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杂草防除技术

合集下载

苏中北地区稻田恶性杂草防除及药害防控技术

苏中北地区稻田恶性杂草防除及药害防控技术

苏中北地区稻田恶性杂草防除及药害防控技术苏中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稻田种植区之一,但由于气候和土壤的特殊性,该地区的稻田常常受到恶性杂草的侵害,给稻田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为了有效防除恶性杂草并控制药害,农业专家们研究出了一系列的防除技术和药害防控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恶性杂草的主要种类和危害苏中北地区常见的恶性杂草主要包括稗草、苦草、稗子草、马唐、水稻割草等。

这些恶性杂草在稻田中生长迅速,丛生程度大,很容易与稻谷混在一起,给农田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这些恶性杂草还会消耗大量的养分和水分,影响稻谷的正常生长,导致产量的降低。

防除恶性杂草对于保障稻田的正常生长和丰收至关重要。

二、恶性杂草的防除技术1.机械防除机械防除是指利用农机具对恶性杂草进行清除。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成本低、对环境无污染,并且对恶性杂草的清除效果较好。

在苏中北地区,农民们广泛使用拖拉机、田间拖车和机械除草机对稻田中的恶性杂草进行清除,取得了良好的清除效果,有效提高了田间管理效率。

2.化学防除化学防除是指利用化学药剂对恶性杂草进行灭除。

在苏中北地区,农民们常用的化学药剂主要包括除草剂和除草灌草剂,这些药剂能够有效杀灭恶性杂草,保护稻谷的正常生长。

但在使用化学药剂的时候,农民们需要按照标准用药量、用药时间和用药方法,以免对农田和作物造成不良影响。

3.生物防除生物防除是指利用天敌和天然的生态环境来控制恶性杂草的生长。

在苏中北地区,农民们通过引入天敌昆虫和利用生态环境来控制稻田中的恶性杂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农民们还利用抑草薹白菜、粘毛莴苣等阔叶作物和豆科植物等绿肥作物,来保护稻田,减轻恶性杂草对稻谷的危害。

三、药害防控技术农民们还可以采取多种药剂轮换、防患未然的措施来进行药害的防控。

通过轮换不同的化学药剂,可以减少作物对药剂的抗性,防止药害的发生。

在药剂施用前,农民需要对农田和作物进行细致的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药害问题,以减轻药害对农田和作物的影响。

丹麦草杂草防除方案

丹麦草杂草防除方案
丹麦草会与草坪草争夺养分、水分和阳光,影响 草坪草的生长和观赏价值。
丹麦草的种子容易随风传播,导致其迅速扩散, 难以根除。
杂草对农业的影响
杂草会与农作物争夺养分、阳光和水分,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杂草会传播病虫害,增加农作物的发病率和虫害发生概率。
杂草会影响农作物的品质和外观,导致市场竞争力下降。
丹麦草杂草防除的重要性
丹麦草杂草防除是草坪养护的 重要环节,有助于保障草坪草 的健康生长。
丹麦草杂草防除能够提高草坪 的观赏价值,为人们提供舒适 优美的环境。
丹麦草杂草防除能够减少农药 的使用量和频率,降低环境污 染。
02
丹麦草杂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
丹麦草的生物学特征
丹麦草的生育期较长,一般需要 2~3年才能完成其也可以反映防除效果。
生长速率
防除后丹麦草的生长速率可以反映 防除效果是否有效。
防除效果的动态监测
定期调查
在防除前和防除后一定期间内对杂草数量、种类 和生长速率等进行定期调查,以评估防除效果。
图像分析
应用图像分析技术对杂草进行识别和分类,进而 计算防除效果。
生物量测定
加强生物防治的研究和应用,利用更为环保和可 持续的方法来控制杂草。
加强丹麦草良种选育和种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提高丹麦草的抗性和产量,从根本上减少杂草的 竞争压力。
THANKS
生长。
丹麦草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在不 同的土壤类型、气候条件和生态环境
中生长。
丹麦草杂草的繁殖和传播
丹麦草杂草主要通过种子繁殖,成熟的种子会随着风、水、动物等途径 进行传播。
丹麦草杂草种子在土壤中可以存活多年,因此在防除时需要采取多种措 施。
丹麦草杂草种子可以通过自然传播和人为传播两种途径进行传播。自然 传播主要是通过风、水、动物等途径进行传播;人为传播主要是由于人 类活动而造成的。

稻田杂草科学防除技术

稻田杂草科学防除技术

稻田杂草科学防除技术稻田杂草分为三类,稗草、千金子、碎米知风草、杂草稻等禾本科杂草,鸭舌草、野慈姑、节节菜等阔叶杂草和异型莎草、萤蔺等莎草科杂草,水稻每年遭受草害达200多万公顷,约占种植面积的88.2%。

水稻田杂草防除要立足早期治理、综合防除策略,积极推广生态控草技术,采用“封杀结合”的化学除草模式,降低除草剂使用量,延缓抗药性杂草的发生与危害。

一、非化学控草技术1.种子精选。

通过对稻种调进、调出检疫,查出稻种中是否夹带了稗草等抗药性杂草的种子,经过筛、风扬、水选等措施,汰除杂草种子,控制杂草的远距离传播与危害。

2.农艺措施。

通过深翻平整地、水层管理、肥水壮苗、水旱轮作、轮作换茬等措施来保持水稻良好的生态条件,促进水稻生长,提高水稻对杂草的竞争力。

在水稻生长中后期,可人工拔除杂草,避免新一代杂草种子侵染田间。

3.物理措施。

采取拦截灌溉水流携带的杂草种子、捞取田间水面漂浮的杂草种子、清除田埂上周围的杂草等措施,逐渐耗竭土壤杂草种子库,最大程度降低农田杂草的发生规模。

4.生物措施。

在水稻抽穗前,人工放鸭、养鱼,任其取食株、行间杂草幼芽,降低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密度,减少杂草的发生基数。

二、合理使用化学除草剂水稻种植方式多样,目前主要有机插秧、直播稻、人工移栽和抛秧等方式。

稻田杂草的发生一般是在播、栽、抛后10天(秧田一般5-7天)左右出现第一个杂草出苗高峰,20天左右出现第二个出草高峰。

1.移栽(机插)田。

移栽(机插)推荐“一封一杀”的控草模式。

在插前1-2天或插5-7天采用丙·苄、苯噻·苄等药剂封闭。

在移栽(机插)前施药,防除杂草幼芽,封闭除草,选用噁草酮、丙炔噁草酮均匀喷雾,在水田整平后,喷雾(泼浇)或撒药土,并保水3天以上,待泥浆沉实后移栽(机插)秧苗。

移栽(机插)后前期施药,在移栽(机插)后1-4天,防除早期萌发杂草,选用双唑草腈药土;移栽(机插)后5-7天,防除稗草、千金子、和莎草及阔叶草,选用嘧肟·氰氟草,或丙嗪嘧磺隆茎叶喷雾。

农田杂草综合防除技术

农田杂草综合防除技术
的关键 。
繁殖和营养繁殖 。一年生杂草可大量种子繁殖。一
些 多 年生杂 草 , 但 可 以产 生种 子 , 且还 可 以通 过 不 而 根、 ( 茎 根状 茎 、 根 、 茎 、 茎 ) 器 官进 行 营养 块 球 鳞 等
1 青海省 农 田常见 杂草种 类
繁殖 , 如刺儿菜是根芽繁殖 , 芦苇是根茎繁殖等。
蓄、 野燕麦 、 田旋 花 、 荚菜 、 苣 宝盖 草 、 苣菜 、 苦 密花 香
2 15 广 泛 的传 播 方 式 杂 草 可 通 过 作 物 种 子 、 .. 风、 流水 及 动 物 等 多 种 途 径 传 播 。如 刺 儿 莱 、 公 蒲 英、 苣莫 菜 的种子 有绒 毛和冠 , 可借 助风 力将 种子传
落 粒性 的特点 。所产 生 的种子数 量通 常是农 作 物 的
强, 苗期生长速度快 , 光合效率高 , 营养生长能快速 向生殖生长过渡 , 具有干扰农作物的特殊性能, 从而
影 响农 作物 的生 长发育 。
几十倍、 数百倍甚至更多 , 数量巨大。如苋和藜每株 能结 出 2— 7万粒 种子 。

6 一 6
杂草科 学
21 0 0年第 2期
文振祥.农 田杂草综合 防除技术 [ ] J .杂草科学 , L ( )6 6 2 O 2 :6— 7 O
农 田杂 草综 合 防 除技 术
文 振 祥
( 海 省 互 助 县农 产 品质 量 安 全 检 测 中 心 , 海 互 助 80 0 ) 青 青 1. 0 5
收 稿 日期 :00一 4—2 21 o 6
22 3 影响作物产量 由于杂草在水分、 .. 养分、 空 间和传播 病虫 害方 面直 接 、 间接危 害农作 物 , 最终影

草坪不同时期杂草化学防除技术

草坪不同时期杂草化学防除技术

草坪杂草是 制约 草坪 生产及 草坪养 护管理 的一 项 重大难题 , 系到草坪 建植 的成 败和草 坪 的景观 效果 , 关 大量杂 草侵害草坪时 , 多管理者在无 可奈何 的情 况下 许 选择 了人工拔除的方法来控制 草害 , 而这种方法 效率 然 低, 效果 不理 想 , 往往是拔 了前面的大草 , 面的小草又 后 长出来 , 由于频 繁践 踏草 坪 , 植 草坪受 到 了严 重 的损 新 害 。2 0 ̄20 年经 过 了 4a 02 06 的研 究推广 , 总结 了一套 草坪不 同时期 杂 草化 学 防 除技 术 经验 措施 , 介绍 如 现
经试验研 究 , 草坪杂草的 防除 , 在播种 前 、 后苗 期及 成熟草坪所应用 的除 草剂及使 用方法是不 同的 , 否则会 产生药害 。为了草坪 草的安 全起见 , 所用 的除草剂最好 预先进行小面 积的试验 , 当地 环境 条件 下 , 在 测定所 使 用的除草剂及使用剂 量对草坪草的安全性是否有影响 。
l 2l
教授 , 从 事 园林植 保和 草 坪养 护技 术研 究 。 主要
收稿 日期 :0 7 8 O 2 0 一O —3
维普资讯

园林花卉 ・
北 方 园 艺 2 8 ) 2 1 0 ( :2 2 021~ 4
土 庄 绣 线 菊 天 然 灌 木 群 落 空 间 格 局 调 查 与 分 析
下。
表 2
草坪播种后苗前防除杂草 除草剂
3 草 坪幼 苗期或 草坪移 栽后 杂草 的 防除
草坪草幼苗对 除 草剂很 敏感 , 好延 迟施药 , 最 直到 新草坪已修 剪 2 ~3次再 施药 。如果 杂草较 严 重 , 必需 施药 , 可选用对幼苗安全 的除 草剂 , 在杂草 2 ~3叶期进 行茎叶处理 。参考表 3 。

无公害大豆田杂草的安全防除技术

无公害大豆田杂草的安全防除技术
除 效 果 。
1 5合 理 密植 .
适 当密植可 以使大豆充 分利用 单位面积 的养分, 分和光照等 有利 的生 长 水 条件, 使个体和 群体 的生长达 以合理 的统一, 增强大豆 的田间竞 争能力, 充分发 挥群 体优 势, 恶化 杂草 的生 存环 境, 从而抑 制杂 草的长 势 , 降低杂 草 的发生密 度, 有效 控 制杂 草 的发 生 与危 害 。 2大 豆田杂 蕈 的化学 防 除技术 2 1 除草 剂 的安全使 用 . 除草剂可选用 金都尔 , 异丙草 胺, 禾耐斯, 异恶草松, 速迅, 阔草清 , 普施特 , 施 田补 , 精稳 杀得, 高效盖草 能, 精禾 草灵, 喷特, 威霸, 豆欢, 大 苞豆宁, 虎拿草, 氟磺胺 划醚, 排草丹, 田易, 易耕, 耕 豆 杂草焚 , 阔乐, 克 克莠 灵 , 豆, 克,2 金 赛 7% 的 2 4D 。- 丁酯每 公 顷用量 限制在 7 0 l 5m 以下 , 已出土 的多 年生和 一年 生阔叶 对 杂草 有效 , 且对 大豆 安全 无公害大豆 的生产禁 止使用氟 乐灵和 除草醚, 草焚, 威, 杂 虎 霸焚 , 克莠灵 , 嗪草 酮 , 阔叶散 , 克津 等均 易对 大 豆产 生不 同 的程度 的药 害 。 塞 2 2 大 豆播种 前土壤 处理 . 常用于大豆 播种前土 壤处理 的除草剂主 要有灭草猛 , 灭灵 , 广 除草通 等, 其 用 法与用 量为 : 草猛 15  ̄2 5g h 况水3 5 2k / m, 大豆 播种前 灭 9 0 50 / m, 7  ̄5 5g h 在 2 3 ~ 天均 匀喷施 于土壤 表面 , 随后镇压 播种, 灭草 猛对一 年生 禾本科 杂草有 持 效 , 广灭 灵可 以防除稗 草, 狗尾 草及一 些 阔叶杂草 , 但对 后茬 作物小 麦可 能会 产 生 药害 , 应注 意 调整 后 茬作 物 。 23 大 豆播 后苗前药 剂处 理 . 用于大 豆播种 后 出苗前 的常用 除草剂种类 主要 有百 草清, 索 。 拉 都尔, 草 甘 膦, 扑草 净, 乙草胺, 塞克津 , 豆科 威, 利谷 隆等 兑水 3 5 0 k . m 喷 雾。 7  ̄6 0 g h 如 果长期干旱 , 施药 时要进行 浅混土 , 中, 其 塞克津 主要用 于防治一年 生 阔叶 杂 草 , 清和 草甘膦 为 内吸灭 生性 除草剂, 以兼治 多种 杂 草适宜在 杂草 出苗 百草 可 后 大豆 出苗前使 用, 前土壤 处理 , 用 5% 苗 选 0 乙草胺 ,2 异 丙 甲草 胺, 0 7% 9%乙草

小麦田杂草危害及科学的化学防除技术简介

小麦田杂草危害及科学的化学防除技术简介
我国冬小麦历年种植面积2300万hm2左右,春小麦150万hm2左右,占全国 耕地总面积的22%~30%,分布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 主区 北方冬( 秋播) 麦区 南方冬( 秋播) 麦区 亚区 北部冬( 秋播) 麦区 黄淮冬( 秋播) 麦区 长江中下游冬( 秋播) 麦区 西南冬( 秋播) 麦区 华南冬( 晚秋播) 麦区 春( 播) 麦区 东北春( 播) 麦区 北部春( 播) 麦区 西北春( 播) 麦区 冬春兼播麦区 新疆冬春兼播麦区 青藏春冬兼播麦区
各区小麦田优势杂草
长江中下游冬(秋播)麦区 (12%): 一年二熟以至三熟。二熟制以稻-麦或麦-棉为主,间有小麦-杂粮的种 植方式; 三熟制主要为稻-稻-麦( 油菜) 或稻-稻-绿肥。 单子叶杂草(禾本科杂草和莎草): 看麦娘、日本看麦娘、硬草、菵草、扁杆藨草、早熟禾、长芒棒头草
双子叶杂草(阔叶杂草):牛繁缕、繁缕、猪殃殃、藜、蓼、春蓼、 雀舌草、碎米荠、泥胡菜、野老鹳草、荔枝草、大巢菜、风花菜、稻 槎菜、粘毛卷耳、婆婆纳、刺儿菜、萹蓄、苣荬菜、野豌豆、酸模叶 蓼、通泉草、蔊菜、毛莨、羊蹄、泽漆、蛇床、一年蓬、小飞蓬等 。
麦田主要杂草种类有:繁缕、猪殃殃、看麦娘、菵草、播娘蒿、荠菜、 野油菜、藜、小藜、雀麦、婆婆纳、牛繁缕、早熟禾、雀舌草、大巢 菜、泥胡菜、小飞蓬、野燕麦、酸模叶蓼、棒头草、萹蓄、田旋花、 通泉草等 。
各区小麦田优势杂草
华南冬(晚秋播)小麦区 (1.6%): 本区地形复杂,有山地、丘陵、平原、盆地,而以山地和丘陵为主, 种植制度以一年三熟为主,多数为稻-稻-麦( 油菜) ,部分地区有水稻 -小麦或玉米-小麦一年二熟,少有二年三熟。 该区麦田的主要杂草种类有:看麦娘、日本看麦娘、雀麦、早熟禾、 野燕麦、棒头草、黑麦草、雀舌草、猪殃殃、牛繁缕、婆婆纳、碎米 荠、酸模叶蓼、大巢菜、荠菜、山苦荬、泥胡菜、酢浆草、泽漆、田 旋花、麦瓶草、藜、小藜、萹蓄、齿果酸膜、打碗花、遏蓝菜、稻槎 菜、宝盖草、节节菜等。

农田杂草综合治理措施

农田杂草综合治理措施

农田杂草综合治理措施农田杂草综合治理就是人类必须造就一个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有利于保护自然资源和其他良好环境因素的生态环境。

农田杂草防除是对环境的一种重要管理措施,这对农作物的安全、经济、有效的生产以及保护人类的健康和繁荣都是必不可少的。

由于作物田中存在多种杂草,包括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的杂草,它们各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如种子数量、传播方式、发芽期、发育周期等,显然这些杂草不可能采用单一的方法去防除,而应当根据杂草种类、分布、生物学特性,掌握其发生消长规律,采用先进而有效经济的防治措施。

充分发挥各种除草措施的优点,相辅相成,扬长避短,达到安全、经济、高效地控制发杂草为害的目的。

农田杂草综合防除的关键,在于把杂草消灭在萌芽期或幼苗期,即作物生育前期,抓住主要矛盾,采取相应措施,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一)农业防除农业防除措施包括轮作、选种、施用腐熟的有机肥料、清除田边、沟边、路边杂草、合理密植、淹水灭草等。

(1)轮作灭草不同作物通常有自己的伴生杂草或寄生杂草,这些杂草所需的生境与作物极相似,如扁秆蕉草、稗、异型莎草等湿生型杂草,它们所需的生境与水稻相似,因而成为水稻伴生杂草。

野燕麦生物学特性与小麦相似,成为麦田的主要杂草。

由于不同作物与其所伴生的杂草所要求的生境相似,如用科学的方法即轮作倒茬,改变其生境,便可明显减轻杂草的危害。

如黑龙江友谊农场在50年代末实行的水旱轮作,采用麦一麦一麦一稻一稻一稻轮作,小麦播期早,出苗早,植株密,能抑制稗草的生长。

另外,小麦成熟早、收割早,通过翻耕在稗草种子未成熟之前把它消灭。

江苏省推广稻麦轮作,麦田改种水稻,连茬种植水稻两年后,基本上控制麦田杂草的为害。

(2)精选种子杂草种子传播的途径之一是随作物种子传播,如狗尾草种子随糜子、谷子的种子传播;稗草种子随稻谷种子传播;菟丝子随着大豆、苜蓿种子传播;野燕麦、猪殃殃、毒麦、王不留行种子随着小麦、亚麻种子传播等,这种传播往往随着种子的长途调运,人为地将杂草种子远距离扩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 农田化学除草 思考题 1.查阅相关资料,分析非选择性除草剂草甘磷、百草枯和草铵膦的作用特点有何区别?分别叙述防除稻田芦苇、香蒲;稻田池埂多种杂草及油菜田多年生杂草应选择的除草剂及其施药方法。 答案:作用特点 (1)草甘磷属于内吸性很强的非选择性除草剂,有效成分可传导至多年生杂草的地下块根或块茎中并将其杀死,所以草甘磷杀草可达到“斩草除根”,其特点是杀草速度慢,一般需要7d见效,15d左右杂草枯死。 (2)百草枯属触杀性的非选择性除草剂,所以,百草枯施药后只是将多年生杂草的地上部绿色组织杀死,不伤及地下部繁殖体或营养体,所以,应用百草枯除草可以“把根留住”,其特点是杀草速度快,一般施药后1d见效,5d左右杂草枯死。 (3)草铵膦也是非选择性除草剂,内吸传导性不如草甘磷,只能在植物体内进行有限的传导,其优势在于杀草速度比草甘磷明显加快,一般施药后1d见效,5~10d杂草枯死,且比百草枯杀草更彻底。 答案:施药方法 ①稻田芦苇和香蒲的防除措施:当芦苇和香蒲株高超过水稻时,可以采用41%草甘磷对水10~20倍液涂抹法(或戴手套蘸药捋)对主茎施药; ②稻田池埂多种杂草防除:可采用20%百草枯4000mL/hm2或20%草铵磷3000mL/hm2对水定向保护性喷雾,应在无风天进行,勿将药液喷于水稻叶片之上; ③油菜田多年生杂草防除措施:可选择2个时期施药,第一个时期是在油菜播后苗前,多年生杂草基本出齐时,采用41%草甘磷3500mL/hm2 ;第二个时期为油菜收获后多年生杂草叶片尚绿时采用41%草甘磷4000 mL/hm2,将多年生杂草连根杀死,减少其下一年的发生基数。以上两个时期均采用茎叶喷雾法,对水量(喷液量)为225kg/ hm2。 2.根据封闭除草剂特性及水稻栽培管理特点,谈一谈丙炔噁草酮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及理由。 答案:封闭除草除草剂主要利用“时差”或“位差”选择性,施用于土壤表面并靠杂草的根、芽鞘或下胚轴等部位吸收并发挥杀草作用。而水稻田是移栽前灌水泡田,水耙地整平,然后花达水插秧,插后浅水护苗。丙炔噁草酮是典型触杀性封闭除草剂,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 ①土地要平(水层深度均匀),施药后应使药剂在土表1cm左右深度内均匀分布可使其发挥最佳的效果; ②水层深度3~5cm为宜,不能淹没稻苗; ③水层要保持7~10天,使在杂草萌发出土时能够充分着药,保证除草效果。 ④施药时期要得当,施药过早药剂有效成分将会降解,药效降低;施药过晚,错过杂草萌芽期,药效也将会下降。 ⑤需要栽插发育良好的稻苗,否则稻苗对丙炔噁草酮的选择性和耐药性较差,安全性降低。 3.在风沙干旱的玉米主产区,农民在玉米种植时多采用垅上开沟催芽座水播种。请分析说明除草剂莠去津是否可以与灌溉水对在一起随着“座水”施入进去,对玉米能否安全? 答案:莠去津在推荐剂量下对玉米幼芽或者在玉米整个生育期是安全的。因为玉米植株内含有一种苯并噁嗪酮(MBOA)化合物,可使莠去津发生脱氯反应,生成无毒的羟基衍生物而代谢掉。同时,实践应用证明莠去津随着玉米播种时“座水”直接施入垅体内,药剂与玉米幼芽直接接触对玉米比较安全,玉米发芽及生长发育正常。 4.在除草剂的施用中,能否采用超低容量喷雾器(喷滴大小50~100µm、喷液量0.5~5L/hm2)进行除草剂的喷雾? 答案:喷施除草剂不可以采用超低容量喷雾器,因为,首先超低容量喷雾器喷液量太低,仅为常量喷雾(150~300 L/hm2)的60~300分之一,很难使药液分布均匀,最后表现出药效不佳,且田间可能出现条块药害现象;其次,喷滴微小,飘移量较大,既造成浪费,也会容易使临近作物产生药害。 5.浅谈甘薯田除草剂的选择及配套施药技术 答案:甘薯主要采用块茎温床育苗移栽的方式种植,主要杂草为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部分阔叶杂草。 (1)适于甘薯育苗田的除草剂及使用剂量为48%氟乐灵乳油,1500~3000mL/hm2,12%噁草酮2500~3000mL/hm2及24%乙氧氟草醚600~900mL/hm2,施药时期及方法为在整地后甘薯移栽前,杂草萌芽期土壤封闭处理,喷液量为300~450kg/hm2 ,注意氟乐灵施药后应随即混土,深度为5~7cm。另外,可选择90%乙草胺乳油900~1200mL/hm2在移栽前或移栽后喷雾法施药,或20%敌草胺乳油3750~5000mL/hm2,在移栽后立即用药(喷雾法),喷液量为300 kg/hm2。 (2)适用于甘薯移栽后应用的药剂及使用剂量为烯禾啶2000 mL/hm2、高效氟吡甲禾灵600 mL/hm2、精噁唑禾草灵750mL/hm2,在杂草幼苗期(禾本科杂草3~5叶)进行喷雾法处理,喷液量为225~300 kg/hm2,防除多种禾本科杂草。 6.在多数情况下,我们可以采用见草施药的方法进行防除,是否可以草多处多喷药,草少处少喷药?为什么? 答案:不可以在见草施药的情况下,草多处多喷药,草少处少喷药。因为首先要考虑到除草剂对作物的安全性,因为加大除草剂的用量,将会对作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最终影响作物产量;其次,当除草剂达到一定剂量时,其除草效果即达到最佳水平,再增加其用量将不会明显提高其防效。另外,增加没必要的剂量,将增加使用成本,得不偿失。 7.查资料找出稻田匍茎剪股颖和小茨藻、茨藻的发生规律,分别选择最适的除草剂,提出相应的防除措施。 答案:(1)稻田匍茎剪股颖一般发生在稻田池埂之上,随之生长发育伸长而爬入田间,也有个别管理不善的地块也有很多匍茎剪股颖在田间繁殖起来,早春从田间直接发生。该杂草属多年生沼生杂草,以根茎繁殖为主,出苗较早,在水耙地整平时已经出苗,其生长繁殖特点是匍匐生长,每节都能生根,每节都能分枝,有水匍匐,无水直立。 根据这一特点,可以在早春灌水泡田之前,对田间直接发生的匍茎剪股颖,采用41%草甘磷水剂4000mL/hm2见草施药(喷雾法),施后1~2d翻耙泡田整地;然后在水稻插秧后20天左右,匍茎剪股颖长度25cm左右时,采用以下配方30%莎稗磷900 mL/hm2 +15%乙氧磺隆225g /hm2 +25%扑草净1500 g /hm2 药土法均匀施药,水层5~7cm待水层落土后间隔1-2天正常灌水。注意施药时避开28℃以上高温天气,最好是傍晚用药。对于池埂上面发生的匍茎剪股颖可在其爬入田间之前,采用20%百草枯水剂4000mL/hm2 见草施药(保护性定向施药,勿使药液接触水稻叶片)。 (2)稻田小茨藻和茨藻均为沉水型杂草,一般在排水不良、磷肥施用量大的地块发生为害严重,北方地区发生期在6月中下旬,繁殖力和竞争能力强,耐药性也强。目前有效的措施是采用80%丙炔噁草酮可湿性粉剂90~120g/hm2 药土法施药,水层5cm左右,保持5d以上。 8. 浅谈嗪草酮的作用机理及特性,以及嗪草酮在我国东北大豆田混用配方及好处所在。 答案:嗪草酮属三嗪类选择性除草剂,活性高、杀草谱宽、可混性强,其有效成份被杂草根系吸收随蒸腾流向上部传导,也可被叶片 吸收在体内作有限的传导。主要通过抑制敏感植物的光合作用发挥杀草活性 ,施药后各敏感杂草萌发出苗不受影响,出苗后叶片褪绿,最后营养枯竭而死。嗪草酮可在播种前或播种后苗前作土壤处理,土壤具有适当的湿度有利于根的吸收,若土壤干燥应于施药后浅混土,作为苗后处理除草效果更为显著,剂量要酌情降低,否则会对阔叶作物产生药害,由于大豆苗期的耐药安全性差,嗪草酮对大豆只宜作芽前处理。如果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或质地为粘质土,施药剂量要酌情提高,反之减少。温度对嗪草酮的除草效果及作物安全性亦有一定影响,温度高的较温度低的地区用药量低。嗪草酮的淋溶性较强,施药后有较大降水或大水漫灌,会使大豆根部吸收药剂而发生药害。砂质土、有机质含量2%以下的大豆田不能施药。土壤pH值7.5以上的碱性土壤和降雨多、气温高的地区要适当减少用药量。 (2)大豆田应用嗪草酮可选以下混用配方: 70%嗪草酮450 g /hm2+异噁草松1500mL/hm2+70%异丙甲草胺2000 mL/hm2 70%嗪草酮450 g /hm2+72%2,4-D丁酯1500 mL/hm2+90%乙草胺2250mL/hm2 70%嗪草酮450 g /hm2+15%噻吩磺隆150g /hm2+90%乙草胺2250mL /hm2 好处在于:根据嗪草酮的特性,充分利用嗪草酮的特长,与另外2种除草剂混配使用,使其发挥出“相加作用”乃至“增效作用”,扩大杀草谱,提高杀草活性,同时杀死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还可对多数恶性杂草如“三菜”等起到强烈的杀伤或抑制作用;通过混用避开了嗪草酮缺点,将嗪草酮的用药剂量降低约二分一,保证了大豆的安全性,同时在成本上也有所降低。 9. 丁草胺、乙氧磺隆、苯噻酰草胺、吡氟禾草灵、敌稗、苄嘧磺隆、精噁唑禾草灵、氟吡甲禾灵、氟吡磺隆等除草剂按化学结构分类各属于哪一类除草剂,并说明其主要作用机理、特性、杀草谱及适用作物. 答案:(1)丁草胺、苯噻酰草胺、敌稗为酰胺类除草剂,作用机理及特性: 酰胺类除草剂有苗前土壤处理剂和苗后茎叶处理剂之分。该类除草剂几乎所有品种都是禾本科除草剂,对阔叶杂草防效较差。单子叶植物的吸收部位是幼芽或下胚轴,少数品种可通过茎叶吸收;而双子叶植物主要通过幼根吸收,其次是幼芽吸收。在植物体内干扰核酸的代谢及抑制蛋白质合成,使杂草幼根肿大、胚根细而弯曲、无须根、生长点变褐,植株畸形,最终导致死亡。杀草谱和适用作物:大多数品种都是防除一年生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对藜、苋等小粒种子的阔叶杂草有较好的防效,但对大多数阔叶杂草及多年生杂草防效差。丁草胺用于水稻移栽田、育秧田,丁草胺在水分条件好的华东、华南等地区可用于玉米、冬小麦、陆稻、蔬菜田除草。苯噻酰草胺和敌稗只适用于水稻田除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