮岛上生长。 菰 慈姑 泽泻科慈姑属。多年生挺水草本纸娃娃。在我大部分慈姑品种耐 寒性强,在我国南北 地区均可安全露天 过冬。适宜浅水生 长,不耐旱。在长江 流域4月萌芽,花期 6-9月,10月休眠。 分株、播种、顶芽扦 插繁殖。 慈姑独株冠幅大,形 态优美,株高 0.6-1m,是优良的观 叶植物。 狭义上的慈姑通常 指以蔬菜生产栽培 为主的华夏慈姑。 工程应用上有欧洲 慈姑、野慈姑、矮慈 姑。 华夏慈姑、欧洲慈 姑、野慈姑均属于慈 姑中高大的品种,外 形差异不大。矮慈姑 外形差异较大,初期 沉水生长,叶片条 形,植株矮小,繁殖 在单纯景观应用时不比枪 挑具体品种,兼具蔬菜经 济价值是宜选用华夏慈 姑。 慈姑适合在浅水型表面流 湿地生长,其球茎特性和 需有明水的生长习性,导 致其在碎石基质人工湿地 和生态浮岛上均不宜使 用。 华夏慈

水生植物的配置特点及常绿水生植物的选择

水生植物的配置特点及常绿水生植物的选择 一、水生植物的配置 一泓池水,荡漾弥渺,虽然有广阔深远的感受,但若在池中、水畔结合水生植物的姿态、色彩来造景,会使水景大为增色。中国园林中,水景常构成一种独特的、耐人寻味的意境。“夹岸复连沙,枝枝摇浪花,月明浑似雪,无处认渔家”。“茫茫芦花,阵阵涟漪,浑似白雪,水天一色,秋色美景,意境深邃”。 我们根据实际调查,并借鉴传统水生植物的造景手法,依水域形式不同,将水生植物归纳为四种基本配置模式。 (1)水域宽阔处的水生植物配置 此配置应以营造水生植物群落景观为主,主要考虑远观。植物配置注重整体、宏大而连续的景观效果,主要以量取胜,给人一种壮观的视角感受。如:荷花群落、睡莲群落、千屈菜群落或多种水生植物群落组合等。 (2)水域面积较小处的水生植物配置 此配置主要考虑近观,更注重水生植物的单株观赏的效果,对植物的姿态、色彩、高度等,适合细细品味;手法往往较为细腻,注重水面的镜面作用,故水生植物配置时不宜过于拥挤,以免影响水中倒影及景观透视线。配置时水面上的浮叶及漂浮植物与挺水植物的比例要保持恰当,一般水生植物占水体面积的比例不宜超过1/3,否则易产生水体面积缩小的不良视角效果,更无倒影可言。水缘植物应间断种植,留出大小不同的缺口,以供游人亲水及隔岸观景。 (3)在河流等条带状水域中的水生植物配置 水生植物配置则要求水生植物高低错落、疏密有致,体现节奏与韵律。

(4)人工溪流的水生植物配置 人工溪流的宽度、深浅一般都比自然河流小,一眼即可见底。此类水体的宽窄、深浅是植物配置重点考虑的因素,一般应选择株高较低的水生植物与之协调,且体量不宜过大,种类不宜过多,只起点缀作用。 二、常绿水生植物的选择 大部分水生植物的观赏季节在夏季,冬季时观赏效果普遍较差。在水生植物的配置时选用一定比例的常绿和半常绿品种,冬季时与枯萎的植物互相映衬,可美化丰富冬季景观。 在江南地区,水生植物绝大多数为落叶性状,只有少数如石菖蒲、水毛茛(Ranunculusaquatilis)等表现常绿特性,因此在园林设计中必须合理使用现有的水生植物种类,并考虑冬季景观的营造。 华东地区推荐使用的常绿水生植物有:西伯利亚鸢尾(Iris.sibirica)、石菖蒲(AcorusgramineusSoland.)和花叶芦竹(Arundodonaxvar.versicolor);半常绿品种有:蒲苇(Cortaderiaselloana)、矮蒲苇(Cortaderiaselloana‘Pumila’)。 部分水生植物枯萎后仍具有一定的观赏性,配置时应多予考虑,如再力花(Thaliadeabata),冬季即使枯萎,茎叶依旧保持优美的姿态,尤其晚上在灯光下别有一番风韵。一些枯萎后效果较差的品种,应考虑其清理问题,没有条件进行清理,要适当控制应用比例。 另外,适宜小气候栽植也可以适当延长水生植物的绿期,如黄菖蒲、蒲苇在背风较温暖的地方,海寿花(Pontederiacordata)在10厘米至20厘米浅水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