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

合集下载

城镇污水处理方案(精选18篇)

城镇污水处理方案(精选18篇)

城镇污水处理方案城镇污水处理方案(精选18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

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城镇污水处理方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城镇污水处理方案篇1为改善我县农村卫生环境面貌,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根据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XX〕xx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国办发〔XX〕xx 号)、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省农村污水垃圾整治行动实施方案(XX—XX年)的通知》(闽政办〔XX〕xxx号),结合我县实际,我县各乡镇(场、区、办事处)全面建设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围绕水污染有效处理,按照“村点覆盖全面、群众受益广泛、设施运行长效、治污效果良好”要求,全面推进我县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力整治我县农村普遍存在的生活污水污染问题,促进我县水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全面提升宜居环境质量,加快建设“厦漳泉生态型核心区”。

二、建设任务(一)敷设完善雨污分流管网对收集入厂处理的xx个村已建管网,进行雨污分流改造;计划新收集纳入相关污水厂进行处理的x个村,敷设完善雨污分流管网、支管及农户接户管。

(二)新建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根据《长泰县“全民综合治水、共建美丽长泰”三年行动方案》等文件要求,全县需要新建污水设施的总计xx个村,各行政村(居委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设集中式或分散式处理设施(人工湿地),其中龙津溪沿岸x公里范围内所有行政村及自然村应作为建设重点。

(三)提升改造已建污水处理设施目前,已建的xx个污水处理设施大部分存在缺乏有效管理、污水收集率低、处理设施无进出水、设施渗漏及管道破坏严重等问题,应根据其各自存在问题加以改造提升。

三、实施计划(一)计划实施目标XX年底前实现全县所有行政村及龙津溪沿岸x公里范围内所有自然村(包括县域范围内旅游农家乐项目)农村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全覆盖。

A/O+人工湿地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A/O+人工湿地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好氧生物处理 方法。污水集中处理的方法多采用好氧生物处
工艺流程说明。污水从格栅池隔离大块杂物后 自流入沉砂池 ,
其 优 点 是 占地 面 积 小 ,出水 水 质 有所 提 高 。 但其 投 资成 本大
大高于化粪池 ,并且 出水水质效果不稳定。
目前瑞 安市农 村 生 活 污水 处பைடு நூலகம்理概 况
人 工 湿 地 生 活污 水 处 理技 术 。 人 工 湿地 是 通 过模 拟 和 强 化 自
农村建设现状。瑞安市位于温州地 区中部 ,东 临东海 ,南邻 然湿地功能 ,将污水有控 制地投配到土壤 (填料 )经常处于饱和
农 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以及农村 的经济发展。
起湿地滤料的堵塞 ,而人工湿地去除氨氮和磷 的效果却 非常好。这
两项技术在处理 生活污水方面恰好能取长补短 ,将它们有机地结
瑞 安市现有各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优劣分析 合起来处理 效果非常好 。
目前,瑞 安市农村 生活污水处理 工艺有好氧 生物处理 方法、
化 为农作物的营养物质 ,很少流 失到水体 中去 ,因此 ,对环境影
上述几种小型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 ,既有各 自的优点 ,同
响不大。但是随着乡镇经济的迅速发展,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 , 时也存在不少问题。如何选择一种处理效果好 、造价低 、运行管
广 大农 民生活条件的明显改善 ,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不断增加。 理方便 的处理技术 ,是解决 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 问题的关键。
生 态村 建 设 是 生 态市 建 设 的 细胞 工 程 ,农村 生 活 污 水 处理 设 向可 将人 工 湿地 又 分 为 水平 流 湿 地床 和 垂直 流 湿 地床 。
施建设是生态村创建的必要条件 ,农村生活污水以往都是作 为农

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应用

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应用

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应用摘要:本文介绍了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工艺技术及存在问题并给出建议,探讨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在今后的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

关键词: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发展前景技术一、我国生活污水污染现状中国是世界13个缺水国家之一,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水污染的恶化更使水短缺雪上加霜: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2005年的松花江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水污染事故的高发期,而2007年人夏以来太湖、滇池、巢湖的蓝藻接连暴发,则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水污染密集爆发的阶段。

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

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带来了负面影响。

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作《水污染防治法》修订草案说明时敲响警钟: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和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水污染物排放一直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保护面临着旧账未清完又欠新账的局面。

二、地埋式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前景地埋式污水处理行业是我国环保产业重点子行业之一,地埋式污水处理行业受益于《“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规划目标:力争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4.5万亿元,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左右,节能环保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

目前,地埋式污水处理站作为一种小水量污水的处理形式,在应对占地受限、距离居民区较近、污水收集距离大型污水厂较远的地区或是厂址环境要求严格的项目时有着很大的优势。

在有效保证处理效果的同时,增大了绿化面积,减少了恶臭气味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治理环境的同时又提供了一个优美的环境。

因此,在未来的污水处理行业中有着很大的发展和推广空问。

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工程设计与运行

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工程设计与运行

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工程设计与运行发布时间:2021-06-24T15:46:21.737Z 来源:《建筑实践》2021年3月第7期作者:马宁[导读] 由于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农村的污水处理工作效率和成效不太理想马宁中通环境治理有限公司北京市西城区 100050摘要:由于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农村的污水处理工作效率和成效不太理想,导致水环境遭受不同程度的污染,对居民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近年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已经引起政府重视,也采取了相应措施开展污水处理工作,但在实际处理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使得处理效果不甚理想。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开始应用一种新兴的污水处理方式——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此种污水处理方式能够有效促进污染物质的良性循环,对于环境二次污染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关键词:人工湿地;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设计人工湿地和传统的污水处理方式相比具有诸多优势,比如操作简单快捷、投资成本较低、出水水质的稳定性较高以及运行过程所需费用较低等,因此在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工作中得到普遍应用[1]。

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填料,能够让微生物附着在上面,此外还拥有吸附和离子交换等净化功能。

科学合理的应用人工湿地处理方式可以实现污水处理和生态景观建设有机结合的目的,不仅可以发挥污水处理的作用,而且还能对自然环境进行美化,从而促进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

1、工程概况某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属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在此项工程中对绿化工作十分重视,重点突出人和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理念。

由于此地区水资源比较匮乏,为实现节约用水的目的,经过处理之后的水资源还要进行二次利用。

与城市污水不同的是,有机物是此地区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N、P含量不高,水体中没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时间段不同,水质也会呈现出一定差别。

本工程建设规模处理建设处理规模为100m3/d,采用以人工湿地——稳定塘为主体处理工艺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出水水质满足地方标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水污染排放标准》的一级标准。

安徽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

安徽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

附件1:安徽省农村污水处理适用技术(试行)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2013年9月前言随着全省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农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而排出,成为全省地表水体和地下水等环境污染的原因之一。

除了污染环境外,随意排放的污水也严重影响村容村貌和村民居住环境,对村民的健康也构成潜在的危害。

要使全省水体污染状况从根本上改善,加强农村污水治理显得十分必要。

省委、省政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建设美好乡村的重大决策,2012年9月印发了《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

实施“农村环境整治工程”作为“五大工程”之一强力推进。

根据全省农村人居环境管理工作要求和农村污水处理技术发展情况,针对全省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委托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安徽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以下简称《适用技术》)。

该《适用技术》在试行过程中,各地、各规划设计单位如有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反馈至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便今后修订时参考。

目录第一章总则 (1)1.1编制目的 (1)1.2适用范围 (1)1.3农村分类 (1)第二章术语和定义 (3)2.1农村生活污水 (3)2.2农村排水系统 (3)2.3排水体制 (5)第三章技术选用原则 (6)第四章农村生活污水特征与排放要求 (8)4.1水量 (8)4.2水质 (8)4.3污水排放要求 (9)4.4污泥处置 (9)第五章农村生活一般污水处理技术 (11)5.1概述 (11)5.2预处理 (11)5.3生化处理 (13)5.4生态处理 (17)第六章安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推荐 (24)6.1粪水-沼气净化池或厌氧池-稳定塘或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 (24)6.2庭院式污水处理工艺 (25)6.3粪水-厌氧池-高负荷地下渗滤污水处理工艺 (27)6.4生物接触氧化法(太阳能市电互补)+人工湿地或稳定塘污水处理工艺 (29)6.5厌氧池-跌水接触氧化-人工湿地或生态沟渠污水处理工艺 (32)6.6厌氧滤池-稳定塘-生态沟渠污水处理工艺 (33)6.7一体化设备-SBR反应池-生态池-稳定塘污水处理工艺 (34)第七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管理 (36)7.1污水处理设施选址的一般要求 (36)7.2污水水质检测 (36)7.3工程施工与验收要求 (37)7.4排水系统的维护与管理 (38)7.5污水处理设施的维护与管理 (38)附件1 编制依据 (39)附件2农村集中污水处理厂(站)总投资参考标准 (41)附件3农村污水处理人工湿地投资参考标准 (42)附件4工程实例 (43)1、生物接触氧化法(太阳能市电互补)+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案例 (43)2、人畜粪水+厌氧池+氧化塘污水处理工艺案例 (45)3、人畜粪水-调节池(厌氧池)-土地渗滤污水处理工艺案例 (46)4、厌氧池-跌水充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艺案例 (48)5、厌氧滤池-氧化塘-植物生态渠污水处理工艺案例 (50)附件5 附图 (52)第一章总则1.1编制目的为有序推进全省美好乡村建设,防止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引起环境污染,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改变农村村容村貌,规范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特编制本适用技术,供有关部门和各级农村基层组织参考使用。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方案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方案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方案本文共计四部分:1、农村污水处理现状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3、农村污水面临的问题4、农村污水处理方案对策据统计,我国废水总排放量为600亿t/a,其中乡镇污水为200亿t/a,农村生活污水为80亿t/a,农村污水处理率仅为6%,96%的村庄都没有排水渠道和污水处理系统。

而这些污水的随意排放,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很大的污染。

为了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近年来,国家也颁布了不少政策。

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了《水十条》,要求“实行农村污水处理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

到2020年,新增完成环境综合整治的建制村13万个”。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018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强调,要推进“厕所革命”,加大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并提出到2018年底排放污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下降2%的目标。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单元技术,现在已经发展的很成熟了,但是由于每个单元技术都有各自的缺陷、适用范围,所以必须因地制宜地选取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现在我们缺乏的是系统集成技术的创新。

本文针对农村污水处理现在所面临的问题和工艺技术上的问题,都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

农村生活污水现状一、农村生活污水特点1、高分散性,难于统一收集。

我国幅员辽阔,加上农村地形复杂、经济发展程度低的影响,污水无法利用市政管网统一收集,农户一般直接将其排放到房外沟渠或泼洒到地面。

2、水量小,水量波动大。

由于农村分散,常驻人口不多,相应产生的生活污水也很少,但每天居民的用水习惯基本相似,在早、中、晚各有一个用水高峰期,其他时间用水很少,用水量日变化系数一般为1.9~2.5。

季节特征明显,夏季排放量比冬季大。

3、有机物浓度偏高。

生活污水中含有COD、氮、磷等元素,可生化性强,COD平均最高浓度可达到500mg/L。

但生活污水中不含重金属元素等有害物质,利于运用生物处理技术。

4、水质、水量地区性差异大。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指南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指南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文件备案编号:)可行性研报告项目名称:组织申报单位:法人代表:手机:联系电话:网址:单位地址:申报时间: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适用技术指南一.编制目的二.适用范围三.总体要求(一)建设要求(二)选址要求(三)污水收集要求(四)污水处理要求(五)污水排放要求四.处理技术选用原则(一)处理原则(二)排放原则五.处理流程六.推荐处理技术模式(排名不分先后)模式一净化沼气池模式二地埋式处理系统模式三生物滤池模式四碳系载体生物滤池技术模式五土地处理技术模式六人工湿地模式七庭院式人工湿地模式八生物浮岛模式九稳定塘模式十多种技术组合适用模式一.编制目的为有序推进湖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防止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引起环境污染,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改变农村村容村貌,规范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设计、建设和运行管理,特编制本推荐模式,供有关部门和各级农村基层组织参考使用。

二.适用范围本推荐模式各技术原则上适用于规划设施服务农村人口不大于10000人,或设计规模小于1500吨/天;且污水无法接入城镇污水管网的农村新建、扩建和改建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三.总体要求(一)建设要求湖北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建设应以批准的村镇规划为主要依据,正确处理近期与远期、集中与分散、排放与利用的关系,因地制宜地选择投资较少、管理简单、运行费用较低的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做到保护环境,节约土地,经济合理,成熟可靠。

(二)选址要求污水除了设施的选址应结合地形特点,管网高程和当地主导风向综合确定,一般选择位于地势相对较低和当地村民聚居区的夏季主导风向的下风向。

(三)污水收集要求对于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并且建有污水排放基础设施的农村,宜采取合流制或截流式合流制;对于人口相对分散、干旱半干旱地区、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可采用边沟和自然沟渠输送,也可采用合流制。

(四)污水处理要求对于分散居住的农户,鼓励采用低能耗小型分散式污水处理;在土地资源相对丰富、气候条件适宜的农村,鼓励采用集中自然处理;人口密集、污水排放相对集中的村落,宜采用集中处理。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与管理措施?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与管理措施?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与管理措施?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每年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且存在直排河道等乱象,为此需要在污水管理过程中积极的探索先进的处理工艺并制定科学的管理举措。

同时,随着我国对于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农村人们的生活质量较之前相比获得显著改善。

一些人家已经将洗手间由旱厕改为湿厕,从屋外挪到屋内;厨房下安装下水;由此也会增加污水的排放量,污水处理问题亟待解决。

且在实际处理过程中有必要采取科学的管理技术、工艺,更好的管制污水,确保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

关键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管理措施由于农村生活污水所导致的环境污染,不仅会直接威胁到农村水源地的安全,还会造成严重的淡水资源危机。

同时通过粪便传播的病毒、细菌等问题严重困扰着当前的农村环保安全问题,无法保障耕地灌溉效果,从而会对农民的生存发展造成严重危害。

而农村生态系统具有一定复杂性、多样性,再加上农村人口众多、分散居住、传统的生产生活习惯,由此不利于更好的保护农村环境并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形式[1]。

1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特点排放特点突出,在水量、水质上主要以灰水、黑水为主,单户排放,排放峰值主要是一日三餐,分散分布、波动大且具有良好的可生化性。

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污染物种类明显增加;纵观排放模式,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模式主要包括好几种,如泼洒污水、管道排放以及倾倒沟渠等,其中管道主要排放的是厨厕污水,倾倒沟渠主要在耕地四周设置,洒泼污水主要在房前屋后,水量不多。

新农村建设的集中居住区域,虽有管道收集,但多数直排河道,直接污染附近的河流。

2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现状2.1收集难度大研究发现,缺少排水管道的村庄超过96%,乱泼乱倒情况普遍存在,一般会向坑塘中一起排入雨水、污水、尿液。

因此,农村污水处理深受生活污水收集问题的影响[2]。

2.2有限的处理技术关于各种无动力或微动力低能耗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在上个世纪末的农村就已经得到有效配置,这类装置的优点主要表现为占地面积小、方便挂、工期短、自动化程度高等,但是难免存在许多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应用技术研究企业技术开发

2003/11

微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郭琳(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湖南长沙410082)

摘要:文章简要介绍了湖南湘牛环保实业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专利技术产品微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1,并研究通过改进微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1的性能,使之成功地运用于工业废水处理中,充分发挥了其节约能源、投资省、易管理、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关健词:微动力;生物接触氧化;厌氧档板反应器;双膜好氧法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37(2003)11-0016-03

The application research disposal unit used in on

thethemicro-power

domestic sewage

industrial wastewater treatment

GUO Lin(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Hunan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082, China)

Abstract;This article introduced a new type of micro-power domestic sewage disposal unit,was invented by Hunan XiangNiu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Co.Ltd. By amelioratedpability of the domestic sewage disposal unit, it has been used in the industrial wastewatment successfully. Practice has shown that it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sy operation, lowcost and low investment, conveniently management, high quality of treated wastewater etcKeywords; micro-power; biological contact oxidation; 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 two-film aerobic

whichthe ca-,r treat-running

measure

1微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介绍 对于生活污水的处理,以前多采用无动力处理装置,但由于它存在系统污泥容易堵塞,处理效果欠佳等不足,现基本不再采用m。近年来由湖南湘牛环保实业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微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已广泛应用于生活污水处理,并得到用户的一致好评

微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是湖南湘牛环保实业有限公司的专利技术,专利号为Zt,01213453.8。它由厌氧挡板反应区,接触氧化区和沉淀区组成。其中厌氧处理区为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而于近年开发的一种新型高效厌氧挡板反应器,与厌氧生物转盘相比,可省去转动装置;与升流式厌氧污泥床相比,其污泥流失量少。反应器启动时间短.运行稳定,也

作者简介: 部琳(1979-),女,山东省柳城市人,湖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水环境规划和保护及水污染防治技术研究2003/11微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应用技术研究17.不存在污泥堵塞问题[21。好氧处理区为先进的接触氧化双膜好氧法,采用先进的填料,表面积大,易挂膜[31。设备采用节能的水下曝气机,结合厌氧处理,能耗低。 微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主要结构示意图如图1:

厌氧挡板反应区接触氧化区沉淀区

悬浮固体和胶状物质被活性污泥吸附,而废水中的可溶性有机物被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用作自身繁殖的营养,代谢转化为生物细胞.并氧化成为最终产物Ki。在系统开始运行时加人一定量的活性污泥可以大大缩短系统的调试运行周期,从而降低调试运行的费用。2微动力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微动力生活污水处理1:艺流程如图2

进水 ̄格姗 ̄沉砂池 ̄调节池.微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集水井、排放 1匕可一

废渣(定期人工清理)污泥〔定期清理〕圈2徽动力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圈1傲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f 在微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中的接触氧化区中加人一定量的新型高效球形生物填料,填料比表面积为160m'/m',其作用是增大反应的表面积从而提高_L艺的处理效率,同时具有抑制有机气体的散发,减少臭气对环境污染的作用。试运行时启动污水泵按额定流量把污水抽人设备,同时启动水下曝气器进行曝气,每天观察接触池内填科情况,如填料上长出橙黄或橙黑色的膜即已培养好生物膜,这一过程一般要7-15天。填料投加量在一定范围内与处理效果成正比,根据试运行的结果表明,填料投加量为接触氧化区有效容积的40%时处理效果最佳。 在微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的接触氧化区中选用的是国内先进的潜水曝气机,除吸气口外,设

污水处理后,达到《污水排放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 本研究通过对生活污水处理机理的深人研究,逐步提高装置的效能,使其成功运用于工业废水的处理。下面介绍某制药厂以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为核心工艺的污水处理工程应用实例。3工程实例 某制药厂废水处理站日处理能力为160m'/d,进水水质及排放标准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BOD犷CODcr>0.45,该废水属于易生化废水。

衰1废水处理厂设计进水水质及排放标准丝州脚

项目CODcr(mg/L)的D,(mg/L)综合废水排放标准800

1003820

3.1工艺流程设计 工艺流程设计见图3备其余部分潜人水中,噪

声极小,避免了噪声的2次污染。同时吸人空气多,产生气泡多而细,溶氧率高。根据水质的变化来控制曝气机的运行,这

生产废水-一--刁生活废水

格栅沉砂池

ig1S}ltk辱 - E' fi9s}kNt}1 }可 -R M4_

(废渣定期人工清理)剩余污泥3tc -JA A,一州9si}tirs}}d污泥(环卫车运走)

图3工艺流程设计圈样即保证了总进气量,又最大限度的节约了能耗。 活性污泥通常为黄褐色(有时为铁红色)絮绒状颗粒,由无机物和有机物两部分组成。废水中的

3.2工艺流程说明 生产废水和生产区生活污水经格栅沉砂池除去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和尺寸较大的物体后进人18应用技术研究微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2003/11

调节池,由泵提升至一级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净化处理,然后进人二级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净化后达标排放。两级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中的剩余污泥定期排人污泥浓缩池,污泥经浓缩后,上清液排入一级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再进行处理,剩余污泥定期由环卫车运走处理。3.3工艺特点 装置中接触氧化采用先进的新型高效球形生物填料,和常用的柔性填料比较,具有表面积大、易挂膜、使用寿命长、不易板结和脱落、

表2各处理设施的预期处理效果项口进水CODcr出水CODcr去除率进水BOD,出水BOD,去除率 (mg/L) (mg/L)(%)(m8/L) (mg/L)(%)

一级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

二级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

200 75 380 76 80

50 75 7615.2

删200表3各处理装f的监测结果平均进水 CODcr(mg/L)

平均出水 CODcr(mg/L)

去除率 (%)平均进水 BOD,(mg/L)平均出水 RODS(mg/L)去除率

(%〕

nUO99目产

,盆

一级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

二级微动力污水处理装置

75.975 79.9

49 74.2 7514 81.3安装和更换方便的优点; 装置中接触氧化处理为先进的双膜好氧法; 调节池安排在较低位置,便于废水的收集,通过泵将废水提升至处理设施,减少了处理设施的地埋深度;装置占地少,降低了土建E程的造价,装置的寿命长; 本工艺所有设施均采用地埋结构,地表可作为绿化或广场用地,因此废水处理站不占地表面积,不需盖房,也不需保温,装置为全封闭式; 采用节能型的水下曝气器曝气,避免了鼓风机曝气的噪声污染和相应的噪声控制费用。并且使曝气系统变得卜分简单,基本不须维护保养; 装置中厌氧处理区为新型高效厌氧挡板反应器,无转动装置,其污泥流失量少,反应器启动时间W.,运行稳定,也不存在污泥堵塞问题; 工艺运行可靠、操作简单,基本实现自动化,无人操作,并根据进水水质、水量调整曝气时间,平时 一般不要人管理; 本工艺对进水水质水量变化适应性强,耐冲击性能好,特别对氨氮废水的处理具有良好的可调性,出水水质稳定,稳定污泥量少; 本工艺所有设施均采用地埋结构,处理工艺卫生条件好,特别适合制药等生产的卫生要求。3.4处理效果分析 微动力处理装置的预期处理效果分析见表2 微动力处理装置的实际监测结果(由当地环保监测站进行监测)见表3,

通过表2,表3的对比分析,微动力处理装置实际处理效果达到预期的设计要求,排放水水质达到并优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3.5运行费用 废水处理费用为0.47元//to4结论 对于可生化的、CODcr负荷不高的工业废水,运用微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进行处理是切实可行的;比较其它的处理装置吨水投资节约20%左右,吨水处理费用节约40%左右。具有投资省、运行费用低、占地少、运行管理简单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废水处理装置。

参考文献:[1] Kalogo, Y.MRouche, J.H. Physical and biological perfor- mance of self-inoculated UASB reactor treating raw domestic sewage[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01,(2):179-184.{刘Bell, Joanne Plumh, Jason J. Treatment and decolorization of dyes in an anaerobic baffled reactor[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01,(11):1026-1033.[3] Biodegradation volum. Nwankwoala川well U, 2001(11): 1-10.la)王凯军yk状菌型污泥膨胀的统一理论Ill环境科学,1992, 13(3);76.

收稿日期:2003-07-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